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测量物体的高度
九年级数学下册测量物体的高度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测量物体的高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高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尺子、卷尺、测高仪等。
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三角测量等。
3. 测量误差及处理:误差的概念、减小误差的方法。
4. 实际操作: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物体的高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误差的处理。
难点: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减小误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测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误差的处理等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物体高度的测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量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物体的高度。
5. 讨论:学生交流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享测量心得。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方法的选择。
2. 完成课后练习,选取一个物体进行高度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3. 思考如何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测量方法的选择和测量误差的处理,能够独立完成物体高度的测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合作,运用测量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探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1.6测量物体的高度优秀教学案例
3. 设计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测量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物体高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曾经测量过物体的高度吗?是如何测量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4. 利用多媒体展示测量物体高度的实例,如建筑物、树木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讲授新知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测量物体高度打下基础。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4. 学生展示测量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测量过程,总结经验,提高测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教师对学生的测量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其他物体的高度,巩固课堂所学。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测量准确性。
2. 讲解测量物体高度的基本方法,如使用直尺、三角板、标杆等工具。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测量物体的高度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人教版)测量物体的高度《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一节数学活动课,它的目的是会把学习的三角函数解直观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来解决生活中物体的高度。
活动课的重点是实践活动,但方法的得出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必须要有所分析和领悟,所以在活动之前要让学生理解运用的思想方法,进而转移到实际中去解决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
本节课,活动的内容有三个,活动一:合理使用自制测角仪测量倾斜角;活动二: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活动三: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因此本节课活动的形式,可以先在课堂上讨论、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室外的实际测量,活动结束时,应要求学生写出活动报告。
能够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思想,能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设计活动方案、自制测角仪或运用测角仪进行实地测量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2.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设计活动方案、运用自制测角仪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够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数学教育应当是数学再发现的教育,本节课积极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本节课把重点放在“合作与探究”上,以“思维为主线”去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引导发现法、分组讨论法,使学生的思维过程自然流畅,知识建构系统、连贯,在层层推进的探究过程中,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
九年级数学下册测量物体的高度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测量物体的高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高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章:测量概述1.1 测量的概念与意义1.2 测量工具的分类与使用第二章:测量物体的高度2.1 直接测量法2.2 间接测量法2.3 测量误差与精确度第三章: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3.1 卷尺的使用方法3.2 标杆的使用方法3.3 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第四章:实际物体高度的测量4.1 室内物体高度的测量4.2 室外物体高度的测量4.3 特殊物体高度的测量第五章:测量数据的处理与表达5.1 测量数据的整理与分析5.2 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测量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任务,评估学生的测量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测量工具实物(如卷尺、标杆、测量仪器等)。
2.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3. 测量任务手册和测量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场景,引发学生对测量物体高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测量的概念和意义,讲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示范: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展示测量物体高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任务,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操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测量结果,总结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重要性。
最新九年级数学下册:15测量物体的高度课件北师大版
一、如何测量倾斜角
•测量倾斜角可以用测倾器。 ----简单的侧倾器由度盘、铅锤和支杆组成
90
9 0
P
Q
度盘
0
铅锤
支杆
1.请根据小亮测得的数据,填写表中的空格; 2.通过计算得,地王大厦的高为(已知测倾器的高 CE=DF=1m)______m (精确到1m).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得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计算过程 活动感受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计算者和复核者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7
1.AG/tan30°=1.732AG 在Rt△AFG中,FG=AG/tan45°=AG EG-FG=CD 1.732AG-AG=60 AG=60÷0.732≈81.96 AB=AG+1≈83(m)
课内拓展应用
❖ 1.大楼AD的高为100米,远处有一塔BC,某人在楼底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 物体的高度,如左图
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 的物体的高度,如右图
作业
1. 分组制作简单的测倾器.
2.选择一个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测量它的高度并撰写 一份活动报告,阐明活动课题、测量示意图、测得数据 和计算过程等.
3.选择一个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测量它的高度 并撰写一份活动报告,阐明活动课题、测量示意图、 测得数据和计算过程等. (下表作参考)
A处测得塔顶B处的仰角为60°,爬到楼顶D测得塔 顶B点仰角为30°,求塔BC的高度.
B
D
A
C
❖ 2.如图,在离铁塔150米的A处,用测角仪测得塔顶 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D=1.5米,求铁塔高 BE.
数学九年级下测量物体的高度课件
90 90
M
30°
0
2、转动转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记下此时铅垂线 所指的度数。
大家要认真 思考吆
活动二: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谓“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
面
上可以无障碍地直接测得测点M 注 意 要 领 啊!
与如被图测,物要体测底量部物之体间MN的距高离度.,
需测量哪些数据?步骤如下: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 测得M的仰角∠MCE=α.
测得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计算过程 活动感受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计算者和复核者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想一想
(p21)
A,B之间的距离AB=b. M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
求出物体MN的高度吗?
说说你的理由.
E
N
β Dα
C
ba
B
A
总结
(1)侧倾器的使用 (2)误差的解决办法---用平均值
(3)到目前为止,你有那些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 物体的高度,如左图
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 的物体的高度,如右图
思考:
大家要认真 思考吆!
如何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谓“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 上不能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底部之 间的距离.
M
要测量物体MN的 高度,使用侧倾器 测一次仰角够吗? E
α
C
a
N
A
活动三: 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测一次仰角是不够的. 还需哪些条件,测量哪 些数据?
E
tanα+ a N
α
C
九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活动—利用测角仪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利用测角仪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学设计一、内容解析本节课主要通过测量和计算大树、塔高度的活动,巩固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并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和计算大树、塔高度的活动,巩固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
.2.通过测量活动,使我们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测角仪测量物体高度的操作方法,并能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建立三角函数的模型和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探究新知】1.下图中仪器的名称是,它是用来。
2.自制测角仪:用手中的量角器制作一个1题中的测量工具:把一根细线固定在半圆形量角器的圆心处,细线的另一端系一个小挂件,如图1、2所示,就制成了一个简单测角仪。
测量仰角的方法如图3所示。
3.测量原理探讨:①测量底部可以达到的无题的高度,如图4;②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5。
4.探讨测量方案,设计活动报告①测量树高(底部可以到达),如图6②测量塔高(底部不可以到达)如图75.测量活动实施:活动一:利用制作的测量工具测量大树的高度。
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亲自测量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有:(2)你需要测得你到树根的距离是米,测量你看到的树的顶端的仰角是°,还需要知道:。
(3)在下面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4)写出求树高的公式:AB= 米活动二:利用制作的测量工具测量塔的高度。
请设计出实际操作方案,并根据方案回答问题:(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2)在下图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3)你需要测得示意图中的哪些数据,并分别用a、b、c、d等表示测得的数据:(4)写出求塔高的算式:问题:活动一与活动二的方法有何优缺点?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巩固练习】【达标测评】小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量生活中一建筑物的高度AB。
[初三数学]九下数学 §15测量物体的高度
九下数学§1.5测量物体的高度【学习目标】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会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重点】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难点】记住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学习过程】一、初生牛犊不怕虎,让我来探索:探究一:1、自学课本27页-29页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小组讨论每个活动的活动原理.探究二:1、如图,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和大门的上方之间挂一些彩旗.经测量,得到大门的高度是5m,大门距主楼的距离是30m,在大门处测得主楼顶部的仰角是30°,而当时侧倾器离地面1.4m,求学校主楼的高度(精确到0.01m)二、我的课堂我做主1、(黑龙江哈尔滨)今年入夏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不断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位.一条船在松花江某水段自西向东沿直线航行,在A处测得航标C在北偏东60°方向上.前进100米到达B处,又测得航标C在北偏东45°方向上.在以航标C为圆心,12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有浅滩.如果这条航继续前进,是否有被浅滩阻碍的危险?( 3≈1.73)三、看我有多棒1、(2007湖北潜江)经过江汉平原的沪蓉(上海—成都)高速铁路即将动工.工程需要测量汉江某一段的宽度.如图①,一测量员在江岸边的A 处测得对岸岸边的一根标杆B 在它的正北方向,测量员从A 点开始沿岸边向正东方向前进100米到达点C 处,测得68=∠ACB .(1)求所测之处江的宽度(.48.268tan ,37.068cos ,93.068sin ≈≈≈ );(2)除(1)的测量方案外,请你再设计一种测量江宽的方案,并在图②中画出图形.2、(2007云南双柏县)如图,在某建筑物AC 上,挂着“多彩云南”的宣传条幅BC ,小明站在点F 处,看条幅顶端B ,测得仰角为︒30,再往条幅方向前行20米到达点E 处,看到条幅顶端B ,测得仰角为︒60,求宣传条幅BC 的长(小明的身高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1.6《测量物体的高度》精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1.6《测量物体的高度》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量物体的高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知识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高度,让学生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解物体高度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测量工具的使用、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测量精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解物体高度的方法,能熟练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高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解物体高度的方法。
2.难点: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找到相似三角形,并运用相关公式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测量物体高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用于展示实际测量过程。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测量物体高度的实际案例,制作成课件或黑板报。
3.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测量工具(如三角板、直尺等),以便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测量物体高度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展示一座建筑物,提问:“如何测量这座建筑物的高度?”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件或黑板报,展示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
九年级数学下册《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张校园建筑物的照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座建筑物的高度吗?如何才能测量出它的高度呢?”
2.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测量软件等,辅助教学,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3.教学过程:
a.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讨论问题进行探讨;
b.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c.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给予适时引导和解答。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方法:课堂练习,个别辅导。
3.教学过程:
a.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e.总结课堂内容,强化学生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b.终结性评价:以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4.教学策略:
a.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28.3 教学活动 测量物体的高度精品课件
广东省怀集县闸岗镇中心学校
邓宁
温馨提示:测量时,不同同学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为了准确测量,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练一练
2、如图所示,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测量旗杆
的高度AD,在离旗杆3m的E处,测得旗杆顶的 仰角为60 °,测角仪高1.5m,求AD. A
解:依题意知, ∠ABC= ∠D=90 °,
DE=BC=3m, ∠ACB=60 °,
三、研学教材
练一练
在以上测量中,若测得仰角a =30°,仰角
β = 60°,量出A、B两点的距离是10米. 测量仪高是1.5米,你能求出塔的高度吗?
(结果可保留二次根式).
C
广东省怀集县闸岗镇中心学校
E
D
邓宁
60 °G30 °F 1.5 10
三、研学教材
练一练
解:如图所示,已知AB=10米,β= 60°,
AF=1.5米,a=30 °,∠CEF= ∠D=90°,
∴GF=AB=10,DE=AF=1.5
Rt△CEG中,CE=tan60 °·EG= 3 EG
Rt△CEF中,CE=tan30°·EF= 3 EF
即 3 EG=
解得EG=15
3 (EG+10),
3
3
C
∴CE= 3 EG= 15 3 ,
则塔高为:
CD=CE+DE =15 3 +1.5(米)
第26课时 教学活动 测量物体的高度
2019/9/19
1
够设计方案、步骤,能够说明测量的 理由;
3.回顾、整理已学过的测高方法及相关知 识.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广东省怀集闸岗镇中心学校
邓宁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1.6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学设计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测量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1.6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学会使用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测量物体的高度。
3.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如测高仪、皮尺等)进行实际测量,并准确计算出物体的高度。
4.掌握用图形的相似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操作示范:现场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测高仪、皮尺等)进行实际测量,并展示计算物体高度的过程。
3.知识拓展:介绍其他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如使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你认为在实际测量中,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有哪些应用?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学生,经过前几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应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是测量物体高度这一方面,仍需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30 30 60 60 90 90 度盘 铅锤 支杆 l C
M
N
E
α
l a a A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测量物体的高度》精品教案 授课教师:
活动方式: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讨.
活动工具:测倾器、皮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目标:
1.经历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运用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
2.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一起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矫正, 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
3.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活动一:测量倾斜角(测倾器)(多媒体演示)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1、把支架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架的中心线、铅锤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 这时度盘的顶线PQ 在水平位置。
2、转动转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 ,记下此时铅锤线所指的度数。
(学生活动:测量倾斜角)
活动二: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多媒体演示)
1、在测点A 安置测倾器,测得M 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 到物体底部N 水平距离AN=ι;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a ,求出MN 高度。
A C
B D
M N E α β a a b
(学生活动:测量多功能厅的室内高度)
活动三: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多媒体演示)
1、在测点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此时M 的仰角∠MCE=α;
2、在测点A 与物体之间B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M 仰角∠MDE=β;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BD=a ,以及测点A,B 之间距离AB=b.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物体MN 的高度吗?
(学生活动:测量多功能厅的室内高度)
四人小组制作简单的测倾器,测量我
校教学楼的高度,并撰写活动报告。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