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机电一体化教案与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等
(2)放大:在两个信号强度相差悬殊的环节间,经接口放大, 达到能量的匹配
如:电液阀
(3)耦合: 变换和放大后的信号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 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接口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 信息按规定模式进行传递。 (4)能量转换:其执行元件包含了执行器和驱动器
电子学
机
械 机电一
学
体化
• 两个显著特征: 1)系统的科学性 2)学科综合性和技术集成性
信息科学
第1章 引论
• 机电一体化一般包含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和机电一体化 技术两层含义。
•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有: 加工制造业:数控机床、机器人 家用电器:洗衣机 航空航天设备:雷达、飞船 医疗仪器设备:CT、分析仪 汽车业: 其他:、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
第1章 引论
第1章 引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1章 引论
1.1
1.1.1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后在传统的机械技术
基础上,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 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技术等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 技术。
“机电一体化”一词的英文名词是“Mechatronics”, 它 是 取 Mechanics ( 机 械 学 ) 的 前 半 部 分 和 Electronics ( 电 子学)的后半部分拼合而成的。
第1章 引论
第1章 引论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 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 的观点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 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 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机理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 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 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 在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意义上实现多 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5、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 处理、运算、决策,实现控制功能 要求:高可靠性、柔性、智能化
第1章 引论
图1-1 (a)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 (b)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
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运动传递、信息控制、能量转换等有机融 遵循四大原则:接口耦合、能量传递、信息传递、运动传递
第1章 引论
6、接口耦合与能量转换 (1)变换:通过接口完成信息或能量的统一的过程。
传感与检测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它 的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
第1章 引论
5、伺服传动技术 研究对象:执行元件及其驱动装置 执行元件种类:电动、液压、气压 驱动装置:各种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
6、 系统总体技术是一种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和全
局角度,将总体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单元,找出能完成各 个功能的技术方案,再对组成方案组进行分析、评价和优选的 综合应用技术。
机身、框架、机械联接等产品支持机构,实现构造功能 要求:可靠、小型、美观
2、动力与驱动部分
提供能量,转换成需要的形式,实现动力功能 要求:效率高、、适应性好、可靠性高
3、传感测试部分
检测产品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实现计测功能 要求: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第1章 引论
4、执行机构 包括机械传动与操作机构,接收控制信息,完成要求的 动作,实现主功能。 常用执行机构:机械、电磁、电液等机构
第1章 引论
3、自动控制技术 关于软件方面的技术,主要以控制理论为指导,对控制
系统设计、仿真、现场调试、可靠运行等 机电自动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中的关键技术。
4、传感与检测技术 研究对象: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装置(即变送器) 作用:感受器官、反馈环节。 要求:快速、精确地获得信息并在相应的应用环境中
第1章 引论
• 机电一体化技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 、微 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
地加以综合,以实现整个系统最佳化的一门新科学技术。
• 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与电子
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信息论、
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应用技术,特别是 微电子技术是其发展的物质 基础
第1章 引论 1.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
CNC
位置,速 度反馈
位置,速度 检测单元
电机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组成
机械 部件
第1章 引论
电子控制单元
参数变 化信息
检测传 感部分
控制 信息
执行器 能 量
检测 参数
驱 动 力
机械本体
动力源
第1章 引论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机械本体
• 机电一体化技术:共性关键技术
第1章 引论 数控机床
第1章 引论
焊接机器人
第1章 引论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
第1章 引论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 1、整体结构最优化(小型轻量) 2、系统控制的智能化(“傻瓜”相机) 3、操作性能柔性化(灵活性和适应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高新技术的关系: 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依赖于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
如:电动机、液压泵
第1章 引论
7、信息传递 系统控制单元作为智能组成要素,在软、硬件的 息控制的目的。 8、运动传递
运动传递是指运动各组成环节之间的不同类型运 动的变换与传输,如位移变换、速度变换、加速度变换 及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变换等。运动传递还包括以运 动控制为目的的运动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的伺服性能。
第1章 引论
1.1.3
1、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实现机电一体化产
品的主功能和构造功能,影响系统的结构、重量、体积、 刚性、可靠性等。 2、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
主要完成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 其主要工具是计算机
传感器 A/D 计算机 D/A 执行装置
要求:信息处理速度快、运行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解决问题:系统的性能优化问题和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 系问题, 使整个系统很好的协调的正常运行
相关内容:机械技术的优化设计、CAD/CAM技术、可靠性 设计、价值工程等
(2)放大:在两个信号强度相差悬殊的环节间,经接口放大, 达到能量的匹配
如:电液阀
(3)耦合: 变换和放大后的信号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 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接口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 信息按规定模式进行传递。 (4)能量转换:其执行元件包含了执行器和驱动器
电子学
机
械 机电一
学
体化
• 两个显著特征: 1)系统的科学性 2)学科综合性和技术集成性
信息科学
第1章 引论
• 机电一体化一般包含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和机电一体化 技术两层含义。
•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有: 加工制造业:数控机床、机器人 家用电器:洗衣机 航空航天设备:雷达、飞船 医疗仪器设备:CT、分析仪 汽车业: 其他:、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
第1章 引论
第1章 引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1章 引论
1.1
1.1.1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后在传统的机械技术
基础上,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 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技术等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 技术。
“机电一体化”一词的英文名词是“Mechatronics”, 它 是 取 Mechanics ( 机 械 学 ) 的 前 半 部 分 和 Electronics ( 电 子学)的后半部分拼合而成的。
第1章 引论
第1章 引论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 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 的观点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 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 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机理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 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 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 在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意义上实现多 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5、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 处理、运算、决策,实现控制功能 要求:高可靠性、柔性、智能化
第1章 引论
图1-1 (a)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 (b)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
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运动传递、信息控制、能量转换等有机融 遵循四大原则:接口耦合、能量传递、信息传递、运动传递
第1章 引论
6、接口耦合与能量转换 (1)变换:通过接口完成信息或能量的统一的过程。
传感与检测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它 的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
第1章 引论
5、伺服传动技术 研究对象:执行元件及其驱动装置 执行元件种类:电动、液压、气压 驱动装置:各种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
6、 系统总体技术是一种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和全
局角度,将总体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单元,找出能完成各 个功能的技术方案,再对组成方案组进行分析、评价和优选的 综合应用技术。
机身、框架、机械联接等产品支持机构,实现构造功能 要求:可靠、小型、美观
2、动力与驱动部分
提供能量,转换成需要的形式,实现动力功能 要求:效率高、、适应性好、可靠性高
3、传感测试部分
检测产品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实现计测功能 要求: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第1章 引论
4、执行机构 包括机械传动与操作机构,接收控制信息,完成要求的 动作,实现主功能。 常用执行机构:机械、电磁、电液等机构
第1章 引论
3、自动控制技术 关于软件方面的技术,主要以控制理论为指导,对控制
系统设计、仿真、现场调试、可靠运行等 机电自动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中的关键技术。
4、传感与检测技术 研究对象: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装置(即变送器) 作用:感受器官、反馈环节。 要求:快速、精确地获得信息并在相应的应用环境中
第1章 引论
• 机电一体化技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 、微 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
地加以综合,以实现整个系统最佳化的一门新科学技术。
• 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与电子
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信息论、
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应用技术,特别是 微电子技术是其发展的物质 基础
第1章 引论 1.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
CNC
位置,速 度反馈
位置,速度 检测单元
电机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组成
机械 部件
第1章 引论
电子控制单元
参数变 化信息
检测传 感部分
控制 信息
执行器 能 量
检测 参数
驱 动 力
机械本体
动力源
第1章 引论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机械本体
• 机电一体化技术:共性关键技术
第1章 引论 数控机床
第1章 引论
焊接机器人
第1章 引论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
第1章 引论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 1、整体结构最优化(小型轻量) 2、系统控制的智能化(“傻瓜”相机) 3、操作性能柔性化(灵活性和适应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高新技术的关系: 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依赖于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
如:电动机、液压泵
第1章 引论
7、信息传递 系统控制单元作为智能组成要素,在软、硬件的 息控制的目的。 8、运动传递
运动传递是指运动各组成环节之间的不同类型运 动的变换与传输,如位移变换、速度变换、加速度变换 及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变换等。运动传递还包括以运 动控制为目的的运动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的伺服性能。
第1章 引论
1.1.3
1、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实现机电一体化产
品的主功能和构造功能,影响系统的结构、重量、体积、 刚性、可靠性等。 2、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
主要完成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 其主要工具是计算机
传感器 A/D 计算机 D/A 执行装置
要求:信息处理速度快、运行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解决问题:系统的性能优化问题和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 系问题, 使整个系统很好的协调的正常运行
相关内容:机械技术的优化设计、CAD/CAM技术、可靠性 设计、价值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