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色
《三国演义》一部战争艺术
![《三国演义》一部战争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b3ef1f4941ea76e58fa04d6.png)
《三国演义》一部战争的艺术摘要《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它开辟了中国长篇小说,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为后世的戏曲艺术、话本艺术提供了大量素材,他的故事深入人心,在战略与谋略上都有借鉴意义。
它的文学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本文就其对战争的描写上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战争艺术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三国时代,社会动荡,战火频繁,群雄竟起。
《三国演义》以文学的形式成功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
战争的描写贯穿小说的始终,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读者产生了广泛地影响。
人们可以不熟悉三国时期的史实,却对那个时代的许多战争故事津津乐道。
笔者认为,《三国演义》对战争的描写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写出各自的战争特点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总结了《三国演义》中的十二条叙事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作者罗贯中在书中做到了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的描写效果。
在战争的描写过程中又能做到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
给广大读者留下了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且各具特色的阅读欣赏感。
这里所说的同树异枝和犯中求避,正是道出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一个显著特色。
全书大小战争写了共有百余次,同是写战争,但作者却能够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犯中求避,描写起来千变万化,绝不重复。
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火攻和水攻成为当时能造成大规模杀伤的有效战术,因而作为描写战争为主要内容的《三国演义》,对这种战术自然是大写特写。
有人统计,仅火攻本书就写了几十次,这就势必要“犯”,而作者却巧妙地“避”,每次火攻的描写都独具特色。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放了“两把火”,先是在博望坡采取伏兵计,用火攻将曹兵打得大败,继而又率军主动撤出新野,布下口袋,待曹军钻入后,又施火攻,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
两次火攻战斗紧紧相连,同是用火攻,然而情节却不相同,博望之火在城外,新野之火在城中。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场景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f54f72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a.png)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场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这部小说囊括了诸多历史事件和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其中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的场景是其一大特色。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战争场景入手,探讨其描写手法和对气势磅礴的呈现。
首先,我们来看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战争场景。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分别代表了政治上的权谋和仁义。
曹操擅长运筹帷幄,计谋多样,他的战争场景多将军帐中的局势、谋略设计和士兵行军列阵等细节描写得栩栩如生。
例如,在夺取荆州的战役中,曹操亲自上阵指挥,他布下各种奇谋计策,运用火攻、偷袭等手段,使得整个战争场面紧张刺激,而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曹操的谋略和对战争的掌控力。
这种场景描写使得战争情节更加紧凑,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
而刘备则代表了仁义和英雄气概。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领导的蜀国所展现的战争场景往往注重对英雄形象和团结精神的表现。
以赤壁之战为例,刘备与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大军。
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和诸葛亮运筹帷幄,巧妙地利用火攻击败了曹操。
整个战役场景描写中,对刘备的仁义和团结精神的赞美渗透其中,使得整个战争场面显得威武而壮观,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除了曹操和刘备的战争描写,关羽的战斗场景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亮点。
关羽被誉为“武圣”,他的战斗场景往往描述得非常英勇和霸气。
在与曹操的战斗中,关羽表现出了自己的勇猛和过人的战斗技巧。
无论是与曹操的正面交锋,还是与许褚等曹军将领的战斗,关羽的剑法和刀法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对关羽战斗的描述,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关羽的威武和神勇,使得整个战争场景更加震撼人心。
再来看吕布的战斗场景,他是一个勇猛无比的战士,所展现的战斗场景总是让人血脉喷张。
无论是与关羽的战斗,还是与张飞的交锋,吕布总是能够在战场上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个人能力。
他的英勇与强大的气势磅礴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吕布的战斗场景中往往有激烈的对话和高潮迭起的剧情,使得整个战斗更加紧凑和刺激,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喜和震撼。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61ed2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4.png)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经典之作,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为主线,以英雄人物间的斗智斗勇、权谋之争为主要情节,描写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战争环境。
以下是《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1.看似英勇无敌的英雄形象:小说中塑造了许多英勇无畏、勇猛善战的英雄形象,如关羽、张飞等。
他们在战场上几乎无敌,马术、武艺、兵器使用等方面都非常出众。
通过精彩的战斗描写,体现了英雄人物的英勇与过人之处,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在《三国演义》中,战争是残酷和无情的。
小说中的战争常常伴随着杀戮、血腥和死亡,无数士兵和将领在战场上残忍地丧生。
例如,小说中描述了战争中的百姓遭受军队的掠夺和屠杀,以及士兵们在战斗中的残忍行为。
这些描写凸显了战争对社会的危害和个人的悲剧,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
5.忠诚与背叛:《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中,忠诚与背叛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许多人物在战争中表现出忠诚和背叛的行为,例如,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和宋宪背叛刘备等。
这些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对人们忠诚与背叛观念的冲击。
6.敌我矛盾的对立与较量:《三国演义》中呈现了多个势力之间的敌我矛盾,如刘备与曹操、曹操与孙权等。
小说通过细致的对比描写,展示了各个势力的优劣与强弱,使读者对敌我双方的对立与较量有更加具体的了解。
7.宏大的战场与气势恢宏的场面:《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场面非常壮观,所展现的战争规模非常宏大。
战场上刀光剑影、箭雨纷飞,各种兵器、战马、军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面。
这些场景描写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感觉,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战争的力量和威严。
总之,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小说中通过英勇的英雄形象、智勇双全的战争策略、残酷无情的战争场面等多方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混乱时代的战争环境,使读者陷入其中,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战争激烈与紧张。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8aa4053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d.png)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一、战争场景的描写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描写生动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军与曹操大军展开激烈的对抗。
小说中描写了江水波涛汹涌,火光冲天,战船相撞,箭矢纷飞,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战争画面。
另外,在定军山之战中,张飞在陷阵营中大喊“谁敢过我此阵!”,形成了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
这些战争场景的描写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也让人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二、战略策略的运用在三国演义中,各个势力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战略策略。
刘备善于联合他人,形成强大的联军,以抵抗曹操的进攻。
孙权则利用水军的优势,巧妙地运用火攻,对曹操大军进行重创。
曹操则以兵力雄厚、兵器精良著称,善于运用计谋迅速攻城。
这些战略策略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各个领导者的智慧和胆识,也为整个战争剧情的发展带来了悬念和变数。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不仅展示了各个势力的战斗力量,也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
例如,关羽在长坂坡一战中单枪匹马击退曹军数万大军,展现出了他的勇猛无畏;赵云在长坂坡救出刘备时,以身体为盾,展现出了他的忠诚和勇敢;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运用火攻,展现出了他的智谋和决断力。
这些英雄形象的塑造不仅让人们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也为整个战争故事增添了色彩。
四、战争的意义与影响三国演义中的战争不仅仅是一场纷争,更是一场国家之间的斗争和人性的考验。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在这场战争中,有人得到了荣耀和权力,有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有人受伤又奋起,有人被背叛又崛起。
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使人们对战争的深层次思考。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以其生动丰富的场景描写、战略策略的运用以及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卷。
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紧张,也可以思考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三国演义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战争描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33400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a.png)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1、战争的多样化
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2、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
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
3、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
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
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
4、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
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
通过几场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试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及其成就
![试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及其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1abf7fdf10a6f524cdbf8519.png)
试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及其成就《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和成就,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丰富、深刻、生动。
丰富,是指它写出了战争的多姿多彩,互不雷同;深刻,是指它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启示;生动,是指它的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特别是通过战争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据统计,《三国演义》全书写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战争,但每次战争不论是大的战役还是规模较小的战斗,作者写来都是各具面貌。
最突出的是三大战役的描写,三大战役是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此三役直接影响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进程,在全书的艺术构思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打败挥师南下的曹操,结果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彝陵之战是刘备伐吴而大败,导致蜀汉政权从此走向了衰亡。
这三次战役有其相似之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攻;结果以弱胜强。
《三国演义》写战争写得很深刻,主要表现在它并不仅停留在两军对垒、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政治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
《三国演义》写战争不完全是一种军事力量(如兵力、粮草等)的较量,而是更着重于表现指挥员的战略、战术思想是否正确,突出了战争中人的主观作用,将斗武和斗智、斗勇结合起来。
尤其是对于像官渡、赤壁和彝陵之战这样规模宏大的战役,作者总是将各战役特定的环境、条件,双方的战略布署,战术运用,力量对比,矛盾转化等等都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战争中矛盾转化的过程和胜败的原因。
因此,不必等到最后的结果,读者就能从小说对战争进程的描写中,判断出胜负。
先看官渡之战。
当时的江东集团,孙策初亡,大权交给了孙权,孙权吸纳鲁肃等谋士的意见,采取顺从曹操的策略,以图发展;而曹操原听从了张紘的建议,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30d9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c.png)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战争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众多英雄人物在战火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勇猛、聪慧和忠诚。
例如,关羽单刀赴会,一刀三斩华雄;张飞勇猛无畏,单枪匹马击退魏军等都是战争描写中的经典形象。
这些英雄形象不仅展示了他们的个人英勇,也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成为读者崇拜和敬仰的对象。
四、战争描写充满情感。
三国时期的战争是悲壮的,是英雄气概的体现。
小说中战争的描写往往伴随着许多悲壮的情节,比如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张飞告别的场景,吕布被杀的惨烈描写,甚至刘备临终前对刘禅的嘱托等。
这些情节中流露出的悲壮和情感,使读者更加投入到战争的叙事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不幸。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以其壮丽的气势、丰富的策略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充满情感和准确的历史背景成为小说的精彩之处。
读者通过对这些战争描写的阅读,不仅能在文学艺术上得到享受,更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复杂,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斗志。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200181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e.png)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摘要:《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其中的战争是很激烈,很热闹的,但里边也很有一些讲究和门道,值得我们去思索和体会。
本文结合专门描写战争的古书《孙子兵法》和《左传》,分别从战争描写的结构、视角、语言特点、叙事节奏、情节描写、描写手法等六个方面对《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三国演义战争艺术《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其中的战争是很激烈,很热闹的,但里边也很有一些讲究和门道,值得我们去思索和体会。
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文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国的战争描写既符合冷兵器时代大小规模战争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以主帅的“谋略”得失为成败关键的原则,为军事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具有科学价值的材料,又不失优美的文采,刻划了一个系列化的历史人物的艺术长廊。
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决、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
特别是在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描写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那么,它在战争描写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都有哪些呢?一、战争描写符合古代战争规律小说战争描写体现了以“人谋”为成败关键的原则。
作者在第三十八回借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口向刘备点明“三分天下”的大计时说:“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①”人谋即战略战术的正确安排。
在小说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战争描写中,最终获胜的一方,必是主将运用了正确的战略与战术,战前戒骄戒躁,审时度势,谨慎用兵的结果。
高明的主帅甚至能预料敌人的动机,两兵虽未相交,却已胜券在握。
反此道而行的一方则必败无疑。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6241e234b35eefdc8d333fe.png)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一个各方势力军阀割据、战争频发的换乱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宏大而残酷的战争史。
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伟大历史小说。
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历史性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一、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各色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形神兼备穷形尽相的人物形象。
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
例如在赤壁大战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歌以咏志,霸气十足;赤壁惨败后他竟“三次大笑”。
他在一场惨烈的杀戮中败下阵来仓皇而逃,却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诸葛、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
”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坠青云之志。
再如在讨伐陶谦的战斗中,曹操为泄其父被杀之怒气,下令攻破城池后,将城中百姓全部屠戮,甚至还发掘坟墓,暴露了曹操的极尽凶残的一面。
在西凉与马超的大战中,曹操为了逃命脱袍割须;在被追赶落马后,巧妙的绕树而行。
虽然出足了洋相,但是他在危急之中仍然沉着应对,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与临危不惧。
在当阳之战中,当曹操在观阵中,看到赵云力杀群雄毫无畏惧,赞叹道“真虎将也!”并说“吾当生致之”。
命令众将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
一句赞叹,一个命令,把曹操重才爱将的形象成功地刻画出来。
通过这一系列战争的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跃然纸上。
优秀的小说往往能够以寥寥数笔写出多层次的事件与人物。
当阳之战,不但写出了曹操的形象与气质,更成功的塑造了张飞这个人物形象。
当他听说赵云去投奔曹操时,他勃然大怒,草率地认为赵云定是贪图富贵背信弃义。
但当看到赵云向他求救时,又义无反顾地让赵云先走,自己阻挡追兵,表明了张飞行动鲁莽,性格率直的一面。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09bce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0.png)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意义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逼真的战争场景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为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以及这些战争所承载的意义。
1. 战争描写模式1.1 单挑和群雄混战《三国演义》对于战争描写采用了多种模式。
其中之一是单挑,表现了英勇战士之间的交锋。
关羽与华雄、张飞与吕布等对决场景极具激烈性和紧凑感。
此外,群雄混战也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战斗形式,例如赤壁之战、长坂坡之战等都展示了各方势力在巨大规模上发生冲突。
1.2 攻城与围困攻城与围困也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战术手段。
刘备攻打荆州时,曹操对付刘备的攻势时常采用围困战术。
关羽围城令曹操陷入困境的故事也成为了流传甚广的经典描写。
2. 战争意义2.1 政治斗争与合纵连横《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并非简单的血腥冲突,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政治斗争。
各个势力通过战争来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巩固统治地位等政治目标。
而合纵连横则是各方智者所采用的策略,通过利用战争形式来达到政治联盟的目标。
2.2 忠诚与背叛《三国演义》中,一些人物在战争中展现了忠诚和背叛之间的选择。
例如曹操身边的贾诩,他以智谋帮助曹操在战场上屡屡取胜,然而最终出于民生不得已离开曹营;关羽向刘备效忠,在长坂坡之战中表现出了对主公无尽忠诚,即使面对死亡,也坚守信仰。
2.3 英雄气概与悲壮味道《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是以英雄气概和悲壮情调为主线的。
无论是吕布的浴血奋战、刘备的群英会、还是诸葛亮献计连环计,都在展示出人物对于忠诚、荣誉和理想信念的追求。
结论《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冲突和恶斗,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复杂而真实的政治斗争和人性之间的纠葛。
在这些战争场景中体现出来的意义包含了政治联盟、忠诚与背叛、英雄气概与悲壮味道等方面,这也使得《三国演义》成为文学作品和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241c036fcaaedd3383c4d3ad.png)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作者以恢宏的笔调描述了战争残酷的一面,同时也将各种谋略运用夹杂在战争描写中,以突出交战双方斗智斗勇的军事才能,增加了战争场面的可读性。
关键字:《三国演义》战争谋略《三国演义》是写古代战例的典范作品,它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
特别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描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战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生动逼真。
一、从政治斗争着眼,从战略决策写战争后汉三国时期,是军阀横行、战争频繁的时期。
《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有着明确年代标记的长篇章回小说,标志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正式形成,它的艺术贡献是巨大的。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共描绘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四十多次,但是无一不有声有色,惊心动魄。
可以说在古典文学领域,实在很难找出第二本像《三国演义》那样展示如此丰富多彩、胜境迭见的人才形态和战争形态。
更为巧妙的是在罗贯中的笔下,数十次战争变化多样,无一雷同,无不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政治和军事如同一对孪生姐妹,谁也离不开谁,《三国演义》成功地描写了众多的战争场面,这些战争场面大多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然而,《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从来不是独立的、静止的,而是跟着政治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军事斗争始终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
就是每次战争之前或战中,交战双方为了能使自己在交战中取胜。
总是先采取一些政治措施,展开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从而促使条件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转化。
具体到每一场战争,作者并不是静止或孤立地单纯写战争,并不是一味的写交战双方的打打杀杀,而是特别重视“谋略”的作用。
谁能在战争中谋略得当,策划正确,谁就能取得相当的主动权,谁就可能在战争中取胜;反之,如果谋略失当,策划失误,谁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可能遭到失败。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创)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创)](https://img.taocdn.com/s3/m/b05431c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d.png)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析了《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以及战争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复杂性。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作品。
关键词:军事事件、战争描写、塑造人物《三国演义》从形式看主要是许多政治军事事件构成的,特别是战争战役的叙述,更成为本书的鲜明特色之一,以致有不少人将其成为军事文学。
其中各次战役前的论争和准备最令人叫绝。
敌对双方对战役的胜负运算与论证,对战略战术的确定,以及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对方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软肋对写的十分生动、逼真,使读者犹如置身战争中。
作者描写战争不但逼真,而且富涵文采。
作者擅长描写战争,并且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如注意描写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战术的运用,以及作战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的较量上。
如作品中最著名的三次战役: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每次战役的写法都跟随战争的特点发生变化,司马懿的长于谋略等都写得绘声绘色。
如下具体分析《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艺术性。
一、《三国演义》中的战役有一大部分具有相似性,而又分别各具特色。
作品中最大的三次战役:关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都是以弱胜强的名战。
但强者失败的原因又各不相同。
曹袁的关渡之战,袁绍输在不会用人,坐失良机。
沮授劝袁绍:“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
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
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及自败矣。
”但是袁绍没有用他的建议,在接下来的对峙中,韩猛押运粮草被曹将徐晃、史涣烧掉,袁绍不引以为戒当曹操军粮告竭之时,如果袁绍听信许攸的建议掩袭许昌,那失败的应该是曹操吧!官渡一役袁绍的失败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袁绍没能采谏,没能用对人,后者说袁绍根本不会用人。
赤壁之战曹操输在骄傲自负,战术失误,赤壁之战前曹操破黄巾、擒吕布、灭袁绍、除刘综屡战屡胜,没遇到大的军事挫折。
当时曹操有北方兵和荆州降兵共十万大军,而孙刘联军不过五万人左右,曹操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c0c2a4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0.png)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以下是对三国演义的战争简要概述,仅供参考:《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战争描写。
这些战争描写不仅气势磅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陶醉。
首先,《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充满了磅礴的气势。
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将战争的规模、气氛和紧张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赤壁之战的描写中,曹操的二十万大军在长江上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进攻,而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则以弱胜强,通过巧妙的战术和谋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智慧。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在战争描写中表现得尤为鲜明。
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例如,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描写中,关羽英勇善战,气势如虹,展现了他的勇猛和豪情壮志。
而诸葛亮则以智谋著称,他在战争中往往能够出奇制胜,令人惊叹。
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陶醉。
作者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构思,将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夷陵之战的描写中,刘备率领大军进攻东吴,但最终被陆逊用火攻打败。
这场战争的描写充满了戏剧性和悬念,让人不禁为刘备的失败感到惋惜。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磅礴气势和人物的鲜明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智慧。
同时,《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也是一部历史巨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0b645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c.png)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小说,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面我来说说书中战争描写的特点吧!1。
选择典型环境,展开细致的描写。
不管是黄巾起义还是诸侯讨伐董卓,又或者是孙刘联盟抗曹,都是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之中展开描写的,作者抓住当时发生的典型事件,展开了细致而有层次的描写,使人读了如临其境。
2。
表现复杂性格,揭示矛盾斗争。
在《三国演义》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单纯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而是错综复杂的、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体现了“仁”“智”“勇”“忠”“奸”等多种人物性格。
作者对这些矛盾斗争都进行了深入的描写,这些矛盾冲突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广阔的描写舞台,同时也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意义。
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描写的主要内容,占去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篇幅。
它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表现出作者卓越艺术才能的地方。
小说不仅结构宏大,气势磅礴,还写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对比鲜明。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在战争中歌颂正义,鞭笞邪恶;在战争中描写战胜者,塑造战败者。
在同一场战争中,胜[gPARAGRAPH3]与失败者之间的强烈对比,使整部小说笼罩着一种紧张、悲壮的气氛。
2。
短小精悍。
《三国演义》不像《水浒传》那样拥有巨大的篇幅,但仍然洋洋洒洒,将人物之多,战争之频繁,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是因为作者采用了简洁凝练的手法,去掉冗杂拖沓的情节,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幅鲜明的图景,使读者耳目一新。
3。
合理安排。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曹操、关羽等人放在第一章,因为他们一登场就是高潮,一开始就精彩纷呈。
许多英雄人物往往是先被打败,然后又经过奋力搏杀最终战胜对手,赢得胜利。
正是由于这些非凡的战绩,使小说充满了神奇、惊险的色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斩魏延、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是脍灸人口的篇章。
《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9613bda8956bec0875e36b.png)
《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最擅长描写战争,它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中是罕见的。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有:
首先,作者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而是着重表现每次战争的不同条件,特别是具体条件下战略战术的运用,突出战争指挥者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战争成败的重要意义,因此它不仅描写了战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出战争的某些客观规律,而且写出了各次战争的特点。
其次,小说所描写的系列战争彼此关联照应,轻重主次配合协调,全部描写匀称和谐而又波澜起伏。
第三,在以写战争为主的同时,也展开其他活动的描写.而这些活动又与战争的进程有机联系。
如“赤壁之战”杀伐之际,庞统挑灯攻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插曲都富有诗情画意,不但揭示出战争的客观规律,也使节奏富于变化,张弛有致,更切合艺术欣赏的要求。
第四,着眼于最富于戏剧冲突的事件和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情节,通过战争进程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刻画了众多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赤壁之战中描写具有英雄才略的周瑜和诸葛亮。
曹操两次派蒋干过江和支使蔡中、蔡和诈降,都被周瑜将计就计,巧妙地加以利用。
但周瑜的安排都不出诸葛亮所料,而且周瑜假借断粮道、造箭来陷害诸葛亮的计谋,也被诸葛亮识破。
这些自然写出了诸葛亮的才能气度处处超过周瑜。
总之,这部小说中的战争描写,不仅仅歌颂了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赞美了智,传递了美。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8110efc5da50e2534d7fcd.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艺术内容提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三国演义》对于战争的描写,富于变化。
作者运用风云变幻、曲折跌宕的情节、随事写人,在激烈的战争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性格,冷热相间、疏密互补的描写手法,将40多场战争写得千变万化,各具特色。
关键词:《三国演义》军事思想谋略的应用战争描写《三国演义》作为一部通俗历史演义小说,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热爱。
它不但成了人民群众饭后茶余、田问地头谈论的重要话题,更为后世的戏剧、电影以至电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固然是由于本书那曲折生动、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书中那些呼之欲出、活龙活现的人物所决定,但其最重要的一点却不能不说是与书中对战争的大规模的描写有关。
它上承《左传》、《史记》善写战争的特点,一改一般历史演义小说往往于排列正史材料之外,穿插铺叙一些野史逸闻,在故事情节上以收曲折离奇之效果的做法,而是根据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扩展,并充分根据人物的出身、地位、历史条件等赋于人物活的语言和行动,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使其性格一步步完整、充实、鲜明.致使它成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国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所写的大小战争多达40余次。
全书以三国之争为主要故事脉络,以魏、蜀、吴三国树“王道”、争正统、抢智能之才,最终以战争的手段去解决彼此之间的纷争为描写重点。
它在一派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艺术氛围中,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
用形象、艺术的手段,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及其它政治军事集团之间一幅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景.《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表现如下:一、风云变幻、曲折跌宕的情节描写《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形象地再现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一幕幕千变万化、威武雄壮的战争实况,生动地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瑰伟动人的武勇智术。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与描写手法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与描写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2521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7.png)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与描写手法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描写战争场景丰富多样的作品,三国演义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战争风貌,还通过巧妙的描写手法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三国演义中,战争场景被描绘得生动而壮观。
无论是大规模的决战,还是小规模的个人战斗,作者罗贯中都以其独到的笔触勾勒出了瞬息万变的战争场面。
比如,在赤壁之战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再现了曹操和刘备联军的水上战场。
战船翻滚,火光冲天,箭雨密集,士兵们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都跃然纸上。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亲临战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在描写战争场景时,作者还注重对战争背后的人物感情和心理的描绘。
三国时期英雄众多,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冷静、勇敢和无畏令人敬佩。
而在战争的压力下,这些英雄们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脆弱和人性的一面。
作者巧妙地利用人物对话和独白,深入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种种心理变化。
例如,在赤壁之战前,孔明和诸葛亮的思绪交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和担忧。
这样的描写使得战争场景更加真实,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同身受。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战争场景。
比如,作者经常使用夸张手法来放大战争的氛围和气势,使读者感受战争的威力和震撼。
同时,作者还善于使用对比和比喻,来表达出战争中英雄与凡人的对比,烘托出英雄的伟大。
另外,作者还常常运用寓言和讽刺的手法来揭示战争的荒谬和无奈,对战争场景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和描写手法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通过生动而壮观的描绘,读者仿佛亲身置身于战争之中。
通过人物心理的描绘,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英雄们在战争中的所思所想。
通过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读者进一步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荒诞。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与描写手法让这部作品更加生动、深刻和可读,也让读者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关于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试析_三国演义_的战争描写特色_王世勇
![试析_三国演义_的战争描写特色_王世勇](https://img.taocdn.com/s3/m/292a969cdd88d0d233d46acf.png)
试析 三国演义 的战争描写特色王世勇(甘肃定西师专中文系 743000)内容摘要: 三国演义 描绘了大大小小四十多场战争,总结了许多封建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历史经验,战争描写色彩斑斓,形象生动,成就突出,许多战略战术的运用,大体上符合军事科学原则。
其中含有辩证法因素,还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战争,避免了呆板和单调。
为统治阶级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经验。
((三国演义 中的战争描写,由于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更由于作者非凡的军事组织才能,从而使 三国演义 中的战争描写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为后世之人所仰慕,也为后人描写战争提供了一个相当成功的范作,是历史演义的典范之作。
从政治斗争着眼,从战略决策方面写战争,充分表现战争前的政治形式,战争的错综复杂,揭示胜负的原因,通过人物活动和内心的变化来推动故事的起伏发展。
关键词:试析战争;战争描写;特色三国演义 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根据历史和传说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它取材于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开始(公元184年),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公元280年),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
作者在广泛采用史传材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酝酿而成。
东汉后期,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日益骄奢淫逸,宦官和外戚相继专权,因而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使得国力凋敝,民不聊生,终于导致公元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割据一方,大大小小几十个军阀。
而 三国演义 就反映了公元3世纪前后,黄巾起义被镇压的过程,广泛而具体地描写了魏、蜀、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展示了历史的过程。
谴责了董卓、曹操、歌颂了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表达了作者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暴虐和歌颂了人民美好的生活理想。
各集团之间由于利害关系或联合或斗争,而这些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地主武装,为了取代东汉王朝,攫取财产和权力,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dbbfbecc5022aaea998f0f1a.png)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内容摘要: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揭示了三国时期复杂尖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罗贯中以恢宏高亢的笔调阐述了战争残酷,以更加尖锐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描绘出谋略的高深莫测。
关键词:军事思想深谋远虑战争描写古代战役典范作品《三国演义》,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了大大小小近百次战争。
精彩动人的描写是对战前准备:战争双方战略战术的确定,排兵布阵达到未雨绸缪,调兵遣将做到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刺探虚实做到乔装打扮,相互利用对方的弱点,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罗贯中善于描写战争,为封建社会的战争提供了价值不菲的研究材料,《三国演义》充分显现了罗贯中著书立说重要意义。
同时,这部古典名著在描写战争的同时,更具文学风采。
《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战争的艺术,生龙活虎地刻画出众多人物的思想。
惯于刻画战争的罗贯中,不愧是一位军事才能卓著的人物,别具一格地写出每一场战争的不同场面。
多角度多层次地具体描写不同条件下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了作战的主观能动性,写作过程中做到避实就虚,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作者罗贯中每次战争的写法总是因时而异,塑造战争的同时,兼顾其它活动,使其成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让整场战争变得紧张激烈、惊心动魄,表现得一张一弛疾缓相间。
赤壁鏖战前,作者罗贯中运用大量的笔墨成功地刻画了联吴抗曹、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矛盾、蒋干刺探军情,孙、刘联军诱敌深入巧施连环计等等,在众多人物的塑造过程中,作者把人物塑造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运用生动言行,表现每个人物思想性格。
奸诈狡猾的曹操,其言行举动暗藏着诡计阴谋,挟天子而令诸侯,又名正言顺;心直口快带有莽撞的张飞,粗中有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未卜先知,作战总是得心应手,镇定自若;“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不为钱财爵位美女所动,忠心事主;单骑救幼主的赵云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保存实力心胸豁达的司马懿,为晋朝的建立夯实了坚定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色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和成就,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丰富、深刻、生动。
丰富,是指它写出了战争的多姿多彩,每次战争,各有特点,互不雷同;深刻,是指它通过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启示;生动,是指它的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特别是通过战争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全书最突出的是关于三大战役的描写: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这三次大的战役,都影响到三国时期的整个历史进程,同时又在全书的艺术构思和艺术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作者是很用心地写出来的,所以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这三次大的战役,有其相似之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攻,结果都是强弱转化,弱者战胜了强者。
但作者写来却毫不雷同,而是各具特色,显得丰富多彩。
这是因为作者具体地写出了三次战役交战双方不同的特点,所处的不同的环境条件,所面临的不同矛盾,以及不同的强和弱的转化过程。
《三国演义》写战争写得很深刻,主要表现在它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圆、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复杂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
《三国演义》写战争不完全是一种军事力量(如兵力、粮草等)的较量,而是更着重于表现指挥员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是否正确,突出了战争中人的主观作用,将斗武和斗智、斗勇结合起来。
特别是斗智,也就是谋略的运用,在战争胜负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规模宏大的战役,作者总是将各次战争特定的环境、条件,双方的战略布署,战术运用,力量对比,矛盾转化等等都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战争中矛盾转化的过程和胜败的原因。
因此,不必等到作者写出最后的结果,读者就能从小说对战争进程的真实描写中,判断出谁胜谁负,而且了解到为什么胜和为什么负的原因。
三大战役中,赤壁之战是最复杂、最丰富,也是描写得最为精彩的。
这实际上写的是在一场重大的军事斗争之前的一场外交斗争。
作者以精彩的笔墨,生动地写出这场尖锐复杂、惊心动魄的外交斗争,表现了《三国演义》的作者在描写战争时眼界很开阔,不是只看到具体的战役本身,而是对战争的进程和全局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认识。
说明《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的深刻性,其中所揭示的内容,与以科学总结战争客观规律著名的《孙子兵法》是完全相符的。
如: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兵不厌诈;以已之长,攻敌之短;骄兵必败等等。
这些,即使在今天进行战争也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对我们处理其他事务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三国演义》对战争的描写,有时从大处着墨,如大将军勒马横刀,收“铁骑突出刀枪鸣”之效;有时从小处下笔,收“低眉信手续续弹”之功。
两种手法往往互相补充。
例如(《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谍孔明借箭”一回,就写得忙中有闲,动中有静。
孔明与鲁肃坐在扎满草人的船中,向曹军水寨开去。
鲁肃惊问:“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却谈笑自若。
作者又别具匠心,引了前人一篇《大雾垂江赋》,给异常紧张的气氛增添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一面是“只顾酌酒取乐”,一面是鼓声震天,箭如雨发。
结果是诸葛亮空赚了曹军十万余支箭。
既损了曹军军备,又破了周瑜加害之心。
纵观整个事件过程,忽而低沉、忽而昂扬;忽而紧迫、忽而松散。
戏剧性的情节给人以高度的美感。
总之,《三国演义》对于战争的描写,富于变化。
全书共写了大小四十余次战争,这些战争写得千变万化,各俱特色,作者善于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得有声有色。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战争,既有旷日持久的对垒,也有短兵相接的速决战,既有上百万人参加的大战,也有千百人出场的小打,这些战争,有的以强制弱,有的以弱胜强,有的先胜后败,有的转败为胜,有的刀枪相向,有的出奇制胜。
整个战争描写风云变幻,曲折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