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基础离线作业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学基础》课程作业答案
作业范围: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对出生至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教育的总称。学前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出生至入小学前的儿童或学前儿童,学前教育中的“教育”涵盖了“保育”和“教育”两方面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措施三要素。
2、家庭学前教育
家庭学前教育是有父母、其他家庭成员或专门聘请的家庭保姆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自家庭产生以来就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学前教育形式。
3、儿童发展
儿童发展是个体生命发展全程有机而独特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儿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其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儿童发展涉及儿童身心各方面,主要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发展。
4、儿童观: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观点,或者说儿童观是人们试图从哲学层面上对儿童进行的认识和总结。
5、白板说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概括了这一思想倾向,提出了“白板说”,洛克认为:人刚生下来时就像白纸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其做成任何式样。
6、幼儿园教师角色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即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期待,指与幼儿园教师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待的行为。幼儿园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过程中的反思者。
7、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又称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经由参与各种学习、实践及反省思考等活动,在专业理念及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逐步达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过程及其结果。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为:
(一)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
学前教育必须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为依据,选择、设计、组织与实施各个层面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有两个依据:第一,依据学前
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第二,依据学前教育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
(二)普惠原则
是指学前教育的利益必须面向所有学前儿童开放,为所有学前儿童所共享,而不能仅仅为少数特殊利益群体所独享。第一,学前儿童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第二,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
(三)保教结合原则
是指学前教育要将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两项工作有机结合,保教并重,共促发展。
(四)以游戏为基本途径的原则
是指学前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学前儿童的游戏为实施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五)全面性原则
是指学前教育应发挥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合力,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
答:儿童发展的特性有以下3点:
(1)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发展的连续性主张和强调儿童发展是一个平稳而连续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个体不断增加属于同一类型的技能;而发展的非连续性则主张与强调儿童发展是由不连续的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构成,是一个包含着质的飞跃和阶段性变化的过程。(量变、质变)
(2).普遍性与非普遍性
发展的普遍性认为存在一种普遍的和共同的发展模式,所有儿童都遵循这种工同的发展模式;而发展的非普遍性则认为存在基于儿童和其所处成长环境独特结合基础上的多种可能的发展模式,不同儿童因其所处成长环境的不同而遵循不同的发展模式。(共性、个性)
(3)线性与非线性
发展的线性强调儿童发展的成长性与前进性,认为发展是一个直线式的和一帆风顺的过程;而发展的非线性则强调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与时间的倒退、停滞或偏离。
3.简述幼儿园教师工作手段的自主性与多样性
答:工作手段的自主性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具有相对较大的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主题、材料,有安排儿童保教活动的自主性。
工作手段的多样性是指:其一,课程模式多样化,领域教育、主题教育、区域教育模式。或是多种模式的综合体。其二,工作形式多样化。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别教育、生活保育、游戏、集体教学。其三,工作方法多样化。讲解说理、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动手操作,可以根据地方差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方法。
4.简述教师如何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答:所谓儿童学习的支持者是指教师在与儿童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应该为儿童的学习需要积极创设条件,及时响应儿童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鼓励与物质上或心理上的帮助,支持与促进儿童的学习。
⑴幼儿园教师首先要认同儿童主动学习的品质与价值,尊重儿童主动学习的方式。
⑵建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体现支持。
⑶营建安全的心理环境体现支持。
⑷支持既要及时也要合适。
5.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哪几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的相关能力。
答:第一,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第二,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第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第四,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保护幼儿。
6、简述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
答: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包括以下4点:
(1)给孩子良好的保育,保障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
(2)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保障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3)寓教育于家庭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服务能力。
(4)扩展孩子对身边的事物的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作业范围:第五章——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目的的定义
是指教育主体对学前儿童发展规格的期待。从国家的角度看,学前教育目的的需要表述国家对儿童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和要求,指明学前教育要达到的规范性结果。从这个角度看,学前教育目的是指教师或父母对学前儿童发展与变化的期待
2、学前教育目的的“儿童本位”取向
基本观点为: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生长与发展。“儿童本位”取向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卢梭。
3、我国学前教育总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幼儿园教育的总目的规定为:“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4、区域活动
利用活动区开展的活动被称为区域活动或区角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儿童在设定的区角内,利用已投放的材料,自主开展各类个性化的活动,获得经验、增长知识;自由、自主、个性化和间接指导是其特特征。
5、学前教育内容的内涵
学前教育内容主要是指对学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过程中用以支持帮助学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各种材料,经验与手段的总和。
6、正面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