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与自然生物

合集下载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课件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课件

用。上表所示的城市中,最容易出现酸雨的
城市是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3) 减 少 城 市 酸 雨 产 生 可 采 取 的 途 径 是
________。 ①减少用煤作燃料 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
A.①②③
C.①③⑤
B.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
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占总人口的比例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 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
第五章
人与环境
主要污染物 危害 生物防治 固体废 废渣、废塑 污染环境、传 弃物污 料、生活垃 填埋、堆肥 染病 染 圾 损伤听力、影 噪声 响心理、干扰 噪声 植树绿化 污染 睡眠、诱发疾 病 生物防治害 化肥、农药、 农作物减产、 土壤 虫,施用农 污水灌溉、 间接危害人畜 污染 家肥,污水 酸雨等 健康 净化
人与环境
(1)上海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经历了明显的 起伏变化,负增长开始的年份是( A.1955年 C.1985年 )
B.1972年 D.1993年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2)人类作为一个种群,也可从人口年龄结
构来分析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上图进行分
析,由此可以推测,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可
能的类型是( A.老年型 C.年轻型 ) B.成年型 D.无法确定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随堂即时体验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随堂即时体验 苏教版必修3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五章第二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随堂即时体验苏教版必修3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因其缺少天敌制约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

答案:C2.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 ( ) A.建立自然保护区B.迁地保护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解析:引种应当谨慎,随意引种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加入当地食物链后,打破原来较为稳定的营养结构。

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往往因无天敌制约而迅速繁殖,对原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破坏较大。

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育是在动物数量少、自然繁殖困难等情况下采取的保护措施。

答案:D3.如下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Ⅰ、Ⅱ,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B.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C.选择Ⅱ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D.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解析: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开发不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森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这样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森林可持续发展,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具有一样的树龄。

答案:D4.阅读、分析下列材料:材料1:我国南方某水乡,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家畜饲料问题从南美引进了一种速生水生植物水葫芦,近几年却发现它已经泛滥成灾,由于其干物质含量仅5%左右,有机物含量很少,利用价值极小,已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而据考察,原产地无此现象。

材料2:有植物王国和基因宝库美称的云南,由于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正在引发生态危机。

最新保护动物教案反思汇总

最新保护动物教案反思汇总

最新保护动物教案反思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与自然》教材第五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包括: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保护动物的法律与政策、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动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现状,了解相关法律与政策。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动物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掌握保护动物的法律与政策。

重点: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动物的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动物世界的奇妙,引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介绍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面临的威胁与问题。

(3)保护动物的法律与政策。

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

(4)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动物。

绿色出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倡导素食,减少对动物的捕杀。

参与动物保护活动,提高公众意识。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不文明行为,如捕杀野生动物、买卖珍稀动物制品等,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去改变这种现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动物保护的案例分析题,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的具体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保护动物的宣传海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2.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3. 保护动物的法律与政策4.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2)举例说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与政策。

(3)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护动物的。

2. 答案:(1)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进化、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源等。

《人和自然》PPT课件

《人和自然》PPT课件

经》字面上的解释。
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
2
发展
古人类亚洲起源说
20世纪20-30年代,认为人类可能起源于喜 马拉雅山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隆起,北坡森林稀 疏,古猿下地变人。但是,那里没有找到人。同期, 在北京周口店地区找到50万年前的猿人,于是认为, 人类起源于亚洲。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腊玛古猿是 人类的祖先。由于腊玛古猿在中国云南、印度和巴 基斯坦被发现,所以认为,人类起源于这块地区。
12
发展
现代人起源
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
13
发展
关于现代人的起源
如果说国际学术界对于古人类起源于非 洲的问题争论不多,但对于现代人起源问 题却有较激烈的争论。
有两种理论:一个是非洲起源说,另 一个是独立起源说或多地区起源说。
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
14
发展
非洲起源说的论据
(1)化石方面证据
约在10万年前,现代人在南非和以色列已经出 现。在南非的边界洞和克莱西斯河口发现两处现代 人遗迹,大约为7万4千年至13万年前和7万4千年至1 1万5千年前。以色列的卡夫扎的现代人遗址,年代 在9万至10万9千年前。
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
28
发展
2、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关系 人工自然来自天然自然,又回归于天
然自然。 人工自然的变化发展要比天然自然要
快得多。
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
29
发展
有人把人工自然的演化看作是人类体外 演化。在人类体内演化远未到头的时候,人类 的体外演化已感危机重重,穷途没路。
正因如此,对人工自然的研究就有重大的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不仅要包括对天然自然的总观点,而且要有对 人工自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

高中生物第5章人与环境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课件苏

高中生物第5章人与环境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课件苏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①_人__类__活__动_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人类对资源的_过__度__开__发_ 和__不__合__理__利__用____,使得许多动物、植物已经绝灭或濒临绝灭。 ②_外__来__物__种___的入侵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危害,导致巨大的经 济损失。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价值:为人类提供_形__式__多__样__的__食___物__、药物、纤维、_燃__料__和建材 等实用意义的价值,以及有__旅__游___、_科__学__研__究__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等。 ②间接价值:对__生__态__平__衡__、_生__物__圈__稳__态__起调节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但可能存在的价值。 (4)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基__础___。
(4)意义 ①可持续发展观念正在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行为,人类不再以过度消耗 _资___源__、高度污染__环__境__和破坏___生__态__系__统__来获取巨额财富。 ②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关于自身前途和命运的正确选择,它特别强调 环境的__承__载__能__力__和资源的_持__续__利__用___对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外来 物种入侵因其缺少天敌制约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是指其生态价值。]
2.阅读下面材料,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材料 1 冬虫夏草、人参是名贵的中药材,蚕丝、麻、棉能提供织物原 样。 材料 2 森林不仅可以吸收 CO2 放出 O2,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消除噪声等功能。 材料 1、材料 2 分别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怎样的价值?

《人与自然》课件

《人与自然》课件

生态修复
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湿 地修复、水生植物恢复等 ,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土壤污染的防治与修复
总结词
控制污染源
土壤治理
土壤监测
生态修复
土壤污染的防治与修复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环节,需要采取多种措 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土壤质量监测, 以及进行生态修复。
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 市污染源的监管,减少 污染物进入土壤。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总结词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通 过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措施
总结词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采取多种路径和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提高 公众意识等。
详细描述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 有力保障。其次,推进科技创新是关键,通过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最后,提高公众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宣传教育,引导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生态修复
对退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 复,提高生态功能。
总结词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平衡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森林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旅游
发展森林旅游,实现生态、经济 双重效益。
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01
总结词
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需 要注重海洋生态系统的完 整性,实现海洋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人与环境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课件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人与环境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课件
【答案】 D
第15页,共39页。
3.北京近年来大量种植了各种树木和草地,以减少空气中的沙尘和废
气含量,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析,种植树木和草地属于( ) 【导学号:
32570287】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遗传价值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用以减少空气中的沙尘和废气含量属于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
4.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关于自身前途和命运的正确选择, 它特别强调__环__境__的__承_载__能__力__和___资__源____的持续利用对发展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第18页,共39页。
[合作探讨] 探讨 1: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提示:总体战略内容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探讨 2:近年来,伴随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 多。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使燃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增加和空气污染 加剧,不利于节能减排。
第4页,共39页。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措施
解释
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主要措施
迁地保护 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
①精子库是用液氮冷冻储存人和动物精子的 建立精子库、种子库
地方②种子库是储存植物种子的地方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 为保护_环__境__和__野__生__动_植__物____提供了法律保障
(3)改变生产与生活方式 ①能源方面: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开发新能源。 ②物质生产方面: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即“原料—产品—原料—产 品”。 ③野生生物资源方面:合理利用和保护。

高中生物 第5章 人与环境 第2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5章 人与环境 第2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苏教版必修3

第5章人与环境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许多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解析】A项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的表述缺少了生态系统层面;B项所述间接价值应为潜在价值;C项所述措施为易地保护。

【答案】 D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导学号:32570292】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析】“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为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所以选项中只有B项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

【答案】 B3.下列不属于自然保护好办法的一项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B.严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C.立法保护,并加强宣传教育D.人工饲养繁殖濒危的野生动物【解析】我国强调进行自然保护,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加强宣传教育、人工饲养及繁殖濒危动物等措施,但自然生态保护,并不是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当然这种开发、利用必须在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答案】 B4.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导学号:32570293】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进而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一至第五章)一、第一章教案:生物的多样性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价值。

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意义。

3. 教学内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意义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

(2)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价值。

(3)案例分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意义。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二、第二章教案: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精神。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机理及应用。

3. 教学内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类型(2)遗传和变异的机理及意义(3)遗传和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3)实验探究: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象。

(4)知识拓展:介绍遗传和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的进化和适应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原因及证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生物的适应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生物进化的观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原因及证据。

难点:生物的适应性及进化过程。

3. 教学内容(1)生物进化的概念、原因及证据(2)生物的适应性及进化过程(3)生物进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生物进化的概念。

【必修三精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必修三精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课中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这三方面内容,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通过分析生态瓶、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2)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养成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4)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难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如今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高二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

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人与自然高考知识点总结

人与自然高考知识点总结

人与自然高考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环境1.生物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和依存的系统。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基础。

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种和数量的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生物总体。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食物链的形式在生物之间传递。

其中,食物链的种类包括金字塔形食物链、网状食物链、传能和传物食物链等。

此外,还有一个概念叫做能量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食物链某个环节的能量流动量。

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微生物。

而且,生态系统还有一些特点,比如生物多样性、物种种类的相对数和相对重要性、物种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分布、生物种群的大小和碎布。

3.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有一些基本功能,比如能源和物质的循环、能量流动、生态位的占据和生态系统的维持等。

此外,生态系统还有一些内在的调节机制,如对外界环境的调节和适应等。

二、生物与资源1.生物资源的分布生物资源包括陆地资源、水域资源、气候资源以及地形地貌资源。

人类主要从这些资源中获取食物、燃料、材料、药物等。

2.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人类根据自身需求,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而且,人类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环境破坏。

3.生物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是指,在生物资源利用中,要注意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原始自然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生物与人类健康1.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空气、水质、土壤和噪声等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些环境事件,可以对人类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不良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持人类健康的重要条件。

3.重大传染病重大传染病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传染性的并具有一定潜伏期的疾病。

人与自然生物介绍英文作文

人与自然生物介绍英文作文

人与自然生物介绍英文作文英文:As a human being, I am fascinated by the diversity oflife on this planet. From the smallest microorganisms tothe largest mammals, every living creature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ecosystem.When it comes to natural organisms, one cannot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plants. They provide us with oxygen, food, and shelter. Without plants, life on earth would not exist. From towering trees to tiny shrubs, plants come in all shapes and sizes. Some plants are edible, such as fruitsand vegetables, while others are used for medicinal purposes.Animals, on the other hand, are fascinating creatures that come in all shapes and sizes. From the tiniest insects to the largest elephants, animals have unique adaptations that help them survive in their environment. For example,camels have humps that store water, which allows them to survive in the desert. Birds have wings that enable them to fly, while dolphins have streamlined bodies that help them swim quickly through the water.As humans,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nd preserve the natural world. We must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every living organism and work towards creating a sustainable future for all.中文:作为一个人类,我对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多样性深感着迷。

小蝌蚪生长记课程设计

小蝌蚪生长记课程设计

小蝌蚪生长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掌握青蛙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2. 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蝌蚪在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3. 学生能够识别并列举影响小蝌蚪生长的环境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绘图等方式,整理和展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增强对小动物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学会珍惜生命,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激发探究精神,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水平,以观察小蝌蚪生长过程为主题,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青蛙的生命周期,着重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 教材章节:第二章《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三节《青蛙的生命周期》2. 观察小蝌蚪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学习变态过程中的关键特征。

- 教材章节:第二章《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第四节《变态发育》3. 探讨影响小蝌蚪生长的环境因素,如水质、温度、食物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环境与生物》第一节《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4. 进行小蝌蚪生长观察实验,记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实验活动《观察小蝌蚪的生长》5. 分析实验结果,运用图表、绘图等方式整理和展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18-19 第5章 第2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18-19 第5章 第2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18-19 第5章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学习目标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1.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重点)2.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难点)3.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

1.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①概念: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②形成原因: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①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使得许多动物、植物已经绝灭或濒临绝灭。

②外来物种的入侵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危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药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实用意义的价值,以及有旅游、科学研究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等。

②间接价值: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起调节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但可能存在的价值。

(4)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

②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

C[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因其缺少天敌制约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

]3.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绝灭的威胁,为保护这些特有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导学号:85732206】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建立自然保护区D.严格控制污染B[由于大坝建成后,原有物种无法在原地生存,为保护这些物种应将它们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或其他专门地区进行迁地保护。

][合作探究·攻重难]保护生物多样性1.材料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

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 森林、草原和荒漠 ;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 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
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
的其他自然区域。
e.被子植物约有328科,3123属,30000多种,分别占世界科,属,
种数的75% ,30%和10%。
中国的动物也很丰富;
f.脊椎动物共有6347种,占世界总种数(45417)的 13.97%。
g.中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鸟 类1244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1%; h.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种数(19056种)的 20.3%。
4)、 生物多样性公约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993年12月29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 一项世界各国保护生物多
样性,可持续地利用生物资
源和公平地分享遗传资源
所创效益的承诺。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是: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对 资源的持续利用; (2)促进公平合理地分享 由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利益。
4)、我国有多少生物物种?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统计, 我国约有生物物种140402种,主要组成如下:
微生物(不含细菌、病毒): 8139 动物: 86244 植物(包括藻类、地衣和高等植物): 46019
三、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它 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许多诸如木材、纤维、油料、 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 •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价值也是巨大的,它在自然 界中维系能量的流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 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 学发明的源泉。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 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
• 六级法: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其著名 的《红皮书》中对受危物种的分级方法。
• 灭绝种:一个物种在野外肯定有50年没有被发现。 • 濒危种:随时可灭绝的种类,包括数量和栖息地面 积 的减少都可引起灭绝。 • 易危种: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很快可成为濒危 种的类群。 • 稀有种:指数量很少的物种,但现在还不属濒危种。 • 未定种:可能灭绝,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属于灭绝种、 濒危种、易危种还是稀有种。
二、 任务
1. 保护自然资源 2.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3. 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成为科教兴国的阵地
三、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1. 自然界的天然“本底” 2. 天然的物种基因库 3. 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4. 天然的自然博物馆
5. 生态旅游的天堂 6. 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7. 自然资源的宝库 8. 开展环境外交的重要阵地
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3.市县级保护区
经市、地级和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三、自然保护区的名称 (一)自然保护区名称的类型
狭义:严格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区(实施特殊保护)
广义: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如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
风景名胜区
(二)自然保护区的命名
两名制
二、生物多样性的总量和分布
全世界倒底有多少物种呢?说来 惭愧,我们不知道。人类的科技 进步,可以探索银河、宇宙,可 以下到深海研究,可以探求分子 的内部结构,但却没有人知道我 们生存的地球上有多少物种。有 人估计全球的物有 3,000万种,也 有人估计为1,000万种,比较保守 的说法是500万种。即使全球只有 500万种生物,我们迄今认识的物 种也不到五分之二。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 (Wilson, 1992)
§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 孙儒泳(2001)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 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这 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要点3:
海洋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多 样性,至今仍不断有举世瞩目的新 发现。在高级分类阶元“门”的水 平上,海洋生态系统比陆地及淡水 生物群落变化多,有更多的门和特 有门。 世界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海域包括
西印度太平洋、东太平洋、西大西 洋。
要点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物多样性巨丰国家 (megadiversity country)
省名+地名
如: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三名制
省名+县名+地名
如: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1872年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
黄石公园
中国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的目标、任务和作用
一、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标: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保证生物遗传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景观资源能 够可持续利用, 为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等提供基地,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二)类型
三大类别九小类型 : 保护对象包括整个生物群落及其生境 1.自然生态系统
2.野生生物类
重点突出需要保护的物种:珍贵、 稀有、受威胁物种。
3.自然遗迹类
具有科研、旅游、教育等价值的瀑布、 地质剖面、化石产地等 。
(三)自然保护区的级别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国务院批准建立;
2.省级自然保护区
12个多样性特丰国家占全世界所拥有的60-70% 甚至于更高的生物多样性。
墨西哥 巴西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秘鲁 扎伊尔 印度
中国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马达加斯加
澳大利亚
3)、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根据一个国家的脊椎动物,昆虫中的凤蝶科 (Papillionidae)和高等植物 数目(上述表格)评定出12 个 这 样 的 “ 巨 大 多 样 性 国 家 —— ( megadiversity country)”中,中国排名第八。 (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西、扎伊 尔、马达加斯加、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 亚和澳大利亚。 )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992)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 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 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蒋志刚等(1997)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四、生物多样性的危机
•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 • 近几百年中,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具体 表现在:
– – – – •生物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 •大量物种遭受灭绝的威胁; •家养动物和栽培作物的多样性也在下降 ; •生态系统的大量退化和瓦解
• 物种受威胁等级的划分:两级法和六级法
– 两级法: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划分的标准。 • Ⅰ级:指我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绝灭的野生动物。 • Ⅱ级:指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有绝灭危 险的野生动物。
①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 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
②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 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③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 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 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3)、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概述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含义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 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 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 的陆地、陆地水域或者海域,依 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 管理的区域。
五大连池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及其类型与级别
(一)条件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 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i.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 菌,放线菌,其种类更为繁多。目前尚难做出确切 地估计,因大部分种类迄今尚未被认识 。
(2)特有属,种繁多
特有性反应一个地区的分类多样性。中国 生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发达,说明了中国生物 的分类多样性丰富。
例如,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鳍豚、 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概括起来有下列特点: (1) 物种高度丰富 a.高等植物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
伦比亚,占世界第三位。
b.苔藓植物22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9.7%,隶属106科,占世界 科数的70%; c.蕨类植物52科,约2200~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 数的22%: d.裸子植物全世界共15科,79属,约850种,中国就有10科,34 属,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
1)、地球生物资源概况
人类科学家经过几百年的科 学研究,描述研究地球上的生物, 初步估计约有 140 万种生物物种, 其 中 有 昆 虫 75 万 种 , 脊 椎 动 物 5.7 万种,有花植物和苔藓约 25 万种。其他生物34万种.
2)、生物多样性在世界的分布
要点1:
生物多样性并不是均匀的分布于全 世界168个国家;全球生物多样性 主要分布在热带森林,仅占全球陆 地面积7%的热带森林容纳了全世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 a. 能测量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b. 可以揭示物种或居群的进化历史。 c. 能探讨物种稀有或濒危的原因和过程。
鸽的品种:筋斗鸽、鹦鹉鸽、孔雀鸽、吹号鸽、毛领鸽、球胸鸽、喜鹊鸽、天使长鸽、皱背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