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
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一、糖尿病分型1.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指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多发于年轻人,通常起病急,症状明显。
2.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不伴胰岛素抵抗。
多发于中老年人,通常起病缓慢,症状较轻。
3. 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与一般糖尿病有所不同。
4. 特殊类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由于基因突变、药物反应或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糖尿病,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等。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
2. 糖耐量异常(IGT)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
3.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中2小时血糖≥11.1mmol/L。
三、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的个体。
2.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个人。
3. 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个体。
4. 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异常的人群。
5. 年龄≥45岁,性别因素对糖尿病发病也有一定影响。
四、糖尿病并发症诊断标准1. 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表现,同时血糖控制不稳定。
2. 眼部病变:出现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眼部病变表现,血糖控制不稳定。
3. 肾脏病变: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病变表现,血糖控制不稳定。
4. 神经病变:出现感觉异常、疼痛等神经病变表现,血糖控制不稳定。
5. 感染:出现各种感染,如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血糖控制不稳定。
6. 其他并发症:如脑血管疾病、肢体坏死等,血糖控制不稳定。
五、糖尿病治疗目标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血糖,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以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3 版解读》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糖尿病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发布,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和精准的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重要内容和意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定义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的血糖水平。
具体如下:1. 空腹血糖≥7.0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随机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3. OGTT 中 2 小时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糖尿病时应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如应激、药物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其诊断切点为≥6.5。
二、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分型主要依据病因和发病机制,2023 版指南将糖尿病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大类。
1. 1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通常发病较急,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时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胰岛素绝对缺乏是 1 型糖尿病的特征,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有关。
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但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护理临床营养学代谢疾病的营养治疗精选全文
③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把握好三大产热营养素 的比例。
④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均衡分配各类食物的摄 入,构成“均衡膳食”。
⑤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营养素含量相似的食物 等量互换,方便改善花色品种。
2021/1/12
33
(3)使用“食品交换份”法的缺点(注意问题):
注意到化学上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相当,没考虑等 量碳水化合物的不同类型以及其它食物成分对血 糖的影响,尤其是交换表没有反映出不同食物在 血糖反应方面的差异。
35
各类食物的交换份表(P604606) 关键是掌握不同食物的每交换份的重量。
2021/1/12
36
7、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与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1)定义:血糖生成指数()是食物对人体 的一种生理效应的参数,是衡量食物引起 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
它表示含50克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和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 (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应答水平的百分 比值。
②合理应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理论,可使糖尿 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平均下降15%,减少或停止使用 降糖药物人数超过50%,显著好于其他教育方式, 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的应用和好评。
③有利于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加工烹调。
④有利于进行糖尿病专用产品的开发。如“缓释 能量”饼干,该饼干具有吸收缓慢、血糖生成低 (<55)的特点。
1400 16.5 9
225 1
500 3
150 2
220 1.5 1.5
1600 18.5 10 250 1
500 4
200 2
220 1.5 1.5
1800 21 12 300 1
500 4
220 2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
慢性并发症
仅供内部参考
糖尿病的治疗概述
• IG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应该引起重视 • 保护胰岛功能是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控制同样重要 • 血糖控制目标
仅供内部参考
糖尿病治疗的目的
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 良好控制的维持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
仅供内部参考
糖尿病的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 •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 – 脑血管并发症 渗综合征 • 乳酸性酸中毒 • 微血管病变 – 糖尿病眼病 – 糖尿病肾病 • 神经病变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 糖尿病足和骨关节病 大血管病变
• 血糖控制状态分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
仅供内部参考
仅供内部参考
格列奈类 vs 第二代磺脲类
格列奈类 符合生理性促泌 血糖控制 餐后血糖波动 体重增加 低血糖 肾功能不全 改善早相 全面 小 不影响 严重低血糖罕见/比磺脲 类低 无禁忌 餐前服用 方便灵活 第二代磺脲类 不能改善早相 部分降FPG为主 部分降PPG为主 较多 2-5kg 发生率较高 有禁忌
加用一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 格列奈类、 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
3个月后 HbA1c>6.5% 3个月后 HbA1c>6.5%
加用胰岛素 加用胰岛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
仅供内部参考
血糖控制目标
• 血糖控制与目标值
*DCCT资料非糖尿病者 HbA1c范围 4.0~6.0%
仅供内部参考
糖尿病
仅供内部参考
主要内容
• 定义 • 流行病学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分型 • 诊断 • 治疗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课件
ADA/IDF/EASD专家委员会推荐 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新手段
专家委员会推荐要点
22
一、HbA1c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考虑到与微血管病变或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高血糖相关 的单一检验项目不能成为 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
反映慢性血糖暴露的检验指标可能较即时血糖值更有价值。 HbA1c检验技术优于目前实验室采用的血糖监测技术。 基于以上原因, HbA1c检测可能是更好的诊断糖尿病的指标。
葡萄糖利用降低 、 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旺盛
血糖升高 大量葡萄糖尿中排出
消瘦、乏力、生长迟缓
渗透性利尿 多尿
渗透压升高
多食、易饥
口渴、多饮
15
五、糖尿病诊断
16
糖尿病诊断的三个步骤
一、判断有无糖尿病; 二、对糖尿病进行分型; 三、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并发症
17
糖尿病诊断标准
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
1030%
0.3-3%
立即离心后血浆标本室温放置6小时,血糖值下降 0%
30
六、糖尿病分型
31
DM分型日趋完善全面
1965 WHO第一次分型报告 1980 WHO第二次分型报告 1985 WHO的三次分型报告 1997 ADA 和 1999 WHO分型
能更明确的反映各种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 制, 有助于指导诊断与治疗
对HbA1c 水平不够糖尿病诊断标准, 但≥6.0%的患者, 应该 接受有效的预防性干预。 HbA1c≤6.0%的患者也可有可能 由于存在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而存在糖尿病风险, 这些患 者也可从预防措施中获益。
以人群为基础的预防在何HbA1c水平时开始启动应该结合 干预措施本身的特点、医疗资源和干预人群的大小。
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下面将分别对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素分泌细胞而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患者通常在年轻时发病,临床上以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此外,1型糖尿病患者还常伴有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诊断1型糖尿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抗体等指标。
2.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
临床上以多尿、多饮、多食、视力模糊、感染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诊断2型糖尿病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3. 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妊娠糖尿病、胰腺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或化学品引起的糖尿病等。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通常在妊娠后期出现,患者多数在分娩后血糖恢复正常。
胰腺疾病引起的糖尿病是由于胰腺疾病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手术后等。
药物或化学品引起的糖尿病是由于某些药物或化学品对胰岛素分泌或作用产生不良影响,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认识和诊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管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加强对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的学习和了解,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概述
多数起病缓慢,半数无任何症 状,在筛查中发现
早期口服降糖药物有效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LOGO
• 2型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 遗传性复杂疾病。 •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样性造成了患病群体及个体的 多样性。 • 胰岛素抵抗和β 细胞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 两个主要环节。
糖尿病诊断标准
LOGO
③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 mg/dl)。无症状者择日重复 1次。
糖尿病诊断标准
LOGO
④高血糖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且随机 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的4条均为“或”的关 系,只需要满足1条即可诊断。
LOGO
2型糖尿病病因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特别是脂肪性肝炎患者 2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 发病率增高。
LOGO
2型糖尿病病因
• 妊娠和围产期: • 据统计,有20%~50 %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在婴儿出生后的5~10 年内会发展成为2型糖 尿病患者。如果出生婴 儿的体重超过4千克, 那么婴儿患2型糖尿病 的可能性也很大。
胰岛素的分泌
LOGO
• 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显示的是葡萄糖促使 来自储存在β细胞中分泌胰岛素颗粒的迅速 释放,第二相分泌除了来自储存的分泌颗 粒外,还包括不断新合成的胰岛素,只要 血糖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则第二相分泌始 终居高不下。
2型糖尿病病因
LOGO
1 2 3
遗传和环境因素
应激:突发心脑血管事件、车祸、分娩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作用障碍或同时存在,并伴有高血糖症。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临床上通常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尿液中酮体和尿糖等指标来确认糖尿病的诊断。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
五、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有关,因此可采用中药治疗,如黄芪、苦瓜、茯苓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六、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健康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为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
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
10-20 6-12
60-70%-尿 30%-粪 80-320
8-12 2-4
90%-尿 10%-粪 2.5-30
8-12 1-2
5%-尿 95%-粪 30-180
24 5-8
60%-尿 40%-粪 1-8
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磺脲类主要副作用为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往往不象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 察觉,且持续时间长,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
联合治疗理论基础 单一药物治疗疗效逐年减退,长期效果差
联合治疗的目的
改善糖代谢,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 保护 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 减轻胰岛素抵抗 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
2型糖尿病联合疗法的原则
单一药物不能满意控制血糖 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可以联合,扬长避短 一般联合应用2种药物,必要时可用3种药物 考虑费用—效果因素
糖尿病控制目标
理想 血糖(mmol/L) 空腹 4.4~6.1 非空腹 4.4~8.0 尚可 ≤7.0 ≤10.0 差 >7.0 >10.0
HbA1c(%)
血压(mmHg) BMI(kg/m2) TC(mmol/L) HDL-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男性 女性
<6.5
<130/80 <25 <24 <4.5 >1.1 <1.5 <2.6
6.5~7.5
<140/90 <27 <26 ≥4.5 1.1~0.9 <2.2 2.6~4.0
>7.5
≥140 /90 ≥27 ≥26 ≥6.0 <0.9 ≥2.2 >4.0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高血糖。
为了能够准确诊断和分析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医学界制定了一套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
首先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建议,糖尿病的诊断一般需要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标准:1. 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 mmol/L(126 mg/dL)。
2. 随机血糖水平:随机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1 mmol/L(200 mg/dL),并且伴有典型的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20分钟后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1 mmol/L (200 mg/dL)。
4. 高血糖危机的存在:伴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例如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并且血糖水平迅速升高。
其次是糖尿病的分型标准。
目前常用的糖尿病分型标准包括:1. 1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T1DM),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生。
该类型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而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完全丧失。
患者通常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来维持生命。
2. 2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T2DM),通常在成年人发生,并且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
该类型的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细胞对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引起的。
控制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通常可以帮助控制2型糖尿病。
3.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在怀孕期间出现高血糖,通常在妊娠中期出现,并且在分娩后会恢复正常血糖水平的一种临时性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需要密切监控和及时治疗,以防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4. 特殊类型糖尿病: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类型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基因突变引起的糖尿病、胰腺疾病引起的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引起的糖尿病等。
这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需要特殊的治疗和管理。
在诊断糖尿病时,除了血糖水平的检测之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病史、症状以及体检结果来作出综合判断。
《糖尿病诊断和分型》课件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由于无氧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 的高乳酸血症,表现为乏力、恶心呕 吐、深大呼吸等。
由于严重高血糖和脱水引起的高渗状 态,表现为多饮、多尿、意识障碍、 偏瘫、癫痫等。
慢性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引起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心肌梗死等。
血糖监测和记录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 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记录血糖数据
将血糖监测结果记录在笔记本或 电子设备上,方便查看和分析。
分析血糖数据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分析饮食、 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06
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控制危险因素
1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
定期复查和评估
定期复查
01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糖、血脂、肾功能等。
评估治疗效果
02
根据检查结果和自我监测情况,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03
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反映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
尿糖检测
通过尿液检测尿糖水平。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
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 ≥11.1mmol/L。
03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定义
症状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 内产生针对胰岛β细胞的抗体,导致胰岛β 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世卫组织 1999 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
世卫组织 1999 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后续管理至关重要。
世卫组织在 1999 年制定了一份被广泛采用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下面将对这份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指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
这种升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同时存在导致的。
二、糖尿病的分类与分型根据导致高血糖的机制和进展速度,糖尿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类型 1 糖尿病类型 1 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这种糖尿病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素生成细胞导致的胰岛素不足所致。
多数发病于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体。
治疗需要依靠胰岛素注射。
2. 类型 2 糖尿病类型 2 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这种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
多数发病于中老年人群体,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
3.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高血糖症状。
这种糖尿病与孕妇本身的身体状况、胎儿生长、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
如果不做好控制,可能会对胎儿健康和母亲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 特殊类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了一些罕见的糖尿病类型,如遗传性糖尿病、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等。
三、糖尿病诊断标准下面是世卫组织 1999 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患者未进食至少 8 小时后测量的血糖水平。
在此情况下,空腹血糖高于或等于 7.0 毫摩尔/升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高于 6.1 毫摩尔/升但低于或等于 7.0 毫摩尔/升,则表示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前期。
2. 随机血糖随机血糖是指患者未注意血糖含量的情况下所测量到的血糖水平。
如果患者出现高血糖症状,如多饮、多尿、皮肤瘙痒等症状,并且随机血糖高于或等于 11.1 毫摩尔/升,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监测方法
采用自我血糖监测和定期医院复查相 结合的方法,包括指尖血糖检测和糖 化血红蛋白检测等。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选择
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和具体情况,医 生会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如胰 岛素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HbA1c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HbA1c≥6.5%可考虑为糖尿病,但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诊断。
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筛查,若血糖异常则进行口服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诊糖尿病类型和程度。在诊断 过程中还需评估患者的胰岛功能、并发症风险等。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 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 细胞功能缺陷是核心环节。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2型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其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习 惯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2型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多饮、 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典型症
2
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 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11.1mmol/L。
3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如应激 、药物等。
分型依据及治疗原则
01
分型依据主要根据临床 特点、胰岛功能、胰岛 素相关抗体等进行综合 判断。
02
1型糖尿病主要分为免疫 介导性和特发性两种类 型。
预测并发症
糖尿病分型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和预防并发 症。
糖尿病的诊治
速:血糖下降 每小时3.9~6.1mmol/L 为宜。 3.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去除诱发因素。动态复查各指标。
并发症的治疗:2.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特点:严重高血糖、血浆渗透压高、脱水、甚至意识障碍,酮症酸中毒不明显。
(6)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 (7) 2 型糖尿病饮食、运动、口服 药效果不好时。
(8)全胰切除后继发性糖尿病。
使用原则:1.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2.方案模拟生理分泌;3.小剂量开始调整到最佳剂量。
并发症的治疗: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治疗方案
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不适当少降糖药、饮食不当、其他急症应激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 我国采用 WHO 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满足以下至少1个条件)
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源自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检测
≥11.1
或加上空腹血糖
≥7.0
或加上OGTT 2 小时血糖
≥11.1
或加上HbA1c
≥6.5%(2020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新标准)
注意: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空腹血糖不能诊断糖耐量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
肾动脉、脑动脉等。
(2)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心肌病等
(3)神经系统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缺血性脑卒中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手套征 自主神经病变:胃肠、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等。
(4)糖尿病足 (5)眼部并发症:白内障等
以感染的形式出现: 皮肤疖、痈、结核、泌尿系感染等
糖尿病课件【2024版】
有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呈酮症酸中毒倾向,有两种亚型1、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 证据:①HLA基因-DQA、DQB、DR位点的某些等位基因频率增高或减少出现; ② 体液中存在着针对胰岛B细胞的抗体;③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病如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和Addison病。起病急,年龄小,有酮症倾向。部分为“成人隐匿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
2型糖尿病病因、发病机制 和自然史
2型糖尿病
病因、发病机制和自然史
第一阶段----遗传易感 性第二阶段----胰岛素抵 抗和B细胞的功 能缺陷第三阶段----葡萄糖调 节受损(IGT和 IFG)第四阶段----临床糖尿 病
三、糖尿病的分型
糖尿病的病因学分类(1997,ADA建议)
一、1型糖尿病(B细胞破坏,常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 1. 免疫介导 2. 特发性二、2型糖尿病(其不同程度可从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显著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略)四、妊娠期糖尿病(GDM)
(三)第3期—免疫学异常 此期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虽维持正常,但由于处于自身免疫反应活动期,血循环中会出现自身抗体。①ICA:新诊1型糖尿病中80%阳性,6月至3年后逐渐降低;②IAA:新诊的患者中40%-50%阳性,但不能区分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抗体,IAA也不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抗体,它还可出现于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症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③GAD65:新诊患者中阳性率60%-96%,敏感性强、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有助于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并提示应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
二、目前的流行病情况?
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中国糖尿病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二,中国人群中的25岁-64岁年龄段人群中的患病率已经从80年代的0.9%上升至90年代的 2.5%,另外还有 3.2%的成年人患有糖耐量减低。
糖尿病分型诊断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 (单位:mmol/l)
诊断
糖尿病
糖耐量受 损
空腹血糖 受损
条件
空腹 服糖后2h
空腹 服糖后2h
空腹 服糖后2h
静脉(全血)
≥ 6.1 ≥10.0 < 6.1 6.7~10.0 5.6~ 6.1 < 6.7
毛细血管
≥ 6.1 ≥11.1 < 6.1 7.8~11.1 5.6~ 6.1 < 7.8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缺陷是 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 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 hla抗原异常上
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 一些灭鼠药等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妊娠型糖尿病病因
01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 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02X
浅谈糖尿病的 诊断标准及临 床分型
中西医结合科:
什么是糖尿病
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 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 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 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 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 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 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 竭病变,且很难或无法治愈。
2糖化血红蛋白还受红细胞的 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 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 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 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 真正的血糖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标准糖尿病患病率在中国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非感染性疾病之一,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医疗保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已成为肾功能衰竭、失明和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和估计,包括尚未诊断的在内,全国约有近3000万糖尿病患者。
然而,1997~1998年,在全国27个大、中医院进行了两次调研,观察了近650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和并发症情况,发现平均空腹血浆葡萄糖值分别为9.2和9.1mmol/L,HbAlc结果平均值为8.8%,表明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甚差,慢性并发症也较重。
大、中医院的情况既如此,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情况也可推测而知。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均已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可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事实,现已为广大医护人员所接受。
通过各种手段促使患者的代谢紊乱得到严格的控制,势必成为在糖尿病二级防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同时,必须不断对基层医护人员,特别是第一线工作的社区医护人员进行糖尿病知识更新的培训,提高对糖尿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才能最终达到这一艰巨目的,控制糖尿病流行!一、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慢性高血糖将导致人体多组织,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二、糖尿病的分类与分型近十余年来由于对糖尿病的病因、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获得了大量突破性的进展,于1997年经美国糖尿协会(ADA)委员会报告公布,提出了更新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的建议,并于1998年和1999年经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委员会认可。
表1. 糖尿病的分型1.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自身免疫性:急性型、迟发型●特发性2.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3.其他特殊类型●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异常●胰岛素作用基因异常●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制剂●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其他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4.妊娠糖尿病(GDM)最新分型废除了过去沿用的IDDM和NIDDM的名称,并以阿拉伯字1和2取代了过去Ⅰ型和Ⅱ型糖尿病中的罗马字Ⅰ和Ⅱ,取消了与营养相关性糖尿病(MRDM),将之归类于特殊类型中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的糖尿病。
临床上对1型和2型糖尿病需进一步鉴别,可按以下主要特点加以鉴别(表2)。
特别说明:1.血糖水平本身对分型并无意义。
2.在部分成年起病和发展缓慢的1型糖尿病(LADA糖尿病),早期分型较困难,可参考治疗反应及免疫标记物定型。
3.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出现2型糖尿病是最近在亚洲(日本、印度和中国等)高流行人群中的一个新动向,说明2型糖尿病起病年龄已提早二三十年。
大多起病隐匿,常伴肥胖和无病状性尿糖。
少数起病较急,伴多尿、酮症,需短期胰岛素治疗。
青少年由于复杂的心理-社会方面特点,对治疗方案依从性差,面临着成人2型糖尿病同样的并发症,应引起注意。
4.尚有50%~60%患者还未被诊断,有待发现(见表3),这类人群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表3. 无症状未被诊断的人群作糖尿病筛查的指征Ⅰ.年龄>45岁,若FPG≥5.6mmol/L(≥100mg/dl)或随机血糖≥6.5mmol/L(≥120mg/dl)需进一步作OGTT。
若正常,每隔2~3年复查。
Ⅱ.年龄<45岁,而具有以下情况者,每隔1年进行一次筛查。
1. 肥胖≥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BMI)(kg/m2)男≥25,女≥24。
2.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3. 有巨大儿(≥4.0kg)分娩史或曾经诊断有妊娠期糖尿病史者。
4. 血压≥140/90mmHg.5. HDL-C≤0.9mmol/L(35mg/dl)及(或)甘油三酯≥2.82mmol/L(250mg/dl)6. 以往筛查有IFG或IGT。
三、糖尿病的诊断长期以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直沿用WHO1985年提出的静脉血浆葡萄糖的标准,即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8mmol/L(≥140mg/dl)或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或者口服葡萄糖试验(OGTT)2小时≥11.1mmol/L(≥200mg/dl)。
1985年以来,大量实践显示,以2小时PG≥11.1mmol/L为“切割点”,若以FPG≥7.8mmol/L作为反映高血糖及其危险性,其敏感性太低,包括中国(含香港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FPG值为6.7~7.2mmol/L与2小时PG≥11.1mmol/L的相关性最好,因此,1997年ADA报告及1999年WHO咨询报告一致提出了诊断糖尿病和血糖紊乱的新标准(表4)。
新的诊断标准解释如下:(1)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人: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人量;OGTT 是指以75g无水葡萄溶于水内口服。
OGTT方法见本章附录。
(2)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推荐测定静脉血浆糖值。
如用毛细血管及(或)全血测定葡萄糖值,其诊断分割点有所变动。
采用毛细血管血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相应值若为[mmol/L(mg/dl)] 0h≥7.0(≥126),2h≥12.2(≥220);IGT:0h<7.0(<126=和2h≥8.9(≥160)且<12.2(<220=;IFG:0h≥6.1(≥110)且<7.0(<126=及2h<8.9(<160=。
必须在另一天重复测定一次血糖。
(3)如用全血测定,标本应立即测定,或立即离心及(或)置于0~4℃保存。
但后两者不能防止血细胞利用血糖。
因此,不宜测定血清葡萄糖,最好立即分离出血细胞。
(4)糖尿病症状指急性或慢性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
(5)必须注意,在无急性代谢紊乱,即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情况下,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21日)内三个标准之一复测核实,如复测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访中复查明确。
再次强调,对无急性代谢紊乱情况者诊断糖尿绝不能依据一次测定值。
(6)急性感染、创伤、循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增高,不能依此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过后复查。
(7)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8)ADA(1997)报告中建议流行病学调查中可仅采用空腹血糖值。
以后WHO评议中认为:流行病学调查时可采用空腹及(或)OGTT后2小时血糖标准。
如因何原因不能采用OGTT,则可单用空腹血糖进行调查,但应注意,某些个体空腹血糖水平及OGTT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判断结果可不一致,以致分别以此两水平调查所得的糖尿病患病率有时可有些差异。
理想的调查是空腹及OGTT后之小时血糖值并用。
(9)糖稳态受损期新标准中划出了一个正常及糖尿病血糖水平间的时期,此时期血糖水平已高于正常,但尚未达糖尿病诊断水平,称为糖稳态受损期。
此期的判断亦以空腹血糖及(或)负荷后2小时血糖为准。
以前者为主时,空腹静脉血糖(FPG)>6.1mmol/L(>110mg/dl)~<7.0mmol/L(<126mg/dl=时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以后者为主时,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7.8mmol/L(>140mg/dl)~<11.lmmol/L(<200mg/dl=时称糖耐量受损(以往称为糖耐量减退或低减,IGT)(表4)。
目前将此期看作任何类型糖尿病均可能经过的由正常人发展至糖尿病病者的移行阶段。
近年研究表明,此期的血糖水平已可能对器官组织发生损害,尤其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空腹静脉血糖<6.1mmol/L(110mg/dl)且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者可视为正常者。
注意随机血糖不能用于诊断IFG和IGT。
四、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孕妇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4%,包括:(1)原有糖尿病的妇女伴有妊娠,约占10%;(2)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妊娠期发生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约占90%,于分娩后大多恢复正常,但其中约有1/4的病人可于若干年后发生永久性糖尿病。
GDM也有很大风险,妊娠期并发症较非糖尿病的孕妇为高,对GDM应加强监护。
24~28周孕妇需进行筛查,1h>7.8mmol/L者须作100克葡萄糖耐量诊断试验,四次测定中任意2个水平大于等于上述值,可确诊GDM(表5)。
年龄<25岁,体重正常,也无高危因素者可免筛查试验,若有高危因素者也需筛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终身性疾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能够严格控制,尚不能根治。
为了争取长期而严格控制代谢紊乱,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延缓和减少各种慢性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必须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实为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附录一、有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血糖测定方法●在进行OGTT的前三日,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150克以上。
●需禁食8~14小时,但可适量饮水。
●7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内,在5分钟内饮毕。
自饮第一口糖水起开始计时,在2小时内不走动,不抽烟。
●儿童葡萄糖负荷量按1.75g/kg体重计算,但不超过75克。
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同。
●血标本试管内应加入氟化钠,每毫升全血加6毫克,混合后即刻分离血浆,并冰冻待测。
●不可用血清检测血糖,否则酵解将造成血糖浓度降低,影响测定结果。
●一般情况下,在诊断糖尿病时,宜采用静脉血浆以常规生化法检测血糖浓度。
以血糖监测仪检测毛细血管葡萄糖浓度主要用以监测血糖变化,不作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