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从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过去,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一方面是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

如何利用文本,挖掘教材内涵

1、用教师的导引帮助学生感受教材的人文内涵。新课标用得较多的词是“感悟”,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产生的自己的感受或者说是独特的体验”。许多优秀的教师就是用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感受教材的人文内涵。比如,山东省的张伟老师执教《再见了,亲人》。他的第一个问题是:“再见了亲人,谁是亲人?”这是第一个层次,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这个从文本中就可以看出来,比较简单。接下来的是第二个层次: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志愿军回国的时候,跟朝鲜人民告别,说再见了亲人。第二层意思就是说,志愿军也是朝鲜人民的亲人。这一层意思是过去大家比较忽略的。第三个层次:我们的“再见了亲人”,是战争年代结成的血与火的亲情,那么,在和平年代有没有这样的亲情?大家发现,张伟老师通过三层推进为《再见了亲人》这篇五十年代的作品,开掘了二十一世纪的人文内涵。最后揭示了“只要人人拥有爱心,处处都有亲人。”

要学引导生感悟文本中的内涵,语文老师必须要自己有感情地体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首先是语言要有情感。窦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是怎样用自己生动的话语调动学生情感的呢?结课时竇老师说:“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却不能停止。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窦老师通过自己这样有激情的语言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2、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经历喜怒哀乐的过程。

读是最好的也是最实用的引导学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朗读来感悟,来体验感情。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洋洋,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呢,并不因为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好对话,读出对话双方说话时不同的语气。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文中的小枣树和小柳树,这样,也就体会到了文

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小枣树最后的那段话,你看:“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那么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生在读的时候,把自己也当成了小枣树,于不知不觉中受到角色感染。

通过表演也可以实现体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两只鸟蛋》一课,写一个孩子拿走了两个鸟蛋去玩。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看到鸟蛋不见了一定会不安的。有位老师执教时,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鸟妈妈的不安,然后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演一演,孩子们都小心地捧起鸟蛋,放回鸟窝。在表演中,孩子们会有一种情感的体验,会觉得,自己这么做很崇高,是把两个小生命送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3、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富有人文内涵的语言实践活动。

单纯的机械的语言训练会消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我们怎么样结合课文特点组织具有人文内涵的语言实践活动呢?《给予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一位教师执教时就组织了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创设情境: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这张小卡片,听到商场里响起圣诞快乐的音乐(播放音乐),她会在这张小卡片上写些什么呢?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金吉娅,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小卡片上,连同那个布娃娃一起,送给那个小女孩。角色转换:学生写完以后,同桌合作诵读并赠送卡片。一个孩子写道:······我想让你也拥有一个美丽的梦······

当然,在强调发掘人文精神时也应该尽量避免的是:只注意人文因素,忽视语言因素,语言实践没有落到实处。过分强调人文性,语文课就上成了思品课。只考虑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忽视语文本身的语言因素。这种现象在第一学段比较普遍,尤其是年轻的老师,选择上公开课的课文,喜欢先可以唱歌、画画、表演的课文,在这堂课上,有唱的,有跳的,有演的,唯独没有语文的。这还是语文课吗?后果则是,致使不少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教学实效性差。

《棉花姑娘》这篇课文后要完成一个连线题,并且说一说,怎么说呢?老师引导学生先连线,单个地说一句话,再引导学生连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并适当拓展:燕子会捉天空飞的害虫,啄木鸟会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会捉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会捉棉花地里的蚜虫······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要完整地并有所拓展地说这样一段话,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迁移运用了文本特色语言,学生原有的语言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总而言之,人文性除了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外,还应该包括品味语言本身的韵味,感受其文化的内涵。只有立足于文本本身,密切结合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语文训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丰富精神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