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综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合集下载

综合知识笔记

综合知识笔记

第一部分法律第一章法律知识第一节概念、特征与作用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二、特征:1.国家意志性2.特殊社会规范性3.效力普遍性4.国家强制性5.对权利义务的规定性三、作用: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社会作用:1.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1)维护人类基本生活条件(2)维护生产生活秩序(3)组织社会化大生产(4)保障生产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5)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第二节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一、与经济的关系(一)与经济的一般关系: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直影响法的发展水平(二)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对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对微观经济的作用:(1)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2)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3)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纠纷;(4)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二、与当的政策的关系1.异同共性方面: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社会目标区别方面:意志属性不同;规范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调整范围不同;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2.与执政党政策相互作用制定环节:1执政党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法把成熟的政策转化为规则,使之具普遍效力实施环节:政策转化为法获得形式上的正统性;法的实施也要借助政策的作用三、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依据1.民主是法制的产生依据;2.民主决定法制的性质和内容;3.民主是法制的力量源泉第三节法的渊源一、法的渊源专有含义:物质意义上、法学意义上二、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法规;5.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特别行政区的法;8.国际条约第四节法律关系一、概念: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020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20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20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20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重要考点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要考点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完整独特个体。

每个学生都是研究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重要考点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该是学生研究和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4:教师行为转变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师生关系,帮助、引导教学,反思自我,合作其他教师者关系。

重要考点5: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应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敷衍塞责,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个人整理版)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个人整理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4.5.3.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5.6.78.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③??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现代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②教育的日趋普及型和多样性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1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朱熹——《四书集注》韩愈——《师说》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定下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3.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53.1244③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④??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⑤??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5教育学的发展趋势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④??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价值(重点背诵)①??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1(2(3(4(5(6业发展7④??把专业阅读和背景写作结合起来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关系1.??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2.??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3.??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3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①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④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内容413452.??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教育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

一、政治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

思维与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绝对观念”;宗教神学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王守仁“心外无物”;“唯我论”辩证法:普遍联系,变化发展,承认矛盾;主张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而上学:彼此孤立,静止不变,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恩格斯把物质运动区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建立了科学的物质范畴,从而科学的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石。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动力。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揭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唯物辩证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的方法论体系,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哲学上把事物从肯定阶段出发、经过两次否定达到否定之否定阶段这样一个过程,叫做事物发展的一个周期。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表明,事物的发展从形式上讲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恩格斯说:“社会上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认识和实践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理综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理综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理综随着高考的临近,对于理综科目的复习愈发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高效备考理综科目,下面将对2020年高考理综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相关概念。

1.2 化学键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并能够利用规则预测分子的形态与性质。

1.3 化学反应熟悉各种化学反应的类型、特征和示意方程式,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能够解析化学方程式。

1.4 物质周期性与化学反应了解物质周期性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包括各种实验现象和理论模型,如催化剂、平衡常数等。

2. 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1 细胞与能量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等,并能够解析细胞的物质与能量转化过程。

2.2 遗传与进化熟悉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基因、DNA复制、变异等,并能够分析相关的实验结果和数据。

2.3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和重要性,包括生态位、生态系统等,并能够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策略。

2.4 人体健康与疾病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人体免疫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3. 物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3.1 运动与力学熟悉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力学定律,包括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2 能量与能量守恒了解能量与能量守恒的原理和相关现象,如功、功率等,并能够计算相关物理量。

3.3 光学与光现象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的规律,包括成像公式、光的波粒性等,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光学问题。

3.4 电学与电路了解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原理,包括电阻、电流、电势差等,并能够解析和计算复杂电路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于高考理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备考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复习计划。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的351个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超强)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的351个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超强)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的351个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汇总教育学内容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4.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有成制度化教育。

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费制度化教育)的过程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7.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8.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1.礼2.乐3.射4.御5.书6.数9.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0.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

11.16世纪以后(明朝),世界迈入现代社会。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科学。

13.孔子的《论语》主张有教无类。

14.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15.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16.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17.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8.《学记》提出:化学民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9.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20.在教学上,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牵着学生走。

2020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学习笔记

2020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学习笔记

综合知识笔记1.行政执行:(1)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指令。

(政府下令执行的东西)(2)经济手段:政府运用经济方面的东西调节。

(税收、利息、政府开支)(3)法律手段: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

(如:农民工工资条例)(4)教育手段:行政机关通过宣传、动员、鼓舞沟通,自觉为政策服务。

2.决策类型:(1)决策人数:①个人决策(个人负责制)②群体决策(集体负责制)(2)决策依据和手段:①经验决策②科学决策(科学技术手段思维)(3)决策条件和结果的可控程度:①确定性决策(决策条件和结果完全确定、最理想状态、不常见)②不确定性决策(决策条件和结果完全不确定、常见)③风险性决策(决策条件和结果部分确定、常见)(4)决策范围、作用和重要程度:①战略决策(最高层决策,中央机关或最高决策机关做出)②战术决策(局部决策,基层决策机关做出)(5)决策的问题有无重复出现:①程序性决策(以前是否有这样的程序,有即为程序性)②非程序性决策(以前没有的程序,创新型,即为非程序性非日常)3.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4.中国第一个颗人造卫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第一艘核潜艇也是叫长征一号。

5.日食、月食都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也是。

6.关羽、张飞一起陪同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7.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

8.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

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

9.根据《立法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将法规或立法活动纳入计划中属于立项)10.审议指法律草案是否合理、科学。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理论基础知识复习笔记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理论基础知识复习笔记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理论基础知识复习笔记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20年江西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20年江西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20年江西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首先,邓小平理论是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

近代,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精神批判,产生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开端;马恩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一般规律,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

其次,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时代特征,要求社会主义顺乎世界潮流,反映时代变化,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大背景。

2、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论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首先,我国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手写搞-政治篇

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手写搞-政治篇

综合基础知识-手写搞-政治篇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

2.世界观所涉及的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本质、存在的方式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基本的方面。

1.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

(属于本体论问题)2.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居于同一性,也就是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三)对于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于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四)1.唯物主义哲学=》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

2.唯心主义哲学=》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精神的派生物的哲学。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1.客观唯心主义(虚构出某种独立于人类于自然之外的“客观规律”并把它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哲学的第二方面问题,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具有同一(五)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概念性,主张世界可知的。

不可知论:凡是否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六)哲学的基本问题归根到底,是世界的本原或世界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概念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于事物自身矛盾,因而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2020年综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2020年综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2020年综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综合基础知识包含的知识点十分的多,下面就为大家奉上综合基础知识笔记吧!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XXX 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反动性的统一。

5、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客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心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XXX:“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XXX:“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觉得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觉得而存在,为我们的觉得所复写、拍照、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活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活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活动、物理活动、化学活动、生物活动和社会活动。

2020年综合基础知识的笔记

2020年综合基础知识的笔记

综合基础知识的笔记一、判断1.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目标。

【答案】错。

本题考查党的最高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目标。

2.1926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答案】错。

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举行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疯狂地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大革命失败了。

3.按劳分配,是指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答案】错。

本题考查按劳分配的内涵。

所谓按劳分配,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当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而不仅仅是数量,所以题目所述错误。

4.甲刚满15周岁,过失杀人,应负刑事责任。

【答案】错。

本题考查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贩卖、防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甲刚满15周岁,只对故意杀人承担刑事责任,过失杀人的,不负刑事责任。

5.我国刑法中主刑分为管制、拘役、缓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答案】错。

本题考查刑罚知识。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缓刑制度是附有一定条件的暂缓执行刑罚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不是具体的刑种,本身不是刑罚,只是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

6.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答案】对。

7.请示和报告都应当一事一文。

【答案】错。

本题考查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一文一事,报告既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二、单选1.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2020年江西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20年江西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20年江西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首先,邓小平理论是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

近代,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精神批判,产生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开端;马恩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一般规律,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

其次,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时代特征,要求社会主义顺乎世界潮流,反映时代变化,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大背景。

2、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论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首先,我国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塘桥高级中学2020高考综合考试政治科基础知识梳理

塘桥高级中学2020高考综合考试政治科基础知识梳理

塘桥高级中学xx高考综合考试政治科基础知识梳理1.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叫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两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我们应重视商品的质量。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代替足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势必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必须抑制通货膨胀。

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4.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其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5.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根据2020最新考纲整理编辑记者综合知识

根据2020最新考纲整理编辑记者综合知识

一、政治理论知识(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2.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发展是指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下: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作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作次要矛盾。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作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作矛盾的次要方面。

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即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性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有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它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性,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综合基础知识包含的知识点十分的多,下面就为大家奉上综合基础知识笔记吧!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
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
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
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
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
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
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

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

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
(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
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