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形态和分类
动物分类有哪几大类
![动物分类有哪几大类](https://img.taocdn.com/s3/m/e00d143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0.png)
动物分类有哪几大类一、按生活环境来分可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两栖动物。
陆生动物指在陆地生活的动物,绝大多数都呼吸空气。
如羚羊、斑马。
水生动物是指主要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大多数水生动物是在物种进化中未曾脱离水中生活的水生动物,也有像鲸鱼和水生昆虫之类由陆生动物转化成水生动物的水生动物,后者有的并不靠水中的溶解氧来呼吸。
如扬子鳄。
两栖动物是一类原始的、具五趾型的变温四足动物,皮肤裸露,分泌腺众多,混合型血液循环。
其个体发育周期有一个变态过程,即以鳃(新生器官)呼吸生活于水中的幼体,在短期内完成变态,成为以肺呼吸能营陆地生活的成体。
如青娃,娃娃鱼(大鲵),蝾螈等。
二、按等级分可分为:高等动物,低等动物。
高等动物一般指的是身体结构复杂、组织和器官分化显著并具有脊椎的动物,也就是说,一般我们把自然界的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例如人。
低等动物是指身体结构简单,组织及器官分化不显著,没有脊椎的无脊椎动物。
三、按形态来分可分为两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例如水螅、海葵、水母等。
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
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来。
如海马。
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
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
如蜜蜂、苍蝇、蚊子、蚂蚁、蟑螂等。
四、按食性可分为四种: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食腐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是指以捕捉其他动物为食料的动物。
如鲨以捕捉其他鱼类为食,鹰、狮等禽兽以其他兽类、鸟、蛇、鱼及昆虫等动物为食料。
植食性动物是主要摄食活的植物,包括摄食植物的叶、种子和果实,吸取植物叶汁及真菌的动物。
如鸡、鸭、牛、猪、羊、马,兔、各种鱼类。
食腐性动物食腐性是指以动物尸体为食料的一种食性。
有蝇类的幼虫、马粪金龟子、埋葬虫,大型的食腐动物主要有秃鹫、鬣狗、高山兀鹫等。
杂食性动物它们和人一样,即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动物性食物。
五、按哺乳方式可分为两种:哺乳动物、非哺乳动物。
06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
![06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51ebb88a0116c175f0e48cc.png)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312030 叶建伟1.考纲考点解读1.1考纲介绍考纲主要包括: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多孔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原腔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分类);棘皮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
1.2难点释疑1.2.1几个重要的比较表几个注意点:○1刺细胞和刺丝泡: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的一种防御性的细胞结构,而刺丝泡则为草履虫(一个细胞结构)的一部分。
○2各种吸虫的第一中间寄主:华枝睾吸虫—沼螺;肝片吸虫—椎实螺;姜片吸虫—扁卷螺;血吸虫—钉螺。
○3原肾管和后肾管都是起源于外胚层的。
○4储精囊、纳精囊、精巢囊:储精囊是储存自体的精子的结构;纳精囊:暂时储存异体的精子的结构,以供自体卵细胞成熟时受精之用;精巢囊:包围在精巢外的囊状结构。
○5消化道起源:无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从原腔动物开始)都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三部分。
其中中肠起源于内胚层,而前肠和后肠起源于外胚层。
若有蜕皮习性则前肠和后肠同外骨骼或角质膜一并蜕除。
1.2.2棘皮动物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后口动物。
与其它无脊椎动物相比具有很多特殊性。
○1棘皮动物的幼虫两侧对称,成体次生性辐射对称;○2棘皮动物具有由中胚层产生的内骨骼。
它的发生和脊椎动物的内骨骼相同;○3具真体腔发展起来的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的运动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2.典型例题精析【例1】下列有关扁形动物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没有循环系统,身体细胞以扩散的形式得到营养和氧气B.有一开放式的循环系统C.有一闭管式的循环系统和一个心脏D.因为有器官,故不需要循环系统【分析】扁形动物中涡虫虽然有中胚层,但没有形成真体腔,所以没有循环系统。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c2fca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e.png)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动物是地球上最广泛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拥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习性和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动物,科学家们对动物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它们的共同特征。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分类和一些典型的特征。
第一类: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具有脊柱的动物,肌肉和骨骼系统相对更为复杂。
脊椎动物包括了人类、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有脊骨和骨骼系统、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氧气为基础等。
(接下来可以详细介绍几个典型的脊椎动物及其特征。
比如鸟类的羽毛、哺乳动物的哺乳和恒温性等)第二类: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不具备脊椎动物的复杂骨骼结构和肌肉系统。
无脊椎动物的种类非常繁多,包括了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甲壳动物等。
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特征各不相同,但通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没有脊椎骨、外骨骼保护身体、基于神经节的神经系统等。
(接下来可以详细介绍几个典型的无脊椎动物及其特征。
比如昆虫的节肢、软体动物的软体等)第三类: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动物,它们没有任何分化的组织和器官,结构非常简单。
原生动物包括了原生虫、原生动物等。
它们的特征主要包括: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组织器官、生活方式多样等。
第四类:海绵动物海绵动物是一类特殊的动物,它们以多孔的身体结构为特征。
海绵动物包括了海绵等,它们具有以下特征:身体柔软多孔、缺乏真正的组织器官、以过滤食物为主等。
第五类:刺胞动物刺胞动物是一类具有刺细胞的动物,刺细胞具有毒液,并用于捕食和防御。
刺胞动物包括了水母、珊瑚等,它们的特征主要包括:身体柔软透明、具有刺细胞、缺乏真正的器官等。
通过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特征。
当然,动物的分类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本文只是对一些典型分类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实际的生态和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还通过遗传信息、生态习性、分子特征等多种方式对动物进行更细致的分类研究。
动物形态和分类
![动物形态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8b9fdb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f.png)
⑷纤毛纲其它动物介绍:
其他种类(P65图)
原生动物系统发展: 最早出现应该是结构简单,异养——渗透营养鞭毛虫 孢子纲结构虽简单,寄生应该后出P69)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单细胞)
(多细胞)
(二)多孔动物门:(约1万种) 主要特征:
感觉细胞,上皮组织占优势,)。
⑸体表有刺细胞
⑹出现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⑺生殖方式多样,有的种类有世代交替。
⑻海产种类发育经浮浪幼虫。
分类: ⑴水螅纲 (代表:水螅、桃花水母)
①一般是小型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②水螅型只有简单的消化腔,水母型 有缘膜和平衡囊。
③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与水母型,
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⑶蛭纲(代表:水蛭,俗称:蚂蟥)
水蛭
①头部不明显,无刚毛,营暂时性外寄生生活。 ②体前、后端各具一吸盘,有吸附功能。 ③♀♂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七)软体动物门:(约13万种) 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变异较大,主要特征如下:
⑴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3部分。
⑵具外套膜,具贝壳(外套膜外层上皮的分泌物能形成
贝壳)。
⑶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同时存在(混合体腔)。 ⑷消化管发达,多数种口腔内具颚片和齿舌(软体动物
特有器官)
⑸多为开放式循环(头足类为闭管式循环)。循环系统由 心脏、血管、血窦(体腔+腔内血液)及血液组成。
⑹神经系统原始种类成梯状, 其余各纲集中为4对神经节。
⑺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在外套膜内形成肺。
⑸大多雌雄异体且异形;直 接发育或间接发育。 ♀
⑹无呼吸循环系统
⑺水生、陆生或寄生生活, 分布广。
人蛔虫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8d33a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8.png)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特征而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关注。
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总结,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动物界的窗口。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的动物特征。
一、动物的分类方法动物界是生物界中一个最大的分类门,包含了众多的物种。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研究这些动物,科学家们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
1.1 按照脊椎分类脊椎动物是一类拥有脊柱或脊椎骨的动物。
这些动物通常具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明显的身体部分,并且内脏器官发达。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1.2 按照体节分类体节动物是指身体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体节所组成的动物。
每个体节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这一类动物包括了线虫、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1.3 按照外骨骼与内骨骼分类动物的骨骼可以分为外骨骼和内骨骼两种类型。
外骨骼动物通常具有坚固而灵活的外壳,可以起到保护内脏和提供支撑的作用。
昆虫就是一类典型的外骨骼动物。
而内骨骼动物则是指具有内部骨骼结构的动物,例如人类和其他的脊椎动物。
二、动物的主要特征除了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动物进行划分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动物的一些主要特征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点。
2.1 身体对称性大多数动物的身体都具有对称结构,包括左右对称和放射对称两种。
左右对称是指动物的左右两侧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结构;而放射对称则是指动物的身体结构以中心点为对称轴,呈放射状分布。
2.2 呼吸方式动物的呼吸方式也是它们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般来说,动物的呼吸方式可以分为肺呼吸和鳃呼吸两类。
肺呼吸是指动物通过肺部吸取空气中的氧气,然后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鳃呼吸则是指动物通过鳃器吸取水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2.3 循环系统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将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系统。
动物的分类大全
![动物的分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8dac029d15abe23492f4d4e.png)
动物的分类大全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可以将动物界分为两大门类: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
动物:有/无脊索动物、有/无羽毛、有/无足、鸟类、有/无鳞片、有/无翅膀1. 会飞原生动物蠕虫2. 不会飞有鳍无鳍有乳腺无乳腺昆虫软体动物鱼类爬行类哺乳类两栖类甲壳动物1. 软骨1. 有足1. 胎生1. 有尾2. 硬骨2. 无足2. 非胎生2. 无尾蜘蛛3. 无足脊索动物的脊椎动物特征: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索只见於胚胎期).脊柱保护脊髓.脊柱与其他骨骼组成脊椎动物特有的内骨骼系统.有明显的头部,背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及其他感觉器官,例如眼,耳等.脑及感觉器官集中在头部,可加强动物对外界的感应.身体由表皮及真皮覆盖.皮肤有腺体,大部份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性构造,例如鳞片,羽毛,体毛等.有完好的消化系统,口腔内有舌,多数有牙齿,亦有肝及胰脏.循环系统包括有心脏,动脉,静脉及血管.排泄系统包括两个肾脏及一个膀胱.有内分泌腺,能分激素(荷尔蒙)调节身体机能,生长及生殖.脊椎动物中包括:鱼类,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等五大网类.无脊椎动物中包括: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蠕虫,昆虫,甲壳动物等门类.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鱼类特征:水栖动物(只能生活於水中).皮肤有鳞片覆盖,属变温动物.具有鳍(可以水中游动),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体外受精.主要为卵生,部份为胎生及卵胎生.鱼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软骨类例: 鲨鱼特徵:皮肤坚韧,有极细小楯鳞,没有鱼鳔,尾鳍上下不对称.有五对鳃,没有鳃盖.二、硬骨类例: 马口鱼特徵:骨骼为硬骨,皮肤有许多黏液腺,为骨鳞片所覆盖.有鱼鳔. 爬行类特徵:陆生动物.皮肤有鳞片或盾片覆盖.具有防水外皮,以防止水份散失.属变温动物(靠外界的温度或热源来改变其体温).主要分布在地球较温暖的地区.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在陆地产卵,卵有防水外壳包裹. 爬行动物的分类有足类例:乌龟特徵:有坚硬的外壳.上下颔不具齿,但有角质鞘.卵生.可分陆栖,水栖或海洋生活.无足类例:眼镜蛇特徵:无四肢,肩带及胸骨.不具活动的眼脸及外耳孔.舌头末端分叉,伸缩力强.皮肤有鳞片,可吞咽比自己身体直径大的猎物.蛇的器官俱特化成长形,左肺退化.蛇会定期蜕皮,以利生长.鸟类特徵:全身披有羽毛,身体呈流线形,有角质的喙.眼在头的两侧,颈部长而灵敏可270度转.前肢特化成翼,后肢有鳞状外皮,具四趾.恒温动物(能通过自身的生理过程产生热量,即使外界温度很低,他们也能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平均体温比哺乳动物高出10度左右(平均42度).卵生.鸟的分类会飞例:燕子特徵:有翼,有流线型的身体,新陈代谢旺盛,能在空中自由飞翔,须做较远间隔的迁徙,以适应生存环境.不会飞例:企鹅特徵:有流线型的躯体,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而且上面的羽毛几乎是鱼鳞状的.海中生活,有厚厚的脂肪能抵御严寒.冰面上滑行好手.两栖类(Amphilia)特徵:需在水中渡过其幼年时期.具有适应陆生的骨骼构造,有四肢,皮肤潮湿,有很多腺体. 身体无鳞片或体毛.舌分叉,倒生,能向外伸展.交配及受精在水中进展.幼体以鳃呼吸,成体那么用皮肤,口腔内壁及肺呼吸.两栖动物的分类无尾例:蟾蜍特徵:有适应陆上生活的骨骼系统,身体分头,躯干和四肢.前肢四趾,后肢五趾, 趾间有蹼.后肢适用於游泳及跳跃有肺,但主要呼吸器官为口腔内壁及皮肤.有尾例:蝾螈特徵:有适应陆上生活的骨骼系统,为身体细长之有尾水陆两栖类.无足例:鱼螈哺乳动物特徵:体内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身体有毛覆盖,有口腔咀嚼和消化,可进步能量及营养的摄取;胎生(鸭嘴兽,针鼹除外),哺乳;恒温.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也能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从而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扩大了分布范围;脑颅扩大,大脑相当兴旺,在智力和对环境适应上超过其他动物;内肢强壮灵敏,有快速的活动才能;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颊齿.哺乳类动物的分类原兽类特徵卵生,卵有壳. (例:鸭咀兽)后兽类特徵不具真正的胎盘,幼儿在育儿袋中发. (例:袋鼠)真兽类特徵有胎盘,胎儿发育完善后才产出,占哺乳类的绝大部份.并分为十四类别.食虫类(例:鼹鼠)鳞甲类(例:穿山甲)翼手类(例:蝙蝠)兔形类(例:兔)啮齿类(例:鼠,箭猪)贫齿类(例:食蚁兽)食肉类(例:狮,犬,熊猫)鳍足类(例:海狮,海豹,海象)海牛类(例:海牛)鲸类 (例:海豚,鲸长鼻类(例:象)奇蹄类(例:斑马,犀牛)偶蹄类(例:河马,牛,猪,鹿,骆驼)灵长类(例:猩猩,猴,人)例:狮子特徵:属食肉目中的猫科动物.大型兽类,爪能伸缩,善於跳跃,犬齿兴旺,善於伏击其他动物.例:大象特徵:为现存最大之陆栖动物.耳宽大扁平,鼻特长,可助於取食,体毛退化,脚底有厚弹性组织垫,以承托身体重量.上门牙特别兴旺,长出体外.食物以植物为主.例:食蚁兽特徵:前肢其中二至三指特长,用以掘开蚁巢.无门齿,吻长呈管状,舌长呈黏性,能黏附白蚁,尾长而多毛.栖於草原沼泽地,善游泳,以白蚁及蚁为食.例:蝙蝠特徵:前肢特化,指骨特长,指骨与体侧及后肢之间生有薄而韧的翼膜,作飞行器官.后肢具爪,可以倒挂身体栖息.胸骨突起,锁骨兴旺,以利飞行.大部份蝙蝠喜食虫,且善於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少数吃果实.例:海豚特徵:海产哺乳类,亦有淡水品种.海豚属齿鲸类,身体呈流线性,颈部不能区分,颈椎骨有愈合现象.头尖而长,具有内质背鳍.前肢特化成阔桨状.不具后肢,尾长,具程度叉状尾鳍.例:猿猴特徵:姆指与其他指相对,适於攀缘及握物.锁骨兴旺,身有体毛(手掌除外),指具指甲,大脑及感觉器官兴旺.双眼向前,有骨质眼窝.行为接近人类.原生动物特徵 :单一细胞动物,身体的构造非常简单,会吃,会动,会繁殖和死亡.身体非常小,要用显微镜才观察得到的动物.栖息在淡水,海水或者共其他动物的体液内.例如变形虫.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外形多样化,是非常成功的生物类别,包括所有「贝壳类」动物,八爪鱼及墨鱼.大部份软体动物生活在海裏,部份生活在咸淡水交界或淡水,亦有小部份是陆生的.特徵 :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背部皮层向下伸延成外套膜,覆盖身体的大部份.软体动物中的贝壳类的贝壳便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分泌而成.大多数软体动物有一至两个贝壳,例如蜗牛、蚬.另一些那么退化成内壳,藏於外套膜之下,例如墨鱼.有些种类的外壳那么完全消失,例如裸鳃类.蠕虫特徵 :身体柔软,分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对排泄器.例如蚯蚓和沙蚕.柔软圆形的身体,寄生在动物或植物体内.例如蛔虫和蛲虫. 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品动亦最繁多,约占全部动物品种的百分之八十五.对环境的适应力特强,生存地方包括海水、淡水、高山、空气、土壤,甚至是动物及植物的体内及体外.主要特徵: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节,但局部体节交融成特别部位,如头部及胸部.有些节肢动物,例如蜘蛛类,头部及胸部进一步交融成头胸部.身体的附肢,例如足部、触角、口器等都分节. 体壁坚硬,主要由几丁质组成, 可提供保护,亦作为外骨骼之用.由於体壁坚硬,防碍生长,节肢动物需要在生长期蜕皮屡次.感官系统甚为兴旺,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复眼用作视物,而单眼用作感光.另外,还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及平衡器官,好些昆虫还有特别的发声器.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颇为多样化,可以利用体表, 鳃(水生的)及气管(陆生的)呼吸.蜘蛛等那么利用书肺进展呼吸. 节肢动物的分类:甲壳类例:虾,蟹.蜘蛛类例:蜘蛛,蝎子.昆虫类例:蝴蝶多足类例:蜈蚣第 11 页。
学习认识各种形态和特点的动物
![学习认识各种形态和特点的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cd2c18e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5.png)
两栖动物
分类:无尾两栖类、有尾两栖类和 蝾螈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征: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蝾螈等
动物形态
身体结构
骨骼系统:支撑 和保护动物身体
肌肉系统:使动 物能够运动
内脏系统:维持 生命活动和代谢
神经系统:控制 动物的行为和感 知
爬行动物的生活 习性和繁殖方式
爬行动物在生态 系统中的作用和 意义
鱼类动物
定义:鱼类动物是指通过鳃呼 吸、以鳍运动的水生脊椎动物
分类:鱼类动物可以根据其骨 骼、鳞片、生活习性等特点进 行分类
特点:鱼类动物通常具有流线 型的身体、鳍和鳞片,可以通 过鳃进行呼吸
代表物种:鲨鱼、鲤鱼、金鱼 等
定义: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 地上生活的动物
繁殖特点
动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包括卵生、胎生、卵胎生等多种方式。
繁殖行为的复杂性:一些动物会通过求偶、交配、筑巢等行为来繁殖后代。
繁殖周期的差异性:不同动物有着不同的繁殖周期,有的每年繁殖,有的 隔一段时间才繁殖。 繁殖数量的多样性:不同动物的后代数量也有很大差异,有的只产 卵等特征的脊
椎动物
分类:按照生 态习性可分为 游禽、涉禽、 攀禽、走禽、 猛禽和鸣禽等
特点:多数能 够飞翔,羽毛 类型多样,卵 壳硬且具有保
护作用
生活环境:广 泛分布于各类 生态环境中, 包括水域、陆
地和山地等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的定义 和特征
爬行动物的分类 和分布
动物形态和特点
汇报人:XX
目录
01 动物分类
02 动物形态
03 动物特点
动物分类及图片
![动物分类及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a44f5adda5e9856a5712606f.png)
动物的分类爬行类动物、飞禽类动物、哺乳类动物、昆虫类动物、家禽类动物、鱼类动物、食肉类动物。
爬行类动物:蛇蜥蜴蛇蜥蜴壁虎、龟、鳖、鳄鱼等属于脊椎动物亚门。
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能比两栖类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环境。
身体已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
颈部较兴旺,可以灵活转动,增加了捕食能力,能更充分发挥头部眼等感觉器官的功能。
骨骼兴旺,对于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和增强运动能力都提供了条件。
用肺呼吸,心脏由两心耳和分隔不完全的两心室构成,逐步向把动脉血和静脉血分隔开的方向进化。
大脑构造比两栖类有了进一步开展,感觉器官也增加了复杂程度,功能增强。
在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中,卵的构造和胚胎发育也出现一些变化,卵外包着坚硬的石灰质外壳,能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同时是体内受精,摆脱了生殖发育中受精时对水的依赖;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和羊水,胚胎可以在羊水中发育,既可防止枯燥,又能防止机械损伤。
爬行动物在中生代很繁盛,几乎遍布全球,恐龙就是当时的代表。
以后由于气候和地壳的变动,绝大多数种类灭绝。
现存种类约5000多种,常见的有蜥蜴、蛇、龟、鳖、鳄鱼等。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Amniota〕。
是一支从古两栖类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分化出来产羊膜卵的类群,它们不但继承了两栖动物初步登陆的特性,而且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开展。
爬行类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同时古爬行类还是鸟、兽等更高等的恒温羊膜动物的演化原祖,因此,本纲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爬行纲在地质史的中生代曾盛极一时,种类和数量极其繁多,在中生代的末期出现衰退。
现存种类只包括鳄、龟、蜥蜴和蛇等动物。
其中个体最大的是产于亚洲东南部的网蟒〔Python reticulatus〕,全长可达9.9m,而最小的蜥蜴为斑点圆趾虎〔Spha erodactylus argus〕,全长却只有36mm。
动物的五种分类方法
![动物的五种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3ef0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a.png)
动物的五种分类方法动物是地球上生物种类中最为丰富的一类,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生态位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认识动物,人们对动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动物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五种,分别是形态分类、生态分类、进化分类、遗传分类和分子分类。
形态分类是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动物的形态特征包括体型大小、形状、颜色、内外部结构等。
这种分类方法最早出现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
比如,按照动物的体型大小可以将动物分为大型动物和小型动物,按照形状可以将动物分为圆形、长形、扁平形等。
形态分类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但它忽略了动物的其他特征,有时会导致分类不准确。
生态分类是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位进行分类的方法。
动物的生态位是指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食性、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
生态分类方法将动物分为食肉动物、植食动物、杂食动物,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等,这种分类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有利于研究动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关系。
进化分类是根据动物的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进化分类方法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通过比较动物的形态、生理特征、遗传信息等来推断它们的进化关系。
进化分类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动物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有助于揭示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规律。
遗传分类是根据动物的遗传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动物的遗传信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它们的亲缘关系。
遗传分类方法通过比较动物的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等来进行分类,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揭示动物的亲缘关系,有助于解决传统分类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子分类是根据动物分子结构进行分类的方法。
分子分类方法是在遗传分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通过比较动物的DNA序列、蛋白质结构等来进行分类,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揭示动物的亲缘关系,有助于解决传统分类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原生动物主要形态鉴别要点和分类依据
![原生动物主要形态鉴别要点和分类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e46a6d9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2.png)
原生动物主要形态鉴别要点和分类依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原生动物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生物群体,其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体内等各种生态环境中。
动物的五种分类方法
![动物的五种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8b9fa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8.png)
动物的五种分类方法动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动物,人们对动物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以便于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认识。
动物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分类、解剖分类、生态分类、进化分类和遗传分类。
首先,形态分类是根据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来进行分类。
通过对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将动物进行初步的分类,从而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次,解剖分类是根据动物的内部结构和器官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动物的内部解剖结构,如器官形态、结构、功能等来进行分类。
通过对动物内部解剖结构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动物的分类,为对其进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生态分类是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动物的生活环境、食性、生活习性等特征来进行分类。
通过对动物的生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将动物按照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
进化分类是根据动物的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动物的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来进行分类。
通过对动物的进化历史和遗传关系的研究,可以将动物按照其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了解动物的演化过程和亲缘关系。
最后,遗传分类是根据动物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动物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特征来进行分类。
通过对动物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将动物按照其遗传信息和遗传特征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了解动物的遗传演化和遗传特征。
综上所述,动物的五种分类方法为我们研究和了解动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途径。
通过这些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生态习性、进化历史和遗传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动物,促进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动物分类及图片
![动物分类及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d81c4f32bb68a98270fefa1c.png)
动物的分类爬行类动物、飞禽类动物、哺乳类动物、昆虫类动物、家禽类动物、鱼类动物、食肉类动物。
爬行类动物:蛇蜥蜴蛇蜥蜴壁虎、龟、鳖、鳄鱼等属于脊椎动物亚门。
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能比两栖类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环境。
身体已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
颈部较发达,可以灵活转动,增加了捕食能力,能更充分发挥头部眼等感觉器官的功能。
骨骼发达,对于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和增强运动能力都提供了条件。
用肺呼吸,心脏由两心耳和分隔不完全的两心室构成,逐步向把动脉血和静脉血分隔开的方向进化。
大脑结构比两栖类有了进一步发展,感觉器官也增加了复杂程度,功能增强。
在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中,卵的结构和胚胎发育也出现一些变化,卵外包着坚硬的石灰质外壳,能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同时是体内受精,摆脱了生殖发育中受精时对水的依赖;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和羊水,胚胎可以在羊水中发育,既可防止干燥,又能避免机械损伤。
爬行动物在中生代很繁盛,几乎遍布全球,恐龙就是当时的代表。
以后由于气候和地壳的变动,绝大多数种类灭绝。
现存种类约5000多种,常见的有蜥蜴、蛇、龟、鳖、鳄鱼等。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Amniota)。
是一支从古两栖类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分化出来产羊膜卵的类群,它们不但继承了两栖动物初步登陆的特性,而且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爬行类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同时古爬行类还是鸟、兽等更高等的恒温羊膜动物的演化原祖,因此,本纲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爬行纲在地质史的中生代曾盛极一时,种类和数量极其繁多,在中生代的末期出现衰退。
现存种类只包括鳄、龟、蜥蜴和蛇等动物。
其中个体最大的是产于亚洲东南部的网蟒(Python reticulatus),全长可达9.9m,而最小的蜥蜴为斑点圆趾虎(Spha erodactylus argus),全长却只有36mm。
动物形态和分类
![动物形态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b3bbc2c14791711cc791766.png)
②营养方式多样: 有的靠色素体合成——光合营养
(植物性营养)
双联体微管 中央微管
有的靠体表渗透——渗透营养 (腐生性营养)
有的吞食固体食物颗粒——吞噬营养 (动物性营养)
③繁殖: 纵二分裂;
⑴鞭毛纲其它动物介绍:
①植鞭亚纲: 夜光虫、腰鞭毛虫(P42图)——浮游生物 (引起赤潮)
③繁殖:二分裂;有的具有性生殖,普遍能 形成包囊。
⑵肉足纲其它动物介绍:
①痢疾内变形虫: 滋养体(P50图)——摄取营养,生长、
(溶组织阿米巴)
繁殖
包囊——渡过不良环境,4核包囊是
感染阶段
②太阳虫(P52图)
⑶孢子纲: (代表:间日疟原虫)
①营寄生生活,无运动器或 只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出现 鞭毛或伪足。
并非体表吸取营养. ⑵红细胞凹陷,虫体被包进,
并非疟原虫穿过细胞膜 进入.(并非细胞内寄生)
⑶孢子纲其它动物介绍:
①球虫(P58图) ②焦虫(P59图) ③粘孢子虫(P59图)
⑷纤毛纲:(代表:大草履虫) ①靠纤毛运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纤毛----结构与鞭毛相同, 但较短、较多)
②结构一般 较复杂。
③繁殖:无 性——横二分 裂;有性—— 接合生殖。
②在 2 层细胞之间的中胶层内 有骨针和海绵质纤维。
③ 内层有“领细胞”,
进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
④特有结构——水沟系。
(不同种差别很大。)
领细胞
(三) 腔肠动物门:(约1万种) 主要特征:
⑴体型多数辐射对称,具有水螅型(固着生活)和水母型
(漂浮生活)
⑵具有内、外两胚层。 ⑶出现原始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⑷出现组织分化(有皮肌细胞,刺细胞,腺细胞,
动物的形态和生物学分类
![动物的形态和生物学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ff4635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3.png)
内部结构
骨骼系统:支撑和保护身体 肌肉系统:运动和力量来源 消化系统:食物消化和吸收
呼吸系统: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循环系统:血液流动和物质运输 神经系统:信息传递和身体控制
生理机能
呼吸系统:鸟类 有气囊,哺乳动 物有肺
循环系统:鸟类 和哺乳动物都有 心脏和血管
消化系统:鸟类和 哺乳动物都有口腔、 胃、肠等器官
排泄系统:鸟类 和哺乳动物都有 肾脏和膀胱
生殖系统:鸟类和 哺乳动物都有睾丸 或卵巢,以及相应 的生殖器官
神经系统:鸟类和 哺乳动物都有大脑、 脊髓和神经细胞
行为习性
觅食行为:动物 寻找和获取食物
的方式
社会行为:动物 之间的互动和合
作方式
繁殖行为:动物 繁殖后代的方式
和过程
防御行为:动物 保护自己免受天
生物学分类: 根据生物的形 态、生理、生 态等方面的特
征进行分类
分类等级:界、 门、纲、目、
科、属、种
生物分类的依 据:形态学、 生理学、生态 学、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等
分类系统的发 展:从林奈的 双名法到现代 的分子系统学, 不断更新和完
善
分类等级与命名规则
命名规则:双名法,每个物种 都有两个名称,一个是属名, 一个是种名
动物的形态和 生物学分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动物形态特征 02 生物学分类
XX
1
动物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体型:大小、形状、比例等 颜色:颜色、图案、光泽等 肢体:四肢、翅膀、尾巴等
头部:眼睛、耳朵、鼻子等 皮肤:毛发、鳞片、角质层等 器官:嘴巴、牙齿、舌头等
敌侵害的方式
动物分类方法
![动物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a0a2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2.png)
动物分类方法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动物,科学家们对动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动物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分类、解剖分类、生态分类和进化分类等多种方法。
首先,形态分类是最为直观的分类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如体型大小、形状、颜色等,来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常用于对野外动物的初步分类。
但是,形态分类方法往往忽略了动物内部结构和生态习性等因素,有时会导致分类不准确。
其次,解剖分类是一种更加深入的分类方法。
通过对动物的内部器官结构进行详细解剖,包括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来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区分不同的动物种类,对于研究动物的进化和生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解剖分类方法需要专业知识和设备支持,操作复杂,不适用于大规模的野外动物分类。
生态分类是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生态分类方法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生态类型,如陆生动物、水生动物、食肉动物、植食动物等,从而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位。
生态分类方法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最后,进化分类是基于动物的进化关系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进化分类方法通过研究动物的遗传关系和演化历史,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如门、纲、目、科、属、种等。
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为生物系统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动物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科学家们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分类方法,以期更准确地了解和描述动物的多样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动物分类方法会更加完善,为人类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动物资源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动物的主要11种分类
![动物的主要11种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48fa40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9.png)
动物的主要11种分类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物习性和进化关系,可以将动物分为不同的分类群。
本文将以动物的主要11种分类为标题,介绍每一类动物的特点和代表物种。
一、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的身体结构多样,分布广泛,数量庞大。
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指拥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的脊柱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使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三、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一类,它们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为鳃。
鱼类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包括硬骨鱼和软骨鱼,代表物种有鲨鱼、鲤鱼等。
四、两栖类两栖类是能够在陆地和水中两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代表物种有青蛙、蝾螈等。
两栖类的特点是具有皮肤腺体,可以通过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五、爬行类爬行类是以四肢爬行为主要方式前进的动物,包括蜥蜴、龟鳖、蛇等。
爬行类动物的身体通常被鳞片覆盖,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六、鸟类鸟类是具有羽毛和前肢变为翅膀的脊椎动物,能够进行飞行。
鸟类是地球上最为多样化的动物群体之一,包括麻雀、孔雀、鹰等。
七、哺乳类哺乳类是具有乳腺和胎生方式繁殖的动物,包括人类、猫、狗、狮子等。
哺乳类动物的幼崽通过乳汁来获取营养,具有较高的智力和适应能力。
八、食肉动物食肉动物是以肉类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动物,包括狮子、老虎、豹子等。
食肉动物通常具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
九、草食动物草食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牛、羊、鹿等。
草食动物的牙齿适应了咀嚼植物纤维的需求,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十、杂食动物杂食动物是以植物和动物都为食物来源的动物,包括人类、猪、猴子等。
杂食动物具有较灵活的食性和消化系统,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食物来源。
十一、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水生昆虫等。
探究动物形态与分类
![探究动物形态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be8c1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0.png)
探究动物形态与分类动物形态与分类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而引起广泛的兴趣。
本文将探究动物形态与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和原理。
一、动物形态的基本特征动物的形态特征是指其身体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组织。
动物的形态特征包括体型、体节、各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多个方面。
1.体型与大小:动物的体型大小因物种而异,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类等各种形态尺寸不一。
2.体节与体腔:一些动物具有明显的体节结构,如蠕虫类和节肢动物。
而其他一些动物则具有复杂的体腔,如脊椎动物。
3.器官位置和形状:动物身体内部的器官相对位置和形状的差异,是动物形态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如,鱼类的鳃位于头部后侧,而脊椎动物的心脏则位于胸腔内。
二、动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动物分类是对动物界内部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归类和分组的科学方法。
通过对形态、生理、生态和遗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动物进行分类。
1.形态分类:这是最传统的分类方法之一,基于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该方法要求对动物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比较,以便将它们归入不同的类群。
2.生理分类:这是以生物体内进行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和发育过程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通过研究动物的生理特征,可以将它们分为不同的功能类别。
3.生态分类:这是根据动物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的栖息地、食物链关系和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的方法。
生态分类注重动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有助于了解动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4.遗传分类:这是根据动物的遗传信息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通过比较动物的DNA序列和分子标记,可以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史。
三、动物分类的层级和范围动物分类通常从整体到细节,分为不同的层级。
这些层级按照综合特征和进化关系划分,从更广泛的类群到更具体的类群。
1.界:动物界是最基本和最广义的分类单位。
动物界包括了所有的动物,是动物分类的最高级别。
2.门:动物界下面是门,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进行划分。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fa12e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9.png)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形态被划分为各种分类群,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性。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分类方式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
一、按照体内骨骼结构分类根据动物体内骨骼的结构特点,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具有脊椎骨,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无脊椎动物则指没有脊椎骨的生物,如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二、按照生活环境分类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动物可以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陆生动物主要生活在陆地上,如大象、狮子、狗等。
水生动物主要生活在水中,如鱼类、海豚、鳄鱼等。
空中动物则是以飞行为主要方式的动物,如鸟类、蝙蝠等。
三、按照营养方式分类根据动物的营养方式,动物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三大类。
食草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如牛、羊、马等。
食肉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如狮子、老虎、鳄鱼等。
杂食动物则是既吃植物又吃肉的动物,如猪、狗、熊等。
四、按照身体结构分类根据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动物可以分为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脊索动物等。
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由关节连接的部分组成,如昆虫、螃蟹等。
软体动物则具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如贝类、章鱼等。
脊索动物则是以脊索作为特征的动物,如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
动物的特征:一、多细胞结构动物通常由多个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可以组织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二、异养营养方式动物是异养生物,它们无法通过光合作用自行合成有机物质。
它们从外界摄取有机物质,并进行消化和吸收以获取能量。
三、运动能力大部分动物都具有运动能力,它们可以通过肌肉和骨骼系统实现不同形式的运动,如行走、游泳、飞翔等。
四、有感觉和神经系统动物通常具有感受外界刺激以及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需要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支持。
五、有繁殖能力动物具有繁殖能力,可以通过性繁殖或无性繁殖产生后代。
六、适应多样的生态环境动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在陆地、海洋、淡水等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夏令营动物形态分类
![夏令营动物形态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92c41e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a.png)
消化
吞 食 ; 食 消 化 腔 ;① ①; ②; 口 内 物 泡 ; 细 细 胞 内 . 外 有咽; 胞内消化; 消 化 ;② 无
肛门;
③消化管 有肛门; ④细胞外 消化;
③; ④;⑤消 化管具肌 肉层;
③; ④; ⑤; ⑥管外消 化腺
续1 原生动 腔肠动
物
物(草履虫) (水螅)扁形动物 (涡虫)不能折 咀嚼式 细小 叠,
有翅痣
不完全 若虫下唇特 变态 化成“面罩”
(捕食器官)
③ 直翅目
蝗虫
④ 虱目
虱
前翅革 质,
后翅膜 质
咀嚼式
丝状2 类
不完全 变态
♂蟋蟀左右前 翅磨擦发声;
♂蝗虫前翅后 足磨擦发声
无
刺吸式 3~5节 不完全 终生寄生
变态
续1
⑤ 异翅目 (半翅)
代表
梨蝽
⑥ 同翅目
蝉
翅 口器 触角 发育 备注
质)
统
神经节 ② 感 觉 器 ④脑; ⑤交
续2 生殖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草履虫)
(水螅)
(涡虫)
无 性 生 殖 无性生殖(出芽); ①; ②; ③; (多样);有 ①有性生殖(卵 ④异体(体 性生殖(同 式);②♂♀同体; 内)受精 配.接合) ③再生
线形动物
(蛔虫)
①;⑤♂♀ 异体
环节动物
爬行类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在中生代曾盛极一时,在脊椎 动物进化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产羊膜卵,是变温羊膜动物。
羊膜卵的特点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 ⑴石灰质或纤维质构成的硬壳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的蒸发。 ⑵卵壳具有通气性,可保证胚胎发育是的气体代谢。 ⑶卵内贮有丰富的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⑷胚胎发育早期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 ⑸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创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无脊椎动物(按蚊)体内 先配子生殖完成有性世代, 后孢子生殖。
注:电镜观察到:
⑴疟原虫以胞口摄取营养,
并非体表吸取营养.
⑵红细胞凹陷,虫体被包进,
并非疟原虫穿过细胞膜
进入.(并非细胞内寄生) 整理ppt
11
⑶孢子纲其它动物介绍:
⑺生殖方式多样,有的种类有世代交替。
⑻海产种类发育经浮浪幼虫。
整理ppt
19
分类:
⑴水螅纲 (代表:水螅、桃花水母)
①一般是小型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②水螅型只有简单的消化腔,水母型 有缘膜和平衡囊。
③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与水母型,
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水螅
桃花水母
整理ppt 薮枝螅
20
⑵钵水母纲(代表:海月水母、海蜇)
①球虫(P58图) ②血孢子虫(P59图) ③粘孢子虫(P59图)
整理ppt
12
⑷纤毛纲:(代表:大草履虫) ①靠纤毛运动。(纤毛----结构与鞭毛相同, 但较短、较多)
②结构一般 较复杂。
③繁殖:无性——横二分裂;有性——接合生殖。
整理ppt
13
⑷纤毛纲其它动物介绍:
其他种类(P65图)
原生动物系统发展: 最早出现应该是结构简单,异养——渗透营养鞭毛虫 孢子纲结构虽简单,寄生应该后出现 纤毛纲最复杂,最晚出现
包囊——渡过不良环境,4核包囊是
感染阶段
②太阳虫(P52图)
整理ppt
9
⑶孢子纲: (代表:间日疟原虫)
①营寄生生活,无运动器或 只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出现 鞭毛或伪足。
②生活史复杂,多数在2个
寄主内进行世代交替。
③繁殖: 无性生殖——裂体生殖、 孢子生殖;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
整理ppt
10
疟原虫—生活史(P54图)
生物奥赛(动物部分) 动物的形态与分类
第一讲:无脊椎动物
整理ppt
1
早期最有影响的分类方法,
由瑞典著名的生物学家林奈 在1735年提出。
1、对生物主要以肉眼能观察到的特征来分类 2、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 3、把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大界
整理ppt
2
动植物的区别:
1.本质上:植物:自养,固着生活。 动物:异养,摄食,运动。
整理ppt
14
中生动物:
中生动物:小型内寄生动物(P69)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单细胞)
(多细胞)
整理ppt
15
(二)多孔动物门:(约1万种) 主要特征:
⑴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⑵身体柔软而多孔,似海绵。 ⑶固着生活,体型多样,多数不对称。 ⑷有细胞分化,没有明确的组织。
珊瑚虫为群体, 大多具外骨骼
23
栉水母动物门(P109) “无刺细胞的腔肠动物”, 有大量粘细胞
注:分类地位与腔肠动物相似
整理ppt
24
(四)扁形动物门:(约2万种) 主要特征:
⑴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⑵出现了中胚层。
⑶产生了皮肤肌肉囊(中胚层的肌肉和外胚层的 表皮紧贴而组成的体壁)
⑷不完善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⑸具有特殊的水沟系 (P82) 。 ⑹胚胎发育有胚层逆转现象(P109) 。 ⑺海产种类发育中具有两囊幼虫。
整理ppt
16
代表:白枝海绵 ①体表有无数小孔、柔软。
整理ppt
17
②在 2 层细胞之间的中胶层内 有骨针和海绵质纤维。
③ 内层有“领细胞”,
进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
④特有结构——水沟系。
(不同种差别很大。)
2.细胞结构上: 植物:质体(叶绿体)------自养细胞器;
细胞壁------固着生活 动物:无细胞壁-----利于运动;溶酶体-----消化
3.动物进化水平围绕:摄食能力增强
运动能力 消化能力 应变能力
呼吸 循环 排泄 神经 (生殖)
整理ppt
3
“无脊椎动物”是一种低等动物的习惯称呼。
世界上目前已经鉴定的物种(动物、植物、 微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动物约占4/5, 而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在动物界中约占97%,
①靠鞭毛(9+2型结构:周围 9 对 联合微管,中央 2个微管)运动。
②营养方式多样: 有的靠色素体合成——光合营养 (植物性营养)
双联体微管 中央微管
有的靠体表渗透——渗透营养 (腐生性营养)
有的吞食固体食物颗粒——吞噬营养 (动物性营养)
③繁殖: 无性——纵二分裂;
有性——配子结合整或理p整pt 个个体结合。
变形鞭毛虫(P45图)——与肉足纲亲缘近
整理ppt
7
⑵肉足纲:(代表:大变形虫) ①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 ②体表有的裸露,有的具外壳。
③繁殖:二分裂;有的具有性生殖,普遍能 形成包囊。
整理ppt
8
⑵肉足纲其它动物介绍:
①痢疾内变形虫: 滋养体(P50图)——摄取营养,生长、
(溶组织阿米巴)
繁殖
6
⑴鞭毛纲其它动物介绍:
①植鞭亚纲: 夜光虫、腰鞭毛虫(P42图)——浮游生物 (引起赤潮)
(光合营养) 眼虫——裸藻 团藻(群体,个体有独立性)——绿藻
②动鞭亚纲:
杜氏利日曼原虫(P43图)——黑热病病原虫,
(渗透营养)
白蛉子传播
披发虫(P44图)——与白蚁共生
(吞噬营养) 领鞭毛虫(P45图)——与海绵动物亲缘近
整理ppt
4
动物形态结构与分类:
(一) 原生动物门:(约3万种) 主要特征:
⑴单细胞动物 ⑵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器 ⑶个体微小,形态多样。 ⑷具有三种营养方式。
⑸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
⑹生殖方式多样
⑺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
⑻许多种类以包囊形式渡过不良环境
整理ppt
5
分类: ⑴鞭毛纲:(代表:眼虫)
⑸出现了原肾管(由焰细胞、排泄管等组成) 的排泄系统。
⑹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式神经系统。
①水母型发达(大多为大型水母类), 水螅型非常退化。
②钵水母的结构较水螅水母复杂。
整理ppt
海蜇
21
⑶珊瑚纲(代表:海葵、珊瑚虫)
①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 ②水螅体的构造较水螅纲的水螅体复杂。 ③海葵是单体无骨骼;珊瑚虫为群体,大多具外骨骼
海葵的口与触手
整理ppt
海葵与寄居蟹 22
玫瑰珊瑚
红珊整理瑚ppt
领细胞
整理ppt
18
(三) 腔肠动物门:(约1万种) 主要特征:
⑴体型多数辐射对称,具有水螅型(固着生活)和水母型
(漂浮生活)
⑵具有内、外两胚层。 ⑶出现原始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⑷出现组织分化(有皮肌细胞,刺细胞,腺细胞,
感觉细胞,上皮组织占优势,)。 ⑸体表有刺细胞
⑹出现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