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交通特性分析2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51397c7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f.png)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运 1.结合实例,认识和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
输方式和交通布局 点,学会正确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地理实践力)
与 区 域 发 展 的 关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对区域发
系。
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任务设定 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城市交通布局有哪些种类?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4.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5.扬州兴盛与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交通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始凿于元朝,明清两代运河繁荣时期,济宁成 为全国漕河管理中心,被称为“运河之都”。但由于黄河改道,造成 河道淤积等原因,如今只有山东济宁以南的河段可以通航。
问题 1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明清时期,济宁市兴盛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提示:明清时期,大运河是全国主要的航运通道,沿线人流、物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_延__伸__方__向_。 (2)运输方式的_发__展__变__化_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而区 域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__择__性__,扩大了地区 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速记 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等。结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根据时间、物品性质、重量、 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进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同 时也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 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010-2023历年福建云霄县将军山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福建云霄县将军山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243f2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a.png)
2010-2023历年福建云霄县将军山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较远B.温度较高C.纬度较高D.海拔较高2.北方地区著名的温带水果是()A.香蕉B.柑橘C.椰子D.苹果3.有关我国交通运输网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分布均衡B.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C.南部地区大于北部地区D.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4.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普遍种植小麦和玉米,且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
你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新疆南部5.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A.土地资源不足B.劳动力资源不足C.水资源不足D.热量不足6.雅鲁藏布江谷地一带种植的青棵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是()A.日照长,昼夜温差大B.水源充足,热量丰富C.气温低,没有病虫害D.地势高,土壤肥沃7.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A.都处在高寒地区B.都处在干旱地区C.降水都比较少D.都有广阔的天然草场8.工业布局要求合理。
你认为下列哪个地区最适宜发展制糖工业呢?()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9.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是()A.内蒙古牧区B.青海牧区C.西藏牧区D.新疆牧区10.关于环渤海工业带存在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淡水资源不足B.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C.能源、矿产资源贫乏D.环境污染较为严重11.下列不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A.大力开垦荒地B.加快农业现代化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2.跨经度最多的区域是()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1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比较多,最重要的原因是()A.这里地形平坦,没有大的山川阻隔B.这里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资金雄厚C.这里原有的公路网密布,便于改建高速公路D.这里地处沿海,便于国际交往,发展对外贸易14.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点和终点是()A.北京-莫斯科B.上海-巴黎C.连云港-鹿特丹D.天津-鹿特丹15.关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方地区的传统运动项目是游泳和赛龙舟,北方地区的是溜冰和滑雪B.南方地区的房屋一般高大宽敞,便于通风散热,北方地区的房屋一般墙体较厚,门窗较小C.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水能资源比较缺乏D.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为主,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山地、丘陵和高原为主16.下列地理现象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A.地热资源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C.雪山连绵,冰川纵横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17.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12分)(1)图中界线Ⅰ是——一线;界线Ⅱ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界线Ⅰ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船舶交通流与港口规划考核试卷
![船舶交通流与港口规划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820e97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4.png)
B.便于货物装卸
C.便于船舶进出
D.便于城市交通
27.港口航道规划中,以下哪项不是航道等级划分的依据?()
A.航道通航能力
B.船舶吨位
C.航道水深
D.航道弯曲半径
28.船舶交通流中,以下哪项不是船舶交通流的基本特性?()
A.随机性
B.集中性
C.可控性
D.互斥性
29.港口规划中,以下哪项不是港口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
A.随机性
B.集中性
C.可控性
D.互斥性
5.港口规划中,以下哪些是港口功能分区时应考虑的因素?()
A.货物种类
B.船舶类型
C.交通运输方式
D.城市发展规划
6.港口航道规划中,以下哪些是航道整治的主要目的?()
A.提高航道通航能力
B.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C.减少航道淤积
D.优化航道布局
7.船舶交通流分析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船舶交通流的密度?()
2.港口规划中,_______是港口功能分区时应考虑的首要因素。
3.港口航道规划中,_______是航道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之一。
4.船舶交通流分析中,_______是影响船舶交通流随机性的主要因素。
5.港口规划中,_______是港口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
6.港口航道规划中,_______是航道整治的主要方法之一。
A.便于货物装卸
B.便于环境保护
C.便于行政管理
D.便于观光旅游
30.港口航道规划中,以下哪项不是航道整治的主要方法?()
A.挖泥疏浚
B.堤坝建设
C.航道拓宽
D.航道改建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考真题地理试题分项汇编(全国版)(二)中国地理概况(第01期)(解析版)
![中考真题地理试题分项汇编(全国版)(二)中国地理概况(第01期)(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19a8b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6.png)
2020年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01期)目录专题21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1)专题22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5)专题23 中国的气候 (5)专题24 中国的河流 (8)专题25 中国的自然灾害 (13)专题26 中国的自然资源 (14)专题27 中国的交通 (17)专题28 中国的农业 (17)专题29 中国的工业 (21)专题21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2020·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7.当乌苏里江朝霞满天之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其原因是我国()A.东西跨经度大B.南北跨纬度大C.季风气候显著D.地形复杂多样【答案】A【解析】中国位于东半球的北半部,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疆域范围南起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侧,北至漠河地区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北相距5500余千米;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流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
形成了西部深入亚洲腹地,东南面向世界海洋的地理形势。
我国跨经度广是造成东西部晨昏差异的原因,我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经度约为73°E,最东端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线中心线相交处,经度约为135°E,东端的乌苏里江比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早4个多小时,所以当我国东端的乌苏里江已旭日东升时,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可能是星斗满天的黑夜,故选A。
(2020·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22.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平方下米;我国地势分布特点是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答案】960万西高东低【解析】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故填“960万、西高东低”。
(2020·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23.我国有____个民族。
民族分布特点是“_______,小聚居、交错杂居”。
【答案】56 大散居【解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故填“56、大散居”。
第3章 交通流模型
![第3章 交通流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81848b5312b3169a551a4bd.png)
§1 调查地点对数据性质的影响
一、调查位置对数据性质的影响
✓由于出口道有流量驶 出,因此,qC≤qB; ✓不会发生交通拥挤, ✓该位置可以获得不拥 挤时的交通数据。 ✓可见,调查位置对数 据的影响不容忽视。
q1
Ch2 交通流特性
q2
7
京石高速公路北京段观测点测出的一条车道上的数据。可见: 在流量的很大范围内,速度下降很小。在0~1000辆/h时,速 度仅下降了4km/h。流量在大于1300辆/h后,速度下降加剧。 当流量较小时,数据点十分分散,这是因为此时车辆行驶自 由度大,司机可自由选择其车速,以其期望车速行驶。在这 种情况下,车辆的机动性能的差异就显现出来,表现出车辆 速度离散性较大。另外,当流量接近车道的通行能力时,交 通流变得不再稳定,数据离散性进一步加大。
k
q kuf e km
显然:当 k=km时,q=qm
qm kmuf /e kmum
umuf /e
Ch2 交通流特性
15
3. 不连续曲线模型
由大密度交通和小密度交通两种不同的u-k模型,导出两 种q-k曲线。
两条曲线不连续,常出现在瓶颈路段。实测的流量密度 关系是间断的,出现“反λ” ,两个分支分别用来定义自 由流和拥挤流。
Ch2 交通流特性
24
§5 三维模型
u k
Q max
流量/Q 2
00
Vmax q
Vm
Vmax Vm
速度/V 0 1
3 0
0 K m K max 0 Qmax
密度/K
流量/Q
V K
qm
流量
2 00
Q
uf
um
uf um
速度
1 0
第二章交通参与者与道路交通安全
![第二章交通参与者与道路交通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0912ba2b5727a5e9856a6177.png)
交通参与者与道路交通安全
01
驾驶员特征
02
其他交通参与者特征
03
交通参与者行为与道路交通安全
第二章
交通参与者与道路交通安全 教学目的和要求
A
掌握驾驶员的特征;
B
了解其他交通参与者行为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C
掌握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D
知道交通参与者行为管理措施。
第二章
交通参与者与道路交通安全
§2.1 驾驶员特征
二、驾驶人视觉特性与车辆运行安全
01
静视野:静止状态下, 人头部不动两眼注视前方时能够看得见的范围
02
动视野:静止状态下, 人头部不动眼球转动时能够看得见的范围
§2.1 驾驶员特征
二、驾驶人视觉特性与车辆运行安全
明适应
人眼对光线突然由暗变明亮 时的适应过程
人眼对光线突然由明亮变暗 时的适应过程
行人的自由度大
05
自我中心论,认为车不敢撞人
§2.2 其他交通参与者特征
1)儿童特征
01 行人决定是否开始横穿道路的主要 依据是自己与驶近的汽车间的距离 02 有成人带领时,儿童对成人有依赖 性,认为有成人保护可任意行动 04 '儿童经常在道路上玩耍
儿童常常跑步穿越道路 03
儿童的视野往往受到限制
平衡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三驾驶人感觉知觉与车辆运行安全21驾驶员特征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会让驾驶人感到疲劳会妨碍驾驶人技术正常发挥会驱使驾驶人不讲职业道德四驾驶人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1驾驶员特征一行人特征01儿童穿越道路时不懂得观察和确认是否安全儿童穿越道路时不懂得观察和确认是否安全03多数行人横过道路时只注意一个方向的交通车辆多数行人横过道路时只注意一个方向的交通车辆05自我中心论认为车不敢撞人02行人从众心理支配下往往互相以对方为依赖忽视交通安全行人从众心理支配下往往互相以对方为依赖忽视交通安全04行人的自由度大22其他交通参与者特征1儿童特征01行人决定是否开始横穿道路的主要依据是自己与驶近的汽车间的距离行人决定是否开始横穿道路的主要依据是自己与驶近的汽车间的距离03有成人带领时儿童对成人有依赖性认为有成人保护可任意行动有成人带领时儿童对成人有依赖性认为有成人保护可任意行动05儿童经常在道路上玩耍02儿童常常跑步穿越道路04儿童的视野往往受到限制22其他交通参与者特征2老年人特征0102对机动车辆速度和距离判断的误差大对机动车辆速度和距离判断的误差大03交通安全意识低往往认为老年人应受到照顾交通安全意识低往往认为老年人应受到照顾04老年人喜欢穿深颜色的衣服老年人喜欢穿深颜色的衣服05老年人在横穿道路时会发生老年人在横穿道路时会发生突然折回的现象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感觉和行为都显得迟钝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感觉和行为都显得迟钝22其他交通参与者特征二骑乘者特征0102侥幸心理03排他心理04超越心理05单干心理胆怯心理22其他交通参与者特征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4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4章测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4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4章测评](https://img.taocdn.com/s3/m/e6c9d9a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1.png)
第四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其初期建设的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A.速度更快B.机动灵活C.运量更大D.连续性强2.基于新疆的地理位置,其初期应重点发展( )A.物流服务业B.服装加工业C.计算机制造业D.木材加工业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方式是海运;陆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相比,海运运量更大,故C 项正确。
第2题,“一带一路”初期建设的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
基于新疆的地理位置,其初期应重点发展物流服务业,故A项正确。
下图为四个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空间形态类型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C时期是( )A.步行—马车时期B.火车—电车时期C.汽车时期D.高速公路时期4.若D时期城市进一步发展地铁、高架道路,则城市空间形态( )A.呈块状形态B.呈带状形态C.呈星状形态D.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5.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 )A.城市的几何中心B.城市人口密集的居住区C.城市的行政中心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答案:3.C 4.D 5.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C时期中心城镇的空间形态主要沿公路向外伸展,说明是汽车时期,故C项正确。
第4题,在D时期,城市交通进一步发展地铁、高架道路,说明城市交通开始“上天入地”,受其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也会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
第5题,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城市交通便捷的地方,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具备这个条件,故D项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28105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5.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主要介绍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情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我国铁路干线的名称、走向、分布特点及其在我国交通运输网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情况,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出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在铁路干线的分布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铁路干线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铁路干线的名称、走向、分布特点及其在我国交通运输网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例分析等方法,学会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增强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名称、走向、分布特点。
2.难点:铁路干线在我国交通运输网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情况。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铁路干线的作用。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一份详细的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
2.实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铁路干线作用的实际案例。
3.投影仪:用于展示地图和实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看看我国铁路干线有哪些?”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铁路干线的名称、走向、分布特点,以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铁路干线在我国交通运输网中的作用。
交通工程学 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 复习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13d0a616fc700abb68fccb.png)
一、填空题1、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是变化的,即交通量具有时空分布特性。
2、高峰小时系数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汽车的动力性能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
4、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主要从视力、视野、色感来考察。
5、方向分布系数K D是反映一条道路上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不平衡现象。
6、交通量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特性称为空间分布特性。
7、高峰小时流量比指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全天交通量之比。
8、交通量时变图的特征一般呈马鞍形。
9、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
10、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疲劳以及客观测定驾驶机能低落的总称。
11、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自己周围划出的,确定为自己领域的部可见区域。
12、最高车速是指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13、最大爬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第一档在良好的路面上可能行车的最大爬坡度。
14、汽车制动性能主要体现在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上。
15、方向稳定性是指制动时不产生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16、自行车流的交通特性包括群体性、潮汐性、离散性、赶超型、并肩或并行骑行、不易控制。
17、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18、道路结构的基本部分是路基、路面、桥涵。
19、道路线形是指一条道路在平、纵、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
20、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等。
21、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有棋盘形、带状、放射形、放射环形等。
22、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3、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24、临界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
25、临界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章末卷2新版教科版(含答案)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章末卷2新版教科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218a0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3.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新版教科版:第三章章末卷2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3分)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传播介质无关。
【解答】解:人大声说话的声音通过空气、水传递到鱼的耳朵里。
鱼听到后,就会被吓走。
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不同介质进行传播,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速度稍慢,气体中最慢。
不同介质在传播声音时,不会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掌握,不仅要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同时还要知道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特点。
音调是记忆性的内容,多背多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3分)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B.(2)(4)C.(1)(3)D.(3)(4)【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辨别问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3.(3分)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考点】9O: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如图,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同步训练)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同步训练)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39f0e46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a.png)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下列关于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B. 汽车运输的普及C. 飞机运输的迅速崛起D. 交通运输方式的单一化2、下列关于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成就,不包括()A. 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B. 汽车运输的普及C. 飞机运输的迅速崛起D. 交通运输设施的过度依赖3、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之一体现在运输速度的大幅提升。
以下哪项技术的出现,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货物和人员快速流动成为可能?A、蒸汽机车B、电动机车C、高速铁路D、互联网技术4、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交通运输业也在不断创新。
以下哪种新型运输方式最能体现这一特点?A、马车B、人力车C、无人机D、传统的帆船5、题干: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其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以下哪项因素?A. 丰富的石油资源B. 先进的科技水平C.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D. 持续增加的财政投入6、题干:下列关于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国际集装箱运输可以提高运输效率B. 国际集装箱运输简化了货物运输流程C. 国际集装箱运输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D. 国际集装箱运输改变了传统的港口布局7、题干: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铁路运输领域实现了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以下哪项不是这次技术革新的成果?A. 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的青藏铁路建设B. “广深高速”铁路的建设C. 沪宁高铁的开通D. 首列国产高速列车“和谐号”的研制8、题干:以下哪项不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航运输领域的重要成就?A. 中国民航成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B.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东方红一号”C. 开通了第一条国际航线D. 首次实现洲际航班运营9、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中,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对全球交通运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https://img.taocdn.com/s3/m/558d7a8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f.png)
解析 第1题,除煤炭外,风能、太阳能、油气资源都是二者共同具有的资源,但目前海上丝绸之路风能、太阳能利用较少,远不及油气开发规模大。因此, 二者共同且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第2题,“一带一路”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给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电力设备、商贸与文化旅游 产业、信息产业等带来发展机遇,但对种植业影响不大。
3、武功县为什么发展交通可以脱贫致富?
①交通优势使区域间的资源、产品、劳动力等要素加速流动,转化为生产优势; ②缩短了时空距离,使武功县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到其他区域,扩大了农产品的市 场范围,转化为市场优势; ③交通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特色农业、加工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输
布
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局
对
区
域
交通枢纽处往往会发展为城市
发
展 的
影响聚落发展
交通运输线路或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城市的变化
影
响
乡村聚落一般沿交通路线分布
课堂练习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
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 000名外宾应约而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
思考:从石家庄的发展史来分析交通是如何影响聚落发的。
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服务于客、货集散的餐饮、旅馆、装 卸、包装、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便在交通枢纽集聚。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 还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布特点
3.简述铁路提速对客货运输的作用,由此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交通流状态与交通安全
![2交通流状态与交通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ddd24f4a33d4b14e852468f7.png)
1.1、自由行驶行为
在自由流状态下,车辆所受约束较小,驾驶员根据实际的 道路情况,产生了期望运行速度,通过车辆的加速或减速以达到 期望运行速度,从而获得最大的行车利益,比如提高速度,缩短 行程时间。期望车速受驾驶员个性、车辆动力性能、道路线形及 路面条件的影响。不同驾驶员驾驶不同车辆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驶, 期望车速也不同,通常服从正态分布。
3、研究实例
3.2.2、不同交通量时货车的行车风险
超越慢车
相邻车道的车头间距、期望车速、车辆速度、慢车速度;
变换到车队小的 车道
随机变换到慢速 车道
与当前车道车队的距离、目标车道与当前车道车队的差异 (如车速)、车头间距;
停车距离、慢车道的车头间距;
2.3、 换车道行驶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驾驶员都会选择一个大于临界车头时距(critical gap)的 时机进行车道变换。只有当邻近车道的车头时距足够大时,驾驶员才会 进行车道变换操作。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行车道和超车道被慢车长时 间占用,快车处于低速跟车行驶状态,驾驶员处于情绪焦急烦躁时期。 这时驾驶员不断寻找变道时机,并在小间距时进行车道变换。在这种情 形下,驾驶员接受的车头间距通常比临界车头时距小20%。
当前车道前车 目标车道 当前车道
t
F 当前车道后车
1t
t+△t/2
2 目标车道前车
2F 目标车道后车
1 t+△t/2
1L t
Lt
1L t+△t/2
L t+△t/2
3.1、实验路段
起讫桩号
K18+000—K18+330 K18+330—K18+785 K18+785—K19+220 K19+220—K19+490 K19+490—K19+880 K19+880—K20+330 K20+330—K20+660 K20+660—K21+170 K21+170—K21+560 K21+560—K21+870 K21+870—K22+430 K22+430—K22+950 K22+950—K23+33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共21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共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78f1bea85acfa1c7ab00cc92.png)
达标练习
1、我国经过省会城市最多的铁路干线是(D )
A、京沪线 B、京九线 C、陇海线 D、京广线
2、我国最长的东西铁路干线是(C )
A、京包-----包兰线
B、京九线
C、陇海----兰新-----北疆线 D、京广线
3、我国内地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铁路干线是( C)
A、焦柳线 B、京沪线 C、京九线 D、陇海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共21张)
学习目标
1、读图了解我国铁路线的分 布特点,并试着分析原因。 2、熟练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 干线和铁路枢纽。
读图,观察我国铁路分布特点
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我国铁路东部稠密西部稀疏的原因
社会经济:东部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 达,铁路建设早,发展速度快,铁路线 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铁路建设晚,发展速度慢,铁路线稀疏。
自然原因:东部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 西部地区地势高多山地,地形复杂,故 铁路网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我国主要的铁路 干线有哪些?
五纵(自东向西):
宝成线 成昆线
焦柳线
京广线
京沪线 京九线
三横(自北向南):
陇海-兰新线
京包-包兰线
沪杭-浙赣-湘黔- 贵昆线
南 北
1、京哈—京沪线
干
2、京九线
线
3、京广线
我国铁路线的命名规律
起点站、终点站城市或省名字中的一个字命名 或简称命名的。
例如: 北京到广州
京广线
北京到上海
京沪线
上海到杭州
沪杭线
从北京出发的铁路,“京”字放在前面
南北向的铁路,一般先说北面的城市或省
东西向的铁路,一般先说东面的城市或省(陇海线除外)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cdef6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f.png)
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江西省和福建省界线的山脉是()A. 雪峰山B. 太行山C. 武夷山D. 南岭【答案】C【解析】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江西省和福建省界线的山脉是武夷山太行山为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南岭为广东省与湖南省的分界线故选C2.对我国四大高原的表述正确的是()A.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 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高低不平C. 黄土高原地面坦荡起伏和缓D. 云贵高原沟壑纵横黄土深厚【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草场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故选A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A. 塔里木盆地B. 吐鲁番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答案】B【解析】4.关于图中数字所在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A. ①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B. ②地形区海拔在1000~2000米C. ③地形区是我国的华北平原5.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类型单一高原面积广大B. 地形复杂多样C. 绝大多数为平原D. 山地面积不大【答案】A【解析】6.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B. 华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C.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D. 武夷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答案】A【解析】7.能正确反映华北平原形成过程的排序是()A. ②④③①B. ④②③①C. ③①④②D. 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8.读我国沿108°E的地形剖面图判断甲所在的地形区()A. 云贵高原B. 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答案】C【解析】9.歌“那里啊四季分明冬季最漫长春有百花香夏有稻花香秋有明月照冬有白雪妆”中描述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地区()A. 东北平原B. 四川盆地C. 塔里木盆地D. 青藏高原10.图中的两条线都穿越了()A. 云贵高原B. 青藏高原C. 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答案】B【解析】读图可得甲乙路线经过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丙丁路线经过的地形区有珠江三角洲、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准噶尔盆地等都穿越了青藏高原11.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判断该地位于()A. 黄土高原B. 山东丘陵C. 江南丘陵D. 东北平原【答案】C【解析】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认真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地形区是丘陵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种植稻田、茶园、柑橘可以判断该地区是江南丘陵故选C12.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该高原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是()A.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 地表崎岖峰岭众多C.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D.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它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该地由于地势较高地表特征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13.图中A、B、C所代表的三种地形类型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关于这一地形特征对我国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利于大规模发展种植业②利于基础设施建设③在生态旅游开发方面具有优势④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C. ②④D. ③④【答案】D【解析】14.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A. 1/2B. 1/3C. 2/5D. 2/3【答案】B【解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地面积最广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故选B15.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回答下题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形多种多样丘陵面积广大B. 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广大C. 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D.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答案】D【解析】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的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我国面积最大的地形是山地故D正确故选D16.我国同时引进世界上的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的多种动植物你认为下列哪一地区能使这些动植物同时生存?()A. 长白山地区B. 天山地区C. 横断山区D. 太行山区【答案】C【解析】横断山区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较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山脚下与山顶的气温、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异导致在垂直方向上的气候和植被变化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容的是横断山区的气候特点所以在这里适合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的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故选C17.在下列高原与其特征及所在省区之间连线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a.云贵高原①青、藏B.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b.黄土高原②内蒙古、甘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内蒙古高原③晋、陕、豫D. 地面崎岖峰岭众多 d.青藏高原④黔、滇A﹣d﹣① B﹣c﹣② C﹣b﹣③ D﹣a﹣④【答案】【解析】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其简称依次是青、藏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主要分布在山西省(晋)、陕西省(陕或秦)、河南省(豫)等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崎岖峰岭众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云或滇)、贵州省(贵或黔)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甘肃省(甘或陇)等三、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8.将下列山脉与其四周的地形单元组合(1)巫山西侧________ A、内蒙古高原(2)大兴安岭西侧________ B、四川盆地(3)昆仑山南侧________ C、准噶尔盆地(4)天山北侧________ D、青藏高原【答案】(1)B, (2)A, (3)D, (4)C【解析】巫山西侧是四川盆地大兴安岭西侧是内蒙古高原昆仑山南侧是青藏高原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四、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10分共计110分)19.(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B________ C________ E________19.(2)EF和FG两个山坡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19.(3)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19.(4)请你判断A点在D点的________方向19.(5)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你认为上图缺乏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我国地势________高________低呈________状分布20.(2)如图4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是________ (选择填空)20.(3)图2表示的是我国的________阶梯其主要的地形区有________和________ 20.(4)关于我国地势所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双选)20.(5)由图6可知我国地形种类________ ________广大我国地形类型中山地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________20.(6)请你将图6四张照片与它所在阶梯连接起来20.(7)读图5 补全表格中的地形区名称【答案】二, 三,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西, 东, 阶梯【解析】图8中①表示的是我国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自北向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答案】D【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读图分析可知 D图能正确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答案】第一级,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解析】图4表示的是我国的第一级阶梯其主要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答案】B, D【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陆地深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大河东流从而沟通东西交通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故BD叙述正确【答案】多样, 山区面积, 33【解析】由图6可知我国地形种类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其中山地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3%【答案】【解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答案】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解析】读图可知④山脉是大兴安岭其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⑤是太行山脉其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21.(2)终点站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是________ 其所在地理区域的传统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21.(3)该高铁跨越的A、B两条河流中汛期更长的是________河该河流最终注入的海域是________【答案】(1)【解析】(1)【答案】(2)【解析】(2)【答案】(3)【解析】(3)22.连线题【答案】【解析】东北平原种植甜菜、玉米等农作物、小麦等农作物、油菜等农作物我国西南地区适宜发展林业23.(1)“北纬30°中国段”东起浙江舟山市舟山市濒临________海西至西藏日喀则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族23.(2)沿北纬30°附近我们可以在湖北省行政中心________(填字母)登黄鹤楼感受长江的壮观南北向铁路大动脉________线(填名称)在此跨越长江在四川省行政中心________市(填字母)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23.(3)“北纬30°中国段”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地形区是________高原、横断山区、________盆地、________平原、东南丘陵【答案】东, 藏【解析】读图可得舟山市濒临东海西藏日喀则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藏族【答案】B, 京广, D【解析】湖北省行政中心是B即武汉南北向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在武汉跨越长江四川省行政中心是D即成都市【解析】读图可得“北纬30°中国段”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该路线经过我国地势三级阶梯24.(1)邻国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24.(2)隔海相望的国家⑤________ ⑥________24.(3)海域⑦________ ⑧________24.(4)大洋⑨________ ⑩________【答案】(1)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 印度【解析】(1)读图可知①是俄罗斯②是蒙古③是哈萨克斯坦④是印度【答案】(2)日本, 菲律宾【解析】(2)读图可知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⑤是日本⑥是菲律宾【答案】(3)东海, 南海【解析】(3)海域⑦是东海⑧是南海【答案】(4)太平洋, 印度洋【解析】(4)大洋⑨是太平洋⑩是印度洋25.(1)①省行政中心是________ ②省区简称是________25.(2)③是________山脉④是________高原25.(3)分布在①和②之间的________(山脉)植被分布垂直变化显著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25.(4)东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沃野千里黑土广布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答案】昆明, 藏【解析】【答案】昆仑, 内蒙古【解析】【答案】横断山脉, 地形因素【解析】【答案】三【解析】26.(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F________B________H________C________26.(2)写出下列数字所代表山脉的名称②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其中东西走向的是________(填序号)26.(3)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在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________资源丰富【答案】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解析】【答案】太行山, 雪峰山, 天山, ⑤【解析】【答案】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水能【解析】27.连线题【答案】【解析】28.(1)①省区的名称是________ ②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28.(2)A、B两地分别于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 B地油菜开花时间较晚是因为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上海拔高气温________(高或低)28.(3)北纬30°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形区有________高原、________盆地、________平原28.(4)图中秦岭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大致沿秦岭﹣﹣________河一线分布28.(5)A地区耕地类型为________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28.(6)B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 其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________地带特色粮食作物是________ 该区粮食作物穗大粒满的原因是________ 该区的主要畜种是被称为“高原之舟”的________【答案】浙江省, 湘【解析】依据位置图中省区①是浙江省简称是湘【答案】一, 低【解析】A(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B(位于青藏高原)两地中是因为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气温低【答案】青藏, 四川, 长江中下游【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北纬30°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0, 淮【解析】图中秦岭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答案】水田, 水稻【解析】依据位置图中A(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位于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答案】高寒, 河谷, 青稞, 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牦牛【解析】依据位置图中B青藏地区海拔高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特色粮食作物是青稞主要原因是光照充足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该区的主要畜种是牦牛29.(2)我国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说法它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29.(3)长江和黄河发源于________(地形区)自西向东注入________洋长江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游河段有“________”之称 E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____29.(4)我国地形的特点是________29.(5)G山脉为东西走向山脉 G是________山 F是________盆地【答案】A【解析】A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答案】B【解析】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是绝无仅有的“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黄河泥沙颗粒比较小容易形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上还真不易洗净呢【答案】青藏高原, 太平, 上, 水能宝库, 三峡水利枢纽【解析】长江和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长江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长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40% 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有“水能宝库”之称 E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答案】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解析】材料2反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也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答案】天, 塔里木【解析】材料一中G山脉为天山 F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五、连线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0.将下列称号与对应的地区连线A.“白山黑水”①长江三角洲B.“鱼米之乡”②青藏高原C.“东方宝藏”③东北三省D.“干旱的宝地”④香港和澳门E.“世界屋脊”⑤塔里木盆地【答案】A—③、B—①、C—④、D—⑤、E——②【解析】白山指的是长白山黑水指的是黑龙江所以白山黑水指的是东北三省长江三角洲地区温暖湿润湖泊星罗棋布是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被称为鱼米之乡香港和澳门经济繁荣被称为东方明珠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油气资源丰富是干旱的宝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解析版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a9eca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7.png)
2023 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4 个小题,每题1 分,共14 分〕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1 分〕以下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食物腐烂C.石灰石分解D.镁条燃烧2.〔1 分〕以以下图示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A.B.C.D.3.〔1 分〕以下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橡胶轮胎B.木雕作品C.艺术瓷瓶D.青铜摆件4.〔1 分〕食用瘦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5.〔1 分〕苹果主要能为人体供给的养分素是〔〕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6.〔1 分〕依据生活阅历和所学学问推断,以下课外试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明矾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用pH 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7.〔1 分〕粗盐提纯试验和配制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试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B.C.D.8.〔1 分〕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的原子核外有4 个电子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9 .〔1 分〕某反响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产物中有3 种氧化物B.反响前后3 种元素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C.图中共表示了6 种物质D.两种产物的质量比可以是11:910.〔1 分〕依据下面试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A.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2O22CO2+2H2OB.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NaCl+AgNO3=AgCl↓+NaNO3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2NaOH+BaCl2=Ba〔OH〕2↓+2NaCl1 2 2 1D .铝片放入稀硫酸中:Al+H 2SO 4=AlSO 4+H 2↑11.〔1 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以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温度低于t 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 ℃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确定相等C .将t ℃时 50g 水最多溶解乙物质 25gD .将t ℃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 ℃,甲析出溶质的质量比乙大 12.〔1 分〕以以下图象与对应的表述全都的是〔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向确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参与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C.向确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参与碳酸钠溶液至过量D. 向稀硫酸中加水,溶液pH 的变化13.〔1 分〕二硫基丙醇在医疗上用于治疗“砒霜”中毒,其化学式为C 3H 8S 2O .以下有关3 8 2 2 . 和 .、 和 22 2 C H S O 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二硫基丙醇属于有机物 B .二硫基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二硫基丙醇燃烧只能生成两种氧化物D .二硫基丙醇中H 、O 的质量比为 1:214.〔1 分〕由 C H 、CO 、H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和2 222H O 的质量之比是 44:9,该气体的组成不行能是〔 〕A C H CO2 2C C H H CO 2 22B .只有C HD .CO 和H 二、填空题〔此题包括 6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15.〔3 分〕生活中处处存在含碳元素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内环境 车外环境
信息 输入
环境
反馈
知
感受器
觉
器
感
传
觉
入
器
神
官
经
记忆 判 意志 思考 断 决定
器
兴趣、情绪
中枢神经
执行操作 反应器
反应 输出
车辆 行驶
传
动
出
作
神
器
经
官
车辆
12
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
实际驾驶过程中,感知、判断、操作是有机地结合的。 • 感知是判断的前提,为判断提供材料,是分析判断的
车辆 行驶
车辆
10
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
• 2) 分析判断阶段(The phrase of analysis and judgement) 信息被感知以后,驾驶员把感知到的情况与自己的知识经验进
行对照、分析,然后判断出道路、前后车、行人等等情况,并根 据自驾车辆的技术状况、本人的健康状况及心理机能等,决定采 取相应的措施。
•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 并处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 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6个月 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0元罚款。
•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 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 车。
• 据专家估算:20毫克/100毫升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 ;80毫克/100毫升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 啤酒;而100毫克/100毫升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 白酒或者3瓶啤酒。
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
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如驾驶员 的眼睛可以看见车内的仪表、车外的道路、车辆、行人、 交通信号和标志,耳朵可以听见发动机和喇叭的声音,鼻 子可以闻到异常气味,手脚可以感觉到振动等。所有这些 可以被人直接或间接感知到的各种刺激,都是信息;
• 2004年5月31日起,《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 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国家标准 正式出台。
•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 调整, 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调整为 ≥20mg/100ml,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调 整为≥80mg/100ml,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增加了处 罚的面。
源泉。 • 分析判断又为操作反应提供指令。 • 操作是感知和判断的结果。操作的结果,又反馈到感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之规 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3个月机动车驾驶证 ,并处200~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 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6 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2000元罚款。
车辆 行驶
车辆
11
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
• 3) 操作反应阶段(The phrase of operation and reaction) 驾驶员处理信息的最后阶段,是肢体的操作反应阶段,
即手脚按大脑决策后的指令进行具体操作,并产生效果。 尽管由于操作错误造成的事故不多,但常常是一些比较严 重的事故。因此要求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必须熟练,才能在 紧急情况下不致出现失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视、听、触觉器官从 交通环境中获取信息,经过大脑进行处理,作出判断和反 应,再支配手脚(运动器官)操纵汽车,使其按驾驶员的 意志在道路上行进。这就是信息处理过程,见后图;在这 一过程中,驾驶员要受到自身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的制 约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如果在信息的采集、判断和处理的 任何一个环节上发生差错,都会危及交通的安全和通畅。
9
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
• 1)信息感知阶段(The phrase of information perception)
信息感知阶段即收集并理解信息的阶段。即感觉器官获取的 信息在头脑中的反映。过程是:信息先由感觉器官接收,再经 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映象。如果这一过程出现某 种意外,就会造成感知迟缓、感知错误。
发生感知迟缓或感知错误的原因,除了刺激方面的原因 (如有些信息过于突然、过于隐蔽、刺激强度过于微弱等)以外, 主要是驾驶员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原因。
反馈
车内环境 车外环境
信息 输入
环境
产感生受器知觉知 觉
器感传觉源自入器神官
经
记忆 判 意志 思考 断 决定
器
兴趣、情绪
中枢神经
反应器
传
动
出
作
神
器
经
官
反应 输出
在驾驶员的判断中,对距离的判断非常重要。在驾驶过程中, 经常进行加速、减速、超车、会车、制动等行为,距离是影响这 些行为的重要因素。
车内环境 车外环境
信息 输入
环境
反馈
感受器
知 深记度忆 知判 觉意志
觉 思考 断 决定
器 形成判器 断
感
传
觉
入
器
神
官
经
兴趣、情绪 中枢神经
反应器
传
动
出
作
神
器
经
官
反应 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