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示范课教案《月光曲》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示范课教案《月光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月光曲》;(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月光”、“照耀”、“静谧”等;(3)学会用词语描述景色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2)引导学生懂得感恩,体会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3)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月光曲》;(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2. 教学难点:(1)词语的运用和表达;(2)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月亮的古诗或歌曲;(2)分享自己喜欢的关于月亮的故事或诗句;(3)引入今天的课题《月光曲》。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2)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月光”、“照耀”、“静谧”等;(3)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3. 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景色和情感;(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四、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3. 回家后,向父母分享课文《月光曲》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课文、写作文的情况;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分享课文的情况以及父母的评价。
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宁静的月光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思考,自主掌握课文内容。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设计引言:《月光曲》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钢琴独奏曲,被誉为音乐史上最美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从音乐理论、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等方面出发,为教师提供一份针对《月光曲》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 了解《月光曲》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贝多芬和该曲的创作背景。
2. 分析曲子的结构和乐曲要点,能够准确理解和演奏曲目。
3. 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用音乐语言去表达情感。
4. 提高钢琴演奏技巧,能够准确掌握乐曲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等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背景知识介绍(20 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作曲家贝多芬和他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该作曲家对音乐的贡献和《月光曲》的创作背景。
2. 曲子分析(25 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月光曲》的曲式结构、调性和技巧要求。
引导学生观察乐谱中的音符、节奏、速度和力度标记等元素。
3. 温习基础技巧(30 分钟)通过简单练习和曲目热身,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基础的钢琴演奏技巧,如手指灵活度、键位准确度和手腕的柔韧性等。
4. 情感表达训练(25 分钟)通过音乐欣赏和情感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月光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情感,如练习演奏时的轻柔、慢奏等。
5. 基础练习与技巧训练(30 分钟)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技巧需求,设计一些技巧练习,如琴键踏板的运用、跳音设置、音色的变化等,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技巧。
6. 演奏实践(30 分钟)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演奏实践,根据学生的技巧水平和理解程度,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提升演奏表现力和准确度。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态度,了解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2. 对学生的演奏实践进行评价,包括速度、力度、音色和表达等方面的表现,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3. 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理解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在学生的学习档案中。
四、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钢琴比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演奏的技巧要求。
月光曲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3篇

月光曲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第 1 篇一、教材分析《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乐家,经久不衰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真情。
本教学设计重在读和悟上,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品味《月光曲》的艺术魅力,感受生动文字画面的美丽。
二、设计理念1.《月光曲》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强烈的文章,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2.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积极讨论与交流。
3.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贝多芬,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法感受了解《月光曲》的来历及文章的内涵。
2.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以及贝多芬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难点: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
五、解决办法1.围绕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
2.倾听《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绪变化,想象其意境。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
同学们,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善良、高贵而又倔强的灵魂,走进贝多芬,去认识他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反思篇一《月光曲》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17课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来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新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如下几点优势:一、“学科融合”,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1、“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学策略,应当是二十一世纪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本课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进行学科间的整合,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触发学生的情感情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的领悟文章的中心。
二、读悟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1、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则能充分发挥出表情达意的作用。
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月光曲》不仅故事发生的环境美,而且《月光曲》的内容更美。
教师如果囿于《月光曲》内容的讲解、分析就枯燥乏味了,而且学生也难以理解,即使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
本堂课避免了这一点,读是贯穿始终,默读、轻声朗读、自由朗读、范读、配乐朗读、引读等举措,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及表达情感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再现课文的意境,从而把课文的内容、词句的理解、感情的体会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感情也得到一定的申华。
2、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如此方能实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发展意义。
如整堂课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读课文、谈感受,找句子,让学生融进自己的思想,移位动情,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三、注重收口,建立开放的目标意识。
俗话说“编筐编箩,全在收口”是因为好的收口,筐、箩才会结实耐用。
一堂好课的结课也是如此。
同时阅读教学既要以课文为范本,又要超越课文,尽可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新老师做得极为成功我们知道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信息时代,是立足现代、走向未来,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教育创新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追求必须反映新时代的价值观念。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范本7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范本7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范本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的传说,并能简要地复述。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幽静、清幽、恬静”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能背诵。
4、能运用“幽静、陶醉”写一段内容具体的话。
教学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此,语文课应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设计特色:在复述、诵读、运用等板块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语言、运用内化语言的目标。
教学流程:一、自学课文。
1、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自学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读后练习说说《月光曲》的传说。
3、查阅有关课外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曲》,并做好资料卡。
题目______________ 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刊物_____________期号_____________页码_________二、简要复述。
1、教师与学生一起听《月光曲》,而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贝多芬及《月光曲》的了解。
2、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己认读。
莱茵河皮鞋匠入场券陌生盲姑娘恬静3、引导学生简要复述《月光曲》的传说,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幽静茅屋断断续续对话激动清幽陶醉记录每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是否完整;是否简要;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上述词语。
三、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着的情感。
(1)“断断续续”:假如你是贝多芬,会从“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中听出些什么?(2)“随便说说”: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觉得姑娘是在“随便说说”吗?(3)“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假如你是贝多芬,面对盲姑娘,心里会想些什么?2、结合学生的自读体会,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月光曲》教学设计(优秀3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优秀3篇)《月光曲》教学设计篇一《月光曲》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的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
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展开联想,即兴写成的。
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发展的变化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进一步落实分辨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及内容的过程中,领悟感情,使重点训练项目化为技能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1、学习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重点)。
2、感受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意境、内容,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以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创设情境,整件感知1、初步感知:看画面,感受情境,谈体会。
2、合作学习:用两分钟时间读第9自然段,组内交流讨论: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指名反馈。
板书: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3、品读体会:根据月亮、海水的变化,把三种层次的感觉读出来。
4、深入研读:个体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层来读一读。
⑴ 第一层: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微波粼粼”“霎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⑴ 第二层: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忽然”“刮”“卷”“涌”→自由读→指名读→站起来读。
⑴ 第三层:引读→谈体会→重点指导“波涛汹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小结过度: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海天月夜景!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1、看板书、理思路。
2、朗读:⑴ 指名读。
⑴ 接读:女→男→全班。
⑴ 齐读:配乐朗诵。
四、学习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1、想象说话:贝多芬美妙的乐曲深深感染了兄妹来,贝多芬离去后,盲姑娘兄妹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时贝多芬,心潮澎湃,飞奔回客店,他一边写,一边想,他想了些什么呢?2、情感升华:穿插再读贝多芬的话,体会情感。
千课万人张艳芬《月光曲》 教学设计

千课万人张艳芬《月光曲》教学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月光曲》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由千课万人张艳芬演绎。
这首曲子美妙动听,富有情感,是许多音乐学习者学习的经典之一。
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并学会演奏这首曲子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就《月光曲》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月光曲》,学生能够了解古典音乐的特点,领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2.学生能够掌握《月光曲》的基本谱曲知识,准确演奏乐曲。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二、教学内容:1.了解《月光曲》的背景和创作故事。
2.介绍《月光曲》的乐谱内容和演奏技巧。
3.指导学生练习演奏《月光曲》,并进行反复练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掌握《月光曲》的基本曲调和节奏。
2.学生理解并能够表达《月光曲》所传达的情感。
3.学生掌握演奏《月光曲》所必需的技巧,如手指的灵活运用、音色的控制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播放《月光曲》的原版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介绍:向学生介绍《月光曲》的背景和创作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的意义。
3.乐谱讲解:教师为学生逐一解读《月光曲》的乐谱内容,让学生掌握曲子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方式。
4.演奏练习: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逐步练习演奏《月光曲》,并进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
5.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月光曲》所传达的情感,让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并在演奏中表达出来。
6.总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心得。
五、教学方法:1.听力教学法:通过听《月光曲》的原版音乐,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和情感表达。
2.示范教学法:老师示范演奏《月光曲》,让学生模仿跟读,快速掌握演奏技巧。
3.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月光曲》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六、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练习和表演评比,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8篇

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8篇《月光曲》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相关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力。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4、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⑴字、词的掌握情况:①认读生字、生词。
②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⑴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⑴交流初读感受:①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
②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
⑴质疑问难: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曲子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探究课文1、自渎,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⑴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谈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月光曲》说课稿【4篇】

《月光曲》说课稿【4篇】月光曲的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月光曲》课文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读后,既能让人进入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无限的向往,又能对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爱戴之情。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本事。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清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1.探究贝多芬情感变化的原因。
2.感受音乐的旋律和魅力。
三、整合资源说策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以读促悟: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经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变成脑中的画面,从而体会贝多芬乐曲音乐的魅力。
2、情境创设:主要经过课件展示月夜图片、文章重点句段,并播放《月光曲》,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当中。
3、适时引导:本课容量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现文本资料,所以采用了以教师叙述相关文本,自然过渡的办法,突出本节课的教学中心。
四、多向互动说过程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三个环节:(一)配乐朗读、活力导入:教师配乐朗读第九自然段。
这样设计的原因是经过文章主人公拉近师生与文本的距离,给听者一种融合的感觉。
(二)品读揣摩,入画悟情刘勰曾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阅读教学中应当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经过默读思考、读后交流、朗读悟情、欣赏体会等活动,将《月光曲》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自我脑中的画面,到达学生个性化体验,使之与兄妹俩产生情感共鸣。
具体做法是:1、配乐朗读,想象画面学生听师朗读并想象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1 一、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
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描写的事件中感情变化细腻,课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
文章字里行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是读懂本文的基础,充分读好文章的主体部分――描述贝多芬演奏《月光曲》的段落,理解《月光曲》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和感情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抓住重点段落,想像《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4.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会正确书写并能正确运用本课写字表中要求写的11个字。
5.集体创作班歌。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欲望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贝多芬。
(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2.教师小结或简介贝多芬生平及音乐创作。
[点评: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
]过渡语:贝多芬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月光曲》(板书课题)(播放《月光曲》片段)提问:听了乐曲,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就题提问,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提出:《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月光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景象?贝多芬为什么创作月光曲?……(老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点评: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
《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5篇)《月光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积累幽静、波涛汹涌、陶醉等词语。
2、在教师引导下,有感情朗读课文。
3、开展想象,根据提示进行说话练习。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教学重点】1、开展想象,根据提示进行说话练习。
2、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教学难点】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教学过程】一、引新,导入新课1、听音乐,揭示课题:月光曲。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名曲背后的故事。
(音乐月光曲的引入,让学生伴着优美和谐的曲子,进入课文的情境中,从听觉上刺激了学生,也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情感因素,对课文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检查预习,完成填空:《月光曲》是由著名的音乐家()谱写的。
说说你对贝多芬有什么了解?补充介绍贝多芬。
(适时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为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品格作铺垫。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月光曲的内容:⑴指名交流。
⑵学生自由读,找出旋律变化的内容,说说理由,指导朗读。
⑶合作读整段文字。
(采用倒叙的手法,让学生从文字上感受《月光曲》所描绘的魅力意境,再利用音乐、图片进一步从听觉视觉上刺激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的语言和乐曲融为一体。
)三、讲读课文,深入感悟1、过渡引入故事,理解茅屋这个词,开展想象,说话练习。
2、引读兄妹俩的对话,开展想象,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变化。
3、学习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开展想象,体会贝多芬的惊喜。
4、读句子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显得格外清幽。
体会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月光曲》的创作过程的学习来体会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进行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回顾前文,点明主题1、再读月光曲的内容,体会作家创作的动力。
2、再一次感受乐曲的力量。
(读,学生表达。
)3、理解兄妹俩的陶醉。
4、总结。
(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感受乐曲带来的震撼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月光曲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月光曲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3、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教学用具:POWPOINT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条件允许)教学过程:一、启动:谈话激趣1、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大音乐家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吧!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如何谱写成的吗?通过学习课文《月光曲》,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2、板书课题:月光曲二、互动:(一)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的生词相信大家都认识了。
检查字词。
莱茵河入场券蜡烛盲姑娘琴键恬静汹涌安详陶醉注意强调:“券”的读音恬静、安详、陶醉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二)细读感悟:1、谈话: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交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都给予肯定)2、选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弹奏乐曲,他们感受到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学生仔细读9、10段,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
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着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思想: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14个生字。
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语的教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大意,并完成课后第四题的练习。
第二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c)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音乐导入。
1、同学们,请听。
(播放乐曲《月光曲》)2、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
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随机板书: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三)谈话激趣:1、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穷苦人盲姑娘弹奏,弹了一曲,又弹一曲《月光曲》,这第二次弹奏的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生:从“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可以看出,他不是早已谱写好的。
)2、显然,贝多芬是在小茅屋里乘着兴致把曲子弹奏出来,而后追记的。
月光曲教学设计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月光曲教学设计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月光曲教学设计(一)一、【设计理念】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2、学情分析对学生不够了解,只是针对学生的特点随机调控课堂。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熟读直至背诵第9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4、认字8个,写字7个。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三、【教学重点】1、《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2、感受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四、【教学难点】标画重点词句,品词品句。
五、【教学方法】1、教法2、学法六、【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2、学具准备(无)七、【教学课时】总课时(两课时),本课时(第二课时)。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所学重点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出示幻灯片)2、课文情节回顾。
二、深入感悟:(新课)1、快速浏览9—10自然段,画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相关句子。
(1)、画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相关句子。
(指名学生汇报结果)(2)、找出《月光曲》乐曲的三部分内容,用词语概括出皮鞋匠由乐曲联想到的画面。
(3)、指导朗读,熟读第9、10自然段。
(出示朗读要求)(4)、学生读9、10自然段,感受月光曲所呈现的画面,读出乐曲旋律的变化。
2、聆听月光曲,感受乐曲的意境。
(播放月光曲音乐)3、如此美妙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谁?4、自由读皮鞋匠和妹妹被乐曲陶醉的句子,感悟《月光曲》的魅力。
5、指名读第11自然段,感悟兄妹两如何被音乐所陶醉。
(1)、找出重点词“陶醉”,联系第八单元金钥匙,回顾学习重点词语的方法。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设计理念】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苏醒、激越、成长的过程,能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演绎一种开放的语文课堂文化。
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理解、体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给人以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的印象;以朗读为载体、以感悟为主线、以引领学生探究《月光曲》音律、联想画一般意境为重点,感受音乐大师诗一样的情怀。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艺术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引导学生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乐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根据乐曲的旋律,了解乐曲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教法、学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能力发展的训练场,我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能力,有机地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同时运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倒叙教学法、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了本课的教学。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准备】《月光曲》课文范读视频及相关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艺术可以让我们的耳朵听见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见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月光曲》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板书课题)二、课文回顾:1.一次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走进了低矮的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他为什么会给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呢?谁来说一说?2.贝多芬怀着同情心给盲姑娘弹了第一首曲子,盲姑娘听了这首曲子很激动,很兴奋,她怎么说的呢?(您弹得多纯熟啊!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于是贝多芬借着清幽的月光,为盲姑娘弹了第二首曲子,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找找穷兄妹俩听的怎么样?(生汇报:陶醉,师板书)等穷兄妹两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经离开了茅屋,他们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呢?4.是啊,音乐总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听着如此美妙的音乐,我想起了贝多芬的一句话:我的音乐应该为穷人造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我该多么幸福。
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您浏览的《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正文如下:月光曲教学设计1探究任务:1、通过整合课文,以“为何弹曲、为何再弹、遇到知音、得到灵感、读出命运、启迪人生、引导读书”这样的情感为线索达到课程的有效取舍,追求课堂的高效。
本节课教学从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第二支曲子这个统领性的问题出发,让大家读书,做到问题集中,以情感引导来推进课堂教学流程。
2、通过对文本的巧妙解读,让学生感受《月光曲》被人们忽略的那部分情感内涵。
我让学生聚焦忙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读出贝多芬遇知音,为知音而弹曲子;让学生聚焦当晚的环境描写,体会贝多芬有了灵感而弹曲子;再让学生聚焦兄妹俩联想到的景象,感悟他们共同的人生命运。
这样,就既解决了贝多芬为什么而弹和弹什么内容的问题,也就真正读懂了课文的难点:《月光曲》是怎么诞生的,兄妹俩联想的景象这部分内容怎么理解。
3、突破固有思维,引领学生不怕挫折,不怕困苦。
大部分教师上这一课时,都集中在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遇到知音这两个主题,而不懂得通过《月光曲》内容的深层解读,体会到兄妹俩与贝多芬“共命运”的内涵。
我在本课教学中,在不断引领学生感悟《月光曲》的情感内涵中,通过各种读书方式,让学生明白:命运要自己去把握,要自己去战胜苦难,通过奋斗去实现美好人生。
学情分析:1、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农村小学的学生。
这班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预习效果比较好,有比较强的分析课文的能力。
2、学生对音乐和贝多芬本人非常感兴趣。
3、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以及皮鞋匠的联想,领会课文描写的美妙。
2、读懂课文,体会《月光曲》的诞生过程及描写的内容。
3、感悟兄妹俩及贝多芬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及贝多芬高尚的人格,激励自己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
2024乐曲教学设计——《月光曲》教案

经典乐曲教学设计——《月光曲》教案1.教学目的本教案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经典乐曲《月光曲》和朗斯基钢琴演奏技巧,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能。
2.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Chester Music出版社的版乐曲《月光曲》(Moonlight Sonata)。
《月光曲》是由作曲家贝多芬于1801年所作,是世界著名的经典钢琴曲目之一,也是钢琴家和钢琴爱好者的必弹曲目之一。
本教案主要教授曲目第一乐章。
3.教学步骤3.1.前置练习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月光曲》演奏视频”,引起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兴趣。
让学生自由谈论《月光曲》带给他们的感受与情感,以建立学生对乐曲的感性认识。
3.2.细节分析分析曲目的基本节奏、速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曲目的主旨和乐曲结构。
教授微调发声技巧:排比、速度加快、缩短打击间隙、起止关节操作等。
还要教授掌握和运用朗斯基的发声技巧:同时触及两个键、尽可能用小指、转换手型、手指协调性等。
3.3.演奏训练让学生跟随老师演奏《月光曲》第一乐章,逐一练习弹奏每个音符和动态。
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矫正手指的力度和定位。
3.4.教学互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演奏,共同检查彼此的演奏技巧,遇到问题通过讨论和老师指导加以解决。
3.5.总结总结这节课的一些问题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研究《月光曲》和其他的经典乐曲。
4.教学评估通过学生演奏的方式得出评估结论,在练琴和演奏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并通过学生练习成果展示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术水平。
5.教学心得通过对《月光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这首经典乐曲充满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富有内涵的人情味。
同时,在乐曲演奏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了朗斯基的钢琴演奏技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音乐表现力都有很大的裨益。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让读者感动。
课文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听钢琴曲时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现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九个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3.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三、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初步尝试在音乐中联想并进行练笔。
四、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简介,情境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大家静下心来,闭上眼睛,默默欣赏(放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空间的艺术。
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生回答)是啊,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有一位作曲家关心民众生活,感受人间疾苦,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
他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贝多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名曲《月光曲》的创作历程,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说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看到同学们轻轻地放下课本,相信这些词语难不倒大家了,我们来读一读吧。
莱茵河入场券微波粼粼恬静波涛汹涌琴键陶醉幽静纯熟断断续续3.谁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生答)(三)研读课文,体会感动1.贝多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月光曲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句子。
抓住幽静一词,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景,想象画面。
2.在这样幽静的夜晚,正是这断断续续的琴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促使他走进茅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找出茅屋里的三次对话,用横线画出来。
《月光曲》教案(最新7篇)

《月光曲》教案(最新7篇)语文课文《月光曲》教案篇一内容:教科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分析:课文记叙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有感触发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因为这个传说体现了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传甚广,人们都愿意相信。
重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3、培养学生审美教育教具:《月光曲》磁带教法:阅读欣赏法学情:学生对钢琴曲了解不是很高,需老师点拨流程:一、出示课件,营造氛围1、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字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3、听月光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质疑问难,以学定教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2、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三、体会人物的情感1、不期而动真情2、不清而墨知音3、不答而弹醉4、读写抒真情四、拓展训练想象背诵段落的景象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板书:所见(谈话)事物联想月光曲所闻(时虚结合)大海时间:第二节流程:一、回顾人物的情感的变化人主线二、指导朗读1、月亮升起一节读缓慢2、大海汹涌要读急3、陶醉时要读轻柔而慢三、迁移练习巩固1、知道“券”读quan而不能读juan ,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2、形近字组词茅——矛恬——刮缕——楼3、背诵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4、欣赏贝多芬的曲子四、作业:背诵课文《月光曲》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2、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4、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简介贝多芬你知道哪些描写月光的词语或句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它的作曲者贝多芬是100多年前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谱写出许多著名的乐曲。
《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新课程注重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月光曲》一文,从写作手法及文本内容都比较适合作为研究性阅读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本文文字含蓄、优美,蕴含浓浓的人文情感因素,借助联想深入阅读,让学生体验文本情感,从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情感。
旨在造就一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的语文课。
【设计特色】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借助联想,感悟情意。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 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重难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围绕课文内容质疑思考。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贝多芬。
1、放录音《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钢琴曲叫什么?初次听这首曲子,你感觉怎样?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学生谈对贝多芬的了解。
那么这么优美的曲子是谱写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听音乐导入课堂,给课堂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谱写传说莱茵河幽静入场券蜡烛失明陌生盲姑娘纯熟清幽琴键水天相接微波粼粼霎时间恬静波涛汹涌陶醉苏醒飞奔记录(1)读准字音传(chuán)说“传”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uàn”,组词“自传”霎(shà)时间不要都成“chà”入场券(quàn) 这个字的声母是“q”,不是“j”(2)记住字形“茵”不要写成“菌”“蜡”,偏旁是“虫”,不是“火”“券”,下半部分是“刀”“盲”,上半部分是死亡的“亡”字,“亡”是丢失的意思,眼睛丢失了,不就瞎了,成了盲人了吗?所以“亡”不要写成“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曲教学设计理念《月光曲》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苏醒、激越、成长的过程,能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演绎一种开放的语文课堂文化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理解、体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给人以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的印象;以朗读为载体、以感悟为主线、以引领学生探究《月光曲》音律、联想画一般意境为重点,感受音乐大师诗一样的情怀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艺术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引导学生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乐曲的意境根据乐曲的旋律,了解乐曲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能力发展的训练场,我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能力,有机地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同时运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倒叙教学法、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了本课的教学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一、导入:艺术可以让我们的耳朵听见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见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月光曲》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二、课文回顾:1.一次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走进了低矮的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他为什么会给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呢?谁来说一说?2.贝多芬怀着同情心给盲姑娘弹了第一首曲子,盲姑娘听了这首曲子很激动,很兴奋,她怎么说的呢?3.于是贝多芬借着清幽的月光,为盲姑娘弹了第二首曲子,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找找穷兄妹俩听的怎么样?等穷兄妹两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经离开了茅屋,他们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呢?4.是啊,音乐总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听着如此美妙的音乐,我想起了贝多芬的一句话:我的音乐应该为穷人造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我该多么幸福此刻贝多芬也很激动!三、读中感悟:1.贝多芬如此急切的想把这首曲子记录下来,这到底是怎样一首曲子呢?让我们一起欣赏吧!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3.指名读,生评价4.从第九自然段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5.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妹妹地读给同学听?生评价这优美的音乐,穷兄妹俩联想到了那几幅画面呢?每幅画面描绘了那些美景?(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一个问题在组内再读文、思考、讨论、交流;最后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反馈学习的情况,大家当众交流学生在读中思考质疑,活跃思维,人人参与7.交流吗?你从哪里知道的?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是都有月光的照耀,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啊!是怎么知道的?四、指导朗读,配乐练读1.出示第一幅画面课件,放音乐朗读:柔和舒缓的2.出示第二幅画面课件,放音乐朗读:明快稍快的3.出示第三幅画面课件,放音乐朗读:强烈激昂的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乐曲的琴声、节奏、旋律等,学生仅凭皮鞋匠兄妹俩听到琴声而产生联想的句子来了解乐曲,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为此,在教学重点段时我采用了以读促讲的方法,先让学生自由地品读皮鞋匠兄妹产生联想的段落,然后点学生示范读,读后相互评议,评议后再试读在反复多次的朗读后我再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一段文字的感受,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兄妹俩是根据什么想象出这样美好的画面呢?”“是根据贝多芬弹奏的曲子的琴声来想象的”“这琴声有什么特点?”“应该是有慢有快,有高有低,还应该有轻有重”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现“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卷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的动画,并配上相应的三个片断的乐曲,组织学生细致观察、讨论,分别引导学生概括出乐曲三个片断的特点:柔和舒缓、有力、高昂激越教师播放课件引着孩子们欣赏、想象、感悟;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配乐表达乐曲的意境: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一轮皎洁的明月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银光一点点铺在海面上,霎时间,月亮越升越高,银光铺满海面,银色的大海显得无比壮观,月亮在缕缕轻纱似的云彩里穿行突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断地朝岸边涌来,此时的大海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温柔,到处是波涛汹涌??最后请他们轻声跟着老师伴随画面、音乐有感情地诵读,因为前面有了感情朗读的基础,所以有相当的学生已经能够轻松地背诵这段文字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为孩子们搭建学习的桥梁,以多媒体手段再现情境,通过各种方式的感情朗读引导他们的情感与文本、乐曲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感悟到乐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轻松地突破了文章的重点,不经意间也教会了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的方法,使学生的积累、感悟逐渐内化五、情感共生,缅怀伟人今天我们了解了《月光曲》了解了贝多芬,其实贝多芬展示给后认的不只是那动人的音乐,还有他那卓越的才华和善良的爱心让我们铭记这位音乐大师,铭记月光曲吧!《月光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二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三教学过程:预习探究1音乐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你们要认真听,听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6课《月光曲》来了解一下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6课,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个美丽的传说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要想办法弄明白并想一想:《月光曲》写的是什么事1认读词语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1、我们知道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那么是怎样的情境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名曲的呢?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2——8自然段,想一想,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2、生读课文,指名生回答“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2)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特别注意?(3)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4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现在,谁来告诉我,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的?面对着眼前的情景,再回想他刚才听到的对话,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给姑娘弹奏乐曲呢?一曲终了,盲姑娘有什么反应?他没有回答,但是贝多芬此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板书:激动)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音乐已经打通了两个人的心,同学们,“我”懂音乐,她懂音乐,这叫什么?生:知音师:对,这叫知音我们都知道知音难觅呀!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竟然找到一个知音,而这个知音是正常人吗?生:不是的,她是残疾人,是盲人师:对,这个知音不是正常人,是一个才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呀!贝多芬此时的心里能不激动吗?所以他问盲姑娘……生齐答:“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同学们,盲姑娘的话虽然很短,但是它再一次打动了贝多芬的心5师:此时此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吹起了茅屋里破旧的窗帘那皎洁的圆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图上的情景描述出来吗?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是那么美丽这时,贝多芬不由弹起了琴键,穷兄妹俩听得是那样认真师:文中是怎样描写图上的内容的?生:文中第八自然段描写图上的内容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轻轻地、美美的读第八自然段吧,让我们细细地体会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盲姑娘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认真阅读第九、十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7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怎样用文字来描述这段曲调的呢?a)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师随机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为什么皮鞋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呢?b)“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c)师:同学们,你们听见了什么?生:我听见音乐开始很慢,接着逐渐快起来,最后又快又强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根据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调是,请选出合理的答案,并说出理由A:舒缓——明快——激昂B:明快——激昂——舒缓C:舒缓——激昂——明快抽生选择生:我选择A因为月亮开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这时,音乐应该是舒缓的;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微云在月光的照耀下飘动着,音乐应该是明快的;最后,风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应该是高昂激越的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来听听《月光曲》,看看曲调同大家的理解是否一样把眼睛睁开,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这么美的乐曲,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呢?试读、抽读、范读、再抽读、配乐读四巩固延伸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老师相信你们听了《月光曲》后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再聆听一遍这段优美的乐曲,并将你自己的联想写下来月光曲教学设计及意图一、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描写的事件中感情变化细腻,课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是读懂本文的基础,充分读好文章的主体部分――描述贝多芬演《月光曲》的段落,理解《月光曲》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和感情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2.抓住重点段落,想像《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3.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4.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会正确书写并能正确运用本课写字表中要求写的11个字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欲望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贝多芬2.教师小结或简介贝多芬生平及音乐创作[点评: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过渡语:贝多芬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月光曲》提问:听了乐曲,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就题提问,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提出:《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月光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景象?贝多芬为什么创作月光曲???[点评: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鼓励学生从题目入手,发现问题,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2.在学生提问后,同桌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点评: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让学生从理解课文的角度去筛选问题,教学生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3.同桌,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4.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点评: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5.同桌交流6.个别提问(三)细读课文,探究创作原因1.独立阅读理出全文层次,找出重点部分读: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说:同桌说一说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特定环境中,创作出《月光曲》的;思: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贝多芬能创作出《月光曲》?悟:《月光曲》的创作说明了什么?2.小组讨论总结出创作原因,说说《月光曲》的创作说明了什么3.鼓励学生根据描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的有关内容,大胆设计板书并交流4.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点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读、说、思、悟、议,设计板书内容等项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重点品读,体会乐曲的内容、意境和感情1.默读第5~10自然段,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仔细品读文中对表达中心很重要的重点词句如难以理解的词句,个人先联系上下文和通篇内容多读、多思、多悟,然后跟同桌交流真正有难度的,教师要做必要的指点乃至讲解,如:“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路旁一所低矮的房屋里传出来”“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2.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画面[点评:在学生深入探究,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过程,知道了作品的内容,充分体验了作品中的意境、人物的情感后,去欣赏《月光曲》,促使学生与音乐家和文章作者的情感交融]3.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感情的理解[点评: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孩子表达阅读收获和展示才华创设机会](五)配乐朗读,感受感情变化1.自由朗读,揣摩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2.师生配乐朗读,感受贝多芬创作过程中的感情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桌互读、交流教师范读、指导配乐轻声读课文指名配乐朗读,全体感悟(六)自主学习生字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本课的生字编成练习题自己做或和同学交换做,做完后,同桌或小组交换检查[点评: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设计实践与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激情](七)课外延伸,集体创作班歌结合“初显身手”组织学生集体创作班歌1.依据“笔下生花”设计的内容互相交流,组织大家选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曲子2.讨论确立班歌主题3.小组合作填词4.汇报演唱5.评选最佳作词和最佳演唱者[点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完了课文,懂得了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是人们从心田流淌出来的歌在配乐朗读全文后,每一位认真学习的同学都会心潮澎湃,激情满怀都将沉浸在《月光曲》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此时,组织学生创作班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反思:1.重视情感调动《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中的人物和作者之间情感的碰撞与交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和思想变化,均以饱满的激情为基础要确保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2.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问题是创新的开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带着问题去读书、思维、探究、交流,我们就应培养学生这样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重视学法引导与培养要使学生从“读会”到“会读”,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设计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找重点,抓住重点品读体味,鼓励学生设计板书,设计作业,具体有形地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实践 4.注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形成通篇设计在突出以读为主的学习活动的同时,十分注意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素养的整体形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说、思、悟、写,进行全方位的语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