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3923-新工科之信息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关键的学科之一,也是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创新能力则是未来信息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学新趋势。

一、前置条件在培养创新能力之前,我们需要先建立创新的思维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重视学科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注重从维度上切入,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创新思维模式。

1. 提升设计能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应用所学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设计能力不仅仅只是对于某个软件或编程语言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设计时对于已学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并且创新应用。

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设计实践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具备更进一步的技术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意思维是创新的源泉,是推动创新的核心基础。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应成为重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比赛,通过比赛切磋学生的创新思路和能力,找出他们的短板并加以改善。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鼓励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在当前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够充分,这也导致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都受到限制。

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学习思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改科研项目申请书模板

教改科研项目申请书模板

教改科研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XXXX教学改革与研究申请人:XXXX单位:XXXX申请时间:XXXX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目标与内容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优化,删除陈旧、重复的部分,增加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的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4. 结合课程特点,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5. 对改革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三、项目实施方案1. 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 开展文献调研,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项目提供理论支持。

3. 选取部分课程进行试点改革,通过实践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其他课程。

4.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改革意识。

5. 定期组织项目评估和检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四、项目预期成果1.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5. 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五、项目经费预算1. 专家咨询费:XX元2. 文献资料费:XX元3. 教师培训费:XX元4. 项目评估费:XX元5. 其他费用:XX元总计:XX元六、项目进度安排1. 第一年:开展文献调研,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选取部分课程进行试点改革。

【课题申报】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与创新教学课题

【课题申报】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与创新教学课题

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与创新教学课题课题申报书一、课题背景和意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已经在各个领域深入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信息技术的传授者,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创新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素养。

因此,我们拟以《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与创新教学》为课题,深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中创新教学的方法、手段和效果,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

课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通过研究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创新教学,可以提供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创新是紧密关联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目标。

通过创新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展开,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素养。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和总结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制学习、课堂翻转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研究信息技术与创新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和创新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研究二者的融合,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研究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与工具。

通过研究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实践教学;创新创业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武汉市2015、2016人才紧缺指数分布的数据中,与电子信息类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工电器(智能家电)、电子商务等产业有旺盛需求,且分布在大量中小企业中,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行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从反馈情况看“实习实践环节不够”、“课程内容陈旧与新技术不匹配”、“兴趣和自主性调动不足”、“创业教育即培养自主创业者”等问题突出,暴露出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困境。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共性化培养的课程体系与企业个性化需求,匹配不到位。

经济转型的压力下企业要求工程科技人才无须企业再培训就可直接上手的“零接缝”大学生,而地方高校在“宽口径、厚基础”教育理念引导下培养方案共性化、课程体系同质化现象严重,地方行业特色不明显,毕业生能力达成与产业用人需求脱轨。

②实践环节相对弱化,落实不到位。

独立实验因仪器设备配置问题得不到保障,多人协作实验中“蹭实验”现象严重;毕业实践环节受企业生产、运行等制约参与一线项目的机会不多,存在“放羊式”实习;对实验实习实训的过程评价制度不健全。

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耦合不到位。

创业教育要依托专业教育来开展,专业教育要借助创业教育来提升,两者结合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方向之一。

④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指导不到位,教师工程能力薄弱成为新工科教育改革最大的软肋。

故而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加强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

(2)课题界定高等教育司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中提出,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对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重大。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模板】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模板】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申报书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起止年限:200 年月—20 年月
项目负责人:(签字)所在单位:(公章)填报日期:2007年月日
**学院教务处制
二○○七年十月
填表说明
一、请按长师院教[2007]84号文件《**学院教改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如实准确填写有关内容,XX公司号栏由教务处统一填写。

二、项目类别分为两类: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三、申报书内“项目研究论证活页”供专家评审时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预留空格不足时可加页,但不得改变原表结构。

四、主申报书与项目研究论证活页均双面打印,分别于左侧装订。

五、主申报书报送一份,活页部分报送一式两份(同时提交电子稿)。

主申报书须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报送。

一、简表
二、项目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项目组成员承担的在研项目
四、项目研究论证
五、预期研究成果
六、经费预算
七、项目负责人所在部门意见
八、评审意见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重点项目起止年限:申请经费:万元
200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审意见。

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请

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请

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请尊敬的领导:您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特提出本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请。

一、项目背景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此外,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脱节也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二、项目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3、优化课程体系,使其更符合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

三、项目内容1、教学方法改革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推广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2、课程体系优化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删减过时的内容,增加前沿知识和实践环节。

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强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4、教学评价体系改进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评价。

四、项目实施计划1、第一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完成项目团队的组建和培训。

开展调研,了解学生和企业的需求。

2、第二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和实施计划。

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准备。

3、第三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按照计划逐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活动。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4、第四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4)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

【课题申报】信息技术老师的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创新课题

【课题申报】信息技术老师的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创新课题

信息技术老师的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创新课题课题申报书一、申请人基本情况姓名:XXX 性别:男出生年月:xxxx年xx月xx日联系电话:xxxxxxxxx E-mail:xxxxxxxxxxx单位:XXX学校二、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然而,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

教师群体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相对薄弱,很难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老师的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创新问题,对提升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老师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信息技术老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从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和社会创新的研究,旨在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创新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学术支持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老师的现状分析:梳理信息技术老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模式和方法: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模式和方法,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创新的关系研究:分析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创新之间的关系,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创新的有机融合。

2. 研究目标:(1)深入了解信息技术老师的现状和需求,为其提供专业培训和学习的支持。

(2)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模式和方法,提出适用于不同学校和教育阶段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3)建立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创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机制,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和互动发展。

四、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1.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方法:通过查阅相关学术文献,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和社会创新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学生持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学生持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学生持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持续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随着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这一概念,成为大家讨论的中心议题。

“新工科”产生的背景主要源于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严峻挑战。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对“新工科”人才的定义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院校。

高等院校一方面需要主动布局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还需加快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对现有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而人才培养的规格、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核心能力需要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指导,在“新工科”背景下,在高等院校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应重点对人才培养做重新的定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欢迎并需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更新自我才智、创新不竭的人才。

而这些取决于大学是否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持续性创新能力的人才。

但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依赖性严重、创新能力不强、就业竞争力弱等问题。

人才来源于教育,要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持续性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新变革。

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中国国情的需要,是未来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和企业对高等教育的热切期盼。

(2)课题界定本课题主要研究将新工科教育理念运用到信息学科学生的持续创新能力培养中。

其中,新工科是指按照工程师职业要求将传统的学科导向的课程进行重新架构,形成满足面向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XX学院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申报书【模板】

XX学院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申报书【模板】

附件二:
**学院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申请单位:
主持人:
申请时间:
结题时间:
联系电话:
E-mail:
**学院教务处
填表说明
1.项目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 项目类别:院级教学改革项目分为招标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3.项目实施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项目申报的日期,院级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两年。

4.每个项目总参与人不得超过5人,项目组成员简况处填写除主持人之外的参与人信息。

5.单位意见栏需由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填写,应简单说明项目基本情况及推荐理由,在规定区域签字并加盖公章。

6.本申请书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

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

一、简况表
二、立项依据
三、项目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四、实施计划与预期成果
五、审核评审意见。

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这种发展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成为了教育的首要任务。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成为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

因此,我校和兄弟学校的一些一线教师共同合作,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小组成员:主持人: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教学整体改革的突破口。

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促进了教学观念与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的变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媒介和手段融入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贯穿学生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将有助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研究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研究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研究工具,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当今社会,要想立足,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具备创新精神。

创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种意识和能力更多来自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今天,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已成为科学技术的前沿。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引起了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也触发了教育的一次大变革。

教师教学创新项目申报范文

教师教学创新项目申报范文

教师教学创新项目申报范文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决定申报一个教学创新项目,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本项目的目标如下:1. 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提升学习动力:通过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创新性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内容和方法1. 引入互动式教学传统的讲授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我计划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我将设置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使用PPT、视频等,来丰富课堂内容。

2.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和组织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

我将在课堂中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

例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社区调研,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我将设计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

例如,我会设立学习目标和挑战,每次学生完成目标或取得进展时,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励,如表扬信、奖状等。

此外,我还计划与家长合作,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创新性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将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性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

例如,我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项目预期效果和评估指标1. 学习成绩提升: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预计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一定提升。

【课题申报】信息技术老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创新课题

【课题申报】信息技术老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创新课题

信息技术老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创新课题《信息技术老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创新课题》第一部分课题背景和意义【引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深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我希望开展一项探索性研究,研究与开发一套适应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方法。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逐渐降低,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在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学生的表现更为欠缺。

【问题分析】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创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教学方法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 教材教具的问题: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和教具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脱节,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老师教学能力的问题:部分信息技术老师缺乏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新。

【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1. 对于学生的意义:通过开展创新性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2. 对于学校的意义: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3. 对于社会的意义:培养具备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对于推动社会信息化和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如下:1. 研究与开发一套适应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2. 研究与开发一套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和教具,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题申报】信息技术老师的创新教育方法课题

【课题申报】信息技术老师的创新教育方法课题

信息技术老师的创新教育方法课题《信息技术老师的创新教育方法课题》一、课题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我们探索更加创新的教育方法。

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课题意义1. 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吸引力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方法往往枯燥乏味,缺乏趣味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

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可以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吸引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知识和技术。

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三、课题内容1. 研究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教育方法本课题将研究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教育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学习、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虚拟实境等。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验证,评估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2. 设计和开发创新教育工具和资源本课题将开发适合创新教育方法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例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在线编程环境等。

这些工具和资源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丰富的学习环境。

3. 实施和评估创新教育方法本课题将在实际课堂中实施和评估创新教育方法的效果。

通过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方法对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影响,为创新教育方法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计划1. 第一年研究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方法,了解其优缺点,探索创新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场景。

2. 第二年设计和开发创新教育工具和资源,包括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在线编程环境等。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新生工程认知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新生工程认知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新生工程认知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工程认知创新思维开源平台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工科类专业大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公共基础课为主,理论知识较多,但很少涉及专业内容、实践动手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无法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活力。

大一新生对AI、云计算、网络等专业知识缺少专业认知,因此基本被排除在学校大型创新活动之外。

当前新工科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

国家一方面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强调高校要加快培养当前产业急需人才,主动布局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的人才培养。

大学一年级是高等工程教育的起点,是启发“工程思维”与“创新思维”的重要时期。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注重工程实践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才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教育方法。

为了破解前述高等教育难题,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借力新型的信息化技术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变革,用“工程思维”与“创新思维”打造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加速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新质变。

基于此,我们拟在使用互联网+技术助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专题下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研究,并期待提出相应的对策。

2.课题的界定本研究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界定为面向大一新生启发“工程思维”与“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现有新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由此构建了工程实践多层次性、开放性教学新体系,使工程训练体系符合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工程认知不是一门课就可以完成的,应该是通过动手尝试,建立起一个模糊的经验图景,在未来几年的大学生活中逐步建立工程与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师的使命与文化等各种各样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工科之信息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研究(一)新工科之信息学科创新能力提出背景及课题界定2017年2月底,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新工科”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概念,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产物,是针对当前工程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和工程学科发展规律的“自觉”反思,是对传统工科的扬弃,并内在的指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新工科的内涵应在于提高学生适应变化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

(二)新工科信息学科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迫切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环境、优化教育设施、变革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趋势。

哈佛大学创新思想与创新教育,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发掘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新工科旨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其路径为以整合性思维引导工程教育知识体重构、知识生产模式创新和知识组织制度变革,并以工程教育新范式引领学科专业结构、知识体系、工程教育方式、工程教育资源和工程教育标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实现工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

(三)课程研究的依据、研究意义和必要性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正因为如此,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新经济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起到引领作用。

所以新工科之信息类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极为重要。

(四)课题研究目标首相,确定新工科之信息类学科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将能力要求纳入人才培养要求当中,从本质上做要求;其次,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工科”要着眼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培养学生最核心的能力——学习而且是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学习能力。

最后,要求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

在他们毕业时,不只需要理工科知识,他们要成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中立足发展,就需要去了更多的相关学科。

(五)课题研究内容1.信息类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新工科”人才培养思路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起到引领作用。

其次,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鼓励学科之间的竞争、协同、交叉与融合,促进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科协同、艺工交融和文理渗透。

具体结合湖北省地方经济发展和信息类特色产业,如武汉光谷产业园,光电产业,智慧城市研究院等产业和行业,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依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新工科之信息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1)确定新工科中教学的新思路以**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教学方法培训及教研室会议,确定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道、受业、解惑”逐步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悟道、求业、生惑”的新境界,加大学生选择空间,方便学生跨专业跨校学习,增强师生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鼓励学生悟道、问道、寻道,启发学生求是、求真、求业,焕发学生的激情从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项目化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TRIZ法以**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课程课程开发对应具体武汉物联网实施其余落地的的智能楼宇设计实施、智慧停车项目设计实施等真实具体项目,进行项目化实践项目,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项目,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以开发的真实项目案例为载体,突出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过程管理”的能力。

TRIZ 法是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打破思维定势,扩展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又提供了科学的问题分析方法,保证按照合理的途径寻求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办法。

例如: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建设结合“项目式创新教育方式”,该课程以真实问题导入,通过主题式教学设计,采用主动、探索式、理解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3)线下与线上教育方式的有效融通通过融通线下与线上两个空间,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及“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结合”转变,借鉴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向学力”,提高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融通线下与线上两个空间,探索工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又称私播课)模式可能更为有效,同时引入翻转课堂,从而从根本上撼动“单向灌输”的陈年陋习,倒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4)课程设计体现真实应用的创新性创新创业型教学的教学内容的课程设计,要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结合创业项目指南,信息类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学会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结合信息学科创新创业型能力培养的要求,在课程建设时加入这些技术最新的应用领域,通过学生竞赛、企业实习,引导新工科之信息学科学生创新应用的孵化。

3.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1)培养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完善教师评聘制度一是培养自身师资队伍,加强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通过选派教师赴企业进行科研交流,让教师亲身感受到企业的生产实际和运行模式,体验创业的过程;二是完善兼职聘用、柔性引进等机制,聘请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高级顾问,注重教学团队建设。

(2)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研成果结合湖北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群、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理念,以产学研结合为载体,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将项目引入到教学。

通过相关企业实习的平台,训练学生从事信息类工作及管理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项目应用、开发所具备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素养。

(六)新工科创新信息类人才培养实现方法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是“模块+平台”的实施,打造信息学科集群,在培养方案中,设定专业基础课平台、公共选修课平台,创新创业课程平台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校机会。

信息类学科当前重点与智能制造、新能源制造、自动化装备、新材料等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打造信息智能工程学科群,与行业、企业共建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是实施学分制,通过学分制,学科间打通:学校鼓励学科之间的竞争、协同、交叉与融合,促进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科协同、艺工交融和文理渗透。

较大幅度地丰富了第二课堂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特长发展创造了空间。

三是创新协同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教育逐步实现由“工学交替”向“工学交融”转变,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 信息类学科学生创新综合能力培养落实(1)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信息类学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明确创新创业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落实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第一:开设创业素质培养及其它公共基础课,如创新创业指导、创造性思维开发等公共基础课。

第二:结合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要求,整理积累历届学生创新作品,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程。

第三:在创新应用各种行业中,结合信息学科理论优势,通过课程的项目实训应用与具体的行业。

第四: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等有效机制鼓励学生完成创新创业的实践环节。

图1 教学环节(2)落实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课程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整合课程,结合最新的行业应用开设应用型实验,编写对应的实验、实训课程大纲和讲义,突出实验环节的应用型;在课程建设中,理清各课程关键的知识点和对应实验的理论要求,着重点放在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信息类学科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由“课内案列分析—行业应用基础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四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主要让学生了解基本原理,为实验打下基础。

第二层业应用基础实验,了解物联行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第三层涉及到各层次的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第四层是应用创新层,结合自己的想法,或者结合企业实习的内容,拓展学生创新自我,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3)启发创新思维,鼓励并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动手”,与“动手”相关联的是“动口”、“动笔”、“动脑”、“动心”,“动”的过程是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兴趣不断浓郁的过程。

充分利用好的开放性实验室,老师指导学生参与贴近日常生活应用的实验项目,如智能寝室管理,办公室智能空调监控等,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积累创新创业比赛作品和经验,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提高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的资源,思考专业如何服务好企业,培养创新力。

(七) 创新点在人才培养制定上,确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路,落实“模块+平台”方式,实施学分制;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各方面素质的需求,适时更新课堂讲授内容和实践课程内容;在教学手段上,要改变单一课堂讲授方式的弊端,有效融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和实习的力度;在教学时间上,分配好专业课程和相关学科学习的关系,除了要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实践,增加课外实践时间外,设置创新课程体系,把控把时间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好实习和实践的时间段。

在创新应用上,通过开展校内科研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科研团队,实现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跨领域、跨学科和跨学校设计并实现真实的项目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