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
发表时间:2019-09-11T16:41:48.6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徐恒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四会市规划编研室 526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但是,在建设美丽乡村时不仅要注重乡村经济的发展,还要重视乡村文化遗产和非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合理的对各个乡村的建设进行景观规划,在保证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化和环境的保护。本文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探讨以乡村自然资源、发展现状、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完整、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策,做到城市乡村同进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我们要不断努力,与时俱进地进行乡村建设,结合政策与规划共同绘制一幅美丽乡村的蓝图。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乡村景观规划
引言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一部分,其依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最新的生态文明建设为要点,认真完成乡村建设目标。如今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节奏越来越快,为分散城市居住压力,完善乡村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作为乡村建设的一种因素,外部景观规划设计则是乡村建设的开始,针对不同乡村的特色特点,设计不同的开发模式,建设拥有不同特质的乡村,以此丰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多样化的经济来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1 针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的分析
“美丽乡村”这一概念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时候提出来的,当“美丽乡村”这一概念被提出以后我国社会各界就开始认真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建设也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的主要动力,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数占比较高,美丽乡村的设计和建设能够更好的提升乡村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提升。除此之外,积极的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还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物质条件。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合理的利用地区优势,更好的凸显出来乡村景观的特色。
2乡村景观规划原则
2.1尊重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及我国农耕文化的源头,乡村地区保留着我国较为完整的特色农耕文化。乡村地域文化主要包括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是当地农民最大的精神财富。因此,乡村景观规划应按照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和保护地区文化的原则,规划设计时对于乡村地区的村庄,要保持村庄聚落形态,重点美化环境、完善配套,传承民俗文化,展现岭南乡村独特韵味。加强岭南农业文明和岭南农村文化特色的保护,尤其是古建筑、古村落、古楼、古塔、老祠堂、古碑文、古树等的保护。
2.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必要的光照、水分、温度以及食物等,是人类生长繁衍的基础。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时应以保护生态环境及尊重生态环境为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先进施工技术,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有机融合到一起,真正形成一个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环境。由于过去乡村过度粗放开发,进行陡坡地开荒、乱砍乱伐,填湖造田等,给乡村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植被减少。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时,应制定合理开发制度,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原则,对乡村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开采、经营和开发。
2.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受限于人口、经济、文化和技术等条件,乡村经济发展滞后。乡村居民为改变贫困现状,往往采取一系列措施获得短期效益,如乱砍滥伐林木、围湖造田、陡坡地开荒等。虽然由此获得了短期利益,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当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遭到严重浪费。所以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必须引入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能为了快速见效不顾后果地破坏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应当谨慎开发,规范开发。各地区应按照村庄布局优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统筹安排全域乡村规划建设,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措施,充分挖掘利用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优势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3 针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面临问题的分析
3.1 存在城乡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首先在乡村规划中存在城乡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城市地域和乡村地域两者之间在文化、经济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而给地区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以很大的阻碍。很多省市在地域空间结构分布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城乡地域分布不平衡就是当前最显著的问题,形成了在一个地区中有着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同时也有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除此之外,各个省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层次程度存在不同,一些乡镇的结构出现松散的现象,导致区域之间缺少一定关联,给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形成制约。
3.2 存在城乡二次结构日益明显的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了40%以上,正是由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城镇人居环境和综合承载力显著提高和完善,各个省市地区的生产总值也在逐年递增。从GDP生产率上进行分析来看,我国城乡二次结构问题越来越明显,也正是由于城乡二次结构日益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美丽乡村景观规划的正常进行。
3.3 存在景观规划平均规模受到限制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一些省市空间结构来进行分析,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来带动整个区域性的发展并且以小城镇为依托来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向前发展的城乡体系。这种发展趋势是良好的,但由于城镇平均规模有限,单从经济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整个经济文化交流的辐射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上述种种不良因素都给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带来了不良影响。
4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建议
4.1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为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千村一面”,我们要在文化内涵、民居建设、景观打造上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古村落,
需要传承历史,深入挖掘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岭南文化等特色文化,使其印在墙上、刻在砖上、雕在门楼上,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标签”。要结合山区、平原、沿江等不同地域实际,结合各村的传统民居、传统建筑的实际,对已有民居院落进行改造,努力做到既传承历史风貌,又搞出现代特色,打造一道道靓丽的民居风景线。村庄古建筑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补加固,传承岭南特色文化脉络。
4.2景观设计应考虑功能划分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企业开始发展壮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工业企业布局和景观规划不合理,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越来越严峻,大大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这与上述提出的乡村景观规划原则不相符。因此,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将工业区和居民区有效地隔离开,工业厂区景观设计时应注重热量排放与吸收效应,厂区绿化植被不宜过于茂密,而居民区景观设计时应突出宜人特色。在道路与植被群落交叉的界面上,需要预留过渡空间,以水土保持,植被保持恢复为原则,避免与其冲突。当村道经过农田、水田、果园等植被较为单一的人工自然环境时,道路绿化景观的选择应与农业景观相辅相成。
4.3构建完善的乡村聚落格局
从村落的原始形态入手,对村落景观塑造起主要作用的节点元素、空间肌理、景观素材等进行深入挖掘,构建出乡村聚落温馨格局;因地制宜规划乡村道路,整治村内风水塘,建成生态休闲公园,为村民农闲时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将乡村空间编织起来。要用好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农林牧渔等资源,着力打造农家特色餐饮美食、乡村游览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娱乐、农业科普教育等特色村庄,充分展示美丽乡村的魅力。 5总结语
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美化乡村、美化道路、美化外表,而是完善乡村整体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为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者,应该更加清晰的了解建设地区的人文景观以及历史发展,更好的带给村民实际的实惠。村民是乡村最直接的受益群体,建设乡村就是在为村民服务,为中国最广大的身份者造福,建设现代化的乡村,建设群众满意的乡村。
参考文献:
[1]王芬芬.浅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魅力中国,2017,(35):42.
[2]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29-232.
[3]郑文堂,邓蓉,华玉武,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J].现代化农业,2015(2):46-48.
[4]吴端炯.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景观的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7.
[5]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6):136-137.
[6]四会市域乡村建设规划(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