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
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
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20条核心建议(1)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CPR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3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3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3~5 min给药1次。
第3次电击后,也应给予300 mg的胺碘酮;(1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1)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2)进一步强调了CO2图的重要性,CO2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CPR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4%~98%;(1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ROSL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ROSL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后成人血糖值超过10 mmol/L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7
7.不建议在心脏停止时常规作环状软骨按压
理由:虽然环状软骨按压可在球囊面罩通气期间避 免发生胃胀气,并减少胃酸反流与吸入的风险, 但也可能阻碍通气 。
可能延迟或阻碍高级呼吸道装置的放置 仍可能发生吸入情形
要适当训练施救者使用此操作法很困难 。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新指南BLS部分
2019/3/10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关于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
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是喘息) 然后该人员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 寻找)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 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 有的话)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1
1. 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 停止的辨识能力
医务人员应电话指导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 有反应,沒有呼吸或沒有正常呼吸 (即仅有喘 息)」时开始 CPR,而无需检查脉搏对医务人 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检查清楚脉搏(如10秒钟 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则应开始CPR) 理由: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脉搏 是否存在,特别是脉搏细弱时 。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10
10. 儿童和婴儿使用AED 在无法取得手动除颤仪及配备剂量衰减 功能的AED时,可使用普通AED 理由:适用于婴儿和儿童有效除颤的最 低能量剂量及安全除颤的上限均不明确, 但>4 J/Kg (最大 9 J/Kg) 的剂量可有效 为儿童和动物实验模型的小儿心脏除颤, 且不会有显著的副反应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流程资料
生存链 ·立即确认心脏停止并启动EMS
·尽早CPR并强调先做胸部按压
·尽早行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跳骤停后处理 2010版
关于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 呼吸(即无呼吸或仅喘息)
然后该人员启动EMS系统并找到AED(或由他人寻找)
医务人员判断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10秒内没有 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
儿童和婴儿使用AED ◆无法取得手动除颤仪及配备剂量衰减功能的AED时,
可使用普通的AED
◆理由:适用于婴儿或儿童有效除颤的最低能量剂 量及安全除颤的上限均不明确。
(>4J/Kg,最大9J/Kg的剂量可有效为儿童或动物实 验模型的小儿心脏除颤,且不会有显著的副反 应。)
修改要点——11
除颤电极的贴放位置
• 医务人员仍应严格执行:按压+通气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按压部位、手势、姿势必须正确; 快速按压:频率>100次/分; 用力按压:下限幅度至少5cm,婴、幼儿至少为胸部
前后径的1/3; 持续不断的按压:中断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秒,最长不
超过10秒;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 避免过度通气:先压后吹、多压少吹、快压慢吹、急
压缓吹、重压轻吹、只压不吹。
修改要点——7
不建议心脏停止时常规做环状软骨按压 理由: •按压环状软骨可在球囊通气期间避免发生胃胀气, 并减少胃酸反流与吸入的风险,但也可阻碍通气
•可能延迟或阻碍高级呼吸装置的放置
•仍可能发生吸入的情形
•要适当训练施救者,使用此法操作很困难
修改要点——8
EMS 先检查患者反应即简单判断是否没有呼吸或
0心肺复苏指南的解读与思考(简版)
2010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的解读与思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李湘民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了《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2010CPR指南﹚。
下面,就新指南进行解读并谈几点展望与思考:一、成人生存链的新阐述在2010CPR新指南中,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由2005CPR指南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施救者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要求取带除颤器﹙AED﹚;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按压----只有1名现场施救者时,先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CPR;2名以上,1人打电话求救,1人即开始CPR,首先作30次单纯CPR﹙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后周而复始CPR﹙按压/通气比30:2,5组/2min﹚,直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或复苏无效;③快速除颤----取来除颤器,立即分析心律,如需要电除颤,即给电击一次﹙双相波200J,单相波360J﹚,随后作CPR 2min,再评价除颤后心律,判断是否需要再行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尽快建立人工气道、液体通道、使用复苏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方法。
⑤完整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CPR指南中的新增部分。
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
程序化心脏骤停后治疗强调采用多学科的程序,主要包括优化血流动力、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包括低温治疗),可能能够提高在发生院内或院外心脏骤停后已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的出院存活率。
虽然还无法确定上述集束化多项治疗的单独疗效,但通过将这些治疗组合为一个整体系统,则可以达到提高出院存活率的目的。
该变化更加强调ROSC后只是CPR复杂的临床病理过程和救治的开始。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新)解析
按压姿势示意图 以掌跟按压
按压姿势示意图
•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按压姿势示意图
•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 前倾,腕、肘、肩 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轴, 垂直向下用力, 借助上半身的 体重和肩臂部 肌肉的力量进 行按压!
深度至少5厘米
错误1 肘部弯曲
错误2 手掌交叉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和呼吸比
非同步电除颤
注意事项 1.若心电显示为细颤,应坚持心脏按压或用肾上腺
素,使细颤波转为粗波后,方可实施电除颤。 2.电极板要与皮肤充分接触,以免引起皮肤灼伤。 3.放置电极板位置不要导致除颤延误;应避免将电
极板直接放在植入装置上。
非同步电除颤
• 并发症 • 1.心律失常:室颤或心动过缓 • 2.低血压:电击后的短时降低或心肌损伤有关。 • 3.心肌损伤: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心肌酶升高。 • 4.栓塞 • 5.皮肤灼伤
通气
• 目的
• 保持有效的氧供应 • 有效通气
插管操作需要30秒内完成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避免过度通气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心脏按压的速度与深度 进一步强调实施高
质量的心肺复苏
非同步电除颤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 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 ,现今以直流电除颤使用最为广泛。
生存链中的5个环节
1.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 2.尽早CPR,并强调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判断依据宜简
• 突然意识丧失 • 大动脉搏动消失
➢摇动其双肩 ➢大声呼叫
方法
单人施救步骤(CAB)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基础生命支持—BLS
• 非医务人员亦可实施,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 •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BLS手法是根据1980年
日内瓦国际会议决定的,由美国心脏病学会经历数次 国际心肺复苏会议不断改进完善所颁布的标准 • 2005第二次国际心肺复苏会议仍然推荐BLS按照英 文字母A、B、C、的顺序进行:A-气道;B-呼吸 支持;C-循环支持。
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分型
• 心室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 心 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 现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 性冲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室内起搏 点不能发出冲动。
气道阻塞的常见病因
呼吸道阻塞系指呼吸器官(口、鼻、 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 泡)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狭窄,阻碍 气体交换,或呼吸道邻近器官病变引起 的呼吸道阻塞,以至发生阻塞性呼吸困 难的总称。
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
脑循环中断: • 10秒—— 脑氧储备耗尽 • 20-30秒—— 脑电活动消失 • 4分钟 ——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 6小时——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
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
心肺复苏
A:即判断有无意识、畅通呼吸道。
a) 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 及裤带;
b) 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 、假牙等;
c) 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仰面抬颈法、托 下颌法。
开放气道手法
• 仰面抬颌法 要领:用一只手
按压伤病者的前额, 使头部后仰,同时用 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 指将下颏托起。
心肺复苏
B:即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呼吸, 是心肺复苏基本技术之一。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5.胸外按压的改化
不再教授单独给予人工呼吸而不进
行胸外按压的技术 对所有患者均按30:2给予按压和通 气
6.除颤的改化
新指南建议应用AED时,给予一次电 击后即重新进行胸外按压,而循环评估 应在实施5个周期(约2分钟)CPR后进 行。
医务人员的基础和高 级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LS)
婴儿和儿童在给予充分通气和供氧,心率仍低于60 次/分钟且伴有外周灌注不良表现时,应实施胸外 按压 CPR时,施救医务人员必须给予足够频率(至少 100次/分钟)和深度(至少5cm)的胸外按压(IIa 级推荐),允许胸壁充分弹性复位(IIb级推荐), 中断按压时间不得超过10秒(IIa级推荐) 2005年指南建议对儿童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 平按压胸骨,对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方 水平按压胸骨 双人实施婴儿CPR时,两手环绕婴儿胸部在拇指按 压胸骨的同时用其它手指挤压胸廓(IIa级推荐)
3. 复苏药物(2)
血管加压素的应用:在新指南中,血管
加压素一般可在第一或第二次除颤后通 过IV/IO途径给药一次。肾上腺素可每35分钟给药。血管加压素或许可替代第 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 VF/无脉性VT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如胺碘酮,无胺碘酮时,可使用利多卡 因。
3. 复苏药物(3)
当气管插管无法完成时,常规使用喉罩(LMA) 是可以接受的辅助措施(Ⅱb级推荐),成功率和 并发症均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以及是否使用快速 序列插管(RSI)相关。 气管内导管型号可用下列公式粗略估计:
无套囊气管导管的型号(ID内径mm) =[年龄(岁)/4]+4 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ID内径mm ) =[年龄(岁)/4]+3
阿托品(1mgIV/IO,可给药3次)也可用于心脏
心肺复苏与2010指南解读
心脏骤停(SCA)表现为4 种类型,即心室纤颤(ventricularfibrillation, VF),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pulselesselectrical activity, PEA)和心室停搏,其中VF 最为常见。
如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如早期CPR:3~5 min内电除颤可使SCA患者存活率高达49%~74%,VF的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心室停搏的复苏成功率仅为1%左右。
早期识别与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早期CPR,早期除颤和早期ACLS是构成SCA 存活链的4个关键环节。
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
BLS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包括ABCD 4个步骤,即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电除颤(D,defibrillation)。
ACLS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设备、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
VF与无脉搏VT为可除颤心律,其抢救应予1次电击后,立即重新CPR,开始胸外按压(5轮)。
同时开放静脉给药。
对于不可除颤心律为:PEA与心室停搏。
PEA(包括各种无脉搏心律如假性电机械分离、自主性室性心律、室性逸搏、除颤后室性自主心律、缓慢性心室停搏心律)常由可逆病因引起;室性停搏性心脏骤停的存活率很低。
此两种骤停心律复苏的重点是做高质量的CPR,减少中断,确定可逆因素或合并症,并可应用肾上腺或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大约3-5分钟1次,血管加压素40u,可取代第一或第二次肾上腺素。
2010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讲解
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浓度
2010新
2005旧
在恢复自主循环后,将吸氧 浓度调整到需要的最低浓度, 实现动脉氧合血红蛋白饱和 度≥94%
饱和度为100%时,通常可以 取消给予吸氧,前提是饱和 度≥94%。
未提供有关取消吸 氧的具体信息
更改的理由
• 尽可能将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保持在94%到 99%之间。
,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
• 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由不 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
例如:
• 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 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并求援,
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
简化成人BLS流程
施 救 施救者应同时获得两点 者 信息:患者有无反应以 应 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 同 正常 时 获 如果医务人员在10秒钟内 得 没有触摸到颈动脉搏动, 两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点 AED 信 息
取消程序中在开放 气道后“看、听和 感觉呼吸”一评估 环节”
“看、听和感觉呼 吸”用在开放气道 后评估呼吸
更改的理由
• 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 在成人患者无反应且不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时实 施心肺复苏,从按压开始(C-A-B 程序)。
• 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快速检查呼吸;进 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气道开放,施救者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并开始按压。
• 各个急救系统(EMS)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 活率相差较大
• 对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 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新指南的主要改变
根据29个国家的356名复苏专家经过36个月的分析、讨论。 对277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411份科学证据的总结。
1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二、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2010(新):大多数急救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都需要 施救者团队的参与,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 作。例如 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名施救者 开始胸外按压,第三名施救者则提供通气或找到气囊 面罩以进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准备好除 颤器。
2005(旧):基础生命支持步骤包括一系列连续的评 估和操作。流程图的作用是通过合理、准确的方式展 示各个步骤,以便每位施救者学习、记忆和执行。
2005(旧):未提供有关取消吸氧的具体信息。
SaO2 100% ?
六、特殊复苏环境
2010(新):十五种特殊心脏骤停情况给出特定的治 疗建议。包括哮喘、过敏、妊娠、肥胖症(新)、肺 栓塞 (新)、电解质失衡、中毒、外伤、冻僵、雪崩 (新)、溺水、电击/闪电打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新)、心脏填塞(新)以及心脏手术(新)。
机械活塞装置 机械活塞装置的病例分析报告了不同的 成功度。在难以一直实施传统心肺复苏的情况下(例如, 做一些辅助检查用于诊断时),可以考虑使用。
五、恢复自主循环后 根据SaO2逐渐降低吸氧浓度
2010(新):恢复循环后,监测SaO2 ,逐步将FiO2 调整 到需要的最低浓度给氧,维持SaO2 ≥94%。
(五)儿童除颤
2010(已修改原建议):对于儿童患者,尚不确定最佳 除颤剂量。有关最低有效剂量或安全除颤上限的研究非 常有限。可以使用 2 —4 J/kg 的剂量作为初始除颤能 量,但为了方便进行培训,可考虑使用 2 J/kg 的首剂 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 4 J/kg 并可以 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超过 10 J/kg 或成人最 大剂量。
2005(旧):常规性地给予钙剂并不能改善心脏骤 停的后果。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现在看呼吸是否停止就是------
敞开衣服,看胸腹是否有呼吸运动起伏!
10
从“A-B-C”更改为“C-A-B”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中,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 从 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 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C-A-B而不是A-B-C
缩短按压-电击时间和电击-按压时间 强调团队心肺复苏
15
关于除颤(电击治疗)顺序 —SHOCK or CPR?
自动体外除颤器 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 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 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
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
16
电击能量
双相波:制造商建议值(120-200J);如果 该值未知,使用可选的最大值。第二次及 后续的剂量应相当,而且可考虑提高剂量。
单相波: 360J
17
初始除颤能量 后续的剂量
儿童除颤剂量
2005年 2 J/kg 4 J/kg
2010年 2-4 J/kg >4J/kg <10J/kg
21
医院内高级生命支持(ACLS)的流程(二)
8. CPR 2分钟 胺碘酮 治疗可逆病因
7.电击1次 可
检查心律看是 否可以除颤 5.电击1次
可
2.VF/VT
3.电击1次
4. CPR 2分钟 建立静脉通路
可 检查心律看是 否可以除颤
检查心律看 是否可以除 颤
不可 9.PEA/窦静止
5或7
10. CPR 2分钟 建立静脉通路 肾上腺素1mg,每3-5min 高级气道,PETCO2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胸外按压不当可发生: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肋骨及肋软骨脱离、气胸、血胸、肺挫 伤、 肝或脾脏撕裂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 胸外按压禁忌症:
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 主动脉瘤破裂等,都不适合行胸外按压,以免加重病情,可改用开胸 行胸内心脏按压。
婴儿:约4cm, 至少为胸部厚度的1/3
频率≧ 100次/分 频率≧ 100次/分
e. 环境要求
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或者其创伤需要外科处理,不要搬动患者, 确定环境安全后,实施心外按压; 患者应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质的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品质的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心脏呼吸骤停的可逆原因
5H 5T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院前基础心肺复苏的终止:
抢救人员开始心肺复苏后,应持续至发生以下情况: 1. 恢复有效的自主循环; 2. 治疗已转交给高级抢救队伍接手 ; 3. 抢救人员由于自身筋疲力尽不能继续复苏、继续复苏
将置抢救人员于非常危险境地时; 4. 发现提示不可逆性死亡的可靠和有效的标准(尸僵、
强调了心肺 复苏术中脑 和神经系统 功能的恢复, 诞生了心肺 脑复苏的新 标准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每 隔5年更新 心肺复苏指 南
心肺复苏急救成人生存链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气道管理 药物治疗 有效监测
高级生命支持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终点的判断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如何识别心跳骤停 1. 意识丧失无反应
用阿托品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0年新心肺复苏操作
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
Company Logo
操作步骤
1、判断意识(双手拍病人左右肩部并呼唤患者无反应) →判断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快速判 断循环征象(扪及脉搏10秒钟内完成)→无搏动→呼救 →摆放抢救体位(仰卧位)→松解患者衣领和裤带→胸 背部下垫按压板→确定按压位臵→开始胸外按压30次→ 开放气道(压额提颏法)→人工呼吸2次→继续按上述 方法完成4个循环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30:2)。
Company Logo
(二)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更改
7、施救者应在给予人工呼吸之前,先给予胸外按压 (C-A-B而不是A-B-C)。通过从30次胸外按压而不是 2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 延误时间。 8、按压速率从每分钟大约100次修改为每分钟至少100 次。
9、按压幅度略有增加,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婴 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 即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
Company Logo
(二)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更改
10、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 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 间的时间。 11、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 例如: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名施救者开 始胸外按压,第三名施救者则提供通气或找到气囊 面罩以进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准备好 除颤器。
的概念性设计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
重要性。
Company Logo
四、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变化
3、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 苏质量并监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 4、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 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 5、建议输注增强节律药物,作为有症状的不 稳定型心动过缓进行起搏的替代方法之一。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除颤器的应用: 1)体位: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将胸前衣物解 开并移走其他异物,特别是金属类的物品, 如项链、纽扣等。 2)电极板的准备: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 或包裹4—5层纱布后在盐水中浸湿。 3)电极板的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内 侧正下方,另一电极板放在左乳头的左下方, 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在10cm以上。
忠告
在抢救病人时,一定要做到“急、准、稳”, 无论你做得如何,记录时一定要正确!
结束语
急救技术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公益性活 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康 为本,生命至上。人类渴望安宁,世界呼唤 平静。希望大力推广急救知识,做到人人敢 救,人人能救,自救是本能,救助他人是良 知!心肺复苏是患者见上帝的最后一道关口, 希望我们把这道关把好,让生命之花在我们 手中再次绽放!
的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4 J/Kg,但不超过10 J/Kg或者成人最
大剂量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早期除颤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中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类患者能存活的 要素包括:有医护人员及早到达现场; 及早心肺复苏;及早除颤;及早加强治 疗。
除颤必须及早进行的原因:
1)大部分(80%—90%)成人突然非创伤心 跳骤停的最初心律失常为室颤; 2)除颤是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 3)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颤成功的机率迅速下 降,每过1min约下降7%—8%; 4)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脏停搏,则复 苏成功的希望很小。
胸外按压的幅度
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压至少5厘米,按压时能触到大动脉 搏动为有效,或看监护仪波形。比赛按要求做,但临床工作要因 人而已,例如:抢救恶液质病人按压时造成肋骨骨折 ;抢救游泳 馆一溺水患者按压太浅不起作用…..;儿童按压幅度应至少为胸部 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 4厘米;儿童:5厘米) 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5厘米 ,将儿童胸部按
CPR2010年国际指南最大修改之处的重点解读
9
但在原A-B-C-D程序中,当施救者 开放气道以进行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 置或准备并装配面罩-球囊的过程中,胸 外按压注定会被延误。更改为 C-A-B-D 程序后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也 能尽量地缩短通气延误的时间(也就是 说,当第一施救者做首轮 30 次胸外按 压的时候,另一施救者可以同时开放气 道和准备人工呼吸;如果为婴儿或儿童 进行复苏,延误时间则会更短)。
精选ppt
15
高质量胸外按压的六大指标
按压部位与手势、姿势必须正确 快速按压: 频率 >100次/分 用力按压: 下陷幅度至少 5 cm 持续不断按压:中断时间最好不超过5秒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应充分放松 避免过度通气: 多压少吹、重压轻吹、
快压慢吹、急压缓吹、先压后吹甚至不吹
精选ppt
精选ppt
10
大量证据证明,延误或者中断胸外按 压将明显降低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生存率, 而过度通气会加重中枢神经损害,说明心 脏按压比人工通气更为重要,应该避免过 度通气,因此新指南提出六个更改要求:
先“压”后“吹”(第一步就是按压)
多“压”少“吹”(比例仍为30︰2)
精选ppt
11
快“压”慢“吹”(按压频率至少100
精选ppt
6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高质量 的心肺复苏,CPR’ 2010国际新 指南作出一些更改建议,最大的修 改之处就是将成人及儿童的基础生 命支持程序(不包括新生儿),从 过去的A-B-C-D(开放气道、人工 呼吸、胸外按压、电击除颤),更 新为 C-A-B-D(首先做胸外按压)。
精选ppt
7
尽管这一根本性更改将需要对 所有曾学习过心肺复苏的人员重新 进行培训,但参与制定心肺复苏指 南的人员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为 此付出努力必然是值得的。仔细追 究其理由有下列三个: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同步电复律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房颤首剂量电复律治疗的建议双相波能 量首剂量是120至200J,房颤电复律治 量首剂量是120至200J,房颤电复律治 疗的单相波首剂量是200J。 疗的单相波首剂量是200J。 成人房扑和其他室上性心律的电复律治 疗通常需要较低能量,一般采用50至 疗通常需要较低能量,一般采用50至 100J的 100J的
作为他山之石,新指南无疑是急救医学 界的重要财富,但也并非一个相当长时 期内不可动摇的中国标准。我国医务人 员尤其是实际参与现场心肺复苏、心血 管急救从事专业院外急救的医护人员有 很大的发言权,应经常总结、提高。
谢谢! 谢谢!
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识别问题 快速进入复苏程序
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单人(双人)复苏: 单人(双人)复苏:“C-A-B” “D-C-A-B” D 临床发现: 临床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 目击者的。 目击者的。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是胸外按 压和早期除颤。 压和早期除颤。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二氧化碳图的建议:目前,建议在围停 搏期为插管患者持续使用二氧化碳波形 图进行定量分析。目前的应用包括确认 气管插管位置及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值 监护心肺复苏质量和检测是否恢复自主 循环的建议(下图例)
新的用药方案
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电活动和心搏停 止是常规用阿托品并已将其从高级生命 支持的心脏骤停流程中去掉 有脉搏心动过速的流程简化。建议使用 腺苷,但腺苷不得用于非规则宽QRS波 腺苷,但腺苷不得用于非规则宽QRS波 群心动过速,因为它会致室颤
Circulation
基本生命支持(BLS) 基本生命支持(BLS)的主要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骤
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 人工呼吸,在大约 5 个周期(大约两分 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
• 2010年生存链:
• 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 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 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 在大多数研究中,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 率,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 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 能减少这一关键心肺复苏步骤的中断。如果按 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 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
胸外按压幅度
• 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 5 厘米 。
• 理由:
•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 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 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
•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 没有以足够幅度按压胸部。另外,现有研 究表明,按压至少 5 厘米比按压 4 厘米 更有效。
胸外按压技术
有效按压的标准:
❖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 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010年生存链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 听和感觉呼吸”。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 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 吸。
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
❖无论手指是伸直,还是交叉在一起,都不应 离开胸壁
胸外按压技术
• 按压有效标准:
扪及大动脉搏动 (BP60mmHg)、皮 肤颜色转红、瞳孔缩小、自主呼吸恢复
• 按压无效标准:
摸不到大动脉搏动、已出现的指标消失、 瞳孔始终散大
启动急救系统—EMS
2010年: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还 应同时获得两点信息: 施救者检查患者有无反应以 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根本不呼吸或呼吸不正 常(即仅有濒死喘息),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 ,同时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或者 由其他人员寻找 AED。
如果医务人员在 10 秒钟内没有触摸到脉搏 ,施救者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更新
心肺复苏的历史
• 1958年美国人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
• 1960年Kouwenhoven发明了胸外心脏按压,从而奠 定了现代心肺复苏的基础
• 分别于1966,1973,1985,1992召开全国性的CPR 会议;1983召开首次儿科CPR会议(美国);2000 年召开首次世界CPR和ECC大会;2005年1月23-30 ,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第二届世界CPR和EC制定心 肺复苏指南,1980,1986,1992,2000,2005, 2010年多次修订。欧洲于1992,1996,1998年制定 修订指南。
• 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 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是多种原因 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 A-B-C 程序。
• 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 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如 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 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 基础生命支持通常被描述为一系列操作 ,对于单人施救者,情况仍然如此。不 过,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且团 队成员通常同时执行各个基础生命支持 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 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 器 (AED) 并求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 气道并进行通气。
2010年: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伦理问题 团队问题
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几个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
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 “C-A-B”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 停搏或无脉电活动(PEA)者常规使用阿 托品 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 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 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 过5s
A-B-C 更改为 C-A-B
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 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 A-B-C(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对正常形体的患者,按压幅度为﹥5 cm。 ❖每次按压后,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
位置,血液在此期Leabharlann 可回流到胸腔,胸外按压技术
有效按压的标准:
❖按压与放松间隔比为50%时,可产生有效的 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
❖在30次按压周期内,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 要改变手的位置,也不要将手从胸壁上移开 ,每次按压后,使胸廓重新恢复到原来的位 置。
• 理由:
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
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 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 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 颤动 (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 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 颤。
在 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 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 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 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 。更改为 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 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 误时间。
• 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 分钟至少 100 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 为合理。
• 理由:
•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 自主循环 (ROSC) 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 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 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 开 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 AED 分析)的次 数和持续时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