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现象
![蓝藻水华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73c5c7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9.png)
蓝藻水华现象
蓝藻水华是由蓝藻短时间的爆发性增殖产生的一种现象。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由于难以消化所以很多鱼类不吃。
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恶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水华的危害主要有:
(1)藻类爆发式的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水生群落中鱼、虾、贝类等其他物种死亡,物种趋向单一,水体功能发生退化,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失衡。
(2)藻类大量生长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沉水植物大量死亡,并且藻类死亡后会散发有毒物质及腥臭味,不但影响水体景观还会影响周边的空气质量。
(3)形成水华的藻类可产生大量藻毒素造成水源污染,藻毒素主要包括肝毒素、神经毒素和内毒素,可通过消化道途径进入人体,引起腹泻、神经麻痹和肝损伤,严重者甚至死亡。
河流蓝藻水华现象诱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河流蓝藻水华现象诱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33af8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3.png)
河流蓝藻水华现象诱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摘要:蓝藻水华在淡水河流中较为常见,一旦大面积形成,必然会对河流造成直接影响,打破水生态平衡,还可能威胁到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因此,河流蓝藻水华现象逐渐变成有关部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为了在环境治理工作中予以帮助,本文以河流蓝藻水华现象为核心,先行介绍河流蓝藻水华的概念与危害,继而分析河流蓝藻水华现象的诱发原因,并指明合理治理蓝藻水华现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河流蓝藻水华现象;诱发原因;治理措施近年来,中国的部分河流开始频繁出现蓝藻水华现象, 尤其是水库,更容易出现蓝藻的生长,只要在气象、物理以及水质等适宜条件下,蓝藻便会处于爆发式生长。
蓝藻水华降低了水中的含氧量,蓝藻产生的溶解微囊藻毒素可直接侵害水生动物和人类,导致水体进一步污染。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了解蓝藻水华产生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一、河流蓝藻水华现象的综合概述1.概念蓝藻是一种蓝色或者黄绿色的浮游藻类,属于一种单细胞大型淡水浮游植物, 也是大自然在36亿年前就开始孕育,地球最初形成的植物之一。
由于蓝藻也属于一种自养类型的生物,所以其具备较高的适应性能,能承受各种各样的温度、冷冻、缺氧、干燥,和不同级别的盐度、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即便在极寒或酷热之地,蓝藻依然能够自由生长,如:高维度海岸线、荒无人烟的山峰、温泉、冰泉、沙漠以及深海等等,这些地点的最高温度可达85℃,最低可达零下62℃,由此可知,蓝藻属于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物,所以当河流之中出现大面积蓝藻后,必然会引发水华现象[1]。
2.危害(1)在一些属于钙质高和营养丰富的大型鱼类养殖水体中,有些层状绿色淡水蓝藻常于夏季大量成群聚集洄游繁殖, 在这些蓝藻的顶部沉积一层薄薄的浅蓝或浅绿色、恶臭的分层绿色淡水泡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绿色淡水蓝藻常常成群聚集爆发,被人们称之为"绿潮"。
绿潮期脱水会直接引起鱼类水域内的水质异常或者恶化, 在严重的情况下,脱水可能是由于水中大量的天然氧气耗尽,导致各种大型鱼类的幼鱼大量死亡。
蓝藻应急处置预案
![蓝藻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aafb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5.png)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蓝藻水华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蓝藻水华发生的特点,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蓝藻水华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1.3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科学决策,依法处置。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组织机构成立蓝藻水华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蓝藻水华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职责分工(1)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蓝藻水华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2)监测预警组:负责蓝藻水华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3)应急处置组:负责蓝藻水华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打捞、清除、处置等;(4)宣传报道组:负责蓝藻水华事件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5)后勤保障组:负责蓝藻水华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物资保障、人员调配和后勤服务。
三、应急处置流程3.1 监测预警(1)监测预警组负责对蓝藻水华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蓝藻水华事件的严重程度;(3)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蓝藻水华事件情况。
3.2 启动应急预案(1)根据蓝藻水华事件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2)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3 应急处置(1)打捞:对蓝藻水华区域进行打捞,清除水面蓝藻;(2)清除:对蓝藻水华区域周边环境进行清除,防止蓝藻蔓延;(3)处置:对打捞和清除的蓝藻进行妥善处置,避免二次污染。
3.4 应急恢复(1)对受蓝藻水华事件影响的水域进行治理,恢复水质;(2)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平衡。
四、应急保障措施4.1 物资保障(1)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蓝藻水华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采购、调配和保障;(2)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确保物资供应。
蓝藻处理
![蓝藻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e088140740be1e650e9afd.png)
2. 1 铜制剂 蓝藻比其它藻类对铜离子更敏感,因此铜制剂常用作抑藻、杀藻剂。传统使用的铜制剂是晶体CuSO4 。Cu2SO4 的药效持续时间短,受水质的碱度及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腐殖质及藻类自身释放的多肽的影响,使用时需要连续施加。高浓度的铜离子会造成游游植物的大量死亡引起水体严重缺氧,过多过量的使用还会引起鱼类的蓄积性中毒,造成肝、肾组织的损害影响鱼体的生长。故CuSO4 不能经常使用,且浓度应严格控制。为了减轻铜离子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将铜离子变为铜基化合物,铜与三乙醇胺形成毒性更小的化合物。铜离子从铜基化合物中缓慢释放到水体中并维持一定浓度连续作用,抑制蓝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如市场上销售的络合铜。
微囊藻有较高的磷吸收的最大摄取速率、比其它藻类具有更强的储存磷的能力, 它们可以在细胞中储存足够的磷(够细胞分裂2-4 次) 、对磷和氮等营养盐的结合力比其它藻类高等, 这些特点使得它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磷, 尤其在氮、磷限制的条件下, 具有比其它藻类更高的竞争力。因此, 在许多氮、磷浓度较低的水体中, 也时常可以见到蓝藻的水华。
蓝藻大量繁殖时,散发腥臭味,影响水体的正常功能。使水体的理化指标常常超出水生动物的耐受程度,从而引起养殖对象死亡。
微囊藻水华死亡后,容易败坏水质,可产生藻毒素、大量羟胺(NH2OH)、硫化氢(H2S)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鱼类。当1升水中含有50万个微囊藻群体,就会使几种主要养殖鱼类死亡;当1升水中含有100万个以上时,草、青、鲢、鳙鱼等就会大量死亡,甚至全池鱼都死掉。另外,颤藻的“水华”可引起枝角类的死亡。而且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有机质,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其中部分细菌对于鱼类来说是致病菌,易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一、蓝藻
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枯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大约距今35一33亿年前,蓝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现在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85%)淡水产,少数海产;有些蓝藻可生活在60一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
产生蓝藻的机理
![产生蓝藻的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3ba120af1ffc4ffe47ac4a.png)
产生蓝藻的机理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枯藻。
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蓝藻水华是由蓝藻短时间的爆发性增殖产生的一种现象。
水体中蓝藻水华一般是多个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其发生机制和过程科学界尚未弄清楚,因此现在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测蓝藻水华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但水华作为蓝藻种群数量超常规积累的现象,其发展发生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水华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华发生的外因是影响蓝藻种群数量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内因则是蓝藻的生物学特性。
蓝藻水华发生的内因:内因是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
蓝藻是原核生物,地球上最古老的光合放氧生物,形成于35亿年前,也是大气臭氧层形成的主要贡献者,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蓝藻特殊的生理生态特征,适合在高温环境和强光环境下生长,代谢水平极低;主要捕光天线为藻胆蛋白,能更有效的利用光能。
形成水华的蓝藻多数具有伪空泡,这有助于其在水体中的垂直移动,特别是分层水体。
这种伪空泡是有许多内空的蛋白膜小体构成,形成了气体载体从而具有悬浮能力,通过光合作用调节蛋白膜小体中的蛋白含量,从而调节其悬浮能力。
蓝藻水华发生的外因:外因与水体的性质有关,可以是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生物对营养盐浓度升高的响应,而水华则是富营养化过程最为明显的表征。
因此,蓝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浓度是蓝藻水华发生的最重要的化学因素。
当水体中总磷(TP)浓度超过100微克/升,发生水华可能难以避免;总磷浓度低于50微克/升时,水华发生的概率大为降低;总磷浓度低于30微克/升时,发生蓝藻水华的概率就很小。
氮磷是淡水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当水体中磷质量浓度较高时,氮的质量浓度就相对较低,这时由于多数丝状蓝藻具有固氮能力,因此容易形成丝状蓝藻水华。
蓝藻具有的伪空泡有助于藻类上浮,占据光照条件较好的空间位置,对其他藻类形成竞争光的优势。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关系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45dc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8.png)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关系分析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体污染也日益严重。
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污染现象就是水体富营养化,这种现象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更会引发蓝藻水华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对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在海水、湖泊等自然水体中的影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健康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水中含有过多的养分,如氮、磷等有机和无机物质,从而导致水质的恶化。
一般情况下,这些养分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
常见的一些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有:水体中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的升高;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升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等。
二、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关系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导致水体生态失衡的重要因素,它会引发许多问题,如臭氧层疏松、海洋死亡区、蓝藻水华等。
而蓝藻水华则是一种过度生长的蓝藻,它是一种存在于自然水体中的、由于某种过程导致的异常大量的蓝藻生长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蓝藻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正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物。
同时,蓝藻生长本身也会导致水体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三、蓝藻水华的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蓝藻水华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它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受制。
其次,蓝藻还会释放大量的腐殖酸等物质,导致水体的酸化,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
此外,蓝藻在死亡后会释放大量的有机物,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恶性循环,使得水体生态失调进一步加剧。
四、应对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的措施针对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包括: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避免污染源的排放;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水环境监测,及时监控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情况;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恢复、水产养殖等;采用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从根本上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
深度剖析蓝藻爆发原因与解决办法
![深度剖析蓝藻爆发原因与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aa4b24fc4ffe473368abf8.png)
关于蓝藻水华(1)爆发蓝藻是池塘养殖的噩梦,每年因蓝藻爆发导致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可以说,藻类控制的第一关键是如何避免蓝藻爆发。
其实,一般养殖人员所说的蓝藻爆发在学术上应称为“蓝藻水华”,其关键问题是“水华”。
水华(Algae Bloom),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短期内大量繁殖、老化、大量积累于水面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池塘水华的出现表明藻类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池塘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据考证,大约在34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蓝藻能进行光合自养。
近代研究发现蓝藻没有细胞核、色素体、线粒体及内质网,且其细胞壁的主要组成也是粘缩肽,这些都与细菌相似,被归入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老化形成水华。
蓝藻形成水华时,蓝藻已经处于濒死状态,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
长时间出现缺氧或亚缺氧状态,会使水体持续恶化,进一步破坏水质,水生生物窒息而亡,造成生态失衡。
而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某些有毒蓝藻死亡释放大量的藻毒素,使养殖动物暴发病害或中毒死亡!养殖户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蓝藻水华的出现是水质恶化的结果,不是水质恶化的原因!当然,蓝藻的暴发也加速了池塘生态系统的恶化,尤其是老化、死亡的蓝藻释放的藻毒素对所有养殖动物都有剧毒。
因此,应该从源头上防止蓝藻水华的出现(不要让水质恶化),而不是纠缠于蓝藻水华用什么药物能处理(没有一种药物能处理恶化的水质)。
一旦出现蓝藻水华,不是杀了蓝藻就完事,而是必须重建池塘生态系统。
虽然目前蓝藻水华大多归咎于水体的氮、磷和有机污染,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蓝藻水华的出现也不尽是富营养化所造成的。
有些水质属性本身就更容易生长蓝藻,但只要蓝藻不老化,不形成水华,不产生藻毒素,池塘中蓝藻数量的多少并没有任何问题。
想控制好蓝藻,避免老化和形成水华,必须了解蓝藻的特性。
水产养殖之了解蓝藻
![水产养殖之了解蓝藻](https://img.taocdn.com/s3/m/55f86ac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0.png)
了解蓝藻一、爆发条件:蓝藻是一种水生生物,在湖水遭到严重有机污染,氮、磷含量超标呈重富营养化状态下,再遇上适宜的温度(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等条件,蓝藻就可能爆发疯长.蓝藻其实呈绿颜色,大量浮藻覆盖在水面上像一层粘糊糊的“绿油漆”,专家们为它取了个靓丽的名称——蓝藻水华.水华爆发时,水中的溶解氧被蓝藻大量消耗,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不仅变了颜色,还有臭味.长期如此,提高了养殖风险。
二、危害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天然蓝藻等藻类是花、鲢鱼的食物(大头、叉尾),可以通过投放此类鱼苗来治理藻类,防止藻类爆发.三、防治方法经过几个月经验,我认为控制蓝藻的重点还应放在预防上,方法如下:1、严格控制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的数量,防止其吃掉小型有益藻类。
2、用微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的繁殖:一些复合菌(em菌)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控制蓝藻。
原理如下:①通过生物竞争,平衡氮磷比例,从根本上防止蓝藻的发生;②微生物通过大量繁殖,和蓝藻争夺氧气,抑制其光合作用,减缓蓝藻繁殖速度,同时稳定水体PH值;③通过分泌胞外活性产物来抑制蓝藻的繁殖。
3、加大肥水力度:无论在防治还是治疗蓝藻上,在施用微生物制剂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大肥水力度,平衡水体营养元素,从而加快有益藻的繁殖,使其尽快成为优势种(一定要选用正规厂家产品)。
4、加大检测力度:在蓝藻暴发期间,当需要进水的时候,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所进水源进行仔细检查,防止带有蓝藻的水进入池塘。
水华
![水华](https://img.taocdn.com/s3/m/7fab11150b4e767f5acfceef.png)
10101910207 生物科学 陈柯杉
“水华”(waterblooms)是一种在淡水中 水华” ) 的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 的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 绿藻、硅藻等。 水华”发生时, 藻、绿藻、硅藻等。“水华”发生时,水一股 呈蓝色或绿 色。
水华的危害
(一)1.蓝藻水华的危害遮光效应,导致沉水植物难以生长; 2.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 3.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 4.局部湖区大量堆积死亡,破坏水源地水质;分泌毒素, 直接危害生物生存与人类健康。 (二)生态破坏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健康危害。(1)肝毒素中毒。 靶器官为肝脏,导致肝脏肿大、充血以至坏死,引起鱼类死亡是 由于肝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所致。(2)神经毒素中毒。念珠 藻毒素、胆碱脂酶抑制剂和钠离子通道阻塞物。
蓝藻大规模爆发的原因
1)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增加而 增加。在常温条件下,常见的单细胞藻的生长 速度并不比蓝藻慢,只有达到一定的水温时蓝 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所以受其它 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 大规模爆发,只有进入高温季节,蓝藻的生长 速度优势才会体现出来。所以温度是蓝藻爆发 的主要因素。
(1)制定湖泊管理法律法规,成立湖泊管理机构 )制定湖泊管理法律法规, 1961至2001年,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政策与法规 康士坦茨湖保护协定 康士坦茨湖岸线规划编制方针 康士坦茨湖流域土地利用规划 康士坦茨湖航运条令 康士坦茨湖地区环境规划法案 康士坦茨湖议程 跨边界湖泊―流域土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博登―符腾堡州群落生境保护法
此外,光照,紫外线,风向都对蓝藻的生长有 一些影响。
国外湖泊治理与蓝藻水华控制进展介绍
日本霞浦湖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案例 (1)治理历程上世纪70年代初,水质污染达到高 峰,水华暴发,开始治理; 1984年通过了《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措施法》; 霞浦湖水质保护计划第一期始于1986年,持续4期, 直到2005年止;第五期计划已于2006年开始,治理仍 在继续; (2)治理投资30多年的治理,先后投资约合人民 币1300多亿元,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水面投资5.8亿元 人民币; 目前治理工作仍在继续,投资仍在增加。
池塘蓝藻的发生、危害及控制方法
![池塘蓝藻的发生、危害及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240e8fbceb19e8b8f6bafe.png)
一
些 浮游动 物的大 量死亡 。而 蓝藻 的大
鱼种放 养不合 理 。精养 水体高 密 度
生 动物 的大量排 泄物 和动 物 、植 物死 亡 尸 体 的积累 ,造 成水 中 营养盐类 含量 丰 富 ,促进 蓝藻 大量 繁殖 ,若 此 时能 摄食
量 发 生 ,蓝 藻 颗 粒 又 很 难 被 鱼 类 消 化 , 养殖。长期大量投饵产生残饵 ,鱼类及水
时 ,会 产生 蓝 藻毒素 ,造 成鱼 虾等 养殖 剂解毒 ,不然容易造成鱼虾大量死亡 。
对 象大 量死 亡 :并 且 死亡 藻类 不断 沉到 面 以下 的水 体处 于厌 氧状 态 ,加速 了水 高 ,形成 了恶性循环 。
物 ,以利 用水 中氮 、磷及有 机污染 物. 从
选 择性施 肥 ,调整 氮磷 比例 。蓝 藻 而形成 微生物 一浮游 生物 一水 生动物 的 般鱼 塘里都 是缺 少无 机磷 ,通 过泼洒 好 的天 然饵料 ,鲢鱼 能直 接利 用这些 有
产 生快 速致 死 因子等 毒素 。蓝 藻 中 附作用 ,土矿 物高 岭石 和蒙 脱石对 水 溶 可 以初 步达 到控制 蓝藻 的 目的。蓝 藻是
的项 圈 藻形成 水 华时 ,可产 生 快速致 死 液 中的蓝藻毒素的去除率 也达 8 %。 0 因子 ,破坏 鱼 、虾 等养殖对象 的鳃组织 ,
3 )生物 方 法
蓝 藻爆 发主要 原 因就是 水体 富 营养 控制 固氮蓝藻的爆 发。
化学 和物理措施能 够彻底 去除水 中的氮 、
改变传 统肥 水方 式 .采用 生物 复合
磷 营养物 质. 以只有多 方面综 合控制 蓝 肥肥 水 。传 统肥 水方 式是 苗种 放养 前采 蓝 藻 有 拮 抗 作 用 的 优 良藻 类 抑 制 蓝 藻 生 所 藻技 术才 能有 效地 控制 蓝藻 的生 长和 繁 用过 磷酸钙 和尿 素等 无机肥 或无 机肥 和 长 。调 整水体 的氮 磷 比也 可 以改善 藻类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治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1591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2.png)
蓝藻治理方法蓝藻是一种常见的藻类生物,它们在自然水体中繁殖迅速,容易形成藻华,对水质和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蓝藻治理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蓝藻治理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种蓝藻治理方法是生物控制。
生物控制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蓝藻的生长和繁殖,常见的方法包括引入食藻生物、利用微生物降解蓝藻毒素等。
其中,引入食藻生物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例如利用螺类、鱼类等食草动物来控制蓝藻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
第二种蓝藻治理方法是物理控制。
物理控制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蓝藻的生长和扩散,常见的方法包括水华吸附、超声波处理、人工搅拌等。
其中,水华吸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通过投放吸附剂来吸附蓝藻细胞,从而达到治理的效果。
第三种蓝藻治理方法是化学控制。
化学控制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蓝藻的生长和繁殖,常见的方法包括投放杀藻剂、氧化剂、絮凝剂等。
然而,化学控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慎重考虑,避免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蓝藻治理方法,如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加强水体生态修复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综合考虑水体的具体情况和治理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理。
综上所述,蓝藻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水体的具体情况和治理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理,并且要注意避免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希望本文介绍的蓝藻治理方法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促进蓝藻治理工作的开展和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
水华
![水华](https://img.taocdn.com/s3/m/2bb2e81a55270722192ef7c0.png)
水华治理的手段
1、控污截源
(1)源头控制 首先,要提高流域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能力,并且 开发科学施肥技术,降低农田氮磷流失;其次,要努力 推广生活节水措施,减少生活污水产出量,并且要减少 面源污染,这是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目标的最重要 前提。只有营养负荷降到一定程度,蓝藻水华才会逐渐 消失,代之以水生植物为主的健康生态系统才能得到恢 复。 (2)截污控污 利用已有的水利工程设施,调整流域河网水系功能结 构和水力过程,保育植被,恢复景观生态,有效发挥灌 木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充分利用河网水系对流 稀释、动力复氧、沉降吸附能力,建立生态干流与河渠, 削除进人流域湖荡的污染物。
三,农业及生活用水的面源污染 首先, 农业结构由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有机 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变为以化肥为主、有机肥 为辅; 人畜的排泄物作肥料为主转变为以废弃 物向水体排放为主。 现在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 普及, 农村、城市大部分使用抽水马桶, 绝大部 分粪便排入水系, 洗衣粉、洗涤剂的使用使得 富含磷的污水进入水体, 集约化养殖也使畜禽 粪便向水系排放, 成为太湖地区水体富营养化 的一大源头。 其次,由于大量使用化肥, 而作物对化肥的 吸收利用率只有30%~40%, 其余60%~70%多流 失至水体, 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源头。
水华的危害
水华的危害重大,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 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 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淡水中 “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 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 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 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 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所以每次发生水 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蓝藻应急实施方案
![蓝藻应急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aee0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0.png)
蓝藻应急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蓝藻是一种常见的藻类,通常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中。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蓝藻会迅速繁殖,形成蓝藻水华,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蓝藻水华不仅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还会释放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制定蓝藻应急实施方案,对于及时有效应对蓝藻水华事件,保障水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1. 监测预警建立蓝藻水华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蓝藻水华的发生情况。
一旦监测到蓝藻水华的迹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公众,做好信息发布和警示工作。
2. 应急处置针对不同规模和严重程度的蓝藻水华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对蓝藻水华进行有效控制和清除。
同时,加强对受影响水域的监测,及时评估处置效果,防止蓝藻水华再次暴发。
3. 应急资源调配建立蓝藻应急资源库,储备必要的处置设备、药剂和人力资源。
一旦发生蓝藻水华事件,能够迅速调配资源,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同时,加强与相关单位和专家的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水平。
4.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蓝藻水华应急演练,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处置过程,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在实际事件中能够迅速、有序地做出反应。
5. 风险评估加强蓝藻水华风险评估工作,分析蓝藻水华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为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水域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减少蓝藻水华发生的机会,降低应急处置的压力和风险。
三、总结蓝藻水华是当前水环境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立健全的蓝藻应急实施方案,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共同努力,为保障水环境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生态环境调查遥感解译植被指数对蓝藻水华进行提取
![生态环境调查遥感解译植被指数对蓝藻水华进行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62eaa7ba4afe04a1b071def8.png)
生态环境调查遥感解译植被指数对蓝藻水华进行提取水华是一种广泛存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由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水华目前缺乏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水华”是指浮游藻类的生物量显著高于一般水体的平均值,并在水体表面大量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蓝藻是藻类分类系统中最低等、最原始的植物类群,广泛分布于各种水域及潮湿环境,尤其喜欢生于含氮量高、有机质较丰富的碱性水体中,在夏秋季节适宜的环境下监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从蓝藻水华的光谱特征分析可知,蓝藻水华在近红外波段具有的类似于植被光谱曲线特征的陡坡效应,这是蓝藻水华与水体明显的差异,因而可以利用“植被指数”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形式来实现对蓝藻水华分布信息的表达,监测蓝藻水华的暴发状况。
还可以通过不同富集度水华陡坡效应的差异,来间接表达水华强弱等级。
诸如Landsat8,HJ-1CCD等宽波段多光谱逐感数据,没有在蓝藻特有的藻青蛋白的特征反射波段(620 nm处)设置高光谱分辨率的波段,因此无法准确区分蓝藻水华和水草。
解决的途径就是根据先验知识提取水草的分布区域,然后在非水草的区域识别蓝藻水华。
湖泊蓝藻水华实习报告
![湖泊蓝藻水华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bf827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2.png)
湖泊蓝藻水华实习报告
危害水域生态环境中栖息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在湖泊、水库和池塘中,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且在水面高度密集,其危害在于:密集的浮游藻类阻挡了阳光的光线透射,底栖的水生植物因得不到充足的太阳能使其光合速率降低,减少了光合产物的产量,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因其强烈吸收可见光的短波部分使水温升高影响了对水温敏感
的生物种群的生存。
第一,生物防止法。
蓝藻是淡水鱼类的食物,因此可以通过投放此类鱼苗治理藻类,防止藻类暴发!第二,生物浮床法。
利用吸附藻类的植物和其他生物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过量繁殖,从而建立生态平衡系统。
第三,机械捞法。
这是最原始和传统的办法,即用人力将蓝藻连水带藻一起捞出。
优点是打捞彻底,缺点是对于大面积蓝藻治理仍难奏效。
水华
![水华](https://img.taocdn.com/s3/m/3d1e3cd876eeaeaad1f330ea.png)
所谓水华(water blooms),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
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
“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
另外,海水中出现此现象(一般呈红色)则为赤潮。
目录编辑本段水上覆面物: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
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常在下风头水面漂浮着一层蓝绿色或红黄色的水花或薄膜——湖靛,草、青、鲢、鳙吃了不能消化,影响鱼的生长。
虽然藻类生长很快,但因水中的营养盐被用尽,它们也很快的死亡。
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并会上升至水面而形成一层绿色的黏质物,使水体严重恶臭。
而造成水华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
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论述了蓝藻,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在探索水华成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是表观现象,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野外对水华形成过程的原位观测,提出了蓝藻水华成因的四阶段理论假设.即在四季分明、扰动剧烈的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生长)、上浮及聚集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春节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则决定了水华蓝藻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经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水华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必须寻找导致水华形成的各主要生理阶段的触发因子或特异性因子,针对不同阶段蓝藻的生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弄清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发生的每一进程进行预测,寻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除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之外,水温,洋流,水体的PH值,光照强度等均会对藻类等水华生物的大爆发产生影响,在个别时候甚至是诱发因素。
水藻水华蓝藻治理合同
![水藻水华蓝藻治理合同](https://img.taocdn.com/s3/m/46682f6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4.png)
水藻水华蓝藻治理合同甲方(委托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托方):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一、治理背景。
咱这水里的水藻、水华还有蓝藻呀,真是让人头疼。
那水藻水华蓝藻就像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把水搞得脏脏的,看起来可不舒服啦,还可能对水里的小生物有不好的影响呢。
所以呢,甲方就想着找个厉害的帮手,也就是乙方,来把这些麻烦事儿给解决掉。
二、治理内容。
1. 乙方要对甲方指定水域内的水藻、水华和蓝藻进行全面治理。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哦,得用科学又有效的办法,就像给生病的水域开药方一样。
2. 治理方案呢,得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治理方法,比如说用一些工具把那些藻捞出来;还有生物治理方法,就像找一些能吃掉这些藻的小生物来帮忙。
化学治理方法也得谨慎考虑,如果要用的话,一定得保证不会对水和水里的其他生物造成新的伤害,就像小心翼翼地给藻下毒,还不能误伤到无辜。
三、治理期限。
1. 整个治理工作呀,从合同签订后的______天开始,然后要在______天内完成初步治理,让水藻水华蓝藻的数量明显减少,水开始变得清澈一些。
2. 之后呢,还有个巩固期,这个巩固期是______天。
在巩固期内,乙方要确保水藻水华蓝藻不会再像野草一样疯长,要把它们控制在一个很健康的水平。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1. 甲方有权对乙方的治理工作进行监督。
要是甲方觉得乙方哪里做得不太对,就像厨师做菜盐放多了一样,那甲方可以提出来,让乙方改进。
2. 甲方要给乙方提供治理工作所需要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说这片水域以前的情况呀,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之类的。
这就像给战士提供作战情报一样,很重要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与蓝藻水华暴发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长春130024【摘要】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频率比较高,主要集中在太湖西部和北部。
影响太湖中蓝藻水华暴发的因素很多,但发现气候因素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比如温度、风、光照、降水等等。
这篇文章就主要从气候因素中的温度、光照时间和风这三个因素的变化,根据太湖情况建立一个模拟湖泊生态系统模型,利用散点图、线性回归分析、数值逼近建立拟合方程等数学知识,对太湖中影响蓝藻水华暴发的这三个因素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蓝藻水华暴发气候因素建模求解问题分析在当今世界,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发生,仍然是在水体污染方面人们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在太湖和内陆的其他湖泊,现在是蓝藻水华的发生不仅仅是只在夏、秋两季了,而且也在逐步的向春、冬两季过度,个人认为这正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即全球变暖趋势。
蓝藻水华的暴发不仅会对湖泊中的水生动植物带来危害,致使其死亡,破坏湖泊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特别是在夏季,湖泊中蓝藻水华漂浮在水面上,在风的推波助澜之下,都被吹到岸边,并且夏天温度高,经阳光的暴晒,蓝藻会自动分解、产生恶臭的气味,造成局部空气污染影响人们生活,还有的就是如果蓝藻水华在人们饮用水源头大量聚集、腐烂变异,造成水质恶化、变味,这样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饮水,带来疾病,给人你们造成极大的麻烦。
所以问题就产生了:怎样才能预防和抑制蓝藻水华的爆发呢?这就需要研究蓝藻水华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了!蓝藻【1】(或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它们利用水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太阳能将CO2还原成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自由氧。
蓝藻的主要生存环境为淡水和海洋,它们能在咸水、咸淡水、淡水、冰冷或沸腾的泉水,以及其他微藻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繁衍,譬如蓝藻常常是岩石的裸露面和土壤中建立种群的先锋物种,它们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如吸收紫外线辐射的外鞘色素)增加其在相对暴露的陆地环境中是适应性,蓝藻具有在贫瘠的基质上生存的卓越能力。
蓝藻能与其他动植物(如真菌、苔藓、羊齿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形成共生关系,而内共生被认为是真核生物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起源。
蓝藻还是唯一可以进行生物固氮的藻类。
而大量的藻类在水中高度的聚集就会水华,具体的是:水华【2】是当水体中出现富营养状况并具备适宜的温度、光照、气候及合适的水文条件等有利于藻类生长或聚集的环境条件时,水体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湖泊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形成水华的蓝藻【1】一般都是有伪空泡的种类,包括许多属,在形态上从小的丝状群体到肉眼可见的大型球状群体,有些种类可以固氮,有些则不固氮。
而我国蓝藻水华主要是微囊藻水华,此外还有鱼腥藻水华、束丝藻水华、拟柱胞藻水华等。
微囊藻水华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其发生普遍、持续时间长,多数产毒危害性大。
我国湖泊中微囊藻早常见的为铜绿微囊藻,是太湖和滇池等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优势种群之一。
而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与代谢又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因素温度、光照时间及风的影响。
因此我们就可以针对太湖中的铜绿微囊藻建立一个模型来单独的研究气候因素对其生长代谢的影响,作为样本来反映太湖中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影响。
模型假设(1)我们研究所用的小型生态系统与太湖的生态系统相似,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能力。
(2)风浪对太湖的扰动在研究中表现为悬臂搅拌器带动玻璃棒对小型生态系统的搅拌。
(3)对某个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代谢的影响进行研究时,其他的因素是一样的,且在研究所持续的这段时间内,不会有外界的任何因素对样本进行干扰。
模型建立在上述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研究对一太湖的模拟生态系统中温度、光照时间和风这三因素的变化对系统中铜绿微囊藻密度的影响时,取9个平行样本分成3组,每个因素3个样本,样本中铜绿微囊藻的密度在1×106cell/ml 左右。
第一组模拟生态系统分别放在5℃、15℃、25℃的恒温条件进行静止培养,光强2200 lx 。
第二组放在不同的光照时间下进行静止培养,光暗比分别为8:16、12:12和16:8,光强2200 lx 。
第三组分别进行扰动速度为0r/min 、9r/min和30r/min 的环境下进行培养,光强2200 lx 。
试验进行10天,每天测得的铜绿微囊藻的密度如下:铜绿微囊藻密度表【2】:cell/ml试分析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殖情况与温度、光照时间和风这三个因素的影响情况?模型求解解:由以上图表中的数据,描绘出了如下的九幅关于微囊藻密度和气候因子气温、光照时间、扰动程度的关系的散点折线图:根据以上两幅图曲线走势可知,当温度在5℃和15℃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开始的一天处于增长阶段,后期微囊藻处于负增长阶段,最后微囊藻的密度都接近零。
说明在这些个温度下微囊藻不会暴涨,导致蓝藻爆发。
当温度为25℃时,微囊藻存在明显增长的趋势,可能存在使蓝藻爆发的迹象。
我们可根据折线图大致判断出适合此曲线的拟合方程为:y = a e bt 。
y :铜绿微囊藻的密度。
t :时间(天数)。
两端取对数有:㏑y =㏑a + bt 。
令:Y=㏑y ,A=bt ,有Y=A+bt ,为一次函数,ψ={1,x}。
下面我们用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求此曲线的拟合方程:根据最小二乘法,取ψ0(x )=1, ψ1(x )=x ,权函数ω(x )=1,得(ψ0,ψ0)= 11 (ψ0,ψ1)=(ψ1,ψ0)=∑i=010x i =55(ψ1,ψ1)=∑i=010x 2i =385(ψ0,Y )=∑i=010 Y i =166.95 (ψ1,Y )=∑i=010x i Y i =858.73故由法方程可得:11A + 55b = 166.9555A + 385b =858.73故得:Y=1.31×106 e t/4.59(下面的几幅图计算拟合方程同理)这时的散点曲线图像的拟合方程满足的表达式是:Y=1.31×106 e t/4.59。
由表达式求导可以得出在25℃时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此时的生长速率为:u cell=Y’=2.85×105 e t/4.59。
在1-7天内微囊藻处于对数生长时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在光照8h气候条件下,由数据画得的曲线图像可知微囊藻在1-8天内处于对数生长时期,可能会导致蓝藻爆发,此时曲线满足的拟合方程表达式是:Y=8.60×105 e t/5.03 。
对该表达式进行求导,可以得出其生长速率为:u cell=Y’=1.71×105 e t/5.03。
在光照12h的气候条件下,该曲线满足的拟合方程表达式为:Y=1.1×106 e t/6.21 。
微囊藻的生长速率为:u cell=Y’=1.78×105 e t/6.21。
且在1-7天内是对数生长时期。
在光照16h的气候条件下,满足该曲线的拟合方程表达式为:Y=1.65×106 e t/6.71 。
微囊藻的生长速率为:u cell=Y’=2.46×105 e t/6.71。
同时微囊藻在1-6天内是属于对数生长阶段。
在扰动程度为0r/min即没有风的情况下,该曲线的拟合方程表达式为:Y=1.09×106e t/4.54 对应的微囊藻的生长速率是:u cell=Y’=2.398×105 e t/4.54。
从图像可以得出微囊藻在1-7天内属于对数生长时期。
在9r/min的扰动程度下,该曲线的拟合方程的表达式是:Y=1.31×106 e t/5.81。
所以可以得出此时微囊藻的生长速率为:u cell=Y’=2.25×105 e t/5.81。
同样的我们可以知道微囊藻在1-8天内处于对数生长时期。
在30r/min扰动程度下,该曲线的拟合方程的表达式为:Y=1.87×106 e t/4.24 。
相应的微囊藻生长速率为:u cell=Y’=4.41×105 e t/4.24。
同样的通过曲线可以看出微囊藻在1-8天内是属于对数生长时期。
将上述可能导致蓝藻爆发的影响因子得到的数据画出的曲线图形的拟合方程,生长速率,比增殖速率,及对数生长时期,综合作出如下表格:气候因子拟合方程生长速率对数生长( Y ) (u cell=Y’)时期t/d--------------------------------------------------------------------------------------------------------------------------------- 光照时间8/16 Y=8.60×105 e t/5.03 u cell=1.71×105 e t/5.03 1~8(h,light/night)12/12 Y=1.1×106 e t/6.21 u cell=1.78×105 e t/6.21 1~716/8 Y=1.65×106 e t/6.71 u cell=2.46×105 e t/6.71 1~6----------------------------------------------------------------------------------------------------------------- 搅拌速度0 Y=1.09×106 e t/4.54 u cell=2.398×105 e t/4.54 1~7/rpm9 Y=1.31×106 e t/5.81 u cell=2.25×105 e t/5.81 1~830 Y=1.87×106 e t/4.24 u cell=4.41×105 e t/4.24 1~8-------------------------------------------------------------------------------------------------------------------------------------------------------------------------- 温度25 Y=1.31×106 e t/4.59 u cell=2.85×105 e t/4.59 1~7/℃综合上述影响微囊藻增长繁殖情况的,气温、光照时间、风三个因素。
它们的拟合方程大概都满足方程:F=ae bt 这种爆炸形式的增长,但是在温度为5℃和10℃时却不适应。
这说明温度变化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最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致使铜绿微囊藻对磷的吸收速率加快,从而使其生长速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