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西药的认识

合集下载

浅谈中西药区别

浅谈中西药区别

浅谈中、西药区别因为工作原因,有机会与中、西医临床专家接触,因此对中、西医区别,及中、西药各自优势,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西医、西药西医,就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在现代社会里发展的西医学,该学科的完整名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我理解其为:对抗医学,是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论,对身体异常指标进行纠正的过程.西药则指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西药基本分类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成分明确,对人体作用机制清晰.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比较精确.西药的研发思路,是通过对病症某个关键指标的进行分析,用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等试验方法,客观评价一个药物对该指标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应用到临床中进行相关治疗.例如:西医治疗,某病人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首先是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是否为骨密度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如果确诊,对症给予能够调节骨代谢的相关药物,以升高骨密度.进行几个疗程治疗后复查骨密度指标,如果能够达到正常指标值,则可以判断为该病症已经治愈.后期再进行药物维持治疗,以保持骨密度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西药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的治疗都是类似的思路.西药优点:1、药物作用机理清晰,对疗效指标改善作用确切.西药存在某些不足:1、针对于某项指标的改善,不能完全评价对身体整体机能作用.2、药物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为了排除安慰剂等干扰因素,严格规定了病例的入组要求,及合并药品的范围.该试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出实际治疗中复杂状况.3、对于多病症的复杂、慢性病情,多种药物长期联合应用的情况下,虽然对单个指标有改善作用,但可能会导致新的药源性疾病,加重病情.二、中医、中药中药材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两个特点,一是,二是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目的是协助恢复人体的平衡,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因此中医的治疗重点是人体整体状况.类似于一棵植物叶子蔫啦,中医关注的重点是解决根出现的问题,认为只有根治好了,自然叶子也就好啦.如果用现代医学的术语解释,中医重点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脏器功能及整体机能,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还是以病人腰背酸痛为例,中医大夫首先会四诊合参,判断证候,辨证施治,如果诊断为肝肾亏虚,则采用对应补益肝肾的药物进行治疗,待肝肾机能调节正常后,自然可以起到改善腰背酸痛症状的作用.而在中医治疗期间,骨密度等仪器检测指标只被作为参考.还有一些中、西医明显区别的例子:例1:某些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根据西医理论完全无法解释,同种物质不能对人体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如果根据中医理论则完全符合,该药物通过改善人体免疫、脏器功能,把过高过低的状态都向身体机能平衡的方向调节,自然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例2,中医大夫普遍比西医更加强调,病人需饮食清淡均衡,生活作息规律、调节心态等等.不是因为中医比西医有耐心,而是以上要求符合中医养生的理论,能够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及整体机能,因此被作为中医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医按照辨证施治的要求,针对个体进行治疗,多采用中药饮片配伍,煎制汤药服用的方法,以下简称为“汤药”.“汤药”的优点:1、符合辨证施治原则,不断调整处方,更符合个体差异情况,更有针对性.2、适合于复杂病的调理,通过机能改善,能够改善病人症状,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汤药的剂量普遍大于中成药,起效时间更快.“汤药”的缺点:1、中医因辨证施治等要求,使其传承学习的难度加大.因此中医比西医更依仗于大夫的个人能力.好中医非常稀缺.2、汤药应用中,对疗效评价多依靠于病人的自我主观感受.无法排除安慰剂效应,以及个体差异情况.降低了中药疗效的客观性.3、汤药服用量大,口感差,部分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用.4、汤药使用剂量大,加上大家普遍缺乏相应安全性意思,导致部分出现肝肾损伤的事件.强调:汤药长期服用中,朋友们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每三个月至少要检测一次肝肾功能,如果处方含有何首乌、马兜铃、、厚朴、粉防已、细辛等可能引发肝肾毒性的药物,至少每月检测一次肝肾功能.三、中成药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的精华.具有疗效确切、适应面广、服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个年销售额上亿的中成药品种,也从侧面证明了中成药的疗效及应用.再以病人腰背酸痛为例,如果被诊断为肝肾亏虚,可以选用具有补益肝肾、健骨作用的中成药,通过机体功能的改善,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慢性疾病治疗中,中成药更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更利于长期服用.中成药优点:1、符合中医理论,通过调节免疫及机体功能改善症状.对于病人主观症状方面改善明显.适合于老年性、复杂性疾病防治.2、相对于汤药,服用更加方便,易于接受.更适合于慢性病的预防治疗.3、因为适应面较广,可以开展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能够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严谨的验证.因此安全性较好.中成药的缺点:1、不能进行辨证施治.2、中成药因为基于中医理论,还是着重于整体机能调节,该类指标的客观评价体系,目前还不完善.相对西药而言,中成药临床疗效指标还在摸索建立过程中.3、大部分中成药对于客观疗效指标改善方面,不及西药明确.综上所述,我的观点:1、中医、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优势.不可能出现中西医结合这样的兼容状态.2、中药汤药因辨证施治的原因,无法与西药、中成药进行疗效对比.长期服用要高度关注安全性问题.3、中成药与西药进行疗效对比时,因理论基础不同,西药着重于客观指标的改善,中药着重于机能调节,目前很难采用同种指标比较,因此无法将中药与西药相互替代.4、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目前具有一定临床可行性,两者在临床治疗中互为补充.但是验证中成药与西药是否具有协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5、对于药企而言,如果已有某领域领先的中药品种,建议研发同领域的西药品种.因为中药与西药不能相互替代,不会影响公司现有品种的销售,还可利用现有销售渠道,节省推广成本.6、药企对中成药进行上市后研究时,建议将中、西药联合应用作为一个研究方向.。

中药和西药的理解和认识

中药和西药的理解和认识

中药和西药的理解和认识
中药和西药是两种不同的药物体系,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中药是指源自传统中医理论,以天然草本植物、矿物、动物等为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炮制和配伍方法制成的药物。

中药强调整体观念,追求平衡人体阴阳五行的理念,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施治。

中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药物组方和疗效评价体系。

它通常以中药汤剂、颗粒剂、丸剂、散剂等形式使用。

西药则是指源自西方现代医学理论,以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

西药通过研究分析活性成分和药理机制,注重疾病的病因学和分子机制,以及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西药通常以片剂、胶囊、注射液等形式使用。

对于中药和西药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 药物来源:中药以天然植物、动物等为原材料,西药则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备。

2. 理论基础:中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西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注重病因学和分子机制。

3. 研究方法:中药研究多采用经验总结和实践验证,西药研究则依赖于科学实验和临床试验。

4. 临床应用:中药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施治;西药在现代医学临床中常用于特定疾病的治疗和控制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和西药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不同的医学体系下使用的药物。

在实际应用中,中药和西药可以相互补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此外,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并遵循其指导。

1。

中药西药综述

中药西药综述

中药西药综述中药和西药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中药是指用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为原材料制成的药物,而西药则是指用化学合成方法或生物工程技术从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制成的药物。

中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的制备通常有传统煎煮法、浸泡法、蒸馏法等多种工艺,其制备过程相对较复杂。

中药的主要特点是以天然原料为基础制成,通常采用多种复方配伍,具有较多的有效成分,药性温和且疗效渐进,适合长期使用。

此外,中药还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调节身体的整体平衡,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尤其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它们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消化不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

中药也可以用于保健和预防疾病,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然而,中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质量不稳定。

其次,中药的治疗效果相对较慢,并且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和配伍。

此外,由于中药的煎煮和制备过程比较繁琐,使得中药的生产成本与使用相对较高。

相比之下,西药是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制成的药物,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成分,且生产工艺相对较简单。

西药通常以单一药物为基础,其治疗效果相对较快。

西药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重症疾病的治疗。

西药通过研究证明疗效,使得剂量和使用方法更具科学性。

然而,西药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由于其制备过程比较简单,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此外,一些西药的治疗效果可能仅限于控制病症而不能治愈疾病的根本原因。

再者,西药通常是通过针对特定分子或生物通路来发挥作用,而缺乏中药调节整体身体平衡的功能。

尽管中药和西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但两者并不是彼此竞争的关系。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中药和西药经常会结合使用,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应用于不同疾病和个体情况。

这种综合应用,被称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中西医结合可以通过中药的温和与西药的快速作用相结合,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科学理性看待中西药 推动 人类医学发展

科学理性看待中西药   推动 人类医学发展

科学理性看待中西药推动人类医学发展科学没有国界,也不属于某个民族所特有。

医学科学也应该只有一种,没有中西方之分。

所以我不同意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

西医应该用于指现代医学诞生之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医术。

现代医学虽然是从西医发展来的,但是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吸纳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人的贡献。

既然我们不再把科学称为西学,就不应该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更不应该相信在现代医学之外还另有一套可与之分庭抗礼甚至还超过它的医学科学体系。

不幸的是,至今仍有不少人,由于亲身体验过中医药的好处,或出于民族感情,而轻信中医药神话。

我觉得应该让他们了解医药科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更清醒、理性地看中医药。

首先该把中医理论和中药(以及针灸等传统疗法)区分开来。

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虽然有许多人幻想将来有一天中医理论会被纳入科学体系,甚至被用来拯救现代医学,但那仅仅是一种幻想,我不认为它有可能实现。

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包括西方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一套医疗理论,它们也都被排斥在科学体系之外,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自己民族的传统医学就会是个例外。

我们不可能在这里全面地评价中医药的是是非非,而只想简单地谈谈如何看待与许多普通读者有切身关系的中药。

为中医药辩护的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是“经验科学”,是几千年的经验结晶云云。

的确,通过千百年来的医疗实践,有可能摸索出某种疗法、发现某种药物,但是,经验有可能有效,却也非常有限。

口口相传的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含有捏造、夸大成分,或有意无意地进行了筛选(只注意成功的病例而忽视失败的病例)。

许多疾病的疗效也不可能通过经验摸索而确定下来。

有些药物虽然对治疗疾病有疗效,但是由于毒副作用过强,也无法使用或必须慎用。

对那些急毒、剧毒药物,靠经验还可能发现,但是对那些毒副作用要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的慢性毒,例如药物导致的癌症、肝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凭经验根本不可能发现,必须靠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流行病调查才能查出来。

传统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作文

传统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作文

传统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作文在咱们生病需要治疗的时候,常常会面临一个选择:是用传统中药呢,还
是吃西药?这两者的区别可大了去啦!
先来说说传统中药。

中药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讲究的是个整体
调理。

它可不单单是针对你生病的那个部位,而是把你整个身体当作一个大家庭,要让大家都和谐共处。

比如说,你失眠了,中药可能会从调理你的气血、
平衡你的脏腑功能入手,让你的身体重新找回那种舒适的节奏。

而且中药很多
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宝贝,什么花花草草、树根树皮,都有可能成为治病的良药。

再看看西药,那简直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兵部队”!目标明确,行
动迅速。

要是你被细菌感染了,西药能准确地找到那种专门对付细菌的武器,
直接把敌人消灭。

西药的成分通常比较明确,说明书上会清楚地告诉你这个药
是干啥的,有啥副作用,就像给你列了个详细的作战计划。

中药治病呢,有时候需要点耐心,就像小火慢炖,效果可能不会一下子就
显现出来,但它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你的身体调整好了。

西药则像是一阵疾风骤雨,能很快地缓解症状,让你马上感觉舒服一些。

喝中药的时候,那一碗黑乎乎的汤汁,味道可能怪怪的,有时候还得捏着
鼻子往下灌。

西药就方便多啦,多数是小小的药片或者胶囊,一仰头,水一送,就进肚子里了。

不过呢,不管是传统中药还是西药,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咱们恢复健康。

就像两条不同的路,都能通向健康的终点,只是走法不太一样罢了。

所以啊,
在选择的时候,咱们得根据自己的情况,听医生的建议,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
康复之路!。

浅谈对中西药的认识

浅谈对中西药的认识

浅谈对中西药的认识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华夏五千年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而宝贵的财富,其中就包括中医中药这块奇葩。

从“神农尝百草”到“伊尹制汤药”再到李时珍注《本草纲目》,从神医扁鹊到华佗,中医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一代代传承,那么到了近现代这笔巨大的财富有去向了何方呢? 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一个沉睡的大国被唤醒,他的人民遭受了一百多年前所未有的屈辱与苦难,但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列强的入侵同时使西方科学文化传入了古老的中国,从此中国的各方各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医药事业也不例外——在医疗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有新的药品被研制开发。

当人们患了某种疾病或缺失某些营养时,常常会在众多的药品前感到无从选择。

供人们所服的药品比以前增多了,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些药品对人体产生的效果都被它对人体的副作用所抵消,而且药品常常会阻止营养的吸收或干扰细胞对这些营养的吸收。

生于我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对传统中医中药的接触已经十分少了,目前社会上听得最多也最能令老百姓接受信服的是“中西医结合”。

特别是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医药工业与国外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中药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探索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药研究路子成了我国医药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而这条路子便是中药现代化3,然而就是对于中药现代化,学界有两种意见分歧。

有的学者认为,中药现代化仅是将中药西制,而中药西制后就不能再称为中药而是变成了西药。

中药是中成药、成药、汤药、中药材、中药饮片4的总称。

西药泛指植化药、化学合成药、生物药、基因类药物。

此种观点的持有者举了一个“麻黄汤”和“麻黄碱”的例子来证明西药虽然在某些局部部位疾病的治愈上有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其毒副作用大,可能损伤人体其他脏器及整体功能导致药源性疾病甚至死亡。

而药品的科学性就体现在安全性上,其次才是疗效,而这一点西药根本无法与中药相比,就是说中药西制并不具有科学性优势。

浅谈对中西药的认识

浅谈对中西药的认识

浅谈对中西药的认识中西药是指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和药物治疗方法。

中医源远流长,以“四气五味”“阳养阴补”“标本结合”等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

西医是欧美国家的传统医学,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主要采用化学合成的药物、手术治疗等方法。

中西药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历史和个人观念的影响。

在中西药并用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看待和选择中西药对待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药和西药各有自己的优点。

中药通常以天然植物、动物为原料,具有较长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对慢性病、慢性疼痛、调理养生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而西药则在急性病、抗感染、紧急救治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疗效较为明显。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中西药的结合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中西药在治疗疾病时需根据病情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某些疾病,中药可能需要长期调理,疗效较为缓慢,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用。

而西药则在救急、减轻症状方面更为迅速,能够快速改善病情。

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式,不可盲目增减药量或更换药品。

此外,中西药在治疗方面还存在着自身的限制和不足。

中药多为植物及动物提取物,因此对于患者可能存在过敏或耐受性差的情况。

而西药则在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下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因此,在选择中西药治疗时,需要注意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药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和药物治疗方法,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中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配合医生的指导,不可随意更改用药情况,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通过对中西药的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能够更好地改善和保护人们的健康。

简论中医与西医药学

简论中医与西医药学

简论中医与西医药学中医与西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分别发展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方式。

虽然两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医与西医药学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理论体系中医药学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为核心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主张治病抱全局观,讲究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治疗的个体化,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等方面的不同,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进行治疗。

西医药学以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为基础,强调病因病机的分析和医学实验的验证。

西医注重病因的明确和病变的分析,在药物治疗方面侧重使用化学合成的药物。

二、诊断方法中医药学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外部变化,听取病人的声音、问询病情等方式来辨别疾病。

中医药学重视病因病机的辨析,常通过望舌、脉诊等方式来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测病情。

西医药学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依赖仪器检查、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

西医药学注重客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化验血液、尿液等样本,以及X光、CT等影像学检查来做出诊断。

三、治疗方法中医药学主要采用草药、针灸、推拿等疗法进行治疗。

中药以中草药为主要药材,通过煎煮、熬炖等方式进行制剂,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或者驱散病邪。

针灸是中医药学的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则是通过推、拉、按摩等手法来调理经络,达到消除病痛的效果。

西医药学主要依靠化学合成的药物进行治疗。

西药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能够通过精确的病因病机分析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西医药学的治疗方法还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现代医学技术。

四、研究方向中医药学主要关注药物的整体效应和治疗的个体化。

中医药学的研究方向包括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分析、药效评价、临床实验、药理学研究等。

西医药学注重药物的精确化和定量化。

西医药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合成新药、药物代谢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临床试验等。

中药和西药比较作文

中药和西药比较作文

中药和西药比较作文咱今天就来唠唠中药和西药这对医药界的“兄弟”,不过这俩兄弟那可是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本事。

先说说西药吧。

西药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特种兵,目标明确,行动迅速。

你要是感冒了,西药里那感冒药,就像是精确制导的导弹,专门冲着那些引起感冒的病菌或者病毒去的。

比如说阿司匹林,解热镇痛那叫一个快,就像消防队灭火一样,“嗖”的一下就把你的头疼脑热给压下去了。

而且西药的包装啊,都特别精致,一颗一颗的小药丸,就像小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躺在药盒里,每颗药的剂量都精确得很,就像是按照严格的军事计划来的。

西药还有个特点,就是成分简单明了。

你看那药盒上,各种化学名称、分子式啥的,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里面都有啥“家伙事儿”。

就像是一个透明的人,没有什么隐藏的秘密。

不过呢,有时候这西药也有点“愣头青”的感觉。

因为它太直接了,有时候会不管不顾地在你身体里横冲直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

比如说有些抗生素,在消灭病菌的同时,也可能会把身体里一些有益的细菌给干掉,就像在森林里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野兽,结果把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也给误伤了。

再来说说中药,中药那可就是一群神秘的武林高手了。

中药就像一个大的门派,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药材,什么根茎叶花果,就像门派里不同的高手,各有各的绝招。

每一副中药就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武林阵法,各种药材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比如说你要是气血不足,中医可能就会给你开个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这八味药就像是八位武林大侠,在你的身体里来一场“气血保卫战”。

人参就像一位内功深厚的大师,给你的身体注入元气;当归就像一个补血的女侠,专门负责补充血液。

中药的味道那也是相当独特,一股子浓浓的“江湖气息”。

那药汤喝起来,苦苦的、涩涩的,就像在品尝武林高手修炼时的艰辛。

而且中药的炮制过程也很讲究,就像高手修炼武功一样,什么炒、炙、煅、蒸、煮,每一道工序都有它的门道。

不过中药也有个小“毛病”,就是它起效相对慢一些。

论中医与西医药学

论中医与西医药学

论中医与西医药学中医与西医药学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两种医学体系。

两者各自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于人类的健康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医与西医药学进行探讨与比较,并探讨两者在现代医学中的协同作用。

一、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应用领域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而闻名于世。

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中草药等自然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药学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擅长治疗慢性病和康复医疗。

在传统医学中,中医药学被广泛用于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身体机能。

此外,中医药学也在皮肤科、妇科、儿科等特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中医药学的特点在于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人体健康问题,并强调预防与调理,注重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

二、西医药学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西医药学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以西方医学为代表的医学体系。

西医药学主要依靠药物、手术等技术手段进行治疗。

西药作为西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以化学合成、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通过药物作用于人体进行治疗。

西医药学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擅长急性病和外科手术。

在现代医学中,西医药学以其科学性和准确性被广泛接受,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西医药学的特点在于以分析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为基础,追求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中医与西医的差异与互补中医与西医药学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中医药学强调辨证施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的考虑,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

而西医药学注重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药物治疗,适用于急性病和外科手术。

中医与西医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相互补充。

中医药学可以提供独特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帮助西医药学解决一些难以治愈的慢性病和疑难杂症。

同时,西医药学可以借鉴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提高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更加全面、高效的医疗体系。

请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中西医药学发展的认识

请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中西医药学发展的认识

请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中西医药学发展的认识
中西医药学发展是当今世界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

首先,中西医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人体内外的平衡和谐,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注重预防和调养,治疗上多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

而西医则注重实证和实验研究,以疾病为中心,以病因、病理、生理等为基础,采取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预防性治疗等多种手段。

其次,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存在很大不同。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强调通过调整机体内部环境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西医则多采用药物、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注重直接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最后,中西医的优劣和互补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中西医各有优劣,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好或哪个更差,应该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中西医之间也存在很多互补之处,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我们应该尊重并利用好中西医各自的优点和特色,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中药和西药能否同时服用

浅谈中药和西药能否同时服用

中药 西药化 ,决不仅仅 是现在 所谓 的 “ 提纯 ”,不是 简单 的冲 剂、 口服液、或注射液 能概括 的。一方面 ,中药属动物或植物的组织 或矿物质 ,其所含 化合物 的种类相 当多;另一 方面 ,每 味中药 的中 医药学的性能、功效表述又往往为多方面 ,故其现代科学化的难度 很 大。就 物质基础 来讲 ,尽管从现代化学研宄的知识和方法看 ,若将 一 味中药的全部组 成的化合物种类和数量研究确定,是可能的,但 工作 量极大 ,尤其若涉及 多糖类和蛋 白质类化合物,难 度更大 。就生物 活 性来讲,若将 一味中药 的中医药学术语所表述的性能和功效,均给 予 现代科 学的生理 、生化 、病理等指标和术语的表述,其难 度之大 、工 作量之 大都超乎 想象 。尤 为重要 的是 ,有些 中医药学术语 表达 ,如 阴、 阳、气 、血、精、神等 ,如何从现代科学角度理解,尚属探讨 的 内容,故更增加 中药的性 能、功效 的现代科学表述难度。基 于此 ,即 使一些常用中药如人参 、丹参 、黄芪等 ,尽管有多方面的现代科 学研 究 ,其结果仍与理想 的现代科学化有很大差距。可见由现有中药获取 现代科学化中药之途径 ,其艰难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而即使中药 的各 种成分研究 已经详尽 ,若离开 了中医 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离开 了 中医的组方原则,中药是否会失去其特性 尚值得探讨。
论 西药还是 中药 ,它们都是 由化合物分子组成 ,决定着药物的性能和 功效。而从这些组成分子 的情况来看,不论西药和 中药 ,其共 同的特 点是都有单体化合物和混合物、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产物、成分结构 清 楚和不清 楚的,这就是西药和中药的物质同一性 。既然 中药具有中 医药学理论体系术语所表示的特性和功效,那么 ,西药也应具备。西 药和 中药 的作用对象都是人,用来防治疾 病,这是西药 中药化的生物 活 性基础 ,也是疗效 一致性 的基础 。现代研 究表 明,尽管 中药现代 化难度很大 ,但毕竟是可 以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术语来表示其性能和功 效,也可 以治疗西医药学术语表达的疾病。所 以,同样能用来防治疾 病 的西药 ,应完全可 以用 中医药学术语表 示其 中药特性和功效 ,从而 按 中医药理论使用,这在理论上拥有 了西药 中药化的可行性。 3 中药与西药的性 能区别 西药中药化,就是使 西药学具备中药 学的内容 ,即具备中医药学 理论体系所表示 的药物特性、功效和使用规律 ,能按 中医药学理论体 系使用 。现有西药 的绝大多数,其物质 组成已达分子水平 ,生物活性 己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和术语表述 。若再研究确 定 其 中药学 的基本特性与 内容,则有很多方便之处 。首先 ,中医药学历 来有吸收非 中药物质为中药的传 统,研 究经验丰 富、标准明确、方法 成 熟。主要为临床研究 ,如能使寒证得 以治愈 、对热证无效或加重病 情 的药物 ,其为热性;若能使热毒之证得解 ,则其功效为清热解毒, 或清热凉血解毒 ,其他亦然。其次,现有 西药 已是临床应用的有效药 物 ,且药效 明确 ,已具较多的实验研究及 临床研 究和使用资料 ,易于 被借鉴参教 ,尤其近几十年中西医结合研 究的资料 ,更有参考价值, 更 重要的是 已达临床应用阶段的西药都可 直接进行临床的中医药学研 究,可谓省时省力 。例如某种西药,可首先根据西医药学而选择使用 对 象 ,然 后 确 定 相 应 的 疾 病 患 者 , 并对 患 者在 用 药前 后 同时 作 出中 医 药学 的诊断 ,那么 ,用药前后患者机体 的各种 中医药征象的改变,则 为此 药所致 。根据 中医 “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的观点与方法 ,逆而 推之 ,据其所致的 中医药学征象改变情况 ,可归纳确定西药的中药基 本 内容 ,而达 中药化 。另外,中医在医院工作 ,从事临床研究方便快 捷 ,如多患者 、多病种、多现代 检验指标等 的观察较易做到,这就 能 在较 短时 间内获得较多可用资料,从而使得此 西药 的中药基本 内容确 定依据充分 ;除此 以外,中医与西医应密切配合 ,或多位中医配合 , 如此 则可使所获资料准确性提高,从而使此类西药 的中药性能等基本 内容 的确定更具客观性 。 中药西药化或西药中药化,都不是简单 的转化 ,需要做大量的工 作 ,需要众 多的中西医药工作者在严谨 的科学研 究和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去探索 ,去总结 ,找 出其规律性,并再次深入 临床验证 。西医药工 作者遇 到理论上正确但疗效不佳的病例时,不 再简单地用 “ 耐药性” 解释 ,而参考 中医 的寒热虚实审查之,或许就 向新 的研究领域迈出了 步;当我们 的中医药工作者在工作中把西药用 “ 拿来主义 ”态度看 待 时,或许 也会有一片新的天地展现在 面前;而 中西医药工作者的有 机 结合,必将给卫生医药 的发展带来生机 。

中西药合理用药

中西药合理用药

中西药合理用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西药合理用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药结合的理念是将中药与西药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因此,中西药合理用药是医生、药师和病人都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中西药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中西药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疗效更佳:中药与西药之间可以发挥较好的互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更好效果。

中药的温和和谐性能够缓解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减少药物依赖性:中西药结合可以减少西药的滥用,避免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提高患者康复的速度。

3. 促进健康:中西药结合能够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中西药合理用药的原则1. 个体化原则:合理用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病情的不同,不同用药方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个性化制订用药方案。

2. 约束原则:在中西药合理用药中,不能盲目开药,需要按照医学规范和用药规律来进行选择和搭配药物。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来用药,遵守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3. 选择合适:在合理用药中,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病症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保证药物的有效性。

4. 安全第一:中西药合理用药要以患者的安全和疗效为中心,避免药物滥用和不当用药,确保患者的康复。

5. 慎用抗生素:在中西药合理用药中,需要慎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药物耐药性,影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

6. 药物互相协调:在中西药合理用药中,各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谨慎考虑,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中西药合理用药的案例分析案例一:肺炎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中医调理肺热,定期吃中药清热解毒,加快痊愈进程。

案例二:冠心病患者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后,在西药治疗的同时,服用中药调理心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案例三: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调理气血,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药物副作用。

简论中医与西医药学

简论中医与西医药学

简论中医与西医药学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简论中医与西医药学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片剂和中成药;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药,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和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

一、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误区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称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为中药。

而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已非如此简单,存在种种误区。

(一)按产地划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

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中国亦研制了很多首创的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也是西药,故此种划分不正确。

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二)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这种划分也不正确。

现在所的西药如黄连素、地高羊、大量的抗生素类药物均是天然产物,亦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如中药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应。

(三)按组成成为为单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有的将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为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为中药,这种标准也不确切。

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即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

(四)按剂型不同来划分有的将现代制剂如针剂、片剂等称为西药,而将中国的传统料剂如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为中药。

这显然也不合理。

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等是中药,却是现代剂型的片剂。

而西药的一些合剂即与中药汤剂无本质区别,更有丸散膏丹等剂型。

论中医与西医药学

论中医与西医药学

论中医与西医药学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片剂和中成药;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药,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和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

一、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误区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称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为中药。

而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已非如此简单,存在种种误区。

(一)按产地划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

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中国亦研制了很多首创的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也是西药,故此种划分不正确。

(二)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这种划分也不正确。

现在所的西药如黄连素、地高羊、大量的抗生素类药物均是天然产物,亦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如中药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应。

(三)按组成成为为单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有的将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为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为中药,这种标准也不确切。

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即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

(四)按剂型不同来划分有的将现代制剂如针剂、片剂等称为西药,而将中国的传统料剂如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为中药。

这显然也不合理。

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等是中药,却是现代剂型的片剂。

而西药的一些合剂即与中药汤剂无本质区别,更有丸散膏丹等剂型。

(五)按使用人员划分即中医使用的药物为中药;西医使用的药物为西药。

笼统讲,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细分析起来,亦不确切。

如西医也使用甘草、大黄等,但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将它们称作西药;既使中医自服维生素丙,亦不能就此而称其为中药。

什么是中药什么是西药

什么是中药什么是西药

什么是中药什么是西药中药与西药是人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两个药物分类。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中药和西药是两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但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药物来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来详细介绍什么是中药和什么是西药。

一、中药中药是指以天然药材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的加工、炮制方法制成的药物。

中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其中植物药是中药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药材的炮制加工,中药能够发挥出其药理作用,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中药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

不同的中药对应不同的药理机制,例如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能够降低体温,抑制细菌感染;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等。

中药的作用机制复杂,可以对疾病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具有整体调节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中药常常被用于治疗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和常见病等多种疾病。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较少的副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患者对中药有很高的认可度,认为中药可以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二、西药西药是指以合成或半合成方法生产的药物,是现代医学领域主要的药物种类之一。

西药的原料来源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原料和新药物研制方法。

西药的药理作用是通过特定的化学成分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急效性。

西药的药理作用来源于其所含的药物成分,通过分子水平的作用来干预疾病,常常能够迅速产生作用。

西药的作用机制明确,多数是作用于特定的生物靶点,如受体、酶等,对疾病有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方面,西药常用于急性病、重症疾病以及需要迅速干预的情况。

西药具有明确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

许多人对西药更为熟悉和信任,认为西药的效果更加明显和直接。

总结中药和西药作为两种不同的药物分类,在治疗疾病和临床应用中各具特点和优势。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试探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试探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试探【摘要】中药和西药是两种不同的药物体系,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是指以天然药材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制备方法制成的药物,具有温和疗效和整体调理作用;而西药是以化学合成物或生物制品为原料制成的药物,疗效较快,但副作用较大。

两者在应用范围和发展历程上也有所不同,中药注重整体调理,适用于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西药则更适用于急性病症和外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药和西药在互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中药和西药的发展将更加紧密相连,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医学的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药、西药、概念、定义、特点、区别、联系、应用范围、发展历程、医学领域、重要性、互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试探中药和西药是人们常听到的两种药物分类,它们在医疗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药是指以天然药材为主要原料,遵循中医药理论制成的药物,具有历史悠久、疗效明显、副作用较少等特点。

西药则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学方法得到的药物,常用于治疗疾病和调节身体功能。

中药和西药在药物的制备方法、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中药强调整体调理,注重平衡阴阳五行,常用药物复方;而西药则注重靶向治疗,以分子水平影响疾病机制,常以单一活性成分制备药物。

尽管中药和西药有着不同的概念和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二者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互补之处。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和西药的结合运用也成为一种趋势,以取长补短,发挥二者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中药和西药各自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在医学领域中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对中药和西药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应用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中药的定义和特点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和特点与西药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药一般是指经过炮制加工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药材制成的药物,具有较为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药性作用。

浅析中西药结合的意义

浅析中西药结合的意义

浅析中西药结合的意义药物对于人类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西药结合作为一种疗法方式,正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中西药结合的定义、意义和实践应用等角度,进行浅析,以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中西药结合是指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西医药治疗方法相结合,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传统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调节,通过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式调理病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以促进自我康复;而现代西医药注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干预治疗。

中西药结合将两种疗法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达到更好的疗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其次,中西药结合的意义在于综合利用中医药和西医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和疗法,以更全面的方式来看待和治疗疾病。

中医药在对于慢性病、疑难杂症、康复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调理阴阳、平衡脏腑、激发自愈能力等特点;而西医药则在急性病、外伤、手术治疗等方面表现出色,具有快速明确病因、通过药物干预疗效明显等特点。

中西药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弥补各自不足,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此外,中西药结合在实践应用中已经得到广泛的验证和推广。

在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治疗中,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在一些严重感染病例中,中西医结合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康复率。

在一些肿瘤治疗中,结合中西医可以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

总的来说,中西药结合作为一种综合医学疗法,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西医药的优势,更可以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来看待疾病,制定更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西药结合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中药与西药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两种药物。

中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草药直接入药,有助于调理身体,适用于慢性病治疗;西药则主要采用化学合成的方式,疗效较强,更适用于急性病的治疗。

本文将论述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首先,中药与西药在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药主要利用针灸、推拿、泡药等方式制作,源自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

而西药则主要依赖于化学合成,通过人工制造药物的活性成分。

例如,柴胡、黄连、石膏等均为常见的中药材,而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则为常见的西药品种。

其次,中药与西药在治疗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药治疗主要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身体内环境。

中药往往采用多种草药的组合,以综合调理疾病。

例如,中药方剂中的四逆散可用于治疗感冒,补中益气丸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等。

而西药则通过化学药物直接干预疾病,对症治疗。

例如,阿司匹林可用于退烧、镇痛,感冒药中的氯雷他定可用于缓解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另外,中药与西药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

中药多数以调理身体为主,作用较为温和,适合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相对少见副作用。

而西药则以直接干预为主,疗效迅速明显,但也容易出现副作用。

例如,中药治疗便秘可采用陈皮、枸杞子等草药,调理肠胃功能,疗效较慢但副作用较小;西药则可采用开塞露、缓泻灵等,效果明显但可能引起依赖性。

总体而言,中药与西药在来源、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上都存在显著区别。

中药侧重调理身体,适用于慢性病;西药则以化学药物干预疾病,适用于急性病。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式,发挥中药与西药的优势。

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与西药的优势,必须改变传统中药与西药严格隔离的用药模式,倡导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

只有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下,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药与西药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药以植物、动物和矿物为来源,通过调理身体来治疗疾病;西药则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直接干预疾病。

试论西药中药化

试论西药中药化

试论西药中药化西药中药化,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来讨论现在使用的西药,使之具有中药的理论、特性和功效内容,从而不仅能为西医使用,也能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来使用。

一、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划分中医药和西医药,在十八世纪以前,是难于区分的,都可称作民间医药或民族医药。

十八世纪以后,西方各国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进展,尤其是化学、化学工业和现代生物学的进展,相继形成了现代的西医药学。

西医药学,它是由于传入我国以后,相对于原来的中医药学而言的。

西药,就是相对于我国的传统药物—中药而言的。

这种按起源或地域来源划分中药和西药,在西药刚刚传人我国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代,随着我国药物科学讨论和制药工业的进展,我国不仅能制造和生产外国人最先制造和生产的药物,同时也研制和生产了许多为我国首创的药物,这些药物再按地域来源划分,称之为西药,明显是不合适了从中药本身来看,随着科学讨论和生产的进展,也在起着肯定的变化和进展。

那么,究竟何为中药,何为西药呢?有的将人工合成的药物称作西药,而树皮草根等自然药物称作中药(或中草药),这种划分,并不准确,由于也有些中药是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雄黄(硫化砷AsS)氧化后所得的三氧化二砷(As2O3),冰片即是人工合成的龙脑;有的将现代剂型如片剂、针剂等称作西药,传统的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作中药,这种区分,也不合适,由于西药也有散剂和类似汤剂的合剂等,同时现在有些中药也制成了针剂、片剂等现代剂型;有的将成分结构清晰的药物称作西药,成分结构不清晰的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由于西药的某些格林制剂及一些自然药物如大黄扮等,其成分结构也不完全清晰,而中药也有好多是成分结构清晰的,如冰片(龙脑),?砂(氯化铵)等。

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就目前实际状况来看,应当结合不同的医药学体系来划分: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中药;以现代科学术语来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西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西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西药的认识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华夏五千年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而宝贵的财富,其中就包括中医中药这块奇葩。

从“神农尝百草”到“伊尹制汤药”再到李时珍注《本草纲目》,从神医扁鹊到华佗,中医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一代代传承,那么到了近现代这笔巨大的财富有去向了何方呢? 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一个沉睡的大国被唤醒,他的人民遭受了一百多年前所未有的屈辱与苦难,但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列强的入侵同时使西方科学文化传入了古老的中国,从此中国的各方各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医药事业也不例外——在医疗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有新的药品被研制开发。

当人们患了某种疾病或缺失某些营养时,常常会在众多的药品前感到无从选择。

供人们所服的药品比以前增多了,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些药品对人体产生的效果都被它对人体的副作用所抵消,而且药品常常会阻止营养的吸收或干扰细胞对这些营养的吸收。

生于我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对传统中医中药的接触已经十分少了,目前社会上听得最多也最能令老百姓接受信服的是“中西医结合”。

特别是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医药工业与国外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中药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探索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药研究路子成了我国医药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而这条路子便是中药现代化3,然而就是对于中药现代化,学界有两种意见分歧。

有的学者认为,中药现代化仅是将中药西制,而中药西制后就不能再称为中药而是变成了西药。

中药是中成药、成药、汤药、中药材、中药饮片4的总称。

西药泛指植化药、化学合成药、生物药、基因类药物。

此种观点的持有者举了一个“麻黄汤”和“麻黄碱”的例子来证明西药虽然在某些局部部位疾病的治愈上有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其毒副作用大,可能损伤人体其他脏器及整体功能导致药源性疾病甚至死亡。

而药品的科学性就体现在安全性上,其次才是疗效,而这一点西药根本无法与中药相比,就是说中药西制并不具有科学性优势。

中医集华夏传统文明之大成,西药乃欧美新兴科技的结晶;中医诊断方法讲究望、闻、问、切,阴阳五行独承医理之滥觞,辨证施治兼赋医药之原理;西医遵循化验、透视、拍片、手术等理化疗法,药品成份分析、临床效果试验是其不可逾越的准则;中医坚持“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之古训,颇似迷宗八卦,让人不得要领,以期在“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温润境界中,获得药到病除之奇效;西医倡导“科技第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立竿见影,直指要害。

中医讲经验,西医尊科学;中医崇秘方,西医重品牌。

还有人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市面上所卖的感冒药、止痛剂、抗过敏药等实际上会降低血液中维生素A 的含量,维生素A 可以保护和增强鼻、喉、肺等内部的黏膜。

缺乏维
生素A 时,这些部位的黏膜便成了细菌繁殖的温床。

若吃药治疗的话,结果反而延缓了治愈的时间。

阿斯匹林不但是神奇的家庭用药,也是神奇的“维生素C 的偷窃者”,只要很少量服用,就能使维生素C 的排出率高达3倍,它还可能引起叶酸和 B族维生素缺乏症,因而导致消化器官的疾病和贫血。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和强的松与体内锌量的降低有关;巴比妥类药品,与体内钙含量降低有关;服用泻药和胃酸抑制剂,会妨碍钙和磷的代谢;服用过量泻药时,可能会失去大量的钾和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维生素K;高血压患者服用的利尿剂或抗生素会破坏钾。

不可滥用维生素
有人把维生素当做补品,滥用维生素,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对身体也没有好处,会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严重中毒的后果。

维生素D 是防治佝偻病的药物,但长烦躁、哭闹、体重下降、厌食、肾脏损害、肝脏肿大、骨骼硬化等病症。

大量使用维生素B1 ,会引起头痛、眼花、心律失常、烦躁、浮肿和神经衰弱。

过量服用烟酸以后,可引起面部潮红、皮肤瘙痒、肝功能不正常、黄疸、低血压,甚至引起胃溃疡。

大量使用维生素C,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糖尿病、肾结石,并可降低某些妇女的生育能力。

用药要忌口
营养药和疗效药这两种叫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药理分类,但在涉及到药物与营养的时候,我们还是应大致地了解。

营养药只是在人体缺失了某些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时,才选择性地服用,以期达到营养保健的目的。

而疗效药是针对某些具体病症所采取的必要的防治手段。

营养药不能治病,但只有为自己的身体提供了足够平衡的营养,才能远离疾病,因此在服用营养药时要保证适当、合理。

疗效药能治疗,但相当一部分药品有副作用,也有一部分药品的化学成分与某些食物在体内合成后会淡化功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以下是用药时的一些禁忌:
忌与酒同服的药
少量饮酒不碍健康,用酒浸泡中药制成药酒还可以治病。

但是,在服用某些西药时则不能饮酒,更不能将西药片投入酒中作药酒,因为酒与西药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可能降低疗效,增加毒性反应。

据估计,约有百种以上药物在服用期间应该忌酒。

如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在服用利血平、胍乙啶、复方降压片、优降灵、地巴唑、消心痛、速尿等时不能喝酒,因为酒后可能使乙醇的麻醉作用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加上降压药的协同作用,最容易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而危及生命。

睡眠不佳、多梦、心悸的病人服用鲁米那、速可眠、水合氯醛、利眠宁、安定、泰尔登、安眠酮等中枢抑制药时,若饮酒,可能使神经反应性降低,造成中毒死亡。

糖尿病患者饮酒前后服用胰岛素、优降糖、甲磺丁脲、降糖灵等药物,有引起低血糖休克的危险。

忌与茶同服的药
饮茶会影响一些药物的疗效,服药时必须注意:
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和孕妇在服用硫酸亚铁、富血铁和枸橼酸铁时不能喝茶,因为茶中的鞣酸会与铁剂发生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服多酶片、胰酶片、胃蛋白酶等酶制剂时不能喝茶,因为这些药物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茶中的鞣酸可以和它们发生作用,生成不溶性沉淀,从而降低药效。

盐酸麻黄素、黄连素、磷酸可待因、硫酸阿托品、地高辛、去痛片、优散痛、安痛定等在与茶水合用时也会降低药效,也不宜合服。

忌与糖同服的药
在内服龙胆酊、健胃散、龙胆大黄合剂等苦味健胃药期间,不能吃糖和甜食,因为苦味健胃药能刺激末梢神经,反射地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达到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的目的。

如果在药里放很多糖,完全掩盖了苦味,结果就失去了健胃的功效。

在内服扑热息痛、退热净等药物时也不能吃糖,因为糖能抑制此类药物的吸收,影响疗效。

忌与果汁同服的药
在各种果汁饮料中,大都含有维生素C 和果酸,而酸性的物质容易导致各种药物的提前分解或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吸收,影响药效,有的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会增加副作用,对人体产生不利因素。

如小儿发热时常用的消炎痛、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等清热止痛剂,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若在酸性环境中则更易对人体构成危害。

忌与牛奶同服的药
牛奶含有较多的钙、铁、磷等无机盐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与某些药物成分,发生作用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效。

如中成药中的黄酮、有机酸等成分,遇到牛奶中的上述成分会相互作用,有碍药物吸收,使疗效下降。

化学药物在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如土霉素、四环素等可与钙、铁结合成络合物,使这些药物的吸收受到影响,甚至达不到治疗目的。

另外,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等,对某些药物的吸收也有一定影响。

忌与盐同服的药
风湿病伴有心脏损害的患者,在使用水杨酸钠治疗期间,要限制病人食用大量盐 (氯化钠)。

因为钠可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要给予低盐饮食,并补钾。

因为此类药物有引起水、钠潴留和排钾的作用,如食用盐过多,则可增加水、钠潴留,而致水肿。

服用降压药(如利血平、复方降压素等)时,也不宜大量食用含高盐的饮食,因为盐可增加血压升高的程度,明显降低降压药的疗效。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
的清热解毒作用。

尽管就目前国内的形势来看中药的境况并不好,但同时日本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却开始愈发重视起中医药来,因为他们注意到了中药许多难能可贵的特点,正努力研究它以为己所用,所以中国人必须迅速认识到这一点把握时机弘扬民族文化,坚守住它并发展它,千万不可在中医药的研究上让外国人占了上风。

发展中药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药现代化,但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不能离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只有做到“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6]才能让中医药崛起,才能让灿烂的中国医药文化生生不息。

尽管探其精髓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将中药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主流药物,让中医药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浅谈对中医药的认识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0907
姓名:祝茜茜
学号:200905225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