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合集
西安交大 物理仿真实验 受迫振动
![西安交大 物理仿真实验 受迫振动](https://img.taocdn.com/s3/m/103f8cc4a1c7aa00b52acb49.png)
操作方法: 1) 把驱动臂与其他仪器连接时候,为了保护喇叭要把振荡器顶部的 锁头拨动到锁定位置锁定好驱动臂。 2) 用一个挂钩把振荡器驱动臂与实验仪器相互连接后,解锁驱动臂。 3) 把信号发生器与振荡器相连接。 4) 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注意电流不要超过 1A。 在软件中,振荡器已与信号发生器连接好。鼠标移动到振荡器时,显示当前 振荡器的振幅。 性能指标: 信号频率:0.1Hz 到 5 kHz. 振幅峰峰值:最大值是 7mm(1Hz 时),幅度随着频率上升下降。
(3)连接好信号发生器和振荡器,打开信号发生器,设定频率为 f o 。
8
(4)调整合适的信号发生器输出振幅。当挂钩振幅峰峰值超过 4cm 后,关闭信号 发生器。 (5)当振幅峰峰值衰减到 4cm 后,打开计时器。
(6)记录振幅峰峰值衰减到 2cm 时所需的时间 t1/2 (7)重复步骤(3)到(5),测量 3 次。 (8)测量 50 个全振动的时间。
2 max 0 2 2
(13.3)
幅度衰减一半的区域 :
2 3 .
(13.4)
2. 耦合振动
k 弹簧
m k m k 弹簧 弹簧
振荡器
图 13.4
耦合振动系统
图 13.4 是一个耦合振动系统,由 3 个倔强系数 k 和 2 个质量 m 的重物组成。系 统有两个共振频率点,一种频率为,
9
公式(13.3),(13.4)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注意:可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设定不同的仪器参数,包括弹簧 1,2 的质量和倔强 系数。 4.耦合振动 (1)振动系统安装后向砝码盘上添加砝码,使每个砝码盘的总重量大约 50 g 。 (2)打开信号发生器,设定频率为 0.5Hz 。 (3)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使得振荡器输出振幅大约 1mm(鼠标移到振荡器上显 示),等系统振动稳定后记下挂钩振幅的峰峰值。 (4)改变频率从 0.5 到 5.0 Hz,重复步骤(4)。 (5)做出振幅-频率图,求出两个共振频率点。 注意:弹簧振动时不能添加砝码,砝码盘重量参见“受迫振动”内容部分测量值, 弹簧的重量和倔强系数可自行制定。重量单位是 kg,倔强系数单位是 N/m 。
大物实验模拟仿真实验报告
![大物实验模拟仿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f47920e2bd960590c67720.png)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数据结构实验实验名称: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系别:实验日期:专业班级:实验报告日期:姓名:学号:第 1页 / 共3页一、实验简介单摆实验是个经典实验,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对单摆实验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进行简单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学习累积放大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基本误差的来源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单摆的结构参考图1单摆仪,一级近似的周期公式为由此通过测量周期摆长求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内容1、设计要求:(1) 根据误差均分原理,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2) 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试验步骤.(3) 用自制的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量精度要求△g/g < 1%.2、可提供的器材及参数:游标卡尺、米尺、千分尺、电子秒表、支架、细线(尼龙线)、钢球、摆幅测量标尺(提供硬白纸板自制)、天平(公用).假设摆长l≈70.00cm;摆球直径D≈2.00cm;摆动周期T≈1.700s; 米尺精度△米≈0.05cm;卡尺精度△卡≈0.002cm;千分尺精度△千≈0.001cm;秒表精度△秒≈0.01s;根据统计分析,实验人员开或停秒表反应时间为0.1s左右,所以实验人员开,停秒表总的反应时间近似为△人≈0.2s.3、对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检验实验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4、自拟实验步骤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悬线的质量和弹性系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关系,试分析各项误差的大小.5、自拟试验步骤用单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四、实验仪器单摆仪,摆幅测量标尺,钢球,游标卡尺五、实验操作1. 用米尺测量摆线长度;2.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3. 把摆线偏移中心不超过5度,释放单摆,开始计时,单摆摆过50个周期后停止计时,记录所用时间;六、实验结果1.摆线长度2.小球直径3.计时结果七、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单摆只在最大摆角小于等于5°时,单摆的振动才可以近似看为为简谐振动。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报告——电子拉力机橡胶拉伸试验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报告——电子拉力机橡胶拉伸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2b7e4b8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e.png)
西安交通⼤学材料⼒学性能试验报告——电⼦拉⼒机橡胶拉伸试验西安交通⼤学实验报告成绩第页(共页)课程:⾼分⼦物理实验⽇期:年⽉⽇专业班号材料94 组别交报告⽇期:年⽉⽇姓名李尧学号09021089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电⼦拉⼒机测定聚合物的应⼒-应变曲线⼀.实验⽬的1.掌握拉伸强度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法,掌握电⼦拉⼒机的使⽤⽅法及共⼯作原理;2.了解橡胶在拉伸应⼒作⽤下的形变⾏为,测试橡胶的应⼒-应变曲线;3.通过应⼒-应变曲线评价材料的⼒学性能(初始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4.了解测试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5.熟悉⾼分⼦材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条件。
⼆.实验原理随着⾼分⼦材料的⼤量使⽤,⼈们迫切需要了解它的性能。
⽽拉伸性能是⾼分⼦聚合物材料的⼀种基本的⼒学性能指标。
拉伸试验是⼒学性能中⼀种常⽤的测试⽅法,它是在规定的试验温度、湿度和拉伸速度下,试样上沿纵向施加拉伸载荷⾄断裂。
在材料试验机上可以测定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影响⾼聚物实际强度的因素有:1)化学结构。
链刚性增加的因素都有助于增加强度,极性基团过密或取代基过⼤,阻碍链段运动,不能实现强迫⾼弹形变,使材料变脆。
2)相对分⼦质量。
在临界相对分⼦质量之前,相对分⼦质量增加,强度增加,越过后拉伸强度变化不⼤,冲击强度随相对分⼦质量增加⽽增加,没有临界值。
3)⽀化和交联。
交联可以有效增强分⼦链间的联系,使强度提⾼。
分⼦链⽀化程度增加,分⼦间作⽤⼒⼩,拉伸强度降低,⽽冲击强度增加。
4)应⼒集中。
应⼒集中处会成为材料破坏的薄弱环节,断裂⾸先在此发⽣,严重降低材料的强度。
5)添加剂。
增塑剂、填料。
增强剂和增韧剂都可能改变材料的强度。
增塑剂使⼤分⼦间作⽤⼒减少,降低了强度。
⼜由于链段运动能⼒增强,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加。
惰性填料只降低成本,强度也随之降低,⽽活性填料有增强作⽤。
6)结晶和取向。
结晶度增加,对提⾼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好处。
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实验
![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5b026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b.png)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课程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名称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第1页共 5页一、实验目的和简介:光的干涉现象表明了光的波动的性质,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与计量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干涉现象中,不论何种干涉,相邻干涉条纹的光程差的改变都等于相干光的波长,可见光的波长虽然很小,但干涉条纹间的距离或干涉条纹的数目是可以计量的。
因此,通过对干涉条纹数目或条纹移动数目的计量,可以得到以光的波长为单位的光程差。
利用光的等厚干涉可以测量光的波长,检验表面的平面度,球面度,光洁度,以及精确测量长度,角度和微小形变等。
二、实验仪器:1.读数显微镜——它由一个显微镜的镜筒和一个螺旋测微装置组成。
螺旋测微装置主要包括标尺,读数准线,测微鼓轮。
测微鼓轮的圆周上刻有100格的分度,它旋转一周,读数准线就沿标尺前进或后退1mm,故测微鼓轮的分度值为0.01mm。
2.钠光灯——波长在5893A附近,具有光强,色纯的特点3.入射光调节架——架上嵌有一个可以转动的玻璃片,玻璃片调到大约45°时,可使平行光垂直射到牛顿环玻璃表面。
4.牛顿环仪——由一块待测曲率半径的平凸透镜,以其凸面放在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上构成,外由一金属圆框固定。
三、实验原理:图1如图所示,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CB,C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DCF之间,形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
分别从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产生干涉,干涉后的强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程差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即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表面反射时,则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π,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λ/2 ,所以相干的两条光线还具有λ/2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1)当∆满足条件(k=1,2,3…)(2)时,发生相长干涉,出现第K级亮纹,而当(k=0,1,2,3…)(3)时,发生相消干涉,出现第k级暗纹。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牛顿环(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牛顿环(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8c84d4710a6f524ccbf8584.png)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实验日期: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牛定透曲率半径。
2.正确使用微,学用逐差法理数据。
二、实验仪器牛,数微,光灯,入射光架。
三、实验原理如所示,在平板玻璃面 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ACB,C 点接触点,在 ACB和 DCF之,形成一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透上,透透,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
分从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来自同一条入射光,它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生干涉,干涉后的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的光程差决定,由可,二者的光程差等于膜厚度 e 的两倍,即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是从光密媒射向光疏媒,反射光不生相位突,而在下表面反射,会生相位突,即在反射点,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相差,与之的光程差/2,所以相干的两条光具有/2 的附加光程差,的光程差(1)当足条件(2),生相干涉,出第K 亮,而当(k = 0,1,2⋯)(3),生相消干涉,出第k 暗。
因1同一级条纹对应着相同的膜厚,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等厚度线。
可以想见,干涉条纹是一组以 C 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环。
如图所示,设第k 级条纹的半径为,对应的膜厚度为,则(4)在实验中, R 的大小为几米到十几米,而的数量级为毫米,所以 R >> e,e2相对于k k2Re k是一个小量,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以简化为( 5)如果 r k是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由式(1)和( 3)可得( 6)代入式( 5)得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7)对给定的装置,R 为常数,暗纹半径( 8)和级数 k 的平方根成正比,即随着k 的增大,条纹越来越细。
同理,如果r k是第k级明纹,则由式(1)和( 2)得(9)代入式( 5),可以算出( 10)2由式( 8)和( 10)可见,只要测出暗纹半径(或明纹半径),数出对应的级数k,即可算出 R。
2扭秤法测万有引力常数
![2扭秤法测万有引力常数](https://img.taocdn.com/s3/m/1a219dc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7.png)
2扭秤法测万有引力常数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二)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名称: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日期:班级:班级xx名称:扭秤法测万有引力常数2021年11月30日XX学号:XXXXXXXX一实验目的1.掌握扭力秤摆动中找到平衡位置的方法。
2.掌握如何通过卡文迪许扭秤法测量万有引力常数。
二、实验仪器卡文迪许扭秤,激光发射器,光屏,米尺,秒表,电源。
三个实验原理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间距为r,质量为m1和m2的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方向沿着两球中心连线,大小为Fgm1m2r2(1)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
实验仪器如卡文迪什扭转平衡法原理图所示。
卡文迪什扭力秤是一种高精度仪器,非常灵敏。
为了保护仪器,防止外部干扰影响实验测量,扭力秤悬挂在金属丝上,安装在镶有玻璃板的铝框箱内,固定在底座上。
实验时,把两个大球贴近装有扭秤的盒子,扭秤两端的小球受到大球的万有引力作用而移近大球,使悬挂扭秤的悬丝扭转。
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被固定在扭秤上的小镜子反射到远处的光屏上,通过测量光屏上扭秤平衡时光点的位置可以得到对应的扭转角度,从而计算出万有引力常数g。
假设开始时扭力标度的扭力角?0 0. 把大球移到靠近盒子的地方,然后把它放好。
大小球之间的引力是f,小球受到耦合力矩n?2Fl,悬挂扭力秤的钢丝产生反向扭矩n’,与扭力产生的耦合扭矩n平衡?K(?/2),扭力标度的最终平衡是在扭力角?地点:f?gmm/d22fl?k(?/2)k??4gmmd2l,其中k是金属吊线的扭转常数,M是大球的质量,M 是小球的质量,D是大球和小球中心之间的连接距离,l是小球中心到扭转标尺中心的距离。
由转动方程可求得悬丝的扭转常数:通过转动惯量i和测量扭秤扭转周期t就可以得到金属丝的扭转系数k1K4.2it2假设小球相对大球是足够轻,那么转动惯量i?2ml2,因此扭转角?? gmt2222?dl(3)当大球转动到相反的对称位置后,新平衡位置是-?,因此平衡时的总扭转角为222?? gmt2?dl通过反射光点在光屏上的位移s可以得到悬丝扭转角度。
(完整word版)变压器探究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变压器探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02622c5022aaea988f0fa7.png)
西安交通大学高级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级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变压器与线圈组合探究第1 页共18页系别:实验日期:2014年11月25日姓名:班级: 学号:实验名称:变压器与线圈组合探究一、实验目的1、验证变压器原理;2、探究山形电压器电压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1、CI—6552A POWER AMPLIFIER II 电源适配器;2、Science Wor kshop® 750 Interface 接线器;3、匝数为400、800、1600、3200的线圈若干;4、方形铁芯与山形铁芯若干;5、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Data Studio;6、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变压器简介变压器(Transformer)利用互感原理工作.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其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配电变压器、电力变压器、全密封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单相变压器、电炉变压器、整流变压器等.变压器在电器设备和无线电路中常被用来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安全隔离等。
在发电机中,不管是线圈运动通过磁场或磁场运动通过固定线圈,均能在线圈中感应电势,此两种情况,磁通的值均不变,但与线圈相交链的磁通数量却有变动,这是互感应的原理。
变压器就是一种利用电磁互感应,变换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
变压器的最基本形式,包括两组绕有导线之线圈,并且彼此以电感方式称合一起.当一交流电流(具有某一已知频率)流于其中之一组线圈时,于另一组线圈中将感应出具有相同频率的交流电压,而感应的电压大小取决于两线圈耦合及磁交链之程度。
一般指连接交流电源的线圈称之为一次线圈;而跨于此线圈的电压称之为一次电压。
在二次线圈的感应电压可能大于或小于一次电压,是由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间的匝数比所决定的.因此,变压器区分为升压与降压变压器两种。
碰撞实验报告
![碰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6c2de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9.png)
碰撞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学⾼级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级物理实验实验名称:碰撞实验第 1 页共12页系别:实验⽇期:2014年12⽉2⽇姓名:班级:学号:实验名称:碰撞实验⼀、实验⽬的1.设计不同实验验证⼀系列的⼒学定律;2.熟悉实验数据处理软件datastudio的应⽤。
⼆、实验原理1.动量守恒定理:若作⽤在质点系上的所有外⼒的⽮量和为零,则该质点系的动量保持不变。
即:根据该定理,我们将两个相互碰撞的⼩车看作⼀个质点系时,由于在忽略各种摩擦阻⼒的情况下外⼒⽮量和为零,所以两个⼩车的动量之和应该始终不变。
2.动量定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动量增量,等于作⽤在物体上的合⼒在同⼀时间内的冲量。
即:其中F在内的积分,根据积分的⼏何意义可以⽤F-t曲线与坐标轴的⾯积来计算。
3.机械能守恒定理:在仅有保守⼒做功的情况下,动能和时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在质点系中,若没有势能的变化,若⽆外⼒作⽤则质点系动能守恒。
4.弹簧的劲度系数:由胡克定律:F=kx在得到F随x变化关系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曲线斜率计算出劲度系数。
5.碰撞:碰撞可以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满⾜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弹性碰撞则只满⾜动量守恒定律⽽不满⾜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实验设计1.摩擦⼒的测量:给⼩车⼀初速度使之在调节为⽔平的轨道上运动,同时记录其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
⽤直线拟合所得到的v-t图像,所得斜率即为加速度a,进⽽可得⼩车所受摩擦⼒为f=ma,并有⼩车与导轨之间的滚动摩擦因数为2.胡克定律测量弹性系数:使⼩车运动并撞向弹簧(注意速度不应太⼤以免直接撞到弹簧后边的传感器),记录该过程中弹簧弹⼒随⼩车位移的变化图线。
由于相撞过程中⼩车位移与弹簧保持⼀致,所以求得相撞阶段F-x图像的斜率△F/△x即为弹簧劲度系数。
3.验证动量定理仍然给⼩车⼀初速度,让⼩车撞向弹簧,记录相撞过程中弹簧弹⼒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和⼩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西安交通大学传热学上机报告材料-墙角导热数值分析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传热学上机报告材料-墙角导热数值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d75054763231126edb1170.png)
实用文档传热大作业二维导热物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璇班级:能动A02学号:10031096一.物理问题有一个用砖砌成的长方形截面的冷空气通道,其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假设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上用冷空气及砖墙的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近似地予以忽略。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计算:(1)砖墙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2)垂直于纸面方向的每米长度上通过砖墙的导热量。
第一种情况:外壁分别均与地维持在0℃及30℃;第二种情况:外壁均为第三类边界条件,且已知:t ∞1=30℃,ℎ1=10wm2∙℃t ∞2=10℃,ℎ2=4wm2∙℃砖墙的导热系数λ=0.53 Wm∙℃二.数学描写由对称的界面必是绝热面,可取左上方的四分之一墙角为研究对象,该问题为二维、稳态、无热源的导热问题,其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如下:ðt2ðx2+ðt2ðy2=0边界条件(情况一) t(x,0)=30 0≤x≤1.5t(0,y)=30 0≤y≤1.1t(0.5,y)=0 0.5≤y≤1.1t(x,0.5)=0 0.5≤x≤1.5ðt(1.5,y)=0 0≤y≤0.5ðy∂t(x,1.1)=0 0≤x≤0.5ℎ(t−t f1) x=0,0≤y≤1.11=ℎ(t−t f2) x=0.5,0.5≤y≤1.12ℎ(t−t f1) y=0,0≤x≤1.51ℎ(t−t f2) y=0,0.5≤x≤21.50 0≤y≤0.5=0 0≤x≤0.5∂x三.网格划分网格划分与传热学实验指导书中“二维导热物体温度场的电模拟实验”一致,如下图所示:四.方程离散对于节点,离散方程t[i][j]=0.25*(t[i+1][j]+t[i-1][j]+t[i][j+1]+t[i][j-1])对于边界节点,则应对一、二两种情况分开讨论:情况一:绝热平直边界点:t[15][j]=0.25*(2*t[14][j]+t[15][j-1]+t[15][j+1])1≤j≤4t[i][11]=0.25*(2*t[i][10]+t[i-1][11]+t[i+1][11]) 1≤i≤4外等温边界点:t[i][j]=30等温边界点:t[i][j]=0情况二:(Bi1,Bi2为网格Bi数,Bi1=ℎ1∆xλ Bi2=ℎ2∆xλ)绝热平直边界点:t[15][j]=0.25*(2*t[14][j]+t[15][j-1]+t[15][j+1])1≤j≤4t[i][11]=0.25*(2*t[i][10]+t[i-1][11]+t[i+1][11]) 1≤i≤4外侧对流平直边界:t[i][0]=(2*t[i][1]+t[i+1][0]+t[i-1][0]+2*Bi1*tf1)/(2*Bi1+4) 1≤i≤14t[0][j]=(2*t[1][j]+t[0][j+1]+t[0][j-1]+2*Bi1*tf1)/(2*Bi1+4) 1≤j≤10侧对流平直边界:t[i][5]=(2*t[i][4]+t[i+1][5]+t[i-1][5]+2*Bi2*tf2)/(2*Bi2+4) 6≤i≤14t[5][j]=(2*t[4][j]+t[5][j+1]+t[5][j-1]+2*Bi2*tf2)/(2*Bi2+4) 6≤j≤10特殊点:a点t[15][0]=(t[14][0]+t[15][1]+tf1*Bi1)/(Bi1+2)b点t[15][5]=(t[14][5]+t[15][4]+tf2*Bi2)/(Bi2+2)c点t[5][5]=(2*t[4][5]+2*t[5][4]+t[5][6]+t[6][5]+3*Bi2*tf2)/(2*Bi2+6) d点t[5][11]=(t[5][10]+t[4][11]+tf2*Bi2)/(Bi2+2)e点t[0][11]=(t[0][10]+t[1][11]+tf1*Bi1)/(Bi1+2)f点t[0][0]=(t[0][1]+t[1][0]+tf1*Bi1*2)/(2*Bi1+2)五.编程思路及流程图编程思路为设定两个二维数组t[i][j]、ta[i][j]分别表示本次迭代和上次迭代各节点的温度值,iter表示迭代进行的次数,daore_in、daore_out分别表示外边界的散热量。
西安交通大学大物仿真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大物仿真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a67923458fb770bf78a553c.png)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碰撞和动量守恒碰撞和动量守恒一.实验目的1.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维碰撞的三种情况,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定量研究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在工程技术中有重要意义。
2.通过实验提高误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如果一个力学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该力学系统总动量守恒或在某方向上守恒,即(1)实验中用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滑块来碰撞(图4.1.2-1),若忽略气流阻力,根据动量守恒有(2)对于完全弹性碰撞,要求两个滑行器的碰撞面有用弹性良好的弹簧组成的缓冲器,我们可用钢圈作完全弹性碰撞器;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面可用尼龙搭扣、橡皮泥或油灰;一般非弹性碰撞用一般金属如合金、铁等,无论哪种碰撞面,必须保证是对心碰撞。
当两滑块在水平的导轨上作对心碰撞时,忽略气流阻力,且不受他任何水平方向外力的影响,因此这两个滑块组成的力学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由于滑块作一维运动,式(2)中矢量v可改成标量,的方向由正负号决定,若与所选取的坐标轴方向相同则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
1.完全弹性碰撞完全弹性碰撞的标志是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即(3)(4)由(3)、(4)两式可解得碰撞后的速度为(5)(6)如果v20=0,则有(7)(8)动量损失率为(9)能量损失率为(10)理论上,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都为零,但在实验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气垫导轨本身的原因,不可能完全为零,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认为是守恒的。
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二滑块粘在一起以10同一速度运动,即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11)在实验中,让v20=0,则有(12)(13)动量损失率(14)动能损失率(15)3.一般非弹性碰撞一般情况下,碰撞后,一部分机械能将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在此情况已不适用。
牛顿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碰撞定律:碰撞后两物体的分离速度与碰撞前两物体的接近速度成正比,比值称为恢复系数,即(16)恢复系数e由碰撞物体的质料决定。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e57f7b27d3240c8447efaa.png)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篇一: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1年5月31日实验人员:机自实验名称: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及测温原理;2、学习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及使用方法;3、学习坐标变换、曲线改直的技巧。
二、实验原理:热敏电阻---实验原理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为:A、B是与半导体材料有关的常数,T为绝对温度,根据定义,电阻温度系数为惠斯通电桥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四个电阻R0,R1,R2,Rx 组成一个四边形,即电桥的四个臂,其中Rx就是待测电阻。
在四边形的一对对角A和C之间连接电源,而在另一对对角B和D之间接入检流计G。
当B和D两点电位相等时,G中无电流通过,电桥便达到了平衡。
平衡时必有Rx = (R1/R2)·R0,(R1/R2)和R0都已知,Rx 即可求出。
电桥灵敏度的定义为:式中ΔRx指的是在电桥平衡后Rx的微小改变量,Δn越大,说明电桥灵敏度越高。
实验仪器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直流单臂电桥、检流计、待测热敏电阻和温度计、调压器、稳压电源。
四、实验内容:1、从室温开始,每隔5°C测量一次Rt,直到85°C。
撤去电炉,使水慢慢冷却,测量降温过程中,各对应温度点的Rt。
2、作ln Rt ~ (R1 / T)曲线,确定式(R1)中常数A和B五、数据记录及处理:1、数据处理结果如下:2、作ln Rt ~ (R1 / T)曲线如下: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及建议:1、实验结论:了解了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基本掌握坐标变换、曲线改直的技巧。
作ln Rt ~ (R1 / T)曲线,成线性关系。
2、误差分析:由于在记录过程中温度计视数在变化,故出现误差; 电源不稳定,造成系统误差;数据处理时产生偶然误差。
3、建议:1)在使用检流计时,要注意保护检流计,不要让大电流通过检流计,实验中间要用跃接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电池按钮和接通检流计按钮的使用,检流计按钮先使用粗,然后再使用细,不要两个按钮同时使用。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一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b9902c3e376baf1ffc4fad66.png)
材料
So
(mm2)
Su
(mm2)
Lo
(mm)
Lu
(mm)
Fel
(N)
Fm
(N)
A
(%)
Z
(%)
ReL
(MPa)
Rp
(MPa)
Rm
(MPa)
Al
62.91
57.55
50
57.38
31575
14.76
8.52
371.26
501.91
钢
72.534643
33398
40.52
Fp=23.375KN ,故Rp=Fp/So=371.26Mpa
20#低碳钢:
实验测得平均原始直径为do=9.61mm,故So=3.14*(do/2)²=72.53mm²
颈缩后断口直径为du=5.91mm,故Su=3.14*(du/2)²=27.43mm²
∴Z=(So-Su)/So*100%=62.18%
固溶强化—纯金属变为合金;
形变强化—表面形变强化,喷丸;
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奥氏体沉淀不锈钢冷却加工后强度提高;
晶界和亚晶强化—细化晶粒提高强度。
为什么材料的塑性要以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这两个指标来度量?它们在工程上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因为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延伸率反映了材料的均匀变形能力而断面收缩率反映了材料的局部变形能力。一个试样的静拉伸断裂主要由颈缩前的均匀变形和颈缩后的局部变形组成的。因此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这两个指标能在工程上很好的反应材料的塑性。
Lo=50mm,Lu=70.26mm得出A= (Lu-Lo)/Lo=40.52%
由图1可知,
Fel=(20.952+28.333)/2=24.643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合集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df0438c85fbfc77da269b1ff.png)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合集1. 凯特摆测重力加速度2. 良导体热导率的动态法测量3. 受迫振动4. 钢丝杨氏模量测定5. 傅里叶光学实验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凯特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一.实验目的学习凯特摆设计的技巧与结构;掌握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比较准确的方法。
二.原理简述图1是复摆示意图,设一质量为m 的刚体,其重心G 到转轴O 的距离为h ,绕O 轴的转动惯量为I ,当摆幅很小时,刚体绕O 轴摆动的周期T 为:mghIT π2= (1) 式中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设复摆绕通过重心G 的轴的转动惯量为G I ,当G 轴与O 轴平行时,有2mh I I G += (2)代入(1)得:mghmh I T G 22+=π(3) 对比单摆周期公式glT π2= 可得 mh mh I l G 2+= (4) l 称为复摆的等效摆长。
因此只要测出周期和等效摆长便可求得重力加速度。
下图是凯特摆摆杆的示意图。
对凯特摆而言,两刀口间的距离就是该摆的等效摆长l 。
在实验中当两刀口位置确定后,通过调节A 、B 、C 、D 四摆锤的位置可使正、倒悬挂时的摆动周期1T 和2T 基本相等。
由公式(3)可得12112mh mh I T G +=π (5)22222mh mh I T G +=π (6)其中1T 和1h 为摆绕O 轴的摆动周期和O 轴到重心G 的距离。
当21T T ≈时,l h h =+21即为等效摆长。
由式(5)和(6)消去G I ,可得:b a l h T T l T T g +=--++=)2(2241222122212π (7) 此式中,l 、1T 、2T 都是可以精确测定的量,而1h 则不易测准。
由此可知,a 项可以精确求得,而b 项则不易精确求得。
但当21T T =以及|2|1l h -的值较大时,b 项的值相对a 项是非常小的,这样b 项的不精确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实用参考]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实用参考]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9b94221c3968011ca30091d6.png)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班级:姓名: 学号:西安交通大学模拟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PP 年6月1日 老师签字:_____ 同组者:无 审批日期:_____ 实验名称: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仿真实验 一、实验简介单摆实验是个经典实验,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对单摆实验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进行简单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学习累积放大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基本误差的来源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用一根绝对挠性且长度不变、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线悬挂一个质点,在重力作用下在铅垂平面内作周期运动,就成为单摆。
单摆在摆角小于5°(现在一般认为是小于10°)的条件下振动时,可近似认为是简谐运动。
而在实际情况下,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下端悬挂一个小球。
当细线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很多,而且小球的直径又比细线的长度小很多时,此种装置近似为单摆。
单摆带动是满足下列公式:进而可以推出:式中L 为单摆长度(单摆长度是指上端悬挂点到球重心之间的距离);g 为重力加速度。
如果测量得出周期T 、单摆长度L ,利用上面式子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三、 实验内容1. 用误差均分原理设计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g L T π2=224T L g π=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设计要求:(1)根据误差均分原理,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2)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试验步骤.(3)用自制的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量精度要求△g/g < 1%.可提供的器材及参数:游标卡尺,米尺,千分尺,电子秒表,支架,细线(尼龙线),钢球,摆幅测量标尺(提供硬白纸板自制),天平(公用).假设摆长l≈70.00cm;摆球直径D≈2.00cm;摆动周期T≈1.700s;米尺精度△米≈0.05cm;卡尺精度△卡≈0.002cm;千分尺精度△千≈0.001cm;秒表精度△秒≈0.01s;根据统计分析,实验人员开或停秒表反应时间为0.1s左右,所以实验人员开,停秒表总的反应时间近似为△人≈0.2s.2. 对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检验实验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3. 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悬线的质量和弹性系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关系,试分析各项误差的大小.四、实验仪器单摆仪,摆幅测量标尺,钢球,游标卡尺(图1-图4)单摆仪(1)摆幅测量标尺(2)钢球(3)游标卡尺(4)五、实验操作1. 用米尺测量摆线长度+小球直径为92.62m(图5);2.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结果(图6)图(5)图(6)3. 把摆线偏移中心不超过5度,释放单摆,开始计时,单摆摆过50个周期后停止计时,记录所用时间;T =95.75 s/50 =1.915 s图(7)六、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数据处理:1)周期的计算:T = 95.75s/50 = 1.967s2)摆长的计算:钢球直径的测量数据如下表:测量次数每次数据d(cm)平均值(cm)⎺d△d=⎪d-⎺d⎪(cm)1 1.662 1.6870.0252 1.7020.0153 1.6720.0154 1.6720.0155 1.6920.0156 1.7210.039△⎺d0.021则⎺d =1.687cm,△⎺d=0.024cm.所以有效摆长为:L =92.62cm -1.687/2cm=91.78cm,3)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因为:T=2π√Lg所以:g=4π2LT2= 9.88m/s2查资料可知,西安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79 m/s2则相对误差是E=△g/g=0.9⎺%<1%,符合实验要求。
物理仿真实验_扫描隧道显微镜
![物理仿真实验_扫描隧道显微镜](https://img.taocdn.com/s3/m/24c10471783e0912a2162af8.png)
物理仿真实验报告——扫描隧道显微镜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2.观测和验证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3.学习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操作和调试过程,并以之来观测样品的表面形貌;4.学习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原始图象数据。
二.实验原理原子的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德莫克利特时代,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原子还只是假设而并非可观测到的客体.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比10-4m更小的物体或物质的结构细节,光学显微镜使人类的视觉得以延伸,人们可以观察到像细菌、细胞那样小的物体,但由于光波的衍射效应,使得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10-7m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开创了物质微观结构研究的新纪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分辨率为10-9m,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TEM)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可以达到原子级的分辨率——0.1nm,但主要用于薄层样品的体相和界面研究,且要求特殊的样品制备技术和真空条件.场离子显微镜(FIM)是一种能直接观察表面原子的研究装置,但只能探测半径小于100nm的针尖上的原子结构和二维几何性质,且样品制备复杂,可用来作为样品的材料也十分有限.X射线衍射和低能电子衍射等原子级分辨仪器,不能给出样品实空间的信息,且只限于对晶体或周期结构的样品进行研究.与其他表面分析技术相比,STM具有如下独特的优点:1)具有原子级高分辨率,STM 在平行于样品表面方向上的分辨率分别可达 0.1nm 和0.01 nm,即可以分辨出单个原子.2)可实时得到实空间中样品表面的三维图像,可用于具有周期性或不具备周期性的表面结构的研究,这种可实时观察的性能可用于表面扩散等动态过程的研究.3)可以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而不是对体相或整个表面的平均性质,因而可直接观察到表面缺陷。
表面重构、表面吸附体的形态和位置,以及由吸附体引起的表面重构等.4)可在真空、大气、常温等不同环境下工作,样品甚至可浸在水和其他溶液中不需要特别的制样技术并且探测过程对样品无损伤.这些特点特别适用于研究生物样品和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样品表面的评价,例如对于多相催化机理、超一身地创、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变化的监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T0 x Tme
2D
x
sin(t
2D
x)
(5)
其中 T0 是直流成分, 是线性成分的斜率,从式(5)中可以看出:
1) 热端(x=0)处温度按简谐方式变化时,这种变化将以衰减波的形式在棒内向冷端传 播,称为热波.
2) 热波波速:V 2D
(6)
3)
热波波长: 2
3. 控制单元及作用
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单元和相关几个单元,作用是:
1) 对来自热电耦的待测温度信号进行调理。 2) 提供“手动”和“程控”两种工作方式。仿真软件采用程控模式,操作软件控制
实验的进行。 3)提供周期为 60,120,180,240 秒的参考方波。 4) 控制加热器半周期开,半周期关的周期性供电。 5) 控制进水电磁阀门半周期热端停水,停止加热的半周期进水。 4. 数据记录 “程控”方式下数据自动发送到电脑进行记录和处理,处理过程参见“实验指导”中 的“操作软件使用”。
西安交通大学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实验名称:良导体热导率的动态法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会一种测量热导率的方法。 2.解动态法的特点和优越性。 3.认识热波,加强对拨动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热波法测量铜、铝等良导体的热导率。简化问题,令热量沿一维传播,周 边隔热,如图 1 所示。根据热传导定律,单位时间内流过某垂直于传播方向上面积 A 的 热量,即热流为
5) 实际上不用冷端冷却水也能实验,只是需要很长时间样品温度才能动态平衡。而且
环境温度变化会影响测量。 水流调节在仿真软件中是通过在实验场景中鼠标点击对应水龙头完成的。
2. 打开电源开关,主机进入工作状态 在实验场景中通过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仪器电源开关。
3.“程控”工作方式 1) 完成前述实验步骤,调节好合适的水流量。因进水电磁阀初始为关闭状态,需要在
6) 设置 x,y 轴单位坐标。x 方向为时间,单位是秒,y 方向是信号强度,单位为毫伏(与 温度对应)。
7) 在“选择测量点”栏中选择一个或某几个测量点。 8) 按下“操作”栏中“测量”按钮,仪器开始测量工作,在电脑屏幕上画出 T~t 曲线
簇,如下图所示。上述步骤进行 40 分钟后,系统进入动态平衡,样品内温度动态 稳定。此时按下“暂停”,可选择打印出曲线,或在界面顶部“文件”菜单中选择 对应的保存功能,将对应的数据存储下来,供数据测量所用。“平滑”功能尽量不 要按,防止信号失真。 9) 实验结束后,按顺序先关闭测量仪器,然后关闭自来水,最后关闭电脑。这样可以 防止因加热时无水冷却导致仪器损坏。 铜的热导率测量:
D
2T x 2
其中
D
K C
,称为热扩散系数.
(3)
式(3)的解将把各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表示出来,具体形式取决于边界条件, 若令热端的温度按简谐变化,即
T T0 Tm sin t
(4)
其中 Tm 是热端最高温度,为热端温度变化的角频率。另一端用冷水冷却,保持恒定 低温To ,则式(3)的解也就是棒中各点的温度为
q t
KA
T x
(1)
其中 K 为待测材料的热导率,A 为截面积,文中
T x
是温度对坐标
x 的梯度,负号表示热量流动
方向与温度变化方向相反.dt 时间内通过面积 A
流入的热量
dq
q t
x
q t
x dx
dt
KA
2T x 2
2D
(7)
因此在热端温度变化的角频率已知的情况下,只要测出波速或波长就可以计算出 D.然
后再由
D
K C
计算出材料的热导率
K.本实验采用.式(6)可得
V
2
2
K C
则K
V 2C 4f
V 2C 4
T
(8)
其中,f、T 分别为热端温度按简谐变化的频率和周期.实现上述测量的关键是:1) 热 量在样品中一维传播.2) 热端温度按简谐变化.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凯特摆测重力加速度
实 验 报 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目的 学习凯特摆设计的技巧与结构; 掌握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比较准确的方法。
二.原理简述
图 1 是复摆示意图,设一质量为 m 的刚体,其重心 G 到转轴 O 的距离为 h ,绕 O 轴的 转动惯量为 I ,当摆幅很小时,刚体绕 O 轴摆动的周期 T 为:
图 2(C) 热导率动态仪实物图
图 2(d) 控制面板 2. 脉动热源及冷却装置
为实现热温度随时间做简谐变化,在样品棒的一端放上电热器,使电热器始终处于 T/2 开、T/2 关的交替加热的状态,于是电热器便成了频率为 T 的脉动热源(图 3(a))。
由于存在热滞后,并不是加热器一停止加热,棒端温度就立刻冷却下来。为增加曲 线变化幅度,由电脑控制“进水电磁阀门”使得在加热半周期时,热端停止供水;停止 加热半周期时,热端供水冷却。为了保证冷却处于一个稳定的温度 T0,冷断要一直保持 供水。
波迅速衰减,见图 3(c),约至 6~7 厘米后就只剩基波,其波形为
E
E
E
t
t
t
(a)
(b)
(c)
图 3 简谐热端温度的形成
T T0 Tm sin t
若取此处 x=0,它就是边界条件式(4)
(10)
温差电偶列阵中各点均为由热端传来的与式(10)一样的热波.实验中还需提供 一个周期与基波相同的方波做计算位相差的参考方波,用它参考求出波速 V,已知周期 T,可用式(8)计算 K 值.
误差。
2、结合误差计算,你认为影响凯特摆测 g 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将所得的实验结果 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公认值相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若有偏差,试分析之。
答:两个周期的测量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影响作用是最大的.实验所得的重力加速度要 比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公认值要小一些。主要原因应该是实验中在调节凯特摆的时候 并没有能够使得正放与倒置的周期相同。
六.思考题
1、凯特摆测重力加速度,在实验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避免了什么量的测量?降低了哪 个量的测量精度?实验上如何来实现?
答:先后使用两边进行实验避免了对摆子的直径的测量,但是降低了摆长度的测量精
度。
实验中通过使用两边的刀口分别进行测量,在两边的
周期值近视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忽略对摆子的测量但是这样一来摆长的测定就有一些
5
55
3
53.
3
10
17214. 1721. 17214. 1721. 36.19
9
49
5
45
4
10
17215. 1721. 17214. 1721. 36.20
2
52
7
47
73.09 73.09 73.09 73.09
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g =9.7498
实验中
g
值误差为
Eg
9.81 9.7498 9.81
三.实验仪器
1. 仪器结构
实验仪器结构框图见图 2(a),该仪器包括样品单元,控制单元和记录单元三大部 分.实际仪器由两种工作方式:手动和程控.他们都含样品单元和控制单元,不同的只 是记录单元.前者用高精度 x-y 记录仪,后者用微机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数据的采
电源组
信号调理 单元
X-Y 记录仪(可选)
热量将只沿轴向传播,在任意一个垂直于棒轴的截面上各点的温度是相同的,于是,只
要测量轴线上各点温度分布,就可确定整个棒体上的温度分布.温度的测量采用热电偶
列阵.将热电偶偶端均匀插在棒内轴线处,两个相邻偶间距离均为 2cm,为保持棒尾的
温度To 恒 防止整个
定,以 棒温
起伏,用冷
却水
冷却.
图 2(b) 主机结构示意图
当脉动热源加热到一定时间后,棒的热端就会出现稳定的幅度较大的温度脉动变化 (图 3(b)).当热量向冷端传播时,根据傅里叶分解,则棒端温度为脉动形式:
n x
T T0 Tmne 2D sin(n t
n
n x) 2D
(9)
式(9)说明 T 是由 倍频的多次谐波组成,当这些谐波同时沿棒向冷端传播时,高次谐
测量开始后加热器停止加热的半周期内才调整和观察热端流速。
2) 打开操作软件。 操作软件使用方法参见“实验指导”中“操作软件使用”部分说明。
3) 接通电源。 在实验场景中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打开电源”接通测量仪器电源。
4)在控制软件中设置热源周期 T(T 一般为 180s)。选择铜样品或铝样品进行测量。 测量顺序最好先铜后铝。
T 2 I
(1)
mgh
式中 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设复摆绕通过重心 G 的轴的转动惯量为 IG ,当 G 轴与 O 轴平行时,有
I IG mh2
(2)
代入(1)得:
T 2 IG mh2
(3)
mgh
对比单摆周期公式
T 2 l
可得
g
l IG mh2 mh
(4)
l 称为复摆的等效摆长。因此只要测出周期和等效摆长便可求得重力加速度。
(6)
其中 T1 和 h1 为摆绕 O 轴的摆动周期和 O 轴到重心 G 的距离。当 T1 T2 时,h1 h2 l 即为等效摆长。由式(5)和(6)消去 IG ,可得:
4 2 T12 T22 T12 T22 a b
g
2l 2(2h1 )
(7)
此式中, l 、T1 、T2 都是可以精确测定的量,而 h1 则不易测准。由此可知, a 项可 以精确求得,而 b 项则不易精确求得。但当 T1 T2 以及| 2h1 l | 的值较大时, b 项的值 相对 a 项是非常小的,这样 b 项的不精确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