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目标。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达到共同提高。因此,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1、创设情境托尔斯泰说过:“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只有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发生兴趣,产生好奇,有了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大多缺少独立生活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他们怕苦怕累,不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更不用说去孝敬父母,帮助他人。针对这种情况,在《花卷制作》中,我是这样导入的:“你们吃过哪些面食?这些面食中你最喜欢吃哪种?为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然后我又说:“这些食品大多数是父母做的或在街上买的,今天,你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呢?”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经过对比试验,这种让学生亲自探究学习的知识,要比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获得的知识牢固、灵活。)“好,我们就从最简单的花卷开始吧!”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花卷。“哇噻!太漂亮了!老师,老师!你快教我们吧!”这时我并不急于求成,而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然后制定出制作的几种方案,让他们自己去实施,在验证方案中,我适时地进行指导—“做得好,搓条再快点,粗细再匀称些,是不是更好?”“如果筷子将面再抻直一点旋转就更棒了!”……学生听了这些鼓励的话,干得更起劲了。“老师!我们组第一个完成,快给我们下一个任务吧!”“老师,我们想学像小球的那个花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小组合作使他们认识了团结的力量。学生们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花卷甭提多开心了,有的不舍得吃,要带回去给自己的同学、老师或家长品尝……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2、学以致用综合实践活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学中要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让他们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就在自己身边。例如:在海贝的分类中:我采用讲解、直观教具与学生实物对比等方式进行,让学生了解海贝的名称、形状及特点,先让学生将报纸铺在桌面上,拿出贝壳,教师先介绍“贝纲”,用精美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然后认识自己手中的贝壳。这样避免教师的讲解过于抽象,与学生实际脱节,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3、体验成功成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兴奋剂”。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成功的喜悦,把它转化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因。如对课堂提出有创见性问题的学生应予及时的表扬。对中下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更应大力赞扬,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对于一般的学生,讲课要通俗易懂,由浅入深,使他们觉得自己会做才能产生兴趣,操作实践要有坡度,才能让他们乐于参与,更易更多地尝试成功,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养成,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1、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习阶段里的重点、难点。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重结果、轻思路,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传统教法,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可利用情境、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探索和交流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开发学生的能力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我就不会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一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可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如:食品雕刻教学中,课前用萝卜和胡萝卜雕刻出各种花卉:松麟菊、大丽花、月季、马蹄莲……,上课时用插花的方式,将这些花卉展示出来,学生一片哗然,已经跃跃欲试,兴趣一来,其它的已经不用多讲了。刚开始学生还是有点困难,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合作学习,归纳思路,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指导中坚持鼓励的原则,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再重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它要求教师在教给某些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掌握这类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2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防止形式主义。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方法是丰富多样的,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但要防止形式主义,一旦陷入形式,学生就容易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例如:《木艺-七巧板》教学,在“板”的测量与划线环节中,如果让学生按照此图划线,制作七巧板。这样的教学,形式上学生似乎参与了学习,也动手做了实验。实质上是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做一做操作,自己没有任何思维,很难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仍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如果采用“自学—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即在学生观察“七巧板”之后,教师提问:“1、七巧板由哪几块图形组成?2、七巧板中的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你能用手中的七巧板拼成一个正方形吗?4、你能在一块正方形板上画出一个七巧板吗?”通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尝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能举一反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不仅真正动了脑筋,想了办法,而且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极大的兴趣,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三)在自主探究中,发展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猜想、验证。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新异策略。处于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富有创新求异的需求,而且这一年龄阶段也是初中生求知欲很旺盛的时期。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并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还要尊重学生要求独立思考和表现自我的需求,及时表扬在探索过程中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尽管有时学生独特见解并不完善。但这种表扬将会在全班学生中激发创新的心理需求和求实态度。)在他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把学习的结论直接灌输给他们,而是通过引导、讨论、尝试等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获取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提高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2、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充分发展情感态度和探究能力。活跃的思维是创新的前提,而愉快轻松的课堂是思维活跃的前提。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获奖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现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例如:《凉菜制作》这节课,我要求每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爱好,自己设计一道凉菜的盘饰(即菜肴围边):有的学生用黄瓜和胡萝卜拼摆了一个成群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美丽景象;有的学生用土豆皮、茄子皮或黄瓜皮作椰树的树干;还有的用大蒜和香菜拼成了一朵朵的白玉兰花……看,学生的思维是多么巧妙呀!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四)改变评价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