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二课时).doc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交流
了解公路(包括马路 高速路)的变化
1.了解镇江公交线路的变化(包括公交车线路的增多、路线延长、覆盖面广等)
2.写出到达“大市口八佰伴”的所有公交线路,对比三十年前到达同一目的地所采用的交通和所选择的交通线路的巨大差别。
3.了解我国近二十年来高速公路的建造情况。
桥梁的变化
1.通过“猜一猜”了解镇江建造的桥梁
直观形象的图片,为学生学习奠定情感基础。小记者和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则激发着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通过对比,感受身边交通的点滴变化,引发对交通变化探究的浓厚兴趣。并感受到交通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便利。
通过了解我国铁路和民航取得的伟大成就,体验道路发展给经济带来的帮助。
小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集思广益,锻炼了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家乡交通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对比古今镇江到达事业洲所选择的交通工具,感受交通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铁路
1.西藏铁路的成功通车标志着我国各省市都有铁路。
2.填写三十年铁路和航空变化统计图,了解我国所取得的成就。
3.除此以外,还有一条地下飞龙正成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咱们镇江虽然没有,但是在很多大城市地铁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师总结:记得以前我们上学时能用的交通工具特别少,自行车算是不错的交通工具,更多时候是靠脚步行。而现在水上、地上、地下、空中,已经建立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交通工具的变化、道路的变化,给我们的家乡又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请小记者们先交流一下。
本课内容分为四方面:我的出行体验、多样的交通方式、家乡交通在发展、怎能忘记他们
第70-71页为第一部分“我的出行体验”,通过生活中的场景图,唤醒学生的认知和体验,通过说说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回忆乘坐交通工具时的难忘经历,感受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第72-73页为第二部分“多样的交通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知道每种交通工具各有特点。其次,教材中创设了家住南京的宇涵一家要到大连旅游这一情境,让学生设计往返行程这一情境,旨在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交通方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北方马拉爬犁、南方竹筏这些传统的交通工具。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能力
①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关注交通发展中带来的问题
②了解我国交通发展情况,体会道路发展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2.情感与态度
感受现代交通的发达和便利,感受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为我国交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第74-75页为第三部分“家乡交通在发展”,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三十年城市交通的变化,感受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76-77页为第四部分“怎能忘记他们”让学生感受在各种交通方式带来便利的同时,还有许多人为我们出行做出了贡献,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感受他们的辛苦,懂得尊重劳动者。
所以课堂教学要从学生亲身的出行体验中去挖掘交通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了解多种的交通方式,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让他们学会参与公共社公共生活,从而对交通事业在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一、以育人为目标。
《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标准”要求:“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这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目的就是使儿童学会关心、学会爱、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内在统一。
补充阅读:书上P77《春运售票员的一天》,说说你的感受。
5.除此以外,还有哪些人是我们不该忘记的?
课件出示:交通警察无论严寒酷暑,都坚守在岗亭,为维护交通秩序付出了无数的辛劳,车辆厂的工人辛勤劳动,制造出一辆辆崭新的汽车;筑路工人为了修筑好一条道路,艰苦拼搏。
6.想想如果没有他们,交通会陷入怎样的状况?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1.能否广泛地搜集资料、交流信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成果。
2.能否积极参与小组乃至全班的各种活动,有深入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3.能否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尊重交通工作者。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四面八达的交通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交通发展情况,体会道路发展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七嘴八舌话交通
1.无论你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都会发现如今的交通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前老师让大家一起来调查、了解家乡交通的变化。现在我们就来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请各位小记者们介绍你们的调查成果。
2.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中,以生活为主线,从现实生活中选择鲜活的事实,如宇涵一家要去大连旅游,做运输调度工作,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拓展性的学习和探索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多种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行为与习惯
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做到文明安全出行。
4.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观察和体验家乡和祖国交通的巨大变化。积极参与小组探究活动,在合作中感悟交通变化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②能在统计数据、利用地图设计路线等综合活动中,总结和表达对交通变化的感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二、以生活为基础
这是由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决定的。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课堂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教材,还应引导儿童回到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去,去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充实学习内容。课堂所呈现的活动方式,应是老师根据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计活动。
二、怎能忘记他们
1.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很多同学会选择出游,小明准备去上海科技馆,你觉得他选择什么方式出行比较好呢?
2.那接下来我们来模拟在火车站的场景。
我们现在需要招募这样几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售票口、安检、检票口 候车厅 车厢内
3.角色扮演
4.老师仍然是记者的身份,我想现场采访一下几位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安排这些岗位,你觉得这些平凡人员起到了什么作用。
分角色表演
学生思考讨论。
此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旨在使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感恩那些为交通发展辛勤劳动默默奉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爱护交通设施,遵守交通规则。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感受不仅感受到了家乡交通的变化和发展,它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还加快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可是,这一切的背后浸透着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呀!有无数默默奉献的英雄这一切也离不开交通岗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默默付出,学会了选择合理的交通出行方式。
过去现在
出行多选择
生活更便利
尊重
本课,通过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充分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受到教育。角色扮演中学生们体会到亲身参加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公益劳动,体会工人叔叔的辛苦。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我国交通设施和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感受建设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懂得应当尊重他们。
“四面八达的交通”这一课以认识、了解、选择和应用交通运输设施与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收集了解有关交通运输工具的各种信息,体会交通运输设施、方式对自己、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了解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交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做出的贡献,懂得尊重劳动者。
总结:正如大家所说,交通方式的多样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家乡的农产品也可以很方便地运输到外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家乡的美味,同时增加了家乡人民的收入,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小组交流
欣赏照片
小组交流
发展意见
小组活动
“生活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开始留意交通的变化,感受交通带来的便利。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到他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三年级的小学生活动空间在不断扩大,新式交通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扩大了活动半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在主题内容的教学之前,学生常常对这一主题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看法,并且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渗透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常常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
三、以活动为主线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生活的道理。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行为训练,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如下:
1.精心创设情境,不断激发生学习兴趣。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是毕竟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课堂上,仍然需要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记者发布会、小导游设计线路,等,同时我积极开发各种图片及影响资源,启发学生观察图片和周围事物,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感受交通运输和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紧密联系,感受建国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为了更好的汇报,先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模拟新闻发布会
师:听众朋友们,大家好,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如今,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正发生着变化。大家看看我的珍藏相片。一边欣赏一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过渡:我们交通新闻电台进行“新镇江,新交通”专题报道,诚意邀请在座各位小记者一起参与。现在我宣布“新镇江 新交通”讨论发布会,现在开始。
课题:四面八达的交通
科目:道德与源自文库治
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第二课时
提供者:朱洁
单位: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地上、地下、水上、空中这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工具更是日新月异,交通发展使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已完成了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已基本隐去,显示出了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
但这一时期的学生仍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活动中离不开直观、形象的支持,且儿童的感知观察比较片面,儿童语言虽然形象、生动,而在抽象思维方面就表现的相对薄弱点,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表扬和肯定。
了解公路(包括马路 高速路)的变化
1.了解镇江公交线路的变化(包括公交车线路的增多、路线延长、覆盖面广等)
2.写出到达“大市口八佰伴”的所有公交线路,对比三十年前到达同一目的地所采用的交通和所选择的交通线路的巨大差别。
3.了解我国近二十年来高速公路的建造情况。
桥梁的变化
1.通过“猜一猜”了解镇江建造的桥梁
直观形象的图片,为学生学习奠定情感基础。小记者和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则激发着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通过对比,感受身边交通的点滴变化,引发对交通变化探究的浓厚兴趣。并感受到交通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便利。
通过了解我国铁路和民航取得的伟大成就,体验道路发展给经济带来的帮助。
小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集思广益,锻炼了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家乡交通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对比古今镇江到达事业洲所选择的交通工具,感受交通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铁路
1.西藏铁路的成功通车标志着我国各省市都有铁路。
2.填写三十年铁路和航空变化统计图,了解我国所取得的成就。
3.除此以外,还有一条地下飞龙正成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咱们镇江虽然没有,但是在很多大城市地铁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师总结:记得以前我们上学时能用的交通工具特别少,自行车算是不错的交通工具,更多时候是靠脚步行。而现在水上、地上、地下、空中,已经建立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交通工具的变化、道路的变化,给我们的家乡又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请小记者们先交流一下。
本课内容分为四方面:我的出行体验、多样的交通方式、家乡交通在发展、怎能忘记他们
第70-71页为第一部分“我的出行体验”,通过生活中的场景图,唤醒学生的认知和体验,通过说说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回忆乘坐交通工具时的难忘经历,感受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第72-73页为第二部分“多样的交通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知道每种交通工具各有特点。其次,教材中创设了家住南京的宇涵一家要到大连旅游这一情境,让学生设计往返行程这一情境,旨在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交通方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北方马拉爬犁、南方竹筏这些传统的交通工具。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能力
①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关注交通发展中带来的问题
②了解我国交通发展情况,体会道路发展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2.情感与态度
感受现代交通的发达和便利,感受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为我国交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第74-75页为第三部分“家乡交通在发展”,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三十年城市交通的变化,感受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76-77页为第四部分“怎能忘记他们”让学生感受在各种交通方式带来便利的同时,还有许多人为我们出行做出了贡献,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感受他们的辛苦,懂得尊重劳动者。
所以课堂教学要从学生亲身的出行体验中去挖掘交通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了解多种的交通方式,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让他们学会参与公共社公共生活,从而对交通事业在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一、以育人为目标。
《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标准”要求:“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这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目的就是使儿童学会关心、学会爱、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内在统一。
补充阅读:书上P77《春运售票员的一天》,说说你的感受。
5.除此以外,还有哪些人是我们不该忘记的?
课件出示:交通警察无论严寒酷暑,都坚守在岗亭,为维护交通秩序付出了无数的辛劳,车辆厂的工人辛勤劳动,制造出一辆辆崭新的汽车;筑路工人为了修筑好一条道路,艰苦拼搏。
6.想想如果没有他们,交通会陷入怎样的状况?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1.能否广泛地搜集资料、交流信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成果。
2.能否积极参与小组乃至全班的各种活动,有深入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3.能否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尊重交通工作者。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四面八达的交通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交通发展情况,体会道路发展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七嘴八舌话交通
1.无论你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都会发现如今的交通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前老师让大家一起来调查、了解家乡交通的变化。现在我们就来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请各位小记者们介绍你们的调查成果。
2.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中,以生活为主线,从现实生活中选择鲜活的事实,如宇涵一家要去大连旅游,做运输调度工作,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拓展性的学习和探索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多种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行为与习惯
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做到文明安全出行。
4.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观察和体验家乡和祖国交通的巨大变化。积极参与小组探究活动,在合作中感悟交通变化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②能在统计数据、利用地图设计路线等综合活动中,总结和表达对交通变化的感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二、以生活为基础
这是由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决定的。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课堂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教材,还应引导儿童回到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去,去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充实学习内容。课堂所呈现的活动方式,应是老师根据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计活动。
二、怎能忘记他们
1.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很多同学会选择出游,小明准备去上海科技馆,你觉得他选择什么方式出行比较好呢?
2.那接下来我们来模拟在火车站的场景。
我们现在需要招募这样几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售票口、安检、检票口 候车厅 车厢内
3.角色扮演
4.老师仍然是记者的身份,我想现场采访一下几位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安排这些岗位,你觉得这些平凡人员起到了什么作用。
分角色表演
学生思考讨论。
此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旨在使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感恩那些为交通发展辛勤劳动默默奉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爱护交通设施,遵守交通规则。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感受不仅感受到了家乡交通的变化和发展,它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还加快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可是,这一切的背后浸透着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呀!有无数默默奉献的英雄这一切也离不开交通岗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默默付出,学会了选择合理的交通出行方式。
过去现在
出行多选择
生活更便利
尊重
本课,通过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充分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受到教育。角色扮演中学生们体会到亲身参加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公益劳动,体会工人叔叔的辛苦。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我国交通设施和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感受建设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懂得应当尊重他们。
“四面八达的交通”这一课以认识、了解、选择和应用交通运输设施与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收集了解有关交通运输工具的各种信息,体会交通运输设施、方式对自己、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了解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交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做出的贡献,懂得尊重劳动者。
总结:正如大家所说,交通方式的多样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家乡的农产品也可以很方便地运输到外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家乡的美味,同时增加了家乡人民的收入,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小组交流
欣赏照片
小组交流
发展意见
小组活动
“生活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开始留意交通的变化,感受交通带来的便利。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到他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三年级的小学生活动空间在不断扩大,新式交通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扩大了活动半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在主题内容的教学之前,学生常常对这一主题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看法,并且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渗透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常常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
三、以活动为主线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生活的道理。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行为训练,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如下:
1.精心创设情境,不断激发生学习兴趣。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是毕竟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课堂上,仍然需要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记者发布会、小导游设计线路,等,同时我积极开发各种图片及影响资源,启发学生观察图片和周围事物,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感受交通运输和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紧密联系,感受建国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为了更好的汇报,先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模拟新闻发布会
师:听众朋友们,大家好,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如今,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正发生着变化。大家看看我的珍藏相片。一边欣赏一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过渡:我们交通新闻电台进行“新镇江,新交通”专题报道,诚意邀请在座各位小记者一起参与。现在我宣布“新镇江 新交通”讨论发布会,现在开始。
课题:四面八达的交通
科目:道德与源自文库治
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第二课时
提供者:朱洁
单位: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地上、地下、水上、空中这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工具更是日新月异,交通发展使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已完成了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已基本隐去,显示出了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
但这一时期的学生仍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活动中离不开直观、形象的支持,且儿童的感知观察比较片面,儿童语言虽然形象、生动,而在抽象思维方面就表现的相对薄弱点,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表扬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