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系统讲解
车辆系统动力学【可编辑全文】
![车辆系统动力学【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d73ab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f.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系统动力学是一门涉及汽车系统的动力性研究的学科,旨在分析和模拟汽车的动力性能。
它是由应用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来研究动态特性,从而为汽车开发工程人员提供关键性信息和支持,以实现车辆系统的有效运行。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分为两个主要方面:静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
静动力学是研究汽车静力学和动力学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静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汽车的刚性构件的静力学计算,汽车转矩和加速度的动态测定,车辆悬架系统的构造、测量和控制,动力性能的行驶特性测定,以及汽车的操纵和漂移特性的研究。
结构动力学包括研究汽车结构,如悬架、底盘和发动机,以及这些系统的动态特性测定。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领域:实验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和仿真动力学。
实验动力学主要负责试验机械结构以及机械系统的动力特性测定。
它可以分析出机械系统的动力特性,以及机械系统和动力学分析模型之间的关系。
分析动力学是通过数学分析的方法,计算和分析汽车的动力特性。
仿真动力学则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汽车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性能,并进行动力学和控制分析。
车辆系统动力学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广泛的原理、理论和技术来支持。
它为车辆开发工程人员提供关键的研究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汽车的动力性能,从而更好地解决汽车发动机、悬架和底盘等系统的限制问题,实现更低排放、更安全的汽车运行。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目标是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提高燃油经济性、排放控制效果,降低汽车维护成本,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减少汽车故障发生率,并提高汽车在不同地形环境下的行驶质量。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将不断进步,为汽车的改进和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从而,车辆系统动力学是一门跨学科领域的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涉及传统的汽车工程学科,还涉及力学、控制、物理、流体、电子、计算机等学科,是一门复杂而又有应用前景的学科。
因此,车辆系统动力学是汽车研发、维护和诊断的重要基础,也是汽车系统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
纯电车动力系统原理
![纯电车动力系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d087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4.png)
纯电车动力系统原理纯电车动力系统原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纯电车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主流之一。
与传统汽车不同,纯电车取消了内燃机和燃油系统,采用了电力驱动,因此具有零排放和低噪音的特点。
本文将从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等方面详细介绍纯电车动力系统原理。
工作原理纯电车动力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池组为车辆提供能量,经控制器控制电能流向电动机,从而实现车辆驱动。
电池组充电时,将外部电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电池内;车辆行驶时,电池组将电能通过控制器输出给电动机,电动机转动车轮,驱动车辆行驶。
主要部件纯电车动力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电池组、电机和控制器。
其中,电池组是纯电车最核心的部件,它决定了车辆的续航能力和性能表现。
现阶段普遍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具有轻量化、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优点。
电机的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再传递到车轮,从而带动车辆运动。
纯电车常采用直流无刷电机,它具有高效率、低噪音、长寿命和易维护等特点。
控制器是纯电车动力系统的调度中心,它负责从电池组控制电能流向电机,以及控制电机的转速、转矩和制动等功能。
优缺点相对于传统汽车,纯电车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是零排放和低噪音,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噪声干扰,更符合现代化都市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高效节能,采用电能驱动远比燃油效率更高。
接着是运行成本低,电能价格相对稳定,保养、维护成本也比较低。
但是,纯电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续航里程不够、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不尽人意等问题。
总结纯电车动力系统原理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纯电车的广泛应用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80f74d9a1c7aa00b52acb83.png)
一、文章1总结1..纯电动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以及传动系统。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唯一的能量来源,同时也为电动汽车上其它电力装置提供电能。
驱动电机:是将动力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传动系统:是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送给车轮,从而使电动汽车运行。
2.电机的峰值功率选择::首先需要分别计算出电动汽车的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以及加速时间三者所对应的功率,然后取最大值即为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
表1 电机技术参数3.动力电池选择:动力电池的容量: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确定电池组容量。
电池组的总电压要大于等于电动机的额定电压。
二、文章2总结图1整车控制结构图图2:增程式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工作模式(a)EV 模式:在电池电量充足时,发动发电机组不参与工作,车辆以动力电池组消耗能量的形式行驶,此时电池组的电量在不断消耗,即SOC 不断减少。
在这种运行模式下,车辆具有不可比拟的零排放性能和驾驶平顺性。
(b)串联驱动模式:在电池电量不足时,为了保证车辆性能和电池组的安全性,进入电量保持模式,发动机驱动整车行驶,当发动机不足以单独驱动车辆行驶时,动力电池提供功率需求不足的部分。
这种工作模式经常出现在高速行驶或中低速加速时。
(c)发电机组驱动行车发电模式:这种情况下,发动机单独驱动车辆行驶,发动机输出功率超出车辆需求的部分向动力电池充电,以此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和整车能量利用率。
(d)制动能量回收模式: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或猛抬加速踏板时,整车进入制动能量回收模式,驱动电机进入发电状态,给动力电池组充电。
这种模式下,电制动和机械制动联合作用,二者的分配比例由整车行驶状态决定。
三、文章3总结电动车动力系统主要由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发电机和发动机组成。
驱动电机通过主减速器直接驱动车轮。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唯一的能量来源,同时也为电动汽车上其它电力装置提供电能。
发动机和发电机组成APU 系统则为整车提供动力电池之外的能量需求。
汽车的整体结构及动力系统(PPT62页)
![汽车的整体结构及动力系统(PPT62页)](https://img.taocdn.com/s3/m/27b6156ed15abe23482f4de8.png)
转向系 行驶系
传动系
制动系
3.车身 车身是驾驶员工作的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场所。车身应为驾驶员提供方
便的操作条件,以及为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或保证货物完好无损。客车和轿车 是整体车身;普通货车车身由驾驶室和货箱组成。
4.电器设备 由电源和用电设备组成,包括发电机、蓄电池、起动系、点火系以及汽车
1、发动机放置以前后轴划分:
发动机整体在前轮轴前面的称为“前置发动机”(常用英文”F”表示),绝 大部分轿车都是前置发动机。
发动机整体在前后轴之间的称为“中置发动机”(常用英文”M”表示),很 多双座的超级跑车均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例如:兰博基尼LP640,法拉利F430等。
发动机整体在后轮轴后面的称为“后置发动机”(常用英文”R”表示),这 类车型比较少,典型代表车型就是保时捷911。
菲亚特500 前置发动机
布加迪威龙 中置发动机
保时捷911 后置发动机
前置发动机
• 前置发动机,即发动机位车前轮轴之前。前置发动机的优点是简化了
车子变速器与驱动桥的结构,特别是对于占绝对主流的前轮驱动车型 而言,发动机将动力直接输送到前轮上,省略了长长的传动轴,不但 减少了功率传递损耗,也大大降低了动力传动机构的复杂性和故障率。
1、汽车的整体结构 2、汽车动力系统
学习目标
1、认识汽车的整体结构 2、了解汽车各组成部分所处位置及作用 3、了解汽车动力装置的构造及原理 4、了解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动力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四个部分组成
汽车四大组成部分
1、发动机
一
般
意
2、底 盘
义 四大基本组成部分
的 汽
(2)V型发动机 将所有汽缸分成两组,把相邻汽缸以一定夹角布置一起,使两组汽缸形成有一个夹角的平面,
汽车构造—动力系统
![汽车构造—动力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0d64c2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d.png)
本
节
1、汽车动力性能指标五要素;
重
2、五要素对汽车有什么影响。
点
动力系统
汽车动力源—发动机
汽汽车车动动力力源源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
≈
动力是操控性的根本,有了强劲、流畅的 动力输出,车辆才有资格谈操控性。
具体解释见备注
动力系统
汽车动力源
动力是如何传到车轮上滴……?
发动机 离合器 变速器 半轴 车轮
课 1、评价汽车动力性能指标有哪些呢? 后 作 2、爬坡度对汽车的越野性能是如何影响呢? 业 3、为什么同等排量柴油车要比汽油车动力好?
动力系统
柴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
福特2016款 2.2T 柴油手动 宝马X52017款 xDrive30d
动力系统
柴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
为什么同等排量柴油车要比汽油车动力好?
具体解释见备注
课 后 小 结
1、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2、汽车动力性能指标有:发动机气缸的数量、排量、马力、 扭矩、爬坡度 ; 3、汽车发动机常用气缸的数目为3、4、5、6、8、12和16。 其中般家用轿车发动机采用4缸,而8缸及以上的发动机则是被中 大型豪华轿车和超级跑车采用; 4、发动机的新技术主要有VVT-i、TSI等。目前纯电动汽车 属于新能源类,正处发展期间。
具体解释见备注
动力系统
排量
汽车动力性能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1.6L的排量
2.0L的排量
动力系统 汽车动力性能指标
排量
一汽大众速腾1.8TSI
T:是指涡轮增压
1.8T是多大排 量呢??
实际排量=1.8+1.8x0.3L,实际排量约等于2.4L。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的结构与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abf4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0.png)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动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由电动机、电池组和电控系统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电动机:电动汽车采用交流电动机或者直流电动机作为动力源。
电动机通过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电动机有多种类型,包括永磁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等。
2. 电池组: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装置,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或者镍氢
电池。
电池组将电能储存起来,供电给电动机使用。
电池组的电能储存能力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3. 电控系统:电控系统负责控制电动汽车的动力传递和能量管理。
它包括机电
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驱动控制系统等。
电控系统根据车辆的需求,控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以及管理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
工作过程如下:
1. 驱动控制系统接收驾驶员的指令,包括加速、减速、停车等操作。
2. 驱动控制系统根据指令调节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
通过改变电动机的电
流和电压,控制电动机的转矩和转速。
3. 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车轮,驱动车辆前进。
4. 电池组提供电能给电动机。
当电池组的电能不足时,电动汽车需要进行充电,将电能存储到电池组中。
总之,电动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电池
组提供电能,机电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
电控系统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动力传递和能量管理的控制。
车辆系统动力学
![车辆系统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3eef965a312b3169a451a43a.png)
2. 系统具有整体性
系统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但系统的性能不 是各元素性能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影响的,所 以这种组合使系统的整体功能获得新的内容,具 有更高的价值。例如一辆汽车是由发动机、传动 系、车轮、车身、操纵系统组成。单有发动机只 能发出动力,不会自己行走,但当发动机装在具 有车轮的汽车底盘上,就成为可以行走的汽车, 成为一种交通工具,其功能就与一台发动机大不 相同。由此可见,研究系统特性应从整体的观点 来看。系统的性能是由其整体性能为代表,而不 是由某一个元素所能代替的。
4. 系统具有功能共性
系统中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 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 流,既可以从外界环境向系统输入或从系统向 外界环境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这是任何系 统都具有的功能,称为系统的功能共性。如汽 车系统中把燃料的燃烧热能转换为汽车的行驶 动能,在这一过程中,发动机吸收氧气,而排 除废气。这一过程有能量的交流,也有物质的 交流。
第一章 绪论
• 1.1 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 1.2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 1.3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1 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在我们真实的大千世界中,存在着许多由一组物 件构成,以一定规律相互联系起来的实体,这就是系 统,自然界就有太阳系、银河系这样的大系统,这种 系统是脱离人的影响而自然存在,称为自然系统,还 有如生物、原子内部也构成了自然系统,还有一种系 统是通过人的设计而形成的系统,称为人工系统,如 生产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通信系统;人工组合和自 然合成的组合系统,如导航系统。 本文主要是研究人工的物理系统及其特性。 如果把汽车的构成看成是一大系统,那么这一系 统应表示为(如图1-1):
一个系统可能由若干个环节组成,画出各环节的 方框图,然后将这些方框图联系起来,就构成了系 统的方框图。因此,方框图是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的图解化 。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8f7a6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4.png)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因其环保、节能的特点,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领域。
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即为动力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与悠久的汽车历史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和优化。
一、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电机、电池、电控系统组成,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动力系统有很大的区别。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的特点如下:1. 电动机功率高,马力强大。
相比传统汽车的发动机,电动机的功率更高,马力更大。
2. 电池续航能力强。
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驾驶里程,且可以快速充电,提高车主的使用便利性。
3. 动力系统工作效率高。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通过优化的设计,可以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达到更佳的节能效果。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的关键1. 电池容量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电池的容量越大,车辆的续航能力越强。
因此,在设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时,需要根据车辆的用途、车型和车重等因素综合考虑电池容量。
2. 电机功率电机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车辆提供动力的唯一来源。
电机功率的大小决定了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最高车速等关键指标。
在设计电机功率时,需要根据车辆的用途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和功率。
3. 电控系统设计电控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掌控整个动力系统的工作。
在电控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电机的功率、电池的容量、车辆的用途等因素,以确保整个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优化的措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电机转子材料选用电机转子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选用材料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很大。
新材料的引入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从而提高整个动力系统的工作效率。
2. 电池技术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
汽车行驶系的组成及功用
![汽车行驶系的组成及功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e3fab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0.png)
汽车行驶系的组成及功用一、引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行驶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行驶系是指汽车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刹车系统等部件的总称,它们共同协作完成汽车的行驶和停止。
本文将从组成和功用两个方面对汽车行驶系进行详细介绍。
二、汽车行驶系的组成1.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指发动机及其附属装置,包括进气系统、燃油供应系统、点火系统和排气系统等。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将燃料转化为能量,推动汽车前进。
进气系统负责将空气引入发动机内部,与燃料混合后进行燃烧;燃油供应系统提供燃料,并保证其在适当时间适量喷入发动机内部;点火系统则负责点火使混合物着火并爆发能量,从而推动活塞运动;排气系统则将废气排出。
2.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指变速器及其附属装置,包括离合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
变速器通过调整输出轴转速和扭矩的大小,使发动机的输出能够适应不同的道路和行驶条件。
离合器则负责将发动机与变速器分离或接合,以便在换挡时平稳地进行。
传动轴将变速器的输出轴转动传递给车轮,而差速器则保证左右轮胎旋转速度的差异。
3.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指车辆底盘上的一组装置,包括弹簧、减震器、悬挂臂和悬架等。
它们共同协作起到支撑重量、减震、保持车身平衡等作用。
弹簧负责支撑汽车重量,并通过弹性变形吸收路面不平造成的冲击;减震器则通过阻尼作用来控制弹簧的振动,提高行驶舒适性;悬挂臂和悬架则负责固定车轮,并保证其与车身之间有一定摆动空间。
4.刹车系统刹车系统是指制动装置及其附属装置,包括制动片、制动鼓(盘)、制动液和制动泵等。
它们共同协作起到控制车辆速度和停止的作用。
制动片通过摩擦将车轮转动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减速或停止车辆;制动鼓(盘)则负责提供摩擦面积,增加制动效果;制动液通过管路传递压力,控制制动片的接触程度;制动泵则负责产生并输送压力。
三、汽车行驶系的功用1.提供动力汽车行驶系的主要功用是提供动力,推动汽车前进。
发动机将燃料转化为能量,并通过传动系统将其输出到车轮上,从而使汽车行驶。
车辆系统动力学解析
![车辆系统动力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e68a15f78a6529647d5339.png)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仲鲁泉2014020326摘要: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汽车在垂直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
介绍车辆动力学建模的基础理论、轮胎力学及汽车空气动力学基础之外,重点介绍了受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影响的驱动动力学和制动动力学,以及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通过对轮胎和悬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来探究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轮胎;悬架;系统动力学;现状0 前言汽车系统动力学是讨论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响应的学科。
它是把汽车看做一个动态系统,对其进行研究,讨论数学模型和响应。
是研究汽车的力与其汽车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汽车的主要性能的内在联系,提出汽车设计参数选取的原则和依据。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
事实上,知道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美国的Olley、法国的Broulhiet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
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
在过去的70多年中,车辆动力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
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不仅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和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在随后的20年中,车辆动力学的进展甚微。
进入20世纪50年代,可谓进入了一个车辆操纵动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车辆操纵动力学线性域(即侧向加速度约小于0.3g)理论体系。
随后有关行驶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完善的测量和计算手段出现后才得以实现。
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理解的进程中,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因素均发挥了作用。
汽车的启动、动力的产生、动力的传输的基本原理
![汽车的启动、动力的产生、动力的传输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9184c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0.png)
汽车的启动、动力的产生、动力的传输的基本原理汽车的启动、动力的产生、动力的传输是基于内燃机原理的。
具体来说,汽车的内部燃烧引擎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等燃料来产生动力,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一、汽车的启动原理汽车启动的基本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发动机旋转。
具体来说,电瓶将电能供给给汽车的起动机,起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引擎转动,使其开始工作。
起动机主要由电动机、起动齿轮、送气机、离合器等部分组成。
在启动时,电动机运行,使起动机的齿轮与曲轴齿轮形成啮合,从而传递引擎轴承的转动力,使发动机开始工作。
一旦发动机工作起来,它就会以自己的力量运转,此时起动机就会停止工作。
二、汽车的动力产生原理汽车的动力产生是基于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实现的。
在内燃机中,汽油和空气混合后,在火花塞的电火花作用下,产生爆炸燃烧,从而驱动活塞来回运动。
活塞的上下运动通过曲柄轴、连杆和曲轴等部件,最终将动力传递给汽车的轮胎,推动车辆前进。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点火、排气。
在进气过程中,空气和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气体,被送入气缸中。
随后的压缩过程使混合气体被压缩成小粒子,从而提高了温度和压力。
在点火过程中,点火塞放电产生火花,引燃混合气体。
在最后的排气过程中,燃烧产生的废气被排出气缸,并将新的混合气体送入气缸,从而形成连续的工作循环。
三、汽车的动力传输原理汽车通过传动系统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从而推动车辆前进。
汽车的传动系统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轴和车轮和其他部分组成。
具体来说,离合器和变速器可以将发动机的扭矩转换成合适的转速,并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轴。
驱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从而推动车辆前进。
离合器是一个重要的部件,它允许驾驶员在不停止发动机的情况下,将发动机和变速器分离,使车辆的轮胎可以自由旋转。
变速器可以将从发动机传递过来的动力转换成不同的转速,从而使车辆可以在不同的速度下前进。
汽车系统动力学 (1)
![汽车系统动力学 (1)](https://img.taocdn.com/s3/m/7b0db2f2aef8941ea76e0513.png)
第一章车辆动力学概述(1学时)
第一节研究内容和范围
第二节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基础理论(2学时)
第一节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方法
第二节多体系统运动学,动力学
第三章轮胎动力学(3学时)
第一节轮胎模型
第二节轮胎纵向力学特性
第三节轮胎垂向力学特性
第二节基于matlab的车辆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器设计实例
第三节应用adams软件的多体动力学实例分析(课外上机)
三、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喻凡,林逸编著,汽车系统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
Rajesh Rajamani,Vehicle Dynamics And Control,Birkhäuser, 2006
作业安排:要求学生自学几个主流的汽车动力学软件,布置几个相关的大作业(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加深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
考核安排及成绩评定方法:以平时的上课出勤率,提交计算分析报告的情况,以及最后的考试为依据,进行本课程成绩的最终评定。
五、拟任课教师情况
申焱华(主讲),副教授,博士,近3年的任课情况:(本科)车辆人机工程,现代设计方法概论;(研究生)多体动力学;
参考书:
(1)Thomas D.Gillespie著,赵六奇,金达锋译,车辆动力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2)Manfred Mitschke, Henning Wallentowitz著,陈荫三,余强译汽车动力学(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
(3)Dave Crolla,喻凡著,车辆动力学及其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
第一节车辆扩展操纵模型的推导
汽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点
![汽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d3d2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d.png)
汽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点汽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它的出现和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介绍汽车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汽车的构造、原理和使用。
1.汽车的构造汽车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车身和电器系统等。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提供动力。
传动系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使汽车运动。
底盘是汽车的支撑结构,支持和连接各个部件。
车身是汽车的外部包围结构,提供乘客和货物的空间。
电器系统控制汽车的电子设备和功能,如灯光、空调和音响等。
2.汽车的动力系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发动机、燃油系统和排气系统组成。
发动机可分为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类型。
内燃机根据燃料的不同又可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燃油系统负责燃料的供给和混合,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行。
排气系统排放废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汽车的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减震器和弹簧来减少车身的颠簸和震动。
悬挂系统不仅提高了行驶的舒适性,还对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有着重要影响。
4.汽车的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的关键部件,它由制动器、制动液和制动辅助系统组成。
制动器通过摩擦产生阻力,减速或停止车辆。
制动液传输制动力,确保制动器的正常工作。
制动辅助系统包括制动助力器和防抱死系统等,提高了制动的效果和稳定性。
5.汽车的驱动方式根据动力传递的方式,汽车可分为前驱、后驱和四驱三种驱动方式。
前驱车主要的优势是经济和轻巧,适合日常城市驾驶。
后驱车在操控性和驱动力上更具优势,适合高速驾驶和激烈驾驶。
四驱车具有更好的通过性和操控性,适合越野和恶劣路况。
6.汽车的安全系统汽车的安全系统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防盗系统和倒车雷达等。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是碰撞时保护乘客的关键设备。
防盗系统通过对车辆进行防盗和追踪,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倒车雷达能监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帮助驾驶员安全倒车。
7.汽车的维护和保养汽车的维护和保养对于保持汽车的良好状态至关重要。
汽车系统动力学-kejian
![汽车系统动力学-kejian](https://img.taocdn.com/s3/m/544e2a46ec3a87c24128c402.png)
5.发展趋势:
车辆动力学研究由被动元件设计转变为采用主动控制 来改变车辆动态性能。随着多体动力学的发展及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使汽车系统动力学成为汽车 CAE技术的重要组 成部分,并逐渐朝着与电子和液压控制、有限元分析技术 集成的方向发展。
一、车辆主动控制
车辆控制系统的构成都将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即控制 算法、传感器技术和执行机构的开发。而控制系统的关键, 控制律则需要控制理论与车辆动力学的紧密结合。
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20世纪30年代) 1.对车辆动态性能的经验性的观察 2.开始注意到车轮摆振的问题 3.认识到车辆舒适性是车辆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阶段二(30年代—50年代) 1.了解了简单的轮胎力学,给出了轮胎侧偏角的定义 2.定义不足转向和过度转向 3.建立了简单的两自由度操纵动力学方程 4.开展了行驶平顺性研究,建立了K2实验台, 5.引入前独立悬架
③数学等效模型:动态行为的数学形式是相同 的,可用等效的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数学模型有理论建模和试验建模两类: a.理论建模是指从机械结构的设计图样出发,作出必要的 假定和简化,根据力学原理建模。
系统分析法 理论方法: 状态空间法
健合图法 b.试验建模包括系统识别和参数识别。
模态分析法 实验方法:
第一章 概述
阶段三(1952 年以后) 1.通过试验结果和建模,加深了对轮胎特性的了解 2.在两自由度操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侧倾的三自由 度操纵动力学方程 3.扩展了对操纵动力学的分析,包括稳定性和转向响应特性 分析 4.开始采用随机振动理论对行驶平顺性进行性能预测
随后几十年,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 性在产品中的重要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ADMAS,ABS,
车辆动力系统简介
![车辆动力系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be101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a.png)
车辆动力系统简介车辆动力系统是指驱动车辆前进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装置,它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燃料效率和排放水平。
车辆动力系统通常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以及驱动轮等组件。
本文将对车辆动力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简要介绍。
1. 发动机发动机是车辆动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产生动力以驱动车辆前进。
根据燃料类型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发动机可以分为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大类。
1.1 内燃机内燃机是常见的发动机类型,它利用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以使活塞运动并驱动车辆。
内燃机又可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类。
1.1.1 汽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使用汽油作为燃料,通常采用点燃式燃烧。
在汽油发动机中,空气和燃油在气缸内混合并被点燃,推动活塞运动。
汽油发动机通常具有高转速、高功率和较低的燃油效率。
1.1.2 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通常采用压燃式燃烧。
柴油被喷入高温高压的空气中,自燃并推动活塞运动。
相比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具有高燃油效率和较低的排放。
1.2 电动机电动机是一种新兴的发动机类型,它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驱动车辆。
电动机通常由电池提供电能,并且具有零排放和低噪音的特点。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2.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输到驱动轮的装置,它通常包括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组件。
2.1 离合器离合器用于实现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分离和连接,以便在换挡时平稳地传递动力。
自动变速器不需要离合器,因为它可以自动调节传动比。
2.2 变速器变速器用于改变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转矩,以适应不同的车速和工况要求。
常见的变速器类型有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2.3 传动轴传动轴将发动机转动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以驱动车辆前进。
传动轴通常通过万向节等连接件与发动机和驱动轮相连。
3. 驱动轮驱动轮是车辆动力系统的最末端,它接受传动系统传递过来的动力,将车辆推动前进。
常见的驱动轮类型有前驱轮、后驱轮和四驱轮等。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与电池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与电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fb03b7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e.png)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与电池技术在当今的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的技术逐渐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
其中,动力系统与电池技术无疑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所在,它们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续航里程以及市场接受度。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
纯电动汽车依靠电池组提供动力,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轮。
这种动力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但其续航里程受到电池容量的限制。
为了提高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至关重要。
目前,主流的电池类型有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等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磷酸铁锂电池则具有安全性好、寿命长等特点,但能量密度略逊一筹。
混合动力汽车则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势。
在低速行驶时,电动机发挥主要作用,提供高效的动力输出;而在高速行驶或需要更大动力时,内燃机介入工作。
这种组合方式不仅提高了燃油利用率,还降低了尾气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通常较小,主要用于辅助动力输出和能量回收。
燃料电池汽车则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为电动机提供动力。
这种技术具有零排放、加注燃料时间短等优点,但目前面临着加氢基础设施不足、燃料电池成本高等问题。
在电池技术方面,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一个关键指标。
能量密度越高,相同体积和重量的电池能够存储的电能就越多,从而延长汽车的续航里程。
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不断改进电池材料和结构,使得电池能量密度有了显著提高。
例如,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材料,可以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池的充电速度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目前,一些新能源汽车已经支持快充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电能。
然而,快速充电也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
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逐渐衰减,影响性能和续航里程。
本田混动工作原理讲解
![本田混动工作原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03c8d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f.png)
本田混动工作原理讲解本田混动系统是本田汽车公司的一种节能环保的汽车动力系统,是一种混合了汽油引擎和电动动力的动力系统。
它能够在提供汽车动力的同时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是一种能够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和节能要求的先进技术。
本田混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对复杂,但可以简单分为四个部分:汽油引擎、电动机、电池、发电机。
汽油引擎是本田混动系统的主要动力来源。
它负责提供汽车需要的动力并带动车辆行驶。
与传统汽车不同的是,本田混动系统的汽油引擎通常会经过优化设计,以降低燃料消耗和排放。
本田混动系统还包含了一台电动机。
这个电动机主要由电池供电,能够提供额外的动力以帮助汽油引擎推动车辆,并且在特定情况下,电动机还能够单独驱动车辆。
这样就实现了动力输出的多元化,提高了汽车的能效。
电池是本田混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电池主要负责储存电能,并提供给电动机使用。
与传统汽车不同的是,本田混动系统的电池通常是通过车辆行驶中回收的动能或者通过汽油引擎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来充电,而不需要通过外部供电进行充电。
本田混动系统中还包含了一台发电机,它负责在车辆行驶时带动并向电池进行充电。
这样的设计能够降低对外部电源的依赖,提高了混动系统的自给自足性。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协同工作,本田混动系统能够实现动力输出的灵活性、能效的提高、燃料消耗和排放的减少。
它将汽油引擎和电动动力完美结合,使得汽车在提供动力的同时也更加环保节能。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本田混动车型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之一。
本田混动系统是一种高科技的汽车动力系统,它将汽油引擎和电动动力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汽油引擎、电动机、电池、发电机等部件的协同工作,能够为车辆提供高效可靠的动力输出。
它也引领着汽车技术朝着更加环保、节能的方向不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控制阀的检修 3.控制阀的控制内容
1.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结 构:步进电动机型怠速
控制阀的结构结构如图a 所示,步进电机主要由转 子和定子组成,丝杠机构 将步进电机的旋转运动转 变为直线运动,使阀心作 轴向移动,改变阀心与阀座 之间的间隙。安装在节气 门上。
五、占空比控制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
1.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控制阀的控制内容 3.控制阀的检修
1.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结构如图,主要由控制阀、 阀杆、线圈和弹簧等组成。
工作原理:控制阀的开度
取决于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大 小,与旋转阀型怠速控制阀 相同,ECU是通过控制输入 线圈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来控 制电场强度,以调节控制阀 的开度,从而实现怠速空气 量的控制。
教学情境6 福特福克斯汽车发动机维护与检修
一、怠速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二、节气门直动式怠速控制器 三、步进电动机型怠速控制阀 四、旋转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 五、占空比控制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 六、开关型怠速控制阀
一、怠速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1.怠速控制系统的功能: 用高怠速实现发动机起动后 的快速暖机过程;自动维持发动 机怠速在目标转速下稳定运转。
A)节气门直动式 b)旁通空气式
1、节气门 2、进气管 3、节气门操纵臂 4、执行元件5、怠速空气道
二、节气门直动式怠速控制器
结构如图,主要由直流电动机、减速齿轮机构、 丝杠机构和传动轴等组成。
a)外形图
b)结构图
1、节气门操纵臂 2、怠速控制器 3、节气门体 4、喷油器 5、燃油压力调节器 6、节气门 7、防转六角孔 8、弹簧 9、直流电动机 10、11、13 、齿轮 12、传动轴 14、丝杠
2.控制阀的检修
(1)拆下控制阀线束连接器,点火开关置“ON”,不起动 发动机,分别检测B1和B2与搭铁间的电压,为蓄电池电压;
(2)发动发动机后在熄火。2~3s内在怠速控制阀附近应能
听到内部发出的“嗡嗡”响声;
(3)拆下控制阀线束连接器,测量B1与S1和S3、B2与S2
和S4之间的电阻,应为10~30Ω。
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如图b
所示,主要由用永久磁铁
a)
制成有16个(8对)磁极的 1、控制阀 2、前轴爪 3、后轴承 转子和两个定子铁心组成 。46、 、密 线封 束圈 连接5器、丝8、杠转机构子 7、定子
b) 1 、 2— 线 圈 3— 爪 极 4.6—定子5—转子
工作原理
a)输入脉冲
b)工作过程
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如图,当ECU控制使步进电机的 线圈按1-2-3-4顺序依次搭铁时, 定子磁场瞬时针转动,由于与转 子磁场间的相互作用,使转子随 定子磁场同步转动。同理,步进 电动机的线圈按相反的顺序通电 时,转子则随定子磁场同步反转。 定子有32个爪级,步进电动机每 转一步为1/32圈,工作范围为0~ 125个步进级。
工作原理:
ECU控制旋转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工作时,控制 阀的开度是通过控制两个线圈的平均通电时间(占空 比)来实现的。
2.控制内容
包括起动控制、暖机控制、怠速稳定控制、怠 速预测控制和学习控制。
3.控制阀的检修
(1)拆下控制阀线束连接器,点火开关置“ON”,不起动发 动机,分别检测电源端子与搭铁间的电压,为蓄电池电压;
(2)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时,使 发动机维持怠速运转,用专用短接线接故障诊断座上的TE1与E1 端子,发动机转速应保持在1000~1200r/min,5s后转速下降约 为200 r/min。
(3)拆下怠速控制阀上的三端子线束连接器,在控制阀侧分 别测量中间端子(+B)与两侧端子(ISC1和ISC2)的电阻应为 18.8 Ω ~22.8Ω。
下一页
原理:
当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时,经减速 齿轮机构减速增扭后,再由丝杠机构将 其旋转运动转换为传动轴的直线运动。 传动轴顶靠在节气门最小开度限制器上, 发动机怠速运转时,ECU根据各传感器 的信号,控制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和转 动量,以改变节气门最小开度限制器的 位置,从而控制节气门的最小开度,实 现对怠速进气量进行控制的目的。
四、旋转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
1.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控制阀的控制内容 3.控制阀的检修
1.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结构图
位置涂
原理图
1、控制阀 2、双金属片 3、冷却液腔 4、阀体 5、7、线圈6、永久磁 铁 8、阀轴 9、怠速空气口 10、固定销 11、挡块12、阀轴限位杆
结构如左图, ECU控制两个线 圈的通电或断开, 改变两个线圈产 生的磁场,两线 圈产生的磁场与 永久磁铁形成的 磁场相互作用, 可改变控制阀的 位置,从而调节 怠速空气口的开 度,以实现怠速 控制。
下一页
步进电动机型怠速控制阀电路(日本丰田皇冠3.0轿车)如图
所示。主继电器触点闭合后,蓄电池电源经主继电器到达怠速控 制阀的B1和B2端子、ECU的+B和+B1端子,B1端子向步进电动 机的1、3相两个线圈供电,B2端子向2、4相两个线圈供电。4个线 圈的分别通过端子S1、S2、S3和S4与ECU端子ISC1、ISC2、ISC3 和ISC4相连,ECU控制各线圈的搭铁回路,以控制怠速控制阀的 工作。
(4)拆下怠速电磁阀,将蓄电池正极接至B1和B2端子,负
极按顺序依次接通S1—S2—S3—S4端子时,随步进电动机的旋
转,控制阀应向外伸出,如图;若负极按反方向接通S4—S3—
S2—S1端子,则控制阀应向内缩回。
下一页
a)接蓄电池正极
b)接蓄电池负极
3.控制阀的控制内容
起动初始位置的设定 起动控制 暖机控制 怠速稳定控制 怠速预测控制 电器负荷增多时的怠速控制 学习控制
2.怠速控制系统的组成: 如图,主要由传感器、ECU、 和执行元件三部分组成。
1、冷却液温度信号 2、A/C开关信号3、空挡位 置开关信号 4、转速信号5、节气门位置信号 6、车速信号 7、执行元件
下一页
3.怠速控制的方法
怠速控制也就是对怠 速工况下的进气量进行控 制。控制基本类型有节气 门直动式和旁通空气式。 如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