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之理想社会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一章绪论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3f94167c27d3240c8447effe.png)
第二章 原始社会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氏族社会的社会思想
一、社会思想的产生 人类社会:200-300万年,(我爱你三百万年)
(史前社会)中国明确史记:(西周共和元 年)。前841年,共同生活。 文明史:三千年。 劳动→人→社会(集体劳动)→人际关系 (互动)→社会思想萌芽。
二、原始宗教与社会习俗所体现的社会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对中国经济矛盾演变认识的 演变历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就其涉及的内容看,主要涉及 三个历史时期,两条主线索以及四对范畴
第二节 对于社会思想(史)的评价
一、社会思想是什么? 波格达斯:社会思想,即是等于各人论及社会的思想。 波多野鼎:(1)广义的社会思想:是以社会问题对象的一切思想;(2) 狭义的“社会思想”即是社会主义的思想。 二、社会思想史是什么? 1.高岛善哉:社会思想史就是人类的社会行动和表现于生活的思想的 历史。 2.本田喜代治:社会思想史就是社会的思想史,也是思想的社会史, 是以思想着眼的社会史。 3.孔本文:注重社会生活及社会问题。 4.徐逸樵:社会思想史为社会思想家的思想或行为的记录,暗示社会 问题。 5.钟兆麟:社会思想史即是论述从古到今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经过。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经济思想是很丰富 的,虽说并未形成系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但却规定了诸如“理财”、“货殖”、“本 末”、“轻重”、“子母”、“治生” 等初 级概念,成为中国经济思想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内容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对中国经济矛盾演变认识的 演变历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就其涉及的内容看,主要涉及 三个历史时期,两条主线索以及四对范畴
三、各家综述 1.日本学者中同意把社会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或
经济学考研必备经济思想史与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考研必备经济思想史与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4d4d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f.png)
经济学考研必备经济思想史与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上重要经济思想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基础。
以下是经济思想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古希腊经济思想古希腊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关注公共财富的分配以及货币的本质和功能。
柏拉图则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主张废除个人私有财产。
2. 经院哲学与重商主义经院哲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哲学思潮,强调对上帝旨意的理解和传统价值观的维护。
而重商主义则是16至17世纪欧洲的一种经济体系,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黄金主义的思想指导下,注重国家贸易顺差的实现以及国家财富的累积。
3. 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激励理论,主张自由放任市场经济。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地租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卡尔·马克思为代表,强调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5.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他们主张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强调供需关系对价格决定的影响。
二、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关注经济增长、贫困、不平等等问题。
以下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新古典经济增长论和新兴经济增长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论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新兴经济增长论则将制度因素、创新和人力资本纳入考虑。
2. 贫困与不平等贫困与不平等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者通过考察经济制度、政策和社会因素对贫困与不平等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减贫和促进公平的政策建议。
经济思想史整理
![经济思想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41baa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2.png)
经济思想史整理1. 经济思想史概述经济思想是人类对经济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得出的理论体系。
经济思想史是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经济思想的整理和探讨,了解经济思想史对于理解和分析当今的经济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古代经济思想2.1 古希腊经济思想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两位哲学家身上。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观点,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柏拉图则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倡导消除私有产权。
2.2 古印度经济思想古印度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阿耨多罗吠陀》和《法律法典》中。
这些文献强调了个人劳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倡了财富的公平分配和对穷人的关怀。
2.3 古中国经济思想在古代中国,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儒家和道家学派。
儒家认为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提倡尊重个体劳动和道德经商;而道家则强调自然经济,反对物质追求和贪婪。
3. 中世纪经济思想3.1 基督教经济思想基督教对中世纪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教义认为财富是邪恶的根源,鼓励信徒进行清贫的生活。
这种观点制约了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
3.2 伊斯兰经济思想伊斯兰教对经济有着独特的观点。
穆斯林认为个人财富是神的赐予,因此应当进行正义的分配和慈善事业。
伊斯兰教还提出了许多金融制度和商业规则,对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 近代经济思想4.1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7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主导的经济思想,主张通过保护主义政策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
重商主义强调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提倡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
4.2 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古典经济学是近代经济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亚当·斯密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和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土地租金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4.3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由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人提出。
经济思想史 搜集
![经济思想史 搜集](https://img.taocdn.com/s3/m/3b6fffc258f5f61fb736668f.png)
1.简述“边际革命”在经济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贡献。
现代经济学时期:以“边际革命”为开端,到“凯恩斯革命”为其形成和巩固时期,以后为常规发展时期。
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
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
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边际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持续到二十世纪初,相继二、三十年,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应该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和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
他们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先后出版了各自的代表作,并不约而同地讨论了同一个问题,即价值由什么决定。
边际主义在经济学中指由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参看:边际)发展而来的经济学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是在1870年左右,是由英格兰的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瑞士的利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他们最终使边际主义广泛流传,但是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HH Gossen)早就指出了交换价值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思想的这次变革被称作新古典主义革命或边际革命。
边际主义的指出了在决策中最重要是边际,即最后一单位的消费品或是产品。
例如,有一辆车可以方便出行,假如它要维修或作为备用车,第二辆车也相当有用,但不如第一辆车有用,第三辆车就更加不如前面的两辆车了。
给定汽车的价格,没有人会相信会有人去购买三辆车,因为第三辆车的收益可能低于其价格。
边际革命的重要内容边际革命包含着两项重要内容,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
在杰文斯看来,价值由“最后效用”决定,门格尔认为价值由“最小重要的用途”决定,瓦尔拉指出价值由“最后欲望满足的程度”决定,这也就是说在他们的代表作中虽然没有使用“边际效用”这一概念,但他们都认为价值是由物品的最终效用决定的,而效用是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程度。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 参考重点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 参考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ef34f0fab069dc5022018e.png)
一、填空题1.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大致可分为(先秦至汉朝时期)、(隋唐至宋元时期)、(明至清朝鸦片战争前)。
2、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呈现的鲜明特点有(重本抑末)、(黜奢崇俭)、(道法自然)。
3、贾思勰是北魏时人,他在《齐民要术》中阐述的地主治生之学由(“少好论”)、(讲求多种经营和商品性农作物的经营)、(在生产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三个部分组成。
二、解释说明题1、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的恒产论)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
至于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就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
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就会胡作非为,坏事没有不干的了.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
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3、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孔子说:“好啊!政令宽大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
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
宽厚用来协助刚猛;刚猛用来协助宽厚,政治这才得以和谐4、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水、火有气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却不讲道义;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道义,所以人最为天下所贵重。
人的力气不如牛,奔跑不如马,但牛、马却被人役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能结合成社会群体,而它们不能结合成社会群体5、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管子)凡人之常情,见利没有不追求的,见害没有不想躲避的。
小论经济学中的理想社会
![小论经济学中的理想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562cb9f77c1cfad6195fa7c0.png)
小论经济学中的理想社会摘要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正逐渐出现见底的迹象,但是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以及人们生活的冲击和影响远未结束。
从古代有志之士都在对经济事故进行思考,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本文正是从探索历史上各个经济学家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以及历史上会理想社会的一些典型实践着手,努力从众多代表性的思想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关键词理想社会,描述,探索,规律从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开始,就已经产生了原始的经济学,对于不懂经济学的外行人来说,经济学只是一门粗放的纸上谈兵的学科。
其实,经济学时一门惊人广阔的科学,它渗透在人类的方方面面,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无不贯穿着经济看不见的手!正因为如此,才引发了无数思想家努力的探索:怎样才能让人类过上理想的生活?怎样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在这里,限于篇幅,我们就妄自大胆地总结一下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思想。
一中外思想巨人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一)孔子的“大同世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主要思想为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孔子的大同思想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述:1天下为公的民主政治。
2尊老爱幼,充满仁爱的社会风尚。
3选贤与能的仁政德治。
4讲信修睦,高度文明的道德水平。
5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藏富于民的社会经济。
6人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二)老子的理想社会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这是庄子的理想思想,而庄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经济思想史》课件
![《经济思想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e58b0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2.png)
目 录
• 经济思想史简介 • 古代经济思想 • 中世纪经济思想 • 近代经济思想 • 现代经济思想 • 当代经济思想
01
CATALOGUE
经济思想史简介
经济思想史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经济思想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思想 与观念的历史演进及其与社会经济发 展关系的学科。
重要性
05
CATALOGUE
现代经济思想
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总结词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强调总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活动。
详细描述
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诞 生的,主张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通过扩大政府开支 、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以克服经济危机 和失业问题。
中国宋明时期的经济思想
总结词:财政管理
详细描述:宋明时期的财政管理思想强调财 政收入的合理分配和管理,认为财政是国家 治理的基础,应该注重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
发展。
中国宋明时期的经济思想
总结词:义利之辨
详细描述:宋明时期的经济思想也涉及到义利之辨的问 题,认为追求利益应该符合道义和伦理原则,注重商业 活动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边际主义经济思想
总结词
边际主义经济思想主张以个人需求为基础来研究资源 配置问题,认为资源的价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
详细描述
边际主义经济思想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奥地利和德 国,代表人物有卡尔·门格尔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 他们认为,资源的价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即个人在 消费或生产过程中最后一单位资源的效用。边际主义 经济思想强调个人需求和选择的重要性,反对政府对 经济的干预,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这 种思想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3c96b2d76f1aff00bed51e95.png)
5世纪到4世纪,希腊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柏拉图在经济思想史的大的贡献是关于社会分工的描述及关于理想国的概念。
柏拉图的有关经济学的著作有《理想国》和《法律篇》。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1.对于分工的看法。
柏拉图从人类的自然性和国家的组织原则,对社会分工问题进行了考查,他认为一个健全的国家应分为三个阶层。
第一个阶层是统治阶层,即哲学家阶层。
哲学家具有美德、知识丰富,能够以正义治理国家。
第二个阶层是保卫国家的战士。
;战时担负着保卫国家的责任。
这个阶层不应从事任何经济活动。
第三个阶层是自由民、即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构成的阶层。
柏拉图认为奴隶是三个等级之外的,是最低等的一个阶层。
2.理想国的内容。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由三个阶层构成;理想国还应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人口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一国的人口数量应该与国土保持相应的比例。
按照他的计算,理想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5040人。
他也重视人口质量,生育应该在青年男女壮年时期进行,对孩子应该给予特殊抚养和教育。
柏拉图认为,农业应该成为理想国的基础。
3.对交换的看法。
由于肯定了社会的分工,他肯定了交换的必要性,从而也允许以交换换取财富。
4.对高利贷的看法。
他特别反对高利贷,主张禁止放不同。
在他看来,财 富是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东西。
为了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这种财富的活动属于“经济”(也可以说是“家庭管理”)范围之内。
亚里斯多德还用所谓自然的和不自然的研究方法来说明,“经济”在于获取自然供给人类的有用的东西,因此,它是自然的。
“自然的”就是指合乎人类和事物本性的,反之,就是违反自然的,就应该加以否定。
这种研究和论证问题的方法对后来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丁深远的影响。
亚里斯多德也说明了“货殖”的产生和它的性质。
他认为,以赚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
在小商业中,货币只起媒介作用,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所以,它属于“经济”之内,大商业的目的在于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它是“货殖”,是违反自然的,不应属于“经济”之内。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8e344e0076c66137ee0619d3.png)
空想社会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批判家。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也是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相对立的,例如马布利就是重农学派的反对者。
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李嘉图时期,同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对派──共产主义(欧文)和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60页)。
19世纪30和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则是同时代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
主张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应该建筑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基础上。
这种社会至今还未出现,是由于人们不认识和承认的缘故。
他们觉得只要有天才掌握了这种思想,并推广开去,就能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并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是由于人类在道德和法律上犯了错误,背弃了人类的本性的缘故,他们的目的是要消灭这种错误。
对前资本主义的认识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
他们许多人都认为,人类历史的起点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摩莱里等人试图论证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的必然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
圣西门认为,奴隶制度减少了对战俘的杀害,促进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因而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有利的影响。
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社会制度相比较,中世纪形成的神学和封建体系更大地向前推进了人类文明。
对理想社会的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经济问题都作了不少揣测和设想,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从现存社会进入未来理想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
傅立叶认为,从分散生产的文明制度到复杂协作的和谐制度,中间必须经过两个过渡时期:半协作的保障制度和简单协作的协作制度。
欧文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公社制度,必须经过一个社会改造过程。
经济思想史内容概述总结
![经济思想史内容概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f143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c.png)
经济思想史内容概述总结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思想的形成和演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思想史探讨的是人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途径的演变,其内容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主要经济思想体系。
一、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重要学派的争论上:斯多亚派和亚里士多德派。
斯多亚派强调合理利用资源,追求社会财富的最大化;亚里士多德派则认为经济目的应当为满足人的生活需求。
这种争论反映了古代思想家对待经济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并为后世经济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世纪经济思想中世纪经济思想主要受到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强调物质财富的虚无和贫困的美德。
这使得经济活动被视为低贱和卑劣,导致经济发展的阻碍。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如托马斯·阿奎那和约翰·布尔东等对中世纪经济学进行了一些突破性的思考,提出了一些与传统观点不同的见解。
三、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派重商主义是17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国家的主导经济思想,其核心原则是国家经济的强化和贸易的保护。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的积累是国家力量的体现,主张通过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来实现国家经济强盛。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学理论,主张市场的自由运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贸易、劳动分工、市场供求的自由调节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经济思想发展。
四、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主张实现资源的公有化和平等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理论,指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五、新古典主义经济学20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个人理性行为,认为通过价格机制和市场交换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财务知识)《经济思想史》主要人物及其思想
![(财务知识)《经济思想史》主要人物及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5b1fad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c.png)
(财务知识)《经济思想史》主要人物及其思想《经济思想史》主要人物及其思想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362.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比较。
37-423.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
454.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465.配第的地租学说。
566.休谟的货币数量论。
747.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观点。
828.斯密方法论的二重性。
9.斯密的三个阶级和三种基本收入。
12810.“斯密教条”137(重要)1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15612.李嘉图价值论体系的矛盾。
16013.李嘉图的级差地租。
1701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18915.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19616.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20417.穆勒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22218.萨伊的分配理论。
23719.萨伊的销售论。
23820.西斯蒙第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24621.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
25322.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特点及基本经济观点的特征。
28123.凡勃仑的经济观点。
31024.简述边际革命。
32525.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33826.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35627.克拉克的“工资论”和“利息论”37228.马歇尔理论体系的特点。
37929.马歇尔均衡价格论。
39230.马歇尔关于垄断的观点。
402另外,我的一个同学整理了一些边边角角的知识,我觉得不错。
也贴出来。
1.雅典的色诺芬⑴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⑵经济著作主要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⑶在《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⑷《雅典的收入》中主要论述当时财政不足问题2.托马斯阿奎那⑴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学派学者、神学家⑵把财富分为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⑶主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⑷反对高利贷3.威廉??史密斯⑴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4.威廉??配第⑴他的方法论指导原则是自然运动⑵认为,工资和地租是反比关系⑶把基本上相当于价值,是市场价格的背后的基础的东西叫做自然价格⑷提出征税的一般原则是公平、便利、节省⑸最早研究宏观经济学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创始人⑹最早提出级差地租概念⑺地租学说是配第分配论的中心问题⑻是古典派国家经济职能和财政理论的奠基人⑼代表作《赋税论》⑽把干预经济的法律分为遵循自然规律的和违反自然规律的5.洛克⑴他的自然利率是在贸易状况自然决定贸易借贷资金分配的情况下的利卒⑵提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量⑶主要著作《人类理解论》主张唯物主义的经验认识论⑷提出立法、执行、对外三权分立⑸资本主义产生时期自由主义的奠基者6.孟德维尔⑴他关于私利的哲学成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信条⑵是近代经济学史上最早论述分工及其效果的人之一,是最早提出类似于自由放任主张的人之一7.马西⑴首次区分经济问题研究中所使用的演绎方法和历史方法⑵他提出的“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被马克思称为“划时代”的见解⑶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⑷马克思曾说马西的《论决定自然利卒的原因》是划时代的著作8.布阿吉尔贝尔⑴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典型代表,反对重商主义的最初思想家⑵首次强调了信息和预期的重要性⑶货币问题上主张保存商品交换,废除货币⑷他的自然经济规律是法国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观念的直接思想渊源和发端⑸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9.魁奈⑴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最主要代表⑵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商品交换不能成为财富的来源⑶他的《经济表》首次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分析,是他最重要的贡献⑷“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的理论核心和最基本问题⑸把农业资本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10.亚当??斯密⑴最主要的经济学论著是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⑵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政治经济学之父⑶第一次区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并提出了二者的不一致性⑷他的货币理论代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⑸他的三个阶级是指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⑹认为利润的变动趋势是降低的⑺三种收入是工资、地租和利润⑻提出人力资本⑼认为利息下降的原因是利润率下降⑽把财政支出的费用分成国防费用、司法费用、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费用以及君主和王公大臣的生活费用⑾认为财政理论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财政支出、税收和公债⑿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⒀提出的一般税收的四项原则概括为平等确立,便利,经济⒁将税收分为地租税、利润税、和工资税,认为地租最适宜征税⒂自由放任的具体表现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⒃斯密思想来源于: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主义和重农主义⒄分工和交换学说是斯密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⒅值学说是斯密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部分⒆密在价值论上主要贡献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劳动价值论⒇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对资本类型的划分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第一次系统地论述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财策11.李嘉图⑴他所说的“斯密规律”是指流通中纸币的价值不能超过所代表的金银的价值⑵最重要的作品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⑶认为利润率的自然趋势趋于下降⑷主张发行代替金币流通的银行券要有十足的金币储备,这就是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可兑换纸币制度⑸是世纪初英国资本阶级古典经济学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代表⑹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发展到最高峰⑺对古典价值论的贡献是对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初步区分⑻最大贡献是他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⑼他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最高峰和最高成就⑽1808—1811年英国金块问题论战期间,他写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黄金的价格》这是论战开始的重要标志⑾其分配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如何分割为利润和地租问题在分配论中,他最突出贡献是其地租理论⑿认为利润是积累的手段,也是积累的唯一动机12.尼古拉巴尔本⑴本国的主要商品是该国的财富⑵主要著作是《贸易论》⑶是观点明确的和典型的早期效用价值论者13.大卫??休谟⑴他经济学思想和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人性论》⑵他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⑶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⑷他的利息理论认为利息率的高低在利润的限度内取决于借贷货币的供求状况⑸主张实行自由贸易⑹西方经济学最大影响是其货币数量论14.坎梯隆⑴经济思想史上最先对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经济学家⑵重农主义的先驱者⑶主要著作《商业性质概论》成为后世经济学教科书和经济学论著的最早蓝本15.亚里士多德⑴是把货值和经济区分开的古代思想家⑵真正的经济观点主要发表在《政治论》和《伦理学》上⑶反对商业,反对高利贷16.孟可列钦⑴是法国早期重商主义⑵在1615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17.达德利??诺思⑴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指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量⑵马克思评价说“诺思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18.詹姆斯??斯图亚特⑴把利润分为绝对利润和自然利润⑵是英国重商主义的最后代表,也是探讨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英国人。
经济思想史有关学派代表人物、著作和主要思想简表
![经济思想史有关学派代表人物、著作和主要思想简表](https://img.taocdn.com/s3/m/d7bcd43477232f60dccca13e.png)
经济思想史有关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简表姓名国籍生卒年月学派经济学著作及发表时间经济思想色洛芬Xenophon 雅典公元前430年~前355年古希腊思想《经济论》(公元前387年~前371年之间)和《雅典的收入》1、农业对国家经济很重要2、以使用价值衡量财富3、具有分工思想柏拉图Plato 雅典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思想《理想国》和《法律论》1、私有财产和家庭是社会矛盾和分歧的根本渊源,提出“共妻共子”2、财富分三等亚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 雅典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思想《政治论》和《伦理学》1、把货值和经济区分开2、反对商业,反对高利贷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意大利1225~1274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神学大全》1、折衷主义2、公平价格(认为在没有法定价格的场合,自由议定的价格才被称为公平价格)孟克列钦Montchretien 法国1575~1622 早期重商主义《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年)1、财富就是货币,要严守国内金银2、货币差额论托马斯·曼Thomas Mann 英国1571~1641 晚期重商主义《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1621年)和《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30年)1、支持对外贸易,创立贸易平衡论2、重工主义柯尔培尔Jean-Baptist e Colbert 法国1619~1683晚期重商主义——1、重视对外贸易2、鼓励本国工业发展,统一国内税率,对外实行保护关税政策3、推行殖民扩张姓名国籍生卒年月学派经济学著作及发表时间经济思想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英国1623~1687 晚期重商主义《赋税论》(1690年)、《政治算数》(1690年)、货币略论》(1695)1、价值论(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劳动是价值的源泉)2、地租论(地租是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利息是由地租派生的)提出级差地租概念3、工资论(工资和地租是反比关系)布阿吉尔贝尔P Pierre Le Pesant 法国1646~1714《法国详情》(1697)《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1705)、《谷物论》和《法国的辩论书》(1707)1、财富的性质和来源2、社会经济活动具有规律性3、货币的性质和职能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法国1694~1774 重农主义《经济表》和《谷物论》1、自然秩序思想,纯产品理论2、商品交换只能改变财富的形态,不能增加财富数量3、三层的社会阶级结构杜尔阁Turgot 法国1727~1781重农主义《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年)和《基于圣·佩拉维论文的观察》(1767年)1、收益递减规律2、将对剩余价值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约翰·洛克John Locke 英国1632~1704古典学派的先驱《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1、主张自然权利论,反对天赋权利说2、提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量达德利·诺思Dudley North 英国1641~1691古典学派的先驱《贸易论》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指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量姓名国籍生卒年月学派经济学著作及发表时间经济思想伯纳德·孟德维尔Mandeville Bernard 英国1670~1733古典学派的先驱《蜜蜂的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1714年)1、经济自由思想2、他关于私利的哲学成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信条大卫·休谟David Hume 英国1711~1776 古典学派的先驱《政治论丛》(1752年)和《人性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自然秩序思想亚当·斯密Adam Smith 英国1723~1790古典学派《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1、劳动价值论的二重性(第一次区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并提出了二者的不一致性,指出交换价值的尺度是劳动)2、分工理论、交换理论和货币理论3、价值理论(斯密的教条)4、生产劳动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5、分配理论6、经济自由主义7、国际贸易理论马尔萨斯Thomas ·Rob ert ·Malthus 英国1766~1834 古典学派《人口原理》(1798)、《价值尺度》(1823)、《地租的性质与发展的研究》(1815)、《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1、人口原理(两个公理,三个命题)2、价值、利润、地租论3、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4、支持谷物法萨伊Jean Baptiste Say 法国1767~1832 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1828~1829)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三分法”2、效用价值论3、分配理论:三位一体公式4、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否认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可能性)姓名国籍生卒年月学派经济学著作及发表时间经济思想李嘉图David Ricardo 英国1772~1823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对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评论》(1822)、《绝对价值与交换价值》(1823)1、金块论战2、反对谷物法3、价值与货币理论(价值决定与劳动时间,两个矛盾,货币及货币数量论)4、分配理论(相对工资论,工资与利润对立学说,利润与地租对立学说)5、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边沁Jeremy Bentham 英国1748~1832 古典学派《经济科学的哲学》功利主义(也称“最大限度的幸福原则”)西尼尔Nassau William senior 英国1790~1864 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大纲》(1836)、《政治经济学绪论》(1826)、《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的书信》1、“纯经济学”理论2、价值理论3、节欲论穆勒John Stuart Mill 英国1806~1873 古典学派《逻辑体系》(1843)、《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1、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分配理论2、价值与国际价值理论3、改良主义的经济政策思想巴师夏Bastiat 法国1801~1850 古典学派《和谐经济论》、《经济诡辩论》1、阶级利益和谐论2、服务价值论、分配论3、反对《谷物法》西斯蒙第法1773~1842 古典学《托斯卡纳农业统1、反对经济自由主义Sismondi 国派计表》、《论商业财富》、《政治经济学新原理》2、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欧文Robert Owen 英国1771~1858 空想社会主义——1、人性、性格是由环境塑造的2、建立模拟公社,宣扬社会改革而不是道德改革姓名国籍生卒年月学派经济学著作及发表时间经济思想圣西门Saint-Simon 法国1760~1825 空想社会主义—1、将“生产”而不是“财产”作为他认为的理想社会的基础2、追求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集中化3、不倡导剥夺私人财产傅里叶Charles Fourier 法国1772~1837 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1808)、《宇宙统一论》(1829)、《新的公关业和上层社会世界》(1829)1、“合作的生活方式”:设想建立phalanxes合作社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2、反对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集中化3、提倡两性间的完全平等路易·布朗Louis Blanc 法国1811~1882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工作的组织》(1839)1、坚决抨击资本主义和竞争2、反对阶级斗争3、反对工会主义,提倡政府干预金斯利Charles Kingsley 英国1819~1875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致宪章主义者的信”——发表于1848年的《人民政治》他早期曾试图“将基督教徒社会主义化,将社会主义者基督教化”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德国1818~1883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资本论》(1867)1、劳动价值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劳动创造价值)2、剩余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Ps : 批判“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决定论”李斯特Georg Friedrich List 德国1789~1846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国民生产力理论2、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农工商”阶段要实行自由贸易)姓名国籍生卒年月学派经济学著作及发表时间经济思想罗舍尔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cher 德国1817~1894 德国旧历史学派《经济科学》(1894年)PS:又名《政治经济学体系》他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但他自己的思想理论却仍建立在他所批判的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施莫勒Gustav Schmoller 德国1838~1917 德国新历史学派《一般国民经济学大纲》社会改良主义(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间阶层)韦伯Max Weber 德国1864~1920 德国新历史学派《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他认为资本主义是新教改革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古诺Antoine Augustin Cournot 法国1801~1877边际学派的先驱《财富理论数学原理研究》(1838)提出完全垄断、双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精确数学模型杜普伊特Dupuit 法国1804~1866边际学派的先驱—1、边际效用递减2、消费者剩余3、价格歧视屠能(Johann Heinrich von·Thünen 德国1783~1850 边际学派的先驱《孤立国》(1826)1、区域理论2、边际生产力杰文斯WilliamStanley Jevons 英国1835~1882 边际学派《黄金价值的严重跌落和由此产生的影响》(1863)《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煤炭问题》(1865)1、边际效用递减理论2、等边际效用规则3、交换理论姓名国籍生卒年月学派经济学著作及发表时间经济思想门格尔Anton Menger 奥匈帝国1840~1921边际学派(奥地利学派)《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方法的研究》(1883)1、财货与经济财货2、价值理论3、归因理论4、冯·维塞尔Friedrich Freiherr von Wieser 奥匈帝国1851~1914边际学派(奥地利学派)《经济价值的来源及其基本法则》(1884)、《自然价值》(1889)、《社会经济理论》(1914)、《权利法则》(1926)1、交换价值与自然价值2、机会成本3、冯·庞巴维克Eugen Bohm-Bawerk 奥地利1851~1914 边际学派(奥地利学派)《资本与利息》(1884)、《商品价值理论纲要》(1886)、《资本实证论》(1889)、《价值、成本和边际效用》(1892)1、价值和价格理论2、边际效用价值论3、利息理论4、埃奇沃思Francis Ysidro Edgeworth 英国1845~1926 边际学派《数学心理学》(1881)和《政治经济学论文集》(1925)1、他最早提出“无差异曲线”2、他是最早说明不确定性的经济学家之一3、阐明了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差异克拉克John·Bates Clark 美国1847~1938美国边际学派《财富的哲学》(1886)、《财富的分配》(1899)、《经济理论要义》(1909)1、边际生产力理论2、工资论和利息论3、把经济学分成一般经济学、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姓名国籍生卒年月学派经济学著作及发表时间经济思想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英国1842~1924 新古典学派《工业经济学》、《经济学原理》(1890)、《工业与贸易》(1919)、《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1、需求理论(欲望、效用和需求规律,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2、供给理论、分配理论3、均衡价格理论(价值与均衡价格、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时间长短与均衡价格)4、提出“准地租”概念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 瑞典1851~1926 货币经济学《利息与价格》(1898)、《政治经济学手册》(1843)、《论1、区分了正常或自然利率和银行利率2、用储蓄—投资方法分析宏利润与利息》(1829)观经济均衡的早期表述费雪Irving Fisher 美国1867~1947 货币经济学《利率》(1906)、《利息理论》(1930)1、认识到“不耐心程度”和“投资机会率”这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决定利率2、货币数量论霍特里Ralph George Hawtrey 英国1879~1975 货币经济学—经济周期的货币理论:认为经济波动归因于信用的不稳定性斯拉法Piero Sraffa 英国1898~1983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用商品生产商品》(1960)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出的扩张会由于垄断定价而受到限制张伯伦Chamberlin 美国1899~1967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垄断竞争理论》(1933)1、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相比,在垄断竞争条件下价格一定更高而生产规模一定更小2、大多数市场价格是由“垄断”和“竞争”因素共同决定的姓名国籍生卒年月学派经济学著作及发表时间经济思想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 英国1903~1983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在垄断竞争概念里增加了买方垄断的思想瓦尔拉斯Léon Walras 法国1834~1910数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公正》(1868)、《纯粹经济学纲要》(1874)、《社会经济学研究》(1896)、《应用经济学研究》(1898)1、提出并倡导“一般均衡理论”:主要考虑经济学中许多变量之间的互相关系2、数学方法应用于市场经济3、边际效用分析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美国1906~1999 数理经济学《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36)发表了投入—产出表冯·诺伊曼Johnvon Neumann 匈牙利1903~1957 数理经济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共同提出“博弈论”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 维也纳1902~1977 数理经济学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 美国1904~1989 数理经济学《凯恩斯先生与古典主义》(1937)1、需求理论:他的无差异曲线避免了“边际效用可以用基数度量”这一假设2、生产理论:提出“代替弹性”的定义凡勃仑Thorstein Bunde Veblen 挪威1857~1929 制度学派《有闲阶级论》(1899)1、有闲阶级,炫耀性消费2、凡勃伦物品(效应):该物品的效用不仅源于它的直接效用,而且也来源于对它支付的价格3、制度——“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4、社会心理学派:制度的文化和心理分析,制度是思想意识演进的结果。
考研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梳理
![考研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7656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9.png)
考研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梳理考研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专业考研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思想的演进以及各个经济学派的观点和理论等内容。
在备考经济思想史这门课程时,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梳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逐个介绍经济思想史的知识点。
一、古代经济思想1. 古典经济思想的起源古代经济思想主要起源于古罗马和古希腊,其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古代经济思想家古代经济思想家包括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等,他们对商品经济、价值理论、分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3. 古代经济制度古代经济制度包括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等,这些制度对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二、近代经济思想1.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重商主义是近代经济思想的一种流派,其主要观点是国家财富的增长应该以出口为主,通过保护贸易和发展商业可以增加国家的财富。
2. 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是近代经济思想的重要流派,代表性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等重要概念。
3.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并以消除剥削和实现社会公平为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4. 边际效用学派边际效用学派是近代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等。
边际效用学派主张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用决定其价值,强调需求和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三、现代经济思想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2.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强调市场和非市场制度的作用。
3.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主张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7bdd50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2.png)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1. 古希腊思想家的经济观念古希腊思想家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对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见解。
其中,有三位思想家的经济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柏拉图的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他在《理想国》一书中阐述了自己对经济的看法。
柏拉图认为财富的追求会导致个人道德的堕落,因此他主张取消私有制,实行共产主义经济制度。
他认为只有通过取消私有制并实行公有制,社会才能实现公平与正义。
1.2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经济观念相对实用主义。
他主张人类的财富和利益是追求幸福的手段之一,但并非唯一。
他认为财富不应成为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而应在道德和理性的引导下追求幸福。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斯多葛主义的经济观念斯多葛主义是古希腊的一种哲学学派,其经济观念强调个人的内在自由和道德追求。
斯多葛主义认为,经济活动应该以道德价值观为指导,通过自控与节制来实现幸福。
该学派的经济观念强调人的内在品质和人格修养,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2. 中世纪经济思想的特点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思想在此时期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2.1 基督教的影响在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中,基督教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基督教教义强调人的贡献和奉献,排斥追求物质利益和财富的行为。
因此,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更加注重道德和宗教因素,对商业和贸易持有谨慎和保守的态度。
2.2 封建经济制度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主要是以封建体制为基础的。
封建经济制度中,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地主和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经济参与者。
工商业相对较弱,商业活动主要以城市为中心,而城市商人的经济地位相对较低。
2.3 行会组织的出现在中世纪,行会组织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的重要组织形式。
行会组织对经济活动进行了组织和调控,通过行会制度保障了市场秩序和商品质量,并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经济思想史(第二版)》第一章序言
![《经济思想史(第二版)》第一章序言](https://img.taocdn.com/s3/m/4372d50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0.png)
2022/11/9
16
二、古罗马著作家、思想家的经济思想
• 时代背景: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占有 制度过渡。后经过“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公元前27年 屋大维就任第一任皇帝,古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公元前 27-公元476)。
• 古罗马奴隶制社会经济的特征与古希腊基本相同,以农业 为主的自然经济,手工业有一定发展。由于占领了许多殖 民地,特别是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大国后,对外贸易、商品 经济有很大发展,高利贷流行。
表法》,公元529年到535年编订罗马法全书,债权人与债务人、契约、
债务等内容。主要经济思想观点有:
• 1.关于自然法的观念。人们本质一样,有共同的感情,因此应该拥有平
等和自然的权利;提出财产公有思想;号召人们顺从命运等,对18世纪
自然秩序学说的形成和经济学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 2.关于私有财产及自有契约的观念。以个人为社会单位并进而规定个人 的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权利既定,则个人财产的处理和自由契约就必须 相伴而立。
2022/11/9
18
(二)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观点
1.马尔库斯·杜利乌斯·西塞罗 (公元前106-前43),西塞罗 认为从事农业是古罗马人最可 贵的职业,反对小商业赞扬大 商业,对劳动与社会分工的作用做了精辟的论述。
2022/11/9
19
(三)古罗马法学家以及体现在罗马法中的经济思想观点
• 公元前541年,古罗马元老院设立发电编订委员会制定著名了《十二铜
• 3.关于利率的规定。古罗马初期的法律完全禁止取利。直到《十二铜表 法》被制定出来,才有利息的规定,但仍禁重利。
• 4.关于货币和价格的见解。在罗马法中提出“公平价格”概念,指某个 时期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也被称为“通行的价格”。
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c5faa81afad6195f312ba616.png)
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分化,造成了贫穷差距的扩大,贵族生活腐化、堕落。
由富人和穷人组成的国家永无太平之日。
因此他提出“理想国”的设计。
公平价格:商品的出卖者能获得相当于所处等级地位生活条件的价格。
公平价格取决于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它们对人的效用,所以,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要取决于某种评价。
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
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
此时,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
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贸易差额论(重工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者虽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已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初步意识到货币不单纯是货币财富,而且是增加财富的手段。
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
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指的是当一种产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产品的价值。
看不见的手(经济自由主义):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为保证社会公共利益,必须实行充分的经济自由和完全的自由竞争。
当每个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持自己的产业时,必然使社会的年收入尽量增大起来,不自觉地实现了社会利益。
这个任务是政府或政治家无法代劳的。
绝对成本论:即绝对优势,指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绝对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比较成本论:又称比较优势,比较成本是指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等等参数后的成本比较。
纯产品: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生产剩余.不过,纯产品只生产农业生产中,而在其他生产活动中是不存在的..因此,纯产品就是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以外的产品。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精华整理版)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精华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83f3a75901020207409cc3.png)
1、欧文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这一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是合作公社。
2、被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3、继《资本论》之后,恩格斯在其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更加集中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4、魁奈在《经济表》中,创建性地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5、马克思确立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6、晚期重商主义又被成为贸易差额论,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柯尔培尔,他所推行的经济政策牺牲了农业发展,使法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7、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集中反映他经济思想的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8、傅立叶把他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和谐制度。
9、大卫·嘉图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0、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主观价值论。
11、凯恩斯认为,在存在多余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
这一说法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为凯恩斯定律。
12、马尔萨斯的代表著作是《人口原理》,在该书中他用很大篇幅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
13、斯密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商品的价值,这在后来被成为商品真实价格。
圣西门把他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实业制度。
14、斯特将一个经济发展归为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
15、坎蒂隆在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重视农业的经济思想,其最重要的经济著作《商业性质概论》阐述了一系列农业的重要思想,是重农主义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
16、凯恩斯的代表著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定律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存在多余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
17、马克思所撰写的《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完成,标志着马克思已最后完成了《资本论》三大卷的全部手稿。
“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5e14d89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b.png)
经济思想史1. 前言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思想发展演变的学科,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思想家的观点、理论和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经济思想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述经济思想史的重要里程碑,让我们一起探索人类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2. 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受到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亚细亚和希腊罗马。
2.1 亚细亚经济思想亚细亚古代经济思想的代表是孔子和亚细亚各国的经济学家。
孔子提出的“五经”,包括《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等,以及关于贸易和土地分配的观点,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有着重要影响。
亚细亚各国的经济学家也针对当地的经济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理论,如古印度的“吠舍离经济学派”和古巴比伦的“贸易法典”。
2.2 希腊罗马经济思想希腊罗马古代经济思想的代表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派的代表性人物。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城邦国家模型,探索了自给自足和商业活动的关系。
斯多葛派则强调道德和自然法则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3. 中世纪经济思想中世纪经济思想主要由基督教哲学家和经院学派的代表构成。
基督教教义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财富和利益的态度上。
经院学派的代表主要关注自然法则和公正原则对经济活动的引导作用,如托马斯·阿奎那的“公正价格”理论。
4. 近代经济思想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和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4.1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兴起于17世纪的欧洲,重视财富的积累和国家贸易的发展。
代表性人物如杰安·巴普蒂斯特·科尔伯等,他们提出了国家贸易顺差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保护主义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
4.2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代表性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和市场自由的观点,强调由利己主义促成的自由市场会引导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浅析“理想社会”在思想史上的嬗变
![浅析“理想社会”在思想史上的嬗变](https://img.taocdn.com/s3/m/3d5b205c71fe910ef02df817.png)
浅析“理想社会”在思想史上的嬗变从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以来,一直存在制度性的社会不公正现象。
同样,也始终存在反对这种不公正现象、追求理想社会的努力。
理想社会,是人们对社会状况的一种理想的描述,对社会生活最理想状态的积极设想,它在根本上反应的是人们对社会的美好向往。
纵观思想史,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从未间断过,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观点。
尽管观点有所差异,但都表现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种思考。
这一思考从最早的柏拉图开始,直至现在从未间断过。
一、“理想社会”在思想史上的嬗变(一)中西方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1.西方关于“理想社会”的阐述柏拉图是最早对理想社会进行阐述人。
柏拉图的理想国有点类似印度的世袭制度,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的功能,以满足社会整体的需求。
在《理想国》中他认为,理想国度是一个社会的机器,机器中的每一个零件会克尽职责的执行任务,甚至他也会要求他的下一代这样子做,继承自己的职责,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高度的哲学教育,知道以理处事而非私欲及感情。
在这种架构下,社会的阶层是很明确的而且互不能越过鸿沟。
基本上,理想国没有思考过感情、人性在一个国家中所影响的程度,甚至觉得“感情”这种东西能造成社会制度的混乱。
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他当时所处的社会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深刻地批判,并提出了他的理想国家。
他认为,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制度,一切权力由人民共享,管理人员由人民推举出有威望有能力高品质的人担任。
那里的人们视金钱如粪土,他们崇尚正义,爱好和平,热爱劳动,每个人都有较高的素质。
吃、穿、用都在指定的地方按需领取,没有人贪图享受,多领取物资。
莫尔对乌托邦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福利、家庭婚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和对外交往各方面都做了生动的描写。
他的乌托邦思想在近代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以至于乌托邦此后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同义词。
闵采尔是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一个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实际斗争中通过发表演讲与散发小册子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思想史之理想社会摘要:经济思想自16世纪以来的发展,古今中外的经济学家都纷纷对自己的经济理论陈述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当代经济学体系的发展正处于快速蓬勃之势,然而作为经济思想之一的理想社会思想,正是当今世界各国所追求的,各国都在为理想社会作努力。
从古至今的有志之士都在对经济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人类文明自从出现自后,各种充满时代特色的理想社会意识形态也开始出现,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无数的贤人设想各种各样的理想社会形态。
本文主要是考察中西方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出现的不同学派对理想社会的不同观点。
关键字:经济思想理想社会和谐理想社会就是指在所属的时代里,由于物质财富、社会资源、时间资源等方面有限的存在,以及渴望获得自由、平等、理解、尊重等的精神需求下,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全体成员能共享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成果的,幸福总量不断趋向最大化的社会。
中国历史上主要的理想社会类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这数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出现“协和万邦”、“有道”、“兼爱”、“无为而治”、“桃花源”等理想社会,甚至到了近现代康有为的“大同”,以及现在提出的“和谐社会”等等。
第一孔子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的理想社会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首先,人民的基本需求必须得到满足。
《颜渊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这番话,其实体现出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的论点。
其次,对于财富分配必须均衡。
孔子在《季氏篇》开篇即说道:“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的意思是,只要在尽量平衡的原则下,老百姓即使贫穷,其心情既较能够忍受,其生活也较能够相安。
为政者不需为了增加人口而征战不休,而是应该依据现有的国力,尽心去建立一个公正且均衡的理想社会。
最后,教育的普及和重要性。
孔子认为,如果人民一旦富足,自会尽力追求安逸的生活。
这和禽兽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一旦富足,还必须对老百姓推行教育政策。
在《子路篇》中,孔子清晰的说明这一点。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第二,老子的理想社会实际上是“道法自然”的体现。
是以自然为标的,因顺自然,回归自然的生存状态,认为万物回归于自然才是其真正最终的归宿,是有道之世,也是老子崇尚简朴自然的反映。
老子的理想世界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反叛现实、“法自然”的高度建构了理想国。
老子的政治理想是主张无为而治,他力倡圣人治国。
老子反对运用暴力统治机构,而是提出了一种约束机制,即按契调和上下之间关系的方式。
“和大怨,必有赊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可契,无德可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第79章)老子认为理想的社会没有君臣贵贱之分,只有和睦共存。
《老子》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提出理想社会生活模式:“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80章)老子认为只有合乎道、合乎人性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理想社会。
老子认为国家的安定与百姓的幸福不在于国土的广阔和人口的众多,正是基于对当时因兼并战争而导致的大国众民的混乱,老子才提出了小国寡民。
第三.庄子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图画:“至德之世”是素朴的,人们无知无欲,人性敦厚纯真;“至德之世”是自由的,没有统治秩序,不知伦理规范。
与禽兽相戏。
与万物并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至德之世”是平等的。
不尚贤,不使能,人与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至德之世”是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没有相害之心。
人们知足无贪,无忧无虑。
可见,庄子的理想社会具备了素朴、自由、平等、和谐四个特征。
第四,墨子所处的时代也是战乱年代,在诸侯征伐,老百姓民不聊生的背景下,提出了兼爱型的理想社会。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非命、非乐、节用的理想社会方案。
提倡尚贤,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治理国家的人必须是一批有能力的贤者。
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否定等级制度。
这一思想富含哲理,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五,春秋末齐相法家管仲在向齐桓公进策以图王图霸时,提出了他“寄军于政”的理想模式。
其基本主张是“三国五鄙”,“定民之居”,即把齐国所辖的三大城区(“国”)和五大村区(“鄙”)的全部居民,都按军事组织编为一体;并且使士、农、工、商等“四民”分而处之,定而居之,不相混杂。
第六,桃花源型的理想社会,东晋时期,由于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于是陶渊明提出了《桃花源记》,在《桃花源记》中,有这样说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从中可以看出这世外桃源里的人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
安居乐业的人们、快乐和平的生活。
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都拥有享受自由与平等的权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这就是陶渊明设想的理想社会。
第七,太平天国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洪秀全指出了一个与现世根本不同的理想社会,这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
他借用孔丘之口,描述了这一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
”第八,孙中山为之奋斗的未来社会,就是天下为公,即做国家主人的是全体人民,管理国家大事的是全体人民,享受平等幸福生活的是全体人民,真正以人民为主,没有贫富悬殊和少数富人压迫多数穷人的不合理情况,全体人民“生活上幸福平等”;“民有”、“民治”、“民享”完全实现,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公天下”。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的演讲中满怀信心地对世人说,他理想中的未来社会,有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而没有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必然带来的种种弊端以及阶级对抗和社会动荡。
在欧美,这些社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难以解决的;而在中国,由于未雨绸缪,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些社会问题是不会发生的。
第九,小康社会型:秦朝统一中国后,“小康社会”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想之一。
据儒家经典记载:小康社会最初是指一种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礼仪周到的社会。
第十,和谐社会。
现在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为了要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
这个战略目标有利于把力量放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有利于我国的持续发展。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西方的主要理想社会类型:而国外则是有着“理想国”、“优良城邦”、“社会经济秩序”、“乌托邦”、“太阳城”等等。
这些幻想出的的美好世界,都体现出当时的人追求的理想社会。
第一,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优良城邦型理想社会。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开宗明义表明国家必须追求“最高度的善”。
他所指的善可理解为外物的善、身体的善和灵魂的善三者的和谐,是人类优良生活各个方面的和谐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和谐社会思想体现在他所提出一种理想的“优良城邦”的设想中“优良城邦”就是“优良生活、优良政体、优良品德”三位一体的理想社会。
人类生活可在城邦范围内得到完全的自给自足,人的善业在城邦中得以完成。
只有成为城邦的一员,公民就平等享受政治权利,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得以充分显现,他才成为真正的人。
虽然家庭和村社都以善为目的,而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第二,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描绘的“理想的”或是“第一等好的国家”,归结点是“公正”,公正是维系社会的纽带。
他阐述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提出统治者、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应各司其职、互不干扰、都有节制的“理想国”构想。
同时,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
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
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并且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
第三,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提出英国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
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 (这一提法被马克思多次引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
第四,康帕内拉虚构的“太阳城”理想城邦。
在太阳城里,没有私有财产,人人参加劳动,生活日用品按需分配,每天工作四小时,其余时间用于读书娱乐。
儿童从二三岁开始接受教育,10岁前学习各种科学知识。
每人每天劳动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用来研究有趣的学术问题,开座谈会,阅读书籍,讲故事,写信、散步,做有益于身心的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