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合集下载

网络游戏体验的概念、测量及相关因素

网络游戏体验的概念、测量及相关因素

网络游戏体验的概念、测量及相关因素摘要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是网络游戏玩家最重要的游戏目的与动机之一。

所谓网络游戏体验,是指网络游戏玩家和网络游戏诸要素在一定游戏情境下交互作用产生的认知和情绪反应。

本文在网络游戏体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网络游戏体验的结构、类型及测量方法,概述了网络游戏体验的前因和后果变量。

文章最后指出,完善网络游戏体验的测量方式、改进网络游戏体验的研究方法、澄清网络游戏体验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拓展网络游戏体验的应用研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体验,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游戏简称网游,是电子游戏与互联网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娱乐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将网络游戏定义为以电脑为客户端,互联网络为数据传输介质,通过TCP/IP协议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参与的游戏产品。

用户可以通过对游戏中人物角色或者场景的操作实现娱乐和交流的目的。

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带动了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因为大多数互联网用户都花大量时间玩网络游戏(Wong,Wong,& Canaday,2003)。

日常经验和实证研究都告诉我们,对大多数网络游戏用户而言,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都是极为重要的。

根据《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调研报告》(CNNIC,2011),获得游戏体验是大型网络游戏用户最重要的游戏目的与动机之一,很多玩家都非常关注游戏的画面和操作体验。

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游戏体验能够显著预测玩家随后的游戏使用意向(Hsu & Lu,2004;Kwak,Clavio,Eagleman,& Kim,2010)和网络游戏成瘾(Chou & Ting,2003;Chen & Park,2005;Yee,2007;Hsu,Wen,& Wu,2009;魏华,周宗奎,鲍娜,高洁,2012)。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对网络游戏相关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实证研究,网络游戏体验是其中的一个热门研究主题,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未对此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工作。

体验的名词解释

体验的名词解释

总第364-365期 2018·02/03A 107︼|教学探索收稿日期:2017-12-04作者简介:柳翠,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江苏徐州,221000)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

摘要:“学讲方式”的推行给高中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学生、教师及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归纳了“学讲方式”在高中政治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环节机械呆板,问题设计尚欠斟酌,师生之间缺少配合,学生展示缺少规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如下策略:教学环节应灵活调整,讨论问题需精心设计,师生之间要默契配合,成果展示需规范严格。

关键词:“学讲方式”;高中政治课;策略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A-0107-04“学讲方式”作为徐州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是对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全新突破,更是对新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实回应。

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终极追求,与国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战略方向是一致的。

它的推行给我们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为了真实了解“学讲方式”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我们设计了“学讲方式”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并对数据加以整理,归纳问题,寻求对策。

一、“学讲方式”在高中政治课中运用现状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6道题目,调查对象是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及徐州市邻近县属2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采用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9份,回收率97.8%,去除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476份,问卷有效率为97.3%,调查结果见表1—表5。

“学讲方式”在高中政治课运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柳 翠题目选项人数百分比(%)1.你喜欢课堂采用“学讲方式”吗?A.非常喜欢28259B.喜欢18038C.不喜欢92D.无所谓51题目选项人数百分比(%)2.你们课堂上的顺序是“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吗?A.完全是23850B.大部分是10322C.少部分是8718D.不一定4810表1 学生对“学讲方式”的态度表2 “学讲方式”的教学流程108总第364-365期 2018·02/03A ︼|教学探索二、“学讲方式”在高中政治课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具体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学讲方式”在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明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创意体验概念辨析及概念识别

创意体验概念辨析及概念识别
第 7卷 第 1 期 2
21 0 0年 1 2月
管 理学Βιβλιοθήκη 报 Vol 7 N O 2 _ .1
De .2 O c O1
Ch n s o r a fM a a e n ie e J u n I n g me t o
创 意 体 验 概 念 辨 析 及 概 念 识 别
陈 信 康
pe i n e c r is a s r ng i p e so re c a re t o m r s i n. I hi r il o u i g o o u e xp re e, w e r v e t n t s a tc e f c s n n c ns m r e e i nc e i w he r s a c r m r a i iy t o y a xp re e t or n or e o i e iy t o e t o he Cr a i e e r h f o c e tv t he r nd e e inc he y i d r t d ntf he c nc p f t e tve Exp re e By usng c nt nt a a y i w e a s v rfe ha Ch ne e c s m e s ha e a c e r nd r e inc . i o e n l ss, lo e iid t t i s on u r v la u e — s a i g o he Cr a i e Exp re c t nd n f t e tv e i n e,i posn n i p t n a t n r g r o t e pu c a e Ba e m i g a m or a t f c or i e a ds t h r h s . sd

“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

“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

“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旅游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去一个地方看风景,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全方位的体验。

本文将探讨“体验”的内涵以及旅游体验的属性,旨在对旅游体验进行新的探讨和思考。

一、“体验”的内涵及其体验属性:1. 体验的定义体验是指个人或集体对于某种感知、认知、情感或活动的亲身参与和感知。

2. 体验的特点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结果,是主观感受和客观情况的综合体现。

它是一个过程,需要参与者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

3. 体验的属性旅游体验的重要属性包括感知性、认知性、情感性和行为性。

感知性属性指参与者通过感官来感知旅游活动,如观赏美景、品尝美食等。

认知性属性指参与者通过旅游活动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情感性属性指参与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如愉悦、满足等。

行为性属性指参与者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旅游体验,如参加旅游活动、交流互动等。

二、旅游体验的属性与发展趋势:1. 客制化体验现代人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客制化旅游体验成为了现代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

旅游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行程安排,从而让客户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

2. 参与性体验传统的旅游模式中,旅游者通常只是被动地观赏景点,缺乏参与感。

而现代旅游体验更加注重参与性,通过让旅游者亲身参与到旅游活动中,获得真正的体验。

例如,参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体验当地文化等。

3. 情感性体验现代人追求情感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旅游体验中的情感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美食、SPA、瑜伽等项目,营造出放松和舒适的环境,让旅游者获得身心愉悦的体验。

4. 可持续性体验随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可持续性体验成为了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文化保护等项目,旅游企业可以让旅游者感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保护资源和环境。

对“体验”的认识与思考

对“体验”的认识与思考

对“体验”的认识与思考课程标准将“体验”纳入了过程性目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

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参与,获得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态度。

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消极的情感体验,虚妄的泡沫体验,低水平的重复体验等,如何将“体验”这一目标在课堂中有效落实?如何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有价值的真实体验?最近,我校围绕“有效教学”开展了课堂教学过关活动,我校教师执教了五年级《找规律》一课,给了我很大启发,下面我试借此课与大家一起探讨对“体验”的认识与思考。

教学片段一:初步感知规律师:听要求画一排图形。

师报图形△□○△□○,猜一猜,接下来该报什么图形?生: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师: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生:这一组图形的按照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列的。

师:对,刚才同学们通过动手画图形,体验到了它们是有规律的。

其实生活中许多物体的排列也是很有规律的,里面还含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找规律)评析: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首先让学生画图形,让学生在画图形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规律的存在,感知有序、重复出现的排列现象,从而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作好铺垫和准备。

教学片段二: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出示盆花图)师:国庆节到了,公园管理处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特地准备了许多的盆花,请仔细观察,从左边起,你有什么发现?生1:它们是一盆蓝花、一盆红花、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生2:它们是一盆蓝花、一盆红花,以两盆为一组依次排列的。

师: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组织学生交流)生1:我是用画图的方法,用△表示蓝花,用□表示红花,我发现第15盆是蓝花。

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1 引言概念是构成理论的最基本元素。

概念研究是理论研究的起始环节。

长期以来,众多心理学家特别是情绪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体验(experience )是情绪的核心成份之一(Bindra ,1970;Izard ,1978;斯托曼,1986;卢家楣,2009)。

但何谓体验,心理学界却一直鲜有研究。

一定程度上,这不仅束缚了情绪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也凸显了心理学领域对某些基本概念研究的不足。

为弥补当前情绪心理学研究的缺失,更为了进一步完善心理学中基本概念—体验—的研究,该文首先从散见于相关学科对体验概念的零星论述中,提炼出建构体验概念所需的思想质料与方法。

随后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分析,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通过相关概念辨析的方法揭示出心理学意义上体验的内涵。

第32 卷第6 期张鹏程等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心理学探新2012年2不同视域中体验概念的理解“体验”,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仅在俄罗斯语言中就有近5000〜6000个词来表达人的各种主观体验(彼得罗夫斯基,1981)。

由于体验概念起源于哲学,随后进入心理学领域,当前体验的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因此,该文主要从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领域考察体验概念的界定情况。

2.1哲学视域中体验概念的诠释尽管体验的思想可以上溯到柏拉图的迷狂,康德的审美无功利性,席勒的游戏说等等,但是,体验一词在西方语境中的真正出场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

根据考证,生命哲学家狄尔泰最早把体验引入哲学领域并赋予概念性功能,认为生命的进程是不断延伸的、不断推进的“现在”,但“过去”会作为某种力量仍然对现在发生作用而并不丧失意义,因而具有统一性的生命的意义在“现在”所形成的一个单位,就是最小的单位,即“体验”(李红宇,2001)。

狄尔泰重在提倡身心统一的“整体性”体验观,反对认识论中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认为体验活动下的实在是“为我之物”,而非“自在之物”。

体验报告

体验报告
对体验的探究
体验一词英文为 experience,该词具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翻译成中文是经 历、体验和经验。 从语义学上分析,《新华汉语词典》等词典中指出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通过参与而获得的感
知和感受、亲身经历。韩敬体等(1990)编著的《新编实用汉语词典》中,
“体验指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的经历和感受;经验是指经过多次实 践而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亲身经历;经历指亲眼见过、亲身做过或遭遇过(的 事情)”。 强调了亲身参与是体验与经验、经历的共同特点,他们之间的区别 也较为明显。体验的概念更大,包含了经历和经验;体验更侧重于感受和感悟; 体验强调从实践中认识事物。
不同的体验维度在体验营销中的侧重点具有差异,感官体验注重客观物理属性, 情感体验侧重于消费者和产品或服务的情感联系,思考体验要激发兴趣和促使顾 客进行思考,关联体验则有注重社会文化意义和顾客对社会地位的需求。
品牌体验的概念 Schmitt 将体验定义为“主观的、内在的消费者反应(感觉、知觉、认知)和由 相关品牌刺激物所引起的行为反应”。 Schmitt 和 Brakus 在 2009 年合作的研究中提出品牌体验的定义是“由品牌 设计、品牌识别、包装、沟通和环境等和品牌相关的刺激物激发的主观、内部 的消费者的反应(包括感官、情感和认知)和行为反应”。
Schmitt(1999)将体验分为五个维度,五个体验维度大体分为个体体验和共同体 验两个方面。感官、情感和思考体验属于个体体验,个体体验通过消费者和产品、 服务等外界物理要素即可实现,是消费者对外界客观要素的感受和心理反应;行 动和关联体验则属于共同体验,共同体验除了客观物理要素的道具,还需要社会 环境和他人的存在,是一种社会化的体验。 感官体验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获取的消费者个人体验; 情感体验是消费者的内心情绪和情感感受; 思考体验通过智力为顾客创造认知和解决方案,并以此为消费者增加思考和知识, 提升智力水平; 行动体验向顾客展示不同的做事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互动方式; 关联体验是基于消费者个体对自我改进、别人认可以及社会认同等心理需要而产 生的。

“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

“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

“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体验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

旅游体验不仅仅是简单的游览观光,更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获得的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和精神满足。

本文旨在探讨“体验”的内涵及其与旅游体验的关联,并从新的视角出发,对旅游体验的属性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结合实证研究,本文旨在为提升旅游体验质量、优化旅游产品设计和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体验的属性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本文期望能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满足贡献新的思考。

二、体验的内涵及其多维度特性体验,作为一个涵盖广泛且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本质是对个体在特定环境或情境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情感、认知和身体反应的总和。

在旅游学中,体验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旅游活动的核心,也是衡量旅游质量的关键指标。

旅游体验通常涉及对旅游目的地独特环境、文化、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体验具有多维度的特性。

体验是主观的,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受到个人的背景、知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同一次旅游活动,不同的游客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体验。

体验是动态的,它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一次旅游体验可能包括了对美景的惊叹、对文化的理解、对人际交往的愉悦等多种情感变化。

再者,体验是整体的,它不仅仅是对单一事物的感受,更是对整体环境和氛围的感知。

在旅游中,游客的整体体验往往由多个元素共同构成,如住宿、餐饮、景点、交通等。

旅游体验的属性也具有独特性。

旅游体验具有异地性,即游客通常会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进行旅游活动,从而获取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体验。

旅游体验具有时间性,即旅游活动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游客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体验和感知。

旅游体验还具有文化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元素,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视野。

体验的内涵丰富且多维度,旅游体验更是具有独特的属性。

体验含义深度解析

体验含义深度解析

体验含义深度解析你有没有觉得,生活中最有意思的事情往往不是你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是那些没法用眼睛直接捕捉到的感受和体验?比如说,一次旅行中的小插曲,一顿和朋友一起吃的饭,甚至是某个晴天午后,微风吹过脸庞的那一瞬间。

这些瞬间,说不定你一开始并不太在意,甚至没觉得它们有多特别,可是回想起来,你会发现它们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成了你记忆的一部分。

试想,如果生活就像一张白纸,没有这些五彩斑斓的体验作点缀,那岂不单调得要命?所以,所谓“体验”,它就像一块调色板,生活中的每一笔都是颜色和情感的碰撞。

比如,你跟朋友一起去一个你没去过的小咖啡馆,点了一杯不知道是什么名字的咖啡,结果那味道超乎你的想象。

你本来只是想着随便喝点东西,谁知道这一口下去,味道立刻刺激了你的味蕾,你竟然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一瞬间,你甚至忘了自己是因为什么而笑,只觉得生活竟然这么简单又美好。

对吧?这就是“体验”给你的小惊喜,细腻又有趣,仿佛全世界的好事都集中在了这一秒钟。

你会发现,体验的真正价值,往往不在于它本身,而是在你如何去感受它。

你跟别人说你去过那个咖啡馆,可能别人会觉得哦,没啥了不起的嘛,谁没喝过咖啡?但对你来说,那个时刻可能就成了你一个小小的心灵鸡汤。

你开始回想当时坐在窗边的自己,阳光正好,温暖而惬意,空气中还有些淡淡的咖啡香。

这些细节渐渐变得清晰起来,甚至连当时的背景音乐你都记得。

谁说细节不重要?很多时候,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我们所谓的人生“大事”。

再说到生活中的那些“平凡”瞬间,它们才是体验的真谛。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坐在家里,和家人或朋友聊着天,什么大事都不谈,讨论的也不是世界的未来,只是你最近在追的剧或者谁家的狗狗又做了个蠢事。

这样的对话看似无聊,可你回头一想,心里却莫名地感到温暖。

因为这就是一种真实的、没有压力的连接。

生活不必时刻轰轰烈烈,反而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片段,构成了最真实的体验,给你带来了最踏实的安全感。

有时候你还会发现,体验的意义就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

体验

体验
体验
汉语词语
目录
01 汉语词语
02 相关名词
体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tǐ yàn,一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二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三指 查核、考察。
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 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汉语词语
通常用户体验更多的用在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网站或者软件的使用完全要建立在用户的角度上去进行策划和 设计,要从多个角度去体验,以找到用户最美好的使用体验。用户体验是从网站整体上去衡量在内容、用户界面 (UI)、操作流程、功能设计等多个方面的用户使用感觉。
感谢观看
相关名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亲身
用户
亲身体验的简称为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 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 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揭示】:在生命过程中,我们都能体验到大自然的存在,家人的情感,生活的滋味,自己的成长经历,每 时每刻的思想与变化,自己有意讲过的话,亲自参与的事件,亲自动手的工作,对一个时代的记忆等等。随着时 光流逝,我们亲身体验到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这自然包括对外界的印象和自己内心的变化,一起构成一个人 全部的生活经历。尽管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短暂的,但是在他(她)人生历程中所能体验到的一切的确是十分丰 富的。有一种亲身体验也可以被称为是一种个性思想、语言和行为共同组合而成的自我意识经验者。
当代·殷谦《心灵真经》:“今年是中国喜庆的一年也是不幸的一年,天灾和人祸并驾齐驱,几乎所有的大 事都发生在这一年,按理说这是一个最容易出现大作家和大作品的一年,可是为何没有出现。就是因为我们的作 家缺乏对痛苦、对现实的**,而更多地停留在享乐、物质、欲望等狭隘的个人体验的层面上,缺乏对重要问题的 **。每个人都变得无比的现实,作家也不再为自己的心灵负责,他们要的是畅销,要的是利润,要的是那些没有 内涵的名望。”

体验教育的提出、界定与价值(一)

体验教育的提出、界定与价值(一)

体验教育的提出、界定与价值(一)体验与实践是紧紧相连的。

体验一般可以看成亲身经历,形成经验的过程。

对于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任何事情当然不可能都去亲身经历一番,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让学生去学习前人的经验,而且主要是从书本中来学习的。

那么为什么要让学生直接体验现实,掌握直接经验呢?这得从体验教育的提出背景来分析。

(一)体验教育提出的背景其实学校学习的弊端也十分明显,这就是会造成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太远,同时,也会使学生解决社会实际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正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2、30年代的美国就已出现过,当时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就提出“经验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的课题,这里的“经验”不是指从事学术研究的经验,而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当然从广义上讲,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验的过程。

但是,经验学习更强调通过具体的“做”来达到个体行为改变的目的。

当时的美国教育也正像今天的中国一样,出现了“反传统教育”的热潮——反对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单一教育方式。

杜威(JohnDewey)提倡的“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也有相似的理念1]。

二次大战以后,人们也看到了过分强调“生活实践”,忽视学业教育的不足之处,经验学习于是逐渐转变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性教育,完成人际的、情感的或者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体验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也不是只重感知的低级教育活动。

从历史上看,凡是某一时期的教育不重视生活实践,学生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人们就会呼吁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跨世纪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学校是经济振兴的主要基地之一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体验和体会词义辨析

体验和体会词义辨析

体验和体会词义辨析
体验和体会都是描述个人对某种事物或经历的心理感受和认知。

虽然它们具有相似的意义,但在使用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体验(Experience)通常指的是一个人亲身经历或接触到的具体事件、情境或活动。

它强调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亲身经历。

体验可以是具体的、感官的,也可以是情感和认知上的。

例如,一个人参加一个冒险活动、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学习一个新技能,都可以被描述为他们的个人体验。

体会(Impression)则更多地强调对某种事物、情景或经历的个人感受、理解和认知。

它描述了一个人对某种经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表达了对所经历事物的个人见解和反思。

体会通常是一个人在体验之后,对所感受到的事物进行的更深一层的思考和领悟。

因此,体验更注重对具体事件或活动的亲身参与和感知,而体会则更多地强调对事物的理解、反思和个人见解。

体验通常是一个更具体的经历,而体会则是对这些经历的认知和反思。

举个例子,一个人参观了一个博物馆,可以说他在博物馆的体验是非常有趣、启发和愉悦的。

而他的体会则可能是关于博物馆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体验强调行动和感受,而体会则更注重个人认知和思考。

体验和体会的区别

体验和体会的区别

体验和体会的区别体验和体会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两个词语,它们都与个人经历和感受相关,但在一些情境下,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尽管这两个词语相似,但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体验和体会的区别。

体验,作为一个名词,指的是通过亲身经历所获得的感受和知识。

它强调的是直接的观察、感觉和亲身参与。

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人在一次旅行中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美食,或者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体验到了自然的美妙与震撼。

体验是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对某件事、某个地方或某种活动的深入理解。

体验还可以作为一个动词,表示亲身经历或尝试某事物。

当我们体验一种新的运动,品尝一道陌生的菜肴,或者参加一个新的社交活动时,我们都在通过实际参与来获得体验。

通过体验,我们能够积累知识和技能,并且提高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与之相比,体会是一个更加抽象的概念,强调的是从经验中获取的领悟和感慨。

体会常常与思考、回顾、总结相关,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和领悟的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体会来理解和分析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情感和感受。

体会通常表达对某种情感或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人在一次失败后体会到了坚持的重要性,或者通过阅读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体会,我们能够从自己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和智慧,同时也能帮助他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总结而言,体验和体会都与个人的经历和感受相关,但它们侧重点和用法上有所不同。

体验注重的是亲身参与和实践,通过直接的观察和感受来获取知识和理解;而体会强调的是思考和反思,通过分析和领悟来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分利用和平衡这两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通过以上对体验和体会的区别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使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论是亲身体验还是深刻体会,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进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体验和体会,用心感受并从中成长。

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张鹏程;卢家楣
【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
【年(卷),期】2012(032)006
【摘要】体验是情绪的核心成份之一.然而,由于体验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情绪心理学家乃至整个心理学界却一直鲜有研究.为弥补情绪心理学研究的缺失,更为了进一步完善心理学中基本概念的研究,该文首先从散见于相关学科对体验概念的零星论述中,提炼出建构体验概念所需的思想质料与方法.随后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分析,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相关概念辨析的方法揭示出心理学意义上体验的内涵,即体验,是个体以身体为中介,以“行或思”为手段,以知情相互作用为典型特征,作用于人的对象对人产生意义时而引发的不断生成的居身状态.
【总页数】5页(P489-493)
【作者】张鹏程;卢家楣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09
【相关文献】
1.界定"侦查"概念的思路和方法——从司法体制和诉讼结构辨析侦查概念的要义[J], 裴小梅;马克
2.“后勤装备保障训练”概念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 [J], 赵自力;李岩光;康勇;高巍巍
3.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的概念界定与涵义解析——基于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和理论解读[J], 王海萍;陈斐
4.体育旅游与相关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 [J], 昌晶亮;徐虹
5.都市圈概念的新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 [J], 张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验

体验
流沙河散文诗《藤》:"他纠缠着丁香, 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 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 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三)人验情
她是那种穷干净的老太太. 她是那种穷干净的老太太.她浑身上下扣 得严严的,扎起来又束得紧紧的, 得严严的,扎起来又束得紧紧的,补过后又刷 光.这种极端整洁比破烂和肮脏更能说明极端 的贫困.她身上有副困窘的样子——她显出一 的贫困.她身上有副困窘的样子 她显出一 种受苦的,担心受怕的神色,又加上, 种受苦的,担心受怕的神色,又加上,她个儿 特别矮小, 特别矮小,穿着干净皮靴的一双脚几乎碰不着 我直觉地感到她是个孤苦的人, 地.我直觉地感到她是个孤苦的人,事事都靠 自己决定.她一定早年守寡或被丈夫遗弃. 自己决定.她一定早年守寡或被丈夫遗弃.为 了抚养独生子熬过多灾多难的日子, 了抚养独生子熬过多灾多难的日子,想不到儿 子如今已开始堕落了……" 子如今已开始堕落了
①学习《藤》的写作方法,以一种客观的"物"作 学习《 的写作方法,以一种客观的" 为写作对象,确定主旨, 为写作对象,确定主旨,选取生活中的材料去深化 用人的感情去体验它. 它,用人的感情去体验它. 运用以情体物的方法, ②运用以情体物的方法,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 意渗透于客观事物中,使客观的" 变成" 意渗透于客观事物中,使客观的"物"变成"人化 的自然" 请你对某物进行体验并写出整个过程, 的自然".请你对某物进行体验并写出整个过程, 如:
体验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引 起的主观感受, 起的主观感受,体验的目的是捕捉 情绪. 情绪.
(一)体验与观察
1.观察 1.观察 2.感受 体验和 2.感受 在观察基础上经过回忆联想, 在观察基础上经过回忆联想, 观察是一 个大系统, 包含一定情感的取象过程, 个大系统, 包含一定情感的取象过程, 是体验的基础. 是体验的基础. 可划分为 三个层次 : 3.体验 在对客观事物印象的接受基 础上主观精神的赋予和 感 受.

体验的定义和分类

体验的定义和分类
交互设计研讨
体验
体验
用户体验 体验的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 品牌 功能 可用性 内容
人在某种与物或者事发生关系的活动中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
体验

用户体验
体验的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 品牌 功能 可用性 内容
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心理 感受。 ISO9241-210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由于使用或参与使用 用一个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感受和反应”("a person's perceptions and responses that result from the use or anticipated use of a product, system or service")
品牌
功能 可用性 内容
体验 用户体验 体验的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 品牌
产品的各种功能满 足用户需要的同时 也给用户带来各种 交互式的体验。
功能
可用性 内容
体验 用户体验 体验的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 品牌 功能
可用性好的产品会 使用户在反思水平 上感到愉悦,高兴; 而如果用户不断的 遇到挫折,就会感
可用性

体验 用户体验
体验的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 品牌 功能 可用性 内容
• • • • •
情感 信仰 喜好 知觉 生理与心理反应
体验 用户体验 体验的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
品牌 功能 可用性 内容
• • • •
品牌 功能 可用性 内容
体验 用户体验 体验的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
品牌包括在产品中 所有审美的、设计 相关的项目。就比 如香奈儿香水瓶的 设计,能给用户带 来对品牌最直接的 体验。
内容
到失望与沮丧。

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体验”一词,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出现频率极高;在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及其教学中,“体验”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关于教学活动的新理念。

但是,对“体验”一词如何理解和把握,特别是如何落实到新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体验的内涵(一)体验的特征及教育价值关于体验,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视点和阐释。

从哲学角度看,体验主要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

“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

”[1]从教育学角度看,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

[2]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主要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

因此,从心理学上来讲,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

[3]以上对体验的表述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可以归纳出四个基本特征:1.主客相融性;2.主体自由性;3.情感丰富性;4.意义生成性。

由于体验的主客相融性,体验是感知并认识世界、社会、人生、自我的一种途径和方式;由于体验的主体自由性,体验既是对主体性的唤醒,也是对主体能动性、独特性的培育;由于体验的情感丰富性,体验能够表现为一种诗意的生存方式和状态,充溢着生命色彩;由于体验的意义生成性,体验可以引领体验者去“会晤”新的境界,实现智慧、人性的丰赡和更新。

由此可见,体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它引发了教育工作者不约而同的关注和探讨,卓然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者的视野。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与生活世界、人的心灵世界联系最为广泛而密切,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并加强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

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所缺失的恰恰是体验,所偏重的是认知和经验(主要是间接经验)。

体验作文范文

体验作文范文

小学生体验作文指导教学研究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体验,即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

据枷达默尔研究,“体验”一词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狄尔泰加以术语化的。

体验,在德文中为“erleben”,有“亲历,亲见”之意。

它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和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撼。

体验作文,就是在学生作文前,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取真切的体验,学深产生了深切的体验,有了倾吐的欲望,作文成了表达的需要,然后进行作文。

体验作文指导教学,就是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创设现实的、生动有趣的情景,形成学生的体验,激发表达欲望,让作文成为一种需要,一种愿望,一种心灵的倾吐,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在学生具有真切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表达体验。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杜威最早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学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为目的,为中心,学校教学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都是“做”得来的。

杜威大力倡导的新的儿童发展观、儿童活动观,以他积极实践的“做中学”和“活动,经验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活动教学思想的内涵,推动了活动教学在实践中的发展。

A、个性化作文特级教师张化万等人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内容是研究作文中的“个性化”问题,主张给学生充分的写作空间,倡导让学生自由表达,生成个性化语言。

B、素描作文著名小语专家吴立岗教授的“素描作文”主抓片段训练,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作文,尤其对“三年级学生作文”这一过渡性问题,有明显效果。

C、儿童作文特级教师周一贯提出“儿童作文”概念,引起了语文界的震动,其要义是让儿童作文富于儿童化语言,消除儿童作文中的“成人化语言”现象及“虚假化”弊端。

D、实验作文特级教师张化万的实验作文,将实验引入作文教学中,很好的解决了作文教学中的素材问题,为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不吐不快”提供可能。

体验 探究 生成

体验  探究  生成

体验探究生成
体验,这个词汇,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概念。

在语言学中,它是指一个人通过感官、情感和认知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某个事物、地方或经验。

在市场营销和用户研究领域,
体验则更加强调用户感受,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都是围绕着用户的体验而设计的。

从个人角度来看,体验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它通常是丰富和多元的。

它可以
是愉悦和快乐的,可以是痛苦和失落的,也可以是挑战和成长的。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体
验是一个充满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由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的人群所创造出来的。

通过对于人们体验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其本质上是一个个的数据点,但是却又是非
常多维度的,并且是不稳定的。

当你问一个人的体验,他可能会告诉你很多的相似和不同
之处,而你也会发现他的体验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这说明体验是一个非常主观和
动态的东西,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除此之外,体验的探究也会涉及到行为的观察和评估。

人们的身体、行为、和情感在
相互作用中产生体验,这些行为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体验的本质。

最后,生成中文的过程也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含了文字创作的乐趣和挑战,同时
也体现了语言和文化的价值。

当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构建出一篇文章时,我们也
在不断地提升我们对言语和文化的认知,也体现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和思想。

对初中数学体验学习的认识

对初中数学体验学习的认识

对初中数学体验学习的认识一、体验学习的认识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体会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紧密的关系。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体会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

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体会、专门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

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会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

2.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

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

体验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推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性的、没有摸索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体验,它仅仅是仿照性的机械操作而已。

3.体验中的数学活动包括合作与交流。

这是因为数学建构活动有其社会性质,也确实是说,“个人制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同意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

”因此,个体的体会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与分享,才能达到共同建构的目的二、体验学习的实施(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1.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中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门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如,在教学生认识钟面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设计一个“钟面”,因此,全班同学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用纸壳、图画纸等材料,仿照自家的钟面制作起来,有不明白的地点请家长辅助制作。

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了专门多知识。

结果在正式上钟面这一课时,就显得专门轻松了,原本感受专门难讲授的知识,学生对答如流,同时,还随时地向老师提出了许多超出本节内容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1 引言概念是构成理论的最基本元素。

概念研究是理论研究的起始环节。

长期以来,众多心理学家特别是情绪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体验(experience )是情绪的核心成份之一(Bindra ,1970;Izard ,1978;斯托曼,1986;卢家楣,2009)。

但何谓体验,心理学界却一直鲜有研究。

一定程度上,这不仅束缚了情绪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也凸显了心理学领域对某些基本概念研究的不足。

为弥补当前情绪心理学研究的缺失,更为了进一步完善心理学中基本概念—体验—的研究,该文首先从散见于相关学科对体验概念的零星论述中,提炼出建构体验概念所需的思想质料与方法。

随后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分析,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通过相关概念辨析的方法揭示出心理学意义上体验的内涵。

第32 卷第6 期张鹏程等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心理学探新2012年2不同视域中体验概念的理解“体验”,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仅在俄罗斯语言中就有近5000〜6000个词来表达人的各种主观体验(彼得罗夫斯基,1981)。

由于体验概念起源于哲学,随后进入心理学领域,当前体验的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因此,该文主要从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领域考察体验概念的界定情况。

2.1哲学视域中体验概念的诠释尽管体验的思想可以上溯到柏拉图的迷狂,康德的审美无功利性,席勒的游戏说等等,但是,体验一词在西方语境中的真正出场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

根据考证,生命哲学家狄尔泰最早把体验引入哲学领域并赋予概念性功能,认为生命的进程是不断延伸的、不断推进的“现在”,但“过去”会作为某种力量仍然对现在发生作用而并不丧失意义,因而具有统一性的生命的意义在“现在”所形成的一个单位,就是最小的单位,即“体验”(李红宇,2001)。

狄尔泰重在提倡身心统一的“整体性”体验观,反对认识论中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认为体验活动下的实在是“为我之物”,而非“自在之物”。

后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 和Johnson (1980)在其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批判了西方哲学中基于主客二元对立的客观主义,并提出了体验主义(Experientialism )。

随后,这两位学者(1999)又进一步提出体验哲学的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

由于著者用来表示体验的词虽有experience ,但更多的是embodiment,因此,体验的概念研究此时已出现新的趋势,即体验的具身研究。

与之相似,解释学家伽达默尔(1994)从身体经验出发,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了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

从中不难发现,伽达默尔的体验观除了强调体验的发生与个体的身体经验直接相关外,还指出了引发体验的对象必需对个体有意义。

相比之下,现象学家胡塞尔和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则将体验的概念研究推进到认知领域,认为体验具有意识的特征或认知特征。

如胡塞尔(2007)认为像感知、想象意识、图象意识、概念思维的行为、猜测与怀疑、快乐与痛苦、希望与忧虑、愿望与要求,如此等等,只要他们在我们的意识中发生,便都是“体验” 或“意识内容”;海德格尔(1999)认为体验“是贯透在世的所有本质环节来领会掌握在世的整个展开状态”,是一种“非规定性的思”。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现代认知科学哲学将体验的具身性和认知性相结合,又提出从“具身认知”的角度来理解个体的主观体验。

总之,最初,体验哲学仅仅是一种反对主客二分法的哲学思潮,后来随着体验主义的诞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进入理论心理学的视野。

如今,现代认知科学领域,具身认知作为一种哲学思潮,经由认知科学哲学和理论心理学而逐步进入了实验领域(叶浩生,2011a),与之相伴,体验哲学思想也逐渐进入实验心理学视域,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2.2心理学视域中体验概念的内涵心理学中对体验概念的探讨主要分为三种:(1)从情绪理论出发,卢家楣教授(2009)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上分析主观体验,即强度、快感度和复杂度;乔建中教授(2003)认为情绪的主观体验是脑的感受状态,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带有独特享乐色调的知觉和意识;孟昭兰教授(2000)认为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内在体验是情绪的原始和社会适应的凭借和依据,是反映人与外界对人的利害关系,从而驱动人行动的根源。

(2)从心理活动论出发,前苏联心理学家瓦西留克(1989)认为体验是指人在渡过这样或那样(通常是艰难的)生活事件、情况时,恢复失去的精神平衡,一句话,应付有威胁情境时的一种特殊的内部活动、内部工作。

(3)从存在论出发,马斯洛(1987)认为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2.3教育学视域中体验概念的理解尽管目前国内教育工作者对体验下的定义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涉及以下几种:(1)从词源学角度,即体验(experience ),从“经历”或“经验”一词发展而来,它是个体对某种事物的实际经历,意指体验的产生离不开个体的经验;(2)从认识论角度,有学者(闫守轩,2004)认为体验是人把握自身与世界的一种思维图式,一种试图突破主客二分而实现主客融合的整体性思维方式;(3)从价值论角度,有学者(张华,1999)认为体验是意义的建构和价值的生成,是产生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4)从本体论角度,有学者(辛继湘,2003)认为体验是和生命共生的,和生命有着一种共生性。

换言之,体验是和生命不可分离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体验着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在体验着生命。

3 当前体验概念研究存在的问题上述研究中对体验概念的界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一是研究视角的单一性,二是功能和特性相混淆,三是忽视体验的生理特征。

所谓研究视角的单一性,主要是指目前研究仅侧重于体验的某一种特征(或经验或认知或情绪等等)进行论述。

而这种单一的视角对体验概念进行研究,必然会使其丢失某些意义。

例如,从经验的角度界定体验,容易使人简单地认为体验的产生就是靠亲身实践活动,这充分反映在很多学者认为体验教育就是强调“做中学”的观点中。

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与反思中体验的理念是否相悖?同样,如果仅从认识论的角度界定体验,似乎意味体验仅具有认知的特征,这与有学者指出“体验是情绪心理实体” 的矛盾如何解决?所谓功能和特性相混淆,主要是指通过对体验功能的论述来代替对体验特性的界定。

显然,概念的特性是其功能的基础,这种对体验概念的置换式界定,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其产生某种误解。

例如,如果“体验”是产生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那么体验本身又从何而来?同样,从存在论或本体论意义上突出体验的生命性,这种看法本身并没有错。

但仅从生命性角度给体验下功能式的概念,势必因缺乏可操作性而影响其应用。

事实上,对体验存在论或本体论的强调,其实质是突出体验与人的身体密切相关。

另外,虽然目前对体验概念从词源学、认识论、价值论以及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研究看起来似乎很全面,但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体验是人脑的感受状态,任何体验都有其生理基础,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生理激起水平上。

这与上述谈及的体验具有经历性、认知性、情绪性或具身性等特征又有何种关联?4 体验与相关概念的辨析从当前体验概念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中不难看出,若想客观地界定体验,必须从整体上对与体验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即厘清体验与认知、情绪、行为、身体经验,以及生理唤醒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系统,更准确地揭示主观体验的本真状态,使其如其所是。

4.1 体验与认知的关系体验与认知( cognition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区别在于:从发生上看,体验活动不同于认识活动,它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之间的意义的反映。

凡是与人有意义的事物,必然使人对其产生相应色调的体验;从思维方式上看,认知所表现出的思维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是主观对客观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而体验所体现出的思维是建立在主客融合的基础上,是主观对客观直接的、整体的反应;从目的上看,认知的本质在于追求持久性的满足,而体验的本质则是在于不断的生成与发展。

二者联系在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认知具有体验性,认知中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体验特征( Lakoff ,2002;Lakoff & John son ,1980)。

从具身认知的角度看(叶浩生,2011a),身体的状态直接影响着认知过程的进行;“心灵”是一个突显的过程,从来就离不开身体,情绪和思维过程等仅仅是有机体与环境互动中的一系列身体活动的体验(叶浩生,2011b )。

这表明,无论是人类认识的产生、认识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还是借以认识的工具(如语言),以及认识的结果(如各种思想理论),都深深地打上了个体体验的烙印。

随着具身认知研究成为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的一股汹涌澎湃的实证研究思潮,这无疑为体验的认知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另外,认知不仅是体验得以产生的工具,也是体验的外化(Externalization )形式之一。

体验并不能凭空产生,体验的产生总是有其特定的对象。

由于对象既有客观对象,又有主观对象。

其中客观对象可以通过外部行为获得,而对于主观对象则主要是通过认识来提供,并且它又以个体的思维活动为主。

从种系发生上看,体验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心理特征。

人比动物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将其合理的外化,诸如外化中有一部分是以语言符号为核心的认知方式。

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动物依然没有逃出非语言的窠臼,只能用简单的情绪和粗暴的行为来外化体验。

正缘于此,人成了理性的动物,从而认知方式也构成了人类最重要的外显体验。

4.2 体验与情绪的关系与认知一样,体验与情绪(emotion )之间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区别在于:从范畴看,所谓情绪,它(情绪)包含生物学基础,外显行为模式和内在体验状态三方面复合的心理现象 ( Izard ,1978)。

这里容易发生的逻辑错误是,认为情绪由生理、行为和主观体验三种因素构成,就想当然地认为主观体验是情绪的子集。

事实并非如此,就像情绪唤醒是整个生理唤醒中特殊的唤醒状态一样,即任何情绪都有其生理基础,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生理激起水平上。

与之类似,情绪是体验特殊的存在形式。

从生理学角度看,尽管情绪和体验的发生都伴随着一定生理唤醒,但与情绪相伴而生的生理唤醒,往往是情绪层面上情绪体验的生理唤醒,与认知相伴而生的生理唤醒,则是认知层面上认知体验的生理唤醒。

因此,并不能将体验的生理唤醒,笼统地称为情绪体验的生理特征。

二者联系在于:从特征上看,首先,体验和情绪的发生都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其次,尽管体验具有认知等特征,但体验更多的是与情绪相伴而生,情绪性是体验的基本特征之一;另外,体验是情绪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体验,则无所谓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