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糖类分解代谢(1)
糖代谢(共84张PPT)
![糖代谢(共8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eae4f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c.png)
反应列表
酶
反应类型
1. 乌头酸酶
脱水
2. 乌头酸酶 3. 异柠檬酸脱氢酶 4. 异柠檬酸脱氢酶
水合 氧化 脱羧
5.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6. 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7. 琥珀酸脱氢酶 8. 延胡索酸酶 9. 苹果酸脱氢酶 10. 柠檬酸合酶
氧化脱羧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 水合 氧化 加成
O R C COO-
TPP-酶A(E1)
O R C S L SH
CoA SH
OH
S 酶B( E2 ) SH
O
CO2
R CH TPP
L S
L
R C S CoA
SH
FADH2
FAD 酶C(E3)
NAD+ NADH+H+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简图
(2)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物乙酰CoA与草酰乙酸(三羧酸
生成的NADH和FADH2 进入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生成ATP,是葡萄糖 分解代谢产生ATP的最主要途径。
葡萄糖分解代谢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10NAD+ + 2FAD + 4ADP + 4Pi 6CO2 + 10
NADH + 10H+ + 2FADH2 + 4ATP
按照每分子NADH产生3分子ATP,1分子FADH2产生2分子ATP计算, 1分子葡萄糖分解代谢成CO2和水共产生38分子ATP
又与发酵紧密联系,又称糖酵解或无氧分解。 (2)三羧酸循环:丙酮酸 CO2 + H2O 。 此过程的第一个物质为三元羧酸-柠檬酸,通常称为三羧酸
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分子氧是此系列反应的最终受氢体,又称 为有氧分解。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1.解释下列名词(1)糊精与极限糊精(2)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1.解释下列名词(1)糊精与极限糊精(2)](https://img.taocdn.com/s3/m/dad8bb6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9.png)
(3) 在有氧条件下,柠檬酸能变构抑制磷酸果糖激酶。 (4) 糖酵解过程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5) 由于有大量 NADH+H+存在,虽然有足够的 O2,但乳酸仍可形成。 (6) 糖酵解过程中,因葡萄糖和果糖的活化都需要 ATP,故 ATP 浓度高时,糖酵解速度加快。 (7) 糖的有氧分解是供能的主要来源,因此糖分解代谢愈旺盛。对生物体愈有利。 (8) 碘乙酸或碘乙酰胺能与巯基呈不可逆结合,故能抑制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活性。 (9) 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意义是使 NAD+再生。 (10)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氧化成 CO2 和 H2O 的途径。 (11) 三羧酸循环提供大量能量是因为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 ATP。 (12) 磷酸戊糖途径能产生 ATP,可以代替三羧酸循环,作为生物供能的主要途径。 (13) 三羧酸循环被认为是需氧途径,因为还原型的辅助因子通过电子传递链而被氧化,以 使循环所需的氢载体再生。
(15) 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__________被分解为 CO2,在无氧条件下转变为__________。
3.选择题(1~n 个答案):
(1) 新陈代谢的特点是
a、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b、由酶催化
c、有严格的顺序性
d、对内外环境多变的适应性和灵敏的自动调节
(2) 关于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第五章 糖类分解代谢
1.解释下列名词
(1)糊精与极限糊精 (2)-1,6 葡萄糖苷酶
(3)糖酵解 (4)三羧酸循环
(5)糖苷及糖苷键 (6)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 (7)磷酸戊糖途径 (8)乙醇发酵
2.填空题:
(1) -和-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_________水解。
生物化学 第七章 糖类与糖类代谢
![生物化学 第七章 糖类与糖类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2a41eb34b90d6c85ec3ac653.png)
β -淀粉酶
两种淀粉酶性质的比较
α-淀粉酶 不耐酸,pH3时失活 耐高温,70C时15分 钟仍保持活性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 微生物中。 -淀粉酶 耐酸,pH3时仍保持活性 不耐高温,70C15分钟 失活 主要存在植物体中
3、R-酶(脱支酶)
水解α-1,6糖苷键,将α及β-淀粉酶作用于 支链淀粉最后留下的极限糊精的分支点或支链淀粉 分子外围分支点水解,产生短的只含α-1,4糖苷 键的糊精,使之可进一步被淀粉酶降解。
ATP CH2 OH H O H OH H OH OH H OH 葡萄糖
CH2 O H OH
1,6-二磷酸果糖
(
2)第二阶段:1, 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CH2OPO3H2 C O 96%
H2O3PO
CH2 O H OH
CH2OPO3H2 OH OH H 醛缩酶
CH2OH 磷酸二羟丙酮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一、双糖的酶促降解
二、多糖的酶促降解
一、双糖的酶促降解
蔗糖+H2O 蔗糖+UDP
蔗糖酶
蔗糖合酶
葡萄糖+果糖 果糖+UDPG
2 葡萄糖
麦芽糖+H2O
-乳糖 +H2O
麦芽糖酶
β-半乳糖苷酶
葡萄糖+半乳糖
二、多糖的酶促降解
淀粉的酶促降解 糖原的酶促降解
(一)、淀粉的酶促降解
1、磷酸化酶
催化淀粉非还原末端的葡萄糖残基转移给P,生成G-1-P, 同时产生一个新的非还原末端,重复上述过程。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G-1-P
G-1-P + 磷酸化酶极限糊精
第八章 糖代谢(1)
![第八章 糖代谢(1)](https://img.taocdn.com/s3/m/362ed131ee06eff9aef807eb.png)
第八章糖代谢知识点:一、糖类的消化知识点:糖原的降解、淀粉的降解、了解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二、糖酵解知识点:糖酵解途径的发现历史及实验依据,糖酵解反应历程,限速步骤及其酶;能量结算;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的原理;糖酵解的意义三、有氧氧化知识点:丙酮酸脱氢酶系,TCA循环的步骤,ATP生成部位,脱氢,底物水平磷酸化位点,限速酶,意义四、磷酸己糖旁路知识点:磷酸戊糖途径的两个阶段,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五、糖异生知识点:糖异生途径;与糖酵解对照关键酶;糖异生的前体;生糖氨基酸;丙酮酸羧化支路;Cori循环;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六、糖原合成知识点:糖原合成酶、UDPG、分枝酶七、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光合磷酸化,Calvin(卡尔文)循环八、代谢调节发酵知识点:代谢调节发酵的思路;甘油发酵原理;柠檬酸发酵原理五、糖类的消化知识点:糖原的降解、淀粉的降解、了解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路选择题:1.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A、R酶B、D酶C、Q酶D、α-1,6糖苷酶2.支链淀粉降解分支点由下列那个酶催化?A、α和β-淀粉酶B、Q酶C、淀粉磷酸化酶D、R-酶3.高等植物体内蔗糖水解由下列那种酶催化?A、转化酶B、磷酸蔗糖合成酶C、ADPG焦磷酸化酶D、蔗糖磷酸化酶4. α-淀粉酶的特征是:A、耐70℃左右的高温B、不耐70℃左右的高温C、在pH7.0时失活D、在pH3.3时活性高5.支链淀粉中的α-1,6支点数等于:A、非还原端总数B、非还原端总数减1C、还原端总数D、还原端总数减1填空题:1.α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彻底水解。
2.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降解的最初产物是。
3.淀粉的磷酸解通过降解α-1,4糖苷键,通过酶降解α-1,6糖苷键。
4、糖原的降解主要是糖原非还原性末端进行磷酸解,反应由糖原磷酸化酶和脱支酶共同催化生成1-磷酸葡萄糖。
问答题:简述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糖类代谢为生物体提供重要的碳源和能源
![糖类代谢为生物体提供重要的碳源和能源](https://img.taocdn.com/s3/m/38fc7c0e89eb172dec63b7a5.png)
三羧酸循环
★ 反应过程 ★ 反应特点 ★意 义
⑴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 TCA循环
缩合形成柠檬酸
乙酰辅酶A
(acetyl CoA)
CH3CO~SCoA
关键酶
柠檬酸合酶
NADH
氢磷甘
+ H+
酶Pi 酸 油
NAD+ CHO 脱 醛
CHOH
CH2OPO3H2 3- 磷 酸 甘 油 醛
磷酸甘油酸激酶
Mg
ADP
A TP
O COH CHOH CH2OPO3H2 3-磷 酸 甘 油 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O
COH
CHOPO3H2
CH2OH 2-磷 酸 甘 油 酸
4)第四阶段:2-二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
H2C COOH
HO C COOH
O C COOH
H2C COOH 草酰乙酸
HSCoA
H2C COOH
柠檬酸
(citrate)
乙酰CoA+草酰乙酸
柠檬酸 + CoA-SH
⑵ 柠檬酸异构化生成异柠檬酸 TCA循环
H 2C COOH H O C COOH H C HCOOH
柠檬酸 (citrate)
H2O H 2 C COOH
• 淀粉水解 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G
淀粉的酶促水解:
• 水解淀粉的淀粉酶有α与β淀粉酶, 二者 只能水解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水解 产物为麦芽糖。
• α-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或糖原)中任何部 位的α-1,4糖苷键。
第七章糖代谢习题
![第七章糖代谢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72ac5702020740be1e9ba2.png)
七、糖代谢习题(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glycogenolysis)2.乳酸循环(lactatecycle)3.发酵(fermentation)4.变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5.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pathway)6.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oxidation)7.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phosphatepathway)(二)英文缩写符号:1.UDPG(uridinediphosphate-glucose)2.ADPG(adenosinediphosphate-glucose)3.F-1-P(fructose-1-phosphate)4.G-1-P(glucose-1-phosphate)5.PEP(phosphoenolpyruvate)(三)填空题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在三羧酸循环中,反丁烯二酸称为____________;而顺丁烯二酸是___________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8.琥珀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延胡索酸,该酶是唯一嵌在_________上的酶类。
9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0氟乙酸也可与草酰乙酸合成氟柠檬酸,此反应被称为_________。
糖类分解代谢的有氧氧化的阶段
![糖类分解代谢的有氧氧化的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9e26ce7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e.png)
糖类分解代谢的有氧氧化的阶段糖类分解代谢是指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糖类)分解为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的阶段:有氧氧化和无氧发酵。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讨论糖类分解代谢的有氧氧化阶段。
1. 糖类分解代谢的第一步是糖类的消化吸收。
当我们摄入食物中的糖类时,例如葡萄糖或果糖,它们首先在消化系统中被分解成单糖分子。
这些单糖分子被吸收到血液中,进入细胞内。
2. 在细胞内,糖类分解代谢的有氧氧化阶段开始。
这个阶段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这是细胞内的能量生产中心。
有氧氧化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将糖类分子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 有氧氧化的第一步是糖酵解。
在这一步中,葡萄糖分子被分解为两个较小的分子,称为丙酮酸和丁二酸。
这个过程产生了少量的ATP(三磷酸腺苷),这是细胞内的能量分子。
4. 接下来,丙酮酸和丁二酸进入线粒体的某些反应中,被进一步分解为乙酰辅酶A。
这个过程称为丙酮酸循环和丁二酸循环。
在这些循环中,乙酰辅酶A进一步被氧化,产生更多的ATP分子和一些还原剂NADH和FADH2。
5. 最后,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的呼吸链。
在呼吸链中,乙酰辅酶A中的氢原子被转移到氧分子上,生成水。
这个过程被称为氧化磷酸化,因为它产生了大量的ATP。
同时,通过呼吸链过程,还原剂NADH和FADH2被氧化为NAD+和FAD,以便再次用于糖类分解代谢。
总结起来,糖类分解代谢的有氧氧化阶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将食物中的糖类分子逐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反应和酶的参与,通过产生ATP和还原剂NADH和FADH2来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
上述解释的字数不足500字,以下是补充的内容:糖类分解代谢的有氧氧化阶段是细胞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将糖类分子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氧氧化过程产生了大量的ATP,这是细胞所需的能量分子。
此外,还原剂NADH和FADH2在有氧氧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呼吸链中被氧化为NAD+和FAD,以便再次参与糖类分解代谢。
7.2 糖酵解
![7.2 糖酵解](https://img.taocdn.com/s3/m/4b2695f459eef8c75ebfb32b.png)
基础生物化学Basic Biochemistry7 糖类分解代谢7.1 糖代谢总论7.2 生物体内的糖类7.3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7.4 糖酵解7.5 三羧酸循环7.6 磷酸戊糖途径7.7 糖醛酸途径生物体内的糖类糖是具有实验式(CH2O)n的多羟基醛或酮根据单糖中碳原子数目分为丙、丁、戊、已糖等;根据其结构特点又分为醛糖和酮糖。
1166H H7.4 糖酵解(glycolysis)EMP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在细胞质中经一系列脱氢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有氧化分解没有氧气参与,故称之为酵解。
G. Embden,O. Meyerhof,J. K. Parnas在研究糖酵解途径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简称为EMP途径。
EMP的生化历程己糖的磷酸化①葡萄糖的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of glucose)②6-磷酸葡萄糖的异构反应(isomerization of glucose-6 phosphate)③6-磷酸果糖的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of fructose-6-phosphate)磷酸己糖的裂解④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cleavage of fructose1,6 di/bis phosphate)61⑤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反应(isomerization of 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1331丙酮酸的生成⑥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oxidation of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碘乙酸HS 1133⑦1.3-二磷酸甘油酸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反应3131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偶联生成ATP的反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⑧3-磷酸甘油酸的变位反应32⑨2-磷酸甘油酸的脱水反应F-Mg2+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糖酵解的化学计量1分子葡萄糖经过EMP途径氧化分解产生2个丙酮酸,2个ATP 和2个NADH。
糖有氧分解代谢途径
![糖有氧分解代谢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2071c92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e.png)
糖有氧分解代谢途径糖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能够被分解为三种代谢产物:乳酸、乙醛和丙酮。
这些产物可以通过有氧和无氧代谢途径进行分解和利用。
在有氧条件下,糖会被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而在无氧条件下,糖只能被部分分解,产生少量的能量。
一、糖的有氧代谢途径1. 糖的有氧代谢途径概述糖的有氧代谢途径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CA循环)或柠檬酸循环。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氧气参与,主要发生在细胞线粒体内。
2. 糖的有氧代谢途径步骤首先,葡萄糖经过磷酸化反应变成葡萄糖-6-磷酸(G6P),然后通过各种反应逐渐转化为丙酮酸。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在TCA循环中被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重要的物质,如ATP、NADH和FADH2等。
3. 糖的有氧代谢途径的意义糖的有氧代谢途径是人体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可以提供大量的ATP分子,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此外,有氧代谢还可以产生一些重要的物质,如NADH和FADH2等,这些物质在其他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糖的无氧代谢途径1. 糖的无氧代谢途径概述糖的无氧代谢途径也称为糖酵解或乳酸发酵。
这个过程不需要氧气参与,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内。
2. 糖的无氧代谢途径步骤首先,葡萄糖经过磷酸化反应变成G6P,在一系列反应下被转化为丙酮酸。
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氧气参与,丙酮酸只能被部分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3. 糖的无氧代谢途径的意义糖的无氧代谢途径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产生少量能量,维持人体短时间内的生命活动。
此外,无氧代谢还可以产生一些重要物质,如乳酸和ATP等。
三、糖的分解与利用1. 糖分解的意义糖分解是将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能量和其他重要物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2. 糖分解途径概述在有氧条件下,糖会通过TCA循环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而在无氧条件下,糖只能被部分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生物化学--第七章糖类化合物代谢
![生物化学--第七章糖类化合物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c30a26004b73f242336c5f9a.png)
6-磷酸葡萄 糖-δ-内酯
6-磷酸葡 萄糖酸
5-磷酸核酮糖
6-磷酸葡萄糖 -δ-内酯酶
6-磷酸葡萄 糖酸脱氢酶
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核糖
5-磷酸木酮糖
2. 非氧化阶段
5-磷酸核 糖 5C
7-磷酸景天 庚酮糖 7C
6-磷酸果 糖 6C
6-磷酸葡 萄糖 6C
5-磷酸木 酮糖 5C
3-磷酸甘油 醛 3C
五、糖酵解的调节
1、己糖激酶的调节
6-磷酸葡萄糖
--
2、磷酸果糖激酶的调节 ATP
--
、AMP
+ 、柠檬酸
--
3、丙酮酸激酶的调节 ATP
--
六、丙酮酸的去路
⑴ 丙酮酸 乙醇(酒精发酵) 无氧条件下,在酵母、有些微生物及植物细胞 中存在此途径。 ⑵ 丙酮酸 乳酸(乳酸发酵) 厌氧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或 动物(包括人)的某些组织供 氧不足时存在此途径。
另外:1 分子NADH通过氧化磷酸化将电子传给 O2,可推动 2.5 分子ATP 生成;1 分子FADH2通过 氧化磷酸化将电子传给O2 ,可推动 1.5 分子ATP 生成。 问:1 乙酰CoA ? ATP 1 丙酮酸 ? ATP 1 葡萄糖 ? ATP
四、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功能 1. 释放能量获得ATP 1 glucose 有氧条件 32 / 30 ATP 缺氧条件 2 ATP 2. 为其它代谢提供原料 三羧酸循环是各种代谢的枢纽 3. 生成CO2的作用
糖核苷酸
二、蔗糖的生物合成与分解
㈠ 蔗糖的生物合成:有3条途径 1
2
1-磷酸葡萄糖 + 果糖 此途径存在于微生物中
蔗糖磷酸化酶
蔗糖 + Pi
生物化学糖类代谢-1
![生物化学糖类代谢-1](https://img.taocdn.com/s3/m/83ecc070a8114431b80dd84e.png)
(三)丙酮酸激酶
• 高浓度ATP及乙酰-CoA等代谢物抑制丙酮酸 激酶的活性(产物的反馈抑制)
糖酵解即糖的发酵分解,是葡萄糖经 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酸 转变为丙酮酸,同时生成 ATP 的过程。 是所有生物进行葡萄糖分解代谢所必经的 公共通路,定位于细胞质,又称EMP途径 。
醛糖:
葡萄糖 甘露糖
半乳糖
酮糖:
果糖
山梨糖
吡喃糖
吡喃糖
六元环:吡喃糖 五元环:呋喃糖
(Haworth投影式)
椅式D-葡萄糖比船式D-葡萄糖稳定
环转向
椅式Ⅰ内能低
锯架结构式
β-D-吡喃葡糖的两种椅式构象
• 寡糖 • 双糖
三,寡糖
(
乳
糖
(蔗糖)
)
(
麦
牙糖ຫໍສະໝຸດ )(棉籽糖)低聚糖
蔗糖 非还原糖
半缩醛 麦芽糖(还原糖)
烯醇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第10步:
糖酵解中第二个产生ATP的反应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丙酮酸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不可逆反应
烯醇式丙酮酸
重排 (非酶促反应)
丙酮酸
第二阶段
1甘油醛-3-磷酸
1丙酮酸 + 2 ATP
糖酵解总反应式:
葡萄糖 + 2Pi + 2ADP + 2NAD+ 2丙酮酸+2ATP+2(NADH + H+) + 2H2O
(一)己糖激酶
• 6-P-G是己糖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 ATP/AMP比值高或柠檬酸水平高也抑制己糖
食品生物化学第7章 糖类代谢
![食品生物化学第7章 糖类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c72ecf2daeaad1f347933fc5.png)
一、 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1、糖类的消化
① 人类能消化和吸收的糖 ② 膳食纤维
① 人类能消化和吸收的糖
单糖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低聚糖和多糖人体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例如:
蔗糖在小肠中被转化酶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乳糖被小肠的乳糖酶水解为D-葡萄糖和D-半乳糖。 淀粉和糖原受唾液淀粉酶和胰α-淀粉酶水解产生碎片、胰β-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G-6-P
(3)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ATP
2、糖类的吸收
糖类被消化为单糖后,在小肠中被黏膜细胞吸收, 再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一部分转变为肝糖原, 其余则经肝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各组织 器官进行代谢。
小肠黏膜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是一个依赖于特定载 体转运的、主动的耗能过程。
D-葡萄糖吸收速度快,可达9.979 Kg/天。 D-半乳糖吸收亦较快,其它糖吸收较慢,戊糖慢于己糖。
3 糖酵解过程的概括
① 糖酵解过程概括图 ② 十个反应和两个阶段
① 糖酵解过程概括图
② 十个反应和两个阶段
糖酵解途径涉及十个酶催化反应,途径中的酶都位 于细胞质中,一分子葡萄糖通过该途径被转换成两 分子丙酮酸。糖酵解十个反应可以分为己糖和丙糖 两个阶段。
糖类分解代谢课件
![糖类分解代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8e64ba25c52cc58ad6bec2.png)
影响因素
遗传-主要 环境-次要
新陈代谢类型的特点:
①绝大多数代谢反应在温和条件下,由酶催化进行。 ②繁多的代谢反应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彼此协调且
有严格的顺序性。 ③新陈代谢是对内外环境条件高度适应和灵敏调节而
成的一个有规律的总过程。 ④每一代谢都有各自的代谢途径。 ⑤生物大分子合成和分解都是逐步进行,并伴随能量
支链淀粉遇碘显紫红色, 最大吸收波长530~555nm之间。
糖原是动物组织内糖的贮存形式,如肝和肌肉中贮存 的养分,有动物淀粉之称。
糖原分子量较淀粉略大,分支较支链淀粉略多,单糖 连接方式与支链淀粉相同,分支链平均长度约 12~18个葡萄糖残基。
糖原遇碘显棕红色,最大吸收波长430~490nm。较易 溶于水,其他性质与淀粉相似。
麦芽糖分子由两分子葡萄糖缩合;乳糖分子由葡萄糖和 半乳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起来。
麦芽糖和乳糖仍有一个自由醛基---半缩醛基,故仍 具有还原、成脎、变旋等性质。
5.2.3 多糖( polysaccharides )
多糖是多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高聚物。
常见的有由一种类型的糖基组成的淀粉( starch )、糖原 ( glycogen ) 和纤维素( cellulose )等。
直链淀粉溶于热水,MD: 1.0×104~2.0×106, 含250~300 个葡萄糖残基, 分子通常卷曲为螺旋形,6 G / 圈。 直链淀粉遇碘呈紫兰色,最大吸收波长620~680 nm。
支链淀粉不溶于热水,MD: 5.0×104~4.0×108,约含 ﹥600个葡萄糖残基, 糖链分支点以(1→6)糖苷键连接, 分支短链平均长度为24~30个葡萄糖残基。
5.2.1 单糖 ( monosaccharides )
糖类分解代谢的有氧氧化的阶段
![糖类分解代谢的有氧氧化的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f2d37e3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9.png)
糖类分解代谢的有氧氧化的阶段糖类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利用糖类分子中的能量的过程。
其中,有氧氧化是指在氧气的存在下进行的糖类分解代谢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糖类分解、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阶段的过程和机制。
1. 糖类分解糖类分解是糖类分子的初始阶段,它将复杂的糖类分子分解成简单的单糖分子。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糖原的糖基水解和糖基的分解。
1.1 糖原的糖基水解糖原是多糖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
在需要能量的时候,糖原会被水解成葡萄糖分子,以供能量代谢使用。
这个过程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将磷酸基转移给糖原分子,使其水解成葡萄糖-1-磷酸。
然后,磷酸化酶将磷酸基从葡萄糖-1-磷酸转移给葡萄糖分子,生成游离的葡萄糖。
1.2 糖基的分解在糖类分解过程中,葡萄糖是最常见的糖类分子。
葡萄糖分子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被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三碳糖——丙酮酸。
这个过程称为糖酵解。
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被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三碳糖——丙酮酸。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糖激酶催化的葡萄糖磷酸化、磷酸肌酸的水解、乳酸脱氢酶催化的乳酸转化等。
2.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有氧氧化过程的核心阶段,它将丙酮酸等三碳糖分子进一步氧化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
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主要包括柠檬酸合成、柠檬酸脱羧和再生三个步骤。
2.1 柠檬酸合成柠檬酸合成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步骤。
它由柠檬酸合酶催化,将丙酮酸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柠檬酸。
这个过程是一个脱羧反应,同时产生一分子二氧化碳和一分子还原剂NADH。
2.2 柠檬酸脱羧柠檬酸脱羧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二个步骤。
它由柠檬酸脱羧酶催化,将柠檬酸脱羧成为脱羧酸。
这个过程产生一分子二氧化碳和一分子还原剂NADH。
2.3 再生在三羧酸循环的最后一个步骤中,脱羧酸会被氧化成为草酰乙酸,同时产生一分子还原剂FADH2和一分子ATP。
草酰乙酸可以重新进入柠檬酸合成,从而完成三羧酸循环的再生。
糖类代谢
![糖类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5c6d546d31b765ce05081495.png)
③6-磷酸果糖的磷酸化
• 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 PFK)催化F6P第一位C 上磷酸化生成 FBP, 磷酸根由ATP供给。 Mg2+是PFK的激活剂, PFK是第2个限速酶。
3.2.2 磷酸己糖的裂解 ④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 • 醛缩酶(aldolase)催化FBP生成磷酸二羟丙酮(DHAP)和3磷酸甘油醛 (GAP)。
基本要求: (1)掌握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乙酰辅酶A形成的具 体过程及调控、TCA循环的生物学意义、磷酸戊糖途径反 应和生物学意义 (2)理解TCA循环是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 的转换枢纽 (3)了解生物体内的糖类、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的反应途径、乙酰辅酶A形 成的具体过程及调控 (2)TCA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麦芽糖( )
α -D-半乳糖
α -D-葡萄糖
β -D-果糖
棉子糖
-环糊精分子结构
环糊精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1.3 多糖
多糖是多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 形成的高聚物。 • 多糖可以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称为均一 多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 • 也可以由不同类型的单体缩合而成,称为 不均一多糖。
⑧3-磷酸甘油酸的变位反应
•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催化3-PGA 的C3位上的磷酸基转变到C2位上生成2-PGA。
⑨2-磷酸甘油酸的脱水反应 • 由烯醇化酶催化,2-PGA脱水的同时,能量重新分配,生成含 高能磷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
~
同多糖(均一多糖)
杂多糖(不均一多糖)
• 淀粉是由- D-葡萄糖缩合而成, 是植物贮存的 养料, 分为直链和支链淀粉,葡萄糖分子间多是 (14)糖苷健,而分支点上是(16)糖苷健。 • 糖原是动物组织内糖的贮存形式,如肝和肌肉中 贮存的养分,有“动物淀粉”之称。 • 糖原分子量较淀粉略大,分支较支链淀粉略多, 单糖连接方式与支链淀粉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糖酵解途径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二)英文缩写符号:
1.UDPG(uridinediphosphate-glucose)
2.ADPG(adenosine diphosphate-glucose)
3.F-D-P(fructose-1,6-bisphosphate)
4.F-1-P(fructose-1-phosphate)
5.G-1-P(glucose-1-phosphate)
6.PEP(phosphoenolpyruvate)
(三)填空题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2.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3.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
5.糖酵解在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6.糖原的磷酸解过程通过_______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________和________ 酶降解α–1,6糖苷键。
(四)选择题
1.丙酮酸激酶是何途径的关键酶:
A.磷酸戊糖途径B.糖的有氧氧化
C.糖原合成与分解D.糖酵解
2. 下列各中间产物中,那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
A.丙酮酸B.3-磷酸甘油醛
C.6-磷酸果糖D.6-磷酸葡萄糖酸
3.糖蛋白中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的键称:
A.二硫键B.肽键
C.糖肽键D.糖苷键
4.三碳糖、六碳糖与七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
A.糖异生B.糖酵解
C.三羧酸循环D.磷酸戊糖途径
5.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A.α-酮戊二酸B.琥珀酰
C.琥珀酸CoA D.苹果酸
6.原核生物中,有氧条件下,利用1摩尔葡萄糖生成的净ATP摩尔数与在无氧条件下利用1摩尔生成的净ATP摩尔数的最近比值是:
A.2:1 B.9:1 C.18:1 D.19:1
7.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
A.R-酶B.D-酶
C.Q-酶D.α-1,6-糖苷酶E.淀粉磷酸化酶
(五)是非判断题
()1.α-淀粉酶和-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水解-1,4糖苷键,β-淀粉酶水解β-1,4糖苷键。
()2.麦芽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3.A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4.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5.糖酵解过程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6.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7.TCA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是ATP。
()8.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以形成谷氨酸。
(七)问答题
1.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通路?
3.磷酸戊糖途径有什么生理意义?
4.糖分解代谢可按EMP-TCA途径进行,也可按磷酸戊糖途径,决定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