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熊彼特创新理论(孙久文2014区域经济学)

合集下载

创新、创造性破坏与内生经济变迁熊彼特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创新、创造性破坏与内生经济变迁熊彼特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创新、创造性破坏与内生经济变迁熊彼 特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01 引言
03 发展历程
目录
02 理论核心 04 现实意义
05 结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未来发展方向
引言
创新、创造性破坏与内生经济变迁熊彼特主义经济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 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创造性破坏是推动经济进 步的关键机制,而内生经济变迁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次演示将 详细介绍这一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内容和现实意义,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这 一理论提供全面的视角。
内生经济变迁的机理在于,它强调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技术进步能够提 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此外,内生经济变迁 还能够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的灵活性和竞争力,进而实现 可持续发展。
发展历程
熊彼特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熊彼特在《经 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创造性破坏与内生经济变迁的概念。他 认为,这些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4、制度经济学与创新:制度经济学与创新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熊彼特主义经济理论已经到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加 深入地探讨制度如何促进或阻碍创新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5、全球化与地方化:全球化与地方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
参考内容
引言
在当今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演变成为学术界和 实务界的焦点。创造性破坏与新古典熊彼特主义增长理论对于理解这些现象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演示将系统地探讨创造性破坏、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 新古典熊彼特主义增长理论的发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 践指导。

区域经济学(孙久文)

区域经济学(孙久文)

3.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 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区域开发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 的主观行为。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开发的对象是一切可利用的区域资源。 开发的原意是指通过垦殖、开采等方法来 充分利用荒地和自然资源,因此人们通常 理解的开发是自然资源的开发。

类型区 类型区的划分是依据区域的相同性或相异性 的关系,即区内的相同性和区际的相异性来 划分的,显然,这是一种静态的排列。类型 区的划分需要有明确的标识,这种标识可以 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经济的,然后通过主成 份法去提炼和归纳。类型区在区域研究中之 所以显得重要,关键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是 一个区域在自然景观和经济景观的类型差异 性。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 关系的科学。 我们区域所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六大部 分, 区域经济原理、区域经济规划、区际经 济政策、区域经济方法、区域投资环 境和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要突出其 应用性,就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对在现实的区域经济运行中可能 产生的重大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释。 第二,要为现实区域经济运行中问题的解 决提供思路和方法。


第三,我国的政府需要一门系统阐述中国 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理论,该理论 应能够回答处于区域发展各个过程中所产 生的基本问题以及政府可能采取的对策。 这正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
三、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地理学对于区域的认识 (1)自然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 人们对区域的认识,首先是考查各种不同空间 和地点的特征,考查大陆、国家、土地和地点, 完善对这些研究对象的认识,探索其分布的情 形。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 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 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

熊彼特及其创新理论课件

熊彼特及其创新理论课件

培养和激发创新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
熊彼特认为,创新人才是推 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 键因素,一个国家的繁荣程 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
才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与培训
培养和激发创新人才需要依 靠教育和培训,教育系统需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
会的发展需求。
人才引进与留用
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制定政策 来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为 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 发展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创 造力和创新潜力。
值,也为整个电子商务行业树立了榜样。
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与风险管理
总结词
高科技企业面临诸多风险,需要在创新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高科技企业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政策变化等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的创新项目失败或 收益不稳定。因此,在创新过程中,高科技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包括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制定应对措施等 方面。同时,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管理机制,确资本对创新的作用
风险投资与创新
金融市场的创新
金融资本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因素。
风险投资是金融资本为创新提供支持的重 要形式,它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和管理 经验的支持。
金融市场的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 资机会,也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 资渠道。
创新与技术进步
详细描述
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一种经济行为,它涉及到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要 素的组合方式的变革。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带来技 术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教程(孙久文)重点资料整理

区域经济学教程(孙久文)重点资料整理

区域经济学教程(孙久文)重点资料整理名词解释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本: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对人口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们福利提高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过程。

增长极: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称为增长极。

地区主导产业: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地区生产的专业化:是指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

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

(产业集群相关知识)P126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

要素禀赋理论:每个区域都应该专门生产本区域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并用于出口,同时进行那些本区域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贸易条件: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输出商品价格与输入商品价格的比率,一般用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表示。

熊彼特创新理论ppt课件

熊彼特创新理论ppt课件
12
(二)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背景 1937年,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依据,
在《经济周期》及有关书刊中,提出了他 的经济周期理论。
13
20世纪初期,同时存在着三种经济周期 的论点,分别为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朱 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熊彼特综合了前人 的论点、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融贯形成了“多 层次”经济周期理论。
26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27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 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 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28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一、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 二、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 三、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 四、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3
一、生平介绍
1.不平凡的青年时光 (1883——1906) • 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特里希
的一个织布厂主家庭。 • 1901-1906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和社会
学。
4
2.社会和学术界的徘徊期 (1906——1926) • 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是E.von柏姆-巴
维克的门生,随后游学伦敦,求教于A.马 歇尔。 • 1908年出版经济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原理 和方法》,奠定了他在奥地利青年经济学 家中卓有才华的名声。 • 1909年返回维也纳接受切尔诺维滋大学的 教授职位。
14
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这是一种经济“长周期” ,由俄国经济学家尼
古拉·D·康德拉季耶夫于1926年首先提出。每一 个周期历时50年或略长一点。在这里,熊彼特 沿袭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说法,把近百余年来资 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长波”, 而且用“创 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 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的突 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

区域经济学第九讲

区域经济学第九讲
❖ 区域新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包含四个相互依赖、相 互作用的网络层次:基础层次网络、文化层次网络、 组织层次网络和信息层次网络。
基础层次网络
❖ 创新产生的基础层次网络主要包括基础设施 (尤其是交通、通信和信息网络)建设、教育 机构的建立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组织层次网络
❖ 组织层次网络是指由政府、企业、中介机构、教育 和科研机构及个人在长期合作与交流学习中所形成 的动态联系网络。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 利益驱动机制 ❖ 学习培训机制 ❖ 决策信息机制 ❖ 竞争协作机制
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
❖ 整体性 ❖ 多样性 ❖ 自反馈性 ❖ 开放性 ❖ 结构性 ❖ 动态性 ❖ 环境适应性 ❖ 相关性
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
❖ 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活动 ❖ 提高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 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 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区域创新环境是 保持区域持续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必要宏观背景, 可以促使区域从引进创新型区域向自主创新型区域 转换。
区域创新政策
❖区域创新政策的作用领域:基础研 究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主导 产业领域。
❖区域创新政策的主要手段:政府资 助地区研究与开发项目,政府采购 创新产品,政府直接投资。
❖ 因此,对不同国家支持技术创新的组织和机 制,国家之间的异同和这些异同是如何形成的, 以及这些差别能在何种程度上以什么方式来 解释各国不同的经济绩效等问题没有深入的 研究。
区域创新扩散理论
❖美国学者贝里认为城市中心在 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创新的渗透作用;二是增 长利益的扩展作用。
创新系统分类
❖ 产权的界定和变化是制度变化的诱因和动力,新技术 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产权制度,以便提高创新 的私人收益率,使之接近于社会收益水平。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解读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解读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解读摘要: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自问世以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综合性理论思想。

文章阐述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对其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以期对中国建立“创新型”社会有所启示。

关键词:创新创新理论企业家一、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经济学家熊彼特赋予“创新”以丰富的经济内涵并奠定现代创新理论基础,熊彼特于1912年在他的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

随后,熊彼特又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和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两部著作中,较系统地总结归纳了他关于创新的理论思想,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基本观点。

1、创新的定义和内容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通过市场获取潜在的利润的活动和过程。

熊彼特提出的创新包括五方面的内容:①引入一种新产品;②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获得新的原材料;⑤实现一种新的组织。

2、创新与企业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根本职能。

创新者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者,但企业经营者并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即创新者。

真正的企业家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的能力条件:①要有眼光,能看到别人不一定看得到的潜在的利润;②具有能抓住机遇的敏锐性;③要有胆量,敢于冒风险;④要有组织能力,不仅能动员和组织企业的内部资源,还能够组织利用外部资源来实现创新。

3、创新与经济发展经济由于创新而得以发展。

创新的实现使创新者获得高额的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引起模仿和竞争。

这就导致创新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下降,于是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从中获益。

当价格下降至无利可图时,一轮创新即告结束,新的创新又将开始。

这样,创新、模仿和竞争推动着经济浪潮式发展。

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

4、创新与毁灭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

这里的毁灭是指一批企业在创新浪潮中被淘汰,其生产要素被重新组合。

孙久文2014版.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孙久文2014版.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①在一个地区内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 ②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③要有适宜经济与人才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经济 政策等软环境。
(五)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1966年在专著《区域发展政策》中提出了中心-
外围理论,亦称核心-边缘模型。 观点:
(六)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
提出: 20世纪60、70年代,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海特等人,创立了区域发
展梯度转移理论。 观点: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 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跳跃 发展并反梯度推移求得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状况,而产业结构状况又取决于该地 区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由创新占主体 的专业产业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 梯度地区转移,这种梯度转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
国内与国际两个渠道。国内方面强调在不降低原有消费水平的基础 上,加强储蓄水平。国际方面主张要依赖大量的国际投资和资本引进。 评价:
积极意义:主张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 从而冲破发展的瓶颈。
不足表现:①过于重视和强调计划的作用,忽视了发挥市场经济作 用。 ②投资方向被局限在轻工业等部门,而轻工业部门产生的外部经济 效果并不大。
⑴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部门或者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 先出现于一些增长极(城市)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
⑵经济增长并不是在每个部门或地区按同一速度平衡增长,而是按 不同速度不平衡增长。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学范畴中,创新主要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来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西方经济学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地描述创新理论的是熊彼特(J.Shumpeter)。

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理论”。

1、创新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Innovation)”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指出这种“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具有五种情况:“一是生产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即材料创新;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主要属于技术创新范畴,也涉及到了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但他强调的是把技术等要素引入经济,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因此他所说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经济上引入某种“新”的东西,不能等同于技术发明,他认为,只有当新的技术发明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能成为“创新”。

2、创新与企业家的关系熊彼特指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企业家活动的动力源于对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的追逐,其目的或结果是实现“新组合”或创新,可以说创新的承担者(主体)只能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同样,资本家和股东也不同于企业家,拥有资本的资本家或技术发明者,如果不把他们的资本和技术用于生产方式的新组合,没有创新行为,那他们就不能成为企业家。

3、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熊彼特认为:创新的过程是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在创新的持续过程中,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企业蓬勃发展,一批批老企业被淘汰,一批批新企业在崛起,促使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2.4.1 熊彼特创新管理理论创新研究最早源自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提出的创新理论,他在1912年出版了早期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在该书中他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开创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创新理论先河,后又在《经济周期》这本代表作中对该理论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

1942年,在他的最后一本专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仍以创新理论为基础,表述了他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①。

(1)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观点熊彼特认为“创新(Innovation)”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之中,“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②。

这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即消费者不熟悉或具有新特性的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尚未通过有关制造部门的经验检定;三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即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不管这种来源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五是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比如形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是打破一种垄断地位③。

值得注意的是,熊彼特重点强调了“创新”不同于“发明”、“试验”。

他认为发明是一个新的人造装置或工序,可以取得专利;试验是一种科技实践行为,可以发现新的知识④。

发明和试验都是科技行为,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

而创新则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为目的,创造并运用一种新方案的经济行为。

这种经济行为能够以“发明”和“试验”为基础,但是不一定必须取决于它们。

熊彼特关注的重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企业家和垄断占据了熊彼特思想的中心地位⑤。

他认为经济创新“不断地从内部使这个经济结构革命化,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

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

”有价值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织形式的竞争,也就是占有成本上或质量上决定性优势的竞争,这种竞争打击的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边际和产量,而是它们的基础和它们的生命⑥。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理论探析-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理论探析-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理论探析-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创新作为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核心概念,几乎在他所有的经济理论中均有所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有关创新的有关理论,而经济学家熊彼特是创新理论研究的鼻祖,对其创新理论的系统梳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主要对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理论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分析了熊彼特的追随者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熊彼特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几点启示。

熊彼特的这些理论观点都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而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创新时代的到来,这就需要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需要技术和体制的相互融合。

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熊彼特创新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启示,这对助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全文分为四章来介绍文章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另外,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以熊彼特理论为基础的发展理论: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技术创新经济学、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国家制度创新。

第三章是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思考,这部分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第一部分介绍了熊彼特创新理论产生的时代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三部分是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熊彼特创新理论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主要从四方面进行阐述:(1)发展高素质企业家团队,顺应时代要求;(2)有秩序、稳步的调整经济结构;(3)创新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4)促进科技创新,需要完善创新生态体系。

关键词:创新理论企业家经济结构科技创新AbstractAs the core concept of Joseph Schumpeter innovation theory, Innovation is embodied inall of his economic theor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eople increasinglyfocus on the meaning of innovation to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so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review the related theory about innovat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mb JosephSchumpeters innovation theory because he is theancestor in this field. This article mainlyteases Joseph Schumpeters innovation theory and its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nalyzes thenew Schumpeter theory which is development by his followers. Whats more, this articlesummarize several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Joseph Schumpeters theory hav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which is also veryimportant in this ag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adventof the innovation era. And this era requires a high quality team of entrepreneurs, the mutualfusion of technology and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some important suggestions,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country.The article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In addition, it also introduces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innovations of this article.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of Joseph Schumpeter innovation theoryand the development theory which is based on the Joseph Schumpeters theory. It includes th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nomics and the state system innov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theory of Schumpeter state innovation theory.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thinking of Joseph Schumpeter innovation theory, which is also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This chapter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first one is theera significance of Joseph Schumpeter innovation theory. The second one introduces the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Joseph Schumpeter innovation theory.And the last one is the the evaluation of Joseph Schumpeter innovation theory.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Joseph Schumpeter innovationtheory in China which is expounded from four aspects: (1)Build high-quality entrepreneurialteams, to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2)Ad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orderly and steady; (3)Innovativ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mprove the financing environment;(4)Improve the Innovation system and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Key words: Innovation theory Entrepreneurs The economic struc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目录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1.4.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延伸和发展2.1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产生的时代背景2.2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内容2.2.1 组合和新组合的概念2.2.2 创新的特殊内涵及其原因2.2.3 创新的传导机制2.2.4 创新的主体动力--企业家2.2.5 创新引起经济周期理论2.3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发展2.3.1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技术创新经济学2.3.2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国家制度创新3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思考3.1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意义3.1.1 理论意义3.1.2 现实意义3.2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评价3.2.1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价值3.2.2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缺陷与不足4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对中国的现实意义4.1 发展高素质企业家队伍,顺应时代要求4.1.1 壮大企业家队伍,引领经济发展4.1.2 培养企业家精神,促进自主创新4.2 有秩序、稳步的调整经济结构4.3 创新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4.4 促进科技创新,需要完善创新生态体系结论参考文献后记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浅谈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实践意义

浅谈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实践意义

了全 球 现 在 的 经 济 发 展水 较 发达 国家来说 还 比较 低 ,因此 , 我国一方面可 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科技创新 ,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政策弓i 进国外 的先进技术 ,补充国内的空白。 例如 ,2 0 0 6年 2 月 国务院制定发布 了 《( 国家 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 ( 2 0 0 6 -2 0 2 0年) )若 干 配套 政策 》 ,从财 政、税 收、金融 、 产业 等多方 面激励 自 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财税政策方 面,在进 步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 等各 项税 收优惠政 策的基础上 ,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 品、新工艺 和 新技术 ,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人的税前扣 除等激励政策 的力度 ,实施促 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 收优惠政策。金 融政策方厩 ,首先要 建立和健 全创业风险投资机 制,并制 定保障创业 风险投资健康 发展 的法律 法规。 其次要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 的建设 ,建立健全推进科技产业 化的资本市 场体系。同时鼓励 有条件 的高新技 术企业 在 国内主板 和 中小 企业板 上 市 ,并通过一些列政策法规为高新技术 中小企业在海外 上市创造更加便 利 的条件 。创造宽松的金融 、外汇环境 ,以支持高新技 术创 业风险投资 企业进行跨境资金运作。 从改革开放开始 ,我国积极 引进 国外资本 ,出台一 系列政策鼓励外 资企业在沿海地 区投资建厂 ,一方 面创造 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增加 了就 业 ,另一方面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带 到我 国,促进 了我 国技术 的发展,并

且激发了我 国的自主创新。进而促进 了我国经济 的持续增长 。 鉴于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我国应坚定不移地继 续推行 管理技术 创新 的政策 ,对科技刨新人才及企业给予相应 的鼓 励 ,对创新 型企业 实行优惠 的税收政策 ,减免他们的一部分税 收,提 高企业 技术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稀薄,所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企业家的孕育、培养和造就。
2.有秩序的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 经济创新是长期的、痛苦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它将摧毁旧的产业,让 新的产业有崛起的空间。然而,面对这个“创造性破坏过程”,熊彼特特
别指出:“试图无限期地维持过时的行业当然没有必要,但试图设法避免
它们一下子崩溃却是必要的,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场混乱——可能变为加重 萧条的后果,变成有秩序的撤退”。 • 近年来,在我国存在一种自由追捧“新经济”的现象,有些人认为我国的 传统产业已经毫无希望,应该把资源集中于“新经济”,集中于信息产业 ,跳过漫长的工业化阶段,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 从大趋势看,“新经济”只有与“旧经济”融合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 前景,在传统经济结构的困境中寻求突破,确实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但同 时应该做到“有秩序的撤退”,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国民经济 不可或缺的那些传统产业的结构和素质,而不能顾此失彼,简单抛弃传统 产业。
• 针对当前我国创新动力、创新风险、创新能力、创新融资不足的问题,政 府在政策架构上需要做的有:
①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科技开发及政府采购政策; ②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与激励; ③健全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技术战略联盟,实施有效 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开放创新; ④重构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制,发展各类技术产权交易,构建支持自主创新 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熊彼特创新理论
一、人物介绍
约瑟夫· 阿罗伊斯· 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与凯恩斯同年出生。著名的美籍奥
地利经济学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共发表论文200多篇,著作15部,一生最大的
贡献在于提出创新理论。
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 战,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 定性因素。 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 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 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 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 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
4.技术与体制的配合
•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强调来自于供给方面的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凯 恩斯的源于“有效需求不足”的政策主张极为不同。其理论从总体上看应 当说还主要是一种以技术变革、科技推动为核心的“技术推进论”。 熊彼特强调“新组合”的实现过程,侧重于研究新生产函数、新组合如何 通过新企业被引入经济系统这一实现过程,而并不看重新组合是如何产生 的这一产生过程,因而他对制度变化,乃至于企业内外部组织学习能力、 管理能力,对“新技术、新组合”的产生、催生作用未给予足够重视。 • 然而,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人们日益发现供给和需求都是创新成功的 重要决定因素,而技术与制度的相互配合则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保障。
3.制定相关科技政策
• 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这一“创新链”具体包括:孵化器、公 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市场中介、 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完整的创新生态应该包括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链、 创新人才、创新文化。 • 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中新熊彼特主义者 ——弗里曼提出的“政府的科学 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用”,为此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通过科技 创新政策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通过这个完整的创新生态,最大限 度地集聚国内外优质研发资源,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和成果。
• 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①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②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③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④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五、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评价
•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
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
上的作用。 • 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 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
六、熊彼特创新理论启示
1.珍惜企业家精神,造就企业家队伍。
•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 业家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不同,个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 部分动机,而最突出的动机是“个人实现”,即“企业家精神”。 • 熊彼特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1)建立私人王国,(2)对胜利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市场创新
(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要素创新
四、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 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 但是熊彼特否定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他认为“资本主义
再生产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从来不是静止的”。
于是熊彼特从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创新”,他引进创新和企 业家,阐述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这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本体。
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 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 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 • 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 “新组合”。 • 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 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 “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 • 熊彼特认为“创新”并不是一个技术概念,也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新 发明。它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它包括下 述五种情况: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产品创新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技术创新
•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创新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就是从系统论角度考察创 新过程,开辟了国家创新体系这一专门的研究领域。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提出。弗里曼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国 家从英国到德国、美国,再到日本,这种追赶、跨越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 果,而且也是许多制度和组织创新的结果。国家创新体系中制度的设定和 功能是决定创新体系效率的关键。
的热情,(3)创造的喜悦,(4)坚强的意志。
• 企业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最稀缺的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它的 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尚处
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选拔人才的机制还不尽公正合理,“论资排
辈”、“年龄一刀切”、“恨能”、“恨富”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 人才的制度化激励还相当缺乏,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还十
二、理论形成背景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 1912 年出版的《经济 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首先用静态方法分析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这种静态分析方
法是建立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背景条件之下的的只是管理工资,因而不产
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生产过程只是循环往返,周而复始,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