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楼下关牛马猪鸡,安置舂碓, 还可以堆放干柴及其他杂物,不 砌围墙,四周有栅栏,设进出口。 竹楼屋顶为歇山式,分为四面, 脊短坡陡,下有披屋面,呈项用 草排或瓦片覆盖。楼室门口一方 安置木梯一架,一侧设有阳台。 ? 屋顶是用干草或竹枝架成,单调 却不失朴素的风采。房子虽小巧,
但容纳性还是不能忽视的。
? 达斡尔族民间建筑。达斡尔人喜依山傍水而居。建筑格局具有传统中轴 式特征,正方来自百度文库,分正房、仓房、畜栏、菜院等。
? 多向南,三间或五间不等。中间为厨房,锅台内侧接烘炕。两侧为居室, 居室有“凹”形炕,开南窗、西窗。仓房多为木制阁楼,离地1米左右, 通风干燥,宜于谷物贮藏。房顶“人”字形草冠,上有木构框架,室内 棚顶多为柳编“人”字形顶盖,居室与厨房间有墙与隔扇门。隔扇上多 木雕或花纹,有满、汉文的“福”、“禄”、“寿”或八宝、吉祥如意 等纹饰。是达斡尔族传统建筑与满族建筑相结合的形式。在从事农业的 鄂温克人中也颇为流行。
5.布依族
? 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为干栏式楼 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 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有可 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这种薄片石来源于 水成页岩。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 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 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 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 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 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 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
? 灶房和客厅分别建于堂屋两旁,也有的灶房与客厅相连。锅台以土坯或泥土筑成, 高约二尺,紧靠墙壁,有烟囱排烟。客厅或称客房为一般家庭备用房,平时用来 储藏、存放东西,幼辈客人来时,用以招待住宿,若为长辈客人则须留住堂屋。 圈舍多建在院庭的东南角或西南角,圈舍内砌有牲畜的食槽,其构造比较简单。
? ? 旧时房屋一律为土木结构,即以木料构架,泥土筑墙,后墙高于前檐约尺许,便
? 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 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 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 干燥凉爽。
? 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 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 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 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两层 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 关。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庞大威 严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的曲线。
3.保安族
? 保安族村落一般都坐落在山腰、山根和沿川一带平坦向阳的地方。过去,房屋多 为低矮的平房泥屋,房屋四周围以下宽上窄的土墙,墙高四米左右,一家一院, 俗称“庄廓”。每个“庄廓”大都由堂屋、灶房、客厅、圈舍组成。堂屋是家中 长辈的住室,处于庭院正中上首,多是坐北向南,也有坐西向东的。屋体较高大 宽敞,三间相连,是庄廓的主体建筑。
6.朝鲜族
? 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 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 草或灰瓦片覆盖。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后面一般 亦设门和窗。内分为寝室、厨房等。
? 井干式民居
? 长白山地区的井干式民居,通常选址于背风向阳的平坦地段。独栋的较 少,一般都是六七户聚居而成一个小村落,各户之间的排列较松散、不 整齐。这种聚居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冬季寒风的影响。
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口众 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6%),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 民族。
1.阿昌族
? 无论山区或坝区的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 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 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 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 然是木料。几乎所有的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 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2.白族
? 白族的住房座北朝南,木结构。一般是“一正两厢挂耳转角
楼”或“四合天井大院”。正中称堂屋,正上方有凹形神龛,内 供观音佛像,以及“天地国亲师”神牌。堂屋专供喜庆、婚取、 丧葬和迎宾之用。左右两边为正屋,用木板作壁隔为两间,里称 内房,多为老人和已婚夫妇居住,外称“火炕屋”,靠角处用岩 石砌成一米见方的火炕,坑内放三脚铁架,专供冬季烤火和炊事 之用。转角屋作厨房,内用土石垒成灶。两厢多为子女住房或作 贮藏之用;有转角楼的,楼阁多系姑娘住房,是闺女刺秀的场所。 有的楼阁也作客房,招待嘉宾。房屋前面坪地上铺岩板,作乘凉 和晒东西之用。
于房顶上的雨水流淌。房顶或用木板,或用树枝,或用芦苇铺盖,上涂半尺厚的 草泥。现在,许多新建庄廓,房屋高大、宽敞、明亮,并装上了新式门、玻璃窗, 有的还在房檐和地坪上铺以青砖或抹以水泥。屋内陈设除沙发、衣柜、写字台、 新式桌、椅等家具外,不少家庭还有电视机、收录机等。
4.布朗族
? 干栏式建筑 ? 俗称竹楼,有上下二层,楼上住
? 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西屋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儿子、 儿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东屋。西炕则专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铺苇席 或毛毡等。
8.傣族
?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 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 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 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 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 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7.达斡尔族
? 达斡尔人喜依山傍水而居。民居大多向南,三间或五间不等。中间为厨 房,锅台内侧接烘炕。两侧为居室,居室有“凹”形炕,开南窗、西窗。 仓房多为木制阁楼,离地1米左右,通风干燥,宜于谷物贮藏。房顶“人” 字形草冠,上有木构框架,室内棚顶多为柳编“人”字形顶盖,居室与 厨房间有墙与隔扇门。
但容纳性还是不能忽视的。
? 达斡尔族民间建筑。达斡尔人喜依山傍水而居。建筑格局具有传统中轴 式特征,正方来自百度文库,分正房、仓房、畜栏、菜院等。
? 多向南,三间或五间不等。中间为厨房,锅台内侧接烘炕。两侧为居室, 居室有“凹”形炕,开南窗、西窗。仓房多为木制阁楼,离地1米左右, 通风干燥,宜于谷物贮藏。房顶“人”字形草冠,上有木构框架,室内 棚顶多为柳编“人”字形顶盖,居室与厨房间有墙与隔扇门。隔扇上多 木雕或花纹,有满、汉文的“福”、“禄”、“寿”或八宝、吉祥如意 等纹饰。是达斡尔族传统建筑与满族建筑相结合的形式。在从事农业的 鄂温克人中也颇为流行。
5.布依族
? 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为干栏式楼 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 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有可 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这种薄片石来源于 水成页岩。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 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 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 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 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 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 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
? 灶房和客厅分别建于堂屋两旁,也有的灶房与客厅相连。锅台以土坯或泥土筑成, 高约二尺,紧靠墙壁,有烟囱排烟。客厅或称客房为一般家庭备用房,平时用来 储藏、存放东西,幼辈客人来时,用以招待住宿,若为长辈客人则须留住堂屋。 圈舍多建在院庭的东南角或西南角,圈舍内砌有牲畜的食槽,其构造比较简单。
? ? 旧时房屋一律为土木结构,即以木料构架,泥土筑墙,后墙高于前檐约尺许,便
? 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 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 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 干燥凉爽。
? 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 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 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 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两层 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 关。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庞大威 严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的曲线。
3.保安族
? 保安族村落一般都坐落在山腰、山根和沿川一带平坦向阳的地方。过去,房屋多 为低矮的平房泥屋,房屋四周围以下宽上窄的土墙,墙高四米左右,一家一院, 俗称“庄廓”。每个“庄廓”大都由堂屋、灶房、客厅、圈舍组成。堂屋是家中 长辈的住室,处于庭院正中上首,多是坐北向南,也有坐西向东的。屋体较高大 宽敞,三间相连,是庄廓的主体建筑。
6.朝鲜族
? 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 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 草或灰瓦片覆盖。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后面一般 亦设门和窗。内分为寝室、厨房等。
? 井干式民居
? 长白山地区的井干式民居,通常选址于背风向阳的平坦地段。独栋的较 少,一般都是六七户聚居而成一个小村落,各户之间的排列较松散、不 整齐。这种聚居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冬季寒风的影响。
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口众 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6%),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 民族。
1.阿昌族
? 无论山区或坝区的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 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 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 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 然是木料。几乎所有的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 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2.白族
? 白族的住房座北朝南,木结构。一般是“一正两厢挂耳转角
楼”或“四合天井大院”。正中称堂屋,正上方有凹形神龛,内 供观音佛像,以及“天地国亲师”神牌。堂屋专供喜庆、婚取、 丧葬和迎宾之用。左右两边为正屋,用木板作壁隔为两间,里称 内房,多为老人和已婚夫妇居住,外称“火炕屋”,靠角处用岩 石砌成一米见方的火炕,坑内放三脚铁架,专供冬季烤火和炊事 之用。转角屋作厨房,内用土石垒成灶。两厢多为子女住房或作 贮藏之用;有转角楼的,楼阁多系姑娘住房,是闺女刺秀的场所。 有的楼阁也作客房,招待嘉宾。房屋前面坪地上铺岩板,作乘凉 和晒东西之用。
于房顶上的雨水流淌。房顶或用木板,或用树枝,或用芦苇铺盖,上涂半尺厚的 草泥。现在,许多新建庄廓,房屋高大、宽敞、明亮,并装上了新式门、玻璃窗, 有的还在房檐和地坪上铺以青砖或抹以水泥。屋内陈设除沙发、衣柜、写字台、 新式桌、椅等家具外,不少家庭还有电视机、收录机等。
4.布朗族
? 干栏式建筑 ? 俗称竹楼,有上下二层,楼上住
? 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西屋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儿子、 儿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东屋。西炕则专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铺苇席 或毛毡等。
8.傣族
?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 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 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 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 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 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7.达斡尔族
? 达斡尔人喜依山傍水而居。民居大多向南,三间或五间不等。中间为厨 房,锅台内侧接烘炕。两侧为居室,居室有“凹”形炕,开南窗、西窗。 仓房多为木制阁楼,离地1米左右,通风干燥,宜于谷物贮藏。房顶“人” 字形草冠,上有木构框架,室内棚顶多为柳编“人”字形顶盖,居室与 厨房间有墙与隔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