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复合运动的矩阵矢量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 动系绕空同定轴转动
经过 以上各步骤的分解 , 动系绕空问任意轴 的 旋转就变成 了绕定系各坐标轴的旋转 , 由此不难推
导 出动点 的位置矢 量 、 速度 矢量 及 加 速度 矢量 表 达
式( 参见文献[]。 2) 动点 的位 置 由下式 确定
, =
’ .
肼
‘
’M
叙必 基 词 型
中圈分类号 :B ̄ T I-
墼
2一
O 前言
在理论力学中, 对点的合成运动及剐体的平面 运动的求解通常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矢量分析 的方法, 这样做, 从物理意义上直观明了、 易于理解 , 但对于处理较为复杂的空问运动, 其分析与计算过 程却很繁琐, 而对于牵连运动是转动 的情况则还须 判断科氏加速度的方向, 其局限性还在于不利于计 算机编程 , 这对于工程上较为复杂的问题 显得很不
.
y A一 A ・ ,,) A・ , A - 拍 各点 的相对位置不变.] ; 成, T ( , T ; 0 ) ・ 一 + ・ r c 在推导作复合 运动的刚体上
(1 1)
点的运动参量计算公式时, 只要将动点在动系中的 位置 矢量 ( , ( Y) 刚体作平 面 复合 运 动 时)和 ( , 刚体作空间复合运动时) Y, ( ) 视作常量 , 其 对时间的一阶及二 阶导数为零 , 不难推导出作平面 或空间复合运动的刚体上任意点 的绝对位置、 速度、 加速度计算公式 , 这方面, 限于本文篇幅, 在此不作
’
—
.
( , z) Y ,
2 作空间运动的点的运动分析
根据以上方法 , 对作空 间复台运动的点可推导
出以下计算公式。
21 牵连运动 为空 间平动 时 .
(0 1)
动点的位置由下式确定
,: ( ,o, ) 如一 y +( , =) " Y , () 7
卢
十 :
c 葛 o s 卢
s y:e i n y cs ; 。y=
=
( , ,)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 l f M
第3 6卷第 4期
A 由于动坐标系是绕定轴旋转. 所以代表旋转轴
-
,
一
口 . , ,0’ ・( ;
・
.
(3 1)
标原点平动 , 同时又绕空 间确定方 向的轴转动 , 这 时, 动点的位置 , 、 速度 加速度按以下形式计算。
2 sl C I- H. P d ie W KI 【 l , df C a ie瑚 c a d l s n Meh n ms c ai s D s nT rno:on WⅡ & ei oo l Jh g C i etrB s n 9 84 hc  ̄ h e HM e17 :5~5 0 Y B 腑
进一步对上式求导得加速度计算公式为
以上二式中, 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 : M + , ・M — p, y
,
详细讨论。
—
,
AT : M + . ・M 7
p, ,
3 结论
以上各公式对于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尤其对于解决复杂的空间机构 的运动及动力学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在具体应 用 中, 当已知牵连 运动和相对运 动或刚体 的运动 时 , 利用以上公式不难求出动点的各运动参量, 反过来 , 也可结合解方程组或数值计算的方法, 求出为得到
12 牵连运动为转动时 . 设动系相对于定系的转角为 , 动系的角速度 为 , 如图 2 所示 , P的位置由下式确定 点
,
。
1 作平面复合运动的点 的运动分析
图 2 动系作转动时
11 牵 连运动 为平动 时 .
c
如图 1 所示 , 定坐标 系 为 Oy 动 坐标 系为 x, 0 点 P的位置由下式确定 y ,
某种 运动规 律而 需要 的运动 , 为解决 正 向或逆 向动
 ̄[ d
-
s
i n
-
一
c
:
,
L
1
。
0
0
o: s+ ]  ̄
i
0J
力学问题即刚性机械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提供了一定
一
式(1 中, 1) 第一项为牵连速度, 第二项为相对 速度。 1) 第一项为牵连加速度 , 式(2 中, 它由两个分 项组成, 其中, 第一分项 为牵连加速度 的切 向分量 , 第二分项为牵连加速度 的法 向分量 , 第二项为科 氏 加速度, 第三项为相对加速度。 由于在推导过程中运 用了矢量表达方式, 因此 , 以上各公式表达中已包含 了方 向, 所以不必另行判断速度、 加速度各分量的方
连 晋毅
太原 002 ) 304
D l 上一。
( 原重型机械 学院工程 机械教研 室 太
摘要
利用线性代数中矩阵运算和矢量分析 的方法 , 了 复台运动的点 的绝对 位置 、 和加速度计算 公式 , 推导 作 速度
简化 了具体的分析过程 , 且便于利用计算机求解较为复杂 的空问运动 。
M
— , y =
r0卢 0 一s  ̄ s c i 1 n
式中 ( , , ) %r r —— 动 系坐标原点在定系 中 r
的位 置矢量
J0 1 0 J
Lsn i 口 0 cs J 0口
( , ) Y , L一 动点在动系中的位置矢量 上式对时间求一阶导数得点 P的速度为
向。 23 动 系 为空 间 复合 运动 的情 况下 点 的位 置 、 . 速
的理论依据和新的便捷手段。 对于作空间复合运动 的刚体的运动分析, 在理论力学中有十分详细的描 述, 在实际应用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本文旨在 运用线性代 数的方 法找 出其 中的 一般 规律 , 为简化 分析过程 、 减少错误的发生 以及求解更为复杂 的运 动提供一点新的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简化计算机编 程提供更为便捷的手段 ,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 推 导刚体绕 定点 的运 动和更为 复杂 的空 间运动 。
第3 6卷第 4 期 200 0年 4月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v l3 H0 4 0 6 .
CHI NEs J E OURNAL OF MECHANI CAL E NGI ERI NE NG
点 的复合运 动 的矩 阵矢 量 法
’
’’— ——-- ~ ‘——— ——— N
:
・
,
则旋转过程不必进行上述分解 , 而对于公式(0 , d=( . , o— + 麝 . A 一 Y )+ 1)只 五, ,. CA・ 。 ・ ( Z) — : , , 要在相对位置矢量前直接乘 以相应的矩阵 』 … A l、 f 『 船 O 2 矾 .・ ・ , , ) A・ A ( +A ・ .・ : 或 … 或 … : 可以了) 因此以上各式 中矩 就 , A ・( , ) x, (5 1) 一 一 阵 』 、f 、f 、f l f 』 』 』 为 常数 矩 阵 , 以 l l l 所 以上推导了动系 中作任意运动 的点 的绝对位 式(O 1)中只有两 个变量 , 即矩 阵 』 … = l f 和矢 量 ( , ? 0 通过适当变换 , 置、 速度 、 加速度计算公式 , 可以将这 9 1 Y, , :) 从而推 导得动点 的速 度计算公式 如下 些公式运用到刚体运动中去 , 这是因为 , 同一刚体上
=
( ) ( ) c 鲁, 警, z +
进一步对时间求导得点 P的加速度为
:
[ :; ] - 。 s i n
o - ̄ s o ; …] s i n
・ +
c
( Io 鲁) ' d y
) , ㈤ ( )
n
…ຫໍສະໝຸດ Baidu
进一步求导得点 P的加速度为
:
191 . 收到韧稿 , 9 1 ̄ 收到修改稿 99C6 0 1 926 9
参
考
文
献
限于篇 幅, 这里仅限于讨论动系作随动系坐标
原点 的平 动和绕 通过 动系 坐标 原 点 的矢量 的转 动。 但该矢量为定 向矢 量 的情况 , 即动系 一 方面 随坐 亦
1 哈尔 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 理论 力学 ( 上册). 北京 : 人民教育 出版社 ,18 :2 —3 1 9 134 5
,= ( , ) ( , ‰, + Y ) () 1
一
…
o - ̄ 8 唧o ; s] i n
㈤
对上式求导得点 P的速度为
v= Ⅲ ・ + ・ , + ( Y) ・ , ) () ( 5
上式对时问求导得点 P的速度为
v :
式中, 第一项为牵连速度 , 第二项为相对速度
的单位矢量 e 及 、 y是确定的( 对于 e 注: …e 同时 y: (。, ; ) , +A 一 r A ( , ) 一 Y , + = 零即旋转轴平行于 , , 轴或平行于 轴、 轴的情况, A ・ A ( , , ) ・ (4 1)
嚣
00 4 0 年 月
, , \
Y
史清录等 : 点的复合运动的矩阵矢量法
/ \
Y
l3 0
2J P ・ .J P 1. a・ + I ,+ ・ , J
() 6
z 轴旋转9角。 动系绕 轴旋转 一 角。 动系绕 ④ ⑤ Y 轴旋转 +口角。
由式() 6 可以看出, 动点的绝对加速度由4 部分 组成 , 第一项为牵连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 第二项为牵 连加速度 的法向分量, 第三项为科氏加速度, 它正是 动系的角速度与动点的相对速度的矢量积的二倍 , 其方向可通过乘 以矩阵 也 + 反映出来 , 第四项为 相对加速度 。 以上 推导 是在 假 定动 系 与定 系坐 标原 点重台 的情况下进行的, 对于动系与定 系坐标原点 不重台的情况, 只要在公式() () () 4 、5 、6 前面加上 动系坐标原点的相应运动参量就可以了。 由上述推 导得出的结果与理论力学中用运动合成及数学中求 极限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完全相 同, 其优点在 于: ① 在推导过程中不必运用较多的力学原理及概念。 ③ 在解决实际问题 时, 不必判断哥氏加速度及其他各 运动参量的方向, 丽只要建立恰 当的坐标系并给出 动系的变化规律 ( 牵连运动) 和动点在 动系中的运 动规律就可以了。 便于利用计算机编程并减少错 ③ 位的发生, 这正是矩阵运算的优点。
=
=
( 鲁, 。警,,)s 鲁, 警) ( 。, + c
=
[ :
0 0
进一步求导得点 P的加速度为
一\ , ’)( , d ( I ~一J 争, +ttt ’ 氅 ) dd :
:
一 c
-
sn i
() 9
:
22 牵连运动为绕空间定轴转动时 . 如 图 3 示 , 系为 O 定系为 Oy , 里 所 动 xY=, xz这
图 1 动系作平动时
方便, 同时也容 产生错误, 为此, 本文利用矩阵运
算和向量分析的方法, 推导了作任意复合运动 的点 的绝对位置、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 也可根据这 些公式反过来解要求的运动 , 所得 的结果与用理论 力学中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 利用这些公式 , 不但简 化了对运动的分析过程, 减少了错误的发生 , 同时还 便于利用计算机编程 , 即使是 较复杂的空间运动也 可用简单的几条语句完成, 以下详述推导过程。
L 0
0
1 J
用单位矢量 P 代表旋转轴, 动系绕该轴旋转 , 动点在 动系及定系 中的位置矢量仍 与前面的表示 方法相
同, 为简化起见 , 图中省略动点及其在动系、 定系中 的分量标志。 为便于公式推导, 动系绕旋转轴 P的旋 转过程( 转角为 p 可分解为下述步骤 : 动系绕 Y ) ① 轴旋转 一 角 。 口 ②动系绕 轴旋转 +y ③ 动系绕 角。
经过 以上各步骤的分解 , 动系绕空问任意轴 的 旋转就变成 了绕定系各坐标轴的旋转 , 由此不难推
导 出动点 的位置矢 量 、 速度 矢量 及 加 速度 矢量 表 达
式( 参见文献[]。 2) 动点 的位 置 由下式 确定
, =
’ .
肼
‘
’M
叙必 基 词 型
中圈分类号 :B ̄ T I-
墼
2一
O 前言
在理论力学中, 对点的合成运动及剐体的平面 运动的求解通常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矢量分析 的方法, 这样做, 从物理意义上直观明了、 易于理解 , 但对于处理较为复杂的空问运动, 其分析与计算过 程却很繁琐, 而对于牵连运动是转动 的情况则还须 判断科氏加速度的方向, 其局限性还在于不利于计 算机编程 , 这对于工程上较为复杂的问题 显得很不
.
y A一 A ・ ,,) A・ , A - 拍 各点 的相对位置不变.] ; 成, T ( , T ; 0 ) ・ 一 + ・ r c 在推导作复合 运动的刚体上
(1 1)
点的运动参量计算公式时, 只要将动点在动系中的 位置 矢量 ( , ( Y) 刚体作平 面 复合 运 动 时)和 ( , 刚体作空间复合运动时) Y, ( ) 视作常量 , 其 对时间的一阶及二 阶导数为零 , 不难推导出作平面 或空间复合运动的刚体上任意点 的绝对位置、 速度、 加速度计算公式 , 这方面, 限于本文篇幅, 在此不作
’
—
.
( , z) Y ,
2 作空间运动的点的运动分析
根据以上方法 , 对作空 间复台运动的点可推导
出以下计算公式。
21 牵连运动 为空 间平动 时 .
(0 1)
动点的位置由下式确定
,: ( ,o, ) 如一 y +( , =) " Y , () 7
卢
十 :
c 葛 o s 卢
s y:e i n y cs ; 。y=
=
( , ,)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 l f M
第3 6卷第 4期
A 由于动坐标系是绕定轴旋转. 所以代表旋转轴
-
,
一
口 . , ,0’ ・( ;
・
.
(3 1)
标原点平动 , 同时又绕空 间确定方 向的轴转动 , 这 时, 动点的位置 , 、 速度 加速度按以下形式计算。
2 sl C I- H. P d ie W KI 【 l , df C a ie瑚 c a d l s n Meh n ms c ai s D s nT rno:on WⅡ & ei oo l Jh g C i etrB s n 9 84 hc  ̄ h e HM e17 :5~5 0 Y B 腑
进一步对上式求导得加速度计算公式为
以上二式中, 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 : M + , ・M — p, y
,
详细讨论。
—
,
AT : M + . ・M 7
p, ,
3 结论
以上各公式对于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尤其对于解决复杂的空间机构 的运动及动力学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在具体应 用 中, 当已知牵连 运动和相对运 动或刚体 的运动 时 , 利用以上公式不难求出动点的各运动参量, 反过来 , 也可结合解方程组或数值计算的方法, 求出为得到
12 牵连运动为转动时 . 设动系相对于定系的转角为 , 动系的角速度 为 , 如图 2 所示 , P的位置由下式确定 点
,
。
1 作平面复合运动的点 的运动分析
图 2 动系作转动时
11 牵 连运动 为平动 时 .
c
如图 1 所示 , 定坐标 系 为 Oy 动 坐标 系为 x, 0 点 P的位置由下式确定 y ,
某种 运动规 律而 需要 的运动 , 为解决 正 向或逆 向动
 ̄[ d
-
s
i n
-
一
c
:
,
L
1
。
0
0
o: s+ ]  ̄
i
0J
力学问题即刚性机械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提供了一定
一
式(1 中, 1) 第一项为牵连速度, 第二项为相对 速度。 1) 第一项为牵连加速度 , 式(2 中, 它由两个分 项组成, 其中, 第一分项 为牵连加速度 的切 向分量 , 第二分项为牵连加速度 的法 向分量 , 第二项为科 氏 加速度, 第三项为相对加速度。 由于在推导过程中运 用了矢量表达方式, 因此 , 以上各公式表达中已包含 了方 向, 所以不必另行判断速度、 加速度各分量的方
连 晋毅
太原 002 ) 304
D l 上一。
( 原重型机械 学院工程 机械教研 室 太
摘要
利用线性代数中矩阵运算和矢量分析 的方法 , 了 复台运动的点 的绝对 位置 、 和加速度计算 公式 , 推导 作 速度
简化 了具体的分析过程 , 且便于利用计算机求解较为复杂 的空问运动 。
M
— , y =
r0卢 0 一s  ̄ s c i 1 n
式中 ( , , ) %r r —— 动 系坐标原点在定系 中 r
的位 置矢量
J0 1 0 J
Lsn i 口 0 cs J 0口
( , ) Y , L一 动点在动系中的位置矢量 上式对时间求一阶导数得点 P的速度为
向。 23 动 系 为空 间 复合 运动 的情 况下 点 的位 置 、 . 速
的理论依据和新的便捷手段。 对于作空间复合运动 的刚体的运动分析, 在理论力学中有十分详细的描 述, 在实际应用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本文旨在 运用线性代 数的方 法找 出其 中的 一般 规律 , 为简化 分析过程 、 减少错误的发生 以及求解更为复杂 的运 动提供一点新的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简化计算机编 程提供更为便捷的手段 ,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 推 导刚体绕 定点 的运 动和更为 复杂 的空 间运动 。
第3 6卷第 4 期 200 0年 4月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v l3 H0 4 0 6 .
CHI NEs J E OURNAL OF MECHANI CAL E NGI ERI NE NG
点 的复合运 动 的矩 阵矢 量 法
’
’’— ——-- ~ ‘——— ——— N
:
・
,
则旋转过程不必进行上述分解 , 而对于公式(0 , d=( . , o— + 麝 . A 一 Y )+ 1)只 五, ,. CA・ 。 ・ ( Z) — : , , 要在相对位置矢量前直接乘 以相应的矩阵 』 … A l、 f 『 船 O 2 矾 .・ ・ , , ) A・ A ( +A ・ .・ : 或 … 或 … : 可以了) 因此以上各式 中矩 就 , A ・( , ) x, (5 1) 一 一 阵 』 、f 、f 、f l f 』 』 』 为 常数 矩 阵 , 以 l l l 所 以上推导了动系 中作任意运动 的点 的绝对位 式(O 1)中只有两 个变量 , 即矩 阵 』 … = l f 和矢 量 ( , ? 0 通过适当变换 , 置、 速度 、 加速度计算公式 , 可以将这 9 1 Y, , :) 从而推 导得动点 的速 度计算公式 如下 些公式运用到刚体运动中去 , 这是因为 , 同一刚体上
=
( ) ( ) c 鲁, 警, z +
进一步对时间求导得点 P的加速度为
:
[ :; ] - 。 s i n
o - ̄ s o ; …] s i n
・ +
c
( Io 鲁) ' d y
) , ㈤ ( )
n
…ຫໍສະໝຸດ Baidu
进一步求导得点 P的加速度为
:
191 . 收到韧稿 , 9 1 ̄ 收到修改稿 99C6 0 1 926 9
参
考
文
献
限于篇 幅, 这里仅限于讨论动系作随动系坐标
原点 的平 动和绕 通过 动系 坐标 原 点 的矢量 的转 动。 但该矢量为定 向矢 量 的情况 , 即动系 一 方面 随坐 亦
1 哈尔 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 理论 力学 ( 上册). 北京 : 人民教育 出版社 ,18 :2 —3 1 9 134 5
,= ( , ) ( , ‰, + Y ) () 1
一
…
o - ̄ 8 唧o ; s] i n
㈤
对上式求导得点 P的速度为
v= Ⅲ ・ + ・ , + ( Y) ・ , ) () ( 5
上式对时问求导得点 P的速度为
v :
式中, 第一项为牵连速度 , 第二项为相对速度
的单位矢量 e 及 、 y是确定的( 对于 e 注: …e 同时 y: (。, ; ) , +A 一 r A ( , ) 一 Y , + = 零即旋转轴平行于 , , 轴或平行于 轴、 轴的情况, A ・ A ( , , ) ・ (4 1)
嚣
00 4 0 年 月
, , \
Y
史清录等 : 点的复合运动的矩阵矢量法
/ \
Y
l3 0
2J P ・ .J P 1. a・ + I ,+ ・ , J
() 6
z 轴旋转9角。 动系绕 轴旋转 一 角。 动系绕 ④ ⑤ Y 轴旋转 +口角。
由式() 6 可以看出, 动点的绝对加速度由4 部分 组成 , 第一项为牵连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 第二项为牵 连加速度 的法向分量, 第三项为科氏加速度, 它正是 动系的角速度与动点的相对速度的矢量积的二倍 , 其方向可通过乘 以矩阵 也 + 反映出来 , 第四项为 相对加速度 。 以上 推导 是在 假 定动 系 与定 系坐 标原 点重台 的情况下进行的, 对于动系与定 系坐标原点 不重台的情况, 只要在公式() () () 4 、5 、6 前面加上 动系坐标原点的相应运动参量就可以了。 由上述推 导得出的结果与理论力学中用运动合成及数学中求 极限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完全相 同, 其优点在 于: ① 在推导过程中不必运用较多的力学原理及概念。 ③ 在解决实际问题 时, 不必判断哥氏加速度及其他各 运动参量的方向, 丽只要建立恰 当的坐标系并给出 动系的变化规律 ( 牵连运动) 和动点在 动系中的运 动规律就可以了。 便于利用计算机编程并减少错 ③ 位的发生, 这正是矩阵运算的优点。
=
=
( 鲁, 。警,,)s 鲁, 警) ( 。, + c
=
[ :
0 0
进一步求导得点 P的加速度为
一\ , ’)( , d ( I ~一J 争, +ttt ’ 氅 ) dd :
:
一 c
-
sn i
() 9
:
22 牵连运动为绕空间定轴转动时 . 如 图 3 示 , 系为 O 定系为 Oy , 里 所 动 xY=, xz这
图 1 动系作平动时
方便, 同时也容 产生错误, 为此, 本文利用矩阵运
算和向量分析的方法, 推导了作任意复合运动 的点 的绝对位置、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 也可根据这 些公式反过来解要求的运动 , 所得 的结果与用理论 力学中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 利用这些公式 , 不但简 化了对运动的分析过程, 减少了错误的发生 , 同时还 便于利用计算机编程 , 即使是 较复杂的空间运动也 可用简单的几条语句完成, 以下详述推导过程。
L 0
0
1 J
用单位矢量 P 代表旋转轴, 动系绕该轴旋转 , 动点在 动系及定系 中的位置矢量仍 与前面的表示 方法相
同, 为简化起见 , 图中省略动点及其在动系、 定系中 的分量标志。 为便于公式推导, 动系绕旋转轴 P的旋 转过程( 转角为 p 可分解为下述步骤 : 动系绕 Y ) ① 轴旋转 一 角 。 口 ②动系绕 轴旋转 +y ③ 动系绕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