雨霖铃

合集下载

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雨霖铃原文及赏析《雨霖铃》原文及译文篇一雨霖铃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

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翻译在夜深灯火阑珊、霖雨缠绵时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长安,安史之乱都过去了,但唐明皇情况就像乐工张徽弹奏的《雨霖铃曲》一样,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沉湎声色。

张徽述说唐明皇弹曲垂泪思念杨贵妃,但是明月下南宫深处还是一片寂静,唐明皇黯然落寞。

注释在夜深灯火阑珊、霖雨缠绵时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长安,安史之乱都过去了,但唐明皇情况就像乐工张徽弹奏的《雨霖铃曲》一样,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沉湎声色。

张徽述说唐明皇弹曲垂泪思念杨贵妃,但是明月下南宫深处还是一片寂静,唐明皇黯然落寞。

赏析全诗共四句,以追述始,写唐明皇自蜀返京,由蜀入秦,恰逢霖雨之夜。

地点、情景依旧,然人事全非。

使人睹此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安史之乱,唐明皇仓惶出逃,联想起马嵬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联想起栈道雨中唐明皇悼念贵妃闻雨而作《雨霖铃曲》的凄凉惨景。

诗人让读者产生这么多的'联想,是为了让人对唐明皇的悲凉处境作一深刻反省。

唐明皇开元年间,天下大治,四海晏然,史家盛称为“开元之治”。

然而,到了天宝末年,唐明皇宠幸佞臣,沉湎声色,终日与杨贵妃晏游嬉戏,朝政荒废,怨声四起。

可是不久,“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撕毁了唐明皇的美梦,迫其弃都西逃。

无道,宠幸佞臣,把唐明皇送上了悲凉的人生之路。

西京收复后,唐明皇由蜀归秦,景况是否会改变一下呢?诗人这样写道:“犹是张徽一曲新”。

与上句联系起来,恰恰与诗人的未言之意构成鲜明的对比。

前者,唐明皇是落难帝王,进不能保社稷,退不能保宠妃,身不由己,悲苦自知;如今,唐明皇是返京的皇帝,青山依旧,江山未改,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他又可以称孤道寡,君临天下了。

然而,物是人非,爱姬已命丧马嵬,在唐明皇的耳中眼中,只有那雨中栈道和霖雨铃声还有一点新鲜感,只有张徽奏的《雨霖铃曲》还能打动他那木然的灵魂和死去的心。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雨霖铃》作品介绍《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嘲,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雨霖铃》词牌来源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细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由来。

《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⑴,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⑵。

都门帐饮无绪⑶,留恋处,兰舟催发⑷。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⑸。

念去去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⑻?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⑼,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⑽,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雨霖铃》古诗赏析

《雨霖铃》古诗赏析

《雨霖铃》古诗赏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译文]多情人自古就为离别忧伤,更何况在那深秋清冷的晚上。

[出典]北宋柳永《雨霖铃》注:1、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2、【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3、【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寒蝉:秋蝉,形体较小,鸣时已天凉,故名。

凄切:凄凉悲切。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也是送别之处。

骤雨:阵雨。

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

都门,原指长安东都门,这里借指汴京。

无绪:没有心思,指心情不好。

处:……的时候。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对船的美称。

执手:手拉着手。

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念:想。

去去:远去,越来越远。

语含无奈之意。

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属楚国地界,故称。

那堪:兼之也。

更那堪,即更兼之,更加上。

清秋:凄清的秋季。

残月:与满月相对,多指阴历月初的新月。

经年:一年又一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倒装句,应是“良辰好景应是虚设”。

风情:男女恋情。

【大意】寒蝉的叫声凄凉悲切,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急雨刚刚停歇。

京城门外设帐饯别心情极差,恋恋不舍时,兰舟又催着出发。

手拉着手泪眼相视,竟然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

想到这一去烟波千里越走越远,沉沉的暮霭中楚天旷远无涯。

自古以来多情人最伤感的是离别,更怎能承受离别在这冷落的清秋时节。

今夜酒醒后只身将在何处?岸边杨柳,拂晓寒风,天边残月。

这一去累月长年没有定期,良辰美景也应是形同虚设。

就算是有千万种深情蜜意,又能跟什么人去诉说呢!。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译文]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出典]北宋柳永《雨霖铃》注:1、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2、【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3、【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词作。

这首词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欢迎大家阅读。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凄切:凄凉急促。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就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要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只是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便是离别,更何况又遇上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雨霖铃》柳永全文

《雨霖铃》柳永全文

《⾬霖铃》柳永全⽂《⾬霖铃》柳永全⽂ 导语:《⾬霖铃》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下⾯是⼩编整理的《⾬霖铃》柳永全⽂,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霖铃·寒蝉凄切 ⾬霖铃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赏析 赏析 这⾸词的上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的“宋⾦⼗⼤曲”之⼀。

起⾸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令》云:“孟秋之⽉,寒蝉鸣。

”可见时间⼤约农历七⽉。

然⽽词⼈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然景物,⽽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骤⾬寒蝉,词⼈所见所闻,⽆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句,中间插⼑,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

”他的恋⼈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对美酒佳肴,词⼈毫⽆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理:⼀边是留恋情浓,⼀边是兰⾈催发,这样的⽭盾冲突何其类锐!这⾥的“兰⾈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便迸出“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句。

寥寥⼗⼀字,语⾔通俗⽽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前。

真是⼒敌千钧! 词⼈凝噎喉的就“念去去”⼆句的内⼼独⽩。

这⾥的去声“念”字⽤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然⼀转,下启“千⾥”以下⽽⼀⽓流贯。

“念”字后“去去”⼆字连⽤,则愈益显⽰出激越的声情,读时⼀字⼀顿,遂觉去路茫茫,道⾥修远。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古诗词是语文课程里最重要的考试题目,同学们要重视起来,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吴萸。

都门帐饮无绪,眷恋处,兰舟预示。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遇清秋节!今霄喝醉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就是初恋,更何况又可逢这萧瑟冷遇的秋季,这往昔哪能够经受得了!不料我今夜喝醉时身在何处?害怕就是只有杨柳岸边,直面雨声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回去长年二者别,重归于好的人无此一起,我纵使即使碰到不好天气、不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存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够和谁一同观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内要十里修筑一座长亭可供行人歇息,又称“十里长亭”。

紧邻城市的长亭往往就是古人送来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设宴。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一棵为舟(南朝梁出任昉《太平广记》。

这里用作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回去回去:重复“回去”字,则表示行程荒凉。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绝情)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浓厚宽广,无人知晓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下面我们一起赏析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加了注音,请欣赏。

雨霖铃yǔ lín líng柳永liǔ yǒng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hán chán qī qiè,duì cháng tíng wǎn ,zhòu yǔ chū xiē。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dōu mén zhàng yǐn wú xù ,liú liàn chù ,lán zhōu cuī fà。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zhí shǒu xiāng kàn lèi yǎn ,jìng wú yǔ níng yē。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niàn qù qù qiān lǐ yān bō ,mù ǎi chén chén chǔ tiān kuò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uō qíng zì gǔ shāng lí bié ,gèng nǎ kān lěng luò qīng qiū ji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jīn xiāo jiǔ xǐng hé chù ,yáng liǔ àn 、xiǎo fēng cán yuè。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ǐ qù jīng nián ,yīng shì liáng chén hǎo jǐng xū shè。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1] ,留恋处、兰舟催发 [2]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3]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4] 。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5]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 。

便纵有、千种风情[7] ,更与何人说。

注释:[1]都门:指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别。

[2]兰舟:木兰之舟,形容舟船华美。

[3]去去:离别后,愈去愈远。

[4]楚天:古时楚国疆域最大时,拥有今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此处为南方天空的代称。

[5]那(nuó)堪:哪能承受。

[6]良辰:美好的时光。

好景:美好的景色。

[7]风情:风月的情趣。

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评析:《雨霖铃》之曲,为唐明皇重经马嵬坡,雨中闻铃,怀念被赐死的贵妃所创,音调凄苦。

耆卿以此曲写情人分别,抵得半篇江淹《别赋》。

词的上片全用赋笔白描,但起承转合,脉络分明,便不觉堆砌。

“寒蝉”三句是起,“都门”三句是承,“执手”二句,蓦然掉转,“念去去”三句,是用景语含情,收为绾合。

此三句,把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由感觉得之的别离之绪,转化为历历如绘的意象画面,由实返虚,备见高明。

过片三句,平地陡起。

作者不局限于一己之怨别伤离,而是陡地拔高。

《雨霖铃》译文及诗歌赏析

《雨霖铃》译文及诗歌赏析

《雨霖铃》译文及诗歌赏析《雨霖铃》译文及诗歌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译文及诗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霖铃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促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鉴赏:《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全词情调缠绵,低沉伤感,令人叹惜。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恋人惜别,令人叹惋。

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

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

这是分别时的情景。

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

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

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的沉沉烟波,忧郁迷茫。

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译文

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译文

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译文《雨霖铃》全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傍晚的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1.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2.凄切:凄凉急促。

3.骤雨:急猛的阵雨。

4.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5.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6.无绪:没有情绪。

7.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8.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9.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10.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11.今宵:今夜。

12.经年:年复一年。

13.纵:即使。

14.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15.更:一作“待”。

赏析《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雨霖铃》柳永全文

《雨霖铃》柳永全文

《雨霖铃》柳永全文•相关推荐《雨霖铃》柳永全文导语:《雨霖铃》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析这首词的上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心绪,正在依依不舍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人最伤心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晨风和黎明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楚辞。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通过描绘雨水落下、溪水回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世事变幻无常的哀叹。

下面是我对《雨霖铃》的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云逸泽澄清。

落叶花开,春去秋来老无情。

昨添乡关金锁,逢老炎扇龙楸兴。

斜度听春潮,深于江沙夕。

一蓑扑笑问,青和几色时雨清。

译文:乌鸦叫声悲切,长云飘逸,泽澄清澈。

树叶凋谢,花朵盛开,春天离去,秋天来临,命运无情。

前日新增故乡的城门被金锁关闭,每当老炎龙扇轻轻掀起时,感受到了春潮的涌动,感受到了江河沙滩深深的晚霞。

穿著一蓑斗笠扑朔的笑问,那么,青色和又有几种时雨呢?赏析:《雨霖铃》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思乡之情的楚辞。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渲染出了一幅幅富有画面感的画面,展示了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主题。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示了诗人对逝去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世事变化的无奈和哀叹。

诗的开头以“寒蝉凄切”四字作描写,既展示了雨后秋声的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对长云逸泽澄清”描绘了雨霖铃的美丽动人,展示了雨水如泻如泉的景象,因此也增加了一种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落叶花开,春去秋来老无情”一句,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变化的无情,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落叶凋零,花朵绽放,象征着春去秋来,老去远去的无情岁月,也寓意着追求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描写“昨添乡关金锁,逢老炎扇龙楸兴”来展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乡关已被金锁关闭,意味着离别的痛苦和无法回到故乡的遗憾。

而老炎龙扇的轻扬,更增添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然而,这些回忆和思念,却只能在心底温存,无法回到过去。

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一蓑扑笑问,青和几色时雨清”来表达对世事变幻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雨霖铃》全诗译文及赏析

《雨霖铃》全诗译文及赏析

《雨霖铃》全诗译文及赏析《雨霖铃》全诗译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霖铃》全诗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全诗。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注解。

(1)凄切:凄凉急促。

(2)骤雨:急猛的阵雨(3)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4)无绪:没有情绪(5)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6)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7)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8)暮霭:傍晚的云气(9)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3、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4、赏析。

赏析一: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柳永《雨霖铃》古诗全文

柳永《雨霖铃》古诗全文

柳永《雨霖铃》古诗全文1. 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 译文秋蝉声声哀婉凄切,傍晚时分,送别的长亭外,一场大雨刚刚停歇。

在都城的帐幕里我们无心饮酒,难舍难分之际艄公催着要开船启程,紧拉着手泪眼相看,竟然说不出话只有哽咽。

想到这一去之后,从此便远隔千里,远在那烟波浩渺、空阔寂寥的楚地了。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哀伤离别,更何况是在冷落萧瑟的清秋时节。

今晚酒醒后我会身在何处呢?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怕是要终年不归,离开你后,再美的辰光、再好的风景,也都形同虚设。

唉,纵然有千万种似水柔情,又能向何人诉说呢?3. 注释●雨霖铃: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寒蝉:秋后的蝉,叫声凄凉悲切。

●长亭:古代路旁供行人休息和送别的亭子。

●骤雨:阵雨。

●都门:指京都的城门。

●帐饮:在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

●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风情:男女恋情。

4. 作者介绍柳永,宋代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雨霖铃》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自己在家乡度过的一场隆冬时节,由于雨雪天气,让人感到万物都处于沉寂之中,整篇文章语言优美、含蓄深情,透露着诗人的孤独和沉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原文:念奴娇·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饮,何日君再来?念奴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所云不足点,反复衷肠只自知。

译文:想起那妾的娇嗲声,蝉儿叫得凄凄切切;我已在长亭等候多时,骤雨如丝织物,刚开始停歇。

我在宫门之内喝酒,没有目的,只止不住留恋之情;铃声响起,兰舟追逐它飘忽不定的音响。

你握我的手,我注视着你的眼泪,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我只想在这秋天离开你,那沉浸在晚霞里的湖波总是千里荒原般的寂寞。

自古多情伤离别,何况如今还过清秋佳节。

你今夜何时再来呢?把酒问青天,每次见清月时,我都会喝尽一杯。

注释:1.寒蝉凄切:指寒秋中蝉的叫声。

2.长亭晚:古时对官府周围高大的围墙叫做长亭,晚上是对父母亲戚商讨家事的时间。

3.骤雨初歇:突然下起的雨,罕见。

4.都门帐饮无绪:指文人无聊来到京城城门口的小店或帐幕喝酒。

5.留恋处:即莲花港,靠近江岸,是洛阳名胜,依稀可见当年烟波浩渺的情景。

6.兰舟催发:兰舟指的是柳宗元的舟,是词中温泉舞泻一文的典故,催发即逼迫出发。

7.念去去:十分怀念离别时的情景。

8.千里烟波:指流淌的河流与茫茫水面。

9.暮霭沉沉楚天阔:指秋天的晚霞将天空包围,显得十分宽广。

赏析:1.形象描绘丰富多彩:文中描写的虫鸣、雨声、落叶声、铃声等等,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进入了一个恍若真实的境界。

形象之美,在古文中也属首屈一指。

2.语意深邃:作者在秋夜深思,借寂静的秋天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对单独的思考时间的渴望,对辞旧迎新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本文原载上海《语文学习)2011年第10期)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朱昌元执教时间:2011年5月31日;班级: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一(2)班师:同学们好。

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在当时的通俗音乐圈里非常有名,比现在与周杰伦搭档的词作者方文山有名多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个人就是——生(齐):柳永。

(PPT展示柳永简介)师:柳永比前面刚学过的《蝶恋花》的作者晏殊年长三四岁,比苏轼约年长50岁。

拿这两个人相比,是因为柳永曾经去拜访晏殊,但晏殊有点瞧不起他,而苏东坡则不同,有一次在与朋友的闲聊中,苏东坡曾称赞柳永《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几句“不减唐人高处”,也就是说,不比唐人最好的诗歌逊色。

柳永生性浪漫,精通音乐,是当时通俗音乐圈里的第一把好手。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雨霖铃》,下面把它齐读一遍。

(生齐声读)师:“竟无语凝噎”中的“凝噎”的正确读音是——生(部分):níngyē。

师:对。

刚才大家的朗读比较流畅。

接下来我们听听名家的配乐朗诵,进一步熟悉词作,把握情感。

(播放配乐朗诵)师: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可以用词中哪几个字来概括?生1(轻声):我觉得是“凄切”。

师:这是形容寒蝉叫声的,当然也包含了作者的心境。

试着再找找直接表达情感的字词?生2:伤,伤悲。

师:为何而伤呢?生2:为离别而伤,用词作中的话来讲,就是“伤离别”。

师:大家认不认同?生(齐):认同。

师:好。

(板书:伤离别)那么,词作是如何表现“伤离别”的呢?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上阕。

(一生朗读)师:读得很有情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一开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生3:首先交代了时间。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生3:从“寒蝉”和“晚”,可见季节为秋天,时间是傍晚。

师:哦,很有眼力,秋天的蝉才叫寒蝉。

交代了离别的季节和具体的时间,那么,地点呢?生3:地点是在长亭。

师:嗯,城郊的长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长亭送别”,崔莺莺送别张生上京应考也是在长亭。

离别时,具体的环境景物怎样?生4: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师:不错。

其实按照自然、真实的感受顺序,应该是——生(部分):“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因为只有在急促的阵雨停歇以后,长亭里的人才能够清晰地听到寒蝉的嘶鸣。

师:是的。

“寒蝉”这个小东西,要么不叫,有一个成语叫——生(齐):噤若寒蝉。

师:噤若寒蝉。

寒蝉,强调的是“寒”。

秋天,甚至可能已经到了寒意萧索的深秋,蝉面临生命的终结,因此,嘶叫的声音显得特别凄清、凄厉、凄绝,使离人倍添伤感的情绪。

词作开头两句,用电影镜头的语言来改写,应该是“晚,长亭,骤雨初歇,寒蝉凄切”。

大家特别留意一下,季节是——生:秋天。

师(齐):而且可能是深秋。

深秋时节,再加上又是秋天当中的什么时辰?生(齐):傍晚。

师:一个“秋”,一个“晚”,是一季当中、一天当中时序变化最为明显最富有特征的时候,最容易触发多情诗人的情绪。

柳永词集中刻画秋天的暮色及其思绪的作品是最多的,如《雪梅香》“动悲秋情绪”“浪浸斜阳”,《曲玉管》“千里清秋”“江边日晚”,《玉蝴蝶》“目送秋光”“晚景萧疏”等等都是。

(PPT:展示叶嘉莹语)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叶嘉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这样说:“柳永特别喜欢写秋天的季节,也最喜欢写日暮的景色。

”清秋,傍晚,在这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时刻,真诚、敏感的词人,感触总是最丰富、最深刻的。

以后我们读其他诗人的作品,也可留意这一点。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气氛里,差不多喝了一整天的闷酒。

这时,雨刚住了,天色也向晚了,船头的艄公催着要出发了。

这时,作者是如何刻画难舍难分的场面的呢?生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这一描写包括哪些动作和神态?生6:执手和相看。

师:能否化为具体一点的描述?生6:就是手拉着手含情脉脉地长时间注视着对方。

“执”,表示手长时间握着,久久不舍也不忍分开,泪眼婆娑,凄然相望。

师:说得很到位,也很有文采。

《诗经》里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执”确实体现了力度和时间长度,不是礼节性的握握手,而是情感的传导、情感的凝聚。

接下来的“竟”,竟然,应该怎么理解包含在其中的心绪?生7:表明离别时本该有千言万语,但此刻竟哽咽住了,满腹的话语竟然一句也说不出来,只会无声地抽泣。

这个场面,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PPT展示柳永纪念馆前矗立的柳永与心上人执手离别的雕像图片)师:执子之手,却不能与子相守,与子偕老;不舍离别,不忍离别,而竟然离别,最终离别。

为什么离别?往低处说是为了糊口,往高处说是为了事业,为了前程,感受着“前方”的召唤。

“念去去,千里烟波”,不仅表示空间距离的遥远,也突出了分别时间的久长。

此去烟波浩渺,前途莫测,这是普遍的无助而又无奈的人生困境。

古代不像现在交通发达,通讯便捷,有飞机、高铁和手机,即使远隔天涯也近若咫尺,但从另一方面说,也似乎获得了更多的诗意。

现在,我们一齐把上阕再朗读一遍,再次感受这对恋人的难舍难分之情。

(全班齐读上阕)师:下阕起首两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从表达方式上看,有什么特点?与上阕的开头有什么不同?生8:用议论的语言概括,有“历史从头数”的味道,当然议论中也有抒情,与上阕一开首就具体描写不同。

师:说得很简练。

把离情放到时间的长河中来考察,就获得了历史的纵深感和丰富性。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离别而悲伤,又有多少诗人为离别而吟唱。

在你接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吟唱离别的诗句?生9:屈原“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师:哦,是《九歌·少司命》中的名句。

生10:《古诗十九首》中有“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师:是啊,“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生离死别,何其伤悲!生11: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师:大家一下子就举出了这么多诗句,可见知识面还是很开阔的。

从大家的例举可以看出,“伤离别”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情感,抒写离情别恨的作品自然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当然如果仅有“自古”及今的概括议论,还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于是诗人很自然地转到自身,紧扣离别的时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堪”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生(齐):经受,忍受。

表明在情感抒发的层次上明显往前推进了。

师:感受很准确。

这里的“冷落”也不当动词用。

生(部分):形容词,是冷清、落寞的意思。

师:是的,一到秋天,草木凋零,河水枯落,自然的景象给人以萧条、枯落的感觉。

“清”不是清美、清和,而是冷清、凄清;同样,“节”也不是“节日”,而是节序、时序。

我国古代把伤秋、悲秋的文人称作“秋士”(板书),一到秋天就特别失落,特别伤感。

在冷清、凄清的秋天与心上人离别,当然更增添伤悲的情绪。

(投影ppt并请学生朗读)悲哉,秋之为气也。

——宋玉《九辩》摇落深知宋玉悲。

——杜甫《咏怀古迹》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欧阳修《秋声赋》从以上投影的文字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清秋”已经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标示时令的词语,它已经赋予了一种深厚的文化意味。

“摇落深知宋玉悲”,从宋玉到杜甫到欧阳修等等,都为“清秋”文化意蕴的积淀作出了“贡献”。

在这样一个凄清的秋天,与心上人分离,而且是长久的甚至可能是终身的离别,这种悲伤是刻骨铭心的。

接下来,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设想自己“今宵酒醒”时的情景,请一位同学把它朗读一遍。

生12(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清代词人贺裳称赞这一词句为“古今俊句”,“俊”也就是“好”的意思,有神采,有特点。

那么,它好在什么地方呢?生13:这是柳永想象自己酒醒后感受到的情景,却写得很真切,如在眼前。

生14:河岸、杨柳、晓风、残月,不多的几种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画面感很强。

生15:“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寒冷,传达出离别后凄冷的心境。

生16:还有“残月”,似乎象征着今后难以团圆。

生17:这两句妙就妙在用具体的景物传达出内在的感受,失落,伤感,真正做到了“景语即情语”。

师:大家的体会都很深切,是在用“心”读书。

这几句景语,确实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渲染得十分真切、充分,创造出了一种特别鲜明、典型的意境。

词人酒醒梦回,扁舟临岸,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枝头,象征着柳永凄清的心情,他不忍心离去,但最终不得不离去,所以他忍受着离别的孤独和痛苦。

柳永虽然不是画家,没有什么画作流传下来,但他是一个天分很高的人,如果挥笔作画,相信也是丹青好手。

有画家根据这两句词意画了一幅水墨画,比较能表现这一意境。

(PPT展示水墨画)刘永济先生说得好:“‘今宵’两句,传诵一时,盖所写之景与别情相切合。

今宵别酒醒时恰是明早舟行已远之处,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恰是最凄凉之景,读之自然使人感到一种难堪之情,故一时传诵以为名句。

”下面我们一起再把这两句词诵读一遍。

(生齐诵读)师:把作词比作缝衣服的话,这首词的针脚是很紧密的。

大家前后联系起来,仔细寻寻它的“针脚”。

生18:“酒醒”照应前文的“帐饮”,“烟波”照应“兰舟”。

生19:还有“晓风”照应“暮雨”。

师:是的,这样一些细微的地方,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品味的。

柳永就这样想象着离别之后的今天晚上,准确地说,应该是明天早上的情景。

当然,到这里,他的情感并没有停顿,思绪也没有停滞。

他继续发挥着想象,继续将情感往前推进——“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经年”是什么意思?生:(齐)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

师:注意这里的虚词“应”,是一种什么口气?传达的是什么心境?生20:虚拟口气,属于一种揣想。

良辰年年有,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优美的景致当然也到处都有,何况诗人走的是水路,去的是江南,有的是大好河山。

然而这些良辰美景对诗人来说似乎统统都只是“虚设”,都毫无意义,都无法引起诗人的兴奋情绪。

师:阐述得很具体,很有深度。

退一步讲,退一万步讲,诗人登山临水,即便有无限情愫,特别是深切思念心上人的满腹话语,“更与何人说”?多么深挚,多么沉痛!那么,后来的情景是不是真如柳永所说呢?我们来看看他到了南方以后写的另一首词《曲玉管》。

(课前已印发给学生,PPT展示《曲玉管》)我们一起把这首词朗读一遍。

生(齐读):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

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

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师:这首词可以说刚好“坐实”了《雨霖铃》的虚拟想象,简直可以看作《雨霖铃》的“姊妹篇”、“连续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