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识人之法
经典识人术(老子孔子吕氏春秋等)
![经典识人术(老子孔子吕氏春秋等)](https://img.taocdn.com/s3/m/6bd8ece45fbfc77da269b15c.png)
老子《道德经》中的识人之术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民间俗话也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老子在《道德经》33章里就告诉我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识人是一门大智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一段话是老子《道德经》第81章原文。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识人术第一招: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者,必小人也其实这句话非常的好理解,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大概意思就是:对于自己想要讨好的人,就一味地夸大他的优点,只字不提他的缺点。
如果你身边有这类人,一定要避而远之。
大部分人喜欢听好话,这样可以极大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所以这一类小人其实在现实中十分吃香。
但是实际上呢,只夸你真的好吗?在长期以往的过度赞美中,人会飘飘然的认不清楚自己,一个人如果无法从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缺点,那么将永远止步不前,不会想着完善自我。
所以对于这种靠“奉承”来拉拢人心的人,一定要躲得远远的。
识人术第二招:所欲退则彰其过,匿其美者,必小人也这个和第一招那就是完完全全相反,是另一个极端。
这一句指:对于与自己不和的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就百般否定,将其贬的一文不值。
这种人同样不能深交。
只亲近对自己有用的人,对于和自己有利益冲突的人就变着法儿的使绊子,这种人不仅心机重还非常自私。
和这种人相处就相当于在自己身边放了一颗不确定什么时候会爆的炸弹,什么时候你对他没有利用价值了,他可能也会像对付那些人一样对付你。
古代识人术
![古代识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5aed963ddccda38376baf94.png)
古代识人术1、头发多的人是劳碌名,心眼小。
2、眉毛长的人身体虚弱,多病。
3、女人额头上有斑迹者,家庭多有不幸。
4、额头宽的人聪明,开朗。
5、三个头涡的人非大人物便是恶人。
6、牙齿孔隙大的人爱撒谎。
7、大脚勤,小脚懒。
8、好哭的孩子健康。
9、女人肤色白有良缘。
10、眼角多纹,眉重的人多情。
11、眉毛和眼睛间有痣的人多淫。
12、耳朵大耳厚的人有福气。
13、嘴唇厚者不善辞令,嘴唇薄者多嘴、14、昂首走路的人开朗,低头走路的人好色。
心计多。
15、嘴小的人细心,嘴大的人吃四方,性欲强。
古代观眼识人术1、醉眼酒色破财相。
2、睡眼贪贱孤苦相。
3、惊眼胆弱夭折相。
4、病眼体弱多疾病。
5、淫眼奸邪淫色相。
6、丹凤眼智慧聪明。
7、龙眼忠心耿耿可信任。
8、虎眼威严英武大蒋之才感情丰富艺术人才。
9、马眼平庸志不高。
10、鹿眼性急富有感情。
11、猴眼机敏多疑淫为人忠厚讲义气欲强。
12、鱼眼愚笨短命之人。
13、鼠眼灵活好动盗窃之流。
14、羊眼奸诈心恶。
15、鸡眼性急如斗多毒多淫孤僻无人缘。
16、眼神眼神不强的无判断力;眼睛有光的聪明;偷视的奸狡、贪淫;眼光上视的骄傲,目中无人;眼光下视的多疑、拘谨;眼神不定的心不安份,非偷即骗。
古代观鼻识人术中国故相曾称:“鼻者画之山,不高则不灵。
鼻通于气,以察神志之躁静,心胆之强弱,1、鼻高而不对称则凶。
2、鼻塌而鼻尖肥,是劳碌名,难成事。
3、狮子鼻属政治家、外交家型,不论男女精力充沛,好动、活泼,进取心强。
4、伏犀鼻艺术家型的鼻子直长,细而凸出,这种人大都内向,性情平和、温柔,不走极端,暧美、富有理想,富有艺术天份。
5、折欠鼻型,鼻子尖往上翻,是鲫鱼嘴型,固执。
这种人多爱嫖,赌次,问东问西。
6、鹰勾鼻,笔尖向下留勾,这种人贪梦,自私自利,为人奸诈狡猾。
古代观口唇识人术古人云:“喜怒哀乐,有动于中,必形于外。
”1、唇厚的人,富贵长寿之相。
过于厚的人其肉欲旺盛。
2、唇厚的人,好辨,机伶,外刚内怯,是薄情人。
鬼谷子:10种识人方法,让你看透天下所有人,永久收藏!
![鬼谷子:10种识人方法,让你看透天下所有人,永久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8d1caa0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3.png)
鬼谷子:10种识人方法,让你看透天下所有人,永久收藏!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
请看古人的识人:战国时期的史人也提出了“识人五法”。
即:第一,居视其所亲。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富视其所与。
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第三,贫视其所不取。
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第四,达视其所举。
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第五,窘其所不为。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要全面地考察一个人,不但要看清他的表现,而且还要洞察他的内心品格,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则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不论是虚伪贪婪还是诚实谦让,不论是卑鄙庸俗还是磊落高尚,不论是邪恶阴险还是正派善良,都将一一明察而不会有丝毫的疏漏。
这就是古代圣贤之所以能知人的缘故。
前几天看了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深感不懂识人的影响,足以毁人一生。
故事讲到,女主白花善因为遇人不淑,嫁给了一个有暴力倾向又自私的人,后来离婚但是仍然被骚扰和欺凌。
即使躲得远远的,后来被发现,在被前夫纠缠和殴打之下,自卫性地杀死了前夫(韩版,主角名也由花岗靖子换为白花善)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千千万万的人,我们没办法能够保证每个人都是好人,但是我们能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远离那些让自己难过和煎熬的人,减少他们对我们的伤害。
所以,但愿,我们都能遇到对的人。
更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请点击关注!!更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请点击关注!!。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b078c4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f.png)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是指被誉为“古代识人之典范”的八位历史名人所创造出来的识人方法,他们分别是:
1、老子:“识人之道,观其志。
”老子认为,要识人,首先应观察一个人的志向,如果他的志向是正确的,那么他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2、孟子:“识人之道,观其行。
”孟子认为,要想真正识人,要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他总是为别人着想,并尽自己的本分,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3、庄子:“识人之道,观其心。
”庄子认为,要想真正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内心,如果他的内心是纯洁的,他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4、孔子:“识人之道,观其言。
”孔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如果他的言行举止得体,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5、韩非子:“识人之道,观其情。
”韩非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情感,如果他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6、墨子:“识人之道,观其事。
”墨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做事的方式,如果他能够做到务实利他,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7、荀子:“识人之道,观其衣。
”荀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穿着,如果他的衣着朴素而整洁,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8、魏文帝:“识人之道,观其赏。
”魏文帝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赏罚,如果他的惩罚刚正不阿,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古代帝王识人之术精华,这12招够你用半辈子!快收藏!
![古代帝王识人之术精华,这12招够你用半辈子!快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fa61bc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c.png)
古代帝王识人之术精华,这12招够你用半辈子!快收藏!《***》中的管理学(知人)篇:快速洞悉他(她)的性格与心理!【导读】有些职员经常跟丹阳抱怨:“这哥们儿太坑爹了,我交错人了啊!”也有一些白领满腹牢骚:“我怎么就用了那个人呢?!他根本不行啊!”识人难啊!!这让丹阳想起了《左传》的一句话:“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的确如此!有的人外表严正而其实猥琐;有的人貌似愚钝,但内心睿智;有的人形貌温良,但心狠手辣;有的人表面殷勤却心怀叵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复杂纷扰的世界,着实给我们大家出了一道难解之题。
古人有云:“谋之成败,在于择友;国家存亡,在于明选。
”其言之不诬,诚可信哉!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如果识人不慎,都会折戟沉沙、萎靡不振!然而,知人之法何以寻得?古圣先贤用他们特有的见识和经验,为我们开列过很多言之凿凿的方法,今天看来,也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在“国学热”的推动下,吕不韦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诸葛亮的“七经”,李悝的“五视”以及庄子的“九征”等等计略,几乎已经街知巷闻了。
然而本篇中所提到的“观诚”、“听气”、“察色”、“考志”、“测隐”、“揆德”等七招,就相对鲜有人知。
***先生所列举的这些经验,比之于往代诫条固然失诸周详,却胜在避过了“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漫长周期,让大家能在短时间内对所交之人有个大概的了解。
无论是政府的官员,还是职场的HR,抑或平民百姓,均可将其作为参照,用于生活、工作之中。
【***译文】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难。
天还有春秋冬夏和早晚,可人呢,表面看上去一个个都好象很老实,但内心世界却包得严严实实,深藏不露,谁又能究其底里呢!有的外貌温厚和善,行为却骄横傲慢,非利不干;有的貌似长者,其实是小人;有的外貌圆滑,内心刚直;有的看似坚贞,实际上疲沓散漫;有的看上去泰然自若,迟迟慢慢,可他的内心却总是焦躁不安。
”姜太公说:“人有看似庄重而实际上不正派的;有看似温柔敦厚却做盗贼的;有外表对你恭恭敬敬,可心里却在诅咒你,对你十分蔑视的;有貌似专心致志其实心猿意马的;有表面风风火火,好象是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一事无成的;有看上去果敢明断而实际上犹豫不决的;有貌似稀里胡涂、懵懵懂懂,反倒忠诚老实的;有看上去拖拖拉拉,但办事却有实效的;有貌似狠辣而内心怯懦的;有自己迷迷糊糊,反而看不起别人的。
老祖宗10条识人术
![老祖宗10条识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04ac7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a.png)
老祖宗10条识人术
1、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
释义:考验受重新和重用的人,要观察他有没有骄傲奢侈的行为。
2、硫废之人,观其不背越。
释义:考验被疏远和罢默的人,要观察有没有背叛的年头。
3、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
释义:考验显达荣耀之人,要观察他有没有骄矜夸耀。
4、隐约之人,观其不摄俱
释义:考验籍籍无名的人,要观察他有没有做到不向权威低头。
5、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困难来考验对方有没有勇气。
6、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美色来考验对方能否经得起诱惑。
7、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质询问题来考验对方有没有应变的能力。
8、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喝酒来考验对方有没有自控能力。
9、卒然问焉而观其智
释义:突然对其发问,观察他的回答有没有水平,就可以判断出对方的智慧和能力。
10、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释义:与其约定某事,观察他能不能信守承诺,就可以判断出对方有没有诚信,是否值得交往。
古人识人术大全
![古人识人术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c1116f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5.png)
古人识人术大全KUNGFU小生2022-02-21 07:21一、姜子牙识人术—《六韬·选将》1、问之以言,以观其辞;2、穷之以辞,以观其变;3、与之间谋,以观其诚;4、明白显问,以观其德;5、使之以财,以观其廉;6、试之以色,以观其贞;7、告之以难,以观其勇;8、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二、曾国藩识人术1、“邪正看眼鼻”2、“真假看嘴唇”3、“功名看气概”4、“富贵看精神”5、“主意看指爪”6、“风波看脚筋”7、“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三、李鸿章识人术1、五官,以双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为最好;2、看皮肤,以肤色粗黑,双手茧多为最好;3、看说话,以木讷寡言为最好。
四、孔子识人术1、视其所以2、观其所由3、察其所安。
五、薛文清(明)《读书录》1、闻事不喜不惊者,可以当大事;2、听谤不怒不怨者,可以处烦嚣;3、遇难不避不畏者,可以担重任;4、用心不忮不求者,可以举大略;5、做人不浮不躁者,可以固根本。
六、老子识人术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七、李构识人术1、居视其所亲2、富视其所与3、达视其所举。
4、窘其所不为。
5、贫视其所不取。
八、《吕氏春秋》1、喜之以验其守2、乐之以验其僻3、怒之以验其节4、惧之以验其持5、哀之以验其人6、苦之以验其志九、鬼谷子识人术1、喜之以验其守,2、怒之以验其节,3、苦之以验其志。
十、庄子九征识人术1、远使之而观其忠2、近使之而观其敬3、烦使之而观其能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6、委之以财以观其仁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8、醉之以酒而观其则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十一、诸葛亮《知人之道》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难而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十二、《胡冰诌鉴》—夏侃1、学毕,无以致用,不器。
相学绝技 古今最基本的识人方法 组图
![相学绝技 古今最基本的识人方法 组图](https://img.taocdn.com/s3/m/bd3b2f757e21af45b307a89c.png)
相学绝技古今最基本的识人方法组图A·古代经典识人术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人的品德看言行,人的思想看行为,人的内心看做事,人的心术看眼神,人的知识看谈吐,人的内涵看表现,人的修养看性格,人的能力看业绩,人的身手看对手,人的为人看朋友,人的本质看历史。
二、战国李悝“识人五法”——1.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2.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3.达视其所举:处于显赫之时,看他如何选拔部属;4.窘其所不为:处于困境时,看其操守如何;5.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三、八大识人术——1.自私的人:没智慧;2.情绪不好的人:没领导力;3.没魂的人:对爱与智慧美不绝对崇拜——他没指导思想;4.没逻辑的人:没组织能力;5.不没自律的人:不会管理;6.没运营力的人:会错过机会;7.对未来不敏感的人:只会成功一时;8.不能引领客户的人:会被客户淘汰。
四、四大识人术——1.了解一个人的德,看他交往的朋友;2.了解一个人的善,看他对困者、弱者的态度;3.了解一个人的心胸,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看不顺眼的人;4.了解一个人的能力,看他发现和解决了多少难事,办了多少实事。
五、识人6要诀——1.能耐得住寂寞的人,肯定是有思想的人;2.能忍受孤独的人,肯定是有理想的人;3.遇事能屈能伸的人,肯定是有胸怀的人;4.处事从容不迫的人,肯定是个淡定的人;5.经常微笑的人,肯定是有头脑的人;6.看透天下事的人,肯定是个有智慧的人。
六、识人术:细节暴露性格——1.喜欢眨眼:这种人心胸狭隘;2.习惯盯着别人看:代表警戒心强;3.喜欢提高音量说话:多半是自我主义者;4.穿着不拘小节:代表个性随和5.一坐下就翘脚:这种人充满企图心,有行动力;6.边说话边摸下巴:通常个性谨慎;7.将两手环抱在胸前:坚持己见。
七、识人术:从签名看透他——1.常年不变型:这类人注意力集中,做事耐性十足;2.搞笑逗乐型:嘻哈逗乐,相处轻松愉快;3.频繁更换型:兴趣广泛,情绪化,很啰嗦;4.立志型:志大才疏,执行力低下;5.文化型:对自己的文采很自信,很自我;5.空白型:城府很深,跟人交流都是套话。
诸葛亮识人七法
![诸葛亮识人七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4d347a3b3567ec102d8a2b.png)
诸葛亮识人七法简介蜀相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识人七法,即“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此七观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
虽然诸葛亮所处的年代离我们的年代已相当久远,不可能囊括所有用人之法,也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用人标准,但他抓住了用人的要义,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方法既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具有现实意义。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此句即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立场、观点。
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
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
志向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人无志不立。
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因此有人说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在没有星辰的黑夜里行走,眼前漆黑一片,前程暗淡、渺茫;没有志向的人更好像在没有航标灯的大海中行船,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不敢大胆地扬起前进的风帆。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不仅观其志,还提供观志识人的方法。
例如少年时的周恩来就有众所周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宏图大志,通过周总理年少时的远大志向便可知其将来必成大器,实事已经证明,正是这一志向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杰出政治家。
由此可见,观志识人不失为选人用人的一个基本方法。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能力。
选人用人不应是本本先生,更不能是郑人买履的“郑人”,那么怎样知其应变能力强弱呢?诸葛亮的办法就是用无懈可击的言辞把他逼到理屈词穷的地步,让他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嘴之力,看其反应如何。
应变能力弱者无力回天,瞠目结舌;应变能力强者,定会绝处逢生,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新意。
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是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之人,也一定是对该事情了如指掌,深得其道之人。
古代智者的识人大法
![古代智者的识人大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446934192e45361066f57f.png)
李克在回去的路上,经过翟璜家门口,翟璜问李克魏文侯决定了谁来担任国相,李克说:“肯定是魏成,不会是你。”翟璜愤然作色,很不服气地说:“西河守吴起是我举荐的;国君担心邺这个地方难以治理,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讨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拿下中山后,找不到合适的人去治理,我推荐先生;国君之子找不到合适的师傅,我推荐屈侯鲋。我有什么比不上魏成呢!”
孔子的识人大法是他在经历了“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教训后,逐渐总结出的一套独特的知人方法。孔子的知人大法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意思是:“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
孔子强调了要认识一个人,不仅要看他交什么朋友和做事的方式方法,还要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再看看他言行是否一致,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品德和才能了。这就是孔子独有的识人之法,可以说是世上最简明最适用的识人之法。
一般来说,一流的人才必有一流的识人之法。
诸葛亮的识人之法有七句话: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说明诸葛亮是从志、变、识、勇、性、廉、信这七个方面来识人的。
曾国藩的识人之法有四句话:“功名看气宇”,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风度。“事业看精神”,这个当然,一个人精神不好,做一点事就累了,还会有什么事业前途呢?“穷通看指甲”,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看指甲,指甲又与人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呢?绝对有关系。根据生理学,指甲是以钙质为主要成分,钙质不够,就是体力差,体力差就没有精
古代智者的识人大法
2013-04-26 | 阅: 转: | 分享
腾讯空间
人人网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02a9c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6.png)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
1.观其言行:古人认为,人的言行可以反映其内心的品性和道德修养,因此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识人的一种重要方法。
2. 看其交友:人以群分,一个人的交友圈可以反映其兴趣爱好、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因此观察一个人的交友可以了解其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人际交往的水平。
3. 看其穿着:古人认为,一个人的穿着可以反映其身份、地位和品位,因此观察一个人的穿着可以了解其社会地位和个人品位。
4. 看其食量:古人认为,人的饮食习惯可以反映其性格和生活习惯,因此观察一个人的食量可以了解其性格和生活方式。
5. 看其家庭:古人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基础,可以反映其家教和家族文化,因此观察一个人的家庭可以了解其家庭背景和家族文化。
6. 看其学问:古人认为,学问是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可以反映其文化水平和人生态度,因此观察一个人的学问可以了解其文化素养和人生态度。
7. 看其手段:古人认为,手段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因此观察一个人的手段可以了解其智慧和能力。
8. 看其才干:古人认为,才干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和资历,因此观察一个人的才干可以了解其能力和资历。
9. 看其面相:古人认为,面相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命运和性格,因此观察一个人的面相可以了解其命运和性格。
庄子识人的9种方法
![庄子识人的9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e98ef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8.png)
庄子识人的9种方法第一,远使之而观其忠。
远离一个人来观察他是否忠诚。
你在他边上,他可能很忠诚,但是你离开他远了,就能看得出这个人对你忠诚不忠诚。
第二,近使之而观其敬。
与对方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对你应有的尊敬。
人和人只要近距离的一接触,很快他不一定会对你尊敬,这个人就是不知道轻重的人。
第三,烦使之而观其能。
将很多繁杂的事情交托于对方,看他是否能解决自如。
如果能解决,这个人就有本事如果解决不了,说明这个人没有能力。
第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突然就某个问题发问,观察他思想的意识。
一个人做好思想准备回答问题,不稀奇;突然问他,他的回答代表他的智慧和智商。
第五,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与对方约定某事,看他能否遵守诺言。
如果这个人不能遵守诺言,这个人不可交。
第六,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给他钱,让他管理钱财,就看得出这个人是否仁义,因为很多人看见钱就忘记了仁义。
你将钱财托付与他管理和使用,可以看到他对钱财的态度和运用,可以看到他对事物的仁义道德。
第七,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当对方置于危急的境地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的节操。
很多人到危险的地方,先自己逃走了,让别人去受苦和承担危险,所以一到危险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真英雄还是假狗熊。
第八,醉之以酒而观其侧。
当他喝醉之后,你看他的仪表,考察他是否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
很多人酒后做坏事、做错很多事情。
你看他喝醉后就能知道他对仁义礼智信的态度。
第九,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观察对方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场合中待人接物是否有不同。
有些人往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不同场合说出不同的话语,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这种人值得警惕。
中国古代识人谋略
![中国古代识人谋略](https://img.taocdn.com/s3/m/ef00a59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7.png)
中国古代识人谋略中国古代识人谋略用人首先要知人识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古人有言曰:“知人则哲。
”用人首先要知人识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古人有言曰:“知人则哲。
”善于识人是一种极高的智慧。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许多企业在识人时屡屡失误,如何识人呢?中国古代的识人术想必会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以智慧。
中国古代识人的方法很多,从多角度对人才进行识别,较为典型列举如下。
孔子的言行观察法:“君子远使求之而观其忠。
烦使之而观其能。
猝然问之而观其智。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委之以财而观其廉。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从人的言行得失对人才进行判断。
通过言行考察人的“忠、能、智、信、廉、节。
”王阳明心志审度法:“躁於其心者,其动妄。
荡於其心者,其视浮。
忽於其心者,其貌惰。
傲於其心者,其色矜。
”吕望的知将八征说。
吕望认为一个人够不够当将帅,可以通过八个方面予以考察得到。
“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
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三曰与之问谍,以观其诚。
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诸葛亮的知人性说:“夫知人性,莫难察焉。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据此诸葛亮提出知人识别人才的七条标准:(1)“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有意用是非去试探他,看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即用言词论辩来同他辩论,看他是否有应变的智慧;(3)“咨之以智谋而观其识”,即向他请教智谋,看他是否有真知灼见;(4)“告之祸难而观其勇”,即告诉他有祸难,看他是否有敢于赴难的勇敢精神;(5)“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即用酒把他灌醉,看他是否失态而丧失人的本性;(6)“临之以利以观其廉”,即用利去引诱他,看他是否廉洁;(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限期叫他完成某件事情,看他是否守信用。
庄子识人九法原文及译文
![庄子识人九法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5cff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c.png)
庄子识人九法原文及译文1、远使之而观其忠,释义:派人到遥远的地方办事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忠诚(或者说有没有二心);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人当面信誓旦旦、忠心耿耿是很容易假装的。
为了试探出其是否真心实意,先派他到遥远的地方办事,故意让他放松警惕,然后暗中观察他,便可试探出对方忠诚与否。
因为人们一旦脱离管控,就容易露出原型,滋生放纵的情绪。
这一招可以用到老板和公司员工之间,也可以用在夫妻之间互相考察,但关键是隐蔽性,不能让对方提前觉察了。
2、近使之而观其敬,释义:让一个人在你跟前办事,能观察出他是否尽职尽责。
与“远使之”相对,“近使之”是庄子考察人的另一个策略。
俗话说“再狡猾的狐狸也会露出尾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与人长时间相处,对方容易放松警惕,是君子还是小人,早晚都会在无意中暴露出来。
比如说,男女谈恋爱,女方要试探男方品质如何,最好方法就是一起爬山。
因为爬山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可以比较全面的考察一个男人是否有责任心、是否细心、是否体贴人、是否考虑周全、是否意志顽强等等!3、烦使之而观其能,释义:一个劲让人做繁杂的工作,可以看出他有没有临烦不乱的才能。
试探一个人能力强不强,就让做非常繁杂的工作,如果他可以临烦不乱,还比较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就说明他能力突出!这一招识人术不仅可以试出一个人的能力,还可以试出一个人品性——是否有耐心,是否爱抱怨。
经受不了委屈,做不成事情,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常人所不能成。
所以,一个人能够耐得住烦,不仅是修养高的表现,更是能力强的表现。
这样的人,吃得苦中苦,最终也能成为人上人,不可小看。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释义:突然间向一个人提问,可以观察其机智程度。
姜子牙认为,那些有连续不断的应变能力的人,就是有谋略的人,能成大事。
其实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高情商,许多公众人物都具备这种能力。
比如说,金马奖颁奖典礼上,蔡康永突然对黄渤说:“金马奖不是我家吗?怎么成了你家?”黄渤机智地回击他:“谢谢,其实刚才我看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一匹马陪你。
古人识人之法
![古人识人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7f034fc8d376eeaeaa31f8.png)
曾国藩
衡才不拘一格 求才不遗余力
人不外四事,曰 广收 慎用 勤教 严绳
李世民 论选贤、任官方法
“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 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 以为轮,长者以为梁,短 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 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 有也.智者取其谋,愚者 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 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 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 明主无弃士。”
姜子牙 八征
“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 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 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 以间以观其诚,四曰明白 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 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 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 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 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 则贤、不肖别矣。”
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 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 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 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 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 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 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吕氏春秋 Nhomakorabea八观六验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李悝 识人五观
居视其所亲, 富视其所与, 达视其所举, 穷视其所不为, 贫视其所不取, 五者足以定之矣。
孔子 识人九征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忠, 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 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 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 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 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 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 征至,不肖人得矣。
古人留下来的识人术
![古人留下来的识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bb61e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a.png)
古人留下来的识人术古人留下的识人术多源于对人性和行为的深刻洞察,这些智慧结晶往往与道德修养、言行举止、性格特质、内在品质等方面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识人术要点:1、观其行: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日常表现,如“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其具体行动判断其品性是否言行一致。
2、察其色:注意面部表情变化,因为人的喜怒哀乐常常会表现在脸色上,《左传》中就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说法,就是说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动机、行事方式以及他内心安于什么来了解他的本质。
3、闻其声: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音量等特征来推测人的性格特点,例如《吕氏春秋·不苟论》中有“凡听之道,以其所出知其所入”。
4、考其志:考察一个人的理想抱负、志向追求,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说明从人的行为动机、做事的方式方法和内心的舒适状态可以了解其真实意图和品德。
5、验其诚:通过检验一个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或困境时的表现来测试其诚信程度和忠诚度,如古语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辨其才:根据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应对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工作效率来评估其才能和潜力。
7、观其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朋友圈子及其交往的人群,可以间接推断其品格和价值取向。
8、看其习:关注个人的习惯养成,因为习惯是人格特质的反映,好的习惯表明良好的品行,坏的习惯则可能预示着潜在的问题。
9、审其变:通过观察一个人在面临压力、挫折或机遇时的态度和反应,可以了解其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中国古代的识人术不仅限于以上几点,还有诸如相面术(观骨察色)、测字术、八字命理学等多种形式,但现代科学更倾向于通过长期互动、行为观察以及心理学分析等方式来评价和理解他人。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9096c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b.png)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
1.观其言行: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判断他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2. 看其交友:一个人的交友圈子反映了他的价值观和性格特点。
3. 辨其衣着:人的衣着风格和品味也反映了他的性格和社会地位。
4. 鉴其文学: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和阅读习惯可以揭示他的思想倾向和情感状况。
5. 察其容貌:外貌的特征和神态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情感状态。
6. 评其才学: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知识面也可以反映他的智慧和思想深度。
7. 辩其声音:一个人的声音特点和表达方式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情感状态。
8. 观其信仰: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或思想信仰可以反映他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观念。
9. 寻其趣味:一个人的爱好嗜好和习惯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识人之法 “神准”令人惊叹!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
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
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
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
(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 -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
(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
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
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即用物质利益引诱他,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即托给他办一些事,看他是否讲信用。
4、司马光《资治通鉴》: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为善者,善无不至;挟才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
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比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为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
翼者矣,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
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这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于颠覆者多矣。
凡用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5、《人物志》刘邵关于性格:
厉直刚毅,才在矫正,失在激讦;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地多疑。
6、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两个考核人的标准:
八观:
(1)在一个人通达、过着很顺利的日子的时候,要注意看他礼遇的是些什么人。
(2)在他显贵、发达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举荐些什么人。
(3)在他富贵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供养、收养些什么人。
(4)在他听取意见的时候,要注意他将采取些什么行动。
(5)在他闲暇无事的时候,要注意看他有些什么喜好和嗜癖。
(6)在与他探讨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他说些什么话、怎样说话。
(7)当他贫穷的时候,要看他不接受什么东西。
(8)当他社会地位处在下贱阶层的时候,要看他绝对不做什么事情。
六验:
(1)当他高兴的时候,要检验他什么地方没有过分的表现、所守的事情没有因此而开放。
(2)当他快乐的时候,要看清他的癖好。
(3)当他发怒的时候,要看清他的节制,能否保持理性。
(4)当他恐惧的时候,要看清他是否保持着足够的自制力。
(5)当他哀伤的时候,要看清他为何哀伤?透过这种哀伤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
(6)当他处于苦难当中的时候,要看清他这时所秉持的始终不渝的志向。
六戚四隐:
所谓“六戚四隐”的标准就是:鉴定一个人的品质,除了要有以上标准之外,还要听取他六类亲戚、四
种接近他的人对他所作的评价。
六类亲戚是:父、母、兄、弟、妻、子;
四类接近他的人是:朋友、老相识或同事、乡亲和邻居。
这些人代表了他不同时间、生活侧面和生活空间内对他最为熟悉的群体,所发表的看法和见解也必然是
最为客观和全面而公正的。
所以,要全面的考察一个人,不但要能看清他的表现,而且还能够洞察他的
内心品格,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则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不论是虚伪贪婪还是诚实谦让、不论
是卑鄙庸俗还是磊落高尚、不论是邪恶阴险还是正派善良都将一一明察而不会有丝毫的疏漏。
这就是古
代圣贤之所以能知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