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规划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教学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教学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a6820084254b35effd347f.png)
③C、D相比较而言,选择__D____方案较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D而_处_C_岸海_边域__平岸__坦边_开无__阔开__,阔_具的__备地_良面__好,__的筑_航港__行条__、件_停较__泊差_。和筑港等自然条件; (2)若准备建一飞机场,在①与②两地中确定了①处,原因是(双选)(CD )
例题探究 进藏铁路方案:
造价及
总投资 1289万元/Km 和139.2亿元
桥隧长度
总长30.6Km 最长隧道 1210m
面临的主要 技术问题 施工条件
冻土问题 (已基本解
决)
自然条 件优越 有利施 工
3952万元/Km 和653.8亿元
总长 710.65Km 最长隧道 1210m
地震断层、 不具备
滑坡等自然 上述条
河港:河宽、水深
陆域条件
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筑港条件): 有利于港口规划建设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腹地广阔,经济发达,则辐射 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 港口的兴衰)
以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 城市依托: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
势。 12
思考:(一)、上海港成为我国最大港口的原因是什么?
1
独立思考: 1.交通运输线有那些类型? 2.影响线路区位选择的因素有那些?
一、交通运输线 1、基本的交通运输线路 铁路、公路、水运航道、航空线、管道。
自然因素
2、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
2
影响交通运Leabharlann 线的区位因素33、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问题探究1:选择交通运输线的步骤有哪些呢?
区位选择的步骤:
9
【典例1】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交通运输 优秀课件(共31张PPT)
![交通运输 优秀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b310142af90242a895e5f2.png)
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 水路运输 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活动——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根据下列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例 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有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
髓。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飞机)
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运输。
湘黔线 名称分析:“湘”是湖南的简称,“黔”是贵州的简称。 命名方式:用起讫点所在省份的简称命名。
兰新线 名称分析:“兰”是兰州的一个字,“新”是新疆的简称。 命名方式:用起点的一个字,用终点所在省的简称。
武汉和青岛同是交通枢纽,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又位于我国中南部,所以必是 人流、货流的聚集地,再加上长江从这里经过,因此成 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
0 飞机 汽车 火车 轮船
动 车
飞 长机
途 汽
空车 调 快 速
铁路运输
优点 1.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 2.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 1.造价高; 2.占地广,短途成本高。
公路运输
优点 机动灵活, 周转速度快, 装卸方便, 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达,铁路建设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铁路网稀疏。
东西铁路干线 京包—包兰线 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南北铁路干线
京哈—京广线 北同浦—太焦—焦柳线
京沪线
宝成—成昆线
京九线
青藏铁路是从青海的西宁到西藏的拉萨,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
在教材图中找到京沪线、湘黔线、兰新线。分析这三条铁路线 的名称。看看是怎样给它们命名的。
活动——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根据下列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例 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有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
髓。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飞机)
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运输。
湘黔线 名称分析:“湘”是湖南的简称,“黔”是贵州的简称。 命名方式:用起讫点所在省份的简称命名。
兰新线 名称分析:“兰”是兰州的一个字,“新”是新疆的简称。 命名方式:用起点的一个字,用终点所在省的简称。
武汉和青岛同是交通枢纽,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又位于我国中南部,所以必是 人流、货流的聚集地,再加上长江从这里经过,因此成 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
0 飞机 汽车 火车 轮船
动 车
飞 长机
途 汽
空车 调 快 速
铁路运输
优点 1.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 2.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 1.造价高; 2.占地广,短途成本高。
公路运输
优点 机动灵活, 周转速度快, 装卸方便, 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达,铁路建设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铁路网稀疏。
东西铁路干线 京包—包兰线 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南北铁路干线
京哈—京广线 北同浦—太焦—焦柳线
京沪线
宝成—成昆线
京九线
青藏铁路是从青海的西宁到西藏的拉萨,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
在教材图中找到京沪线、湘黔线、兰新线。分析这三条铁路线 的名称。看看是怎样给它们命名的。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ppt课件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4db68f58fafab068dc0231.png)
完整最新ppt
19
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分为: • 城市道路发展战略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 • 城市道路近期治理规划
完整最新ppt
20
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 城市交通战略规划是城市交通的远景指导性规划,规划年限 比较长,一般在20-50年,规划用地范围也宜适当大一些,以 满足将来城市发展之需要。
• 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是城市交通的中长期建设规划,规划 年限一般为5-20年,规划用地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 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实际上是城市交通的近期建设计划, 一般为1-5年,规划用地范围为适当扩大后的建成区。
古代和近代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是道路网络系统的布局与规划, 可以说是一种平面的和静态的道路交通规划。
现在的城市交通规划可以说是立体的、综合的规划。
完整最新ppt
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定义
•所谓城市交通规划,是指为城市居民的交通行为进行合利的交通设 施配置,改善和优化城市交通条件,并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六、七十年代就完成了综合城市交通规划工作, 多数大城市每隔3-5年就进行一次规划方案的调整,这样使得规划 能够适应土地利用及交通状况的变化, •一些大城市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规划修编(即滚动规划),以 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
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 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 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 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课件(共25张PPT)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af1bf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d.png)
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交通运输线、点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形式由单一到综合,层次从低级到高级。
综合运输网
单一运输网
基本形式
大区级综 合运输网
省 级 大区级
三个层次
国家级
南昆铁路概况
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
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穿云贵高原,经喀斯特地貌 区。
空运
公路 铁路 水运
高
磁悬浮列车
速
化
21世纪理想的交通工具
时速300千米
提高运输工具的 运行速度,缩短时
间,增加通过能 力
海上巨型油轮
大型化
扩大运输 工具的装
载量
集装箱运输
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
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 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
全.
专业化
[例2]武广客运专线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 广东境内。全长约1068.8公里,投资总额1166亿元。武汉到广 州运行时间由10小时缩短到2小时46分 ,设计时速为350km/h 。
• 材料2 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 • (1)简析京沪高速铁路的有利因素。
• (2)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山东西部经济的 • 发展产生哪些有利的影响?
例3答案
(1)沿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人口稠 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运输需求量大; 先进的科技保障
(2)大量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 产业的发展;将推动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带动沿线地 区旅游业的发展。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 工具
汽车 火车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形式由单一到综合,层次从低级到高级。
综合运输网
单一运输网
基本形式
大区级综 合运输网
省 级 大区级
三个层次
国家级
南昆铁路概况
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
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穿云贵高原,经喀斯特地貌 区。
空运
公路 铁路 水运
高
磁悬浮列车
速
化
21世纪理想的交通工具
时速300千米
提高运输工具的 运行速度,缩短时
间,增加通过能 力
海上巨型油轮
大型化
扩大运输 工具的装
载量
集装箱运输
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
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 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
全.
专业化
[例2]武广客运专线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 广东境内。全长约1068.8公里,投资总额1166亿元。武汉到广 州运行时间由10小时缩短到2小时46分 ,设计时速为350km/h 。
• 材料2 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 • (1)简析京沪高速铁路的有利因素。
• (2)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山东西部经济的 • 发展产生哪些有利的影响?
例3答案
(1)沿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人口稠 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运输需求量大; 先进的科技保障
(2)大量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 产业的发展;将推动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带动沿线地 区旅游业的发展。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 工具
汽车 火车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基本原理ppt课件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基本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29f7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d.png)
1、综合运输,协调发展 2、切合实际,量力而行 3、讲究效益,保护环境 4、系统分析,整体优化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一、运输布局理论
1 产业布局理论 工业布局理论: 龙哈德:首开以数学的方法研究工业区位的先河,其“运输
吨公里”最小地点的区位决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韦伯:区位因子有两类: 一般因子:包括, 运输区位法则:运输吨公里最少地点; 劳动区位法则:区位从运费最小地点移向劳动费最小地点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运输布局尽量避免倒运; 运输革命的关键是降低运费,尤其是港站费用。 (2)E.塔费的运输发展四阶段论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3)我国运网布局的基本理论 面广 网络 分层次 现代运输工具 适应需求 运网的推拉作用
2.3 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二、运输网络形成原理
2.1 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过程与基本规律
(3)运输强度系数法 所谓运输强度系数,是指运输周转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值,即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吨公里(或人公里)数。运输 强度系数与国家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布 局、国民经济构成、原材料加工水平、工业专门化程度等等因素 有密切的关系。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运输经济密集程度很高, 约为美国的2倍,日本、韩国等的8倍。这是由于我国腹地辽阔、 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不均等因素所致的。
的前提是劳动费用的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 聚(集)(分)散法则:区位从运费最小点移向集聚地或
分散地的的前提是由于集散获得的利益大于运费的增加额。 其它的:行为学派、市场学派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2 运输布局理论 (1)胡佛,其运费结构理论:单位距离(吨公里)的运价与
运距的增长不按比例增长,而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其意义在于: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一、运输布局理论
1 产业布局理论 工业布局理论: 龙哈德:首开以数学的方法研究工业区位的先河,其“运输
吨公里”最小地点的区位决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韦伯:区位因子有两类: 一般因子:包括, 运输区位法则:运输吨公里最少地点; 劳动区位法则:区位从运费最小地点移向劳动费最小地点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运输布局尽量避免倒运; 运输革命的关键是降低运费,尤其是港站费用。 (2)E.塔费的运输发展四阶段论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3)我国运网布局的基本理论 面广 网络 分层次 现代运输工具 适应需求 运网的推拉作用
2.3 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二、运输网络形成原理
2.1 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过程与基本规律
(3)运输强度系数法 所谓运输强度系数,是指运输周转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值,即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吨公里(或人公里)数。运输 强度系数与国家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布 局、国民经济构成、原材料加工水平、工业专门化程度等等因素 有密切的关系。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运输经济密集程度很高, 约为美国的2倍,日本、韩国等的8倍。这是由于我国腹地辽阔、 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不均等因素所致的。
的前提是劳动费用的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 聚(集)(分)散法则:区位从运费最小点移向集聚地或
分散地的的前提是由于集散获得的利益大于运费的增加额。 其它的:行为学派、市场学派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2 运输布局理论 (1)胡佛,其运费结构理论:单位距离(吨公里)的运价与
运距的增长不按比例增长,而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其意义在于:
第一节交通运输课件(共13张PPT)
![第一节交通运输课件(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668b0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d.png)
阅读材料 我国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
如今人们驾车,都可以通过高速公路,从东向西,从 北往南。水运是我国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水运具有运能 大、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轻、成本低的特点,在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意义重大。
在铁路、公路、水路日益通畅的同时,空中交通发展 也很快。我国民航运输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会新处中, 国多成形立成前重,新要我的国中铁铁路路国枢里成纽程,短立如,北分前京布、零,上散我海。、国郑州铁路里程短,分布零散。新 ◎运飞用机中地4图00国说~出1成我0国立00铁千以路米干/时后线的,分布经格过局。多年建设,形成较为完整的铁路 输工运具,输把人网或物络从。一个改地方革运输开到放另一以个地后方。,铁路建设速度加快,铁路 路比运较干输 不、同线铁交路通连运运输输通、方了水式路的全运特输点部、,航初省空步级运学输会行、选管择政道运中输心,部分城市之间还有高 速铁路连接。 ◎海轮30~40千米/时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牲畜驮运
水路运输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管道运输
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呢?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会 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 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等方面。
运送什么呢? 运量有多大?
其他还有什 么呢?
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不同运输工具一般速度比较
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
从全国来看,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东 部铁路建设比较早,发展速度比较快,铁路网密集; 西部铁路建设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铁路网稀疏。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网 络也在不断完善。
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 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在铁路干线交 会处,多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如北京、上海、郑州 等。
交通运输工程规划PPT课件
![交通运输工程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d0d5a72cc58bd63086bd19.png)
交通设施规划
交通控制: 信号设置等。
管理设施
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问题
方案
分析评估
实施修订
明确 规划 的目 的和 目标
制定 规划 方案
分析和评 价各个规 划方案, 提出可供 决策的推 荐方案
实施 和修 订规 划
规划的基本步骤
编制文件和报告
现状数据的调查与采集
方案制定分析和评
Text
现状诊断分析及
• 净效益观点:认为效益应该排除掉实际支付的数 额。
• 使用者费用观点:认为使用者的效益应该反映在 使用者费用的变化上。
• 对各个方案费用和效益分别进行计算,并折算成现 值后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各个方案的有利程度和方 法.常用的方法有:
净现值法-------把分析期内不同时期预期支付的费用和 得到的效益,按某一预定的折现率,统一换算成目前的费用 和效益(现值),然后在等值的基础上,比较效益现值和费用 现值,其差额为净现值.
• 影子价格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参数,它是 指社会处于某种最优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 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状况的价格。
影子价格通常是指一种资源的影子价格,因此,影子价格可 以定义为:某种资源处于最佳分配状态时,其边际产出价值 就是这种资源的影子价格。
1、直接进口投入物的影子价格(到厂价)=到岸价(CIF)* 影子汇率+贸易费用+国内运杂费价格(到厂价)
利用需求供给曲线评价交通设施方案的可行性
消费者剩余
•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
付量。 • 对于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以下的和价格以上的面
积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PPT精选文档99页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PPT精选文档99页](https://img.taocdn.com/s3/m/b5d759ee7f1922791788e801.png)
29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设备的低负荷将造成设备闲置,甚至运营收入 不敷支出;
而过高的负荷则将恶化运营条件,降低运输工 作质量,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同样也将增大运 输成本。
过高和过低的运输负荷,在经济上都是不利的。
30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运输生产实践表明,运输组织方法在运输能力 的形成和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变运输 组织方法,从数量、时间和空间几个方面调节 和分配运输流,有目的地实现运输能力负荷的 转移或转化,可以在整体上产生更大的运输效 益或效能。
23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2、按运输过程及作业环节划分 运输能力可分为固定设备能力、活动设备能
力和港站能力。
24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1)交通线路固定设备能力 是指铁路区间、公路路段、水运航道、航空机
场跑道、空中航线、管道、城市道路按区段或 方向,在设定的活动设备和一定的管理方法前 提下,以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能放行通过的 标准重量的最大活动设备数。一般称为通过能 力或通行能力。
容纳和办理能力。从运输载体角度,表现为对 列车、车辆、船舶、飞行器、集装箱等动力载 体与无动力载体的各种技术作业和维护管理能 力。
交通港站能力综合地表现为对运输对象的输送 能力。
27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四、运输能力利用与能力计算的特点
1、运输能力负荷 运输能力是运输设备、交通流和运输组织三
18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2、运输生产能力具有运输系统的开放性、生产过 程的动态性、生产活动的协同性、能力反映的综 合性等特点。 运输系统要满足社会客货运输需求,其服务对象来 自社会,服务空间是开放的; 运输生产的基本产品是满足客货要求的位移,这是 生产过程动态性的表现;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要素有机联系,协调 工作,这是协同性的表现。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设备的低负荷将造成设备闲置,甚至运营收入 不敷支出;
而过高的负荷则将恶化运营条件,降低运输工 作质量,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同样也将增大运 输成本。
过高和过低的运输负荷,在经济上都是不利的。
30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运输生产实践表明,运输组织方法在运输能力 的形成和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变运输 组织方法,从数量、时间和空间几个方面调节 和分配运输流,有目的地实现运输能力负荷的 转移或转化,可以在整体上产生更大的运输效 益或效能。
23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2、按运输过程及作业环节划分 运输能力可分为固定设备能力、活动设备能
力和港站能力。
24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1)交通线路固定设备能力 是指铁路区间、公路路段、水运航道、航空机
场跑道、空中航线、管道、城市道路按区段或 方向,在设定的活动设备和一定的管理方法前 提下,以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能放行通过的 标准重量的最大活动设备数。一般称为通过能 力或通行能力。
容纳和办理能力。从运输载体角度,表现为对 列车、车辆、船舶、飞行器、集装箱等动力载 体与无动力载体的各种技术作业和维护管理能 力。
交通港站能力综合地表现为对运输对象的输送 能力。
27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四、运输能力利用与能力计算的特点
1、运输能力负荷 运输能力是运输设备、交通流和运输组织三
18
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2、运输生产能力具有运输系统的开放性、生产过 程的动态性、生产活动的协同性、能力反映的综 合性等特点。 运输系统要满足社会客货运输需求,其服务对象来 自社会,服务空间是开放的; 运输生产的基本产品是满足客货要求的位移,这是 生产过程动态性的表现;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要素有机联系,协调 工作,这是协同性的表现。
第二章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第二章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9bf35df7f1922791688e8ae.png)
A、地理特征 、 决定城市结构的要素: 决定城市结构的要素: B、相对可达性 、 C、建设控制 、 D、动态作用 、
二、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系统模型
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 A、土地利用——土地使用、使用类型、利用强度 L 、 B、运输供应——运输方式、运行特性 T 、 C、交通——乘客数、车辆数 Q 、
D1 D2 q
2、 供应函数
A、 供应函数:在交通运输设施上的交通量同由该交通量 所产生的交通运输费用之间建立的函数关系。 B、 交通运输设施供应函数:
S1
P
S2
P2 P1
q
q1
3、 需求—供应函数平衡
P
S
P1
D
q
q1
二、需求模型 三、需求预测
经验判断法; 趋势推测法; 需求模型法。
§2-4 规划方案评价
3、各步骤的内容和要求
① 调查和采集现状数据 ② 确认问题,制定目标和政策 ③ 体制和财务分析 ④ 供应分析 ⑤ 需求分析 ⑥ 对未来运输需求的预测 ⑦ 方案制定、分析和评价 ⑧ 编制文件和报告
§2-2 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
一、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的基本关系
土地利用 出行发生 交通运输 可达性
1、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
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系统模型
Q = f (T , L )
§2-3 需求分析与预测
一、需求分析
1、 需求函数
A、 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设施的使用要求。 用运输量、交通量度量 B、 交通运输需求影响因素:
① 使用者特性 ② 交通运输设施特性
P
C、 交通运输需求函数: P2
P1
q4 q3 q2 q1
一、经验判断法 二、经济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
二、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系统模型
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 A、土地利用——土地使用、使用类型、利用强度 L 、 B、运输供应——运输方式、运行特性 T 、 C、交通——乘客数、车辆数 Q 、
D1 D2 q
2、 供应函数
A、 供应函数:在交通运输设施上的交通量同由该交通量 所产生的交通运输费用之间建立的函数关系。 B、 交通运输设施供应函数:
S1
P
S2
P2 P1
q
q1
3、 需求—供应函数平衡
P
S
P1
D
q
q1
二、需求模型 三、需求预测
经验判断法; 趋势推测法; 需求模型法。
§2-4 规划方案评价
3、各步骤的内容和要求
① 调查和采集现状数据 ② 确认问题,制定目标和政策 ③ 体制和财务分析 ④ 供应分析 ⑤ 需求分析 ⑥ 对未来运输需求的预测 ⑦ 方案制定、分析和评价 ⑧ 编制文件和报告
§2-2 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
一、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的基本关系
土地利用 出行发生 交通运输 可达性
1、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
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系统模型
Q = f (T , L )
§2-3 需求分析与预测
一、需求分析
1、 需求函数
A、 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设施的使用要求。 用运输量、交通量度量 B、 交通运输需求影响因素:
① 使用者特性 ② 交通运输设施特性
P
C、 交通运输需求函数: P2
P1
q4 q3 q2 q1
一、经验判断法 二、经济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
42交通运输布局(用)PPT课件
![42交通运输布局(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5db888b8f67c1cfbd6b812.png)
)。
⑧铁路线和国道线以 直达 为主,适当照顾沿线重点经济点,应从城市
经
过。
⑨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应多连接
、车站、
码头。
先进的科技是
:能克服不利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
威胁,是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
【合作探究】 结合知识窗和所学知识,评价欧洲内河航道
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 (资源、产业、就业、基础设施)
走过冻土
生命通道
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有利与不利 (地形 、地质 、气候 、水文等)
①有利:沿途大部分地区地势相对平缓
②不利: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原缺氧
2、社会经济因素
共 ①完善交通运输网
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
性 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水路运输 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线
公路 铁路 航空线 水运航道 管道
2、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2结合00合6作年P97探月4活1日究动青,—藏小铁—组路建讨青成论藏投学入铁案使【用路合,建结作束探设了究西的一藏】区无的铁位路三的因个历问素史题。
【趁热打铁】
2014年12月28日,山东 省内第一条区域性城际高速铁 路—青荣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 行。铁路全长299.18公里,为 客运专线铁路,主要承担青岛 与烟台、威海间的城际客流, 正式通车后,烟台、威海两座 城市正式纳入全国高铁网。
C 1、决定青荣高铁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地形地势 C.城市分布 D.政策需要
的航运价值?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ppt课件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2c8d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0a.png)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⑷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 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等。
原则
依据运输需求
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
尽量少占土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
势 其他
内容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设计标准,以及交通网的密度等,都应 依照运输需求而定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 件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 输网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 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⑶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 ①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 • 我国的青藏铁路建设,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 • 青藏高原日温差大。有些地方在冬春和秋冬过渡时期,土壤层反复冻融。当表层土壤冻结而下层土壤未冻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⑸.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 ①变化:新的交通线、站建设;原有交通线、站的改建、扩建或废弃;专用线建设。 • ②影响: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完善、优化。 •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的规模;
需求量
较小 较大
交通线标准
较低 较高
场站规模
较小 较大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知识点2 影响聚落发展 • 1.交通运输影响聚落的规模 • 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相关产业会在交通枢纽附近集聚,这里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
交通运输布局 完整版PPT课件
![交通运输布局 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8833d443323968001c9261.png)
青藏铁路—基本情 况
•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 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 814公里,于1984年投入运营。从2001年起修 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世界 上海拔最高、通过冻土最长的高原铁路,翻 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 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 区550公里以上
2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的因素
⑴自然环境因素——重要因素,但影响减弱 如地形、地势、地质条件等 ⑵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以及城市分布、民族关系、资源开
发等 ⑶技术因素——提供保证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地 形
平 原
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 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 的关系。
青藏铁路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政治 ---- 有利于维护西藏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 巩固国防
经济 ---- 有利于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
社会 ---- 有利于加强西藏的对外联系,有利于民 族团结,完善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技术 ---- 为我国乃至世界在高寒地区建设铁路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交通运输站点
草场
4、以前的主要运输方式是什么? 公路运输
5、为什么还要修建铁路? 因为铁路运输运量大,运费较低,连续性强
青藏铁路
面临的三大难题:
冻土问题 生态脆弱 高原缺氧
青藏铁路的建成和全线通车这说明了什么因素越来 越成为交通运输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青藏铁路昆仑山口冻土热棒试验区
青藏铁路动物专用通道
列 车 员 教 乘 客 如 何 使 用 吸 氧 设 备
进藏铁路方案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及规划课件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及规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f7f4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9.png)
u 布置在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 为进出长途汽车客运站
的旅客提供便利。
✓港口建设应与区域交通综合考虑,港口作为交通的转 运点,港口规模的大小与其腹地服务范围及疏运条件 密切相关。
✓港口建设与工业布置要紧密结合,城市工业的布局应 充分利用港口的优势,尽可能沿通航水道布置。
✓合理进行岸线分配与作业区布置,岸线地处整个城市 的前沿,分配和使用合理与否将关系到城市的全局。
1) 铁路交通运输 铁路是城市主要的对外交通设施,是中长距离的主要 交通运输方式。
城市内的铁路有以下功能: u城市对外客货运交通 u城市市郊客运交通
u铁路枢纽内小运转货运列车运输组织 u铁路列车的中转技术作业
2) 公路交通运输 公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布置在城市郊区,联系其他城 市和市域内乡镇的道路。长途客运站是城市对外公路与城 市交通的衔接点,长途客运站的布置有几种: u 与铁路客站邻近布置,方便长途客运站与铁路客站之 间的旅客转乘而产生的市内交通出行量。 u 布置在城市对外交通干道的出入口附近,以便与车辆 能方便快速进入城市对外交通干道,减少长途汽车交通对 市内交通的影响,减少长途汽车在市内的绕行时间。
乘空间设置。ຫໍສະໝຸດ 15.2 城市交通衔接换乘系统 1.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无论是从运能、运送速度、动态占地面积方面, 还是从对环境影响方面都具有私人交通无法与之抗衡的 优越性。在强调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实行公交优先的同 时,也应考虑私人交通方式适当的发展余地,建立以大 容量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为骨干,地面常规多类型公共 交通为网络,分区私人交通方式为辅助,近郊通勤火车 和跨江水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是十分重要
站前广场等换乘 设施的建设 换乘通道的布置 与建设
公共汽车、 电车与公共 汽车、电车
的旅客提供便利。
✓港口建设应与区域交通综合考虑,港口作为交通的转 运点,港口规模的大小与其腹地服务范围及疏运条件 密切相关。
✓港口建设与工业布置要紧密结合,城市工业的布局应 充分利用港口的优势,尽可能沿通航水道布置。
✓合理进行岸线分配与作业区布置,岸线地处整个城市 的前沿,分配和使用合理与否将关系到城市的全局。
1) 铁路交通运输 铁路是城市主要的对外交通设施,是中长距离的主要 交通运输方式。
城市内的铁路有以下功能: u城市对外客货运交通 u城市市郊客运交通
u铁路枢纽内小运转货运列车运输组织 u铁路列车的中转技术作业
2) 公路交通运输 公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布置在城市郊区,联系其他城 市和市域内乡镇的道路。长途客运站是城市对外公路与城 市交通的衔接点,长途客运站的布置有几种: u 与铁路客站邻近布置,方便长途客运站与铁路客站之 间的旅客转乘而产生的市内交通出行量。 u 布置在城市对外交通干道的出入口附近,以便与车辆 能方便快速进入城市对外交通干道,减少长途汽车交通对 市内交通的影响,减少长途汽车在市内的绕行时间。
乘空间设置。ຫໍສະໝຸດ 15.2 城市交通衔接换乘系统 1.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无论是从运能、运送速度、动态占地面积方面, 还是从对环境影响方面都具有私人交通无法与之抗衡的 优越性。在强调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实行公交优先的同 时,也应考虑私人交通方式适当的发展余地,建立以大 容量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为骨干,地面常规多类型公共 交通为网络,分区私人交通方式为辅助,近郊通勤火车 和跨江水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是十分重要
站前广场等换乘 设施的建设 换乘通道的布置 与建设
公共汽车、 电车与公共 汽车、电车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共57张PPT)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共5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0c07c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d.png)
答案:(1)A (2)B
第26页
考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读某区域交通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7页
1 图中包括的主要交通运输线有哪些? 答案:主要包括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道。
2 为了加强甲城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 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哪条?理由是什么?
答案:c 线。c 规划线路与等高线走向一致。 3 甲城市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哪处? 答案:②处。
A.地形
B.经济、技术
C.河流
D.国防安全
(2)雅西高速公路石棉县境内的小半径双螺旋曲线隧道的作
用是( )
A.减少地质灾害
B.联系更多居民点,便于人们出行
C.延长线路,降低坡度
D.便于人们欣赏沿途自然风光
第44页
请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请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请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请 请
(3) 对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1页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2页
第3页
考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 交通运输概述 (1)概念: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 路实现 空间位移 的过程。 (2)作用:是连接 生产与消费 、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 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影响:人们衣、食、住、行和各种 产业活动 。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石
棉
县
至
菩
萨
岗
段
车
辆
安
全
运
行
影
响
最
大
的
因
素
有
请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 ) 请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第26页
考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读某区域交通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7页
1 图中包括的主要交通运输线有哪些? 答案:主要包括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道。
2 为了加强甲城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 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哪条?理由是什么?
答案:c 线。c 规划线路与等高线走向一致。 3 甲城市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哪处? 答案:②处。
A.地形
B.经济、技术
C.河流
D.国防安全
(2)雅西高速公路石棉县境内的小半径双螺旋曲线隧道的作
用是( )
A.减少地质灾害
B.联系更多居民点,便于人们出行
C.延长线路,降低坡度
D.便于人们欣赏沿途自然风光
第44页
请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请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请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请 请
(3) 对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1页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2页
第3页
考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 交通运输概述 (1)概念: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 路实现 空间位移 的过程。 (2)作用:是连接 生产与消费 、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 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影响:人们衣、食、住、行和各种 产业活动 。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石
棉
县
至
菩
萨
岗
段
车
辆
安
全
运
行
影
响
最
大
的
因
素
有
请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 ) 请 做:限时规范训练 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 城市用地规划 ➢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分类
主要分为两类: 区域运输系统规划
主要指五大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包括:公路网规划、铁路运输 系统规划、航空运输网络系统规划、水路运输系统规划、管道运 输规划。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主要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交通调查的工作过程:
(1)数据的调查和收集 (2)数据整理和简单的统计分析
交通调查主要的方法:
(1)观测法 (2)询问法
.
基本资料调查分析
1、土地利用调查
主要包括:整个城市和各分区现状用地状况、规划用地开发计划,如:
特殊用途(包括交通、绿化等)的用地量; 基础产业(工业、大型贸易公司、中央政府机关、大学等)用地
交通调查 社会经济调查 交通设施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 货运情况调查 公交运行调查 其他情况调查
交通预测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居民就业就学预测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 客运交通需求预测 货运交通需求预测
方案制订 近期交通治理 中长期道路网规划 公共客运系统规划 静态交通规划 远期交通发展规划
系统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 社会效果分析 适应性分析 建设持续性分析 政策与财政分析
量; 非基础产业(包括商业、服务业、地方政府、中小学、医院等)
用地量; 住宅用地量及开发密度。
一般可从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此资料
.
2、社会经济调查
人口:总量、分布、构成、迁移情况、增长状况; 国民经济:人均收入、投资状况、各产业产值等; 产业:结构、布局; 客货运输:运输量、各种运输方式比重等; 交通工具:拥有量、构成等; 以上资料应包括历史及现状的资料数据,可从统计部门、
按其来城市的目的又可分为出差、旅游、探亲、看病、 经商、转车等。
.
流动人口出行OD调查法
常住、暂住流动人口可采用采用家访调查、电 话询问等方法
当日进出的流动人口则可采用在城市的出入口, 如车站、码头等直接询问
交通部门获得。
.
3、自然情况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 气候、地形、地质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
.
起讫点(OD)调查分析
起讫点调查项目: 城市交通规划的OD调查有:
客流OD(居民出行OD、流动人口OD、客运枢纽客流OD) 货流OD(区内货流OD、货运枢纽OD) 机动车出行OD(公交车OD、其它车流)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定义
在调查分析基础上,预测未来交通需求,制订交 通网络并实施和修正的过程。
形成的交通规划文本。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目的
使交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 使道路交通设计产生最佳的效益 使人的出行和货物运输方便、迅速、舒适、经济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基础
.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
(1)需求方面:
移动的意识决定主体----个人、团体;
移动的对象----人路----线路、站场
(3)交通市场
市场决定系统----经营主体和市场框架。
.
交通规划的工作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规划方法 模糊数学与灰色理论 层次分析与评价方法 对策论和决策论方法 经济理论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
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方法
1、家访调查法 2、电话询问法 3、明信片调查法 4、工作出行调查法 5、职工询问法 6、月票调查法
.
城市流动人口出行OD调查
流动人口是城市总人口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流动人口的出 行规律如出行次数、出行方式等与城市居民出行规律一般 有较大的差异。
流动人口的组成十分复杂,按其在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可 分常住、暂住、当日进出等;
方案评价 网络总体性能评价
交通质量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 交通环境评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预测 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 局部服从整体原则 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 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期限
近期规划: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 中期规划: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 远期规划:以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
.
2、交通综合网络规划——着眼于整个交通网络,研究整 个网络上各种线路、枢纽的定位与规模,以及这些建设 项目的投建顺序,期限在5-20年。重点解决:
中长期交通方式及交通结构 中长期道路网络布局 城市公交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公
交场站设施的分布及用地等 大运量轨道交通可行性分析 综合网络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交通规划的阶段与层次
1、交通战略规划——是长远的方向性规划,年限在20年以 上。解决的问题有:
➢ 远景交通发展目标及水平 ➢ 远景交通方式及交通结构 ➢ 远景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客货运输设施的选址及用地规模 ➢ 实施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 ➢ 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
3、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近几年(1-5年)要动工的项目 的具体方案规划。包括:
现状交通网络评估 现状交通网络的完善计划(项目划分及优先排序) 道路交通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阻塞路段、交叉口的交通改造方案 近期大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建设资金筹措 建设计划的技术经济评价
.
资料采集
概述: 道路交通规划要适应未来交通的发展,必须对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调查; 交通运输系统存在问题诊断; 交通运输系统交通需求量发展预测;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滚动。
.
规划的一般过程
总体设计 工作机构 责任分工 总体设计 目标设计
交通系统现状以及影响交通发展变化的相关因素进 行调查分析,同时需对交通的源和流及其与基本因 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即OD调查。
.
调查的总体内容
基础资料
土地利用 社会经济 自然状况
交通源流
起讫点调查
城市道路流量 交通设施:道路网、公共交通设施、对外交通设施等。
.
交通调查过程及方法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分类
主要分为两类: 区域运输系统规划
主要指五大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包括:公路网规划、铁路运输 系统规划、航空运输网络系统规划、水路运输系统规划、管道运 输规划。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主要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交通调查的工作过程:
(1)数据的调查和收集 (2)数据整理和简单的统计分析
交通调查主要的方法:
(1)观测法 (2)询问法
.
基本资料调查分析
1、土地利用调查
主要包括:整个城市和各分区现状用地状况、规划用地开发计划,如:
特殊用途(包括交通、绿化等)的用地量; 基础产业(工业、大型贸易公司、中央政府机关、大学等)用地
交通调查 社会经济调查 交通设施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 货运情况调查 公交运行调查 其他情况调查
交通预测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居民就业就学预测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 客运交通需求预测 货运交通需求预测
方案制订 近期交通治理 中长期道路网规划 公共客运系统规划 静态交通规划 远期交通发展规划
系统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 社会效果分析 适应性分析 建设持续性分析 政策与财政分析
量; 非基础产业(包括商业、服务业、地方政府、中小学、医院等)
用地量; 住宅用地量及开发密度。
一般可从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此资料
.
2、社会经济调查
人口:总量、分布、构成、迁移情况、增长状况; 国民经济:人均收入、投资状况、各产业产值等; 产业:结构、布局; 客货运输:运输量、各种运输方式比重等; 交通工具:拥有量、构成等; 以上资料应包括历史及现状的资料数据,可从统计部门、
按其来城市的目的又可分为出差、旅游、探亲、看病、 经商、转车等。
.
流动人口出行OD调查法
常住、暂住流动人口可采用采用家访调查、电 话询问等方法
当日进出的流动人口则可采用在城市的出入口, 如车站、码头等直接询问
交通部门获得。
.
3、自然情况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 气候、地形、地质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
.
起讫点(OD)调查分析
起讫点调查项目: 城市交通规划的OD调查有:
客流OD(居民出行OD、流动人口OD、客运枢纽客流OD) 货流OD(区内货流OD、货运枢纽OD) 机动车出行OD(公交车OD、其它车流)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定义
在调查分析基础上,预测未来交通需求,制订交 通网络并实施和修正的过程。
形成的交通规划文本。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目的
使交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 使道路交通设计产生最佳的效益 使人的出行和货物运输方便、迅速、舒适、经济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基础
.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
(1)需求方面:
移动的意识决定主体----个人、团体;
移动的对象----人路----线路、站场
(3)交通市场
市场决定系统----经营主体和市场框架。
.
交通规划的工作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规划方法 模糊数学与灰色理论 层次分析与评价方法 对策论和决策论方法 经济理论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
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方法
1、家访调查法 2、电话询问法 3、明信片调查法 4、工作出行调查法 5、职工询问法 6、月票调查法
.
城市流动人口出行OD调查
流动人口是城市总人口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流动人口的出 行规律如出行次数、出行方式等与城市居民出行规律一般 有较大的差异。
流动人口的组成十分复杂,按其在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可 分常住、暂住、当日进出等;
方案评价 网络总体性能评价
交通质量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 交通环境评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预测 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 局部服从整体原则 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 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期限
近期规划: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 中期规划: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 远期规划:以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
.
2、交通综合网络规划——着眼于整个交通网络,研究整 个网络上各种线路、枢纽的定位与规模,以及这些建设 项目的投建顺序,期限在5-20年。重点解决:
中长期交通方式及交通结构 中长期道路网络布局 城市公交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公
交场站设施的分布及用地等 大运量轨道交通可行性分析 综合网络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交通规划的阶段与层次
1、交通战略规划——是长远的方向性规划,年限在20年以 上。解决的问题有:
➢ 远景交通发展目标及水平 ➢ 远景交通方式及交通结构 ➢ 远景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客货运输设施的选址及用地规模 ➢ 实施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 ➢ 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
3、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近几年(1-5年)要动工的项目 的具体方案规划。包括:
现状交通网络评估 现状交通网络的完善计划(项目划分及优先排序) 道路交通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阻塞路段、交叉口的交通改造方案 近期大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建设资金筹措 建设计划的技术经济评价
.
资料采集
概述: 道路交通规划要适应未来交通的发展,必须对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调查; 交通运输系统存在问题诊断; 交通运输系统交通需求量发展预测;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滚动。
.
规划的一般过程
总体设计 工作机构 责任分工 总体设计 目标设计
交通系统现状以及影响交通发展变化的相关因素进 行调查分析,同时需对交通的源和流及其与基本因 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即OD调查。
.
调查的总体内容
基础资料
土地利用 社会经济 自然状况
交通源流
起讫点调查
城市道路流量 交通设施:道路网、公共交通设施、对外交通设施等。
.
交通调查过程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