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练 训练9
2019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卷9解析版新人教版.docx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91、商周时期 , 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 有一定数量的“食田” , 能文能武, 生活无忧 , 春秋战国之际, 士发生分化 , 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 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 或发展为新兴地主。
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 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2、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3、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要从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和谐融洽的“尚同”社会,首先要建立一种普遍承认和人人服从的政治权威,以统一人们的是与非,义与不义。
据此分析,墨子认为尚同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是( )A.认同统一的思想和意识形态B.崇尚法治,反对人治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实现各家各派的思想融合4、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 错误的是 :(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5、 1600 年,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的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1602 年, 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他们的思想都被称为“异端”。
与这些所谓“异端”相对立的思想分别是()A.天主教思想和儒家正统思想B.加尔文教思想和宋明理学C.哥白尼学说和儒家正统思想D.启蒙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6、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
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
高考历史 试卷讲义 一轮复习64练(目录)
训练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训练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训练3 秦汉的统一与政治制度训练4 秦汉的经济、文化与科技训练5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训练6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创新训练7 魏晋至隋唐的经济与文化训练8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训练9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训练10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训练11 明清时期的政治训练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阶段检测(一)中国古代史训练13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训练14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训练15 辛亥革命训练1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训练17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训练18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训练19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训练2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训练21 人民解放战争阶段检测(二)中国近代史训练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23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训练24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训练25 现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阶段检测(三)中国现代史训练26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训练27 中古时期的欧洲训练28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阶段检测(四)世界古代史训练29走向整体的世界训练30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训练31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训练32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训练3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训练34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阶段检测(五)世界近代史训练3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训练36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训练37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训练3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训练39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训练40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训练41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训练42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阶段检测(六)世界现代史训练43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训练44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训练45 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训练46 世界古代的食物生产、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训练47 世界古代的政治制度和人类迁徙与战争训练48 近代以来中国的税收与社会保障训练49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训练50 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与文官制度训练51 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训练52 近代西方人口迁徙和文化的扩张与交融训练53 当代中国的外交训练54 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货币体系训练55 现代世界的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训练56 现代世界人口迁徙和世界大战下的文化碰撞与交流综合模拟(一)综合模拟(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训练9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9 人民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0·福建福州期末)2008年以来,非洲索马里沿海累计已经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盗已猖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一现象备受国际关注,有人开始对索马里的历史产生兴趣,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最有可能是( ) A.达·伽马B.哥伦布C.迪亚士D.麦哲伦解析:索马里位于红海与印度洋一带,达·伽马到过这一地区。
迪亚士最远达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但从路线看,都没有经过这一地区。
答案:A2.(2010·广东广州调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
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法国B.荷兰C.西班牙D.意大利解析:注意时间,1533~1603年,这一时期正是英国和西班牙海上争霸时期,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材料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话正是在此背景下说的。
答案:C3.(2011·吉林长春文综)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
原因主要是( )A.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奴隶贸易解析:在早期的海外殖民活动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暴力掠夺,贩卖黑奴,但黑奴是被贩卖到美洲,而不是欧洲,因此D项是错误的,B、C两项时间不正确。
答案:A4.(2010·福建莆田质量检测)在《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詹姆斯·络温指出美国教科书中最著名的谎言是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
哥伦布之所以被描绘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英雄,是因为他(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C.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D.是美国立国建制的功臣解析:麦哲伦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哥伦布不可能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也不是美国立国建制的功臣,B、C、D三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9-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九)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1.[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质监]“在货币机能上,金属货币可以由别种材料造成的记号或象征来代替。
”纸在北宋最早成为金属货币的“记号或象征”,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纸价昂贵,与金属货币价值相当B.交通便捷,纸币更便于流通C.经济繁荣,票证信用得以发展D.政局动荡,政府进行货币改革解析:A、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B、C两项都与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有关,但B项不属于根本原因,而商品经济繁荣和信用体系的发展才是纸币发展的根本原因,答案为C。
答案:C2.[2016·湖南长沙模拟]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科举出身者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
这说明( )A.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B.隋唐选举不再看重门第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普及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当时科举出身者69%为士族”可知,隋唐时期的政治仍然存在着贵族政治的特点,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可以排除;C项显然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教育问题,D项可以排除。
答案:A3.[2016·广东广州模拟]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学的统治地位动摇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解析:结合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程颐、程颢、朱熹等人吸纳了佛道两教的思想,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儒学的地位也得到了巩固和提高,B项错误,排除;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为A。
答案:A4.[2016·山西四校联考]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②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③人的“得救”与否,都是上帝预先决定的事情④“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解析:①是普罗泰格拉的名言;②是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名言;③是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的“先定论”;④是伏尔泰的名言。
【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学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学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长沙一中高考模拟,24)据《战国策》记载,赵国地处中央,成为“杂民之所居”,而宋国更加富庶,也是“邻民之所处”。
战国时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A.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B.使兼并战争的进程加速C.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分封制下,人口分布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人口流动逐渐加强,具有不同血缘的人口杂居在一起,从而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故A项正确。
2、(2017·淄博高三摸底,2)公元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
太学的兴办( )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答案A解析太学教授的内容是儒家经典,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思想大一统,故A项正确;太学博士子弟合格者入朝为官,并没有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是形成于隋朝的科举制而非西汉时期的太学选官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问题,故D项错误。
3、(2017·郴州二模,7)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
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
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
“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弃商从政B.徽商追求虚荣C.徽商寻求政治庇护D.政府抑商答案D解析徽商弃商从政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故A项错误;徽商追求虚荣反映的是一种表面现象,与题干“本质”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徽州朝奉”是一种自我“加封”,不是官府封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徽州朝奉”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质上反映了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商人希图通过自我加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第一部分: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时代划分1. 先秦时代(公元前2070年-221年):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2. 秦汉时代(221年-220年):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代(220年-589年):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4. 隋唐五代时代(581年-960年):包括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5. 宋元明清时代(960年-1840年):包括宋、元、明、清时期。
二、现代史时代划分1.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1840年-1911年):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等重要事件。
2.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代(1912年-1949年):包括北洋政府、国共合作、国共内战等重要事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1949年至今):包括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重要事件。
第二部分:题型训练1. 选择题(1)下列哪个时代不属于古代史时代划分?A. 秦汉时代B. 隋唐五代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魏晋南北朝时代(2)以下哪个时代属于现代史时代划分?A. 宋元明清时代B. 秦汉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先秦时代2. 完成句子题(1)1840年至1911年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2)1949年至今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3. 解答题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史时代划分的五个主要时代,并指出每个时代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1)C (2)C2.(1)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3. 先秦时代: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特点是神话传说、星象卜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大放异彩。
秦汉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主要特点是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法制,汉武帝的开疆辟土与文化繁荣,以及新莽王朝的短暂统治。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评述论述类开放性解析题热考题型专项练20208
题型9 评述(论述)类开放性解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结合。
)解析:首先据材料信息分别得出: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系,然后论题。
如可以定为: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推动思想的解放;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其次,论述可以结合中外史实论述,比如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政治变革,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阶层崛起,促进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论述上,注意结合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以及对宋代文化的影响、古希腊经济发展对人文主义的思想做出的贡献;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上,注意结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古希腊工商业发展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
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阐述: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推动小农经济的形成。
各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财力消耗巨大,商鞅通过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秦国国力,秦国逐步推行军功制、郡县制,冲击了宗法制、分封制和世官制。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石,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示例二:论题: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阐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化昌盛,如勾栏瓦舍、宋词、话本小说等。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哲学成就突出。
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9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题型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1.《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
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
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A.封建主义的残余B.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C.罗马天主教会D.工业资产阶级【答案】A2. “告诉人们,‘他们为什么要斗争’和为什么必须斗争,……他的新的福音书已成为整个文明人类劳动群众的精神财富,……他找到了医治苦难的药方。
他教导人们如何去摧毁作为其他奴役基础的奴役制度。
”“医治苦难的药方”指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C.自由主义D.凯恩斯主义解析“医治苦难的药方”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答案】B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
……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
”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解析】材料谈到巴黎公社成立后在政治建设方面的措施,没有谈到巴黎公社的背景,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均由人民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罢免,代表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自治,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的政治体制并不完善,不能说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因此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故D项错误。
【答案】B4. “自由的巴黎,它给法兰西作出榜样,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发抖的老板们……”这首法国诗歌反映的是()A.攻占巴士底狱B.《人权宣言》颁布C.第一帝国诞生D.巴黎公社建立解析这首法国诗歌反映的是巴黎公社建立。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9
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附参考答案)一.知识归纳(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五谷”在商周时已有种植;当时的牲畜可供食用、拉车和祭祀;商朝青铜器主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身、车篷的装饰;夏朝的交通工具种类很多,有车、船、橇等;商朝以贝作货币;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春秋战国时,人们能用曲酿酒;《诗经•国风》中的许多民俗民情诗,对我们了解春秋时代社会经济生活,有很大参考价值。
2.秦汉:有统一的度量衡、货币、车轨与文字(小篆——隶书);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一种牧草)、胡豆、胡麻(亚麻)、胡瓜(黄瓜或青瓜)、胡桃(核桃是其一种)移植内地;西域的良马(大宛马)、骆驼等源源东来;中原的丝织品、铸铁术、井渠法传到西域;东汉的画像石与画像砖,其画面题材包括生产、风俗、出行、建筑陈设等;楚歌、楚舞在汉代风行一时;汉武帝以后,西域的琵琶、笳、箜篌等乐器传入中原。
3.南北朝:南方主食稻米,常见的有稻米饭、麦饭和粟饭等;北方盛行面食;蜀汉发明了馒头,北魏人已会炸油饼,胡饼成为内地人喜食之物;三国以后,饮茶之风开始盛行;南方士大夫盛行宽衣博带;北方盛行胡服;南方流行穿屐(木底鞋)和芒屩(草鞋);北方多兴穿靴。
4.隋唐:隋唐时在交通要道上开设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货币;唐代市场的摊位和交易时间都有严格限制;隋朝时,人们喜穿戎装;唐朝时中原人喜穿胡服和靴子,妇女盛行穿男装;胡饼是当时的主食;当时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如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尼泊尔)的菠菜等;中原人从高昌学到酿造上乘葡萄酒的方法;隋唐时,贵族高官的住宅占地大,设施全,老百姓的房屋大多小而简陋;隋唐时使用高型家具和垂足而坐,已逐步代替古老的席地而坐的习惯,后世的床、桌、椅、凳等重要家具,在唐末已基本形成;隋唐两代,人们出门喜欢骑马、骑驴;唐代流行一种和轿子类似的肩舆;隋唐时,有打马球、竞渡、荡秋千、斗花草等文娱活动;隋唐时季节性节日很多,特别热闹的是正月十五的灯节。
高三历史知识点分类复习考试题9
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8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0题)“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2.(2011年4月皖北联考20题)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D.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3.(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16题)“我是南宁邵佳,真正革命到达路。
……走上马路连冲锋,反贼全部都失败。
心在革命不在家,谁知龙岩带了花。
……总要共产到成功,我辈青年把田分。
”诗中描述的情形应发生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工农武装割据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4.(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1题)下图是一幅近代战役示意图,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歼灭B.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D.战役结束后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5.(2011年4月北京西城区一模17题)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
颁布于1936年的是()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6.(2011年5月浙江百校联盟14题)“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是农民)最大的痛苦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这段话最早可能出自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民报》发刊词D.国民党一大7.(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20题)《红星报》曾刊登一份文件,上面记载:“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完全同意洛甫(即张闻天)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一致确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
「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评述论述类开放性解析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题型9 评述(论述)类开放性解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据材料信息分别得出: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系,然后论题。
如可以定为: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推动思想的解放;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其次,论述可以结合中外史实论述,比如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政治变革,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阶层崛起,促进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论述上,注意结合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以及对宋代文化的影响、古希腊经济发展对人文主义的思想做出的贡献;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上,注意结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古希腊工商业发展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
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阐述: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推动小农经济的形成。
各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财力消耗巨大,商鞅通过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秦国国力,秦国逐步推行军功制、郡县制,冲击了宗法制、分封制和世官制。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石,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示例二:论题: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阐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化昌盛,如勾栏瓦舍、宋词、话本小说等。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哲学成就突出。
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限时训练9-10-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分水高中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91.“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
图1为石经的部分残石及拓文。
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该是隶书 B.反映了东汉学术思想的繁荣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的第一手资料2.在概括20世纪的世界发展历程时,一个“新”字就能高度浓缩这个时代的特征。
20世纪中有许多运动或设计都带有“新”字,如世纪之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20年代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图1等,这些都对本国或世界具有首创性和划时代的新意义。
而当时更多的运动和设计虽不带有“新”字,但对整个世界却具有首创性和划时代的新意义,下列最符合这一观点的一组是: ①《五国条约》②世界贸易组织③一国两制④北美自由贸易区体制⑤欧元进入流通领域⑥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指出,“中国之①,得孔子后而立。
中国之②,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③,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在标出的空格中正确的应是A.①政、②教、③境 B.①教、②政、③境 C. ①教、②境、③政 D.①政、②境、③教4.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杵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5.《申报》曾对某一历史事件评论道:“巴黎和会之始,我们多闻所谓的‘公正的胜利’、‘支持弱小民族的权利’,但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求助他人者是注定要失望的。
让国人今天知道,一劳永逸的是自力更生。
如不是国人抛弃了自己的利益,谁能侵犯它们?”这表明了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中国在国际联盟中的地位有所提高C.中国人开始重建民族自信 D.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发生改变6.以下邓小平的言论按首次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7.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高考百天历史分类题型专练--背景、原因型
高考百天历史分类题型专练背景、原因型一、单选题1.明清之际,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B.封建专制统治强化并出现严重危机C.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D.人民起义的推动2.152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人口约为3万,1660年达到约20万。
阿姆斯特丹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开展海上贸易活动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D.进行“三角贸易”3.“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
其中的原因最可能是()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4.1946年,国共两党军队人数是比例是430∶127(万),其中国民党军队多使用“美械装备”,而人民解放军以“小米加步枪”为主;1947年,国共兵力对比变为373∶195(万),解放军仍然处于敌强我弱的状态;1949年1月,国共兵力对比达到204∶385(万),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解放区全面推行土地改革B.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武装干涉C.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展D.两党阶级立场的差别及人民的选择5.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起了“小说界革命”。
据此可知,晚清“新小说”()A.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发展B.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C.践行了白话文运动改革D.成为了社会改造的武器6.在古典时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脚下,要么服从自然:“在宇宙万物之中,人并不是最高贵的”;17世纪以后,“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渐成共识,“通过对自然的智力攻克使得人类变成了自然的主人”的认识逐渐凸显出来。
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革命的兴起B.文艺复兴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发生D.殖民扩张的需要7.从1964年起,美国高校开设的非洲语言课程有约20种,还定期进行常规性和高强度性非洲语言培训项目,到1968年全美高校的非洲研究项目增加到38个。
高考题型练 9题型九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题型九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此类题目是因果关系类题目,其突出特点是答案各要点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联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的原因(理由)”“……的意义”等形式呈现。
“原因”类试题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分清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往往得分也是要打折扣的。
1.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突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这一着力点,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材料一2012年,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4.5%,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一般在70%到80%,德、英、法等国超过了90%。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
(1)概括上述图表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三个力度的原因。
材料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
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条例;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制度,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的原因。
材料三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
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10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和理性总结。
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
“一号文件”的发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9-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题组层级快练(九)一、单项选择题1.(2015·某某某重点中学月考题)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某某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某某的根本要道”和“某某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某某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某某为根据地的思想。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B.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答案 B解析 1935年日本蓄意制造“华北事变”意在侵占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蒋介石强调了某某在抗拒日本侵略、“复兴民族”中的重要性,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作了准备,故B项正确。
2.(2015·某某市调研试题)1936年,胡适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X学良忽然造反了”。
胡适评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B.某某事变C.抗日战争D.某某谈判答案 B解析注意时间“1936年”。
所给选项中只有某某事变符合这一时间,故选B项。
A项时间是1931年;C项时间是1937-1945年;D项时间是1945年8月。
均排除。
3.(2015·某某省执信中学期中考试)营长姚子青率领守城勇士,抱定“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决心,激战两昼夜,最后在巷战中全部牺牲。
这个事件发生在( )A.淞沪会战中B.某某会战中C.某某会战中D.某某会战中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信息描述的现象发生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故选A项。
4.有学者评论某军事行动时指出:“共军发动……暴露其作战实力,使日军对共军采取报复扫荡……日军对华北共军根据地进行千人以上的扫荡一百七十四次,较前两年增加一倍,居民人口自一亿减到五千万人。
晋察冀根据地(冀西、北岳)缩小三分之一。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1.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史料主旨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着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一般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解题技巧史料主旨型选择题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其具体做法如下: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4析: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课本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所学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者论证历史现象的题目;这类题目具有情境新、结论新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解答此类型题与文字史料型选择题相似,但又有极大的不同;文字史料型选择题多是紧扣史料的主旨信息,理解史料蕴含的观点或者历史结论,而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是理解题干材料,判断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结论,材料只是试题的依托;一般运用读、联、析三步法解答;1读:通过阅读题干,搞清楚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时代或历史现象,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2联: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3析: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3.文字材料论证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文字材料论证型选择题一般是指运用史料文献、图表等材料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以此为依托,设计考查角度分析论证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学科能力,具有创新性、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特点;其命题形式或者题干材料是论据,观点在选项中,或者观点在题干中,要求学生在选项中找出相应的论据;解题技巧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1确定主题:通过对题干材料观点或历史结论的理解,明确题目考查的主题及考查的主要角度;2明确考向:判断题目是据题干结论寻找史料或者史实依据,还是从题干材料理解出历史结论、明确解答的思维方向;3巧用方法: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论结合法、特征分析法等;灵活运用这些解答方法,分析材料观点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史学研究理论思考判断符合题意的答案; 4.表格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历史表格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这类选择题主要是公式、统计图,包括线条图、圆形结构图,函数图像图、动态曲线图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命题较多;解题技巧表格数据型选择题解读方法:“三看两注意”;1“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或数据中的文字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两注意”,一注意数据表格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二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数据表格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5.图片、漫画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图片、漫画类选择题多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依托,综合考查学生判读图片、提取信息和阐释历史的能力;该类试题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技巧解答此类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判读,一般应做到“四审、三判、二补、一理解”: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2对备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得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通过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来判定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证;特别是根据历史漫画准确判定主题喻意;学生要能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喻意;6.地图类选择题题型特点这类选择题是题干中把历史地图作为重要的命题材料,并依据历史地图提供的主体信息而设计的一种题型;由于历史地图展示了过去人们的活动空间、进程和特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故具有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读图获取历史信息,形成历史多层次、全方位的联系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解题技巧1解答此类型选择题主要方法:通过对图中自然地理名称、政治地理名称及变化、经济和政治地理区域范围及变化等所反映的信息来判定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历史特征或形成原因一般要从历史事物的名称变化、历史事物区域范围的变化和新旧历史事物的兴亡变化三方面来思考;2解答这类试题的正确方法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有效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7.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题型特点1概念型选择题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的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2这类题目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用到历史概念;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选择题需要在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根据考查角度运用以下方法解答;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8.比较型选择题题型特点1比较型选择题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等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等;这种类型的试题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共同点,可称为“求同型”;另一类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不同点,可称为“识异型”;2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点”“本质上的相似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3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通常后一种更常见;解题技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应在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究竟是让“求同”还是让“识异”,对“求同型”比较选择题,可采用找反例法来解答,即选项只要不符合比较对象中的任意一个,即可排除,只有都符合的才可以选择;对“识异型”的比较选择题,则要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辨别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2明确比较对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3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肯定或排除;4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如共性与个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9.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是因为”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解题技巧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10.探究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探究型选择题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具有开发性或探究性的特点;试题的设问多为“□□应为”“符合XX探究主题的材料是”等形式;解题技巧解答此类试题,一是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探究情境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明确研究主题;二是利用史实支撑法等分析备选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解答多运用阶段特征分析法、史实支撑法、理论分析法等;11.逆向否定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逆向型选择题,又叫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利用学生在考试中的思维惯性来设置答题陷阱,来考查学生的仔细审题能力和细致阅读能力、准确理解历史的思维品质等;解题技巧1抓题干关键词: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否定词,这些词语的设置有的比较明显,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发生的”等;注意运用“错误的选项就是符合题意的答案”这一原则来确定出最后的答案;2解答的主要方法: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得出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②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直接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题目略有难度,暂不能确定某个选项的正误时,假定某一选项正确,然后根据历史事实、结论与历史逻辑关系进行历史推理,得出正确答案;12.史学研究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史学研究理论型题目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选择题型多是以引用某些着名史学家、历史哲学家的话语或者某些关于史学理论研究新趋向的史学话语作为题干,简单地考查对史学思想、历史观、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理解运用;此外还有一种是提供史料或历史观点,考查史料学的研究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客观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学科能力;解题技巧1明确试题考查方向;据题目和解答要求,确定命题的角度和思路,确定题目考查的主题和方向,如分清是对史学思想还是历史史观、是史料鉴别运用还是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等;2解读题干材料,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迁移或依托所学历史知识,运用所知史学知识、史学理论,分析各备选项或设问,据题目要求运用必要的史学知识、史学研究方法、史观解答;。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题型精练9-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状元桥】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精练9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某某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成立”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列强的侵凌与内乱第一节鸦片战争与英法联军第二节俄国侵略第三节太平天国的兴亡与捻乱回变第二十一章自强运动第一节模仿西法与洋务建树第二节某某的积极建设第二十二章边疆藩属的丧失与甲午战争第一节边疆藩属的丧失第二节甲午战争与台澎割让第二十三章变法与革命第一节瓜分危机、庚子动乱与日俄战争第二节戊戌变法与立宪运动第三节革命运动第二十四章中华民国的创建与民初政局第一节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第二节袁世凯的窃国第三节民初对外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建议:“庚子动乱”一目改为“义和团事件或义和团运动”。
理由:义和团运动是列强侵略导致的,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反对外来侵略,“扶清灭洋”还是有“爱国性”的,结果也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
2.“现代化”这个词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术语,用以概括人类近期发展进程中社会急剧转变的总的动态。
下面是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中所构建的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进程”示意图,直观地显示了近代以来第三世界的国家在借鉴西方一般现代化模式的同时,走上各具特色的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进程”的相关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案】(1)观点部分:第三世界的国家在借鉴西方一般现代化模式的同时,走上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
或者:在激烈竞争的全球体系中,第三世界国家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现代工业世界、具有民族形式的新社会经济体制。
(说明:观点部分突出“走上各具特色的民族特色或民族形式的现代化道路”即可)(2)论证部分:(可以任意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为例,如中国)①第三世界国家在前资本主义时代所受到的冲击。
最新高考历史高考题型练(六套题)
题型1选择题·组合型、程度型、逆向型组合型选择题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
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根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
它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查的知识点多,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也可以是异同比较。
程度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辩证思维能力,即历史阐释能力。
其特点有二:一是在题干中明确提出了程度性的要求,如包含有“最”“根本”“全面”“决定性”“直接”等词语。
二是题干同备选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一般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也有说明与被说明、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
逆向型选择题,就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或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也称为否定型选择题。
此种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或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
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组合型]1.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①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②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力长期受到压制③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答案 B解析西周建立后为了维护统治,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政治上主要有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分封制在一定时期有利于维护统治,但是地方权力过大,容易削弱中央的权力,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④错误。
2.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7·无锡高三期末)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 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 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 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辨析“小学”与“大学”的区别,曰“小学涵养此性;大 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 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材料三 朱熹为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教条》,主要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言忠信,行笃敬。 材料四 1891年,康有为创办学堂,制定学规“天下道术至众,以孔子为折衷,孔子言论 至多,以论语为可尊,论语之义理至广,以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四言为至赅。今举四言为纲,分注条目,以求人德焉。”“公与诸子日夕讲学, 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教中国之法。……时功课共有七条:读书、养心 、治身、执事、接人、时事、夷务。……其见于形式者如音乐、兵事体操诸课, 皆属创举。”——《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和康有为讲学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 识康有为讲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特点:1894年以前发展极为缓慢;1949年以后发展迅速;但与发展中国家比中国
城市化水平依然很低。
(2)评分建议
论
单纯讲“困境或意
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困境与意义 2分
点
义”的只能得1分
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阻碍近代化 Nhomakorabea进程
传统重农抑商的影响,尽管国门
超过时间范围内的
被迫开放但政府依然固步自封
困境
4.(2018·扬州中学高三四模)城市化是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城市化作为一种持续
不断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城市地理空间的拓展;城市设施的近代化和
管理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
年代 城镇人口(万)
占总人口比重(%) 发展中国家水平(%)
1843
2 070
答案 (1)观点:三纲(等级);(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 (3)同:内容上都突出了儒学传统教育;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异:朱熹注重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康有为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康有为讲学内容 包含了近代西方时政;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 认识:康有为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其讲学具有近代教育特征;康有为创立学堂面 临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背景,具有救亡图存的特点:康有为讲学将传统儒家思想 与西方政治经济学说相结合,其内容仍未脱离儒家传统。 (4)启示: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会因现 实的利益和要求各取所需。
(2) 9分
论点方面(2分)
论据方面(6分)
论证方面(1分)
(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保证了中华
文明的延续和传承。君主集权制度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
一等
中国古代政治 体制保证了中 华文明的延续 和传承,但明 清时期,延缓 了向近代文明 的转变。(2分)
宁,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官僚政 治(士人政府)冲破了贵族血缘世袭 ,扩大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科 举制度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 水平。(4分) (2)明清时期延缓了其向近代文明 的转变。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人治 弊端更加暴露,造成体制僵化,妨
5.1
4.4
1894
2 351
6
1949
5 765
10.6
16.7
1957
9 959
15.4
数据来源自戴均良《中国城市发展史》1992,黄士诚《城市建设经济学》1987( 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统计数据的时间分别是1850和1950) 材料二 上海在晚清已经通行了电车,而北京直到1921年才成立北京电车公司。该公司在 筹建过程中,遭到各界的强烈反对。“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 。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然而,京师总商会认为,京师并非通商口岸,而民房、商店又栉比繁多,若势必 兴办,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 害民。
史实酌情扣1分;
城市化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反 对
使用2个不同层面3
论 近代中国因列强侵略而贫困
个以上论据论证的 5分
据 不断出现的侵略战争或内战
,得5分;只使用第1 个层面3个以上论据
提升国民的教育水平与文明素
论证的,最多得3分
养
。
改善民众的生活
意义
促进国家更加开放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普通论证,并结合2个史实论证的
1分
论
立论完全错误,字
结合3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
证
2分 数特别少的给0分
述清晰,表达流畅,语言准确。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0 分)
2.(2018·江苏省高考模拟考试三)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变化密切相关。唐朝至明朝的城市化率都在10 %左右,而战国时期城市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20%,唐代城市总数在1
000个以上,宋代新发展起来的城镇有80处,拥有10万户的城市由唐代的10余个 增加到40个,明代大中城镇数量增加到1 000个,而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在1800年仅为3%。1834年,中国关内的18个省共有 城镇中心地1 653个,城镇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为5.1%,这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则毫不逊 色。——马侠《中国城镇人口迁移》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人口城市化率从1843年1.0%上升到1893年的6.0%,而世 界人口城市化率在19世纪40年代初到本世纪40年代的一个多世纪里,已经从5% 上升到28%,其中发达国家有半数以上人口从乡村转移到了城镇。1800年,全世 界人口最大规模也就是百万人左右,而且数量很少,西方城市根本没有一个超过 100万人口,伦敦最大,也只有959 310人。但是到了1900年,出现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11个,其中包括柏林、芝 加哥、纽约、费城等在内。——何一民《城市发展周期初探》 (1)依据材料一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 (3)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西方人口城市化的不同之处。 答案 (1)特点:城市规模大;数量多;发展速度快;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趋势: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落后,人口城市化落伍。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社会动荡不安,小农经济解体。 (3)不同:中国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城市化;西方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 城市化。
训练9 江苏卷第21题类型
1.(2018·盐城三模)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灿烂文 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此在秦、汉完成之。 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此自西汉中叶以 下,迄于东汉完成之。由士族门第而变为科举竞选,三也。此在隋、唐两代完成 之。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与任用,此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 开的准绳。有皇帝王室代表,所不能摇。宰相政府首领,所不能动者。——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对此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中华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 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 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 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 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 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古代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 法制作为治民治吏的一种手段,自己则凌驾于法制之上。正因为如此,同一个制 度体系,在不同的君主手里,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 出人治的弊端。——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体演进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中华文明发展”为主 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 (1)特点: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选官由士族垄断到考试选拔 。(3分)
层次分明;史论 结合;逻辑严密 ;表达流畅。(1 分)
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未能主动
融入工业文明潮流,使近代中国逐
步落后于西方。(2分)
论证过程中提
层次较分明,
二等 出观点;简单
按点给分
史论能结合。(1
抄材料(1分)
分)
三等 观点片面(1分)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0 分)
论点不合理; 四等
无论点(0分)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三 从晚清到民国,城市中出现了大量公共空间,博物馆、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公 园、新式剧院等,生活于城市中的人,无处不在地被空间规训着,公共空间成为 国家和精英规训、引导大众文化的场域。—— 引自陈蕴茜《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哪些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知识,以“近现代中国城市化的 困境与意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