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或磷光

合集下载

荧光与磷光的基本原理

荧光与磷光的基本原理

荧光与磷光的基本原理荧光和磷光是物质光致发光过程中常见的两种现象。

它们可以被用来检测材料的性质、追踪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以及在科学研究和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荧光和磷光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荧光的基本原理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

当某些物质被激发时,它们会吸收能量,并在吸收后发射光子。

这个过程可以被描述为:M +hυ(excited state) → M* → M + hυ(emission) 。

其中M为物质,hυ为光子,excited state和emission分别表示激发态和发射态。

荧光在荧光检测和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它可以用于探测药物、发现病毒、细菌和细胞,以及跟踪DNA和RNA等生物大分子。

荧光还有广泛的应用,如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等。

二、磷光的基本原理磷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与荧光相似。

它的过程可以被描述为:M + hυ(excited state) → M* → M + hυ(emission) 。

在此过程中,“excited state”可以分为单重态和三重态。

单重态和三重态分别对应于分子的不同电子的自旋状态。

在很多情况下,荧光和磷光都可以同时存在。

磷光通常比荧光持久,因为在它的发生过程中,光子被释放的能量不是来自分子的振动能,而是来自分子的旋转能。

在这种情况下,分子释放出的能量被分散到周围的基体中,而不是以光子的形式释放。

因此,磷光可以从几纳秒持续到数百微秒。

三、荧光和磷光的应用荧光和磷光的应用非常广泛,从材料科学到医学和环境科学。

在材料科学中,荧光和磷光被广泛用于表面分析、光辐射测量和固体物性等方面。

在医学中,荧光和磷光能够帮助识别肿瘤和病原体,优化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法。

在环境科学中,荧光和磷光可以用于监测水体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的分布和迁移。

值得注意的是,荧光和磷光的应用通常需要结合化学、光学、电子学和计算机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例如,荧光和磷光分析需要分析样品中的存在物种和激发条件,并根据荧光和磷光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和荧光染料。

荧光和磷光

荧光和磷光

荧光和磷光荧光和磷光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光学现象。

这对现象都是由光子和原子因素造成的,荧光源可以是天然现象,也可以是人造的,而磷光则主要是人工合成的。

两种光学现象有着不同的来源和用途,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类似之处。

荧光是紫外线照射物体表面后释放的可见光,是一种自发辐射现象,可以使物体显得特别耀眼。

它的主要原理是激发态经过一段时间,从激发态向某一较低能态转变,释放出可见光。

像耀斑、流星、火星、月牙等天然现象都能够产生荧光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有机荧光染料等进行人工合成。

此外,荧光还广泛用于衣服上的发光图案,常用的物质有荧光染料和发光粉,可以使衣服发出荧光,从而增添色彩和魅力。

磷光则是微小的化学物质由于能够激发而发出的放射性光,主要由磷原子放射出来。

它是一种计划激发态,只有在做精确控制的情况下,原子才能被激发,并发出有节律的可见光。

磷光主要用于生物学检测,如蛋白质、抗原、抗体等检测,还可以用于全息成像、光照明和能量转换等领域。

荧光和磷光的共性有:首先,它们都需要能够激发原子,以及原子经历一段时间后才能释放出特定的可见光。

其次,它们均可以适用于光学仪器和设备,提升其精度和灵敏度,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研究宇宙构成。

最后,它们都能够给人视觉上的享受,使人们觉得惊叹不已。

在总结荧光和磷光的特点之后,不难看出,它们的独特性质给科学家和大众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视觉感受,而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一种使得物体发出可见光的光学现象。

此外,它们也为研究宇宙的构成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在光子学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无论是荧光还是磷光,它们共同拥有一个重要特征,即扩大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大的宇宙,探索一个新的世界。

荧光、磷光定义

荧光、磷光定义

荧光、磷光定义
荧光:
荧光是指某些物质吸收高能量的光(如紫外线或X射线)后,电子被激发至较高能级,在很短时间内(通常为纳秒至毫秒级别)就返回到较低能级,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较小、波长长于激发光的光子。

这种发光现象随激发光源的消失而迅速停止。

荧光材料的发光效率高,但寿命短,常见于荧光灯、荧光染料、荧光标记等领域。

磷光:
磷光则是另一种光致发光现象,类似于荧光,物质同样因吸收高能量的光而使电子跃迁到激发态。

然而,不同于荧光,磷光物质的电子从激发态下降至基态的过程中,会发生所谓的三重态跃迁,由于这一过程涉及到自旋禁戒效应,导致跃迁速率大大降低。

因此,即使激发光源停止后,磷光物质仍能继续发光一段时间,发光时间可以从几毫秒到几小时不等。

典型的磷光材料包括夜光粉、某些宝石(如萤石)以及某些塑料制品中的发光添加剂。

荧光和磷光解析

荧光和磷光解析

一、基本原理
(1)螯合物中配位体的发光
不少有机化合物虽然具有共轭双键,但由于不是刚性结构, 分子处于非同一平面,因而不发生荧光。若这些化合物和金 属离子形成螯合物,随着分子的刚性增强,平面结构的增大, 常会发生荧光。
如8-羟基喹啉本身有很弱的荧光,但 其金属螯合物具有很强的荧光
一、基本原理
(2)螯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特征荧光 这类发光过程通常是螯合物首先通过配位体的跃迁激发, 接着配位体把能量转给金属离子,导致dd 跃迁和ff 跃迁, 最终发射的是d*d跃迁和f *f 跃迁光谱。
一、基本原理
单重态分子具有抗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0-8s, 而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为10-4 ~ 1s 以上(通常用S和T分别表示单重态和三重态)。
一、基本原理
1.2 激发态分子退激 辐射跃迁方式 无辐射跃迁方式
辐射跃迁主要涉及到荧光、延迟荧光或磷光的发射
无辐射跃迁则是指以热的形式辐射其多余的能量,包括振动弛 豫(VR)、内部转移(IR)、系间窜跃(IX)及外部转移 (EC)等
一、基本原理
(3)镜像规则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和它的吸收光谱呈镜像对称关系。
S2
S1 T1
S0
吸光1
吸光2
荧光3
一、基本原理
(3)镜像规则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和它的吸收光谱呈镜像对称关系。 吸收光谱是物质分子由基态激发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振动能 级形成的。其形状决定于第一电子激发态中各 振动能级的分布 情况。
激发波长的选择与发射波长的判断
一、基本原理
2.3 荧光发射光谱的普遍特性: (1)Stokes位移 在溶液中,分子荧光的发射相对于吸收位移到较长的波长, 称为Stokes位移。这是由于受激分子通过振动弛豫而失去能 量,也由于溶液中溶剂分子与受激分子的碰撞,也会有能量 的损失。因此,在激发和发射之间产生了能量损失。

经典:荧光和磷光

经典:荧光和磷光
在荧光和磷光的产生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形式的无辐射跃 迁,损失能量,所以它们的最大发射波长都向长波方向移动, 以磷光波长的移动最多,而且它的强度也相对较弱。
激发波长的选择与发射波长的判断
一、基本原理
2.3 荧光发射光谱的普遍特性:
(1)Stokes位移
在溶液中,分子荧光的发射相对于吸收位移到较长的波长, 称为Stokes位移。这是由于受激分子通过振动弛豫而失去能 量,也由于溶液中溶剂分子与受激分子的碰撞,也会有能量 的损失。因此,在激发和发射之间产生了能量损失。
应该指出,激发光谱曲线与其吸收曲线可能相同,但激发光 谱曲线是荧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吸收曲线则是吸光 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一、基本原理
2.2 荧光或磷光光谱曲线
如果 固定激发光波长为其最大激发波长,然后测定不同波长 时所发射的荧光或磷光强度,即可绘制荧光或磷光光谱曲线。
一、基本原理
单重态分子具有抗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0-8s, 而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为10-4 ~ 1s 以上(通常用S和T分别表示单重态和三重态)。
一、基本原理
1.2 激发态分子退激
辐射跃迁方式
无辐射跃迁方式
辐射跃迁主要涉及到荧光、延迟荧光或磷光的发射
无辐射跃迁则是指以热的形式辐射其多余的能量,包括振动弛 豫(VR)、内部转移(IR)、系间窜跃(IX)及外部转移 (EC)等
一、基本原理
(三)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 分子必须具有与所照射的辐射频率相适应的结构,才 能吸收激发光;
② 吸收了与其本身特征频率相同的能量之后,必须具有 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
一、基本原理

分子荧光和磷光光谱ppt

分子荧光和磷光光谱ppt

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
1. 特点
(1)灵敏度高 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为什么? 检测下限:0.1~0.1g/cm-3 相对灵敏度:0.05mol/L 奎宁硫酸氢盐的硫酸溶液。
(2)选择性强 既可依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征吸收光谱;
(3)试样量少 缺点:应用范围小。
定量依据与方法
吡啶硫胺荧浓度
42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1)无机化合物的分析
与有机试剂配合物后测量;可测量约60多种元素。 铍、铝、硼、镓、硒、镁、稀土常采用荧光分析法; 氟、硫、铁、银、钴、镍采用荧光熄灭法测定; 铜、铍、铁、钴、锇及过氧化氢采用催化荧光法测定; 铬、铌、铀、碲采用低温荧光法测定; 铈、铕、锑、钒、铀采用固体荧光法测定
维生素B2
• ——又称核黄素,是一种生 长促进剂,常存在于动物肝 脏、肉类、蛋黄、豆类、花 生、蘑菇和海藻中, VB2易 溶于强酸或强碱性溶液。
§-R、-SO3H、-NH3+→对f 无影响
影响荧光的外部效应
1.溶剂的影响
除一般溶剂效应外,溶剂的极性、氢键、配位键的形 成都将使化合物的荧光发生变化;
§极性↑→f↑→F↑→l↑ §粘度↓→分子间碰撞几率↑→F↓ §含重原子(CBr4、CH3CH2I)→F↓ §形成氢键→S1*(V=0) 分子↓→F↓
lex =385nm
吡啶硫胺荧CP lex =410nm
lem=435nm lem=480nm
n在385nm下激发,在435和 480nm下分别测荧光强度,
n或410nm下激发在435和 480nm下分别测荧光强度,
相互干扰荧 光光谱重叠
n 在385nm下激发,在435和480nm下分别测荧光强度 If 435/385=26339104cT+210 104cP

医学:分子荧光与分子磷光分析法

医学:分子荧光与分子磷光分析法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诊断
荧光与磷光分析法可用于肿瘤的早期 诊断和监测,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或 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为肿瘤治疗提 供依据。
感染性疾病诊断
药物疗效评估
荧光与磷光分析法可用于评估药物治 疗的效果,通过监测疾病标志物的变 化,了解药物治疗对疾病的影响。
荧光与磷光分析法可用于检测病原体 和抗体,快速准确地诊断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
06
未来展望
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01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分析方法将更加智
能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高灵敏度
02
通过改进荧光和磷光的发光机制,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实现对
低浓度生物分子的快速检测。
多组分同时检测
03
发展多组分同时检测技术,实现对复杂生物样本中多种生物分
子的快速、准确检测。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01
02
03
疾病诊断
利用荧光和磷光分析法对 生物分子进行高灵敏度检 测,为疾病诊断提供准确 依据。
药物研发
通过荧光和磷光分析法对 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进行研究,为新药研发提 供有力支持。
个体化医疗
根据个体基因组、蛋白质 组等信息的检测结果,制 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实 现个体化医疗。
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蛋白质检测
荧光与磷光分析法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含量和性质,有助于研究蛋 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核酸检测
通过荧光与磷光分析法,可以检测DNA和RNA的含量和序列,用 于基因诊断、基因表达研究和疾病诊断。
生物标记物检测
荧光与磷光分析法可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生物标记物,如肿瘤标志物、 炎症标志物等,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监测。

磷光荧光热活化延迟荧光

磷光荧光热活化延迟荧光

磷光荧光热活化延迟荧光
磷光、荧光、热活化和延迟荧光都是光物理和光化学领域的重
要概念,它们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

磷光是指物质受到激发后,发出的长寿命荧光,其发
光过程中包含磷光激发态的参与。

荧光是物质受到紫外线或可见光
激发后,发出的短寿命荧光。

热活化是指在低温下,通过热激发使
得物质的电子或分子跃迁到高能级态的过程。

延迟荧光是指在激发
光源停止后,样品仍然持续发光的现象,常见于某些发光材料或荧
光染料。

从材料科学角度来看,磷光和延迟荧光常用于材料的标记和追踪,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利用荧光标记物可以追踪细胞内的生
物分子运动。

磷光材料也常被应用于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等光电
子器件中。

而热活化则与材料的能级结构和电子跃迁过程息息相关,对于材料的光电转换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从光化学角度来看,这些概念也与分子和材料的光物理过程密
切相关,研究这些过程有助于理解分子和材料的光稳定性、光电转
换效率等重要性质。

同时,这些概念也在光催化、光储能等领域具
有重要应用,例如利用磷光材料进行光催化反应,利用延迟荧光材
料进行光能储存等。

总的来说,磷光、荧光、热活化和延迟荧光是光物理和光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光电子器件、光催化和光储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理解光物理过程、开发新型光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荧光,热激活延迟荧光,磷光机理和各自优点

荧光,热激活延迟荧光,磷光机理和各自优点

荧光,热激活延迟荧光,磷光机理和各自优点荧光、热激活延迟荧光和磷光是三种不同的发光机理,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点。

以下是对这三种机理的详细介绍:1. 荧光:定义:荧光是一种常见的发光现象,发生在某些物质吸收光能后。

当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到某些物质上时,物质内部的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释放出光子,产生荧光。

优点:荧光材料具有高亮度、低能耗、长寿命等优点,因此在显示器、照明、生物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荧光材料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和标记技术进行定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调性。

2. 热激活延迟荧光:定义: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是一种特殊的荧光现象,发生在某些具有较低的单线态和三线态能隙的有机分子中。

这些分子在受到光激发后,能够将部分激发能以热量形式散失,避免非辐射衰减,从而提高荧光量子效率。

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或光照射条件才能激发,但一旦激发,它们可以持续发出亮丽的荧光。

优点:TADF材料具有高荧光量子效率、低成本、易于合成等优点。

此外,TADF材料在蓝光和绿光区域的发射光谱较窄,有利于实现高色纯度和高显色指数的照明和显示应用。

由于这些优点,TADF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磷光:定义:磷光是一种长寿命的发光现象,发生在某些具有多重最低激发态的物质中。

当这些物质受到光激发后,电子通过不同的能级跃迁进入不同的激发态,然后通过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返回到基态,释放出磷光。

磷光的寿命通常较长,可以达到毫秒级别,因此可以用于时间分辨实验和生物成像等应用。

优点:磷光材料具有高亮度和长寿命等优点,因此在显示器、生物成像和传感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磷光材料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掺杂技术进行定制,实现高性能和多功能的应用。

由于磷光材料在长波长区域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发射能力,因此它们在红外光谱区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综上所述,荧光、热激活延迟荧光和磷光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点,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单人份化学发光类型

单人份化学发光类型

单人份化学发光类型
化学发光可分为单人份和多人份两种类型。

单人份化学发光是指只需要一个物质或反应体系就能发光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单人份化学发光类型包括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1. 荧光:荧光是物质在受到激发后,能够吸收并发射光的现象。

该现象常用于荧光染料、荧光标记物和荧光检测等领域。

荧光的发射光谱范围较窄,一般为可见光区域。

2. 磷光:磷光是物质在受到激发后,在激发源移除后继续发光的现象。

与荧光不同,磷光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延续几毫秒到几小时。

磷光广泛应用于指示剂、发光材料和夜光制品等领域。

3. 化学发光:化学发光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光的现象。

这种发光通常需要底物和酶、触媒等催化剂参与。

常见的化学发光反应有氧化还原反应、酶催化反应等。

化学发光广泛应用于荧光检测、生物医学研究、环境监测和分析化学等领域。

这些单人份化学发光类型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高中物理:荧光和磷光

高中物理:荧光和磷光

荧光和磷光实验内容如果用紫外线照射荧光物质、磷光物质,就可以看到在自然光下看不到的颜色。

所需材料黑色紫光管(验钞机灯管)(或紫外线发生装置),各种荧光·磷光物质,分光器,黑色紫光管(验钞机灯管)是可以发出蓝色和紫色的可见光线和紫外线的装置,在大型电器店可以买到。

市场上也有出售白炽灯类型的黑色紫光管(验钞机灯管)的。

但是比荧光灯效果要差。

荧光物质A:荧光笔,荧光蜡笔,荧光漆,洗涤剂,白衬衫,复印纸,钓鱼浮标,荧光带(可以有几种颜色的,在文具店很容易买到),纸币,指甲,牙齿。

荧光物质B:荧光矿物套装。

磷光物质:蓄光贴纸(颗粒状磷光物质,贴在墙壁上装饰房间)。

注意事项不要直接去看黑色紫光管(验钞机灯管)(或紫外线发生装置)发出的光,尽量使房间明亮些。

实验方法1.关于荧光物质A在黑暗处不发光。

虽然在自然光下和紫外线下颜色没有变化,但颜色的感觉有些不同。

通过分光器观察其中的差别。

为了使洗涤物看起来白净,洗涤剂中掺入了荧光物质。

这样洗出来的衬衫有荧光。

复印用的纸也是同样的原理(名片纸的荧光是最好的)。

2.关于荧光物质B荧光物质的趣味在于荧光物质B,所以请务必买来看看。

它在黑暗中也不发光。

照射紫外线,用分光器观察荧光。

3.关于磷光物质在黑暗处也能发光。

事先把磷光物质的一部分贴上胶条,隔几个小时后,在黑暗处揭去胶带,只有被贴住的部分不发光。

如果用紫外线照射,这一部分也开始发光。

【用磷光物质制作自己的独特作品】1.把颗粒状磷光物质在研钵中磨成粉末状。

2.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画,然后把它剪下来。

3.把剪好的纸放在黑色的厚纸上,喷上喷雾胶水。

4.把1中研磨的粉末均匀地涂抹在上面,用手按住使它粘牢。

5.把多余的粉末抖落下去。

6.自己的独特作品就完成了。

说明荧光物质和磷光物质荧光物质:能够把吸收到的(紫外线)能量马上以可见光形式释放出来的物质。

所以荧光物质只有在被能量照射(紫外线)照射的时候才能发出可见光。

荧光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荧光物质A(被自然光和紫外线照射时颜色相同),荧光物质B(被自然光和紫外线照射时颜色不同)。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原理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原理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原理
荧光是一种不发光的物质在受到紫外光、可见光或者其他射
线照射后,其内部的化学键会断裂,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在重
新结合时就会发出光。

荧光是一种很容易发光的物质,在一些适
当的条件下,这种物质可以发出很强的光。

所以磷光的强度远比
荧光强。

这种现象叫做磷光效应。

我们用荧光粉来做实验,就会看到荧光粉发出一束很强的绿光。

在磷光粉中加入适量的荧光粉就会产生荧光。

人们利用磷光光谱可以进行能量转换,用磷光粉来做光源时,发出的是绿光。

当把磷光粉和其他物质混合时就会产生出红光。

人们还利用磷光光谱可以检测到生物分子内电子转移及离子
对之间的交换等过程,如DNA分子中含有的电子转移、DNA复制
时的离子交换等过程都可以用磷光光谱来检测。

同时利用磷光粉
还可以用来做激光材料,例如用它做激光器时,就可以发出很强
的绿光和红光。

—— 1 —1 —。

荧光和磷光的定义

荧光和磷光的定义

荧光和磷光的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荧光和磷光这两个奇妙的玩意儿。

你说这荧光啊,就像是夜空中突然闪烁的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

它呀,其实就是某些物质在受到紫外线等光线照射时,能瞬间发出亮光,等光线没了,它也就不亮啦。

这就好像是个急性子的孩子,反应特别快,光线一来,它立马就亮起来给你看。

咱再说说磷光。

磷光可比荧光有意思多啦!它就像是个慢性子的家伙,在光线照过之后,还能慢悠悠地继续发光一段时间呢。

你想想看,这多神奇呀!就好像一场热闹的聚会结束后,荧光那个急性子早跑没影了,可磷光还在那慢悠悠地回味呢,还亮着呢!你看,在我们生活中,荧光和磷光的应用可多啦。

比如那些会发光的玩具,很多就是利用了荧光材料呢。

晚上一关灯,哇,那玩具就亮起来啦,多好玩呀!还有那些安全出口的指示牌,很多也是用了荧光的原理,在黑暗中能让我们快速找到逃生的方向。

那磷光呢,也有它独特的用处呀。

有些手表的指针在黑暗中还能发光,那可能就是用了磷光材料哦。

这样就算在黑灯瞎火的时候,你也能轻松看清时间。

你说这大自然是不是很神奇呀,能创造出荧光和磷光这么有趣的现象。

那我们人类呢,也很聪明呀,能把这些奇妙的现象运用到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便利和乐趣。

荧光和磷光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发个光嘛,但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不同的物质发出的荧光和磷光颜色、亮度、持续时间都不一样。

这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一样。

而且哦,研究荧光和磷光可不只是为了好玩,还对很多领域有重要的意义呢。

比如在化学分析中,通过观察物质的荧光和磷光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和分析各种成分。

在生物学中,也可以用荧光来标记细胞呀、蛋白质呀什么的,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研究它们。

总之呢,荧光和磷光就像是两个藏在我们身边的小魔法,有时候我们可能没注意到它们,但它们一直在那发挥着作用。

它们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趣。

你难道不觉得它们很神奇吗?难道不应该多去了解了解它们吗?相信我,当你深入了解了荧光和磷光之后,你一定会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磷光和荧光的区别及其依据

磷光和荧光的区别及其依据

磷光和荧光的区别及其依据磷光和荧光是两种常见的发光现象,它们在物理特性和应用上有着一些区别。

磷光是一种特殊的发光现象,它是物质受到外界激发后,在不受外界激发的情况下持续发光。

而荧光是物质受到外界激发后,在激发源消失后立即停止发光。

磷光的产生是通过磷光材料受到外界激发后,处于激发态的电子通过非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释放出光能。

这种非辐射跃迁的时间较长,所以磷光能够持续发光。

常见的磷光材料有磷光粉、夜光表等。

磷光的颜色与材料的成分有关,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配比来实现不同颜色的磷光。

荧光的产生是通过荧光物质受到外界激发后,处于激发态的电子通过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释放出光能。

这种辐射跃迁的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纳秒级别,所以荧光的持续时间很短暂,激发源消失后即停止发光。

常见的荧光材料有荧光染料、荧光灯等。

荧光的颜色也与材料的成分有关,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来实现不同颜色的荧光。

磷光和荧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 激发和发光方式不同:磷光是通过非辐射跃迁发光,而荧光是通过辐射跃迁发光。

磷光的非辐射跃迁时间较长,荧光的辐射跃迁时间较短。

2. 持续时间不同:磷光能够持续发光,而荧光在激发源消失后即停止发光。

3. 应用领域不同:由于磷光的持续发光特性,它常被用于夜光材料、指示灯等需要长时间发光的场合。

而荧光的短暂发光特性使其常被用于荧光染料、荧光标记等需要及时获得信息的场合。

4. 发光颜色控制方式不同:磷光的颜色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成分和配比来实现,而荧光的颜色通常是由荧光物质的结构决定的。

磷光和荧光的区别基于它们发光的方式和特性。

磷光是通过非辐射跃迁持续发光,荧光是通过辐射跃迁短暂发光。

这使得它们在应用上有着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磷光常用于需要长时间发光的场合,而荧光常用于需要及时获得信息的场合。

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开发,了解磷光和荧光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章 分子发光-荧光与磷光

第七章 分子发光-荧光与磷光

x x2 x3 x4 xn ex 1 1! 2! 3! 4! n!
( 2.30 ε bC )2 ( 2.30 ε bC )3 ( 2.30 ε bC )4 I F I 0 ( 2.30 ε bC ) 2! 3! 4!
荧光
斯托克斯荧光(Stokes): λex < λem 反斯托克斯荧光 (Antistokes):λex > λem 共振荧光(Resonance): λex = λem
分子的活化与去活化
振动弛豫
S2
内转移 荧光
反系间 窜跃
系间 窜跃
1. 辐射跃迁的类型 共振荧光:10-12 sec 荧 光:10-8 sec 磷 光:1~10-4 sec 迟滞荧光:102~10-4 sec 2. 无辐射跃迁的类型
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 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荧光
延迟荧光
磷光
系间跨越 内转移
外转移
振动弛预
激发态停留时间短、返回速度快的途径,发生的几率大, 发光强度相对大; 荧光:10-7~10 -9 s,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磷光:10-4~10s;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1. 分子能级与跃迁
分子能级比原子能级复杂; 在每个电子能级上,都存在振动、转动能级; 基态(S0)→激发态(S1、S2、激发态振动能级):吸收特定频率 的辐射;量子化;跃迁一次到位; 激发态→基态:多种途径和方式(见能级图);速度最快、激 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优势;
第一、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 S1 、S2… ; 第一、第二、…电子激发三重态 T1 、 T2 … ;

描述荧光和磷光的区别

描述荧光和磷光的区别

描述荧光和磷光的区别1. 哎呀,说起荧光和磷光的区别,那可真是一个让人又兴奋又头疼的话题啊!你们知道吗,这两个光芒四射的小家伙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可是有着天壤之别呢!就像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表面上看起来一模一样,可一旦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它们简直是两个世界的居民!2. 荧光呢,就像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姑娘,一点亮光照到她身上,她立马就兴奋地跳起舞来,发出美丽的光芒。

但是呢,她也特别任性,一旦光源一消失,她马上就停止发光,好像在跟你玩捉迷藏似的。

有个同学曾经问我:"老师,为什么荧光笔写完字后,一关灯就看不见了呀?"我笑着说:"那是因为荧光小姑娘太害羞啦,没有光的时候就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啦!"3. 相比之下,磷光就像是个沉稳的大哥哥。

他不像荧光那样急性子,而是慢慢地吸收能量,然后在黑暗中持续发光,就像是个不知疲倦的小夜灯。

有次我带学生们去看萤火虫,有个小朋友兴奋地说:"哇,这些小虫子是不是在玩荧光棒啊?"我忍不住笑了:"不是哦,这些小家伙可是在玩磷光呢,它们能在黑暗中发光好久好久!"4. 说到荧光和磷光的区别,我们不妨来个有趣的比喻。

荧光就像是个即兴表演的街头艺人,只要有观众光源在,他就会卖力地表演,但一旦观众离开,表演立刻结束。

而磷光呢,则像是个认真练习的音乐家,即使没有观众,他也会在黑暜的练习室里孜孜不倦地演奏,让美妙的音乐光芒持续回荡。

5. 荧光和磷光的区别还体现在它们的"性格"上。

荧光就像是个急性子,光一来就立马兴奋地发光,光一走就立刻停止,简直比翻书还快。

而磷光则像个慢性子,需要慢慢吸收能量,然后再慢慢释放光芒,就像是在细细品味一杯好茶,慢慢享受发光的过程。

6. 有趣的是,荧光和磷光的区别还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说,有些人就像荧光,在聚光灯下表现得光芒四射,但一旦离开舞台就立刻变得暗淡无光。

第七章分子发光荧光与磷光

第七章分子发光荧光与磷光

共振光散射
瑞利散射
二级共振光散射
拉曼光
三级共振光散射
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l
三. 分子荧光(磷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
1. 荧光强度(磷光)与浓度的关系
光吸收定律(Lambert – Beer Law)
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多为 S1→ S0
跃迁),发射波长为 l’2的荧光; 10-7~10 -9 s 。
由图可见,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波长
长; l’2 > l 2 > l 1 ;
磷光发射:激发态分子经过系间跨跃达到激发三重态后,并经 过迅速的振动弛豫达到第一激发三重态(T1)的最低振动能级上, 从T1态分子经发射光子返回基态。此过程称为磷光发射。
❖ 19世纪以前,荧光的观察是靠肉眼进行的,直到1928年,才由 Jette和West提出了第一台荧光计。
一、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
luminescence process of molecular 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由分子结构理论,主要讨论荧光及磷光的产生机理。
如S1到T1跃迁就是系间跃迁的例子,即单重态到三重态的 跃迁。即较低单重态振动能级与较高的三重态振动能级重叠。 这种跃迁是“禁阻”的。
改变电子自旋,禁阻跃迁,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进行。
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荧光发射:当分子处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能级时,分 子返回基态的过程比振动弛豫和内转化过程慢得多。分子可 能通过发射光子跃迁回到基态S0的各振动能级上,这个过程 称为荧光发射。

荧光与磷光

荧光与磷光

荧光与磷光荧光荧光(fluorescence)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广义地把各种微弱的光亮都称为荧光,而不去仔细追究和区分其发光原理。

有的宝石在暗处会发光,如1603年,鲍络纳(Bologna)的一个鞋匠发现当地一种石头(含硫酸钡)经阳光照射被移到暗处后,会继续发光。

当时关于磷光的记载中描述:鲍络纳石经阳光照射,须孕育一段时间后才产生光。

经过几个世纪后,人们才弄清楚这一现象的发光原理与发光过程。

1845年,Herschel报道硫酸奎宁溶液经日光照射后发射出强烈的光。

含有奎宁的通宁水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荧光荧光 - 照明荧光灯常见的荧光灯就是一个例子。

灯管内部被抽成真空再注入少量的水银。

灯管电极的放电使水银发出紫外波段的光。

这些紫外光是不可见的,并且对人体有害。

所以灯管内壁覆盖了一层称作磷(荧)光体的物质,它可以吸收那些紫外光并发出可见光。

钞票的荧光防伪标记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发出可见光就是利用了这一特性。

自然界中最典型的荧光就是极光,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极光荧光与生化、医药荧光在生化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把具有荧光性的化学基团粘到生物大分子上,然后通过观察示踪基团发出的荧光来灵敏地探测这些生物大分子。

实例:采用荧光标记的链终止剂所得到的DNA测序图水母发光蛋白最早是从海洋生物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分离出来的。

当它与Ca2+离子共存时,可以发出绿色的荧光。

这一性质已经被应用于实时观察细胞内Ca2+离子的流动。

水母发光蛋白的发现推动了人们进一步研究海洋水母并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影响分子发光的环境因素
1、溶剂的影响 (1)溶剂极性的影响 荧光体的偶极与溶剂分子的偶极之间存在着 静电作用,溶剂分子围绕在荧光分子的周围组成 了溶剂笼。 许多共轭芳族化合物,激发时发生了π π* 跃迁,其激发态比基态具有更大的极性,随着溶剂 极性的增大,激发态比基态能量下降得更多,结 果荧光光谱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荧光是来自最低激发单重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所伴 随的发光现象。发光过程的速率常数大,激发态的 寿命短。
磷光是来自最低激发三重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所伴 随的发光现象,发光过程的速率常数小,激发态的 寿命相对较长。
2、荧光、磷光的寿命和量子产率
荧光寿命τf :荧光分子处于S1激发态的平均寿命
f 1
(2)荧光体与溶剂间的特殊化学作用(氢键) 荧光体的基态分子与溶剂分子形成氢键络合 物,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都受影 响,荧光体的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形成氢 键络合物,荧光光谱受影响。
n → π*跃迁、某些分子内电荷转移跃迁 涉及非键的孤对电子 随溶剂形成氢键能力增大 荧光光谱向短波方向移动
激发态分子不稳定,它可能通过辐射跃迁和非 辐射跃迁的衰变过程而返回基态。 辐射跃迁的衰变过程伴随着光子的发射,即产生 荧光或磷光。 非辐射跃迁:振动弛豫(VR) 内转化(ic) 系间跃迁(isc) 这些衰变过程导致激发能转化为热能传递给介质。
振动弛豫:分子将多余的振动能量传递给介质而 衰变到同一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级 的过程。 内转化:相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间的非辐射跃 迁过程。 例如: S1 S0 T2 T1
1、共轭π键体系
具有共轭双键体系的分子,含有易被激发的 非定域的π电子; 共轭体系越大,非定域的π电子越容易被激 发,且有更强的荧光。 例如:萘、蒽、丁省等分子要比苯发射更强的 荧光,且荧光峰随苯环数的增多而向长波长方 向移动。
2 、刚性平面构型
具有刚性平面构型的分子,其振动和转动的 自由度减小,从而增大了发光的效率
发生荧光的物质仍为 M*分子,品种并没有改 变,所以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也没有改变,至于 solu温度升高荧光强度之所以增强,可能是由于 温度升高时该络合物较不稳定,较多地分解为 M 和 Q 分子的缘故。这一点可以作为这一类型熄灭 不同于碰撞熄灭的标志。 如果络合物MQ的形成是由于强大的力,则络 合物MQ将具有它自己的吸光特性,溶液的吸收光 谱也将发生改变。
例如: 水杨醛 不发荧光,强磷光 碱性溶液中 酚基解离 强荧光 浓无机酸溶液中 羰基质子化 强荧光 ( π 、π*) (n、π*)
3 、介质的温度和黏度的影响
T 黏度 VR VR ic ic F F p p
4、有序介质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或环糊精溶液属于有序介质, 对发光分子的发光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某些芳族羰基化合物和氮杂环化合物
非极性、疏质子溶剂中 激发单重态(n、π*) 荧光弱或无
高极性的氢键溶剂中
激发单重态( π 、π*) 荧光强
例如: 异喹啉 在环己烷中 在水中 无荧光 发磷光 发荧光
2 、介质酸碱性的影响
如果荧光物质是一种有机弱酸或弱碱,它们 的分子及其相应的离子,可视为两种具有不 同荧光特性的型体,介质的酸碱性变化将使 两种不同型体的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对荧光 光谱的形状和强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D - + H→ DH(半醌)
2DH → D + DH2 (无色染料)
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的熄灭剂并不限于金 属离子,I-,Br-,CNS-,S2O32-等易于 给出电子的阴离子对奎宁,罗丹明及荧光素 钠等有机荧光物质也会发生熄灭作用。
三线态的氧分子和单线态的荧光物质分子碰撞
单线态的氧分子和三线态的荧光物质分子碰撞
4. 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的熄灭 某些熄灭剂分子与荧光物质分子相互作用时, 发生了电子转移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即引 起荧光的熄灭。 例:甲基蓝荧光溶液被Fe2+离子熄灭
D + hυ → D*
D* → D + hυ'
D * + Fe2+ → D- + Fe3+
吸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减弱
醛基、羰基、羧基、硝基 虽也含有n电子,但n电子的电子云并不与芳 环上的π电子云共平面,其 n → π*的跃迁为禁 阻跃迁,且 S1 T1系间窜越的概率大,故而荧 光减弱。
例如: 苯 硝基苯 荧光 无荧光
Cl、Br、I等重原子取代基,通常导致荧光 减弱、磷光增强。
4、 最低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性质
f
1
磷光量子产率(p)
p ST
ST :S1
j
Kp K j
Kp
K p :磷光发射的速率常数
T1系间窜越的量子产率
K :与磷光发射过程相竞争的从T1态发生 的所有非辐射跃迁过程的速率常数的 总和。
荧光(或磷光)量子产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同时也与化合物所处环境 因素有关。可用参比法进行测定。
FU AS U S FS AU
U 、 AU :待测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积分 FU、
荧光强度、吸光度
S 、 FS 、 AS :参比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积分 荧光强度、吸光度
二、荧光、磷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分子中的电子是依序排列在能量由低到高的 分子轨道上。 σ* π* n 电子 π σ
内转化速率很快(k为1011~ 1013s-1 ), S2以上 的激发单重态的寿命很短( 10-1~ 10-13s ),因 而除极少数例外,通常在发生辐射跃迁之前便 发生了非辐射跃迁而衰变到S1态。所以所观察 到的荧光寿命通常是来自S1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的辐射跃迁。 系间窜越是自旋禁阻的,因而其速率常数小得 多( 102~ 106s-1 )。
分子荧光与磷光光谱分析法
分子荧光: Fluorescence 分子磷光: Phosphoresc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基本原理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一、荧光、磷光产生的机理
例如: 荧光素、曙红 酚酞 强荧光 无荧光
3 、取代基的影响
给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增强
-NH2、-NHCH3、-N(CH3)2、-OH、-OCH3、-CN、-F
例如:
F苯胺 > F苯
其激发态常由环外的羟基或氨基上的n电子激发 转移到环上而产生的,它们的n电子的电子云几 乎与芳环上的π轨道平行,从而共享共轭π电子 结构。
Stern-Volmer方程式
k:熄灭常数 [Q]:熄灭剂浓度(M)
F0,F分别是熄灭剂Q不存在时及存在时的 溶液的荧光强度
Dt Dt k 7 10 PR ( 2 ) R R
21 3
2. 组成化合物的熄灭 某些荧光物质溶液在加入一些熄灭剂之 后,溶液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 随着温度的升
高,荧光强度而增强。
(k f K )
k f :荧光发射过程的速率常数
K :各种分子的非辐射衰变过程的速率常
数的总和。 典型的 i在10-8~ 10-10s
磷光寿命τp :磷光分子处于T1激发态的平均寿命。 T1 S0 自旋禁阻的跃迁
k p << k f
p >> f
p达到毫秒级
荧光(或磷光)强度的衰变
图8-2.有机分子吸光所涉及的能层
反键轨道
键合轨道
虽然很多物质能够吸收紫外和可见光,然而只 有一部分物质能发荧光或磷光,分子能否发荧光 或磷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们的分子结构。 ① 具有大的共轭双键(π键)体系; ② 具有刚性的平面构型; ③ 环上的取代基是给电子取代基团; ④ 其最低的电子激发单重态为(π,π*)型。
四.溶液荧光、磷光的熄灭
荧光的熄灭广义的包括了任何可使荧光增强度
降低的作用。狭义的仅仅指那些由于荧光物质分子
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荧
光强度降低的现象,这些会引起荧光的熄灭的物质
称为熄灭剂 。
狭义的荧光熄灭的原因是溶液中熄灭剂分子和 荧光物质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荧光物质分 子的荧光效率降低或荧光物质激发态的寿命缩
3. 转入三重线级的熄灭
E C 位 能 G E
π*
D π
A
B
CBD处于单线态的基态 EGF为第一激发单线态 虚线为激发三线态
当由单线态转移至三线态时,多余的振动 能在碰撞中损失掉,solu中绝大多数转入三重 线级的分子在一般温度下是不会发光的,它 们把多余的能量消耗于它们与其它分子的碰 撞之中,因而引起荧光的熄灭 。 转入三重态的分子在低温下可由三线态 重新返回到基态,在这一过程中将放出波长 较长的磷光。
1、荧光、磷光的产生
当物质分子吸收入射光子的能量之后,发生 了价电子从较低的能级到较高能级的跃迁,这时 分子被激发而处于激发态,称为电子激发态分子。 这一电子跃迁过程经历的时间约为10-15 s。 跃迁所涉及的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等于所 吸收光子的能量。紫外、可见光区的光子能量较 高,足以引起价电子发生电子能级间的跃迁。
1.碰撞熄灭 溶液中荧光物质分子M和熄灭剂Q相碰撞 而引起荧光熄灭。 比较速率 (1)M+hυ →M*(吸光) 1 k * (2)M → M+hυ (发生荧光) k 1[ M* ] k * (3)M +Q M+Q+热 k2[ M* ][Q]
1 2
F0 1 k[Q ] F
短,从而导致荧光强度的降低。
淬灭剂
动态淬灭 淬灭剂与发光物质激发态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静态淬灭 淬灭剂与发光物质基态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