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跟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完整版)

合集下载

瓦斯防治效果评价制度(修改版)Microsoft_Office_Word_文档

瓦斯防治效果评价制度(修改版)Microsoft_Office_Word_文档

目录一、目标与职责 (2)二、成立瓦斯抽采效果评价领导小组 (2)三、领导小组成员瓦斯抽采职责划分 (3)四、相关业务、职能部门瓦斯抽采职责划分 (4)五、瓦斯抽采效果评价制度 (5)(一)钻孔设计制度 (5)(二)钻孔施工要求制度 (5)(三)钻孔封孔及接管抽放制度 (7)(四)抽采管路管理制度 (7)(五)抽放参数监测监控 (8)(六)抽采瓦斯计量管理制度 (9)(七)抽采参数检测和调整制度 (9)(八)钻孔施工质量验收制度 (10)六、煤矿瓦斯抽采效果评判 (11)七、考核、奖罚和问责制度 (13)袁仓煤矿瓦斯抽采效果评价制度为了贯彻落实《煤矿瓦斯抽放达标暂行规定》、《煤矿企业防治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和基本标准的通知》,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深化瓦斯防治,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瓦斯防治工作。

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标与职责二、成立瓦斯抽采效果评价领导小组1、组长:张书兰(矿长)副组长:王中秋(安全矿长)刘景洋(总工程师)冯星忠(生产矿长)万汉文(机电矿长)曲文明(通风副总)邹永新(地测副总)昌自义(机电副总)成员:各项目部、各部室、工区负责人2、下设小组成员职责1)刘景洋,负责全矿瓦斯抽采效果全面工作。

2)冯星忠,负责全矿瓦斯抽采效果具体工作。

3)曲文明,负责全矿瓦斯抽采效果技术工作。

4)袁和平,负责瓦斯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工作。

5)胡丙炎,负责全矿瓦斯综合治理所需设施设备的供应。

6)华聪明,负责全矿通风系统,防尘系统健全,完善的组织实施工作。

7)柯善义负责全矿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

8)王建博负责瓦斯抽放效果的技术管理工作。

9)陈春来负责瓦斯抽采的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10)徐西来负责瓦斯抽放钻孔组织实施工作。

11)昌自义负责全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完善及管理工作。

12)段锦锋负责全矿瓦斯检查管理工作。

13)高永强、负责全矿瓦斯技术基础资料管理工作14)安全部对各部门所负责的有关瓦斯治理方面的工作质量与安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煤矿瓦斯防治方案、防治效果评价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说明

煤矿瓦斯防治方案、防治效果评价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说明

煤矿瓦斯防治方案、防治效果评价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说明一、前言煤矿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很高的爆炸性,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煤矿瓦斯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二、煤矿瓦斯防治目标1. 降低瓦斯涌出量,减少瓦斯积聚。

2. 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3. 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建立完善的瓦斯防治管理体系,提高煤矿瓦斯防治水平。

三、煤矿瓦斯防治措施1. 通风换气(1)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可靠,的风量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2)定期检查矿井通风设施,确保通风设施完好、有效。

(3)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降低瓦斯积聚区域。

2. 瓦斯抽采(1)根据矿井瓦斯涌出情况,制定合理的瓦斯抽采方案。

(2)采用先进的瓦斯抽采设备和技术,提高瓦斯抽采效果。

(3)加强对瓦斯抽采系统的管理,确保瓦斯抽采系统正常运行。

3. 瓦斯监测与报警(1)安装瓦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矿井瓦斯浓度。

(2)设置瓦斯报警装置,及时发现瓦斯异常情况。

(3)建立瓦斯监测与报警系统,实现瓦斯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分析。

4. 防突措施(1)根据矿井煤层特点,制定防突措施。

(2)加强煤层卸压排放,降低煤层压力。

(3)采用预抽瓦斯等技术,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5. 安全培训与教育(1)加强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开展瓦斯防治知识教育,使职工掌握瓦斯防治技能。

(3)定期组织瓦斯应急预案演练,提高矿井应对瓦斯事故的能力。

四、防治效果评价制度制定1. 建立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瓦斯涌出量、瓦斯浓度、瓦斯爆炸事故率等。

2. 制定防治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3. 定期对瓦斯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建立防治效果评价档案,记录评价结果和整改情况。

五、执行情况说明1.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可靠,风量满足生产需要。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效果检验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效果检验
③ 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 ④ 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还应当至少打1个超前距不小于
10m的超前钻孔或者采取超前物探措施,探测地质构 造和观察突出预兆。
二、煤与瓦斯突出局部预测及效果检验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主要在经区域预测或者 区域效果检验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区内进行。
工作面预测的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标法、钻屑瓦 斯解吸指标法、钻屑指标法、复合指标法、R值指 标法等。
(6)电磁辐射法
煤岩层的破坏过程中会发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 强弱和脉冲数据取决于外加负载的大小和煤岩层的破 坏特征。
二、煤与瓦斯突出局部预测及效果检验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各种工作面突出预测的主要指标及测试要求
✓ 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预测
石门(立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 应当选用下述几种方法:
所谓的V30值是指爆破后前30 min内的瓦斯涌 出量(m3)与崩落煤量(t)的比值,单位为m3/t。
二、煤与瓦斯突出局部预测及效果检验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3)解吸指数Kt法
该方法主要在德国应用,利用突出煤和非突出煤解吸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不同,进行工作面预测。
煤样的解吸瓦斯量与解吸时间的关系式可用指数函数形 式表示为:
二、煤与瓦斯突出局部预测及效果检验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各类工作面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临界值应根 据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暂按表16-2中所列的 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
二、煤与瓦斯突出局部预测及效果检验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①瓦斯解吸指标△h2
其物理意义为:煤样(10g)自煤体脱落暴露于大气之中第 四分钟和第五分钟的瓦斯解吸所产生的压差,单位为Pa。

煤矿瓦斯抽采达标评价评判细则

煤矿瓦斯抽采达标评价评判细则

矿井瓦斯抽采达标评价的实施细则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为了确保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实施区域防突措施后能达到预期抽采效果,消除采掘期间瓦斯超限现象,杜绝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根据《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XXX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价细则》。

现下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XXX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价细则2.公司瓦斯抽采达标评价方法抽采达标评价细则为了确保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实施区域防突措施后能达到预期抽采效果,消除采掘期间瓦斯超限现象,杜绝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根据《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要求,经公司研究决定建立各矿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评价细则。

一、组织领导各矿成立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价领导小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副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成员:通风科长、安监处长、地测科科长、生产部通风副部长、生产部部长、防突办、通风组、采掘组、调度等。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对已实施区域防突措施的采掘工作面在采掘作业前对预期抽采效果进行会审,并作出评价,评价要求真实可靠,严禁出现假评价,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组长职责:对于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评价工作全面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采掘工作面实施的区域防突措施能否达到预期抽采效果进行评价,对效果评价结果作出结论性的审批意见。

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做好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评价工作。

防突办公室职责:提供区域防突设计及钻孔设计图,并监督和落实措施的执行情况,对各单位提供的相关评价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

地测科职责:及时更新瓦斯地质图,掌握采掘区域内地质构造情况,搞好超前物探等地质预报工作,提供评价区域内的地质图、地质说明书等相关地质资料。

生产部采掘组职责:提供进行效果评价的采掘工作面设计图及其它相关技术资料。

安监部职责:对采掘工作面区域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落实。

调度室职责:对采掘工作面区域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协调调度。

煤矿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细则

煤矿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细则

XXXXX有限责任公司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细那么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细那么前言为在煤炭开采中贯彻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加强瓦斯抽采技术治理,保证瓦斯抽采工程的平安,提高瓦斯抽采效果,严格瓦斯抽采达标治理,防止瓦斯事故,保卫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平安生产监督治理局、国家煤矿平安监察局2021年公布的?煤矿平安规程?、国家平安生产监督治理总局2006-11-02公布的AQ1027-2006?煤矿瓦斯抽放标准?和?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为依据,在充分考虑煤矿瓦斯抽采工艺技术特点和目前我国煤矿瓦斯抽采现状的根底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1、附录2、附录3、附录4、附录5、附录6、附录7、附录8、附录9为标准性附录。

一、范围本标准了建立抽采瓦斯系统的条件及工程设计要求、瓦斯抽采方法、瓦斯抽采治理及职责、瓦斯利用、瓦斯抽采系统的报废程序,以及瓦斯抽采根底参数的测算方法、各类瓦斯抽采方法的抽采率、瓦斯抽采监控系统监测参数的指标和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有关计算方法及施工要求。

二、标准性引用文件GB50187-1993?工业企业总平面图设计标准?GB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标准?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全然指标?AQ1027-2006?煤矿瓦斯抽放标准?煤矿平安规程?〔2021年版〕?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三、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瓦斯抽采采纳专用设备和管路把煤层、岩层和采空区中的瓦斯抽出或排出的措施。

2、未卸压抽采瓦斯抽采未受采动碍事和未经人为松动卸压煤〔岩〕层的瓦斯,亦称为预抽。

3、卸压抽采瓦斯抽采受采动碍事和经人为松动卸压煤〔岩〕层的瓦斯。

4、本煤层抽采瓦斯抽采开采煤层的瓦斯。

5、邻近层抽采瓦斯抽采受开采层采动碍事的上、下煤邻近层〔可采煤层、不可采煤层、煤线、岩层〕的瓦斯。

6、采空区抽采瓦斯抽采现采工作面采空区和老采空区的瓦斯。

前者称现采空区〔半封闭式〕抽采,后者称老采空区〔全封闭式〕抽采。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评价方法及应用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评价方法及应用

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得出各项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评价。针对评价结 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治理措施实施力度、优化通风系统等,以保障 矿井安全生产。
结论
本次演示介绍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前 景。通过对治理措施的综合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瓦斯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治理效果和矿井安全性。实际应用表明,合理的现状评价方法有助于指导矿 井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并提高生产效益。在未来的研究中,应 进一步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治理提供更 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 状评价方法及应用
01 引言
03 结论
目录
02 内容展开
引言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是指煤层中瓦斯压力超过一定值,使得煤层发生突然的、 大规模的瓦斯喷出和煤岩突出现象的矿井。瓦斯治理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全生 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益。然而,由于瓦斯治理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本次演示将 围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评价方法及应用展开探讨。
(4)注水防突:通过向煤层注水,增加煤的湿度和稳定性,降低突出风险。
(5)其他方法:如地音监测、气体分析等,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 患。
3、现状评价
瓦斯治理现状评价是对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瓦斯治理措施进行综合评估,以 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 因素,如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矿井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目前,常见的评价方 法包括:
(1)层次分析法:将评价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对每个层次进行权重分析, 得出整体评价结果。
(2)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完整版)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完整版)

ICS 13.100MT D 09备案号:20427—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T 1037-2007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Evalwating method of the contol effect for coal and gas outburst by pre-drainage of coal-bed methane in front of coal face2007-03-30发布 2007-07-01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MT/t 1037-2007前言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待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院总院重庆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运培、林府进、董钢锋、刘林、汪长明。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以下简称防突)措施效果评价的方法、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措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Q 1026 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3定义3.1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进技术pre-drainage gas of territorial seam of working face回采前在工作面煤层区域内,施工一定数量的钻孔,抽放煤层瓦斯。

3.2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突效果评价effect evaluating 0f measure of outburst prevention by pre-drainage 0f coal-bed methane in front 0f coal face 针对突出煤层回采工作面在采取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措施后,对所采取的防突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肪突措施是否有效。

煤与瓦斯突出效果检验

煤与瓦斯突出效果检验

煤与瓦斯突出效果检验(1)远距离和极薄煤层保护层的保护效果检验保护层的开采厚度等于或小于0.5m、上保护层与突出煤层间距大于50m或下保护层与突出煤层间距大于80m时,都必须对保护层的保护效果进行检验。

检验应在被保护层中掘进巷道时进行。

如果各项测定指标都降低到该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则认为保护层开采有效;反之,认为无效。

(2)预抽煤层瓦斯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预抽煤层瓦斯在突出防治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预抽煤层瓦斯后对其效果也应检验。

对预抽瓦斯防突措施效果的检验应在煤巷掘进时进行。

(测煤层瓦斯压力和突出危险指标)(3)石门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石门防突措施执行后,应采取钻屑指标等方法检验措施效果。

检验孔孔数为4个,其中石门中间一个并应位于措施孔之间,其它三个孔位于石门上部和两侧,终孔位置应位于措施控制范围的边缘线上。

如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都在该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则认为措施有效,反之,认为无效。

(4)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煤巷掘进工作面执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检验孔孔深应小于或等于措施孔,并应布置在两个措施孔之间。

如果测定的指标都在该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则认为措施有效,反之,认为无效。

当措施孔无效时,无论措施孔还留有多少超前距都必须采取防突的补充措施,并经过措施效果检验后,方可采取安全措施施工。

当检验孔深等于措施孔深时,经过检验措施有效后,必须留有5m的投影孔深的超前距。

当检验孔深小于措施孔深,且两孔投影孔深的差值不小于3m时,经过检验措施有效后,方可采用2m投影孔深的超前距。

(5)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采煤工作面采用浅孔注水或松动爆破措施时,可采用钻孔瓦斯涌出松动法、钻屑指标法或其它经过试验检验证实有效的方法检验防突措施的效果。

检验钻孔应打在措施孔之间。

检验指标小于该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时,认为防突措施有效,反之,认为防突措施无效。

在措施效果无效区段,必须采取补充防治突出的措施,并经过措施效果检验有效后方可采取安全措施施工,并应留有不小于2m的超前距。

煤矿瓦斯抽采效果评判细则

煤矿瓦斯抽采效果评判细则

煤矿瓦斯抽采效果评判细则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煤矿瓦斯抽采效果评判细则1、预抽煤层瓦斯效果的评判细则⑴预抽采钻孔有效控制范围界定①对顺层钻孔,钻孔有效控制范围按钻孔长度方向的控制边缘线、最边缘2个钻孔及钻孔开孔位置连线确定。

钻孔长度方向的控制边缘线为钻孔有效孔深点连线,相邻有效钻孔中较短孔的终孔点作为相邻钻孔有效孔深点。

②对穿层钻孔,钻孔有效控制范围取相邻有效边缘孔的见煤点之间的连线所圈定的范围。

⑵预抽采钻孔布孔均匀程度评价预抽煤层瓦斯的抽采钻孔施工完毕后,钻孔间距不得大于设计间距。

⑶预抽采瓦斯效果评判指标测定①预抽时间差异系数预抽时间差异系数是指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和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的差值与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之比,其数值应小于30%。

预抽时间差异系数计算方法:%100max min max ×?=T T T η 式中:η—预抽时间差异系数,%;max T —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d;min T —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d。

②预抽瓦斯效果指标计算将钻孔间距基本相同和预抽时间基本一致的区域划为一个评价单元。

对同一评价单元预抽瓦斯效果评价时,应首先根据抽采计量等参数计算抽采后的残余瓦斯含量或残余瓦斯压力,然后计算可解吸瓦斯量,可解吸瓦斯量必须满足表2的指标要求。

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计算方法:0CY W G QW G ?=式中:CY W —煤的残余瓦斯含量,m 3/t;0W —煤的原始瓦斯含量,m 3/t;Q —评价单元钻孔抽排瓦斯总量,m 3;G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t。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G 按下式计算:()()12122G L H H R l h h R m γ=??+??+式中:L —评价单元煤层走向长度,m;l —评价单元抽采钻孔控制范围内煤层平均倾向长度,m; 1H 、2H —分别为评价单元走向方向两端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

某矿回采工作面抽采评价标准

某矿回采工作面抽采评价标准

某矿回采工作面抽采评价标准回采工作面抽采评价标准为了确保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回采工作面抽采达标,杜绝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消除回采期间瓦斯超限现象,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瓦斯抽放规范》、《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规定,制定回采工作面抽采效果评价标准。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1、每个回采工作面沿走向每隔100m,必须利用邻近岩巷或掘进上下风道掘进期间测定一个原始瓦斯含量,原始瓦斯含量的测定要避开构造带、掘进巷道的卸压带、抽放钻孔的影响范围。

2、矿井要根据掘进期间所揭露和探测的地质资料、煤层厚度、裂隙分布、突出情况、绝对瓦斯涌出量、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钻屑瓦斯解析强度Δh2、钻孔钻屑量Smax、工作面瓦斯抽出率、残存瓦斯含量等资料,绘制工作面综合瓦斯地质剖面图。

3、突出工作面抽采前必须编制抽采设计图,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钻孔要布置整齐,成排成行,每个钻孔都要详细记录抽采钻孔的位置、孔深、角度、孔径及钻孔见矸、顶钻、夹钻、喷出瓦斯的位置等情况。

每个钻孔施工小组必须规定由专人携带钻孔施工记录手册进行记录,每一个钻孔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将施工记录交到通防部门。

由通防部门据此建立钻孔施工台帐,并将钻孔异常情况报告地测科,由地测科和防突机构进行综合分析。

分析清楚后,由通防部门按比例和钻孔参数绘制钻孔施工图。

在钻孔施工图中,要绘出瓦斯异常带、地质异常带,为抽采评价提供依据,工作面抽采钻孔施工结束后,即完成钻孔竣工图。

4、要加强瓦斯抽采计量管理。

每周至少测定一次抽采钻场或钻孔组的抽采负压、压差和每一钻孔瓦斯抽采浓度等参数,做好记录并填写管理牌板和台帐,确保数据真实,发现漏气、堵孔等现象要及时处理。

5、矿井要安排专人定期计算、分析突出工作面单孔及整个工作面瓦斯抽采情况,以便及时补充钻孔进行抽采。

二、抽采效果评价1、工作面采用残余瓦斯含量指标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及效果评价

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及效果评价

面不 得 超 过 2 0 m。本 煤 层 钻 孑 L 与底 板 穿层 孔 交 叉

核, 工 作 面煤层 厚 度变化 较 大 , 总 体上 在沿 空掘 巷段
煤层 较厚 , 瓦斯 含 量较 大 。 从 1 4 1 6 0工 作 面开 始 , 煤 层 的瓦 斯 含 量 开 始 接 近8 . 0 0 m / t , 已进入 突 出危 险 区。 为 了实 现 1 4 2 0 0
2 0 1 4年第 1 O期
中州 煤 炭
总第 2 2 6 期
工 作 面 瓦 斯 抽 采 技 术 及 效 果 评 价
王 冕
( 河 南 能 源化 工 集 团 新 安 煤 矿 , 河南 洛阳 4 71 8 0 0)
摘要 : 新安煤矿属煤 与瓦斯突 出矿井 , 为 实现 新安煤矿 1 4 2 0 0工作面 的妥全 回采 , 采用本煤 层顺层 和底板 巷
效果 , 国家有 关规 定 需 要 对 实 施 区域 预抽 措 施 后 煤
层 的抽采 效果 进 行科 学 、 有 效评 价 , 用 以指导 矿井 瓦
斯 防治工 作 的顺 利进行 。
新 安煤 矿 煤 层 属典 型 的三 软 煤层 , 采 用 的瓦 斯 抽采 技术 重点 改 善 了煤 层 透 气 性 , 改 变 了应 力 集 中
随着矿 井开 采 深 度 和 开 采 强度 的不 断 加 大 , 煤 层 瓦斯 含量 和瓦 斯 压 力 有所 增加 , 煤 与 瓦斯 突 出事 故 时有 发生 , 严 重威 胁 着 煤 矿 安 全 生 产 … 。显 然 预 抽煤 层 瓦斯 成 为 防 治 煤 与 瓦斯 突 出 的重 要 措 施 之
穿 层 预 抽 的 区域 防 突 措 施 , 优 化 了不 同钻 孔 施 工 形 式下 的钻 孔 施 工参 数 , 并 对 优 化 后 的 区域 瓦斯 抽 采 效 果 进 行 了评 判 。 经 现 场 实 测 和 计 算 分 析 : 评价 区域 内煤 层 可 解 吸 瓦 斯 量 为 5 . 2 9 m / t , 实 际 测 定 的 煤 层 残 余 瓦 斯 含量 为 1 . 9 4~ 5 . 7 9 m / t , 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关键词 : 区域 防突 措 施 ; 瓦斯抽采 ; 可解吸瓦斯 ; 残存 瓦斯 中图 分 类 号 : T D 7 1 2 . 6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3— 0 5 0 6 ( 2 0 1 4 ) 1 能够 安全 回采 , 对工 作 面进 行 了本 煤 层顺 层 预 抽 和底 板 巷穿 层预 抽 , 但 为 了指 导工 作面 回采 工作 ,

煤与瓦斯突出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煤与瓦斯突出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煤与瓦斯突出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我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一直以来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点。

在突出危险性方面:回采工作面基本属于采区收尾阶段,矿山压力大,煤巷掘进过程中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150m水平采区煤层赋存不很稳定,厚度变化大,软分层较发育,该区域瓦斯赋存丰富,掘进过程中有突出危险。

为了实现矿井全年不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安全目标,公司在结合年初制定的《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基础上,对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又制定了专门的措施。

一、矿井瓦斯赋存基本情况及防突措施依据1、矿井瓦斯赋存基本情况矿井井田范围内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顶底板较完整,矿井开采所揭露的范围内,没有落差大于1m的断层,主采K6煤层瓦斯赋存丰富。

在采掘过程中,回采工作面的瓦斯绝参涌出量在1.0-2.5m3/min,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一般在0.3-1.5m3/min,在煤层变化带,特别是煤层软分层发育地带,瓦斯量异常大,并且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从建矿至今,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32次,其中+370m水平(即平硐)以上1次;+290m水平突出51次(均发生在东翼);+200m水平突出82次(东翼78次,西翼4次),现开采+200m水平西翼。

2004年4月至今,未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从矿井历次发生的突出资料分析:(1)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区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东翼五石门以东;(2)发生突出的地点沿倾斜方向呈条带形分布;(3)开采深度增加,突出的危险性增大;(4)80%的突出都发生在煤层增厚或软分层比较发育的地点;(5)90%以上的突出都是放炮诱发突出;(6)实施防突措施后,突出的次数和突出强度明显下降。

2、防突措施依据为了提高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有效性与可靠性,我公司一直与重庆煤科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请有关专家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矿井治理瓦斯和防治突出进行指导与实地考察,并进行了多种治理措施实验,从中也测定了一些瓦斯基本参数:我矿+200m水平东翼瓦斯压力为1.54mp a,吨煤瓦斯含量21.8m3/t,现开采的西翼瓦斯压力为1.20mp a,吨煤瓦斯含量16.2m3/t,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为34,煤层坚固性系数f为0.14,煤层透气性系数为1.43m2/(mp a2.d-1)。

1927工作面瓦斯预抽效果及瓦斯治理评价

1927工作面瓦斯预抽效果及瓦斯治理评价

1927工作面瓦斯预抽效果及瓦斯治理评价摘要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解决了瓦斯含量及压力不明确的现状,为煤层预抽争取了时间,对于抽放后的采煤工作面瓦斯含量测定能准确判断出瓦斯抽放设计及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有的放矢的制定措施,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

关键词瓦斯抽放;扇形布置;效果评价1 瓦斯治理1.1工作面抽放钻孔施工情况显矿1927工作面位于九采区南部,其北部为已经开采的1925工作面,南部尚未布置工作面,东至九运下山,西至栾卸村庄煤柱。

地面位置位于温庄村西南约600m~1500m,栾卸村北东约300m~1300m。

地面标高+250m~+300m,工作面标高-160m~-215m。

该工作面走向长956m,倾斜长140m,工业储量32.9万吨,可采储量31.3万吨。

1927工作面接替1925工作面,位于该工作面下部,基本情况与该工作面类似。

“U”型通风方式,工作面为上行风,采取风排与抽放相结合的瓦斯治理方式。

参考1925工作面回采时生产情况,1927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风量保证在800m3/min以上。

回采前通风系统调整为上行风,新风经副井—中央石门—九轨道下山、(九运下山)—1927运输巷到达1927工作面,回风流经1927运料巷直接进入九采专用回风巷,经东风井排出地面。

为满足矿井瓦斯治理需求,构建了井下移动瓦斯抽放系统。

1927工作面掘进期间就在运输巷、运料巷每40m施工一个钻窝,每个钻窝打9个钻孔,进行本煤层瓦斯抽放。

1927两巷掘进期间预抽两巷本煤层瓦斯,泵站布置在九轨道坡头,抽放瓦斯管网敷设路线如下:九轨道(泵站)→九轨道下山→1927运料巷九轨道(泵站)→九轨道下山→九轨道三中→1927运输巷联巷→1927运输巷瓦斯排放路线:泵站→九采回风巷→六采运输上山→东风井1.2抽放钻孔布置与参数由1927两巷钻窝内分别向工作面打扇形钻孔。

钻孔直径:75mm,钻孔长度:50m~70m,钻场间距:40m,钻孔夹角:起步30°,钻孔间夹角15°,每个钻窝施工9个钻孔。

瓦斯参数测定及措施效果检验、消突评价相关要求

瓦斯参数测定及措施效果检验、消突评价相关要求

防突及措施效果检验、消突评价等补充资料一、瓦斯基本参数测定一、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的内容及原则一)用于瓦斯涌出量预测及瓦斯抽采论证的瓦斯基本参数1.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含量是指在矿井大气条件下(环境温度为20℃,环境大气压力为0.1 MPa)单位质量煤体中所含有的瓦斯气体(通常指甲烷)体积量,一般用m3/t表示其大小,即1 t煤中所含瓦斯的立方米数。

煤层瓦斯含量又可分为:煤层瓦斯原始含量——未受采矿采动及抽采影响的煤体内的瓦斯含量。

煤层瓦斯残存含量——受采矿采动及抽采影响的煤体内现存的瓦斯含量。

原煤瓦斯含量——单位质量原煤中含有的瓦斯量。

可燃基瓦斯含量——原煤中除去灰分和水分后的单位质量可燃部分煤中的瓦斯含量。

2.煤层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压力是指瓦斯赋存于煤层中所呈现的气体压力,即气体作用于孔隙壁的压力。

煤层瓦斯压力的单位一般用MPa表示。

煤层瓦斯压力又可分为:煤层瓦斯原始压力——未受采矿采动及抽采影响的煤体内的瓦斯压力。

煤层瓦斯残存压力——受采矿采动及抽采影响的煤体内现存的瓦斯压力。

二)用于突出危险性鉴定的瓦斯基本参数1.煤层瓦斯压力<(0.74mpa)2.煤层瓦斯含量<8m3/t)2.煤层的结构破坏类型(Ⅰ~V类):用煤层的构造特征、光泽、节理性质、断口性质及强度等指标综合反映的煤层被破坏程度。

4.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P):实验室测定的吸附瓦斯煤样在突然卸压后最初一段时间内解吸瓦斯放出快慢的相对指标。

5.煤样的坚固性系数(∫):用捣碎法测定的煤样抗破碎强度指标。

6.煤的瓦斯解吸特征曲线:现场采取煤样经实验室真空脱附后,给定不同的吸附瓦斯压力使其吸附平衡,然后令其在大气压力状态下进行瓦斯解吸量随解吸时间关系的测定,统计分析得出解吸特征参数。

改变吸附平衡的瓦斯压力,得出不同的解吸特征参数,得到吸附平衡瓦斯压力与解吸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煤样的瓦斯解吸特征曲线。

7.始突深度的煤层瓦斯压力:矿井各煤层中所有已经发生突出的点中埋藏深度最浅的点对应的煤层瓦斯压力。

小关河矿1301采煤工作面防突专项评价

小关河矿1301采煤工作面防突专项评价

前言应盘县红果镇小关河边煤矿邀请,我等具有防突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专家组,到现场实际了解、调查和收集资料,并对1301南采煤工作面现场布置测点,取样到中纸公司采用DGC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重庆煤科院产)进行化验,并编制本报告。

一、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为1301南采面。

二、评价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3、《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MT/T 1037-2007);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三、评价过程简述1、项目可行性分析2月22日,受小关河边煤矿委托,并初步了解盘县红果镇小关河边煤矿自1993年5月建矿至今,从未发生过煤(岩)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和瓦斯(二氧化碳)喷出情况。

该矿已于2009年11月14日经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并编制了《盘县红果镇小关河边煤矿5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报告,小关河边煤矿5号煤层鉴定范围内(标高+1807至1920m之内)无突出危险。

本次评价采煤工作面位于1#号煤层1101采面老空区下方的3#煤层中,1#煤层距3#煤层层间距8~13 m,平均10m,所对应的上部1#煤层为本煤层的解放层,其1#煤层的1101采面已于2013年2月份回采结束(详见1号、3号煤层影响关系图)。

被评价的1301南采面于2014年2月形成,该采面运输机巷、回风巷在掘进均未发生突出预兆或瓦斯特殊涌出现象;工作瓦斯浓度均较小未出现超限,回风巷、运输机巷掘进期间最高瓦斯浓度0.26%,最低瓦斯浓度0.12%;初步分析该工作面经1#煤层解放层开采后无突出危险的可能性较大,可以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采取现场布置检验钻孔并取样化验,按照区域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进行评价。

2、评价简要过程2014年2月22日接到小关河边煤矿委托后,专家组进行了项目可行性和风险分析,于2014年2月23~24日安排专人到该矿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并对1301南采煤工作面现场布置取样钻孔,按照规定取样并及时到中纸公司采用DGC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重庆煤科院产)进行化验,2月24~26日编制、审查、修改并印制本报告。

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及预抽效果评估

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及预抽效果评估

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及预抽效果评估㈠掘进工作面进行瓦斯抽采前,必须进行瓦斯抽采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包括抽采钻孔布置图、钻孔参数表(钻孔直径、间距、开孔位置、钻孔方位、倾角、深度等)、施工要求、钻孔(钻场)工程量、施工设备与进度计划、有效抽瓦斯时间、预期效果以及组织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等。

施工设计相关文件应当由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㈡要对预抽区域的瓦斯含量(压力)进行实测或计算,然后根据预抽区域煤层特性(孔隙率、透气性系数)、开采设计、通风设计、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等,进行区域抽采设计。

抽采设计要明确钻孔密度、钻孔终孔直径、主干管管径、预抽时间等。

预抽时间应根据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含量)、可解吸瓦斯量来确定。

㈢瓦斯抽采工程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施工结束进行竣工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

瓦斯抽采工程竣工图纸、其他竣工资料及验收报告等由矿井相关责任人签字。

瓦斯抽采工程竣工资料(图)除与设计对应的内容外,还应包括开工时间、竣工时间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如喷孔、顶钻、卡钻等)等内容。

㈣计量测点布置应当满足瓦斯抽采达标评价的需要,在泵站、主管、干管、支管及需要单独评价的区域分支、钻场等布置测点。

㈤接抽后及时测流,孔口负压不得低于13Kpa,要求每旬至少测定一次抽放参数,详细记录:负压、动压、浓度、温度、大气压等参数,出井后,将现场测流原始记录交通风科,通风科对所测数据进行检查,及时将所测数据填写在《测流报表》上,测流人员下次测定时,再到通风科领取。

停止抽采后,通风科必须将测流原始记录交档案室保存。

抽采达标作为上报措施和区域效果检验的前提条件。

㈥瓦斯抽采效果评判⒈工作面基本概况⑴工作面布置及相邻位置关系。

⑵工作面井巷工程及防突工程量,巷道断面、施工顺序、方法,支护方式,顶板管理方法等。

周边巷道布置及瓦斯抽采情况、煤层开采情况等。

⑶工作面瓦斯地质情况①地质构造:工作面区域地质情况,参照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按照三要素逐条进行叙述其特点和对掘进的影响。

煤与瓦斯防突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煤与瓦斯防突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煤与瓦斯防突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第九十八条在实施钻孔法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分布在工作面各部位的检验钻孔应当布置于所在部位防突措施钻孔密度相对较小、孔间距相对较大的位置,并远离周围的各防突措施钻孔或尽可能与周围各防突措施钻孔保持等距离。

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带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检验钻孔。

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必须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一)检查所实施的工作面防突措施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满足有关的规章、标准等,并了解、收集工作面及实施措施的相关情况、突出预兆等(包括喷孔、卡钻等),作为措施效果检验报告的内容之一,用于综合分析、判断;(二)各检验指标的测定情况及主要数据。

【解读】本条是关于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钻孔布置要求与措施检验内容1、措施效果检验钻孔布置要求⑴检验孔布置在措施孔密度小、孔间距较大的位置;⑵避免检验孔与其他措施钻孔靠近或重叠;⑶构造复杂地带应可适当增加检验钻孔。

2、措施效果检验内容:⑴检查措施实施情况、掌握突出预兆;⑵各检验指标的测定情况及主要数据;⑶据检验内容(包括检验指标值和检验过程工作面瓦斯动力现象)对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做出分析评判。

第九十九条对石门和其他揭煤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应当选择本规定第七十一条所列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或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但所有用钻孔方式检验的方法中检验孔数均不得少于5个,分别位于石门的上部、中部、下部和两侧。

如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都在该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措施有效;反之,判定为措施无效。

【解读】本条是关于石门和其他揭煤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规定。

1、选择石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或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2、检验孔个数不得少于5个,分别位于石门的上部、中部、下部和两侧。

效果检验孔布置如图4-4-1所示3、检验的各项指标值都在该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措施有效;反之,判定为措施无效。

图4-4-1 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工作面效检孔布置示意图1-控制范围最外处钻孔;2-石门;3-运输大巷;Ⅰ、Ⅱ、Ⅲ、Ⅳ、Ⅴ-效检孔第一百条煤巷掘进工作面执行防突措施后,应当选择本规定第七十四条所列的方法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11001回采工作面防突专项评价

11001回采工作面防突专项评价

110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煤矿名称编制人防突机构负责人总工程师2013年月日评价组成员签字表序号项目或专业姓名所属单位现任职务签字1编制人员吕俊东联煤矿技术科长2 王先平东联煤矿通防科长3评审人员杨昭俊公司生产部生产部长4 庞鸿东联煤矿矿总经理5 孔刚东联煤矿矿长6 刘学尧东联煤矿生产矿长7 石洪星东联煤矿安全矿长8 评审组长沈愿兵东联煤矿工程师评价意见:目录前言 (3)一、编制依据 (3)二、评价范围 (3)三、评价过程简述 (4)第一章基本情况 (5)第一节工作面基本情况 (5)二、工作面与地表关系 (5)三、煤层及瓦斯情况 (5)五、工作面回采情况 (6)第二节瓦斯情况 (6)一、矿井瓦斯情况 (6)二、工作面瓦斯赋存 (7)第三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8)第四节其它 (9)一、防突机构 (9)二、防突管理 (9)四、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12)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2)第一节区域防突预测 (12)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12)一、开采保护层 (12)二、预抽回采工作面瓦斯 (12)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3)一、煤层瓦斯预抽率 (13)二、残余瓦斯含量的计算及测定 (13)1、残余瓦斯含量的计算 (13)第四节区域验证 (14)第三章评价过程及依据 (16)一、煤层瓦斯预抽率 (16)二、残余瓦斯含量 (16)第四章最终评价结论 (17)附图:前言一、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3、《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MT/T 1037-2007);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5、《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MT/T 1037-2007);二、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11001采煤工作面全部范围(或块段)。

(附图)三、评价过程简述1、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其措施的控制范围及经抽放后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均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可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13.100
MT D 09
备案号:20427—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T 1037-2007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
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
Evalwating method of the contol effect for coal and gas outburst by pre-drainage of coal-bed methane in front of coal face
2007-03-30发布 2007-07-01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MT/t 1037-2007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待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院总院重庆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运培、林府进、董钢锋、刘林、汪长明。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
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以下简称防突)措施效果评价的方法、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措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Q 1026 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
3定义
3.1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进技术pre-drainage gas of territorial seam of working face
回采前在工作面煤层区域内,施工一定数量的钻孔,抽放煤层瓦斯。

3.2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突效果评价effect evaluating 0f measure of outburst prevention by pre-drainage 0f coal-bed methane in front 0f coal face 针对突出煤层回采工作面在采取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措施后,对所采取的防突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肪突措施是否有效。

4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突设计要求
4.1 防突措施选择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的防突措施,主要有穿层钻孔预抽和顺层钻孔预抽两种,可以根据煤层的具体覆存条件、采掘布置情况、钻孔施工条件及抽放时间,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确定。

4.2 措施参数设计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突措施相关参数设计内容,应包括圃采工作面原煤瓦斯含量、原始瓦斯压力、煤层地质构造及赋存、钻孔直径、布孔间距、钻孔长度、抽放负压和抽放时间等。

这些措施参数应根据煤层的赋存参数、回采区域布置参数、回采接替关系等合理确定。

设计预抽钻孔布置应覆盖整个回采工作面。

4.3 防突措施施工
措施钻孔的施工应按照设计参数施工,钻孔施工成孔后尽快封孔并接人抽放系统进行抽放,详细记录钻孔的成孔参数、成孔时间和钻孔的接抽时间,并绘制抽放钻孔竣工图。

4.4 抽放流量考察
钻孔开始抽放后,通过流量计对瓦斯抽放流量进行定期观测,做好记录。

5 回采工作面煤层评价单元的确定
在进行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突措施效果评价时,如果评价范围内各钻孔的抽排时间差别过大及钻孔间距过大,则应将评价区域划分为不同的评价单元分别进行评价。

划分的评价单元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钻孔抽排时间与该段内平均抽排时间差,应小于3倍的标准差。

标准整计算见公式(1):
∑=⎪⎭

⎝⎛-=
n i i t t n q 12
_
1 (1)
式中:
q ——评价段内钻孔抽排时间标准差,d ; t 1——评价段内各钻孔抽排时问,d ,
t ——评价段内钻孔平均抽排时间,∑=-=m
i t t n t 121)(1
n ——评价段内钻孔个数。

b)各钻孔间距均应小于平均问距的1.3倍。

6 防突效果评价指标及判别标准
评价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突措施效果的指标及判别标准,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

如无实测资料,则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则无突出危险: a)残余瓦斯压力:
评价单元煤层的残余瓦斯压力小于该煤层始突深度的原始煤层瓦斯压力。

若没有煤层始突深度的瓦斯压力的数据,则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 MPa。

b)残余瓦斯含量:
评价单元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小于该煤层始突深度的原始煤层瓦斯含量。

若没有煤层始突深度的瓦斯含量的数据,则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 m3/t。

c)突出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标D值:
评价单元煤层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D值小于0.25。

若计算D值的公式(3)中两个括号内的计算值都为负时,则不论D值多大,均为防治突出措施有效。

7 评价指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7.1 残余瓦斯压力按AQ 1026规定测定和计算。

7.2 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测定或计算:
a)按AQ 1026规定测定和计算残余瓦斯含量;
b)残余瓦斯含量根据抽排瓦斯量进行计算,计算见公式(2):
G Q
G
w
w
c )
·(
0-
= (2)
式中:
c
w——评价单元煤层残余瓦斯含量,m3/t;
w——煤层原始瓦斯含量,m3/t;
Q——评价单元煤层抽排瓦斯量,m3;
G——评价单元煤层储量,t。

评价单元煤层储量G的计算方法见公式(3):
G=(L—H1—H2)(L— H1—H2)mr (3)
L——评价单元煤层走向长度,m;
l——评价单元煤层倾向长充,m;
H1、H2、——分别为评价单元走向两端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则为0;
h1、h2——分别为评单元倾向方向两侧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则为0;
m——评价单元煤层厚度,m;
R——评价单元煤层密度,t/m3
H1、H2、h1、h2、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如果无实测数据,可参照表1中的数据或计算式确定。

预排瓦斯等值宽度亦可采用下式进行计长:
低变质煤:0.808×t 0.55
高变质煤:(13.85×0.0183t)/(1+0.0183 t)
8 突出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D值采用公式(4)计算:
D=(0.0075 H/f-3)(Pc-0.74) (4)
D——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
H——评价单元煤层开采深度,m;
Pc——残余瓦斯压力,MPa;
f——煤层软分层的平均坚固性系数。

以突出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标来评判时,残余瓦斯压力Pc 值应取评价单元的最大值,软分层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取评价单元的最小值。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第四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
[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1995年(全部)
[3]《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