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教学课件
。
化学方程式:CuSO4 5H2O == CuSO4 + 5H2O
注意: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 5H2O 因为带有五个结晶水,所以叫 五水硫酸铜;而硫酸铜粉末化学式为 CuSO4 因此也叫无水硫酸铜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5)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 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 么现象产生?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补充活动:在盛有2毫升鸡 蛋清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 液,试管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现象:反应后液体显紫红色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应用: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讨论交流
1、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 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 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 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2、为什么在农业上可用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来消灭病菌?
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物质的溶解、下雨、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落下、 电灯发光、冰山消融、水的电解 ……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
返回
新课讲解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
的改变。
(2)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答:细菌中蛋白质遇硫酸铜发生变性而使细菌失去活性 。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3、硫酸铜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误服会引起中毒。如果 你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会采取什么措施?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
物质性质 物质变化
化学方程式:CuSO4 5H2O == CuSO4 + 5H2O
注意: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 5H2O 因为带有五个结晶水,所以叫 五水硫酸铜;而硫酸铜粉末化学式为 CuSO4 因此也叫无水硫酸铜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5)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 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 么现象产生?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补充活动:在盛有2毫升鸡 蛋清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 液,试管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现象:反应后液体显紫红色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应用: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讨论交流
1、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 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 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 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2、为什么在农业上可用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来消灭病菌?
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物质的溶解、下雨、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落下、 电灯发光、冰山消融、水的电解 ……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
返回
新课讲解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
的改变。
(2)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答:细菌中蛋白质遇硫酸铜发生变性而使细菌失去活性 。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3、硫酸铜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误服会引起中毒。如果 你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会采取什么措施?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
物质性质 物质变化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 学习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迁移应用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
铁在O2中剧烈燃烧, 生成黑色的Fe3O4
硫 在 O2 中 燃 烧 生 成 有刺激性气味的SO2
镁带燃烧生成白 色的氧化镁固体
科学思维
课题二 微观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物理变化:
液态水
气态水
分子间的间隔改变,分子种类不变。
迁移应用
2.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 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 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 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课堂反思
1.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 化吗?
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 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热发光是物理变化,加热 饱和石灰水由于溶解度变小产生沉淀是物理变化。
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如自行车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发生爆炸是化学变化。
板书设计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证据 判断 变化
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无新分子生成 推测 性质 决定 用途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分子生成
探究实践
课题三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①无色透明的硝酸铅与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 + 2KNO3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黄色沉淀
证据:颜色的变化,有沉淀生成
小结:在这个变化中,生成沉淀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探究实践
②比较绿叶和黄叶,绿叶的变化
迁移应用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
铁在O2中剧烈燃烧, 生成黑色的Fe3O4
硫 在 O2 中 燃 烧 生 成 有刺激性气味的SO2
镁带燃烧生成白 色的氧化镁固体
科学思维
课题二 微观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物理变化:
液态水
气态水
分子间的间隔改变,分子种类不变。
迁移应用
2.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 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 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 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课堂反思
1.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 化吗?
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 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热发光是物理变化,加热 饱和石灰水由于溶解度变小产生沉淀是物理变化。
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如自行车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发生爆炸是化学变化。
板书设计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证据 判断 变化
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无新分子生成 推测 性质 决定 用途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分子生成
探究实践
课题三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①无色透明的硝酸铅与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 + 2KNO3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黄色沉淀
证据:颜色的变化,有沉淀生成
小结:在这个变化中,生成沉淀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探究实践
②比较绿叶和黄叶,绿叶的变化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课件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物质间发生了化学 变化,又如何认识它们变化的规律呢?
在篝火上烧烤食物你能感知到哪些? 感知到的只是这些物质发生变化时所伴随的现象。
知识点 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观察几个变化的共同点是什么?
物理变化
了?”
2. 液氧通过减压、升温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B) A. 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 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 分子总数增加
3. 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信工具,一款智能手机通常含有
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
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 )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实质
宏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宏观:有新的物质生成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只是分子 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
间的空隙可能改变
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的证据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铁丝弯折
木工家俱
证据:(1)形状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干冰升华
河面结冰
证据:(2)状态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钢铁熔化
冷水烧开
证据:(3)温度改变
烧红的铁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物质间发生了化学 变化,又如何认识它们变化的规律呢?
在篝火上烧烤食物你能感知到哪些? 感知到的只是这些物质发生变化时所伴随的现象。
知识点 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观察几个变化的共同点是什么?
物理变化
了?”
2. 液氧通过减压、升温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B) A. 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 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 分子总数增加
3. 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信工具,一款智能手机通常含有
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
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 )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实质
宏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宏观:有新的物质生成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只是分子 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
间的空隙可能改变
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的证据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铁丝弯折
木工家俱
证据:(1)形状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干冰升华
河面结冰
证据:(2)状态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钢铁熔化
冷水烧开
证据:(3)温度改变
烧红的铁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共41张PPT)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 方法二: (1)两种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都是 分解 反应。 (2)图 1-Z-3 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的装置图,图中仪 器 A 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使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 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①③④⑧⑦(或①③④⑧)。
Fe2O3+6HCl=2FeCl3+3H2O
。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解析 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结合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 即白雾,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二者都需密封保存;二者都显酸性,能使 石蕊试液变红;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是浅 绿色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盐酸与 Fe2O3 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6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五 气体的干燥
【考点扫描】 列举空气的主要成分;概述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及化学性质;概述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掌握氢 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知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列举气体干 燥的方法,如浓硫酸可干燥 CO2、SO2、HCl 等酸性气体,也可 干燥 H2、O2、CO、N2 等中性气体,但不能干燥 NH3 等碱性气 体;固体氢氧化钠、碱石灰、生石灰可干燥 NH3、H2、O2、CO、 N2 等,但不能干燥能与它们反应的 CO2、SO2、HCl 等气体;无 水氯化钙可干燥除氨气外的气体;知道常见的干燥装置等。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5、7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二 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考点扫描】 知道碱的含义,并能列举常见的碱;掌握氢氧化 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的共性,并说明原因;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1节 物质的变化课件
11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归纳总结] 水蒸发过程中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水电解过程中分子发生 了改变,变成了其他分子,是化学变化。 [继续探究]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归纳总结]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生成了新 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 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归纳总结] 观察和实验是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除此以外,还有查 阅资料等方法。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归纳总结]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可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 水分的吸收剂。 [继续探究]
物质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应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归纳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来推测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 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应用,以造福人类。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归纳总结] 水蒸发过程中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水电解过程中分子发生 了改变,变成了其他分子,是化学变化。 [继续探究]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归纳总结]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生成了新 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 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归纳总结] 观察和实验是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除此以外,还有查 阅资料等方法。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归纳总结]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可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 水分的吸收剂。 [继续探究]
物质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应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归纳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来推测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 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应用,以造福人类。
1.1物质的变化---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课件21张)
落叶变黄(颜色改变)
高温下钢成为“钢水” (状态和温度变化)
铁丝被绕成各种形状(形状变化)
总结:物质产生变化的证据有生成沉淀、颜色改变、 产生气体、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状态变物理变化还是化学 变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
在变化过程中,物质仅仅产生形状、状态、位置的改 变,则属于物理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以沉淀、气体、变色等情势产生了新的 物质,就判断为产生了化学变化。
如教材P4活动: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证明有白色沉淀生 成,产生化学变化。
总结:通过视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3.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活动
黄色溶液变成了红色溶液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 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 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 在。
蜡烛燃烧,燃烧时伴随着蜡烛融化。 燃烧是化学变化,融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尽管现象各不相同, 但许多变化都伴随有一个或几个现象。
无色透明的硝酸铅与碘化钾溶 液混合时,生成黄色的沉淀 (颜色变化、有沉淀生成)
煤矿自然
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 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二氧化 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有新物质生成。
想一想:
若将以上的3个变化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 标准是什么 根据在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把以上的变化分为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1.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如果你仔细视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在不 断的变化中。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第一册第一章物质的变化复习课(25张)
【解析】不与硫酸、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能大量存在于硫酸和盐酸 的混合溶液中。
[易错点拨] 物质(离子)共存的条件是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注
意关键词“大量存在”,不能有微溶物质存在。
本章回顾(一)
5.向某一种溶液滴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 色沉淀,则该溶液( D ) A.一定是可溶硫酸盐溶液 B.一定是AgNO3溶液 C.一定是硫酸溶液 D.可能是AgNO3溶液或含SO42-的溶液
本章回顾(一)
[易错点拨]由题目的信息和图像可知:沉淀开始时没有产生,说明原
溶液中有酸,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钡 不溶于酸,因此溶液中一定有盐酸,没有硫酸;氯化铜与氢氧化钡能 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并且与题意相符,因此一定有氯化铜,而硝 酸钠不能确定。依据上述推断,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
本章回顾(一)
易错点 5 盐的化学性质
6.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
了三个化学反应
B.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
本章回顾(一)
【解析】因为BaCl2溶液中含有Ba2+、Cl-两种离子,形成的不溶于硝酸的白 色沉淀可能是BaSO4或AgCl沉淀,结合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知可能是 AgNO3溶液或含SO42-的溶液。
[易错点拨]以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为基础并考虑BaCl2溶液中的两
种离子,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 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两种沉淀都不溶于硝酸。
[易错点拨] 物质(离子)共存的条件是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注
意关键词“大量存在”,不能有微溶物质存在。
本章回顾(一)
5.向某一种溶液滴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 色沉淀,则该溶液( D ) A.一定是可溶硫酸盐溶液 B.一定是AgNO3溶液 C.一定是硫酸溶液 D.可能是AgNO3溶液或含SO42-的溶液
本章回顾(一)
[易错点拨]由题目的信息和图像可知:沉淀开始时没有产生,说明原
溶液中有酸,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钡 不溶于酸,因此溶液中一定有盐酸,没有硫酸;氯化铜与氢氧化钡能 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并且与题意相符,因此一定有氯化铜,而硝 酸钠不能确定。依据上述推断,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
本章回顾(一)
易错点 5 盐的化学性质
6.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
了三个化学反应
B.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
本章回顾(一)
【解析】因为BaCl2溶液中含有Ba2+、Cl-两种离子,形成的不溶于硝酸的白 色沉淀可能是BaSO4或AgCl沉淀,结合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知可能是 AgNO3溶液或含SO42-的溶液。
[易错点拨]以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为基础并考虑BaCl2溶液中的两
种离子,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 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两种沉淀都不溶于硝酸。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共33张PPT)
本章考法
物 质 及 其 变 化
复 分 解
定义:由于 化合物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 沉淀 析出,或有 气体
反 应
放出,或有 水 生成
本章考法
考法透视
考点一 酸的性质
考点分析:通常以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方式,结合现实生活 或科学探究等实际问题考查酸的化学性质,或以酸的化学性质为 依托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熟记酸的化学性质及相关知识是解题 的知识基础。
_____再__逐_滴__加_入__白_醋__至_过_量_______
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 最后变为红色
本章考法
[评价反思]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能更好地帮助我们 学习和理解科学。 [变式1] 为了检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还可以选择的酸有___稀__盐_酸____。 若在某样品中加入醋酸产生了气泡,能否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根离 子?请说明理由:____不_能__,__因_为__活_泼__金__属_也__能_与__醋__酸_反__应_产__生__氢_气______。 [变式2] 小明在实验(2)中为验证酸的浓度对铁与酸反应产生气泡速 率的影响,应该保持不变的量有_酸__的__种_类__,应该改变的量是__酸_的__浓_度__。
本章考法
考法透视
考点四 复分解反应
考点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应用题型有离子共存问题、物质的转 化和制备等。掌握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的规律是解决此类问 题的关键。
本章考法
典例4 反思、归纳与提升是科学学习的重要 方法。对于复分解反应及其规律,通过反思 与探索,同学们有了新的认识。请填写下列 横线上的空白。 [知识回顾](1)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固体 不导电。 (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与其变化复习(共114张)
C.酸中都含有氢气
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 组的 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 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 )
一、什么是碱
1.未成熟的柿子中存在碱性物质,家用 的洗涤剂中也存在着碱性物质;常见的物 质中,NaOH、Ca(OH)2等物质都属于碱。
实验室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常用它来作 干燥剂。但它不能干燥酸性类气体,如:CO2、 SO2、H2S、HCl.
2、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 (1)、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实验:取出一小匙熟石灰,观察它的颜色后,放入一 试管,再在试管中倒入水并振荡,熟石灰是否全部 溶解?
是白色的固体粉末,并非全部溶解于水. 得出:氢氧化钙的个性之一: (3)、个性: 1)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固体,微溶于水,它 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2) Ca(OH)2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物质的变化
自然界中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
思考: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
变化?
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 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 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 有什么不同?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 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 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3、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Ca(OH)2 = CaCO3↓+ H2O
4、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CuCI2 + 2NaOH = Cu(OH)2↓ + 2NaCI
注意:
⑴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 质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浙教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 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导热导电性.吸附性.延展 性.吸水性.易潮解.易升华 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 性.稳定性.活泼性. 酸碱性.腐蚀性.助燃 性.易分解等
实例 12/9/2021
通常情况下,O2是一种无 色无味的气体
6、NH4+(滴加NaOH溶液,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则含有NH4+。)
12/9/2021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
离子 共存 (lízǐ)
不能共存(gòngcún)
→ 1、H+和OH- H2O
→ 2、H+和CO32- H2O+CO2↑ → 3、H+和HCO3- H2O+CO2↑
4、OH-和NH4+→H2O+NH3↑ 5、OH-和(除K、Ca、Na、Ba、Ca外)金属阳离子→沉淀↓ 6、CO32-和(除K、Na、Mg外)金属阳离子→沉淀↓
No 盐(复分解反应)。盐: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阴离子。2、酸+金属
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3、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4、酸+盐=新酸+新盐(复 分解反应)。5、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不是基本反应)。单质金属比盐中的金属活泼
Image
12/9/2021
第十八页,共十八页。
12/9/2021
第九页,共十八页。
中
定义 :酸 (dìngyì) + 碱 = 盐 +
和 反
水
实质 :H + + (shízhì)
性质确定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 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导热导电性.吸附性.延展 性.吸水性.易潮解.易升华 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 性.稳定性.活泼性. 酸碱性.腐蚀性.助燃 性.易分解等
实例 12/9/2021
通常情况下,O2是一种无 色无味的气体
6、NH4+(滴加NaOH溶液,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则含有NH4+。)
12/9/2021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
离子 共存 (lízǐ)
不能共存(gòngcún)
→ 1、H+和OH- H2O
→ 2、H+和CO32- H2O+CO2↑ → 3、H+和HCO3- H2O+CO2↑
4、OH-和NH4+→H2O+NH3↑ 5、OH-和(除K、Ca、Na、Ba、Ca外)金属阳离子→沉淀↓ 6、CO32-和(除K、Na、Mg外)金属阳离子→沉淀↓
No 盐(复分解反应)。盐: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阴离子。2、酸+金属
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3、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4、酸+盐=新酸+新盐(复 分解反应)。5、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不是基本反应)。单质金属比盐中的金属活泼
Image
12/9/2021
第十八页,共十八页。
12/9/2021
第九页,共十八页。
中
定义 :酸 (dìngyì) + 碱 = 盐 +
和 反
水
实质 :H + + (shízh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5、7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二 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考点扫描】 知道碱的含义,并能列举常见的碱;掌握氢氧化 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的共性,并说明原因;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2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 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通
物
性
质常
及见
其的 碱
变碱 的
化
个
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与某些可溶性盐反应
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用于检验气体、吸收SO2等废气、 碱的应用 改良酸性土壤等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盐的概念: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 子构成的化合物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A.试管内液面上升;B.烧杯中的水通过 导管进入锥形瓶;C.锥形瓶中的小气球胀大;D.烧杯中的水进 入烧瓶,形成“喷泉”;E.U 形管中的水面左侧高于右侧; F.软塑料瓶变瘪。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3、4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三 盐的性质
【考点扫描】 知道盐的含义;知道食盐的主要性质及用途;掌 握碳酸钠、碳酸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了解常见的化肥及其作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3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作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只有碳酸钠。 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方法点拨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试剂 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 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 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 能引入新的杂质。除杂质时,应特别注意:一是优先选用 物理方法;二是去除杂质时不引入新杂质;三是除杂后物 质可分离(生成气体或沉淀);最后若除杂过程中被提纯 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应复原为原物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 是氢氧化钠溶液与 CO2 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 是 CO2 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 利用该装置,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代号),理由 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4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 , 所选试剂及用量均正确的 是( B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A 碳酸钠 氯化钾
B
盐酸
硫酸
C 氧化钙 碳酸钙
D 氯化钾溶液 稀盐酸
所选试剂及用量 适量的水
适量氯化钡溶液 过量稀盐酸
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解析 A中碳酸钠、氯化钾均易溶于水,用水不能将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 原则;B中硫酸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 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中氧化钙和碳酸钙均能与稀盐 酸反应,不但能将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中稀 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 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1 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 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分别打开盛浓硫酸和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能看到盛浓盐酸 的试剂瓶口附近出现 白雾 现象,说明浓盐酸有较强的 挥发 性; 浓硫酸有 吸水 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两者都需要__密_封__ 保存。 (2)它们的水溶液都显 酸 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酸的概念: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物物 质质 及的 其酸 变碱 化性
碱的概念: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 合物
酸碱指示剂
溶液酸碱 性的强弱 程度
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 pH的测定 pH的应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红 色。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1 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
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3)它们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稀硫酸与铁反应时溶液的颜色
Hale Waihona Puke 变为 浅绿 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Fe+H2SO4=FeSO4+H2 ↑ 。
(4)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方法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制取和收集的实验操作, 装置的连接,实验现象的分析。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时,气 体应从长导管进,经过浓硫酸由短导管排出,使水分被浓 硫酸充分吸收,此干燥装置直接与收集气体的装置相连而 得到干燥气体。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8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挑战自我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 中,加入过量硝酸钙
①无白色沉淀生成 ②_溶__液__变_红__________
假设一正确
溶液,静置,取上层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②溶液变红
假设____二____正确
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①__有_白__色__沉_淀__生_成_____ ②__溶_液__不_变__红________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解析 (1)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特征是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多种,符 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2)由图可知,仪器A是分液漏斗; 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在收集前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故连接顺序 是①③④⑧⑦(或①③④⑧)。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1、2、3、6、7、8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四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考点扫描】 知道物质的分离是通过恰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 各组分物质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物;知道物质的提纯是通过恰当 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 了解物质提纯时应注意的四点:①除去杂质的过程中不能引入新 的杂质; ②所选择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而不与被提纯的 物质反应; ③反应的产物易分离,即操作简便易行; ④若除 杂过程中被提纯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应复原为原物质,即: 不增(杂),不减(主),易分,复原。学会抓住被提纯物质与 杂质之间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和联系,决定选用何种试 剂或操作方法。知道过滤法、结晶法以及气化法、沉淀法、溶解 法、转化法、加热法、置换法、吸收法等。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2)为探究 CO2 和 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 1-Z-1 所示的 A、B 两个实验,验证 CO2 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 反应。实验现象:A 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 中气球胀大。
解析 (1)CO2 与 Ca(OH)2 反应生成 CaCO3 白色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
酸 与活泼金属反应
物 质常
的 通 性
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及见 其的
与某些盐反应
变酸 化
酸
盐酸的特性:与AgNO3作用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AgCl沉淀
的 个 性
硫酸 的特 性
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
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于 稀硝酸的BaSO4沉淀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碱
的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 方法二: (1)两种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都是 分解 反应。 (2)图 1-Z-3 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的装置图,图中仪 器 A 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使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 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①③④⑧⑦(或①③④⑧)。
假设____三____正确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方法点拨 检验未知物质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在 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如果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则可以证明;当没有别的离子干扰时,还可以加入可溶性 钙盐溶液(如硝酸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也可以 证明;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能同时存在时,一般先用过 量硝酸钙溶液检验并除掉碳酸钠(此情况下不能用盐酸检 验碳酸钠的存在,因为加入的盐酸会与可能存在的氢氧化 钠反应,造成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再加入酚酞试液 检验氢氧化钠。
解析 (2)CO2 和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使试管内、集气瓶内压强减小,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试管内液面上升、集气瓶内气球胀大;CO2 能溶 于水,但产生上述现象到底是 CO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还是 CO2 溶于水 的结果,需要做对比实验。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方法点拨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确发生了反应? 思路 1: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确发生了反 应(后面再学习)。 思路 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 产生明显现象来判断。可以选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物几 质种 及重
几种常见的 盐及其性质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钙(CaCO3) 食盐(NaCl)
其 要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二 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考点扫描】 知道碱的含义,并能列举常见的碱;掌握氢氧化 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的共性,并说明原因;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2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 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通
物
性
质常
及见
其的 碱
变碱 的
化
个
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与某些可溶性盐反应
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用于检验气体、吸收SO2等废气、 碱的应用 改良酸性土壤等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盐的概念: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 子构成的化合物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A.试管内液面上升;B.烧杯中的水通过 导管进入锥形瓶;C.锥形瓶中的小气球胀大;D.烧杯中的水进 入烧瓶,形成“喷泉”;E.U 形管中的水面左侧高于右侧; F.软塑料瓶变瘪。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3、4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三 盐的性质
【考点扫描】 知道盐的含义;知道食盐的主要性质及用途;掌 握碳酸钠、碳酸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了解常见的化肥及其作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3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作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只有碳酸钠。 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方法点拨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试剂 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 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 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 能引入新的杂质。除杂质时,应特别注意:一是优先选用 物理方法;二是去除杂质时不引入新杂质;三是除杂后物 质可分离(生成气体或沉淀);最后若除杂过程中被提纯 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应复原为原物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 是氢氧化钠溶液与 CO2 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 是 CO2 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 利用该装置,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代号),理由 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4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 , 所选试剂及用量均正确的 是( B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A 碳酸钠 氯化钾
B
盐酸
硫酸
C 氧化钙 碳酸钙
D 氯化钾溶液 稀盐酸
所选试剂及用量 适量的水
适量氯化钡溶液 过量稀盐酸
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解析 A中碳酸钠、氯化钾均易溶于水,用水不能将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 原则;B中硫酸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 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中氧化钙和碳酸钙均能与稀盐 酸反应,不但能将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中稀 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 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1 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 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分别打开盛浓硫酸和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能看到盛浓盐酸 的试剂瓶口附近出现 白雾 现象,说明浓盐酸有较强的 挥发 性; 浓硫酸有 吸水 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两者都需要__密_封__ 保存。 (2)它们的水溶液都显 酸 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酸的概念: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物物 质质 及的 其酸 变碱 化性
碱的概念: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 合物
酸碱指示剂
溶液酸碱 性的强弱 程度
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 pH的测定 pH的应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红 色。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1 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
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3)它们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稀硫酸与铁反应时溶液的颜色
Hale Waihona Puke 变为 浅绿 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Fe+H2SO4=FeSO4+H2 ↑ 。
(4)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方法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制取和收集的实验操作, 装置的连接,实验现象的分析。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时,气 体应从长导管进,经过浓硫酸由短导管排出,使水分被浓 硫酸充分吸收,此干燥装置直接与收集气体的装置相连而 得到干燥气体。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8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挑战自我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 中,加入过量硝酸钙
①无白色沉淀生成 ②_溶__液__变_红__________
假设一正确
溶液,静置,取上层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②溶液变红
假设____二____正确
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①__有_白__色__沉_淀__生_成_____ ②__溶_液__不_变__红________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解析 (1)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特征是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多种,符 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2)由图可知,仪器A是分液漏斗; 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在收集前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故连接顺序 是①③④⑧⑦(或①③④⑧)。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1、2、3、6、7、8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四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考点扫描】 知道物质的分离是通过恰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 各组分物质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物;知道物质的提纯是通过恰当 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 了解物质提纯时应注意的四点:①除去杂质的过程中不能引入新 的杂质; ②所选择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而不与被提纯的 物质反应; ③反应的产物易分离,即操作简便易行; ④若除 杂过程中被提纯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应复原为原物质,即: 不增(杂),不减(主),易分,复原。学会抓住被提纯物质与 杂质之间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和联系,决定选用何种试 剂或操作方法。知道过滤法、结晶法以及气化法、沉淀法、溶解 法、转化法、加热法、置换法、吸收法等。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2)为探究 CO2 和 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 1-Z-1 所示的 A、B 两个实验,验证 CO2 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 反应。实验现象:A 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 中气球胀大。
解析 (1)CO2 与 Ca(OH)2 反应生成 CaCO3 白色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
酸 与活泼金属反应
物 质常
的 通 性
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及见 其的
与某些盐反应
变酸 化
酸
盐酸的特性:与AgNO3作用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AgCl沉淀
的 个 性
硫酸 的特 性
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
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于 稀硝酸的BaSO4沉淀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碱
的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 方法二: (1)两种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都是 分解 反应。 (2)图 1-Z-3 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的装置图,图中仪 器 A 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使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 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①③④⑧⑦(或①③④⑧)。
假设____三____正确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方法点拨 检验未知物质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在 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如果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则可以证明;当没有别的离子干扰时,还可以加入可溶性 钙盐溶液(如硝酸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也可以 证明;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能同时存在时,一般先用过 量硝酸钙溶液检验并除掉碳酸钠(此情况下不能用盐酸检 验碳酸钠的存在,因为加入的盐酸会与可能存在的氢氧化 钠反应,造成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再加入酚酞试液 检验氢氧化钠。
解析 (2)CO2 和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使试管内、集气瓶内压强减小,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试管内液面上升、集气瓶内气球胀大;CO2 能溶 于水,但产生上述现象到底是 CO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还是 CO2 溶于水 的结果,需要做对比实验。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方法点拨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确发生了反应? 思路 1: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确发生了反 应(后面再学习)。 思路 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 产生明显现象来判断。可以选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物几 质种 及重
几种常见的 盐及其性质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钙(CaCO3) 食盐(NaCl)
其 要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