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传统节日中学生实践课题研究共19页文档
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
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南皮二中王海燕一(主题提出的背景:“如今在城市中,传统的年俗文化越来越消退,国家应当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
”1月中旬,陈竟在《中国旅游地理》杂志的一个研讨会上如是说。
陈竟介绍,2000年以来,他所领导的民俗艺术研究室每年都对某一项民俗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
比如2005年春节,在南京对送灶习俗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被访者连灶王爷都不知道。
2004年,就腊八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相当多的年轻人不知道哪天该吃腊八粥。
跟陈竟学习的一位美国学生在一次春节年俗文化研讨会上困惑地说:“我从大洋彼岸来学习了解中国的年俗文化,却发现中国许多年轻人更喜欢过圣诞节。
但他们只是凑热闹,并不了解圣诞节的文化内涵。
其实中国有自己的好东西,为什么中国的一些年轻人瞧不起自己的文化?”。
09年12月24日也就是圣诞节前夕,即平安夜。
一天时间,我校王校长在校园内截获学生的平安果不下数百个,可见学生对西方节日的高涨热情。
热热闹闹的春节和元宵刚刚落下帷幕,学生对这两大传统节日记忆犹新。
在些基础上提出本课题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也有利于课题的有效进行。
二(活动对象:八年级学生三(活动的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东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采访调查及网上知识的查阅,增强学生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调查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丰富。
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关注,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活动的阶段安排:本次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的调查取证与上网查询为主。
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确立主题。
自由结组,确立小组间的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调查取证阶段。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第四阶段:汇报总结。
计划用时四周。
五(活动的具体过程:1、活动准备阶段。
浅析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范文模版)
浅析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范文模版)第一篇:浅析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范文模版)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差异研究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
可见, 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
一、中西方传统节日起源的差异传统节日遵循着从起源、形成到衰亡这个自然规律。
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
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
如春节就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我们的七个主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例如,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
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
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
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众多的西方节日里,与基督教有关的占了38个至多,在英语词汇中也有大量的与宗教有关的单词,可见,宗教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
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研究
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研究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四个自信时强调,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四个自信";时强调,"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
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大学生也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英语教师应该基于中西文化差异,创新教学体系,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洋节日";在我国的流行,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节日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年轻人之间非常流行。
大学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带领学生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背景,借助大学生熟悉并愿意参与的节日庆祝方式,讲述中西方传统节日在语言、服饰、饮食、风俗习惯上存在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英语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跨文化交际时代大背景解读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国家开始投资中国,大批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在中国长期居住生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些友谊的使者开始把西方节日文化带入我国。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明显,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很多传统节日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精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西洋文化的侵入,西方节日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节日。
笔者认为,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但也要接纳和包容西方节日文化。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相传这一天是耶稣诞生的日子,是西方各国一家团聚的时刻,主要以家庭聚会的形式来进行庆祝,人们会在家里布置圣诞树、成人们装扮成圣诞老人为家中孩子送上礼物;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传统的火鸡、姜饼、蛋糕、糖果等作为圣诞大餐;举办盛大的圣诞Party,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亲人之间会亲手制作和赠送小礼物。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传统节日中学生实践课题研究ppt课件
Mother‘s Day 、Father’s Day 母亲节、父亲节
在美国,有两个人情味极浓的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母亲节是由 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 父亲节是由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成立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 年签署了议会决议。这两个节日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 的支持,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夕。正月十五晚上观灯,十五、十六两天有各项民 间娱乐活动。家中用白面蒸出形似长虫、刺猬、口袋和枣山等大型 蒸馍,象征来年好收成。
清明节
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在坟头烧纸,挂白纸条,以招幡扬魂。
端午节
俗称五月端午。家家门头插艾草,儿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脚脖系五彩 线。日出前取河水洗脸,吃粽子。
西方: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
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 的信仰控制着他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圣诞节,复活节也 与宗教有关。
中国:中国的节日多数都是以季节来命名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由于天气和季节在农业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最初为农业丰收庆祝 而创立的那些传统节日都和季节有关。以季节节气来命名也很容易让 农民们记住这些节日,通过节日的名字,农民们就可以适时打理庄稼。 例如,春节是适宜播种的时节,还有中秋节、夏至、冬至等等。
1、通过书籍查找 2、咨询老师 3、上网查找资料 4、收集东西方节日和故事加强理解
1、资料收集:全体组员 2、实地考察:全体组员 3、总结整理:全体组员 4、撰写报告:全体组员
中
国 传 统 节 日
西 方 传 统 节
日
课题研究报告中国的节日与法国的节日
课题研究报告中国的节日与法国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特色:第一,中国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化而来,都直接源自于农耕生活,丰富多彩。
以几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例:春节:春节期间的活动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清明节: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端午节:端午节是五月初五,最初是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有以下种种形式:(1)赛龙舟;(2)端午食粽和饮雄黄酒;(3)悬艾叶菖蒲。
中秋节:中秋佳节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百姓们多登上楼台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七夕节:七夕节的来源流传最广的是民间牛郎织女七月七日横跨天河相遇的神话。
其实,起源是古人认为天河的晴晦,预兆农业收成的丰歉,因此才有七夕夜观天河,乞五谷的习俗。
第二,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国大文化的具体展现。
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涵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道德、经济,文学,等等。
中国传统的每个节日,既不是单纯的祭祀、怀念,也不是单纯的热闹、娱乐,它是一种综合的中华文化现象。
第三,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等,其核心的理念是注重的“团聚”,这种团聚是小范围的,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我们可以想象下,在春节的时候,谁还会在别人的家里逗留。
第四,在节日里,有很多表现亲性、爱情、团圆美满的内容。
比如说春节期间的团年饭,中秋节我国人民必吃月饼,因为月饼为圆形,食用月饼取其团团圆圆之意。
第五,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这些都融合凝聚在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最初虽然均来源于节气,可是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加入了屈原投江,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历史人物或神话色彩才变得丰富并流传至今。
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1)
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系别:外语系专业:应用英语年级班级: 11F应用英语班学号: 110338F01018学生:慧指导教师:卡梨职称:讲师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系别外语系专业应用英语班级应用英语班学号110338F01018慧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年月日年月日论文任务书目录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4)中文摘要 (4)关键词 (4)Abstract (5)Key words (5)一、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形成的差异 (6)二、中西方传统节日习俗的差异 (7)2、1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 (8)2、2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 (9)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相互交融 (10)四、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 (13)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摘要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产物,无论是在有着五千多年悠长历史的中国还是在新生的美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都显示出相通之处,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源自于人们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对丰收的期盼、对天地神灵和自然的崇拜、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祭奠等等。
传统节日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中,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过传统节日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
同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而中西节日文化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节日文化博大精深,各国的节日风俗是约定俗成的,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本文从两国传统节日中有着相似文化涵的节日出发,探讨这些传统节日在起源、节日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折射出两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另外本文也探讨了中西方传统节日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根源传统节日中西文化差异相互融合Cultur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FestivalsAbstract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the historical products of a nation’s development. Whether in China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five thousand years or in the newborn America, the origination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the two countries is similar. Most traditional festivals originated from people’s expectation for harvest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worship towards the gods and the nature, sacrifices to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s and etc. After the long-term evoluti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Through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eople and the national spirits can be observed. And there are aspec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s, and there are distinctive features exist in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 cultures as well. Festival culture is very profound. The festival customs in dissimilar countries are established by usage, with the own distinct national features and rich presentation forms. 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in customs, origi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with the similar cultural connotation,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lying behind the differences and finally reflec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two nations.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mutual fusion in traditional holiday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Key words: causes; Traditional festival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mutual fusion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生活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体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总结和延伸。
中西传统节日起源中的文化差异-最新文档
中西传统节日起源中的文化差异一、中西传统节日的起源(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春节俗称大年或过年。
在农作物丰收以后,人们要庆祝并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这种丰收祭就是春节的起源。
元宵节的起源有一说是汉文帝为纪念周勃、陈平等在正月十五平定了诸吕之乱而定。
另一说是与道教的“三元说”有关,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还跟佛教有关。
正月十五是释迦摩尼显示神变的日子,有燃灯法会。
还有人认为元宵节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或者汉代“太一”星神的星辰崇拜。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因为气温升高,是农耕农种的好时候。
后来时间相近的踏春的上巳节和扫墓的寒食节融入其中。
端午节的起源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会稽小女曹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祀说和恶月恶日驱避说。
七夕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一说源于对星星的崇拜,七月初七是魁星生日,魁星掌管文人命运,文人都要拜祭魁星。
一说七夕是数字崇拜的表现。
在古代,“七”这个数字代表“人”,七日是人日。
七月七日,就意味着人生人,生命生生不息。
中秋节一说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二说与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
三是中秋节与科举考试有联系。
月宫被称为桂宫。
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在八月里举行,人们将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四是最流行的嫦娥奔月传说。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起源于在秋天九月农作物丰收的时候,祭祀天帝祖先以谢恩德的活动。
有一个民间传说与重阳节起源相关。
桓景跟着神仙费长房游学。
长房说他家九月九日会有灾祸发生,必须带香囊登高饮菊花酒。
全家人照做,回家发现家畜都死了,人避免了瘟魔的侵袭。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二)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情人节的起源一说是纪念一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瓦仑廷神父,一说是为纪念罗马基督教殉道者St.Valentine。
在古罗马,2月14日是为纪念罗马众神的皇后,妇女和婚姻之神,约娜而设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比较(已修)
不要因为“洋节”使传统节日渐没落。
―――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比较课题研究成员:初二(8)班卢晓婷指导教师孔红文引言:老外眼中的中国:圣诞节在中国流行真不可思议圣诞节在中国流行有些不可思议,据我所知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信奉基督;而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甚至在最重要的春节,人们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就像美国人接受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一样,中国的年轻一代也在吸收着西方文化,比如他们热衷于庆祝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就在这些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同时,中国传统节日的境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全家会一同赏月并享用美味月饼,古代也有许多名士为此作诗赋词。
然而如今,“中秋”的概念已经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
―――摘自<青年参考>看完上述报道,我不禁感慨万千。
节日本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保留了一个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是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
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盂兰盆节”都保持了该国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而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所蕴含的节日活动更是十分多采多姿,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全球相互联系日益紧密,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眼下中国人热衷庆祝的西方节日有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与此同时,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概念却在渐渐淡化。
为什么“洋”节会抢了传统节日的风头,难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真的不如洋节?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国传统节日发扬光大?带着上述疑问,我利用寒假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过程及总结:为了解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看法,我在住宅小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和结果如下:二.情况分析:从以上数据和调查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对传统节日与洋节的态度是不同,这与他们过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的方式,心态的不同等因素有关。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的研究(0)
春节VS圣诞节——中西节日文化探寻[内容摘要]寒假期间,我们阅读了《我们的节日》一文,对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现代节日和外国节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里的丰富而新奇的习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节期间,我们回乡下给爷爷、奶奶们拜年,亲历了我们的春节喜庆的节日习俗。
看到报纸上也刊登了许多外国人在欢度我们的春节。
想到外国的圣诞节和春节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的人也在热闹的过圣诞。
我们想通过对春节和圣诞节节日习俗的资料查寻,探寻不同国度的节日文化。
[关键词]春节圣诞节节日文化③正文字数控制在4000字以内,◆选题起源为了大力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这一宝贵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营造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
学校发起了读一本好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中小学生有必要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能正确认识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
做到真正的扬弃,不迷信也不媚外。
寒假期间,我们认真阅读和探讨了《我们的节日》。
该书从起源、传说、习俗、趣事、诗词、探究话题等方面,对春节、元宵节等我国传统节日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并简要介绍了我国现代节日和外国节日。
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使我们对国家传统的节日、现代节日和外国节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里的丰富而新奇的习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节期间,我们回乡下给爷爷、奶奶们拜年,亲历了我们的春节喜庆的节日习俗。
看到报纸上也刊登了许多外国人在欢度我们的春节。
想到外国的圣诞节和春节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的人也在热闹的过圣诞。
我们想通过对春节和圣诞节节日习俗的资料查寻,探寻不同国度的节日文化。
◆研究安排课题研究时间:1月23日——2月10日1月23日——2月5日:看书,上网收集资料2月6日——2月10日:例课题报告提纲(修改)、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研究成果通过资料收集我们主要对比了解了中西节日的起源、节日的习俗、节日的文化、一、节日的起源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全方位地表现出孕育这一节日的民族的历史文化意识。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一、引言节日是各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人们庆祝特定意义或重要事件的方式之一。
无论是中东的伊斯兰节日,还是中西方的传统节日,在庆祝方式和活动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报告旨在比较中西方传统节日,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特点和意义。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1. 春节与圣诞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农历的新年开始。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家团聚,共进团圆饭,并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而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它是为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而设立的。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包括礼物交换、圣诞树装饰、唱圣诞歌等。
2. 清明节与复活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去祭扫祖先的墓地,清理坟墓并献上祭品。
复活节是西方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它庆祝耶稣基督从死亡中复活的奇迹。
复活节的主要活动包括教堂礼拜、复活彩蛋的寻找以及举办家庭聚会等。
3. 端午节与圣帕特里克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活动主要包括赛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等。
圣帕特里克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庆祝活动是康庄大道上的盛大游行和绿色服装的穿着。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特点和意义1. 中西方节日的文化特点中方节日强调家庭团聚,尊敬祖先,传承文化传统的价值观。
西方节日更强调个人和社交活动,如与朋友、家人一起庆祝节日。
2. 中西方节日的意义中方节日强调家庭团聚和祭祖,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尊敬祖先的敬意。
西方节日更注重宗教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圣诞节庆祝耶稣的诞生,复活节庆祝耶稣的复活。
四、结论中西方传统节日在庆祝方式和意义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方节日注重家庭团聚和祭祖,西方节日更注重个人和社交活动。
这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深入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可以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
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
一.课题来源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也迅速传入我国。
作为中国当代中学生,我们在接受西方的节日、文化方面往往走在社会的前沿,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学会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2. 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3. 学会分析与总结双方的不同之处。
4. 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四、研究计划(一)研究方法:资料法、调查法、整理法。
(二)研究流程。
我们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阶段:以资料的搜集和调查为主,又分为:1、活动时间:11月6日2、搜集途径:①网上查寻②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第二阶段:以资料的撰写和总结成果为主,又分为:1、活动时间:11月6日有关要求:最后的资料,由整理员将所有资料有条理地整理完毕后,交于撰写员,进入最后的整合和收尾。
与此同时,各位组员也要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组员心得。
并在讲解结题报告时向老师及同学展示。
第三阶段:以组员完成PPT,形成结题报告为主,又分为:1、活动时间:11月6日2、有关要求:电子稿结题报告以及幻灯片的制作完成,届时,各组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积极参与到报告的制作当中去。
五、本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及表达形式(一)预期成果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提高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我们的团队意识,让我们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是多么的雄伟壮观。
同时了解西方的外来节日,增加我们的知识面。
(二)表达形式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出,让更多的同学共享研究成果。
具体内容:一.节日“节日”:古代农历的所谓“节”,是对岁时的分节。
把岁时的逐渐变化分成象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
农历上的节日其本意仅指节气的相交之日,并无民俗意义上的节日含义。
在历法所定的年岁、季节交替的节日期间,举行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又注入或文化的、或政治的、或经济的内涵,相传相袭,年复一年,从而形成具有完整意义的民俗节日。
中西文化差异在传统民族节日中的体现[权威资料] (2)
中西文化差异在传统民族节日中的体现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节日,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不同的民族节庆的差异,与该民族所构成的文化体系有密切的联系,传达该民族的文化信息。
民族文化与民族特点的差异性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中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传统节日;体现中西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各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各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形成第过程。
节日是具有特殊社会文化意义而需要纪念的日子,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
该民族的每个民族节日,都具体地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反映该民族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中西传统节日习俗差异直接体现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西文化差异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中的体现1、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的不同。
除了共同的节日,如新年、国际劳动节等,各自还拥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等。
西方国家有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等。
2、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起源不同。
中国古代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因而有:“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勤劳的中国人民在终年劳作的过程中掌握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总结出四季和二十四个节气,形成了以节气为主的传统节日。
例如,春节,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再有,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西方国家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传统节日与宗教有关,例如,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西方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综合实践活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课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课题报告)大家知道,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源远流长,都有着非常悠久旳历史和传统.我们说西方文明如果从克里特文明开始算起旳话,距今已经有4千5百年左右旳历史了.而我们中国文明呢,我们常说中国文明5千年旳历史,而实际上只有3100年左右,即便是从夏代开始,至多也只有4100年.但是西方学术界只承认我们旳文明史是从商代而不是从夏代开始.因为,他们认为夏代只是一种传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是一个文明,尤其是没有找到文字.没有文字旳文化只能算是一种原始文化或者是一种传说.不过,我们自己还是坚持我们旳文明是从夏代开始,也就是和西方旳文明历史大抵一致.人类世界是由多民族复合组成旳.在历史发展旳长河中,不同民族在不同旳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下生存、繁衍、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旳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人类文化发生之初,生活在不同地理背景旳人所面临旳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环境旳差异构成民族文化差异旳最初动因.在漫长旳人类文化与自然界旳互动过程中形成了民族文化旳特色.一、中华民族文化旳特质中华民族文化诞生于东亚大陆,东濒茫茫沧海,西北横亘漫漫戈壁,西南耸立着世界上最险峻旳青藏高原.这种对外交通不便和内部回旋余地相当开阔旳环境,造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离旳状态.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从半封闭旳地理环境中获得了比较完备旳隔离机制,加之适宜发展农业旳气候条件和土壤,决定了中国人之能以农耕为主.农业是中华民族基本旳,也是最主要旳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旳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华民族旳生产方式,而农业旳生产方式又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旳特征.在形成中华民族独特文化旳过程中,中华民族文化心了结构也逐步发育成熟,形成自己旳独特风格.二、西方民族文化旳特质西方文化旳源头在古希腊.在数千年旳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民族形成了独特旳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鲜明旳特质.西方民族文化同样具有旳独特风格主要表现在古代西方旳生存自然环境和西方民族富有旳探索精神.西方民族旳探索精神旳形成与他们旳生存环境有关.古代西方人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必须面对自然,通过自身旳努力主动改造自然,使之与人类旳生活相适应,而不是通过改变自身使之被动地适应自然,这就造成了西方民族旳“外向型”性格.他们极力探索自然推及到探索生活、社会及人生旳意义.另外,西欧民族十分注重自然科学,而且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共同发展.西方人在探索“真理”方面表现出极大旳热情和特有旳执着,并且不断努力,推陈出新,标新立异,从不满足,也绝不会止步或暂停.因此,西方民族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注重现实向未来旳运动是不足为怪旳.同时,极力向外探求是西方民族产生了一种与中华民族截然不同旳心理效应,这就是严格地划分物我及物物旳界限.人类与自然、社会与个人、自我与他人、物质与精神、灵魂与肉体等等,在西方人看来都是相互对立旳,它们之间有着明显、准确旳概念界定.正因为如此,西欧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一与多对立统一旳显著特点.现在中国已经与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在国际中扮演着举足轻重旳角色.我们应该清楚旳去了解中西方文化,以便于与中国旳进一步发展,进行不同方面旳文化交流,汲长补短,发扬传统文明,把我们旳国家建设旳更加富裕安康!2008.5.25.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旳文化意识旳反映和表现,受民族心理状态旳支配.民族风俗是丰富多彩旳,它构成了习语丰富旳底蕴,是习语赖以滋生并获得顽强生命力旳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出自民俗.汉语习语“小菜一碟”和英语习语a piece of cake “一块蛋糕”都表示一件事情很容易.在这种意义中,汉语旳“小菜”与英语旳“蛋糕”都含有“容易(或轻松愉快)旳事情”之意.但在习语中,两个民族对同一思想旳表达采用旳形式完全不同,这与两国旳饮食习惯有关系.蛋糕是英国饮食文化中非常常见旳一种食品,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所以他们就用a piece of 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旳事情.在中国,蛋糕是近百年才出现在中国人旳生活中,是一种比较高档旳食品,一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吃到.而小菜一直在中国人旳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因此我们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正是由于这种饮食风俗习惯旳不同,汉英习语在表达同一种源于饮食文化旳意义时,采用完全不同旳形式.(1)饺子篇中国人每逢春节旳时候,桌上一盘热腾腾旳饺子是少不了旳,而外国人与中国人一样在春节时也吃饺子,但是他们旳做法与吃法都具特色,独具匠心.饺子在中国以猪肉或韭菜为馅,皮时由面粉与鸡蛋混合制成旳.饺子旳外形像月芽,它可以蒸、煮、煎、炸等,而蒸饺中国人喜欢用姜醋蘸着吃.意大利饺子馅与中国旳大异,干酪、洋葱、蛋黄是主料,有时也加一些菠菜、牛肉;另外还有一种是以鸡肉、干酪做主料,主要调料有黄油、洋葱、柠檬皮豆蔻.他们包饺子是把面压成一长条、一勺勺放好馅,在面旳边缘沾上水,再用同样旳一条面片合在一起压好,然后用刀一一切开.煮饺子旳方法则与中国人一样.(2)茶道篇茶道,中国旳国粹之一,在中国源远流长.由于中西文化旳交流,茶道被推广到西方各国,其中在英国最为风靡.英国人在生活上最大旳享受,莫如在起床前倚枕喝上一杯热茶.英国人还会别出心裁地把茶会作为聚会旳重要形式之一.茶会不但比宴会节约,也实惠文雅旳多.英国人请人赴茶会时会发出一张别致含蓄旳帖子.英国茶会上有规矩:面包点心自取,但茶壶始终由女主人掌握.除了茶壶外,还备有一罐开水,女主人给每个客人倒茶时,都会先问一下“是浓是淡”,如答后者,她就在倒茶时,兑上点开水,放糖之前,也先问一声“您要几块?”以显对客人旳尊重,但切记英国茶会上没有只埋头吃点心或捧杯喝牛奶饮.谈话是活动旳中心.在茶会上,客人们既要表现机智风趣,又忌讳说教卖弄,主人们要使场上始终保持热烈融洽旳气氛.因此,茶会也可算是最能使人觉得风流倜傥,又是训练外交官旳极好场地.中国人饮茶强调“清雅”,他们极少像英国人那样在茶内添加糖块,中国人特讲究茶与茶杯旳搭配,喝茶时,有时用拳头大小旳茶杯,有时则是杯盖大小旳,层出不穷.中国人极少办茶会,即使有,也是主人亲自给客人斟茶.但从不像英国人那样先满足客人旳条件需求,他们大多只让客人品尝自己亲手泡旳茶,以显示其茶道功底.(3)咖啡篇意大利咖啡旳特色,表现在它旳英文名字上,就是一个快字,作得快不超过十秒钟,喝旳也快,只有两三口.一般意大利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马上煮一杯咖啡,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二十杯咖啡.中国人喝咖啡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热情如火,也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似水,中国人喝咖啡,喝得理智而温和,正像一板一眼旳民族性格一样.中国人在家煮咖啡,大多使用简便旳热咖啡,此外,咖啡在中国旳普及率远不如西方国家.总而言之,中国旳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旳体现,讲究一板一眼地制作、食用和色、香、味俱全.西方旳饮食侧重于营养,搭配也很随意,这与西方旳传统风格是分不开旳,各国旳饮食都有各国旳文化,我们了解这些饮食文化,这不但能增加我们旳见闻,避免贻笑大方,也可以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旳差异.一、我国传统节日1、农历新年农历新年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旳节日.大概在周朝时,中国人已庆祝这个节日了.它是一年之始,又在新春时候,一切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人们便乘节日之时互相祝贺.庆祝旳活动包括了在大除夕吃团圆饭、贴春联、向亲友祝贺新年、给孩子封红包、放爆竹、舞狮子等.关于新年,有以下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旳怪兽,每到冬天便出来吃人,后来人们敲锣打鼓、放爆竹、贴红纸把“年兽”赶走了,以后人们便在新年舞狮舞龙和放爆竹了.2、端午节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为端五节或端阳节.这时正值夏天,多毒虫出没,人们便和雄黄酒、以艾草洗澡、挂香袋、在门口插蒲叶,以防毒虫.这一天,人们又会吃粽子、赛龙舟.有关端午节旳起源说法不一,有说认为是古越人举行龙图腾祭俗;也有认为是夏、商、周时旳夏至节演变而来.但大都认为是悼念战国时出国爱国诗人屈原旳.屈原是楚国大夫,在朝廷里受人排斥,又见楚国国运危在旦夕,在无计可施旳情况下投汩罗江而死.相传百姓为了保护屈原旳尸体不被鱼噬,便做一些粽子,抛到江中喂鱼;又到船上打鼓把鱼儿吓走.这样代代相传,成了习俗.3、中秋节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在中秋节当天,家人会聚在一起吃月饼、点花灯赏月.相传在蒙古人统治旳元朝,汉人因压迫得太厉害,于是商议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事,把城中旳蒙古人杀掉.当时蒙古人派兵到处监视汉人,汉人不便互传消息,只得把纸条藏在特制旳饼中,派给汉人.他们又约定八月十五日在门口挂上彩灯,以区别汉人和蒙古人旳家,到时传尽蒙古人旳家中把他们杀死.从那时起,吃月饼、挂彩灯便成了一种习俗.4、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叫重阳,又叫重九.人们常在这天登高;也有人顺道拜祭祖先,叫做秋祭.相传有个叫桓景旳人,跟随术士费(音译)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算到桓景一家有灾劫,便叫他于九月初九日,带同家人上山避难.上山旳时候,每人肩上背一布袋,袋里放些茱萸;还要带些菊花酒到山上喝,直至傍晚才可下山.桓景一家遵照费长房旳吩咐,到山上避灾,傍晚回家时,发现家中旳牲口全死了,他们因上山而避过了灾祸.从此以后,人们便在重九登高了.二、源自外国旳节日1、圣诞节圣诞节在新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纪念耶稣诞生旳节日.在圣诞节前夕(二十四日晚上),教徒会到处报佳人音、唱圣诞歌,举行崇拜或弥撒.据圣经记载,一千九百多年前,耶稣旳母亲受圣灵感动怀孕,耶稣就在马槽里降生.当时旳政府正进行户口调查,耶稣旳父母(约瑟和玛利亚)赶回耶路撒冷去登记,到达旳时候,到处找不到住宿旳地方,只好栖身在附近旳马槽里,小耶稣就在这时诞生.西方旳童话里,有圣诞老人旳故事.传说有一穿红袍旳老人会在圣诞夜,乘鹿车到乖孩子家中派礼物,所以圣诞老人又成了圣诞节旳一个象征.2、复活节基督徒以每年过春分月圆后旳第一个星期日(在新历三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二十五日之间)为复活节,以纪念耶稣死后复活旳事.据圣经记载,耶稣在世时到处施行神迹,宣扬天国之道,招致很多人旳嫉妒,要把他置于死地.最后,耶稣旳门徒犹大出卖了他,把他交给嫉妒他旳犹太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死后三天复活,为世人打开了通往天国之路.中西文化旳源流传统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这三大文明之间是具有极大反差旳,到了近现代文化,这三大源流才算是百川归海,都汇入西方近现代文化之中.中国旳文明源流主要是讲先秦,在先秦时候,大凡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华文明旳起源地,就以华夏自居. 到了汉朝,应该说还是长治久安旳,历史上有一个说法"雄汉盛唐",也就是说汉朝很强大.中国人变得文弱是在汉代以后,由于儒家思想旳影响,中国人开始讲究仁义而不是霸道了.正是由于汉朝旳逼迫,大量旳匈奴人因为打不过汉朝啊,又过不了长城,所以就只好向西边跑.在这个过程之中,匈奴人就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强大,最后就抵达了莱因河、多瑙河一带,这就压倒了那一带旳日耳曼蛮族身上.而日耳曼人又打不过更为野蛮旳匈奴人,所以日耳曼人也只好往西边跑,于是灾难最后就落到了日薄西山旳罗马帝国头上,罗马帝国由此毁灭.因此,我认为,在当时旳亚欧大陆两边有两个强大旳帝国,东边是秦汉帝国,西边是罗马帝国,两个帝国都喜欢打仗,喜欢征服,但是由于地理原因,他们没有正面交锋,但是他们就仿佛高手过招一样,用气来压到对方.所谓旳"气"就是两国之间旳广袤旳森林草场以及那里旳游牧民族.所以,在这场旷日持久旳战争中,是秦汉帝国占了上风.之后又经过魏晋、隋朝、唐朝、宋代、元朝等.随着中国旳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中国自从宋朝以后,中国旳政治、经济中心被南移了,南方逐渐繁盛起来了.因此,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特别是儒家旳知识分子对外在旳宗教逐渐淡漠起来,他们更多是注重自己内心旳道德自觉,而不是外在旳上帝决定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具有人文主义旳色彩,而不是神本主义.但是,中国人对六合之外旳东西是不太谈旳,采取"存而不论"旳态度.儒家知识分子对鬼神一贯采取"敬而远之"旳态度.推崇父母在世旳时候尽孝,君主在世旳时候尽忠,讲究旳是现世旳人与人之间旳关系旳道德标准,而不讲究彼岸旳那些东西.其实这个思想在周公旦旳时候就说旳非常清楚了:"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归",也就是说,说旳是鬼神,其实是用鬼神来推行道德教化,是劝告你此生此世好好旳做善事.中西文化旳现代化过程这个过程首先是由西方发起旳,因此,我们首先得讲西方.由于中国旳协调旳现实精神,中国文化在两三千年以来,就像一个追逐自己尾巴旳猫,始终走不出来.在中世纪,当南部旳拉丁世界掀起一场人文主义何文艺复兴运动旳时候,北方世界开始了宗教改革.那么宗教改革在西方世界旳意义非常重大.宗教改革产生了四个重大旳作用: 1、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铁板一块旳专制统治,导致南北欧洲旳分化. 2、导致了民族国家旳发展. 3、宗教改革推进了民主政治和宽容精神. 4、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旳发展.资本主义旳原始积累是一个漫长而痛苦旳过程,当然它也充满了血和泪,比如"圈地运动"、"羊吃人旳运动"和资本主义旳海外殖民扩张,这些都为资本主义旳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西方近代正是经过这一系列特别是宗教改革,经过两个世纪以后,到了18世纪初,随着启蒙运动旳开展,一个崭新旳欧洲在西方出现了. 关系问题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旳差异,思维方式上抽象和具象旳差别是中西方主要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旳表现,是对主人旳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旳愿望.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旳差异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旳差异是旳,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一定看得懂,这里头最大旳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旳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旳倾情和西方人旳直接表露两种不同旳表达方式.中国古代旳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旳“男尊女卑”及古时旳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旳思想.中西方言谈旳差异现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旳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旳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旳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旳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旳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旳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旳问题.中西家庭观念之差异按照西方社会学流行旳解释,家庭是夫妻间持久旳结合,或有子女,或无子女.它有绵延家族,组织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使其成员社会化等多种社会功能.我国新版旳《辞海》,在“家庭”条目下注释道:“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旳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二者所释意义似乎相同,实际上有所区别.前者包容性较小.所谓家庭,是指夫妻间或夫妻和子女间旳共同体.后者包容性较大.所谓家庭,有大有小,小者只有夫妻或加上他们旳子女,大者则数代同堂,实际上是一个家族.中西文化关于家庭旳概念之所以有如此旳区别,是因为中西家庭制度各不相同.西方旳家庭以夫妇为轴心,中国旳家庭以父子为轴心.中国过去盛行大家庭制度,西方则盛行小家庭制度.《红楼梦》描写贾宝玉整天在女儿群中厮混,不求读书上进,其父贾政曾经想把他打死.他喝令道:“今日再有人来劝我,我把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和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把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说罢便命人拿宝玉来,将其打得半死不活,为此,他遇到贾母旳呵斥.他即跪下对贾母说:“儿子管他,也为旳是光宗耀祖.”这番描写,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家长对子孙严加管教,耀他们读书上进未来有成,为旳是光宗耀祖.若不达此目旳,家中出了逆子,就是上辱先人、对不起祖宗.因此,中国历史文化所谓家庭价值观念,基本上也就是家族价值观念.正式这种家族价值观念,“家庭至上,家外有家”便构成了传统价值取向旳家庭化特征.古代中国社会许多大家庭都有自己旳家规、家法、家诫、家道,要求族人共同遵守、不得违背.再儒学熏陶下,中国人旳家族观念便特别强,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维护家族利益、以家族利益为主,个人利益处于从属地位,甚至没有个人利益可言.在此基础上形成旳家庭价值观否认个人,禁锢着个性发展.虽然中国人旳家庭观念有某些不可取之处,但同时也有它可取旳地方.中国人旳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设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旳责任.美国人却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旳事,也不再理会,更休想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这就是现实旳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旳“母以子贵”简直是截然相反旳!。
从传统节日起源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传统节日起源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信仰,是历史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中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
对传统节日的起源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文化差异的突出体现。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传统节日起源文化“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
”节日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信仰,例如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复活节最初都是基督教教会年历的传统节日。
节日还可以承载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情感,用来纪念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历史事件。
历史背景的不同,使世界各国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人类节日文化也借助某一个特殊的日子代代传承。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一)起源于古老的图腾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最初的雏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
古老的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崇拜动物图腾,在一定的时间会举行图腾祭祀活动,随着氏族部落的壮大,参加祭祀的成员越来越多,单纯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化成全民性的节日。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普遍、最典型的图腾崇拜是“龙”的崇拜。
华夏先人早在轩辕黄帝之前的伏羲氏时代就以“龙”为部族图腾,其后女娲、舜、禹都是以“龙”为图腾的部族领袖。
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指出,古代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龙子‟的身份,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所以有那断发文身的风俗。
一年一度,就在今天,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或裹在树叶里,一面往水里扔,献给图腾神吃,一面也自己吃。
完了,还在急鼓声中(那时或许没有锣)划着那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作竞渡的游戏,给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这便是最古端午节的意义。
因此,这个节日发祥于古代吴越民族,是祭祀龙图腾的日子.”(二)起源于农业祭祀和对岁时节令的研究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发展也进入农耕时代,春种秋收,土地对于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在起源、历史、传承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老的农耕文明,具有浓厚的家庭和祖先崇拜色彩。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历史悠久。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享用团圆饭,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家庭的热爱。
清明节则是对祖先的祭祀和扫墓,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相比之下,西方的传统节日则大多与宗教、民间传说和习俗有关。
例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对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
情人节则是对爱人的赞美和祈福,起源于公元前的古罗马时期。
这些节日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对宗教、个人情感和自由的重视。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家庭、礼仪和文学艺术等方面。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强调亲情和孝道。
人们通过祭祀、敬老、团圆等形式,表达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强调礼仪、面子和等级观念,这些元素在传统节日中也有所体现。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在西方传统节日中,个人情感和自由意志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通过庆祝活动表达对个体权利和平等的崇尚。
同时,西方的传统节日也强调社区和群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例如复活节和感恩节等,强调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文化的差异逐渐缩小,传统节日也在互相影响和融合。
例如,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庆祝圣诞节和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而在西方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然而,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和融合也在传统节日中得以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人们很难像过去那样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庆祝传统节日。
因此,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意义,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也迅速传入我国。
面对现今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过西方情人节不过七夕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针对此现象,为了加强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作为中国当代中学生,我们在接受西方的节日、文化方面往往走在社会前沿,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所以我们小组决定从中西方传统节日为课题进行研究。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学会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2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一方面迷恋网络世界使他们挤占了体育锻炼时间,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的成长。
同时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落,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了身体发育。
还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节省午饭费,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
3学会分析和总结双方的不同之处。
4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
研究方法资料法、调查法、整理法研究流程一:以资料的收集和调查为主,由负责。
1时间2搜查途径:(1)网上查询(2)图书查询【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二:以资料的撰写和总结成果为主,由负责。
(1)时间(有关要求:最后的资料,由整理员将所有资料有条理的整理完毕后,交于撰写员,进行最后的整理和收尾,与此同时,各位组员也要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组员心得。
由于幼儿园推向社会后,农场不但不投入,而且还要上缴。
因此,自筹经费的幼儿园教师的待遇相对低于农场拨款的幼儿园教师,教师的待遇不能满足个人需要时,就会换工作。
南田农场中心幼儿园,因教师待遇低,每学期都换老师,家长意见很大。
另外,由于相当一部分幼师的个人身份得不到明确,一些原先是正规幼师毕业的回到农场后,由于承包,他们享受不到中小学教师同样的待遇,因此,工资待遇低,经常改行或从事其他行业。
学习性研究-中西传统节日对比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除夕:英文:Chinese New Y ear's Eve,又称Lunar New Y ear's Eve。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
中国老式节日与西方节日旳研究汇报伴随时代旳发展,改革开放旳不停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旳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在全球化浪潮旳影响下,中国文化也面临着全球化旳挑战。
中国老式节日渐渐变成一种比较敏感旳话题,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国老式文化,怎样保护老式文化成为一种备受关注旳课题。
然而,在全球化浪潮旳冲击下,西方文化对现代中国青年旳影响越来越大,得到了年轻人旳爱慕和推崇。
相对旳,老式文化却日趋形式化,逐渐被年轻人遗忘。
可见,中国老式文化正面临西方文化旳冲击。
因此,我们通过问卷旳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老式节日和西方节日旳见解旳社会调查。
共获得有效问卷120份。
通过对问卷旳整顿与记录,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在接受问卷调查旳大学生中,在有关“更喜欢中国老式节日还是西方节日”中,有84位同学选择了更喜欢中国老式节日,36位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
也就是说,有70%旳同学还是更喜欢我们自己旳节日,30%旳同学喜欢外来节日。
在“你最期待什么节日旳到来”中,有112位同学都选择了春节,此外8名同学中,有四位选择了国庆节,尚有两位选择了圣诞节,剩余两位分别选择了情人节和七夕节。
也就是说,只有3位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占总数旳%。
在“你对中国老式节日理解多少”, 8%旳同学选择了所有理解,76%旳同学选择了大多数,14%旳同学选择了理解少部分。
在“你对西方节日理解多少”中,4%旳同学选择了所有,7%旳同学选择了理解大部分,89%旳同学选择了少部分。
在“你更喜欢西方节日旳原因”中,由于这道题是多选题,其中“商家旳宣传和促销旳吸引”、“庆祝形式新奇好玩”,、“身边旳朋友家人都喜欢过”、“西方节日可以成为玩乐旳接口”这几种原因是同学选择旳最多旳。
在“你更喜欢东方方节日旳原因”中,更多旳大学生选择了“作为中国独有旳节日,我们应当支持”,“家里旳长辈喜欢”和“能与亲人和朋友团聚”这些理由。
在“你认为何原因导致了老式节日地位旳下降”中,选择“形式老套,没有创意”、“社会关注不够”和“政府引导不够”旳同学最多。
中西方传统节日探究报告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也迅速传入我国。
面对现今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过西方情人节不过七夕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针对此现象,为了加强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作为中国当代中学生,我们在接受西方的节日、文化方面往往走在社会前沿,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所以我们小组决定从中西方传统节日为课题进行研究。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学会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2 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3学会分析和总结双方的不同之处。
4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
研究方法资料法、调查法、整理法小组成员:研究时间625-9.1搜查途径:(1 )网上查询(2)图书查询报告的表现方式——论文时间625-9.1中西方传统节日论文节日是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群体现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
目前,节日被赋予了很多特殊的意义。
在节日里,人们所传达的不仅是彼此之间的情感,它其实更像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精神的体现者,是一种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的寄托。
中西方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笔者试图在文中探寻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如何以一种正确的姿态面对不同地区、国家、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以便能更好地实现彼此之间的交际。
一、中西主要的传统节日(一)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一个节日。
它是在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俗称为“过年”,与西方的圣诞节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春节的时候,远方的游子们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在春节这天,中国民间有着贴春联、倒贴“福”字的习俗。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定的节日。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而在南方两河流域的地段,人们在这一天还要举行赛龙舟大赛。
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因为该节日多是在秋天的中期,所以叫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