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4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 任务与内容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 保健、康复等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及老、弱、幼、残 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 恢复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6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
25
六、宋金元时期
1.用药护理
《太平圣惠方》
2.饮食护理 《饮膳正要》《脾胃论》《格致余论》 《本草衍义》《小儿方论》 3.起居护理 《保生要录》
4. 外科护理 《卫济宝书》《外科精义》《儒门事亲》
5.妇儿护理 《妇人大全良方》 《小儿药证直诀》
26
《外科精义》
首部护理专论,从六方面专论护理内容: 1.首先提出病室环境宜安静; 2.规定了探视制度 3.注意情志护理 4.强调饮食卫生及营养 5.做好康复护理 6.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6
华佗对护理的贡献
1.首创剖腹术的护理
2.倡导“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 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17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脉经》
2.《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
18
《肘后备急方》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急救技术 2.创面处理 3.最早的导尿术记载 4.疾病防治 腹水的饮食指导、瘿病和狂犬病的治疗
第三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
一、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历史与发展之异同 二、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理论哲学背景之异同
三、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护理程序之异同
四、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思维方法之异同
37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以阴阳五行为认识论、方法论;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脏腑经络生理 病理为辩证基础; 正邪论为病因病机认知; 辩证施护为护理核心。
(2) 护理方法

通过四诊——评估、 诊断——护理计划、 措施——评价
(3)护理技能

有针灸、推拿、刮痧、 拔罐、薰洗、热熨等; 病后调摄康复, 养生保健,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护理科研等
3、中医护理对象

患者、 健康人群
中医护理强调 “三分治,七分养”, “防重于治”的原则。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 二是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之 间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 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 护理
一、整体观念

把人与自然、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并作为护理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 于整体护理的各个方面。
一、 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二)人和自然界的统一 (三)中医整体护理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在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 3、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根据辩证护理评估结果,施以相应护理。 即运用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分 析 概括判断疾病为某种性质的“证”后, 据证评估,施以相应护理。
二、病和护理患者的 基本方法, 辨证和施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类同于护理程序。 辨证施护要掌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由脏腑、组织、 器官组成的通过经 络的作用使脏腑与 脏腑,脏腑与各组 织噐官之间发生生 理上的联系成为不 可分割的有内在联 系的有机整体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1章绪论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1章绪论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家扶持中医药事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医护理走向蓬勃发展,在教育、临床、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积极、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教育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业余、函授、短期培训等各种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大量涌现,为中医护理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在临床方面,中医护理技术不断普及,专科专病护理逐步规范,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明显提升,中医护理特色优势逐步凸显。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医护理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和决定护理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临床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护理学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等各个阶段。纵观历代中医文献,许多医家和医著都对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医家和医著如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引膳正要》《外科正宗》《傅青主女科》《侍疾要语》…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学是经历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统医学,在历史上,它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自古医护不分,护理的职责一般由医者及家属分担。“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中医学历来重视护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大量的中医文献中,散见“将护”“养护”“调理”“调摄”“侍疾”等关于护理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中医药优势的认识不断加深,因此,中医护理突破了这种医护一体的模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PPT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PPT

医德高尚
《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专论医德。
“若有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 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 此则是含灵巨贼”
妇产科 护理
怀孕养胎 分娩 产褥期护理
婴幼儿 护理
初生婴儿沐浴、母乳喂养、添加辅食
老年护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 理养生 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周礼》)
重视情志护理:
“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情, 过则有伤。”(《周礼》)
传染病预防:
“四时皆有疠疫,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 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春行秋令,则民大疫,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周礼》)
★(三)战国-东汉时期
1、《黄帝内经》
饮食护理 生活起居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音乐疗法 中医护理技术
饮食方面:
• 脏腑病证饮食禁忌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 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生活起居方面——天人合一学说
(1)顺应四时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 闭,气涩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为气”。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D].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4] 黄文珍.宫音治疗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影响的临床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
学,2011
2、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护理理论 • 辨证施护
药物护理
护理技术
• 《桂枝汤》
• 熏洗法 • 药物灌肠法
急救护理 • 自缢
桂枝汤:
•煎药时“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 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药后应“……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服桂枝汤治疗期间,“禁生冷、粘滑、肉面、 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1.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理瀹骈文》:收集十余种中医外治法 2.中医办学得到发展
京师同文馆:最早的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大、齐鲁大学医学院设护士学校 上海创办中医医院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1.50年代后:有了独立的中医护理学 2.1958年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病学》问世 3.1999年始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学生 4.2003年始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 5.2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
某一阶段各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
二、辨证施护
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 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二、辨证施护
3.辨证施护的定义:按照辩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包括辨证施护两个部分。 1)辨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 证候。 2)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和实施相应的治疗, 护理原则和方法(采取护理措施)。
(一)未病先防 1.养生以固护正气 2.防止病邪毒气侵入
(二)既病防变
三、防护结合
第三节 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第四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2.中西医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3.中西医护理上:相互补充、完善。使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优势互补。 4.科研上:利用中医的思维优势和西医成熟的研究方法相结合。
中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范畴,具有独特的疗效和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是 一门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经验医学。富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哲学内涵。 传统医学——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本 民族土生土长的医学。世界各国都有各 自民族的医学(传统医学)。

中医护理学绪论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绪论  ppt课件

——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PPT课件
19
《脉经》
晋·王叔和所撰 是此期脉学研究的 最高成就。
PPT课件
20
《诸病源候论》
隋·巢元方等人编撰的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对 1739种病候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进行了详尽 的论述。
PPT课件
21
《针灸甲乙经》
晋·皇甫谧所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针灸专著。
PPT课件
1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独特医学理论体系, 以研究探讨疾病预防、治疗,以及人类养 生、保健为己任的传统医学。其属生命科 学范畴,独具中国医学特色。
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并 不断汲取外来文化营养,形成了极为系统 缜密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卓有成效的治疗 方法与养生保健手段,为中华民族乃至全 人类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PPT课件
22
《干金方》
孙思邈著述, 记载了有关内科、 五官科学的内容, 为大型综合性医 书。
PPT课件
23
—医学的勃兴与学术争鸣
PPT课件

24
在临证医学 方面,针灸学出 现了驰名中外的 “铜人”,并由 王惟一撰成《新 铸铜人俞穴针灸 图经》。
PPT课件
25
金元四大家
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导致了新学派的诞生
试探法-即通过采用试探性的措施,来验证 初步设想是否正确。
由果析因法-即由结果来推论原因的一种思 维方法。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一)护理与医疗一体 (二)护理与医疗并重 (三)护理是医疗的延续
PPT课件
36
种,矿物药46种。
书中概括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 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并指出药物间存

中医护理PPT课件:绪论

中医护理PPT课件:绪论
绪论
【学习内容】
• 1.在各发展时期中医护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著作及卓越贡献。
• 2.中医“四大经典”的注意内容。 • 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 4.中医护理学的内涵。
中医护理学课程概念及相关问 题
• 护理: 护理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 持或恢复健康或者平静地死去。
• 中医护理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施以独 特的中医护理技术,帮助健康的人(包括 老、弱、幼、残)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 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也”——补土派。代表作有《脾 胃论》、《内外伤辨惑论》。 •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 后人尊称朱丹溪),倡“阳常有余, 阴常不
足”——滋阴派。代表作为 《格致余论》。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
明代命门学说 张介宾(字景岳)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 见解,主张补
养肾阳与肾阴。 赵献可(字养葵)著《格致余论》,强调“命门之 火”在养生、防病 中的重李要时意珍义《。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收录方剂1万多首,丰富了我国
辨证和施护,是诊疗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辨析 病因病位 病性病势 症状和体征 其他有关材料
因证立法
证候
治则 治法
据法选方
方药
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主要特点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 不 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 同,或病人的 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 异。
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同的疾 病过程中。
中医护理学的主要特点
2.辨证施护的含义: 辨证:将望、闻、问、切收集的症状与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其
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出为某种证候。 施护: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汇报人:XXX
汇理学的基本原则 •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与技术 • 中医护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 中医护理学的优势与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独特的护理学科,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 化护理,注重预防、保健和康复。
护病求本
护病求本是中医护理学的根本原则之一,强调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抓住疾病的本质和根本原因。在 护理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护病求本的原则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本质和根本原因 ,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治疗和 护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特色之一,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和体质状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手段。辩证施护要 求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辨别病证类型,确定护理 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在辩证施护过程中,要注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同时,还要根据患 者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护理手段,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 求。
详细描述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学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中医护理学注重个体 化护理和整体调节,能够有效地补充和配合现代医学的护理,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此外,中医护理 学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相 互关联,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改善 身体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n 金元四大家: ⑴“寒凉派”代表:刘完素; ⑵“攻下派”代表:张子和 ⑶“补脾派”代表:李东垣
⑷“滋阴派”代表:朱丹溪。
n 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 张景岳《类经》《景岳全书》 杨继洲《针灸大成》 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 王清任《医林改错》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论》
体系 ❖ 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等的一门学科。 ❖ 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
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
一、中医学发展概况
过程
起源
形成
发展
(一)、中医学的起源
人类救护生存的行为是中医学形成的重 要起始点。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黄帝内经
《难经》成书于 以后。
补充了《内经》的不 足,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理 论基础。
督 脉
任 脉
难经
作者 假托“扁鹊”之名
成书 汉代 年代
医学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成就
神农本草经

一 日 而 遇 七 十 毒
“ 神 农 氏 尝 百 草

……
水银治疥 疮
常山治疟 黄连治痢
麻黄治喘
神农本草经
作者 假托“神农氏”之名
四大 经典
伤寒杂病论
难经
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
----中医学理论体系 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
生理
病理 预防
诊治 心理学
哲学
生物学
……
气象
天文
地理
历法
黄帝内经
作者 假托“黄帝”之名
成书 春秋战国时期 年代
医学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
重点 成就 的标志。
难经
扁鹊(公元前407—310) 又名秦越人, 时期名医 。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中医护理的发展
❖ 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中医护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丰富和发展中
医护理学。 ❖ 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论述了小儿护理的方法。 ❖ 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从妇人怀孕至产后的护理
内容都有详细论述,在妇科护理方面颇具价值。 ❖ 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记载了对热病患者的口腔
成书 两汉时期 年代
重点
医学 成就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
医中之圣 方中之祖
伤寒杂病论
重点 作者 张证论治的理
重点 成就 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n 华佗首先使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剖腹等手术, 还提倡模仿动物动作的体育疗法——“五禽戏”
王叔和的《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 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理学专著 龚庆宣著有《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唐末昝殷著《经效产宝》,是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书。 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是总结性妇产科专著。 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隋唐间的《颅囟经》。 北宋时期的钱乙《小儿药证直快》颇有创见。 皇甫谧的《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为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 唐朝政府组织编写的《新修本草》。第一部药典。
“病”是疾病的总称,可概括疾 病的全部病理过程;“证”则是疾病 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出现的“证候”。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
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 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加以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施护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 理方法。
多提宝贵意见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 段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概括
病 是疾病的总称,可概括疾
病的全部病理过程
“症”即症状,是疾病所反映的个 别表面现象,即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
或某些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所反映的个别表
面 现象,是病人客观表现的病态改变。
“证”是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 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概 括。 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 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 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 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 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护理措施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阴阳 五行
脏腑 整体观念 经络 辨证施护
(一)整体观念
1、人体内部的统一性 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肾----膀胱----骨-----发 ------耳及二阴----恐-----唾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二)辨证施护
症 是疾病所反映的个 别表面
现象
重点 证
自我介绍
教学要求
1 了解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2 掌握 “四大经典”的主要学术成就 3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4 了解中医学的学习方法
中医概念
❖ 中国传统医学! ❖ 源于古代人们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和研究。 ❖ 以自然科学为主题,交融了许多学科知识的科学
体系。 ❖ 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