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在筝乐艺术中的存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在筝乐艺术中的存续作者:张梦娴

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01期

摘要:从古到今,中国戏曲艺术与筝乐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古筝艺术扎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之中不断发展,不断繁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时期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在筝乐艺术中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但一直伴随着筝乐发展存续直至今日。

关键词:戏曲;古筝;传统音乐

20世纪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中关键的历史时期。在这一世纪中,中国传统音乐从演奏技术、创作理念、演出场合、演出形式以及传承方式,都无不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而这一时期的古筝艺术也以其它传统音乐为契机,探索新的古筝传承发展之路,其中包括对戏曲音乐元素的吸纳。戏曲音乐元素存在于筝曲中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戏曲对古筝的影响一直贯穿于古筝艺术发展之中,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

一、筝与戏曲共生的古代传统

《史记·李斯谏逐客书》一文中记载,“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可见,秦朝时,筝乐与声乐艺术共同发展。汉魏六朝留下不少与筝的演奏相关的文献和文学作品,焦文彬在《秦筝史话》[1]一书中统计约有百余曲名,可见已经出现筝作为伴奏乐器而产生的“筝歌”,形式多为边弹边唱的即兴表演。春秋战国时期,筝乐艺术早已流行在中原大地上,主要形式是与民间俚歌相唱和。西汉时期,“相和歌”兴起,筝作为主奏乐器随之发展起来。在之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弹筝名手,他们高超的技艺使得筝乐弹奏技术得以快速发展,演奏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除为声乐伴唱外,筝乐也出现了独奏、重奏、合奏的形式,积淀了许多传统曲目。筝发展至唐代已是繁盛时期,据记载,唐代筝歌便有30余首。

元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而古筝就是杂剧的主奏乐器。之后明朝时期,筝也成为“弦索乐”的主要演奏乐器,同时为诸宫调、杂剧这些艺术的发展增色不少。到了清代,戏曲艺术与说唱艺术在各地蓬勃发展,而筝作为伴奏乐器,与各地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以及其他姊妹民族音乐不断融合,在不断地流传演变过程中,因文化底蕴、地域分布、语言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色彩各异的演奏风格,孕育出了众多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古筝流派。在戏曲伴奏以及合乐中,艺人们经常无乐谱,仅靠耳熟于心的唱腔旋律进行伴奏,往往一人持多乐器,不同乐器彼此衬托、分合相宜,在长期的切磋中,韵味相互渗透,形成多种多样依托戏曲音乐而创作的风格多样的古筝乐曲。筝乐艺术与戏曲音乐相辅相成、不断融合,推动了筝乐艺术的发展。

二、借鉴戏曲音乐元素的近代实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地的筝人已然寥若,民间筝乐艺术主要以重奏、合奏形式存在于地方戏曲、曲艺等民间艺术中。由于传承方式的限制,大量曲目并没有记载成册,只有少部分曲目由老艺人口传心授或以工尺谱形式记录下来。其中部分独奏曲,是在筝家们长期实践中,挖掘、整理、提炼而来的。这个时期的独奏曲目按照乐曲来源可以基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源自于明清以来,弦索乐合奏中古筝声部的音乐;另外一部分源于民间各地曲牌以及曲牌音乐。除了可以按来源方面加以区分外,古筝独奏曲目还可以按照乐曲结构来划分。王英睿曾在《筝在民间,乐分南北——谈20世纪初至1948年的筝乐》一文中提出按乐曲结构可将其大致分为两类:八板体筝曲和曲牌、唱牌类筝曲[2]。笔者以这种分类方式为基础针对该时期对戏曲元素吸收的古筝乐曲进行研究。据目前研究,其中的曲牌、唱牌类筝曲对戏曲音乐元素有明显的吸收。所以下文对曲牌类筝曲中对戏曲音乐元素的借鉴吸收进行论述。

20世纪上半叶,全国各地渐渐出现富含地方特色的曲艺、曲种等民间音乐艺术形式,筝继续作为伴奏乐器参与其中。筝独奏曲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曲目主要来自于筝家们对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如戏曲、曲艺的曲牌、唱腔,将其进行创编形成独奏曲。

在戏曲音乐器乐化的不断实践中,不同地域流派的筝曲越来越多的汲取地方民间音乐元素。如山东筝曲的小板曲,依附山东琴书、柳琴戏等民间音乐发展演变而来。曲目主要有:《凤翔歌》、《大八板》等。河南地区,由河南鼓子曲曲牌而形成的牌子曲,曲目有:《山坡羊》、《剪剪花》等。另外,还有客家筝曲,部分乐曲创作也来源于一些民间曲牌、汉剧音乐,这一类筝曲多作为戏剧中的串场音乐,故别名“串调”。如软弦调的《出水莲》、硬弦调的《玉连环》、《熏风曲》等,这些曲目至今为止还都依然在专业院校教学中、各大赛事演出中,占有重要比重。

综上可见,古筝艺术与戏曲音乐相互交融是有历史基础的,它们共同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不断汲取养分、共存共荣。

三、戏曲音乐在筝乐艺术中存续的现当代实践

20世纪40、50年代之后,社会制度的巨大改变,促使各个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器乐艺术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质的飞跃。古筝方面,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专业音乐院校,并开设古筝专业,逐渐建立的规范的教育体系,使几千年来的传承方式产生了本质的变化,涌现出大量知名古筝艺术家,他们既是古筝技艺的演奏者、教授者,又是古筝艺术文化整体发展的承载者。这个时期,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带来了复杂的作曲技法、全新的音乐理论,中西文化的碰撞,打开了古筝作品创作的新纪元。筝作为最富民族特色的民族器乐之一,开启了繁荣发展之路。

(一)传统筝曲对戏曲音乐元素的吸收

20世纪下半叶,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各传统流派的老一辈著名筝家相继进入到各大音乐学院教授古筝,筝乐艺术与戏曲艺术之间的关系则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创作方面,倾向于从戏曲等民间音乐元素中汲取素材,再提炼、加工、整理,创作新的筝曲,丰富古筝演奏技法。这一时期,筝家们在创编筝曲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身熟悉的地方戏曲音乐元素或者民间音乐曲调直接或间接地加以借鉴,从而使曲目富有浓郁的地方风味。这一时期的创作,往往并不主要取决于筝家的音乐语汇创新能力及主题写作立意如何凸显个性,更多的取决于他们对民间音乐语汇、体裁、曲目、曲牌音乐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他们技术经验的众寡,如何灵活运用思路等。本节主要举例说明传统创编筝曲(不含现代筝曲)对戏曲元素的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