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51109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3.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危急值(Critical Value)在临床医学中是指一些的检查指标达到一个临界值,需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开展适当的治疗措施,避免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发生。
由于危急值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危急值的准确、及时、专业处理,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的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内部设立针对危急值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危急值识别、报告、通知、处理、记录、反馈等各个方面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
1. 危急值的定义:详细列明每个检查项目所对应的危急值参考值,便于临床医师确定危急值所对应的标准。
2. 危急值的识别:针对各类检查项目设置危急值的参考范围,并及时针对各项检查项目进行数据统计和质量控制,发现异常、错误、疏漏及时处理。
3. 报告方式和条件:通过设定危急值报告的统一渠道,确定各类检验报告的报告对象和报告时限。
健全危急值报告的信息系统流程,确保信息周转的及时、准确和安全性。
4. 危急值的通知:建立危急值通知渠道和流程,推行主动通知机制。
医疗机构内各部门人员要能够应急处理危急值的通知,并正确判断患者的情况,进而做出适当的治疗。
5. 危急值处理流程:各部门根据工作流程要求进行危急值的处理,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同病例讨论,以便开展适当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全面管理。
同时对病例进行跟踪、纠错和反馈,从中反思管理流程不足,完善管理制度和优化管理流程。
6. 安全措施和惩戒制度:建立安全意识培训和管理教育机制,强化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惩戒制度。
二、工作流程介绍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具体如下:1. 检查项目:以各类化验、检查项目为例,设置相应的危急值。
2. 检查结果计算:各项检查项目的数据应由技术人员在质量控制严格的检验系统中计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c51be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b.png)
“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患者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危急值是指患者检验结果或其他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中所显示的临床重要异常的值,可能对患者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危急值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第一时间识别危急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
危急值管理制度应适用于所有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和病理学检查等。
危急值管理制度应明确以下内容:1.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明确哪些指标被视为危急值,例如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化验指标(如血红蛋白、血糖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2.危急值识别和报告的责任: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例如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临床医生等。
4.危急值处理的流程和时限:明确危急值处理的流程,包括医务人员接收危急值通知、诊断和确认危急值、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危急值等,并规定相应的时限。
5.危急值处理后的跟踪和反馈:明确危急值处理后的跟踪和反馈机制,例如记录危急值处理的结果、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反馈等。
危急值管理的工作流程如下:1.危急值的识别和报告:当患者的检验结果或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出危急值时,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应立即报告给临床医生。
2.危急值的接收和确认:临床医生接收到危急值通知后,应立即进行确认,并与其他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3.危急值的处理:根据危急值的性质和情况,临床医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包括立即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和护理,调整治疗方案等。
4.危急值处理后的跟踪和反馈:处理完危急值后,医务人员应记录处理结果,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反馈,同时进行后续的跟踪观察和评估。
危急值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医疗机构应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形成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提高危急值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
![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953f6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f.png)
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危急值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者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的结果。
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及制度是医疗机构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将介绍危急值处理的一般流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
一、危急值处理流程:1.危急值发现:医学检验过程中,当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或者紧急情况时,需要尽快发现这些危急值。
一般来说,会有专门负责结果解读和报告的医生、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危急值的监测和识别。
2.确认危急值:医生或实验室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异常结果进行核实,确保其属于危急值。
4.即时采取措施:接到危急值通知的临床医生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或紧急干预。
同时,还需要将处理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便于后续的追踪和分析。
5.追踪和分析:医疗机构需要追踪危急值的后续处理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此外,还需要分析危急值的发生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系统性问题。
通过对危急值的分析,医疗机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危急值处理制度:1.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规定危急值的定义和影响范围,并建立相应的危急值报告准则和流程。
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减少患者因此造成的损失。
2.危急值通知责任制:医疗机构应该明确相关人员在危急值通知过程中的责任。
通知责任制可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按时、快速地通知到临床医生,并使相关人员明确自己在危急值通知中需要承担的责任。
3.危急值记录与追踪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急值记录与追踪制度。
即使经过及时处理,医疗机构也需要追踪危急值的后续情况,确保患者获得持续的医疗关怀。
4.危急值讨论与分析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定期的危急值讨论与分析制度,对危急值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样可以不断优化危急值处理的流程,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总结起来,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对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fc05bfa647d27284a735118.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分诊员),护士(分诊员)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接诊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在病区,病区接收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医技科室与门急诊、病区均建立《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 )、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处理程序1 、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6c76c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a.png)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制度目的为了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加强患者的抢救救治工作,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此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门急诊、住院患者的危急值检测与处理。
三、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患者体检或检验结果超过限制范围,如不积极抢救处理将对患者生命产生危险的情况。
四、危急值的收集1. 根据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规范,患者必须进行的检测,均需收集检测结果。
2. 检验科室检测结果异常即刻通知相关科室的值班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信息通报应该明确明确患者信息及检测结果。
3. 患者因病情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急诊室等特需科室进行治疗,该患者的危急值需及时上报该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
五、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当患者的检测结果超出限制时,下列流程应被启动:1. 值班护士或医生立即确认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科别等,并核对联系方式,确保准确通报;2. 工作人员应该充分了解该检测项的正常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并采用合理的方案进行抢救处理;3. 对于需紧急处理的危急值,需立即采取行动处理,包括通知值班医师、急诊室或重症监护科室等相关科室,并保持通讯畅通,及时维护患者生命安全;4. 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检测结果,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及措施。
六、值班医师和护士的职责1. 监测危急值的接收和通知处理。
2. 确认并积极对待患者在抢救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3. 确保医生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操作并监视患者的应对状况。
4. 提醒医生管理并监控患者,咨询专业的后继护理。
五、制度执行1. 本制度应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全院工作人员都清楚危急值的定义和操作程序。
2. 工作人员应遵照本制度的各项规定,确保对患者忠诚、着眼于患者、保持高效领导方式的生命、尊严及财产安全和完整性。
3. 对于未及时处置危急值的情况,应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查与处罚。
4.本制度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更新,提高处理危急值的效率和提取成功人士病历质量。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299a3b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e.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1危急值报告制度2危急值工作流程3相关责任人4监督与考核目录CONTENTS5相关文档和记录危急值报告制度定义和概念危急值: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对危急值进行识别、报告和处理的制度目的:及时发现并处理危急值,保障患者安全报告流程:发现危急值后,立即报告临床医生,并记录在病历中报告范围01危急值定义: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检测结果02报告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建议措施等03报告对象:临床医生、护士、检验科等04报告时间:检测结果出来后立即报告,必要时可多次报告03处理措施:主管医生根据危急值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04报告上级:主管医生将危急值报告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01发现危急值: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危急值报告医生:医护人员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并记录在病历中0205通知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通知患者或家属危急值情况06记录存档:将危急值报告记录在病历中,并上传至医院信息系统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对危急值进行报告和处理的制度01报告方式:电话、短信、传真、电子病历系统等多种方式03报告时限要求:医疗机构应在发现危急值后立即报告,一般不超过1小时02报告内容: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检测结果、建议处理措施等04危急值工作流程登记和记录危急值报告:发现危急值后,立即报告给相关医生或护士记录危急值:在病历或护理记录中记录危急值,包括数值、时间、报告人等信息0102确认危急值:医生或护士确认危急值,并采取相应措施跟进和记录:对危急值进行持续监测,记录后续治疗和病情变化情况0304核实和确认收到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和医生确认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认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确认是否需要紧急处理或转诊记录核实和确认过程,并上报相关部门汇报和通知发现危急值:医护人员发现患者检查结果异常,判断为危急值通知患者:医护人员通知患者或家属危急值情况,并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记录在案:医护人员将危急值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以便后续查询和追踪汇报上级:医护人员向科室负责人或上级医生汇报危急值情况处理和干预发现危急值:通过检测仪器或人工检查发现危急值01评估病情: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紧急处理03通知家属:通知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和紧急处理措施05报告危急值:将危急值报告给相关医生或护士02紧急处理: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如输血、输液等04记录和追踪:记录危急值处理过程,并对患者进行追踪和随访06相关责任人登记责任人负责收集和整理危急值报告01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02及时将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03跟进报告的处理情况和结果04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危急值报告的调查和处理05核实和确认责任人记录人:负责记录危急值报告和处理情况的医务人员05监督人:负责监督危急值报告和处理情况的医务人员06审核人:负责审核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03处理人:负责处理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04报告人:负责发现和报告危急值的医务人员01接收人:负责接收和处理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02汇报和通知责任人3 1245处理和干预责任人报告人:发现危急值的医务人员01处理人:负责处理危急值的医务人员03记录人:负责记录危急值处理情况的医务人员05审核人:负责审核报告的医务人员02干预人:负责实施干预措施的医务人员04监督人:负责监督危急值处理流程的医务人员06监督与考核监督机制01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负责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1cbef3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f.png)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危急值信息,特制定本制度。
二、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或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三、危急值管理制度1. 成立危急值管理小组,负责危急值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改进。
2. 制定危急值清单,明确各检查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和标准。
3. 医技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详细记录危急值信息。
4. 临床科室应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危急值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反馈。
5. 医务部负责对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组织检查。
四、危急值报告流程1. 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时,应立即通知临床科室。
2.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核实危急值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病情。
(2)及时通知相关医生,启动应急预案。
(3)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
4. 经治或值班医生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5. 处理完毕后,将危急值信息反馈给医技科室。
五、危急值信息反馈1. 医技科室对已处理的危急值,应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2. 临床科室对危急值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相关信息录入病历。
3. 危急值管理小组定期分析危急值处理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六、奖惩措施1. 对在危急值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危急值管理制度的个人或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务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临床危急值管理上报制度与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管理上报制度与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91c3f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2.png)
临床危急值管理上报制度与工作流程篇1:临床危急值管理上报制度与工作流程"危急值"管理上报制度与工作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量."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2.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己复查",。
检验科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e5665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3.png)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1.简介:临床“危急值”是指患者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在一段时间内达到危险水平,需要立即采取积极治疗干预的情况。
因此,建立一套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内容: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确定“危急值”的范围:根据相关指南、文献和专家共识,确定各种检查项目的临界值范围,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
b.“危急值”的通知和确认:当项检查结果达到“危急值”范围时,实验室或相关部门应立即通知责任医生或相应临床科室,并向医生提供必要的临床信息。
c.责任医生的角色和责任:为每一种检查项目指定一名或多名负责医生,并明确他们的角色和责任,包括及时接受通知、确认结果的准确性、决策治疗方案等。
d.结果确认和处理:责任医生收到通知后,应迅速确认结果的准确性,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应记录相关处理过程和结果,并及时沟通患者及其家属。
e.“危急值”结果的跟踪和反馈:对于每一次产生“危急值”的事件,应进行追踪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改进工作流程和提高处理效率。
二、临床“危急值”工作流程:1.患者入院:当患者入院时,医生应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关检查。
同时,医生应知晓各类检查项目的临界值范围。
2.检查结果通知:当项检查结果达到“危急值”范围时,实验室或相关部门应立即通知责任医生或临床科室,并提供相关临床信息供医生参考。
3.结果确认和处理:责任医生收到通知后,应迅速确认结果的准确性,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处理过程中,应及时沟通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征得其同意。
4.处理结果记录和沟通:责任医生应记录相关处理过程和结果,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沟通给患者及其家属。
同时,应及时沟通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以保证全程护理的连贯性和协同性。
5.结果追踪和反馈:对于每一次产生“危急值”的事件,应进行追踪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a4f9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d.png)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Critical Results)是指对患者病情造成重大影响或导致高度危险
的检查结果或实验室检验结果。
针对危急值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可有效减少误诊误治、提高医疗质量。
本文将介绍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制度建设
1.领导重视。
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危急值管理工作,并担任管理工作的
责任人,确保各部门落实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
2.制定规章制度。
医院应制定危急值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危急
值处理流程。
危急值处理应实行异地确认制度,由主治医生与检验科医师确认。
3.推行标准化流程。
针对不同科室的危急值,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流程,
确保操作流程标准化。
4.管理流程优化。
医院应持续优化流程,确保及时处理危急值并反馈处
理结果。
工作流程
1.检验科接收到危急值后,立即向检验科主任汇报,并根据标准化流程
进行确认。
2.主治医生接收到危急值后,认真阅读危急值报告,并当场向科室主任
和相关医务人员发起危急值处理流程。
3.科室主任和主治医生积极调配相关医务人员,稳妥计划地采取有力措
施进行抢救并反馈处理结果。
4.医生填写危急值处理表,上报医务处室,同时做好患者信息保密工作。
有效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对提升医疗质量、减少误诊误治具有重要作用。
医院应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制度,并持续优化管理流程。
改进危急值管理,提升医疗安全水平已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b2f17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b.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为加强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流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误,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科室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详细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向上级医师(检验师)或科主任报告。
2. 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并及时将结果告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应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病历中。
(二)危急值登记制度1. 医技科室应设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危急值项目、患者基本信息、报告时间、报告人员、接收人员等信息。
2. 临床科室应设立危急值接收登记本,详细记录危急值项目、患者基本信息、报告时间、接收人员、处理措施等信息。
三、危急值报告范围1. 实验室检查危急值范围:根据实验室检查项目,参照相关指南和规范,制定各项目的危急值范围。
2. 影像学检查危急值范围:根据影像学检查项目,参照相关指南和规范,制定各项目的危急值范围。
3. 其他检查危急值范围:根据其他检查项目,参照相关指南和规范,制定各项目的危急值范围。
四、危急值报告责任1. 医技科室负责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临床科室。
2. 临床科室负责危急值报告的接收和处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865fc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6.png)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1.制定和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更新和完善。
制度中应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分类、通知和追踪流程、处置措施、责任人等方面的内容。
2.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危急值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危急值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演练和讨论,增加医务人员的应对危急值情况的经验。
4.追踪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的追踪和评估机制,对每一个危急值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估,以便查找问题和改进工作。
二、临床危急值管理工作流程1.危急值的识别:医务人员需要通过临床观察和各类检验结果等手段,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危急值情况。
2.危急值的通知:一旦发现危急值,医务人员应立即将相关信息通过危急值通知系统通知相关责任人员,确保信息快速传达。
3.危急值的评估:接收到危急值通知后,相关责任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为真正的危急值情况。
如果是危急值,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处置措施的执行:根据危急值的内容,相关责任人员需要立即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向主治医生报告、开展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手术等。
5.追踪和评价:危急值处理完毕后,应对整个处理过程进行追踪和评价,记录和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情况提供参考。
6.后续处理:对危急值情况的处理,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
医务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康复。
总结: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危急值管理能力。
同时,建立危急值通知系统、追踪和评估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危急值管理工作。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f130c3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0.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前言随着医院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了每一家医院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确保危急值能够及时准确报告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医院内部知识的共享和沟通,更好地调动团队协作和资源共享。
本文将从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流程及实践经验进行讨论,希望能够给医院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提供一些参考。
二、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需要首先规范医院内部危急值的定义,例如,在我国,常规公认的危急值基本包括:血气分析、心肺复苏、心电图、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造影等,医院不建议擅自增设,以免混淆报告类型。
对于每种危急值应当制定对应的负责人和联系方式,并明确谁是“接到危急值之后的责任人”,以便整个流程的清晰性和规范性。
要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还需要明确相关的工作流程,包括危急值的报告、接收、确认及反馈。
三、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的工作流程(一)危急值报告危急值的来源包括医院内部如实验室、影像科室,外部如门急诊、急救中心或其他医院。
危急值信息的来源本质上是多元的,因此医院在危急值报告时应当采用多种途径,以便及时获取、准确传达。
(二)危急值接收危急值应跟踪文化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同时满足患者个人隐私保护。
当危急值被确定之后应当第一时间通知并确认所涉及的患者信息,以便整个流程追踪确保危急值的高效处理。
(三)危急值确认当危急值被确认后,医院应立即联系相应的医学团队高级管理者,以便整个流程中各环节的有效协调和沟通。
可以设置建立现场影像系统,以便协调沟通,及时反馈工作流程。
(四)危急值反馈危急值应及时反馈到具有治疗能力的医生,以便尽快为患者开展适宜的治疗措施。
在反馈过程中,应尽量简洁明了,内容要精确。
同时,危急值相关的大量数据信息应当重新组织和归纳,以便更好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支持。
四、实践经验与问题(一)定期检查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e9d7c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2.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一、概述临床危急值指的是在患者体检或治疗过程中,发现的具有严重生命危险性或影响病情稳定的值或结果。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质量,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该制度与流程的建立,旨在确保临床危急值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以及及时处理,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1.目标确保医务人员对临床危急值的认识和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水平。
2.责任方制度的执行主体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
3.管理程序(1)识别临床危急值:制定明确的临床危急值范围,对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和评估,判断是否为危急值。
(2)报告临床危急值:医务人员在识别到临床危急值后,应及时向相关的负责人报告。
(3)负责人的职责:负责人负责接收临床危急值报告,并将其及时传达给医生或护士,确保及时处理。
(4)医生或护士的职责:负责处理临床危急值,包括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时向患者进行说明,并记录相关信息。
(5)反馈和总结:制定反馈与总结机制,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过程进行评估与改进。
三、工作流程1.识别临床危急值(1)医学检验师应具备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能力,并能辨认出可能的临床危急值。
(2)医学检验师在发现可能的临床危急值后,应进行二次确认,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3)根据预定的危急值范围和标准,识别出临床危急值。
2.报告临床危急值(1)医学检验师应立即将识别的临床危急值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2)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接收和处理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并迅速传达给相应的医生或护士。
3.处理临床危急值(1)医生或护士在接到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在处理临床危急值的过程中,医生或护士应与病患或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说明,以便他们了解病情和治疗进程。
4.反馈和总结(1)医疗机构应建立反馈和总结机制,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b4a788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7.png)
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首先呢,什么是危急值?简单说就是那些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边缘的检验、检查数值。
那谁来发现这些危急值呢?当然是各个科室的工作人员啦,像检验科、影像科之类的。
他们在检测过程中要是发现了可能的危急值,可不能马虎哦!发现危急值之后呢?这时候就需要尽快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
不过这里面也有讲究的。
传递给谁呢?那肯定是患者的主管医生呀。
怎么传递呢?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
我觉得电话可能会更直接一些,但是信息系统也很方便,这就看各个医院自己的习惯啦。
主管医生接到这个危急值的通知之后,要特别重视!这可不是小事儿。
他得马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重新评估。
这一步真的很关键哦!根据经验,医生这时候最好再仔细查看一下患者的病例,看看之前有没有什么遗漏的信息。
然后呢?医生要根据重新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个治疗方案可能会比较复杂,不过一定要尽快实施。
小提示:别忘了和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沟通一下这个危急值的情况和治疗方案哦!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但真的很重要呢!那医院其他部门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什么呢?护理人员也得行动起来呀。
他们要协助医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说准备好治疗所需的药品、设备之类的。
有时候可能会手忙脚乱的,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但习惯了就好了。
在整个危急值管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记录。
要把从发现危急值到最后治疗的整个过程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方便以后查看呀,如果有什么问题也能找到根源。
这个记录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怎么记录,不过一定要完整准确哦!最后呢,医院还得定期对危急值管理的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毕竟每个医院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嘛。
比如说,要是发现某个环节老是出问题,那就得好好想想办法改进一下。
步骤一其实很简单,但最好做一下步骤二,哦不对,还是按顺序来比较好。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3e6f3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3.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概述二、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定义根据医疗机构制定的标准,对各项检查指标的危急值进行统一规定,以确保在达到或超越危急值时能够立即报告给相关医生或医务人员。
2.危急值报告负责人医疗机构应指定专门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通常为检验科或影像科的临床危急值报告专员。
该人员负责接收、报告危急值,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3.危急值的报告标准医疗机构应设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清楚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并能准确操作。
4.危急值的报告方式三、危急值报告工作流程1.发现危急值危急值首先需要医疗机构设定相关的临床危急值参考标准,并确保检查结果能够在实时返回给相关部门。
一旦检验结果或影像结果超出危急值,就应立即报告。
2.接收报告3.确认危急值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报告专员应立即核实患者的身份以及临床情况,并再次确认危急值是否属实。
如果确认属实,应进一步处理。
4.报告医生报告专员应及时将危急值报告转交给相关医生或医务人员。
为确保报告准确无误,应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示警值及相关临床症状。
5.医生处理相关医生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包括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报告专员。
6.记录和追踪报告专员应在内部系统中记录危急值的发现和处理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归档。
医疗机构还应设立相应的质控机制,对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追踪,以确保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流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总结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为了保证医疗机构及时处理患者危急状况而建立,旨在减少患者因危急状况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和工作流程,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危急值报告和处理工作,以确保危急值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澄迈县中医院
“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
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护士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接诊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在病区,病区接收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医技科室,门急诊、病区分别建立《危机值报告登记表》,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详细见“医技科危机值报告登记表”、)。
(四)处理程序
1、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机值报告登记表》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
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五、“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及住院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六、“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CT室、心电图、B超、放射科等医技科室。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1、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2、医技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3、临床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
附1: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一、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范围
二、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机缺血;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起搏器功能失调;
6、多导联出现J波、Brugada综合征;
7、致命性心律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纤颤;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二度Ⅱ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8)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三、CT室危机值报告范围 CT室:
1、严重的颅脑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
2、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急性期
3、脑疝
4、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5、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除外复查病人)
6、肺栓塞
7、急性主动脉夹层
8、消化道穿孔
9、急性胰腺炎
10、急性胆道梗阻以及肝胆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11、眼眶内异物
12、脊柱严重损伤核磁共振室:
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四、放射科
1、一侧肺不张
2、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
4、急性肺水肿
5、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6、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食道异物
8、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
9、外伤性膈疝
10、严重骨关节创伤:(1)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3)骨盆环骨折。
附件2:医技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医技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附3:临床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
需会诊讨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