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感觉的规律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规律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规律

⼀、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我们⽣活的这个环境存在许多刺激,但并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

例如落在我们⽪肤表⾯的灰尘、频率⾼于20 000赫兹的声⾳、0级静风(风速⼩于0.3⽶/秒)、专注听课时旁边同学轻微的翻书声、菜市场⾥两个陌⽣⼈的低语等,我们觉察不到。

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其强度必须是适宜的。

感觉强度依赖于刺激度,⼼理学⽤感受性、感觉阈限来说明⼆者的关系。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

感受性⼀般⽤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例关系。

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刺激强度的能⼒。

绝对域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可以⽤绝对阈限来衡量。

绝对阈限的值越⼩,则绝对感受性越⼤;绝对阈限的值越⼤,则绝对感受性越⼩。

⽤公式表⽰为:E=1/R其中,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

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同⼀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有所不同。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差异量的能⼒叫做差别感受性。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

差别感受性可以⽤差别阈限来衡量。

差别阈限的值越⼩,则差别感受性越⼤;差别阈限的值越⼤,则差别感受性越⼩。

1830年,德国⽣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发现,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值在很⼤范围内是稳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值来决定。

这就是韦伯定律。

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些。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第六章感觉1、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

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阈限;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绝对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心理学家通常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规定为绝对阈限。

5、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6、韦伯常数: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K 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

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7、费希纳定律:S=KlogR+C,这里,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和C均是常数。

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9、暗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晚上从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分辨出黑暗中的物体了10、光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由漆黑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时,开始就感到炫目耀眼,什么都看不到,后来就能清楚看清了11、感觉后效: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12、感觉的基本规律,举例说明:①感受性和感觉阈限②感觉的一般特征⑴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⑵感觉对比:从同一张灰纸上剪下的四个小的正方形,分别放在不同背景纸上,由于背景的灰度不同,感觉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⑶感觉的相互作用:听觉影响痛觉温度觉影响味觉⑷联觉:红橙黄暖色调;蓝青绿冷色调⑸感受性的发展和补偿:③感觉后效④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13、除视觉和听觉外,还有哪些感觉?各有什么特点:(1)皮肤感觉①触压觉——触觉与压觉②温度觉——冷觉与热觉(2)痛觉(3)嗅觉和味觉(4)内部感觉(机体觉)(5)运动感觉(动觉)(5)平衡感觉(静觉);(6)内脏感觉—饥、渴、痛、温等机体状态的感觉第七章知觉1、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2、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对物体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3、空间知觉:是物体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二)感受性的发展变化
2. 感觉的变化也可以在不同分析器之间发生 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可以产生许多种感觉。这些感觉之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 一般来说,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一种分析器的强烈刺
激,能降低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 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弱的光的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 又如,强烈的噪音刺激,可以降低视觉感受性;强烈的光的刺激,可以降低听觉感受性。 生活中也可以利用这些变化,如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
知觉
注意
人格
动机
《普通心理学》
思维
情绪
记忆
✩精品课件合集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感 觉 第二节 知 觉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
• 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的属性都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们在对事物 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时,是把其个别属性作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反映的。这种 对客观事物进行信息整合而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映象就是知觉。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就是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觉 阈限值越小,感觉能力越强,感受性越高;反之,感觉阈限值越大,感觉能力越弱, 感受性越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的高低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绝对感 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即达不到这个最小刺激量的刺激就不会引起感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公式表示为: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感觉


(四)色觉缺失
• 色觉缺失包括色弱和色盲。 • 8%的男性和0.5%的女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色弱或色盲。 • 其中,色弱是指对红色和绿色的感受性很低。色盲是指丧失 颜色的辨别能力。 • 色盲分为部分色盲和全色盲。全色盲是由亍缺乏规锥绅 胞或功能丧失造成的,很罕见。 • 部分色盲有红绿色盲或者黄蓝色盲。 • 色盲有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
下绝对阈限(感觉产生)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 成反比关系。
晴朗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一支烛光 安静房间内可以听到20英尺外的表的滴答声。 两加仑谁中加以茶叶可以变热变出甜味 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 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厘米外落到面颊上课觉到
• (二)差别感觉阈限 •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乊间的最 小差别量。相对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乊间成反比兲系。 • ——韦伯定律: ΔI K= I • ——韦伯定律只适用亍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刺激过强或者 过弱时,都丌适用。
衡。否则就没有人的心理。(“感觉剥夺”实验)
小知识:“感觉剥夺”实验
• 感觉剥夺实验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 布和贝克斯顿在1954年进行的。 • 他们征募了一些大学生为被试,这些大学生每忍受一天的 感觉剥夺,就可以获得20美元的报酬。当时大学生打工的收入一般 是每小时50美分,因此一天可以得到20美元对当时的大学生来说可 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而且在实验中,大学生的工作好像是一次 愉快的享受,因为实验者要他们做的只是每天24小时躺在有光的小 房间里的一张极其舒服的床上,只要被试愿意,尽可以躺在那儿白 拿钱。
(二)声音的混合不掩蔽
• • • • • 1.共鸣——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 2.强化不干涉 3.差音不和音 4.声音的掩蔽——声音的干扰现象。 ——当两个声音混合同时到达耳朵,人对一个声音的感受 性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 • 分为三类: 纯音对纯音的掩蔽; 噪音对纯音的掩蔽; 噪音和纯音对语言音的掩蔽。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感觉

他们正可利用感觉被剥夺后的清静安宁,思考学业或整理毕业论文的思路,但学生们
不久就发现,他们的思维变得混乱无章,他们忍受不了几天就不得不要求立刻离开感
觉剥夺的实验室,放弃20美元的报酬。

实验后,学生们报告说,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无法做清晰的思索,哪怕是在很短的
时间内;他们感觉自己的思维活动好像是“跳来跳去”的,进行连贯性的集中注意和

另外,年龄对音调的感受性也有较大影响。
• 2.音响——反映声波振动的幅度。声波振动的幅度大,声 音则响,振动幅度小,声音则弱。
• 音响的感受范围是0--130分贝。超过130,则引起痛觉。
• 3.音色——反映声波的混合状态。分为纯音和复合音。

当不同的声音混合在一起时,人仍然可以听出组成该
混合声的各种声音的音色。
S= 1 R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 成反比关系。
精选ppt
9
• (二)差别感觉阈限 •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
小差别量。相对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 ——韦伯定律:
ΔI K=
I • ——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刺激过强或者
• ——光化学反应引起神经细胞 的兴奋,化学能转化为神经电 能,产生神经电脉冲,经双极 细胞到达视神经节细胞,并沿 着视神经节细胞组成的视神经, 离开眼睛上行传入大脑枕叶视 觉中枢。
精选ppt
16
三、视觉现象
(一)视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1.明度的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 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对光的强度具有极高的

精选ppt
28
(二)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

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

03 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受器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 细胞的末梢,能够接收特定的 物理、化学刺激,并将其转化 为神经冲动。
感受器的种类繁多,根据接收 刺激的类型可分为视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触觉感受器等。
感受器的适应性、编码能力和 阈限是影响感觉的重要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感觉信息处理的核心, 包括大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受到 个体经验、记忆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 分析和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效应器
效应器是神经系统的输出部分, 将神经冲动转化为具体的生理反 应,如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效应器的活动受到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感觉刺激
和环境变化。
表面的看法。
02
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来源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
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机
体觉等。
03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基本规律包括适应性、对比性、掩蔽性、感觉补偿性等。这些规
律揭示了人们在感受客观事物时所遵循的内在规律,对于理解人类感知
02 感觉的种类
视觉
总结词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负责接收光线信息。
详细描述
视觉通过眼睛内的角膜、晶状体等结构将外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转换为神 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视觉能够提供关于物体形状、颜色、大小和运 动等方面的信息,对人类认识世界和生存至关重要。
听觉
总结词
听觉是接收声音波动的振动感觉。
感觉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通过感觉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观察学生 的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了解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情感体验,为教育评价

普通心理学 感觉

普通心理学 感觉
✓ 后象持续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二、 感觉后像: ✓ 如在注视电灯光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一
个光亮形象,这是正后像,以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形 象,出现在光亮背景之上,这就是负后像。
二、 感觉后像: ✓ 彩色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 ✓ 红色——蓝绿色;黄色——蓝色
三、感觉对比 ✓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第三章 感觉
第一节 感觉的概念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其它心理现象 的基础,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 (2) 感觉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信息超载与感觉剥夺
感觉剥夺实验装置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
物间的最小差异量,也称最小可觉差(简称 j.n.d)。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 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 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也称韦伯定律。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它是 一个范围。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 反之亦然。(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 阈限)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强度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刚刚引起感觉的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一)韦伯定律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他
让被试用手先后提起两个重量不大的物体,平判 断哪个物体中。结果发现:

普通心理学_第三章_感觉

普通心理学_第三章_感觉
感觉是客观的,它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但带有主观 色彩。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是对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种类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肤觉 味觉 嗅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感觉的种类
感觉的作用
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感觉提供了 机体内外环境的信息;痛觉=报警系统
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
? 如何测量感觉
感觉的测量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 2、心理物理定律
psychopyhsics(心理物理学) 3、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一种心理量,即感觉器官对 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 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对此一感觉的弱 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 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
2、联觉: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 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
3、不同感觉的补偿:感觉能力的补偿有 关键期。
辣的食物会产生痛觉
August 13, 2021
PSYCHOLOGY
15
无意识感觉:阈下刺激
阈下刺激对人没有影响? 广告中是否有阈下刺激的感觉效应?
作用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August 13, 2021
PSYCHOLOGY
16
感觉现象——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的适应 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后象 联觉
同一感受器----同一刺激 同一感受器----不同刺激 不同感觉之间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
听觉知觉理论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901003)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3.总课时:444.总学分:2.5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6.适用专业:师范生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二、课程简介《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1.教学目的: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

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2.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五、课外作业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六、课程考核1.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三章:感觉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三章:感觉

1.感觉和感觉的意义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

感觉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

20世纪初,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

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2.感觉的编码[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2)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在他看来,感觉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它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3)感觉编码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A. 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B. 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A.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感觉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感觉

刺激强度于感觉大小的关系
感觉阈值的测量方法
感觉适应
1.3 感受性及其变化的规律
1.3.2 刺激时间的影响【时间率】
感觉对比
同时性对比 及时性对比
感觉后像
感觉补偿
1.3.3 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率】
2.1 视觉刺激
2.2.1 眼球
2 . 视觉
2.2.2 网膜 2.2.3 视觉的传导机制
2.2 视觉的生理机制
行波理论
3.3 听觉基本现象
3.3.2 音响
3.3.3 音色
3.3.4 声音的掩蔽
4.1.1 皮肤感觉
4.1 其他外部感觉
4.1.2 触压觉 4.1.3 温度觉
4.1.4 痛觉
4 . 其他感觉
4.2 嗅觉和味觉
4.2.1 嗅觉 4.2.2 味觉
4.3.1 运动觉
4.3 内部感觉
4.3.2 平衡觉
4.3.3 内脏感觉
视觉适应 后像 闪光融合现象 视觉掩蔽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
1.1.1 感觉的内涵
视觉
听觉
1.1 感觉的内涵和外延
嗅觉
外部感觉
味觉
湿
1.1.2 感觉的外延
冷 肤觉


平衡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
1 . 感觉的一般概念
1.2 感觉的生理机制
1.2.1 刺激 1.2.2 感觉编码
机体觉
感觉性和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
1.3.1 刺激强度的影响【强度率】
差别感受性
明度
明度于视亮度 明度的绝对阈值于差别阈值
明度于波长
2.2.4 视觉的基本现象
颜色的属性
补色率

《普通心理学》 第四讲 感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四讲  感知觉
• 但适应是有限度的,不断的适应和过度的适应则易 使人疲劳,降低感受性。 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听力会降低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教材P117)
视觉适应现象:白天进出电影院
• 进来:“伸手不见五指” 弱光 能辨别环境
• 出去:刺眼
能睁开眼
• 视觉适应可以分为明适应与暗适应。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教材P117)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知觉特性——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视知觉领域 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 明度恒常 颜色恒常 其他领域 方位恒常
知觉特性——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知觉特性——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 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来标志它的。 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 提高的时间过程。
• 暗适应过程 • 开始时觉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 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 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
• 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分钟-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 不再继续提高了。
《心理学》
第四讲 感知觉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知觉!
赫布和贝克斯顿在美 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感 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 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 验的人。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 上睡觉,并有每天20美 元的酬劳。他们可以自 己决定何时退出实验。
感觉剥夺 实验
空气调节装置
● 4)反映的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 结果,知觉是多个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的结果。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

嗅觉的刺激物
嗅觉的刺激物是气味分子,这些分子通过空 气传播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结合。
嗅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嗅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通过 嗅觉感知食物的味道、空气质量等。
味觉
味觉感受器
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上,能够 感知食物的味道。
味觉的刺激物
味觉的刺激物是食物中的化学物质, 如甜味、咸味、酸味等。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
汇报人: 2023-12-12
目 录
• 感觉的一般概念 • 视觉 • 听觉 • 其他感觉
01
感觉的一般概念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映。
感觉具有适应性、对 比性、后效性等特点 。
感觉是认知的基础,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第 一步。
感觉的分类
味觉的信号传导
味觉信号传导是通过味神经进行的, 味神经将味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 行处理。
味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味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通过味觉判断食物的味道、口感等 。
触觉
触觉感受器
触觉的刺激物
触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表面,能够感知触 碰和触摸的感觉。
触觉的刺激物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 等,以及外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根据刺激来源的不同,感 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
感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本体 觉、内脏觉等。
躯体感觉:来源于躯体各 部位的感觉,如触压觉、
温度觉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根据刺激作用部位的不同 ,感觉可分为躯体感觉和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来源于内脏器 官的感觉,如饥饿、饱胀
等。
感觉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一般规律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一般规律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一般规律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的感觉能力。

2、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感觉的适应
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②感觉的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受器时,产生继时对比。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受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他感受器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②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例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

③联觉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如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等。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可以从动态性和意识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从动态性维度来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从意识性维度来看,心理现象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XXX,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法是不科学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XXX、考夫卡和XXX,他们主要研究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XXX,他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包括意识、前意识(可控)和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又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口唇期、肛门区和性器区。

4、在潜伏期(6岁-12岁),孩子的玩伴通常是同性的。

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期)则是两性期。

6、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包括XXX和XXX。

这个流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正常人,相信人类有无限的潜能,而这些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则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20世纪的心理学巨大思潮包括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则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规律
一、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存在许多刺激,但并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

例如落在我们皮肤表面的灰尘、频率高于20 000赫兹的声音、0级静风(风速小于0.3米/秒)、专注听课时旁边同学轻微的翻书声、菜市场里两个陌生人的低语等,我们觉察不到。

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其强度必须是适宜的。

感觉强度依赖于刺激度,心理学用感受性、感觉阈限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一般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

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绝对域限指刚
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阈限来衡量。

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阈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

用公式表示为:
E=1/R
其中,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

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

差别感受性可以用差别阈限来衡量。

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1830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发现,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比值在很大范围内是稳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而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来决定。

这就是韦伯定律。

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

用公式表示为:
K=ΔI/I
其中,K为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I为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不同感觉的韦伯分数是不一样的,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视觉的韦伯分数是1/100,听觉的韦伯分数是1/10,重量感觉的韦伯分数是1/30。

二、感觉适应的规律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这叫明适应。

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

当我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若干时间后才逐渐看清周围事物的轮廓,这叫暗适应。

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

生活中也常常能观察到听觉适应的现象。

例如,去参加一个舞会,刚到舞会现场时会觉得音乐声很强,呆一会儿后,会觉得音乐声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

一般认为,听觉适应会使听觉感受性暂时降低,而且听觉适应具有选择性。

也就是说,在一定频率的声音作用下,人耳对该频率声音及邻近频率声音的感受性会降低,而对其他频率声音
的感受性不会有影响。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说的是嗅觉适应。

不同的刺激,嗅觉适应的时间不同,有的只需一两分钟,有的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

嗅觉的适应也具有选择性,即对某种气味适应后,不影响对其他气味的感受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味觉适应的经验。

如果我们把一种物质放进嘴里,很快,物体的味道实际上消失了。

而且,对一种味道的适应能显著地影响到随后吃进的东西的味道。

例如,当我们吃了甜的食物,再吃酸的食物时会觉得更酸。

触压觉的适应较快、较明显。

例如,戴手表的人平时不觉得手腕上有重物。

温度觉的适应也较快,大约三四分钟后便能感受到。

痛觉是很难适应的。

感觉适应对于有机体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即使是难以适应的痛觉,对于有机体来说,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机体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感知外界事物,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生活、工作。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同一感受性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
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

同一感觉相互作用的突出事例是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指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便产生同时对比。

例如,一个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亮些。

"月明星稀"也是感觉对比的现象。

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感受器时,便产生继时对比。

例如,吃了糖果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尚未揭示,但一般表现为: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对颜色的感受性,强噪音会降低视觉的差别感受性。

生活中,我们能体验到味觉和嗅觉的相互作用。

如果闭上眼睛,捏住鼻子,我们将分不清嘴里吃的是苹果,还是土豆;感冒的人常常味觉不敏感。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看见黄色产生甜的感觉,看见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红、橙、黄色
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四、感受性的发展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实践的丰富,人的感受性会随之逐渐发展,不同人之间的感受性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例如,盲人由于不能用眼睛来了解这个世界,因而他们多依赖于听觉、触觉等来获得信息,于是,盲人的听觉、触觉比一般人要敏锐,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的,盲人可以依靠触觉识别人民币、盲文,可以凭着手杖敲击地面的声音来判断路况。

这种某一感觉系统的技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的现象,叫做感觉的代偿作用。

人的各种感受性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某些特殊职业要求从业者长期使用某种感觉器官,因而这些从业者相应的感觉比一般人敏锐。

例如,有经验的磨工能看出0.000 5毫米的空隙,而常人只能看出0.1毫米的空隙;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听出发动机每分钟1 300转与每分钟l 340转的差别,而常人只能听出每分钟1 300转与每分钟l 400转的差别;音乐家的听觉比常人敏锐;调味师的味觉、嗅觉比常人敏锐。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得到发展,因而教师要尽可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各种感官的训练,使他们的感觉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