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日常用语你知多少
佛学常用术语
佛学常用术语1. “因果”。
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你现在做的每件事,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这就是因果呀!2. “无常”。
哎呀,生活不就是这样嘛,充满了各种变化,就像天气有时晴有时雨,这就是无常啊!3. “轮回”。
你想想看,四季不断更替,是不是有点像轮回呢,不断循环往复。
4. “慈悲”。
当你看到别人受苦,心里涌起的那股想要去帮助的感觉,这就是慈悲啦。
5. “菩提心”。
可以类比为心中有一颗想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种子,这就是菩提心呀。
6. “业障”。
就好比你在路上被石头绊了一跤,那石头就像是业障一样阻碍你。
7. “解脱”。
当你从一个困扰你很久的烦恼中走出来,那种轻松的感觉不就是解脱嘛!8. “禅定”。
就像你专注地做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情,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差不多就是禅定咯。
9. “般若”。
可以想象成是能让你看清事物本质的智慧之光,这就是般若呀。
10. “精进”。
就像运动员不断努力训练,追求更好的成绩,这就是精进的表现啊。
11. “嗔恨”。
你生气发火的时候,心里那股怒火不就是嗔恨嘛。
12. “贪欲”。
总是想要更多更好的东西,这不就是贪欲在作祟嘛。
13. “痴”。
有时候我们会犯傻,执着于一些没必要的事情,这就是痴呀。
14. “涅槃”。
就好像是经过了漫长的旅程,终于到达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地方,那就是涅槃啦。
15. “佛性”。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善良美好的一面,这就是佛性呀。
16. “结缘”。
跟别人友好地相处,互相帮助,这不就是在结缘嘛。
17. “往生”。
可以想象成是生命去了另一个地方,开始新的旅程。
18. “六根”。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像是六个小窗户,让我们感知这个世界,这就是六根呀。
19. “六尘”。
那些通过六根进入我们心中的各种影像、声音等,就是六尘呢。
20. “三宝”。
佛、法、僧就像人生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进,这就是三宝哟。
我觉得佛学常用术语真的很有意思,它们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呀!。
与佛教有关的谚语有哪些
与佛教有关的谚语有哪些与佛教有关的谚语自古就流传着很多,大家都有听说过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佛教有关的谚语,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与佛教有关的谚语1、人世间没有最好的人,因为她们都被蒙蔽了。
2、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5、心有所住,即为非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7、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8、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
9、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10、诸行无常,一切皆苦。
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2、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3、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14、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5、前世如若不相欠,今生又怎会相见!16、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17、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8、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9、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20、有生灭心,有相续心。
21、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
22、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23、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24、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
25、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6、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27、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
2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29、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30、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31、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2、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33、顺逆因比较而显,善恶以分别而生。
34、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36、莫随意看轻任何人,须知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
2字佛家用语
2字佛家用语
1.佛:指的是佛陀,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智慧和慈悲的象征。
2. 如来:佛陀的另一个称呼,常常被用来表示佛陀的绝对境界。
3. 菩萨:指的是在佛教中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以自己的慈悲为主要特征,不断地利益众生,直至成佛。
4. 念佛:是佛教中一种修行方式,通过不断地念佛经或佛号,达到净化心灵、净化身心的目的。
5. 涅槃:佛教中指的是一种解脱境界,意为“灭尽”,是指通过修行达到的一种自由、解脱的状态。
6. 禅定:佛教中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冥想和深入思考,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净化。
7. 佛性:指的是每个人内在的本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和慈悲,需要通过修行才能发掘和实现。
8. 戒律:佛教中的戒律是指为了追求内心的净化和自我修行而设立的规范,包括五戒、十戒等。
9. 坛城:佛教中的一个象征性建筑,通常用于举行佛教仪式和开示法师的场所。
- 1 -。
出家人基本沟通的词汇
出家人基本沟通的词汇
“随缘”就是佛教中的常用语言。
就是指随顺因缘,不去刻意地攀缘。
“三生有幸”也是佛教常用语言,佛教称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这个成语形容幸运无比,多用在初次见面的客套话。
“善哉”,僧人作表示惊叹的口头语,既可以表示赞许,又可以表示不满,甚至用作当做“罪过”后的赎罪。
“阿弥陀佛”,我们与僧人见面,僧人开口第一句就是“阿弥陀佛”,这是表达圆满、祝福的意思。
“解脱”佛教指只要脱离妄想烦恼的束缚,就可获得自在无碍。
“老衲”是僧人的专用词。
“衲”是专指僧徒衣服,僧人同別人谈话时常自称“老衲”,就是“贫僧”的意思。
“施主”是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为了获取人们的好感,他们就称对方为“主”,称自己为“贫”。
两者一对比,高下立判。
“吉祥如意”,是僧人祝愿信仰大众的诸事吉利、顺遂的常用语。
“因缘”,佛教徒常说要讲究因缘,亲与强力者为因,疏添弱力者为缘,做任何事要讲究缘分,不能强求的意思。
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涉及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佛教创立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人中国,逐渐和我国固有的儒教、道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以佛经传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汉字、修辞法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和影响历久不衰,绵延了近两千年。
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
”可见佛教对我国汉语词汇的影响之大。
一、汉语词汇受佛教影响的方面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个方面。
(一)佛教的中国化带来了汉语词汇的极大丰富。
除了历代佛经翻译者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创造出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汉语新词,还有不少汉语中的已有的词被赋予了佛教的意义,出现了大量的“佛化汉词”,如“空”、“解脱”。
(二)在汉语的发展史上,众多佛教词语的涌现,促进了汉语构词法的丰富与发展。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其中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合在一起,成为汉语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是产生了大批偏正式汉语语词,如“戒律”、“妄想”、“三生”等,逐渐改变了六朝以前汉语词汇以联合式为多的状况。
(三)佛教的传人推动了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的双音节化进程。
为了适应梵文的特点,同时也为了使译文更为晓畅,佛经翻译家们在译经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双音节词,如“如意”、“成就”、“慈善”等。
佛教对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巨大,汉语中的来自佛教词汇十分丰富。
根据来自佛教汉语词汇的各个类型:从使用较多的成语、惯用语、谚语几个类别来举例说明。
二、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的类别(一)成语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于佛教中的佛经故事、教义理论、礼俗习惯和禅宗典故,如“晏花一现”、“天花乱坠”、“作茧自缚”、“不可思议”、“五体投地”、“百尺竿头”、“点石成金”等。
7个常见佛教用语包含的寓意
7个常见佛教用语包含的寓意展开全文1、和尚为何要吃素?我们一直以为,和尚吃素理所当然是佛经的要求。
其实不然,和尚最初是可以吃肉的。
佛经中的禁荤——念作“熏”,意为气味熏人的蔬菜如大蒜、葱等。
我们如今说的肉,在佛经中称作“腥”。
事实上,和尚不准吃肉,是由南朝梁武帝萧衍最早从“不杀生”的观点演化出来的规定。
这是一个笃信佛教、向往出家的皇帝。
他认为,经书中的“戒杀生”,必须是在戒吃肉的环境下才能从根本上实行。
所以,他下旨提倡全民吃素,并规定和尚不准吃肉。
就连祭祀祖宗的供品,也改成了面粉做的“猪肉”。
另外,现在和尚不吃肉也是根据情况而定的。
比如大乘佛教是什么肉都不能吃,而小乘佛教其实在一些条件下允许吃肉。
就是现在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里,和尚还都是可以吃肉的。
2、“荤”是指肉食吗?“荤”最初其实是指蔬菜。
通常认为“荤”是指肉食,荤菜指的就是用肉类做成的菜;实际上,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误会。
“荤”和肉无关,“荤”指的是有刺激性气味的蔬菜,经常说的“五荤”包括大蒜、小蒜、葱、韭菜、兴蕖。
佛教徒禁止吃荤,就是指的这些有特殊味道的东西。
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吃过这类食物的时候,嘴里会有刺激性的味道,然后再诵经或者祈祷,会对神明不敬。
之所以会将荤误认为肉类,是因为戒荤作为佛教的戒律,在传到中国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演变。
出家人禁止吃肉,而其他人发现和尚不吃肉,由得知他们“戒荤”,便将肉和荤联系起来,时间长了就成了普遍接受的习惯。
3、现身说法“现身说法”,原指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
楞严经云:“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后指人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
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什么是“浮屠”?“浮屠”是“佛陀”的别称,这个别称的出现源于不同的音译,这个词在梵文中写作“Buddha”,简称“佛”。
“浮屠(佛陀)”的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
凡是自身达到大觉悟、帮助他人觉悟、修行达到圆满的人,都可以成为“浮屠”,即佛。
常见佛教用语
常见佛教用语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佛教用语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世界”、“实际”、“真理”、“相对”、“绝对”、“单位”、“律师”、“刹那”、“方便”、“大无畏”、“开眼界”等大量词汇,都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随之产生并逐步走向人文化、世俗化,且为全社会大量应用的;就连描写男女爱情时所用的“心心相印”,以及校园里流行的“导师”、“作业”等用语也与佛教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至于由佛教文化所派生的成语典故,如“大干世界”、“一尘不染”、“皆大欢喜”、“无事不登三宝殿”等等,更是数不胜数。
三生有幸:佛教称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
这个成语形容幸运无比。
多用在初次见面的客套话。
大显神通:神通,佛教、道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泛指高超的本领。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充分显示自己高超的本领。
一尘不染:佛家称外界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了物欲,不被六尘所沾染,保持心地洁净。
现用来比喻做官清廉,或人品纯洁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
也用来形容环境或物体非常洁净。
花花世界:《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后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
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
志愿:出于《华严经·入法界品》,泛指志向意愿。
抖擞:抖擞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
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着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
《法苑珠林》中说:“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着,如衣抖擞,能去灰尘。
”抖擞,后来的意思是振作、奋发等。
江湖:江西、湖南古时禅风极盛,由此而泛指禅僧为江湖。
《传灯录·石头章》记载:当时,很多禅僧来往于江西马祖道一禅师和湖南石头希迁禅师门下参学,由此称这些禅僧为江湖。
但现在“江湖”的意思与原意相距甚远。
一刀两断:《五灯会元》卷中有:“一刀两段,未称宗师。
”意谓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
佛教名词术语及常识
佛教名词术语及常识导言:佛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源于古印度,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
佛教信仰的核心是追求解脱和觉悟。
为了更好地理解佛教,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一些重要名词术语和常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佛教名词术语以及与之相关的常识。
一、佛陀佛陀是指佛教的创始人,也称为释迦牟尼。
他在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生活并传授了佛法。
佛陀意为“觉者”或“觉醒者”,他通过禅定和从头到尾的修行实现了内心的觉醒,并找到了超越生死轮回的道路。
二、菩提树菩提树是佛陀达到觉醒的地方。
佛陀在印度的波陀伽城附近的一棵菩提树下禅坐并觉醒。
这个地方被称为菩提伽耶,现在是佛教朝圣地之一。
三、佛陀的四圣谛佛陀的四圣谛是佛陀教导的基本教义。
它们是:1. 苦谛:生命中的痛苦和不满意是普遍存在的。
2. 集谛:痛苦的原因是欲望和执着。
3. 灭谛:通过摧毁欲望和执着,可以消除痛苦。
4. 道谛:通过遵循八正道,可以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地。
四、八正道八正道是佛陀定义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痛苦和实现觉悟。
八正道包括:1. 正视:正确的理解和思考。
2. 正志:满怀善良和正向的意愿。
3. 正语:说真话,避免谎言、恶语和闲言。
4. 正业:以正确的行动谋求生计,避免伤害他人。
5. 正命:生活中不损害生命,尽量保护生命。
6. 正精进:努力学习和修行。
7. 正念:保持对当前经验的觉知和集中注意力。
8. 正定:培养冥想和内心平静。
五、佛像佛像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佛像是佛陀的形象,用于代表佛陀和佛法。
佛像常见的形式包括坐像、卧像和立像。
人们通过礼拜和冥想来表达对佛教的敬意和虔诚。
六、佛经佛经是佛教的重要文献,记录了佛陀的教导和智慧。
佛经分为三藏,即戒律、经典和论文。
其中最重要的是《大乘经》,它包含了佛派教义的核心内容。
七、旋转经轮旋转经轮是佛教中的一种传统仪式。
它是一个装有佛经文本的圆筒,人们通过旋转经轮以示虔诚和祷告。
旋转经轮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持咒和诵经来获取利益和福报。
寺庙用语大全
寺庙用语大全寺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信众正确地参与寺庙活动,了解一些寺庙常用的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寺庙用语的一些大全:1. 佛陀: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
2. 藏经阁:寺庙内专门收藏佛经的地方。
3. 供养:信众向佛像或僧人奉献物品,以表达对佛法的尊重和敬意。
4. 念珠:佛教徒用于念诵经文的珠串。
5. 三宝:佛教中指佛、法、僧三个重要的对象,即佛陀、佛法和僧伽。
6. 佛像:用于供奉和崇拜的佛陀形象。
7. 禅房:僧人修行和禅修的地方。
8. 心经:一篇重要的佛教经文,弘扬慈悲与般若智慧。
9. 佛教五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是佛教徒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10. 坐禅:指禅宗修行中的一种冥想方式,通过坐姿和呼吸来达到心灵的平静。
11. 观音菩萨:佛教中的慈悲之神,被视为救苦救难的神明。
12. 方丈:寺庙的主持,也称为住持。
13. 佛教徒:信仰佛教并遵循佛教教义的人。
14. 心灵净土:佛教中指通过修行和觉悟来净化内心,达到心灵的平静与纯净的境地。
15. 斋戒:指佛教徒在特定时间内遵守素食、禁欲等戒律的修行。
16. 十善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舌舞、贪欲、嗔恚、邪见,是佛教徒应该远离的恶业。
17. 佛光:指佛陀的智慧和光明,也可以指佛教的影响力和智慧。
18. 梵呗:佛教徒唱诵经文时所用的音乐。
19. 修行:指佛教徒通过诵经、冥想、修身养性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
20. 塔庙:供奉佛陀舍利或者僧人遗物的寺庙。
这些寺庙用语不仅在寺庙内部使用,也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
了解这些用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和参与寺庙活动。
如果你有机会参观寺庙,使用这些用语也会让你更加得到寺庙的尊重和认可。
生活中的佛教用语_吴松芝
。
,
,
“
”
“
邪道 的意思 它的语源是佛教用
、 ,
”
。
般若 般若波罗蜜 即智慧的至高性 根据佛教
, 。
” “
”
,
,
语 佛教者把佛教以外的思想 各宗教视为邪说
, 、
的基本思想 是看透一 切存在的本质的才能 洞 察出一 切乃四大皆空 这才是智慧 因此 在佛教
中 厂知 惠」一 词的意思是明确 的
O 同朋 ( 艺 今 l 了今)
“
”
,
的门称为 甘露门
。
“
”
。
指眼睛看不到的神佛的保佑 这个词似乎现
在提到的较少 但 冥加金 还是经常会听到 在 日 本 把向寺庙或神社奉纳 的钱称为「冥加金 :
O 变化 ( 人 凡 {尹)
, ,
O 流通 ( 乙叮 今)
」 吻今 通常这个词读作「 口 。 今 指 货币 物资
,
、
「
」
,
。
等的往来流通 在佛教中 读作「易叮 今 它指的
字 即 四大皆空
, “ ” 。
,
,
“
”
如 附属 品 这个 词 一 样
、 ” 。
,
「
付属 : 通 常是 依
,
O 宗教 ( U
「
,
今叁上 今 )
, “
附 归属 之意 它的语源 为佛教语 指 的是佛授
予 委托传播教义 的使命 师傅传授 弟子佛法的
、 。
宗教 J的本语源为佛教用语
,
宗 和 教 自
,
”
“
”
古就在中国的佛教中使用 宗 为教说的精髓
,
佛教用语大全
佛教用语一瞥十大经典佛教用语: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宗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佛教知识,在成语中比比皆是。
许多我们随口说出或随手写出的成语,都源于宗教经典。
例如:“当头棒喝”,是佛教禅宗用语。
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不问情由,即给予一棒,或大喝一声,要对方不假思索地立即回答问题,以考验其对佛理的领会程度。
“顶礼膜拜”是佛教徒拜佛敬神时两种敬礼方式,顶礼是以自己的头叩拜在佛的脚下,膜拜是两手放在额上,跪下叩头。
行最敬礼时,两肘、双膝和头部都着地,就叫“五体投地”。
“四大皆空”,佛教把坚、湿、暖、动四种性能,称为“四大”,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的。
“面壁九年”用来比喻刻苦学习和钻研,源自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静坐九年不渝的故事。
有一个高僧能用秘密的咒语把神龙请下来,另一个高僧能以锡杖将两头激烈争斗、愤怒咆哮的猛虎分开,使之各奔前程,这就是佛教“降龙伏虎”的故事。
此外,还有现身说法,不二法门,大慈大悲,万劫不复,大千世界等。
“三教九流”,儒教、道教、佛教称为“三教”,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称为“九流”。
“三位一体”,基督教称耶和华为圣父、耶稣为圣子、圣父圣子共有的神的性质为圣灵。
“六神无主”,道教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佛教把“过去、现在、未来”叫做“三生”,人得到极好的机会就叫“三生有幸”。
常见宗教用语
常见宗教用语1. “阿弥陀佛”,这可是佛教里常见的用语呢。
就像我们平常说“哎呀,老天保佑”一样,和尚们常常念着“阿弥陀佛”,祈求佛祖的庇佑。
我有一次去寺庙,看到一个老和尚对着佛像轻声念着“阿弥陀佛”,那神情特别虔诚,就感觉他心里充满了对佛的敬畏。
2. “哈利路亚”在基督教里经常能听到。
这就好比是他们在欢呼上帝的伟大时的一种呐喊。
我邻居是个基督教徒,每次他们做礼拜的时候,大家都会唱赞美诗,里面就有好多“哈利路亚”,那声音特别洪亮,充满了喜悦,感觉他们像是在跟上帝对话,诉说着对上帝无尽的赞美。
3. 伊斯兰教里有“安拉胡阿克巴”这句话。
这就像是穆斯林们心中最有力的宣告。
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伊斯兰教文化的纪录片,那些穆斯林在祈祷的时候,一脸庄重地念出“安拉胡阿克巴”,仿佛那一刻他们与真主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整个氛围都充满了神圣感。
4. 在道教里,“无量天尊”是常见的用语。
这有点像我们对神仙的一种尊称。
我遇到过一个老道士,他在做法事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时不时就会说“无量天尊”,那感觉就像是在跟天上的神仙打招呼,祈求神仙保佑人间太平,就像我们和长辈礼貌地问候一样自然。
5. 犹太教里有“阿门”这个词。
这就像是一种肯定和应和,就好比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不住点头说“对,没错”。
我有犹太朋友在他们的宗教仪式上,大家一起祈祷,最后都会说“阿门”,那时候感觉这个词把大家的信念都凝聚在了一起,特别有力量。
6. 印度教里“唵(ōng)”这个音很重要。
这就像是打开与神灵沟通大门的钥匙。
我看印度的宗教影片时,那些修行者在冥想的时候,总是先发出这个音,感觉他们瞬间就进入了一种很神秘的境界,就像我们闭上眼深呼吸一下就能放松的那种感觉,但是又更加神圣。
7. 锡克教里“Waheguru”这个词很常见。
这就像是锡克教徒心中的光明。
我认识一个锡克教的小哥,他每次提到这个词的时候,眼睛里都闪着光,就好像这个词承载着他所有的信仰力量。
他说他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在心里默念“Waheguru”,就感觉充满了勇气,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
佛教日常用语你知多少
佛教日常用语你知多少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简直如空气一般。
佛教自2000多年前由印度传入中国,经2000多年浸润碰撞,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汉语句法的发展,还为中国的翻译方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其深深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很多日常习语皆来自佛教文化。
据统计,今人丁福保所编《佛学大辞典》收有佛教语词近三万条。
这些汉晋时期至唐朝八百年间诸位大师所创造的,加入我国词汇系统从而变为新成分的佛教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从而奠定了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
……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现代日常用语多出于佛教经典【想入非非】俗称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想入非非”。
如端木蕻良《曹雪芹》十九:“霑儿就爱想入非非,不理他也就没事了。
”此语出于佛经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处”。
三界中以无色界为最高,无色界四天中以“非想非非想天”为最高,又名“有顶天”。
《楞严经》说:“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另据《俱舍颂疏·世间品三》说,此天据诸天之首,其中众生定力深湛,已经没有下地的“粗想”,但也并非暗昧无想,而是还有“细想”,故称“非想非非想天”。
【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
三宝殿,即佛殿。
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
后引申为有事才来。
【刹那】梵语“Ksana”的音译。
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
“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
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刹那间”等词。
佛学常见辞汇
佛学常见辞汇一灭一地一异一灯一时一明一持一衲一食一谛一智一路一化一化五味之教一心一心三观一心三惑一心三智一心不乱一心归命一心合掌一心称名一业一业所感一如一如顿证一行一行三昧一实一实观一实乘一实相一实相印一实无相一实圆宗一实圆乘一实圆顿一念一念万年一念三千一念不生一念业成一念随喜一念相应一念相应慧一法一法句一法印一法妙一法界一法界心一空一空一切空一刹一刹那一相一相智一相三昧一相法门一乘一乘经一乘之机一乘菩提一乘圆教一乘究竟教一乘显性教一夏一夏九旬一真一真地一真如一真法界一真无为一真一切真一期一期无常一体一体三宝一体三身自性佛一道一道法门一小劫一中劫一中一切中一大劫一大车一大事因缘一日经一日三时一代教一代五时佛法一佛土一佛乘一佛世界一佛净土一切智一切智人一切智句一切智地一切智忍一切智者一切智相一切智智一切智藏一切智无所畏一切时一切经一切法一切法第一彼岸一切如来一切如来决定印一切诸佛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一切诸法一切有为一切有部一切有情一切万法一切义成一切世间一切种识一切种智一切唯心造一三昧一回忌一合相一说部一音教一弹指一微尘一转语一阐提一阐提迦一来向一来果一即三一即六一即十一即一切一九之生一九之教一月三身一四天下一四句偈一字三礼一字不说一尘不染一尘法界一处四见一超直入一锤便成一境三谛一莲托生一生补处一生入妙觉一假一切假一位一切位一断一切断一多相容不同门二入二力二义二凡二土二门二心二见二业二众二光二因二如二执二行二衣二观二余二利二序二忍二戒二护二报二求二证二识二身二际二和二明二果二苦二修二受二持二觉二语二食二乘二悟二根二流二教二谛二惑二智二答二道二罪二障二漏二德二檀二藏二世二世间二边二边三际二边中间无碍二足二足尊二空二空观二空真如二禅二禅天二无记二无我二无我智二无常二色身二应身二我见二我执二法身二胁士二皈戒二烦恼二真如二般若二解脱二种戒二种证二种施二种爱二种病二种三宝二种心相二种比丘二种世间二种出家二种布施二种生死二种因果二种自在二种佛土二种佛境二种声闻二种我见二种供养二种罗汉二种涅槃二种般若二种资粮二种寂静二种清净二种精进二种菩萨二种菩萨身二种菩提心二十部二十犍度二十二根二十五有二十五神二十五菩萨二十八天二十八部众二百五十戒七大七众七华七有七识七使七宗七空七垢七逆七趣七聚七支七支戒七佛七佛八菩萨七宝七宝狱七贤七贤七圣七证师七叶岩七圣财七圣觉七转识七金山七法财七法不可避七方便七加行七觉分七七斋七遮罪七种语七种辩七种无上七种布施七种不净七种忏悔心七重金山七常住果七菩提分七等觉支七陀罗尼七十五法七见二疑二无明八天八寒地狱八热地狱八会八邪八弃八味八宗八定八念八法八苦八轮八觉八迷八重八音八倒八海八难八智八堕八辈八教八梵八触八慢八遮八缠八辩八魔八圆八段八段五篇八相八相成道八大八大龙王八大地狱八大明王八大菩萨八大自在我八不八不净八不中观八不中道八海八难八智八堕八辈八教八梵八秽八慢八遮八缠八辩八魔八圆八段八段五篇八相八相成道八大八大龙王八大地狱八大明王八大菩萨八大自在我八不八不净八不中观八不中道八不正观八不显实八风八世风八圣八圣道八正道八忍八忍八智八识田八识心王八识体一八识体别八识二无我八戒八戒斋八戒斋八种胜法八分斋戒八种施八种谬八种法八种胜法八种别解脱戒八背舍八除入八胜处八部众八部鬼众八福田八福生处八灾患八妄想八游行八句义八支斋八变化八中洲八神变八颠倒八惟无八解脱八叶印八叶院八叶中尊八叶中台八叶莲台八叶莲花八叶肉团心八位胎藏八寒八热八功德水八功德水想八十种好八十诵律八十一品思惑八十八佛八十八品见惑八万法门八万法藏八万细行八万威仪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病八万四千光明八万四千尘劳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相好九众九识九恼九经九界九结九病九莲九难九想九僧九漏九横九辩九有九有情居九世九世间九地九地九品之惑九品九品行业九品净土九品觉王九品莲台九无学九华山九净肉九类生九种大禅九因一果九山八海九次第定九显一密九十六术九十六种外道十心十王十见十业十号十师十利十忍十戒十身十使十恩十恶十缠十障十智十佛十圣十德十魔十苦十轮十念十念处十念往生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心十力十力明十方十方刹十方净土十方业普现色身十因十因十果十习因十如十如是十如来地十来十来偈十夜十夜念诵十善十善巧十善戒十善十恶十善业道十善菩萨十度十度三行十界十界一念十界互具十界权实十界唯心十界一心平等大念十玄十玄门十支论十普门十长养十法行十法界十斋日十烦恼十无二十无碍十无尽戒十无尽藏十甘露王十甘露明十胜行十乘观十重戒十重无明十大愿十大弟子十不二门十不善业十波罗夷十波罗密十种仙十种佛十种自在十种行愿十种观法十种供养十种依果十种智力十种智明十种众生十种不净十种现益十种善知识十种方便十种方便戒十种方便学处十种有依行轮十遍处定十发趣心十金刚心十金刚心向果十个量等身十万亿佛土十莲华藏世界十一位十一想十一苦法十一切处十一遍使十一遍行惑十二入十二支十二处十二地十二光佛十二因缘十二有支十二行相十二行法轮十二法入十二重城十二无为十二门禅十二分教十二头陀十二真如十二部经十二缘门十二缘起十二愿王十四根十六心十六行十六行相十六观门十六神我十六知见十六罗汉十六游增地狱十八天十八界十八空十八罗汉十八层地狱十八不共法人人天人见人执人道人身人空人空观人非人人我见人我执人师子人无我人无我智入入心入空入信入圣入灭入观入世入世法入法界入我我入入住出三心了生了因了悟了义了义经刀途力忍力波罗密三力三土三心三火三光三印三多三有三行三衣三观三达三余三忍三戒三报三灾三识三味三和三学三性三明三果三武三苦三举三修三受三垢三施三毒三衍三觉三语三根三途三病三难三教三断三尊三际三使三智三禅三缘三道三量三想三照三福三缚三障三境三漏三疑三德三慧三檀三乐三大三大部三大阿僧祇劫三阿僧祇劫三分三分别三支三支比量三车三车家三世间三世佛母三世觉母三世诸佛三世不可得三世无障碍智戒三业三业供养三业相应三皈三归三归五戒三因三因三果三因佛性三论三论宗三佛三佛土三佛子三佛身三佛性三佛语三身三身三德三身如来三身佛性三身寿命三宝三宝藏三法三法印三法身三法轮三法无差三祇三祇百劫三空三空门三空不空三空观门三空摩地三经三经一论三贤三贤四善根三轮三轮相三轮世界三轮体空三辈三辈九品三昧三昧印三昧佛三昧耶三界三界眼三界藏三界九地三界八苦三界火宅三界空花三界唯一心三界二十八天三相三相续三种有三种相三种爱三种常三种禅三种三观三种大智三种见惑三种世间三种布施三种回向三种成佛三种圆融三种悔法三种忍行三种身苦三种供养三种念佛三种法相三种律仪三种清净三种菩提三种阐提三种慈悲三种精进三乘三乘教三部三部经三部秘经三密三密加持三密相应三密瑜伽三谛三谛圆融三聚三聚净戒三聚圆戒三摩三摩地三摩半那三摩地法三摩耶道三藏三藏教三藏法师三藏十二部三七日三庄严三自性三具足三净肉三念处三念住三恶道三烦恼三颠倒三能变三般若三资粮三通力三杂染三菩提三三昧三三摩地三不退三不善根三不坚法三不净肉三无为三无性三无差别三无漏学三无漏根三善根三善道三善知识三平等地三平等观三平等戒三时教三时业三时年限三一二乘三十二相三十三身三十五佛三十六鬼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菩提分法三千三千净行三千实相三千性相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转法轮三生成佛三长斋月三会说法三周说法三品忏悔三解脱门三摩三耶三佛三耶三菩三藐三佛陀三藐三菩提大大士大心大咒大空大身大劫大姊大我大戒大种大雄大师大德大千大千世界大定大定智悲大觉大觉母大乘大乘心大乘戒大乘宗大乘法大乘经大乘教大乘三藏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结集大慈大慈尊大慈大悲大悲大悲咒大悲菩萨大悲阐提大悲三念住大人相大沙门大比丘大众部大三灾大菩提大菩萨大妄语大宝积大明咒大法雨大法鼓大法螺大势至大寂定大恶象大涅槃大摄受大度师大施主大藏经大灌顶大方等大方广大方广佛大地法大地善法大梵天大梵天王大圆觉大圆镜智大海众大海印大海十相大海八不思议大小二乘大小互入大白牛车大自在天大阴界入大日三部大日如来大事因缘大恩教主大般涅槃大随烦恼大善知识大施无畏者大烦恼地法大不善地法小机小劫小根小乘小乘戒小乘法小乘经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小三灾小随烦恼小烦恼地法上人上方上乘上座上根上慢上界上界天上二界上求下化下方下地下乘下根乞士乞食万万字万行万劫万境万法一如万法无滞万法唯识万德洪名子断子缚女天女僧女居士女六欲习气习性习种性凡夫凡愚凡小凡小八倒凡圣一如凡圣同居士口四口定口轮口密口业口业供养尸城尸弃佛尸罗尸罗不清净尸罗波罗蜜千手千手经千手真言千手神咒千手观音千手二十八部千如千如是千佛千佛名经千部论师千辐轮相己证己身弥陀唯心净土工巧明已今当已知根已达大德义净马鸣马头观音广长舌广长轮相广博身如来丈六应身飞行皇帝飞花落叶木鱼公案太虚反忍手印心心王心光心马心冰心印心地心师心灯心行心观心田心空心作心戒心证心识心咒心宗心波心经心垢心要心香心乘心珠心通心智心缘心量心源心猿心缚心心心心数心所心所有法心佛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性心性三千心法心法身心相心相应行心行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心解脱心意识心生灭门心用四分心即是佛心不相应行法中有中观中劫中谛中尊中阴中阴身中阴了生中道中道义中道观中道实相中道第一义谛中千世界中后不食中随烦恼开士开会开光开显开荤开悟开眼开演开遮开经偈开山祖师开甘露门开示悟入开三显一开权显实开缘说法开元三大士不定不空不二不二之门不二法门不动不动地不动法不动明王不动如来不生不生断不生不灭不死不死门不退不退土不退地不退转不退菩萨不断光不断常不与取不见举不但中不忏举不还向不还果不净肉不净行不净观不净说法不共业不共法不共无明不共佛法不共般若不住相不住生死不老不死不通忏悔不过中食不清净施不增不减不即不离不变真如不变随缘不可思议不可说不可说不动灭无为不染污无知不相应行法不思议变易生死双运双流仁者仁王仁王会仁王经法仁王菩萨仁波切五力五见五乐五宗五众五尘五行五观五过五忍五没五识五辛五性五家五明五法五苦五受五品五祖五结五衍五觉五食五悔五悭五痛五烧五衰五通五欲五盖五眼五惑五葬五障五境五智五大五大龙王五大使者五大明王五阴五阴魔五阴世间五阴盛苦五位五位百法五戒五戒法五戒二十五神五时五时八教五时说法五味五味禅五轮五轮际五浊五浊恶世五浊增时五逆五逆罪五乘五乘齐入五恶五恶趣五根五根本五教五教十宗五蕴五蕴非有五蕴皆空五趣五趣地五趣杂居地五部五部律五部大论五部秘经五部般若五部禅经五部灌顶五部大乘经五无间五比丘五台山五正行五杂行五利使五坚固五神通五如来五具足五法藏五百戒五八识五念门五钝使五种禅五净肉五净居天五种衲衣五种说人五种散乱五种不退五种比量五种布施五种邪命五种问难五种供养五种净食五种念诵五种法师五种法身五种甚深五种不应施五种增上缘五类天五类法身五重玄义五重唯识五处供养五家所共五相成身五停心观五俱意识五所依土五分法身五分法身香五十一位五十二位五十三佛五十三参五十八戒五五百年五百大愿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六入六门六即六处六如六妄六尘六舟六因六忍六时六识六物六界六相六祖六衰六贼六通六难六瑞六境六蔽六方六方证明六方护念六大六大观六趣六趣轮转六喻般若六和六和敬六和合众六慧六念六念处六垢六垢法六度六度万行六道六道四生六道轮回六根六根本烦恼六欲六欲天六欲四禅六成就六妙门六斋日六著心六随眠六观法六观音六法戒六种印六种住。
佛教常用词俗解
佛教常用词俗解几乎所有接触到佛教的人都会说:佛教真是太高深了。
是啊,佛教确实是高深,但佛教也有很浅很近的一面,就象山,山很高,但山脚下离我们是近的;就象海,海很深,但海岸边总是浅的。
山很高,不可能高得连山脚下也没了;海很深,也不可能深得没有岸边了。
登山渡海,关键是找到上山的路径,渡海的码头。
从山脚下上山总是容易的,从码头上船总是容易的。
如果有向导带路,最高最高的山,爬起来也是快的,最深最深的海,渡过去也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没有向导,靠自己摸索遇到问题就比较为难,比如登山遇到荆棘、悬崖,渡海遇到大风、暗礁。
怕只怕,在中途迷失了方向,学佛修行也一样,如果有明师指导,成就起来还是很快的。
在缺管明师指导的情况下,学佛是有点难,难就难在中途迷路,出现这个那个问题。
初学的人,在没有明师可依的情况下,自己找些佛书看,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文字关。
因为佛书里很多名词是梵音直接音译过来的,比如佛、菩提、涅槃之类,看不懂。
有些名词已经翻译成汉语,古人翻译的,那时候很容易懂,但过了上千年,词意可能发生变化,容易产生误解,比如空,了生脱死,六道轮回,世出世间,等等。
这些文字关就象山路上的荆棘,水道上的暗礁,必须小心处理好。
为了便于初学佛者对于基本教义的把握和体证,我选择了一些最常用的佛教词语,进行通俗的解释,希望对初学佛者有所帮助。
空空,是佛教对世界一切事物的本性最简要的描述,是释迦世尊洞彻世界万物的结论。
故《心经》开头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此。
”但社会上很多人都误解了佛教的“空”字。
有人反问说:“我们每天吃的、穿的、用的,以及看到的一切,难道都是空的吗?”说这话的人也实在不动脑筋,难道我们佛教糊涂到连日常生活都搞不清楚吗?!我们说这墙是空的,难道我们不知道头撞上去会痛吗?!佛教所说的“空”,根本不是有人所认为的“不存在”的意思,也与社会上常听到的“人生到头一场空”的“空”字意思有别,“一场空”的“空”字,是得不到的意思。
佛学入门常见词汇简述
佛学入门常见词汇简述佛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
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
佛是全知,但不是万能的,佛不在天上,佛不在寺庙里,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佛为人们指出一条解脱人生烦恼的道路。
只要我们遵照佛陀慈悲为本的教诲去做,自然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
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
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而我们是后知后觉者。
佛与我们的不同,不是在人格上、地位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个‘觉’字的不同罢了。
佛法佛法是释迦摩尼佛所教导的法,是断除烦恼、灭尽诸苦的方法。
后世将这些教导记录成文,即成了佛经。
犹如一个病人拿到了药方,唯有去抓药、吃药才能治病;只知道捧着药方读诵却不吃药,疾病一辈子也甭想痊愈。
同样的,如果将经典奉为能免祸降福的灵丹妙药、了生脱死的真言神咒,却不肯依教奉行、依经实践,烦恼永远也不可能被断除。
佛教佛法是本来宇宙中就具有的,而佛因为悟道了,他把这些佛理告诉世人,世人按照佛教导的言行去做,而久而久之形成了所谓的佛教,其根本宗旨就是觉人救世、自救救人,理论本身就博大精深。
许多宣扬佛教的人没有理会到释迦摩尼佛理论的本旨,忽略了佛陀教化在世间的精神而侧重玄谈,使许多信仰佛教的人,也偏离了佛学理论的本来轨道,逐渐演化把他当神供养了,成了无所不能的天神。
求佛求佛,是向内祈求,向自己的如来藏祈求。
求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身通过多闻熏习,如理作意,积资净障,降伏客尘烦恼,恢复清净自性,显发种种殊胜妙用的过程。
求佛,并不是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平安、发财、健康,而是他们的教法在指导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远离伤害。
佛教词汇
佛教буддизм ;буддийская религия释教буддуизм上乘(即大乘)Махаяна下乘(即小乘)Хинаяна大乘Махаяна;Большая колесница ;Широкий путь спасения小乘Хинаяна ;Малая колесница ;Узкий путь спасения瑜伽宗секта Егакара天台宗секта Тяньтай禅宗секта Чань喇嘛教ламаист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храм)喇嘛庙ламаист(ламаит)喇嘛教徒желтая секта ламаизма黄教красная секта ламаизма红教белая секта ламаизма白教Шакья-Муни释迦牟尼Будда佛("佛陀"的简称)Будда如来(释迦牟尼的称号)Будда Татагата阿弥陀佛амитафо ;амитабу ;амитаба菩萨бодисатва罗汉Алохань阿罗汉Алохань三昧секрет ;суть ;сокровенный смысл四大четыре элемента ;земля,вода,огонь,воздух弥陀Амитаба观音(即"观世音")богиня Милосердия ;бодисатва观音菩萨бодисатва Гуаньинь弥勒Будда Мартейя韦驮Веда金刚Бог-хранитель ;божество-хранитель达摩бодидхарма阎罗Ямараджа-владыка ада阎王властитель ада Яньван;владыка ада阎王殿дворец владыки ада玄奘Танский монах Сюаньцзан鉴真Дзиянчжэнь经канон ;сутра佛经буддийский канон;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经藏сутра-питака藏经буддийский канон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ов三藏经трипитака释部сборник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ов ;сутры释门буддизм金刚经сутра бога-хранителя法华经сутра дхарма佛学буддизм三宝три сокровищницы буддизма(Будда,его учение и его ученики)法учение ;правила佛法буддийское учение佛教主义правила буддизма佛的法力чудотворства Будды真谛истина四谛четыре истины буддизма清规заповедь戒规наставления清规戒律заповеди и обеты禅(意为静思)созерцание禅(泛指一切佛教事物)буддийский禅定Диана ;погружаться в созерцание坐禅погружаться в созерцание参禅созерцание(у буддистов)禅机откровение(у буддистов)禅心созерцание禅悟пробуждение ;постижение истины入定погрузиться в созерцание菩提Буди菩提树фикус благочестивый圆寂паринирвана入灭погружаться в нирвану解脱спастись ;спасение души自在свобода разума空пустота四大皆空суета сует ;мирская суета空门монашество遁入空门принять монашество法门путь к буддизму慈悲милосердие劫мировой период(=4320 млн.лет)三乘три пути спасения业деяние六欲шесть плотских страстей因缘причина缘причинная связь缘分судьба夙缘(宿缘)заветное желание结缘связаться с кем孽因грех因果报应карма ;возмездие六根уесть органов чувств :глаз,ухо,нос,язык,тело,разм德行(善行)добродетель ;добрый поступок功德доброе дело阴功тайное дело善добро恶зло造孽грех报应возмездие前世(前生)предыдущая жизнь今生настояцая жизнь来世загробная жизнь来世报应说возмездие ;воздаяние ;кара大千世界вселенная ;мир极乐世界рай ;эдем西天рай ;тот свет净土рай法眼око Будды慧眼прозорливость ;острый глаз超度молебствие(панихида)по умершему慈航путь спасения苦海юдоль скорби海苦无边безбрежное море мук彼岸тот свет ;нирвана转生перерождение ;переселение душ浊世мир земной凡尘мирской ;земной下凡сойти с неба ;спуститься из рая на землю下界дольный мир看破红尘постичь бренность жизни黄泉загробный(потусторонний)мир阴间(阴曹地府)царство теней梵брама梵文санскрит寺院монастырь僧院буддийский храм梵刹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古刹древний монастырь兰若(佛寺)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阿兰若скромное жилище庙храм ;кумирня禅林(буддийский)храм庵(尼庵)жен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大殿главный зал(в храме)禅堂помещение в храме禅房жилище в храме藏经阁хранилище буддийских канонов神坛гробница ;святыня ;рака方丈настоятель(буддийского храма) ;аббат(обычного храма)住持настоятель(монастыря)知客буддийский церемонимейстер僧монах高僧возвышенный монах僧尼монахи и монахини僧俗монахи и миряне僧师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х和尚монах沙门(桑门)бонзы ;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хи比丘(俗称"和尚")бонза ;буддийский монах比丘尼(俗称"尼姑")буддистка-монахиня沙弥послушник尼(尼姑)монахиня头陀бродячий монах行脚僧странствующий монах托钵僧дервиш法师святой ;бонза居士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 буддизма,не принявший пострижения ;буддист活佛живой Будда喇嘛лама皈依исповедовать что ;поклоняться кому剃度постриг戒епитимья ;умерщвление плоти受戒принятие обета取经паломничество за священными книгами化缘собирать пожертвования ;проситт подаяния布施подавать милостыню施主жертвователь檀越(即"施主")благодетель ;жертвователь合十сложить ладони(в знак приветствия)浴佛舍Праздник купания Будды舍利прах舍利塔ступа宝塔пагода浮屠пагода七级浮屠семиярусная пагода衣钵наследие;регалии袈裟ряса钵миска ;чаша戒刀монаший нож锡杖монаший посох念珠четки法器музыкальные инструменты буддийского богослужения蒲团круглая подстилка法号монашеское имя坐化смерть打坐сидеть,положив ногу на ногу膜拜класть поклоны念经читать сутру苦修подвижничество舍身пожертвовать собой显灵явление духа现身说法аоказать на личном примере佛像光轮нимб ;сияние;орело南无Намо香курительные свечи烧香возджигать курительные свечи香火фимиам香炉курильница香客паломник ;странник朝山进香паломничать по монастырям还顾жертвоприношение по обету清斋поститься斋期великопостный开斋разговляться斋饭постная пица斋戒поститься斋戒日постный день斋戒沐浴пост и омовение吃斋есть постное长斋(пожизненный)пост素овощной素食主义вегетарианство素食主义者вегетарианец世界佛教徒联谊会Всемирное содружество буддистов。
佛教用语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道是本土文化,佛是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自然要对中国的语言和语汇产生深远的影响。
佛教本属于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系统,历经两千年漫长岁月,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语言、文学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山哥在自幼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时候,十分钟爱汉语成语。
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佛教对汉语成语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虽然我们张嘴说出的可能就是一个佛教成语。
下面我要列举一系列常用成语,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它们的佛学渊源。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三宝殿就是指代表佛法僧三宝的寺院殿堂,原意是说,人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才想起到寺院去寻求帮助。
后来比喻成登门求人办事。
不看僧面看佛面。
僧、佛都在“三宝”之列,都是世人敬重的对象。
意思是务请高抬贵手,给予帮助或宽恕。
生老病死。
最早由佛教提出,佛教认为这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四种痛苦,也称为(果报)四相。
在《法华经》中这样说:“生老病死,四苦也。
”当释迦牟尼佛还王子的时候,有一天他在王城四门分别见到分娩、老人、病人、送葬的景象,因而决心放弃继承王位,出家修道,以期超脱生老病死之苦而达彼岸。
在今天,生老病死被人们用来指: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大事。
痴心妄想。
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三毒是指贪嗔痴。
痴是用来指人的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物。
因为痴迷,所以有妄念、妄想产生。
这个妄就是指:荒唐,胡乱,不切实际。
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
因为有痴心和妄念,所以众生有痛苦产生。
醍醐灌顶。
“醍醐”是从牛乳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比喻最高的佛法。
“灌顶”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仪式。
多比喻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不即不离。
出自《圆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是佛。
”真相与妄相有区别,即不即,但妄相乃真相显现,即不离。
佛教名词术语及常识
佛教名词术语及常识一、名词术语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故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
2、菩提萨埵:简称菩萨。
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
3、缘觉:是听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
4、声闻:是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
5、阿罗汉:是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6、菩提:梵语bodhi,巴利语同。
意译觉、智、知、道,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
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
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7、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8、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
9、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称为一切智智。
因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超智慧。
一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10、一切有情:一切有情众生。
(有情是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11、一阐提:无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二执:我执(又名人我执),法执(又名法我执)。
13、二空:我空(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悟诸法缘生性空的真理)。
14、二障:烦恼障(障碍涅槃),所知障(障碍真知之智)。
15、二乘:声闻乘,缘觉乘。
16、三乘: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
17、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合称为五乘。
18、三毒:贪、嗔、痴,能毒害身命与慧命,叫做三毒。
19、三学:戒学,定学,慧学。
(又叫做三无漏学。
关于佛教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佛教的谚语有哪些谚语的种类繁多,不计其数,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听到一些关于佛教的谚语,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佛教的谚语,希望能帮到您,欢迎大家查阅。
关于佛教的谚语1、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4、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5、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7、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0、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11、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2、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13、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4、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5、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16、随心、随缘、随性。
17、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18、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
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23、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4、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5、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2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日常用语你知多少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简直如空气一般。
佛教自2000多年前由印度传入中国,经2000多年浸润碰撞,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汉语句法的发展,还为中国的翻译方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其深深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很多日常习语皆来自佛教文化。
据统计,今人丁福保所编《佛学大辞典》收有佛教语词近三万条。
这些汉晋时期至唐朝八百年间诸位大师所创造的,加入我国词汇系统从而变为新成分的佛教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从而奠定了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
……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
现代日常用语多出于佛教经典
【想入非非】俗称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想入非非”。
如端木蕻良《曹雪芹》十九:“霑儿就爱想入非非,不理他也就没事了。
”此语出于佛经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处”。
三界中以无色界为最高,无色界四天中以“非想非非想天”为最高,又名“有顶天”。
《楞严经》说:“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另据《俱舍颂疏·世间品三》说,此天据诸天之首,其中众生定力深湛,已经没有下地的“粗想”,但也并非暗昧无想,而是还有“细想”,故称“非想非非想天”。
【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
三宝殿,即佛殿。
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
后引申为有事才来。
【刹那】梵语“Ksana”的音译。
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
“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
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刹那间”等词。
【现身说法】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
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
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为亲身经历。
【群魔乱舞】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魔王波旬率领众魔千方百计地来捣乱、搔扰。
佛祖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
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魔】“魔”是梵语“Mara”的音译简称。
汉语本没有“魔”字,开始翻译佛典时,人们只好借用“磨”字来表示。
“魔”的本义是扰乱、破坏、障碍,指一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
后来,产生了一批由“魔”构成的词:魔王、魔鬼、魔界、魔宫、魔道、魔戒、魔力、魔掌、魔障、魔术、魔方,甚至还有食品魔芋等等。
【三生有幸】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
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
三生都很幸运,形容运气机遇极好。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
众生在尝到苦果之后才“悔不当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悔。
故曰“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出自《涅盘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
【愁眉苦脸】“愁眉”是古代一种化妆术。
“苦脸”源于佛教。
佛教认为人生就是个苦海,并称人的脸形天生就是一个“苦”字:双眉是草字头,两眼与鼻子合成中间的“十”字,嘴下面是“口”,加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苦”字。
【差别】在佛学上,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差别”指事物的差异、不同,针对平等而言,是妄念的反映。
舍离差别之见,才能达到开悟境界。
如众生平等,怨亲不二,即是无差别境界。
【执着】原为佛教语。
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佛教认为,众生虚妄的执着是很多的,主要的“我执”和“法执”。
“我执”就是固执常一不变的主宰之“我”,从而产生种种“我见”;“法执”就是固执外境实有,从而产生种种虚妄分别的“法见”。
【痴心妄想】指愚蠢荒唐、不能实现的心思和想法。
痴,佛教又称为“无明”,是贪、嗔、痴三毒之一,为一切烦恼之源。
不明是非善恶的污染之心,叫作“痴心”。
【家贼难防】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等六根为内六贼。
家贼即内贼。
【爱河】爱欲浸染人心,使人溺没而不能自拔,故喻为爱河。
苏轼有诗云:“欲平苦海浪,先干爱河水。
”
【欲火】形容情欲炽盛如火。
《楞严经》卷八详明其业因、业相、业果皆如猛火。
【婆心】即“老婆心”之略,源出禅门。
有些禅师诲人不倦,絮絮叨叨,犹如老婆子饶舌,丛林中称为“老婆心”、“老婆禅”。
今演为“苦口婆心”。
【心花怒放】佛教以清净的本心譬为莲花。
【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
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
”
【臭皮囊】皮革制成的袋子,比喻人身。
“臭皮囊”这句俗语源于《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
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
去,吾不用尔。
天神愈敬佛,因问道意。
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小乘初果)。
”佛把天仙美女视为盛满污秽之物的皮袋子,这叫做“不净观”,专用以破除淫欲。
【心心相印】心者,佛心;印者,契合、符合。
禅宗谓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
现指心与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现在用来形容光线暗。
其实,它本是佛教用语,出于《续灯录》卷七:“伸手不见掌。
”这句禅语的意思是:悟道的人见一切事物,不加以主观的虚妄分别与憎爱,因为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平等不二的。
【天花乱坠】佛教传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天上纷纷落下花来。
现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
【面壁】佛教用语,指面对墙壁默望静修。
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而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
后一些武术门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门戒条,掌门人便罚其在山洞、悬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过一段时间。
金庸《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弟子令狐冲曾被掌门人岳不群罚面壁思过一年。
【天龙八部】原为佛教用语,指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
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
后被金庸用作书名。
【心花怒放】“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方刹”。
——圆觉经
【女大十八变】《景德传灯录·幽州潭空和尚》“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师曰:‘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只重衣衫不重人】《五灯会元·黄龙心禅法嗣》“师曰:‘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五灯会元·无衣怀禅法嗣》“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
’曰:‘早知今日,悔不慎当初”。
【律师】原为梵文所译,特指佛门中善于解释律藏,谙熟律条礼仪的僧尼。
现在则专指依法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出庭辩护及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专职人员。
【道具】原指僧尼所用的符合律制且有助于资身修道的物品,器具。
现在泛指从事文艺、娱乐排演时所用的各种器具。
此外,有不少词语虽然源於佛教经典,其来源却鲜为人知。
比如:赞叹、究竟、浮屠、绝对、实际、缘分、随缘、有缘、妄想、障碍、昙花一现、五体投地、水中捞月、不可思议、皆大欢喜等语词在佛经中频频出现,都是佛法观念日渐世俗化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成为汉语中通用的词汇,数量之多,难以尽述。
在长期的语言演变中,相当多的佛教成语在意义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究其语源,仍可以看到佛教文化留下的印记,在汉语成语的百花园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菩萨在线编辑部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