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题西林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共25张PPT) PPT)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共25张PPT) PPT)

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 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 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 十分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 轼的《题西林壁》。
简介诗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 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 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 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 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 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这叫做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4.如果我们想看清地球的真面目,我们应站哪看?是 在地球上看吗?
不是,应该在太空非常好,我们的航天英雄 杨利伟就曾经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而我们不 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
感悟美
1.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 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 的美。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 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 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初读古诗
齐读课题。 请大家自 音、快慢等。 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理解美
橫看成岭側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 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 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西侧看:侧面看, 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诗中哪一个 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
不一样
3.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 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 顺序去看庐山呢?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 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

苏轼诗词ppt课件

苏轼诗词ppt课件
6.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7.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词描绘冬猎盛况,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刚刚四十就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但是“老夫”并不服老,“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赳赳武夫的形象。 “亲射虎,看孙郎”是“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作者苏轼在这里是以历史上的英雄孙权自比。
“鬓微霜”与开端“老夫”照应,“又何妨”表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的倒装。苏轼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的,所以他拿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显然是把目标瞄准了宋朝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作者在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
*3
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题西林壁》 课件(共25张PPT)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题西林壁》   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秋季 统编教材 语文课件
2
0
2
3


四 年
西 林 壁





9 古诗三首
2
0
2
3


四 年
庐山
西 林 壁





2 0 2
题西林壁
3


四 年
shì
西 林 壁
级 语
[宋] 苏 轼



学习古诗的步
2骤
0
2
3
年 四
解诗题,知作者

题 西 林 壁

语 文
抓字眼,明诗意


西 林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
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传世。
2
0
2
3 年 四





缘题 西 林 壁



上 册
左右结构: 侧 峰 缘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2 0
题西林壁
2
2
0
2 3
下课!


年 级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1日
➢ 最新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课件
题 西 林 壁
此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更换使用(原创) 下载后不需要可以删除掉

题西林壁大班ppt课件

题西林壁大班ppt课件

苏轼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受 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天资聪颖 ,通诗文、书法、绘画等。
成年后,苏轼步入仕途,历任 多职,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 和政治才能。
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品涵盖散文、诗歌、词、书法 、绘画等多种形式。
他的散文作品《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表达 出独特的文学思想和人生感悟。
未来学习规划与展望
继续学习古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计划在未来 的学习中继续深入学习古诗。
加强文化素养
学生将通过阅读、学习等方式,继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 文化的认识。
提高思考能力
学生将在未来的学习中注重思考,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06
CATALOGUE
题西林壁大班ppt课 件
目 录
• 课程介绍 • 苏轼简介 • 《题西林壁》诗词解析 • 《题西林壁》书法欣赏 • 课程总结与展望 • 附录与参考文献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宋朝诗人苏轼的《题 西林壁》是一首著名 的古诗,具有深刻的 人生哲理。
本课件以《题西林壁 》为主题,针对大班 幼儿进行精心的设计 和制作。
趣。
学习收获与感悟
语言能力提升
通过学习题西林壁这首诗,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得到了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文化素养提高
课程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使学生对传 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思考能力拓展
课程中的拓展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对诗的主题和 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附录与参考文献
附录:学习资料与素材汇总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ppt课件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ppt课件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一、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三苏”。有《东坡易传》《东坡
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传世。
生字学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用关联词联结这两句诗,你能想到哪组词?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我身在庐山 之中。
小组讨论:
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
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诗意
看不清 认不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因缘为 身在此这山中。因果倒装句
诗意:我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只是因为我身在庐山
之中。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苏轼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庐山,最后发出后两句 的感叹。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反而认不清它的真面目?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
,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应该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瞰。

侧 侧面 侧目 lú
庐 穹庐 茅庐
fēng
峰 山峰 顶峰
yuán
缘 缘分 机缘
二、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读古诗
01 注意生词
02 注意语音语调
03 思考为什么庐山一 会儿岭一会儿峰呢?

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 ; ; ; ; ……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01
因为
02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主要内容和人生哲理:
当堂小测
比一比,再 组词。
缘(

绿(

隐(

稳(

侧(

测(

峰(

锋(

• 一、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 、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 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书写
01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
壁上的一首诗
西林寺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 文,文字是您思 想的提炼,请尽 量言简意赅地阐
述观点。
墙壁
解诗题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 文,文字是您思 想的提炼,请尽 量言简意赅地阐
述观点。
知诗人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宋字代子 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世称“ 苏东”坡。汉族, 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 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 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 主要代表。诗文有《东坡七集》 等。

古诗题西林壁完美版PPT课件

古诗题西林壁完美版PPT课件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的道理。
思考:要想看清
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 办?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你还知道哪些事 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 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诗句运用: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
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 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 (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当堂小测
1、比一比,再组词。
缘( ) 隐( ) 绿( ) 稳( )
侧( ) 峰( ) 测( ) 锋( )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山:指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山 岭
山 峰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横看庐山成了连 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庐山成了高 耸入云的山峰。

各 不


同低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 ; ; ; ;
……
不识庐因为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只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背一背:
背古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悟诗情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启示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PPT课件

2019/9/24
苏 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东坡全集》。他一生坎坷,屡 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 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 一。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 学家,三人世称“三苏”。
2019/9/2不清 只缘:只是因为。 身:自己 此:这
《 题 西 林 壁 》 课 件
PPT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题:书写 •西 林 : 在 江 西 庐 山 后 的 西林寺 •壁:墙壁
目识何
?庐身
深 山在
沉 思 考
真庐 正山 的却
思考:《题西林壁》和《登飞来峰》有何异同?
相同:
1.都是写角度的诗。 2.从诗题看,诗都用动词,地名做标题. 3.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言绝句。 4.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 《 登 飞 来 峰 》 借写
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题西林壁》借写 景畅言哲理,字字入微,且都寓情理于诗境 之中。 5.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
不同
《登飞来峰中》:只缘身在最高层,前一 句为不畏浮云遮望眼,既是表明作者不害 怕权贵,也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题西林壁中》: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示看 不清事物的真相,只因为身在事物中,不 能全面的观察。
交流目标:
同 桌 之 间 根 据 重 点 词 相互翻译古诗。 在 翻 译 时 , 尽 可 能 将 诗翻译得美。
拆分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说课课件(共47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说课课件(共47张PPT)


可谓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
2
0
2
3
年 四 年
二、说学情
题 西 林 壁





2
0
2
古诗学习对四年级的学生很生涩难懂的,对诗的理解程度只能停留
3
年 四
在表层,不能深层次的品味。这个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弱,理解还不
题 西 林
年 级
够深入,同时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体验诗歌
题 西


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知道了哪些有关这方


语 文
面的古诗呢?


2 0
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
2
3
《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
题 西 林


级 语
(揭示诗题)



2
0
2
1、作者简介:
3
年 四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题 西 林 壁
级 语
重点指导:“侧”“庐”“缘”的读音。



2
0
2 3
(3)我读古诗,讲读法。
年 四

一般来说,一句七言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西 林



(4)学生练习读,再指名读,我相机评价,指导。




2
0
3.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古诗 题西林壁 PPT课件

古诗 题西林壁  PPT课件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七言绝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脚下。 壁:墙,墙壁。 题西林壁: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岭:山脉。
横看成岭侧成峰, 峰:高而尖的山头。
横、侧、远、近、高、低:
说明作者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
远近高低各不同。 都仔细地观察、欣赏,地点、角度 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
诗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
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这两句写的是庐山的景色。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知道,认得,能辨别。 真面目:真实面目。 缘:因为。
课后作业
说一说你对诗句“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
古诗《题西林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
为“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
主要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等。
诗意: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
在庐山之中。
这两句写的是蕴含的深刻哲理。
课文结构
写景 题西林壁
明理
横看 成岭 侧看 成峰 远近高低 不同
不识 真面目 只缘 此山中诗紧紧扣住游山写出自 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美景,用通俗的 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了哲理,通过借景说 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 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部编人教版《题西林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题西林壁》PPT课件
49
不同点
代表性的景物
题目
写法
情感
《暮江吟》 江水 露珠 弯月 借物抒情 喜爱 赞美
《题西林壁》
庐山
借物喻理 赞美 启智
《雪梅》 雪

借物喻理 情趣 理趣
50
51
9
《题西林壁》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
题西林壁
〖宋〗苏轼
2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 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 府》等传世。
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 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任黄州、 就职汝州时,途经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பைடு நூலகம்

左窄短,右宽长。“夆”捺画舒展。

两撇基本平行,上下两点相互对应。
yuán

左窄右宽。右部捺伸展。
缘由
45
整体回顾

文 回
熟读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46
47
48
相同点
三首诗描写的都是 自然景物 ,诗人在 细致 观察后,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出自己 的感受。每首诗前两句以写景为主,后两句 以抒情为主。
远近高低各不同。
22
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那么诗人描绘得准确吗?
23
让我们通过视频从不同的角度去 现场感受一下气势磅礴的庐山
24
FLASH动画
远近高低各不同
点击下一页
25
通过观看视频,你能用自己 的话说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4张PPT)

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4张PPT)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知人论世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 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 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 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 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 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
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不识庐山真面目, 侧:侧面。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各不同:各不相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远近高低各不同。 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感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
解题
《题西林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01 注意生词 02 注意语音语调 03 感受诗人的情感
朗读指导
目录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谢谢观看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横看成岭侧成峰,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 远近高低各不同。 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不识庐山真面目,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 只缘身在此山中。 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有节奏 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重音
有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21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2021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2021
横看庐山成了连 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庐山成了高 耸2入021 云的山峰。

各 不


同低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庐山的样2021子都不同。
句诗启示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的道理。
2021
思考:要想看清
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 办?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21
你还知道哪些事 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 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2021
诗句运用: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 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 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 (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 ; ; ; ;
……
2021
因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2021
我会做: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2021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2021
庐山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 你知道是什么诗吗?
2021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
墙壁上的一首诗
2021
作者介绍
苏轼 (1037-1101)宋代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 ”。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 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 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 坡七集》等。 《题西林壁》为苏轼
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 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 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 的绝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