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建筑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古建筑发展概述原文下载

作者程极悦

机构黄山市歙县建委

光盘号SCTC99S5

文献号0

中文刊名安徽建筑

拼音刊名AHJZ

英文刊名ANHUI ARCHITECTURE

年1999

期01

CN34-1124/TU

ISSN1007-7359

文件名AHJZ199901012.kdh

页36-38

分类号TU-09

专题代码C038;

子栏目代码17;

全文徽州古代建筑是徽州地域文化的积淀物,具有卓越的成就和浓郁的地

方特色,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一份遗产。远在新石器时代,徽州就出

现了房屋和聚落。撤县新州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烧土块,上有编织成骨

架的植物干茎痕迹,反映了徽州当时的原始建筑已进展到干阑式建筑。

汉代徽州制砖技术的进步,使砖拱墓室出现在该口等东汉墓中。唐宋

时期徽州建筑有巨大发展,如唐代始建的渔梁坝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

程,北宋时期的长庆寺塔的砖石结构至今完好。由于金、宋的长期对

峙,徽州建筑风格发展较北方滞后。磺蔚出里门访和西溪南老屋阁来

看,徽州元代建筑形式基本与明代无太大区别。经过长期的发展.到

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二代,在当时十分发达的徽州经济和文化的影

响下,徽州古代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技术上和艺术上获得了很

高的成就。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太平桥、谁楼、圣僧庵及其壁画、岩

寺水口神来培、紫阳书院等建筑,尤其突出的是大量营造的住宅、园

林、柯里、牌坊,奠定了徽州古代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其独特的传统手法则使徽州工匠群体成为当时中国建筑工程四大帮之

一的‘’徽州帮。”一、住宅徽州住宅平面的基本形式作内向矩形,

以围绕长方形天井的合院为基本单元。天井是徽州住宅的重要组成部

分,集中体现了徽州住宅的独特功能。正屋一般面阔三间,前两侧建

廊屋,由于明代营建制度的限制,明代较少有清代那样的大型住宅。楼梯明代多设于一侧廊屋内,清代则多设于正属大师壁后。住宅普遍由迭落山墙封闭,山墙高出屋面,循屋顶坡度而呈阶级形封火墙,参差错落,富有韵律。徽州封火墙约始于明弘治本年,在此之前住宅屋顶形式以悬山为多。住宅大门上建有门罩,饰以砖雕。其造型明代简洁高古,清中叶以后渐趋精细繁琐。外墙几乎不开窗,墙面抹石灰,建筑色调十分淡雅。当地明、清住宅多为二层,部分三层,底层与楼层空间高度的变化,随时间推移,底层由矮于楼层而渐高于楼层。明代住宅多用梭往,有卷杀。石质柱础,少数明代住宅尚使用木质。小型住宅梁架为穿斗式,穿插于柱间的梁略呈弯曲,剖面如琴,素净无华。大型住宅中跨使用雕刻华丽的月梁,仅山面为穿斗式梁架。这种月梁和宋(营造法式)所载有所不同,当地俗称“冬瓜梁”。梁架结构中明代使用丁头拱、驼峰、叉手等,许多构件雕刻朵云卷草,十分精美;清代演变为雀替、梁论,梁架雕刻则为象具等。明代住宅多用插拱以承托外檐重量,且常使用斜拱。插拱安装在八角柱上,柱则立在楼层外挑的弧形栏杆上。至清代,梁外端伸出,直接承托挑檐棋。同时在出檐柱的承重梁外伸段下,增置了圆雕撑拱住宅堂虎地面用方砖或条砖铺砌,房间则多用地板。楼面做法,明代一般在梁上架搁栅铺木板,清代大多不用搁栅,而增厚楼板,上铺方砖。天井以石板铺地,状如浅池,随时间推移,由深至浅。外墙砌砖,多为空斗,中填以碎石泥土。徽州明代住宅窗格都是方格柳条,边框和抹头线脚类(营造法式)的通混压边线,清代则繁复。大门多为木基层,水磨方砖或铁皮面层,圆头铁钉固定。明代住宅隔断主要为木板墙和编苇夹泥墙。木板墙有屏门、“一板一本次”等做法,楼层面临天井的裙板拼缝还压以扁圆形木条,似宋代护缝道制。编苇夹泥墙则用芦苇编成壁体,二面涂以灰泥,即(营造法式)叙述的“隔截编道”。至清代,隔断多为木屏门,或木板砖墙混用,有些还饰以水磨砖框,编苇夹泥墙已不再使用。明代住宅在楼层窗下面向天井安装“飞来揭”,这是徽州明代住宅内部装饰的集中部位,飞来椅式样,随年代先后.由简至繁,清代则已少见。明、清住宅一般很少用天花、彩画,明代更不施漆,以保持木材本色。由于当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徽州住宅型制特殊,手法巧妙,平面紧凑自由,格局统一多变,同时砖、木、石雕装饰雅致,较之江南诸省,更为富丽。徽州明、清住宅遍布城乡,数以百计。其中明代的敦睦堂、苏雪痕宅、方上载宅、方文泰宅。斗山街住宅区,以及遍布城乡的清代住宅,都令人叹为观止。二、园林徽州园林的主要代表是水口园林。传统民居集聚而成的徽州村镇,受风水理论影响,依山傍水,在村落走向、建筑布局、环境特色、空间的联系和分割等方面,颇见匠心,许多村镇事实上就是一座完整的园林。在所谓的‘’水口”.自然环境优美,村人利用天然湖山坡地,广植高大乔木,点缀凉亭水树,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结合村镇规划进行风景构图,达到绝妙的园林艺术效果。水口园林溪流境蜒,呼陌纵横,建筑质朴自然,亲切宜人,居民游患于此,是古代的公共绿地,为别处所少见。水口园林之外,城效园林和词社园林同样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游意场所,前者是一些具有天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经过逐渐开发建

设而成。后者亦多建于村头。相地合宜,构图得体,与外界取得有机联系,颇类园中园。徽州宅国则布局错落紧凑,自由活泼,小池月波,漏窗竹影,型制虽小,韵味无穷。一些住宅天井的庭院亦布置绿化,颇有园林意趣。从保存至今的遗址来看,早在宋代,徽州已有造园活动。明、清两代,造园之风更盛。徽商的兴盛,给徽州园林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商业资本造就了当地人文的发展,新安画派等多种艺术成就则为徽州园林提供了卓绝的创作理论;受经济文化影响很大的徽州古建筑为徽州园林提供了高超的表现技巧;而徽商活动范围之广,增进了与苏、扬等地的文化交流,又为徽州园林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机会。徽州园林作为江南园林中的一个流派,对江南园林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园林之一。唐模的槽子园、许村的盼溪、雄村的竹山书院,以及洪坑的洪家花园等处,都是难得的园林佳构。三、调堂徽州调堂极其堂皇宏丽,是当地建筑技术和艺术的代表。何堂主要有宗调和支调两类,宗调一般位于村镇出入要道或村镇较突出的中心地段,支们则大多位于村内,面临街道。宗调规模较大,少则两进,多则四、五进,前登牌坊,由享堂、寝堂等组成,接近廊院古制。支词平面布局与住宅相类,多为四合院式,中为天井,四周环廊,后为堂。有些词堂尚设“例院”,以供奉妾的牌位。另有始批分词而把的女们,这种别出心裁的建筑亦为他处所少见。调堂外观比较简洁,仅山面隐出混水搏风、坡头等,但正面颇豪华。明代宗们除牌坊、地桥、石狮。摆手等设置外,大门为独立门属,其当心间屋面高出两次间。至清代则发展为五风楼形式,约心斗角,气象雄浑。支洞由于大门紧临街道,故多用砖雕门楼,或大门后退,前为木装修;徽州调堂结构做法与当地大型住宅大致相同,唯梁架雄伟,雕刻华丽。木构用材硕大,柱础较高,外檐柱多采用木石组合诈法。斗拱类型较住宅复杂,明代沉堂插拱可达三跳,并使用补间铺作,插拱和间铺作多施斜拱,在一跳华拱上出45.斜拱和瓜子拱。少数桐堂还保存着上昂做法,上昂骑在里跳华供上,有枫拱。在彻明造建筑中,词堂的梁架融结构和装饰为一体,并和其它部分保持完整的统一性。在非彻明造建筑中,草架和卷的普遍使用是一个特点。明中叶出现人字形覆水线,万历以后则几乎一律用卷。由于调堂进深较大,卷及卷土草架的使用,降低了过高的空间,取得同廊点呵成一气的统一内部空间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建造天为易漏水之弊。徽州词堂大量使用砖、木、石雕,装饰极华丽。调堂内的石栏杆则是石雕集中的部位,栏杆华版多为浮雕。明代常用天禄献瑞、绵纹等图案,清代则更多山水、动物、花鸟等内容。部分调堂并绘有精致的包袱彩画,敷色淡雅,不做地仗,直接画于木地上。徽州调堂是封建社会的公共建筑,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十分珍贵。港口的司谏第、呈坎的罗东舒调、郑村郑氏宗调、北岸吴氏宗调、棠指清酸堂等,都是重要的实例。。回、牌坊徽州牌坊遍布城乡,保存至今的甚多。牌坊发动于宅词之门,依外形划分有柱出头与不出头二式,尚有平面上柱网呈面排列的立体式。依用材则可分为木、石、砖等,徽州明、清牌坊绝大部分为石坊,石坊皆仿木结构做法,斗拱、梁柱、屋顶等细部尚保留着许多当时木构的特征。早期石坊采用二往三楼型制,至明中叶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