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2 儒学的兴起之汉代儒学(一)学案+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儒学的兴起

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课标要求)

2.教学重点: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我成功,我快乐!

【问题引导】

【疑难解析】

一、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1)新增思想观点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董仲舒看来,先秦百家学术思想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要使国家在政治上统一,首先应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他的大一统思想的实质就在于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思想基础)

“君权神授”,即有“天子受命于天,天下之人受命于天子”。

“天人感应”,即天具有意志、有感情的最高主宰者,而皇帝是“天子”,他代表天意君临天下,同时也必须顺从天意。与天同则大治,与天异则大乱。(有限制君主权力过渡膨胀的目的。)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由于长期实行“黄老无为”治国,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掠夺,种种违法逾制行为十分严重。土地兼并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阶级矛盾日益剧烈。

④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

君为臣纲──君臣义父为子纲──父子亲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董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并且还称之为“孝”,是“天经”、“地义”的。后人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二.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1)“春秋大一统”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应批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应批判。

(4)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限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在当时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

(5)“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对中华美德的发扬广大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启示,但是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三、儒学兴起的表现。

⑴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⑵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⑶“贤良之士“的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职务。

⑷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四、儒学的现代价值

大一统意识——维护中华民族统一

民本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意识——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道德意识——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学效果检测】.

1.(2007宁夏卷,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解析]考查知识的理解能力。董仲舒的思想“儒术”,已经非纯正的孔孟学说,被改造、发展了。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

[答案] C

2、(04年上海卷,历史,4)汉武帝问策于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解析:这是考查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的建议,这是史实。知道这个史实,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D。

3、(广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

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解析】材料选用的董仲舒在《深察名号》的言论有两个观点,一是认为民性本善,二是认为君权天授。

答案:D。

4.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不属于

...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

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解析:“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是明代为了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也不符合“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特点。

答案:B.

5.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学说,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亦覆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