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掺假的确证检测方法研究(国际会投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掺假的确证检测方法研究
杨元高玲谯斌宗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610021 )
摘要
食品掺杂施假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是严重的违法行为,食用植物油中掺加液体石蜡的掺假行为,以及食品中滥用液体石蜡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目前,国内外卫生检测机构均采用皂化法[1-5]、重量法[2-7]、荧光法[8]测定矿物油。
其中,皂化法应用最为广泛。
上述方法操作繁杂,灵敏度较低,定性准确度不太高。
尤其比较困难的是食用油脂中大约有1%-3%的组分不能被皂化[9],主要是油脂中甾醇、维生素A、D、E、K和蜡质,这些不皂化物引起假阳性误判可引起严重后果。
气相色谱-质谱法是当今最为准确的定性方法之一。
可以简便的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烃类。
本文报道了以气相色谱-质谱法为分离鉴别手段,辅以简便可靠的样品前处理方式,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的定性分析方法。
本法灵敏度较高,定性结果尤为可靠。
经抽取大量市售各种植物油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1.1 气相色谱-质谱仪: HP6890GC-5973MSD;
1.1.2 色谱柱:HP-5MS弹性石英毛细柱(30m ×0.25mm×0.25μm Crosslinked 5% PH ME Siloxane);
1.1.3 正己烷(AR);液体石蜡(AR);
1.1.4 煤油、柴油、机油对照品(市售)
1.2 色谱-质谱条件
1.2.1 炉温:程序升温,100℃保持3min ,升温速率:20℃/min至300℃,保持3min 1.2.2 进样口温度:350℃
1.2.3 质谱接口温度:280℃
1.2.4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量1µ l
1.2.5 载气:恒流模式,1.7ml /min
1.2.6 电子倍增器电压:1750V
1.4 实验方法
按上述色谱-质谱工作条件稳定好仪器,调谐合格后进样分析。
2.结果和讨论
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1.1 色谱柱的优选:矿物油主要由不同长度碳链的烷烃组成,根据烷烃的理化特性,本文比较了HP-5MS弹性石英毛细柱(30m ×0.25mm×0.25μm 5%二苯基聚硅氧烷-95%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色谱柱)和HP-1MS弹性石英毛细柱(30m ×0.25mm×0.25μm 100%二甲基聚硅氧烷色谱柱),分离效果相当,本文选用HP-5MS弹性石英毛细柱为分析柱;
2.1.2 炉温的优选:采用等温方式,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不佳。
实验表明,采用程序升温模式,温度150~300℃,升温速率:15℃/min,在此条件下,分离良好.
2.2方法学指标考察:
2.2.1 方法灵敏度实验:本方法采用逐级稀释矿物油溶液的办法,考察方法灵敏度。
实验发现,当矿物油浓度在0.05%时,仍可检出16~19碳烷,见图2。
因此,将本方法灵敏度确定在矿物油浓度0.05%,是完全能达到的。
这样的灵敏度,对于检测食用
植物油滥用矿物油的方法灵敏度要求,是完全够用的。
A b u n d a n c e
图2 0.05%液体石蜡TIC图
2.2.2方法精密度考察:取5%矿物油正己烷溶液一份,按实验部分和实验方法项下调试好仪器,重复测定5次,计算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RSD在4.4%-8.2%之间。
2.2.3 方法准确度考察:取17份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每类植物油样品取两份,其中一份加入5%矿物油,一份做空白对照,按实验方法项下操作,上机测定。
实验表明,所有17份样品加标样品均检出烃类,所有空白样品均未检出烃类,见图3图4
A b u n d a n c e
Abundance
图3 玉米油及玉米油加液体石蜡的TIC图图4 大豆油及大豆玉米油加液体石蜡的TIC图下部为玉米油TIC图下部为大豆油TIC图
上部为玉米油加液体石蜡TIC图上部为大豆油加液体石蜡TIC图
参考文献
[1]WILLIAM HORWITZ.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 13TH EDITION . WASHINGTON, DC:A.O.A.C,1980:458
[2]黄伟坤. 食品检验与分析.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7:283
[3]周同惠.国际标准常规分析方法大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864
[4]日本药学会编著.张洪祥等译校.卫生实验法.注解.北京:华文出版社,1995:270-27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09.37-1996
[6]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编.食品添加剂分析检验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409-410
[7]日本厚生省环境卫生局食品卫生课编,马家骧、高鹤娟、戴滢等译,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年:653。
[8]翟永信主编.食品掺伪监测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1
[9]徐景达主编,有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