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书湖头中学化学课题组2009年11月20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探究结题报告课题组:宗焕富高令堂邓新蕾一、问题的提出1、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我国有学者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课题研究,发现他们大多小的时候智力聪颖,科学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参与意识强烈,而学习成绩往往平平,但到了大学阶段,他们的创造力就得以暴发,在许多未知领域作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但无论如何,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从小在行动中、头脑中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学会探究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和谐统一,尤其在我国应当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这对学生以后更高层次的发展,无疑是锦上添花。
未来的社会与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强调培养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
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精辟地指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
”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的明化和教案,而在于鼓舞和指导学生的发现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严密的学术性的创造性活动。
”目前教学改革的重心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重“教”转向重“学” ;从让学生接受结论转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们的课题也正是基于此,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实践的切入口,旨在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学习方法,全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以此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潜能。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初中时代是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生较小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自我意识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实验研究报告总结
• 增加跨学科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优化实验设计
•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 突出实验的探究性和创新性
• 简化实验操作步骤,降低实验难度
增加实验背景知识
• 介绍实验相关的化学原理和历史背景
•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强调实验安全与环保意识
⌛️
• 建立全面的实验评价标准,关注学
• 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
技等领域相结合
生的实验过程和能力
识
• 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
评、同伴评价等
• 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促进学生的
发展
04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教育信息化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虚拟实验室
教学
•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和
实验案例三
同伴评价
• 实验内容:金属置换反
实验案例二
应实验
• 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
术辅助教学
• 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
和在线评价
• 实验内容:甲烷的制备
和性质实验
•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
学生互评
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实验教学评价不完善
• 评价标准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
• 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
⌛️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 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和环保意识
化学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汇报
在课题研究中,经常性地就自己的教学片断、 教学闪光点、教学中的失误积极反思,力求探索出解决的方 法和途径,从而完成课题。
示范教学
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
3.总结阶段(2013、2—2013、5)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学生的学习已由“课本”向 “生活”转变,由“学习解决问题”向“在解决 问题中学习”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 习”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基 本掌握了探究性学习方法。
(二)、构建自主的课外实践 活动的学习方式。
结合家庭生活、社会生产、自然界 物质变化的现象,主要建立了以下几种 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 1、开展小制作 2、开展家庭小实验 3、开展调查与 研究。
(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 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
⑴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探究。适合新授实 验课 ⑵设置疑问、上网查资料、引导探究。适合新授 理论课和科技前沿课。 ⑶确定实验、围绕实验、合作探究。适合分组实 验课。 (4)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总结归纳。适合复习 课 。
二、理论基础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是学
习者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其参与既包含认知参与, 也包含情感参与;二是由学习者自我发起,其内在动力在 学习中起主要作用;三是学习具有渗透性,它会使学生的 行为、态度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四是学习由学习者自我 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教师在 其中只是一个学习的促进者。
中学化学教学中
“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结题汇报
周至七中 马群娥
2013-9-22
汇报提纲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基础 三、课题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过程 六、研究成果 七、结论与反思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执笔人:毕建祯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
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XX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
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XX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有效教案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一、课题基本情况随着教案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案手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
显然,这样的教案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像“新课程”,在教案工作中也就出现了大量的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案。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课堂教案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是课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据我校教案实际、学生实际和化学学科特点,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特提出《初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案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
旨在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案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学、会学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案的有效性,形成我校地方特色的教案框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案操作策略及课堂有效教案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有效教案的评价体系。
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叙事分析等。
如观察法主要用于观察教师教案行为的表现,并以此分析、反思教师行为本身行为背后观念的合理性。
①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寻促进课堂有效教案的开发与利用,探索实施有效教案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②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及时了解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③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目前教师教案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案效率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随着化学新课程的推进,我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探究性实验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提出了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实验能力。
然而,在新课程中,探究性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需要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和自主探究的实验,以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随着松原市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已经显示出不足之处。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我们需要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以促进化学教学走向素质教育之路。
初三学生刚开始研究化学时,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太熟悉,因此进行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报告,其中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内容,然后进行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学生可以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比如,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常常会给学生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当学生第一次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兴奋却又无序。
为了让初学者成功地开始观察和思考化学实验过程,老师应该为他们提供对未知实验的示范引导,让他们感知化学探究实验的神秘与魅力。
例如,探究性实验——镁条的性质,老师可以先告知学生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然后提出问题:镁可能有哪些性质?与平时常见金属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接着,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作出假设,并制定实验方案:观察镁带的外观、试试看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用砂纸打磨镁带等。
在进行实验时,学生需要观察现象并作好记录。
最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和证实或否定猜想,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镁的性质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泾县中学、泾县稼祥中学课题组执笔人:汪润(课题组负责人)一、课题的提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条件。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在学生群体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积极影响,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我课题组拟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使化学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利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主要研究阶段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社会性活动为中介的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性活动。
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其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
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创立,其规则、关系和角色定位是合作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合作学习通过思维的相互激发和共鸣而求发展,我们要研究通过小组活动,有效地利用思维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合作学习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素质。
我们通过研究,用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形式,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果,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确定课题组主要成员:组长:汪润、董辉组员:郭世东、付成焙、董晓莲、杨正旺、陈轶萍、施冬云、阚晓华召开开题会,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发放《初中化学合作学习调查表》,对调查情况分析、讨论,攥写调查报告。
第2阶段:(~)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确定参与研究班级,分实验班和非实验对照班进行。
初中化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
数据整理
•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
•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和规律
数据呈现
• 将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图表和文本的形式呈现
• 对数据进行解释和讨论,为研究结果提供支持
数据质量的保证与评估
01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 选择权威和可信的数据来源
• 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对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02
数据收集的客观性
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 促使教师关注学生需求和学科发展
•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
• 为化学学科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促进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完善
0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研究方法的选取与实施
文献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性课题的
• 设计问卷,收集学生和教师对研究
• 教学案例
• 研究性课题的评价标准和策略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数据分析的结果
•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相关性分析结果
• 回归分析结果
结果讨论的观点
• 对研究性课题现状的分析和改进建议
• 对研究性课题实施方法和效果的评价
• 对研
教学启示的内容
• 研究性课题的选题和设计方法
• 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课题
研究性课题实施困难
• 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 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保证研究质量
⌛️
研究性课题评价不完善
• 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 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保证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初中化学研究性课题的质量和效果
• 为学生提供丰富和有趣的研究课题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2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妙用研究组长:组员:指导老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人赶不上它的步伐开始埋怨生活,但如果你是个细心的人,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无数小窍门,他们可使生活更便利,帮助人们更好地贴近、了解生活。
进入高中后,父母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必须学会独立生活,掌握生活中的小窍门,使我们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尽情享受生活,发掘生活的乐趣。
二、现状及发展趋势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浪费现象是由于我们没有充分挖掘日常用品的多用途性造成的,环保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题,如果我们仍然不注意留心我们的生活,继续用完就仍,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其可惜的浪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真研究探索,让我们生活更环保,更有情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 通过研究,为更多的人带来便利提高我们的合作意识,增长知识,丰富阅历3. 提高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学到小窍门蕴涵的科学道理四、课题研究内容实验部分我们的课题是日常用品多用途研究,就这个课题我们就差不多讨论了一节课,最终才确定下来。
第一次正式开展活动时,我们都显得有点茫然,主要是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
虽然刚开始也设计了一些想法,但限于条件关系,我们有些活动第一次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活动操作困难,在人员任务分配方面也出现一点问题,大家彼此并不太熟悉,任务有重复也有一些不明确。
可以说,第一次的活动是一次智慧的摩擦与碰撞。
我们组第一次放的研究性实验,便和一种有着刺鼻气味的大蒜有关。
这无疑给我们的组员出了一个难题,尤其是一些对大蒜特别讨厌的人。
但这既然是实验,就需要大家合作完成。
冷尉将实验材料买了回来,高鹂洗实验用具,如菜,碗之类,她是一个细心的女生,所以这个任务交给他完成准没错。
接下来陈婷就自告奋勇来完成实验。
他按照先前找到的试验资料,一步一步的完成,最后得出比较成功的效果。
这次实验比较顺利,同学们也了解到动手的重要性。
第二次实验,是研究变质牛奶于盐水的作用。
《初中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城关初中:符燕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初中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被提上日程。
如何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探究性实验学习的需求,但同时又能避免课时的限制。
对于我们来说是困惑,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常州市级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所谓“探究性实验”,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探究性化学实验,独自或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开展活动,他们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实施的指导策略;(二)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课题背景初中化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而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但在化学学习中的具体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化学学习中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选取两个初中化学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成绩评估和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经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自主学习方法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 合作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和团队意识。
- 探究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提升学习成果和创新思维。
5. 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灵活选择和组合这些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6. 研究建议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的培训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 学生应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主能力,积极合作和探究,提高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 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深入探讨不同学习方法在不同学习内容和环境下的适用性和效果。
7. 结束语通过对初中化学学习中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我们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将对于化学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总报告
《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总报告报告西埌二中化学课题组陈恒北流市北流市西埌二中《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 在2009年3月起,组织学校教师开始设计和组织课题申请工作,2009年5月被玉林教科所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B类课题后,正式进行实验研究,我们根据课题制定的阶段性计划进行了两年半的研究,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取得了预定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全体课题成员的努力下,已进入结题阶段,现对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问题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试验)》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均指出,中学化学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实验探究的意义,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实验内容,有计划地为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提出要求和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开展探究实验从而实现学习观念和方式的转变。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1)由于实验器材、药品不足等原因,造成部分实验无法开展,而教师对化学实验的作用认识不够,又造成“讲实验”“背实验”多,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技能低。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教材中验证性实验比重过大,探索性实验的比例不足;过分重视实验的结果,忽视实验过程和思维方法;过分重视化学实验的理想化模式,忽视了化学实验客观性模式的讨论,如实验室用3分解制取O2,因生成了2明明具有刺激性气味,教师却说是“无色无味”,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
中学生化学探究报告总结
中学生化学探究报告总结一、引言在本次中学生化学探究报告中,我们团队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研究,对不同化学现象和反应进行了探究。
以下是我们的总结和发现。
二、实验设计和观察结果1. 第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某种化学物质的酸碱性质。
我们使用了指示剂来测试不同溶液的酸碱度,并观察了颜色的变化。
结果显示,酸性溶液呈红色或橙色,而碱性溶液则呈蓝色或紫色。
2. 第二个实验为了研究溶液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应实验。
通过改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我们观察到反应速率与溶液浓度成正比的关系。
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 第三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探究了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引入不同催化剂,我们观察到催化剂可以显著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新的反应途径,降低了活化能,使得反应更容易发生。
三、结论与讨论1. 从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酸碱性质对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特性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酸碱中和反应的检测和指示。
2.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这一发现对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
3. 催化剂的引入对于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至关重要。
在化学工业和能源领域,催化剂的应用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并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四、展望与改进1. 虽然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些关键的结论,但仍有许多其他化学现象和反应可以进行探究。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更复杂的反应,分析更多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2.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可以增加更多的重复实验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扩大实验样本的范围,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化学反应的特性和规律。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现代化的化学实验室工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化学现象。
以上是我们在中学生化学探究报告中的总结和发现。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增加了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并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积累了经验。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第一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
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
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一、引言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而研究性学习则是一种培养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我将以化学为主题,通过探索和实验,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稀硫酸、钠碳酸、碳酸钠- 試管、试剂瓶、容量瓶等实验器材2. 实验方法:- 实验一:观察稀硫酸与钠碳酸的反应现象- 实验二:探究碳酸钠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稀硫酸与钠碳酸进行反应,并观察到产生了气体并产生了微弱的酸味。
这表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并且该反应是一个酸碱中和反应。
2. 实验二结果:我们分别取100mL和200mL的稀硫酸,加入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并记录下反应速率。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200mL稀硫酸处理碳酸钠时,反应速率比使用100mL稀硫酸时更快。
这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五、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化学反应中物质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 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的影响,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加深了对化学反应和反应速率的理解,学会了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这对我的化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这次实验也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七、感想与展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探究和理解化学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未来,我将继续参与研究性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和研究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学习奠定基础。
八、参考文献无。
(注:本报告是根据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标题进行撰写,按照报告的格式来进行表述。
化学科实验探究课结题报告
化学科实验探究课结题报告大荔县实验初中李淑茜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其中四学一导探究学习被列入了课程计划,它突破了原有的教学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自学和反思自我,使之明白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指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协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东西的意义;引领学生对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可以说探究性学习不仅是课程形态,它还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应用四学一导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新课改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后的另一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索、自主设计、自主动手操作,制取出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某些性质,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丰富学习情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并在制取过程中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们这一节课主要采用引导、组织讨论、分组实验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分析,我们主要把机械、沉闷、程式化的课堂教学变得富有生气与乐趣,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目的能得到有效实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对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的了解。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及收集方法,从而了解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一般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
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
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
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3、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
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整合资源把研究过程的各种素材提炼、汇编成册以供大家今后参考。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和内容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转变学生实验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研究水平。
因此,我们将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阵地。
(一)前测工作为了了解学生实施探究性实验的基础,在进行课题研究前(2006年3月),笔者对55名2006届初三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
(调查详表另见文件夹)其中调查部分内容结果如下: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你喜欢积极思考和探究吗?非常喜欢8人占14.5%;喜欢47人85.5%你知道什么叫科学探究吗?知道19人、占34.5%,不知道36人、占65.5%你做过探究性实验吗?做过10 人、占18.2%,没做过45人、占81.8%你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吗?了解10人、占18.2%,不了解45人、占81.8%你想尝试化学探究性实验吗?想55人、占100%,不想0,无所谓0在对19名“知道科学探究”的学生进行进一步访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初二物理教材中了解到科学探究的,却没有做过探究性实验。
但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在调查的55名学生中,100%的学生都想尝试化学探究性实验。
可见他们对于刚刚接触的新学科—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同时我们组织了本课题组成员集中和分散等方式进行理论学习:《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走进美国课堂》、《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化学教学》、《微型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化学实验教学论》、《反思教学》、《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验评价方案》、《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论》、《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世界知识出版社)、《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王锦秀等书籍和文章,并谈心得。
提高了课题成员的理论修养。
(二)课堂实践第一阶段:教师示范,学生感知探究性实验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了解,要让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做演示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比如,在给学生第一节课上课时,我们常常给学生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当学生第一次遇到老师给同学们演示实验时,几乎是即兴奋又无序观察过程现象。
怎样让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成功地迈开他们观察和思考有关化学实验过程问题呢?老师应为他们对未知实验进行示范引导,让他们感知化学探究实验的神秘与魅力:探究性实验——镁条的性质(教师告知)提出问题: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可能有什么性质?与你平时常见金属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作出假设(猜想)(内容教师在屏幕在显示):制定实验方案:①观察镁带的外观,试试看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
②用砂纸打磨镁带,它的外观有什么变化?③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当镁带开始燃烧时,移到石棉网上方,让它继续燃烧,观察燃烧的现象和燃烧后产物的状态。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作好记录(内容教师在屏幕在显示):分析、归纳、证实或否定猜想(教师在屏幕在显示):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镁的性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内容教师在屏幕在显示)当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感受探究实验的同时,边观察、边思考、边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神秘。
学生实验后感知,原来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化学探究实验是这样有趣啊。
第二阶段:学生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在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并有亲自动手去做探究性实验的冲动后,教师可尝试着稍稍放手,在先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技能后,让学生尝试化学探究性实验中的某几个环节,例如: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
在此阶段,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师在学生实验前要仔细批改,及时给予指导。
前几次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观察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和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下面是化学探究性实验《空气的捕捉》教学过程:探究课题:如何将一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面对问题,开始时学生一时无法着手]。
此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你如何捕捉教室里的空气?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A :抓紧一个塑料袋,赶跑袋中的空气。
然后在教室里松开手,张开袋口在教室里跑一圈。
当塑料袋鼓满时,扎紧袋子。
这样我就捕捉到了教室里的空气。
[同学们一边笑,一边表示赞同。
老师评价:方案很生动、很生活化,并且可行!很棒得!]学生B :拿一个针筒,先把栓塞向前推,排尽空气。
然后到教室里后拉栓塞抽入空气。
[老师评价:方案很实用、很会利用生活品,可行!也很棒得!]学生C :拿一个集气瓶先装满水,带到教室后,把水倒掉,教室里的空气就会进入瓶中。
[老师评价:方案很化学!、很会思考,可行!也很棒得!]……教师把学生回归到刚才的课题:如何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学生在上一个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并从老师提供的实验仪器中受到启发(投影几种常见的仪器),设计出了如下方案:在第一个集气瓶上塞双孔橡皮塞(连接导管和分液漏斗-教师给予点拨),另一个集气瓶里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
当从分液漏斗中加水时,第一个集气瓶中的空气就通过导管进入了另一个集气瓶中,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尽时,就成功地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
教师肯定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给予指导。
在教师适时诱导和帮助指导下,学生第一次独立进行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第三阶段:师生、生生合作,发展探究性实验的能力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基本操作及简单的仪器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找出问题的答案。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鼓励他们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如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化解困难。
又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丁红老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片段的:(1)她创设问题情境:取暖时所用的煤和平时蜡烛的燃烧之后质量变少:取一小断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之后质量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