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B)
安全评估报告范文3篇
![安全评估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e8f95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4.png)
安全评估报告范文3篇安全评估又称风险评估、危险评估,或称安全评价、风险评价和危险评价。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安全评估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安全评估报告范文一: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湖北芳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西塞山工业园新建项目办公楼工程建设单位:湖北芳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黄石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黄石佳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单位:黄石佳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黄石市大兴工程有限公司该工程坐落在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为预制管桩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146.7m²建筑层数5层、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抗震6度设防、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屋面防水等级三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二、工程安全评估依据: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规范》JGJ59-99;2、《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6、《钢丝绳式货用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规范》DB42/365-2006;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8、其他有关安全检查与控制的专门法规性文件。
三、施工过程中安全控制我监理单位对施工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取得考核合格证和操作资格证书进行了审查,审核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监管机构的建立及人员配备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等要求,复查了施工单位施工机械和各种设施的安全许可验收手续,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定期和不定期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一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并经常召开安全会议,要求施工单位提高安全意识、尊重生命。
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非常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安全控制。
021法律法规综合应用《事故应急管理》学习试题(2)
![021法律法规综合应用《事故应急管理》学习试题(2)](https://img.taocdn.com/s3/m/c6b6d8f90b4e767f5bcfceee.png)
法律法规综合应用《事故应急管理》学习试题(2)二、单选题(共99题)1.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C),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A.损害B.损坏C.突发性损坏2.重大事故隐患评估费用由(B)支付。
A.评估单位B.被评估单位c.政府3.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B)隐患。
A.较大事故B.重大事故c.特大事故4.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A)的隐患。
A.立即整改和排除B.限期整改和排除c.停产停业整改和排除5.生产经营单位(C)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高层领导B.安全分管领导c.主要负责人6.下列(B)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安全监管监察部门B.生产经营单位c.政府有关部门7.风险是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B)与后果的结合。
A.必然性B.可能性c.危险性8.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C)的评价。
A.完好程度B.危险程度c.严重程度9.确定最大危险原则是:如果危险源具有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种事故形态,按(A)考虑。
A.后果最严重的危险物质或事故形态B.后果不严重的危险物质或事故形态c.没有后果的危险物质或事故形态10.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悬殊,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这是(B)。
A.概率求和原则B.最大危险原则C.重大危险源原则11.概率求和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质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太悬殊,则按(C)估计事故后果。
A.后果严重程度最大原则B.后果严重程度最小原则C.统计平均原则12.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了(C)的单元。
A.大量B.小量C.临界量13.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B)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模版(四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模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a9325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0.png)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一)为了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项目、工地等单位以及外部供应商、承包商等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单位。
二、基本内容(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目标:通过定期排查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采取合理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二)排查方法: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项目、工地等单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采取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排查。
(三)隐患整治措施: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治方案,确定整治责任人和实施时限,并进行跟踪检查和协调解决。
(四)统计和分析报告:定期统计和分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具体要求(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1. 公司总经理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总责,并指定专职负责人。
2. 各部门、项目、工地等单位应当按时组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并报告公司专职负责人。
(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内容1. 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计划,明确排查的对象、方法和时限。
2. 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排查的结果、整治方案和实施情况。
3. 把排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整理,制定整改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4. 对已整治的隐患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隐患得到有效解决。
(三)统计和分析报告要求1. 定期统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情况,包括排查的次数、范围、隐患数量等。
2. 分析隐患的类型、分布和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3. 报告内容应包括文本和统计图表,便于理解和分析。
4. 报告要及时提交给公司总经理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并保留备份。
四、违规处罚(一)对未按规定组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警告、处罚款等处罚。
(二)对严重违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要求,造成重大事故或后果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报告(3篇)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9b4b7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03.png)
第1篇一、前言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我公司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评估工作。
本次排查评估旨在全面、深入地查找和评估公司内部安全隐患,为下一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现将排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二、排查评估范围本次排查评估范围包括公司所有生产、办公、生活等区域,重点针对以下方面: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情况;3. 安全生产设备设施运行状况;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5.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6. 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方面。
三、排查评估方法1. 文件审查:查阅公司安全生产相关文件、记录、档案等,了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2. 现场检查:对生产、办公、生活等区域进行实地检查,了解安全生产设备设施运行状况,查找安全隐患。
3. 问卷调查: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等。
4. 专家评审:邀请安全生产专家对排查评估结果进行评审,提出整改建议。
四、排查评估结果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已明确,各级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但仍存在部分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公司已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但部分部门执行力度不够,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3. 安全生产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公司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基本符合要求,但部分设备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需要及时更换或维修。
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公司对员工进行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但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培训效果有待提高。
5.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公司已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但部分预案内容不够完善,演练频率较低。
文件记录分册
![文件记录分册](https://img.taocdn.com/s3/m/fd7485830722192e4436f60d.png)
医疗机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文件记录分册·目录1.安全生产费用计划 (6)2.安全生产费用台账 (7)3.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 (8)4.隐患整改通知单 (9)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 (10)6.安全生产隐患治理验收报告 (11)7.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12)8.年度事故管理台帐 (13)9.事故(涉险事故)档案 (14)10.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16)11.劳动防护用品采购计划 (17)·12.劳动防护用品验收记录 (18)13.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19)14.安全生产奖惩管理记录 (20)15.会议(活动)记录 (21)16.设备登记台账 (22)17.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23)18.危险化学品出入库记录表 (27)19.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评审修订记录 (28)20.动火安全作业证 (29)21.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30)22.高处安全作业证 (31)23.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 (32)·填写说明1.安全生产费用计划/台账: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投入计划,每年年底将全年安全生产投入费用填入台账。
2.安全目标和安全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考核登记表:根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每年年底对本单位所有员工进行考核,将考核情况填入表格。
3.隐患整改记录(1)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先确定本单位重点隐患部位或设备设施,再确定责任部门、排查方法、排查频次,将情况填入此清单。
(2)隐患整改通知单:安全检查时,发现不能立即的安全隐患,均需填写隐患整改通知单,并对隐患整改的情况进行复查。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对本单位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将发现隐患的地点、时间、现有管控措施、造成隐患的原因、隐患的发展趋势、整改措施等进行整理,将信息填入次报告。
(4)安全生产隐患治理验收报告:结合《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将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验收情况等信息,填入此报告。
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987d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6.png)
附录 B 某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综合考虑起因、致害物和伤害方式,以及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确定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具体危险有害因素如下:1.1 人的因素1.2 物的因素1.3 环境因素1.4 管理因素1.5 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踩塌、交通事故等)。
1.6 危害因素可能涉及的单位包括公司总部、各单位(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租赁经营、园区管理服务、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酒店公寓住宿、餐饮、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等行业)。
1.7 其他说明以上参照《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包括公司总部、各单位的危险有害因素,各基层单位应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建立具体细化的安全风险清单。
1.7.1 生产过程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1.7.2 危险和有害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a)人的因素: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b)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c)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d)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2 事故风险分析和评价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综合考虑起因、致害物和伤害方式,以及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公司主要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类型为: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食物中毒等事故。
根据上述安全生产事故类型,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分析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评价其风险等级,详见下表:3 建议结论综上所述,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通过风险评价结果,公司应组织编制以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bd2c6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6.png)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一、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1. 目的和依据为了及时发现、报告、登记、核实和评估企业内部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事故的及时报告和处置,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制定本报告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制定。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部发生的所有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3. 内容和要求(1)事故报告要求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相关责任人必须立即向上级汇报,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报告:a. 详细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情况;b. 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包括事故现场照片、视频等;c.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d. 填写事故报告表格,报告内容包括上述内容,必要时可以补充其他信息。
(2)报告流程事故报告流程包括:a. 事故发生后,责任人立即向上级汇报,并保留相关证据材料;b. 上级收到汇报后,组织人员现场核实,并对事故进行初步评估;c. 上级对事故进行公示通报,并将事故报告上报企业内部相关部门;d. 相关部门根据事故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处理;e. 按照调查结果,确定责任人,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
(7)报告评估和学习总结对每起事故报告进行评估和学习总结,主要包括:a. 对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评估;b.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c. 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调查处理制度1. 目的和依据为了深入调查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查清事故原因,追究责任,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制定本调查处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制定。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3. 内容和要求(1)调查人员的指派和要求调查人员由企业内部选派,需要具备以下条件:a. 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b. 独立、公正、客观,不受其他人员或组织的干扰;c. 调查期间不允许参与与调查事故有关的其他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试卷及答案2019.4.12(9)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试卷及答案2019.4.12(9)](https://img.taocdn.com/s3/m/3f02a20d376baf1ffd4fad01.png)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试题及答案单位名称:姓名:分数: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中,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面负责。
()3.专业技术队伍在企业领导、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织下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属于技术队伍,应承担决策和组织实施的责任。
()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明确对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5.某单位一车间存放易燃物的仓库为聚氨酯泡沫材料,按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该隐患为车间级隐患。
()6.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公司汇报。
()7.安全风险特指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是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社会影响严重性的组合。
()8.排查记录、隐患台账、隐患报告、企业标准、岗位清单、生产经营信息、隐患级别、登录日志、通知公告下发、集团性质企业关联、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都可以在隐患排查系统里体现。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要求使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如实记录事故隐患的排查时间、所属类型、所在位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治理措施及整改情况等内容”;所以只需要定期操作系统,并对发现的隐患进行上报、整改、验收就可以了。
()10.隐患分析评估报告应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事故隐患发生的原因、事故隐患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事故隐患治理的措施建议。
()11.生产经营单位未发现隐患就不需要登录使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进行排查清单的提交工作。
安全培训考试试题
![安全培训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270934967ec102de2bd89ac.png)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1、从业人员100 人以上200 人以下的,配备至少1 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可以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减轻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3、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安全生产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预算,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资金使用台账。
()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总监)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5、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二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7. 仅需对日常的生产活动进行辨识,可以忽略不常见的维修任务。
()8.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化学物质等。
()9.专业技术队伍在企业领导、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织下工作,属于技术队伍,并承担决策和组织实施的责任。
()10.非本单位原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不采取措施。
()11.隐患分析评估报告应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事故隐患发生的原因、事故隐患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事故隐患治理的措施建议。
()12.从业人员发现本岗位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对本岗位之外的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无权排查、报告。
()13. 安全风险辨识相当于危险源辨识,覆盖范围包括本单位所有活动及区域,但不包括相关方作业。
()14.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5.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报告(3篇)
![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39dd0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4.png)
第1篇一、报告概述为了确保公司生产、运营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报告对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二、风险评估1. 物质安全风险(1)易燃易爆物品:公司存在一定数量的易燃易爆物品,如油漆、酒精等。
若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出现泄漏、误操作等情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2)危险化学品:公司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如硫酸、盐酸等。
若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出现泄漏、误操作等情况,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2. 设备设施风险(1)机械设备: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如数控机床、叉车等。
若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故障、人员伤害等事故。
(2)电气设备:公司电气设备较多,如变压器、配电箱等。
若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触电、火灾等事故。
3. 人员安全风险(1)员工安全意识: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不遵守操作规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员工技能水平:部分员工技能水平较低,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4. 环境风险(1)废水: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当,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废气: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当,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三、隐患排查1. 物质安全隐患排查(1)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运输、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2)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储存、分区管理,加强警示标识,防止误操作。
2. 设备设施安全隐患排查(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电气线路,防止漏电、短路等事故发生。
3. 人员安全隐患排查(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水平。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精选5篇)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de12b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b.png)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现场风险自评报告一、评估目的为保障施工任务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我处组织了对施工危险作业环境进行风险评估,以此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评估范围施工现场及具有一般安全风险以上的作业环境。
三、评估人员台湾金城公司四、评估时间2015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3日五、评估结果附:详细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单位:台湾金城公司一、工作内容及步骤工作内容:维修门店蛋糕展示柜步骤:1、清理现场所有可燃物品。
2、按照安全规定着衣、头戴安全帽3、作业: 割铜管——取坏压缩机——装新压缩机——固定——焊接铜管(需要动火)——抽真空——加氟利昂整个过程只有焊接铜管需要动火,动火时间(断断续续约30分钟),使用丁烷和氧气,丁烷气瓶长约20公分,直径约10公分;氧气瓶长约30公分,直径约15公分;切割时火苗最多10公分。
(作业时间30分钟左右)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1、人的不安全因素:(1)工作人员身体不适,疲劳、精神状况差,注意力不集中,处理情况反应慢,易受工具、物件高处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2)未经过培训的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3)工作人员未按安全规定着衣、戴帽进入施工现场。
削减措施:(1)工作人员应注意休息,杜绝精神状况不佳或带病进入施工现场。
(2)杜绝未经过培训的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3)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着衣戴帽,尽可能减少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
2、施工作业区安全防护缺陷(1)临时用电电线、开关等电器设施绝缘强度不够,线路架设与热源、火源、车辆及行人通道安全距离不足,电器设备未安装或为合理选用保险装臵以及超负荷使用,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削减措施:(1)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应满足施工需要和安全规范要求,线路架设应符合安全规范。
(2)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范本(2篇)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ea14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e.png)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完善在企事业单位中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报告工作,确保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
二、术语和定义1. 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隐患。
2. 排查:指对企事业单位内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3. 治理:指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和改善,以消除或减小事故发生的风险。
4. 报告:指将排查和治理工作的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三、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责任部门和人员1. 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 企事业单位:负责组织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并按时报告相关情况。
3. 排查人员:由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包括专职的安全员、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等。
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步骤和内容1. 制定排查计划: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系统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的时间、范围和内容。
2. 组织排查工作:组织排查人员对各个岗位和区域进行调查和检查,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3. 隐患评估和分级:根据排查的结果,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和分级,确定治理和整改的优先级。
4. 制定治理方案和计划:根据评估和分级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和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治理的时间节点。
5. 实施治理和整改:按照制定的方案和计划,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和整改,确保消除可能的风险和隐患。
6. 监督检查和验收:对治理和整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验收,确保治理的效果符合预期。
7. 编制报告和汇报:根据排查、治理和整改的结果,编制详细的报告,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五、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的措施和方法1.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宣传和教育等方式,增加员工对安全风险和隐患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三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167f6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5.png)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一、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生产、工作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和员工。
二、制度内容: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的目的是全面搜集、登记和统计公司内部的各类事故隐患,形成报告,以供领导和管理者分析、研究和决策。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进展情况;(2)各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统计;(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难点与问题;(4)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成效与建议。
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的制作要求:(1)报告要真实客观,数据准确可靠;(2)报告要详尽全面,包含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事故隐患情况;(3)报告要形式规范,包括标题、内容、统计表格等;(4)报告要及时提交,确保领导和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
三、操作流程:1.各部门按照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要求,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将发现的事故隐患登记并报告上级部门;2.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各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情况,制作统计报告;3.安全管理部门将统计报告提交给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4.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对统计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5.安全管理部门根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及时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改进措施,并做好落实。
四、责任和要求:1.各部门负责按照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要求,认真开展排查工作;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和分析各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情况,并制作统计报告;3.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负责对统计报告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及时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各部门。
五、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制度的执行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员工共同遵守;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3.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制度的修订和废止:1.对于制度的修订,应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并经过公司领导层的批准后生效;2.对于制度的废止,应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并经过公司领导层的批准后废止。
隐患整改情况报告
![隐患整改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0621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d.png)
隐患整改情况报告一、背景在工作和生活中,隐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隐患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秩序,还可能对员工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隐患整改情况本报告将对公司近期发现的隐患进行梳理,介绍整改措施和进展情况。
1. 安全隐患近期公司工厂主楼三楼出现墙面渗水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采取了封堵漏水点,并对整个楼层进行了检查和维修。
经过多次检测,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了渗水问题。
2. 生产隐患由于最近订单量较大,生产车间出现了设备运行异常频繁停机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
经过技术人员的排查和维护,现已经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和调试,生产秩序得到了有效恢复。
3. 环境隐患公司车间周边存在一处废弃油漆桶的堆放现象,存在引发火灾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环保部门已经对该区域进行了清理和整理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以后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三、整改效果评估经过公司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项隐患整改工作得到了及时的落实和有效的改善。
通过对整改情况的跟踪和评估,各项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未来工作展望隐患的整改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公司将继续加强对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体系,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
五、结语隐患整改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通过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为员工健康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以上为公司隐患整改情况报告,谢谢各位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三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96d97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e.png)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一、前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发现、分析和控制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员工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和落实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精确的数据支持,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二、目的和意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规范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通过统计和分析工作实施情况和结果,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具体意义如下:1.及时了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2.准确掌握事故隐患发现的情况和特点,为隐患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4.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提供参考。
三、作业程序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的作业程序如下:1.收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记录、检查和评估的结果等。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
3.分析和比较不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数据,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4.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措施和建议。
5.编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汇报和交流。
四、数据分类和分析方法1.数据分类根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将数据进行如下分类:(1)隐患排查和识别:包括隐患排查的频次、隐患的类别和数量等。
(2)隐患治理和整改:包括隐患的治理进度和整改的效果。
(3)隐患评估和复查:包括隐患评估的结果和复查的合格率。
(4)隐患管理和监督:包括隐患管理的措施和监督的效果。
2.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数据分类,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1)趋势分析:通过对同一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5篇)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4070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d.png)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为加强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落实《贵州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本站实际,订立本制度: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向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书面报告,同时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当由车站站长签字确认。
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重大事故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2、重大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车站拟定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
三、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应追究责任人责任。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2)是指企业、单位或组织在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应按照规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出整改措施的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及早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隐患。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设施安全缺陷:如设备老化、损坏、漏电、泄漏等。
2. 生产过程隐患:如不合理的操作程序、工艺缺陷等。
3. 安全管理缺陷:如缺乏安全培训、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完善等。
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程序1. 隐患发现:企业、单位或组织应加强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建立健全隐患发现机制,包括定期巡检、常态化检查、员工举报等,以及注意人员的反馈和舆情信息。
2. 隐患评估:发现隐患后,应立即进行评估,对隐患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为重大事故隐患。
3. 报告汇总:对评估后确定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
4. 整改方案:企业、单位或组织应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三、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1. 隐患的描述: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准确的描述,包括隐患的地点、性质、原因、影响等。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范文(3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49e3d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e.png)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范文1.引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统计分析与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防范事故风险能力,制定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2.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全面了解事故隐患的存在情况和处理进展,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3.责任人及职责3.1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的具体计划和要求,组织实施,并负责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2 各部门负责按照计划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和数据。
3.3 监管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4.统计报告内容4.1 事故隐患排查总体情况统计报告应包括隐患排查的日期范围、隐患排查的部门和人员、排查区域和对象等基本信息,以及发现的隐患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4.2 隐患类型统计分析统计报告应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隐患的数量、占比及分布情况。
同时,对不同隐患类型的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4.3 隐患治理进展情况统计报告应对已发现的隐患进行处理情况的统计分析,包括已整改、未整改的数量和占比,督办及验收情况等。
4.4 隐患排查工作情况评估统计报告应对隐患排查工作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包括排查覆盖面、排查质量、排查流程等方面的评价。
5.报告编制与提交5.1 报告编制统计报告由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编制,汇总各部门提供的排查数据和信息,按照上述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报告。
5.2 报告审核报告编制完成后,应进行内部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报告逻辑的完整性。
5.3 报告提交审核通过后,报告应及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并抄送相关部门。
6.报告使用与反馈6.1 报告使用上级主管部门可根据报告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部门管理和决策支持。
6.2 反馈意见上级主管部门应对报告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安全培训考试试题 (1)
![安全培训考试试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f684e10cb9d528ea80c77952.png)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1、从业人员 100 人以上 200 人以下的,配备至少 1 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可以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减轻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3、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安全生产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预算,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资金使用台账。
()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总监)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5、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二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7. 仅需对日常的生产活动进行辨识,可以忽略不常见的维修任务。
()8.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化学物质等。
()9.专业技术队伍在企业领导、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织下工作,属于技术队伍,并承担决策和组织实施的责任。
()10.非本单位原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不采取措施。
()11.隐患分析评估报告应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事故隐患发生的原因、事故隐患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事故隐患治理的措施建议。
()12.从业人员发现本岗位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对本岗位之外的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无权排查、报告。
()13. 安全风险辨识相当于危险源辨识,覆盖范围包括本单位所有活动及区域,但不包括相关方作业。
()14.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5.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重大隐患评估报告
![重大隐患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0f70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8.png)
重大隐患评估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重大隐患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全面的风险分析和综合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潜在的重大隐患,以确保安全和可持续的发展。
1. 引言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重大损害的潜在风险。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领域都存在着潜在的重大隐患,如能源行业、交通运输、化工工艺等。
评估和管理这些隐患对于维护社会安全至关重要。
2. 评估方法针对重大隐患的评估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以全面了解隐患的潜在影响和可能的后果。
以下是评估方法的一般步骤:2.1 收集数据首先,收集和整理与重大隐患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历史事故记录、相关法规和标准、现场调查报告等。
2.2 风险分析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可能导致重大隐患的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和风险矩阵分析等。
2.3 影响评估通过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估重大隐患可能对人类、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这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生态破坏等方面的影响评估。
2.4 潜在后果评估通过对隐患可能的后果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紧迫性。
这有助于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应急准备措施。
3. 评估结果基于以上的评估方法,我们得出了如下的评估结果:3.1 隐患识别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我们识别出了潜在的重大隐患,并确定了隐患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2 风险分析结果经过风险分析,我们对隐患的发生概率和后果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不同风险因素的权衡,我们确定了隐患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3.3 影响评估结果根据影响评估,我们对重大隐患可能对人类、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估算。
这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
3.4 潜在后果评估结果通过对潜在后果的评估,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隐患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这有助于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应急准备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风险。
4. 解决方案为了有效管理和减轻重大隐患的风险,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4.1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建议采取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和监察、改进设备和工艺、提供培训和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