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看雀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窗看雀》教学反思
《隔窗看雀》是湘教版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语言平实,但蕴涵深刻。作者在与麻雀的近距离观察、接触中,发现它飞行时的不知疲倦和样子的可爱,质朴、精准的语言让我们清晰而又具体地感受到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忙碌。但是如何能让学生理解这篇内涵深刻的散文,则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这节课的设计主要分为“学习课文”——“学习写法”——“学习做人”这三个版块,环节简单明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在诵读中感受形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感受麻雀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麻雀的形象呢?一是自由读,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文中麻雀形象的生活。二是默读,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走近麻雀,走近作者,感受文本内涵。三是个性朗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机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张扬学生个性,读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好自己的感受”就是这个目的。四是对比朗读,感受麻雀与大飞禽飞行时的区别,进一步感受麻雀的“忙碌而不自卑,平庸而不羞愧”,达到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五是通过想象画面朗读,体会文章具有“诗的种子”的语言魅力,感受麻雀飞行时的可爱,从而进一步实现读者——作者——文本的深入对话。
二、在品读中心句中体会内涵
本课语言质朴,内涵深刻,与学生距离较远。如何能让学生理解这篇内涵深刻的散文,则是教学中的难点。不过课文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就是文章的中心。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麻雀的“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紧紧围绕这问题,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勾画出感受深的语句,逐步完善丰满麻雀形象,感悟作者的语言文字魅力。并通过读——思——再读,体会作者精妙的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热爱之情。
二、在对比中丰满形象
小麻雀跟大禽类的对比,其目的仍在于表现麻雀的渺小,微不足道。这也是对麻雀形象不断地丰满。让学生在看课件、交流等过程中发现麻雀与大禽类之间的差距,并利用对比朗读的方式呈现,强化了麻雀形象。实践也告诉我,比较朗读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说话能力、激发朗读兴趣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中表现麻雀“不羞愧、不自卑”时,那“坚忍”、“欢快”和“有责任感”让学生很有推敲的价值,因此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分析词语意思,甚至进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联想到麻雀“在季节变化中”的“坚忍”,而它们的“欢快”面对,渺小、单薄的身躯“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这样既学习到作者用词的鲜活、精准,又可以体会、
感受到麻雀那积极面对生活的乐观精神。
四、在诗情画意中拓展意境
本课《隔窗看雀》中有一段让人爱不释手的美文——课文第九自然段。它既承接了前文文字的意味,表明麻雀的生存环境的平凡——“枯枝”、“墙头”和“电线”,又表现了麻雀虽说渺小、平庸,“生存于市井之间”,但乐观、向上、欢快地生活、面对平庸生活的态度。文章用了四个比喻句,描绘了麻雀的四幅图画,语言、意境都十分优美,就像一首诗。因此,我将此段的句子改成了现代诗的形式,让学生在我的配乐朗诵中想象画面,入情入境的环节让学生领略了诗意的语文,将大家带麻雀入那悠闲自在,让人羡慕的积极生活意境中去了。再后来的认识麻雀精神的可贵时,就水到渠成了!
从学生学习情况看来,点拨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也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不完美的艺术,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将第九段改成诗歌之后的朗读不到位,学生还没有真正读出诗的味道,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究其原因,首先还是自己的引导不到位,范读诗的意境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其次是心里有时间包袱,匆匆读匆匆过。希望以后的教学中,能弥补这一缺憾。
201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