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评课稿-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一、引言鸡兔同笼是一种经典的数学问题,其背后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这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评课稿将以鸡兔同笼为主题,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二、问题描述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其描述为在一个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总共有35个头和94只脚。

要求学生推算出鸡和兔的数量。

三、解题思路1. 定义变量:假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

2. 建立方程:根据题目描述,可以得到两个方程式:x + y = 35 (鸡兔总数量为35)2x + 4y = 94 (鸡的脚数为2,兔的脚数为4)四、解题过程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得到鸡和兔的具体数量。

1. 解方程组:可以将其中一个方程式转化,得到x的表达式:x = 35 - y。

将该表达式代入第二个方程式中,得到:2(35 - y) + 4y = 94。

化简后得到:70 - 2y + 4y = 94。

继续化简,得到:2y = 24。

因此,可以得到:y = 12。

2. 根据y的值,代入x的表达式中,得到x的值:x = 35 - 12 = 23。

五、答案验证将得到的x和y的值代入原问题中,可以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鸡的数量为23只,兔的数量为12只。

鸡的脚数为46,兔的脚数为48。

总共有23 + 12 = 35个头和46 + 48 = 94只脚,与题目描述相符。

六、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如“在一个笼子里鸡腿和兔腿一共有94只,鸡的数量是兔的数量的两倍,那么鸡和兔的数量各是多少?”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提出问题:介绍鸡兔同笼问题,描述问题的背景和要求,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 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利用代数的思想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建立方程和求解方程组的方法,得到答案。

4. 答案验证:引导学生将得到的答案代入原问题中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性和解题的技巧。

鸡兔同笼问题评课发言稿

鸡兔同笼问题评课发言稿

鸡兔同笼问题评课发言稿尊敬的评委老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评课人员,很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评课。

本次评课主题是“鸡兔同笼问题的启发式解法”,我会从问题引入、解题步骤以及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示我的评课内容。

首先,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鸡兔同笼问题。

这个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也是一个让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

问题的描述是这样的:在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子,一共有35个头和94只脚。

问笼中分别有多少只鸡和兔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需要我们巧妙地应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来解决。

在引入问题之后,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鸡和兔子的总数是固定的吗?鸡和兔子的脚数和头数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逐渐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鸡和兔子数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介绍一种启发式解法——代数解法。

通过设定变量,建立鸡和兔子数量之间的关系式。

然后,利用头和脚的总数限制条件,解方程组,求出鸡和兔子的数量。

这种解法相对简单明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

当然,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存在其他解法,并探讨各种解法之间的优缺点。

在解题步骤方面,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鸡和兔子的数量关系。

通过绘制表格,列出鸡和兔子的数量,并填写头数和脚数两栏。

学生通过分析表格数据,逐渐发现鸡和兔子的数量是满足一定规律的,从而引发他们对数学规律的思考和探索。

我还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表达方式,如等式、方程、未知数等,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评课的最后一个部分,我将进行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首先,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启发式解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稿数学广角鸡兔同笼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稿数学广角鸡兔同笼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稿数学广角鸡兔同笼_人教新课标“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显现在《孙子算经》中。

要紧是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那个题材,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一方面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摸索,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样知识,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课开始的时候,陈老师先以生动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该类数学问题热情,然后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鸡兔同笼”问题;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形象直观的动物来加深明白得。

即第一出示古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然而让学生说明其意。

接下来出示今意: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紧接着陈老师说明这题数字太大,为了让大伙儿便于运算,转换成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然后让学生探究新知,先指名板演,接着用“列表法——枚举法”师生共同推测鸡、兔数量。

直至脚的总数与题中所述吻合,老师总结枚举法的弊端。

后再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没有说出画图的方法,老师提示了画图法。

如:先画8个圆圈代表8只鸡,每只鸡画2只脚,如此就有16只脚,缺了10只脚,再把其中的几只鸡每只添上2只脚就变成了兔子,因此有5只兔子。

尽管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活动,然而,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究知识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鸡兔同笼”问题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味,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以激发学生展开讨论,应用推测,列表,假设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依照自己的体会,不断调整解题策略,找出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存解决问题的体会,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并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鸡兔同笼”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问题评课稿《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流传最广的一道数学趣题,生活中有很多鸡兔同笼问题,这类题总的特点是课堂容量大,解决问题策略都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也很多,具有挑战性,下面我谈谈这节课的感受:楚老师今天就给我们上了一节成功的,而且有时效性的课。

教师教态自然,思路明确,教学节奏把握准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该扶的时候扶,该放的时候放,之间的尺寸把握的很准,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

”教师,在出色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非常注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楚老师的课有四大成功之处:成功之一,课前准备充分,尤其是课件展示。

让学生一目了然,直接揭示课题,课件引入,干净利落。

楚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孙子算经》的鸡兔同笼问题,化繁为简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认识鸡兔同笼问题,当课件出示的时候,楚老师重点指出古文中的“稚”“足”“几何”重点给学生指出,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PPT展示大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出了列表法。

成功之二,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课情境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楚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采用多种方法解答,比如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多角度思考,多方法解题,增长了学习经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从而形成了数学模型。

成功之三,关注了每个孩子的成长体验。

鸡兔同笼问题,思维含量很高,势必每个孩子对这类问题各有各的独到见解和各自的方式去掌握,楚老师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体验,从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到加深理解环节,从思维上层层递进,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让学生各有所得。

尤其是课后总结,拓展,延伸,让学生说出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到“我学会了三种方法解答;我学会了用方程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还有给学生拓展出示大小钢珠,还有租船问题等等,其实此类都是鸡兔同笼问题,很好地引导学生做了鸡兔同笼类模型的解答引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3篇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写一篇说课稿需要简析教材、阐述教法、指导学法、概说教学程序、教学效果分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鸡兔同笼》教学内容。

下面,我运用新课标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安排“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之前安排在六年级重点掌握用方程方法来解决,现在下移至四年级,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此内容时,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

二、说学情分析:“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于理解,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虽然具备了应用逐一尝试法、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但是在理解假设法解题思路时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结合画图法,形象直观地将画图法和假设法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法的算理。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评课稿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评课稿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评课稿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免同笼”是一个精曲问题,在不同年级教学中,定位于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教学课程中,老师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经历猜测环节。

让学体会有序思考的过程,例题一出示,老师并没有急于讲明如何做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共同研究讨论,使同学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了思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由于之前求“鸡兔可能有多少只”时,学生已经把所有可能的情况罗列出来,再让学生求“鸡兔各有多少”,学生就很容易想到去计算罗列的各种情况的腿数。

部分学生自然就跳跃到用假设法来计算,这就沟通了算术方法和假设法的联系,假设法也是列表调整后最简洁的方法,而方程法也是从假设法得到的。

这个过程,让学生完整地经历“假设—计算—推理—调整”的'过程,从中体验假设的基本思路,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学可学,切合学生的实际,切合教材要求,切合教材实际,学生能掌握方法,思维能得到发展,切合教学实际。

老师在教授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后,应及时地进行沟通这些方法之间的联系,就更好体现了本节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数学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良好的实现。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评课稿: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一、引言:《鸡兔同笼》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常见的解决问题的应用题,它既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鸡兔同笼》这个应用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对学生的启发和帮助。

二、教学目标:1. 认识问题中的已知与未知,并学会将问题转化为代数式;2. 培养学生运用代数表达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对《鸡兔同笼》这个问题的理解程度;(2)准备合适的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图片等;(3)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2. 学生准备:(1)回顾已学的有关代数表达式的知识;(2)做好课前预习,熟悉《鸡兔同笼》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比如:小明家有一堆圆球,其中既有蓝球,又有红球,有的学生说有20个球,有的说有30个球,请你们选一种球,用变量表示球的个数,列出可能的解,并用代数表达式表示。

2. 提问和解决问题: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里有鸡和兔子共25只,脚一共有70只,请问鸡和兔子各几只?”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任意一种可能的答案,如25只兔子和没有鸡;16只兔子和9只鸡等等,并用变量表示解答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将其写成代数式,如兔子的数量用x表示,鸡的数量用y表示,则可以写出方程:x + y = 25,2x + 4y = 70。

进一步引导学生解答这个代数方程组。

3. 拓展与引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如果鸡和兔子的总数是100,脚的总数是320,鸡和兔子各几只?让学生运用代数表达式解决这个问题,并计算出鸡和兔子的数量。

4. 综合练习:教师出示另一个类似的问题:“在一家养鸡场里,养着鸡和兔子。

总共有70只头,脚共有194只,问养了多少只鸡和兔子?”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运用代数表达式解决这个问题,并计算出鸡和兔子的数量。

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说课稿1.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属于四年级数学中的经典问题,旨在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假设法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学习的线性方程组的初步应用,也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逻辑推理和代数问题打下基础。

重点在于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难点在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假设,并通过调整假设来找到正确答案。

2. 学情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对于纯理论的知识接受度有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如简单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初步了解方程的概念,但对复杂问题的解决策略掌握不够熟练。

预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假设法”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多次练习来加深理解。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掌握利用假设法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学习态度。

通过情境导入、例题讲解、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现知识内化,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即假设法的应用。

-难点:如何根据问题条件合理假设,并通过计算调整假设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解决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模拟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假设过程,设计梯度练习,逐步增加难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5. 教法与学法-教法选择: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法,通过故事讲述、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6.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农夫的困惑”(鸡兔同笼故事),引发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如何知道笼子里各有多少只鸡和兔?”-新课讲解:o步骤一:介绍假设法,先假设全部为鸡(或兔),计算腿的总数。

鸡兔同笼评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1)]

鸡兔同笼评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1)]

鸡兔同笼评课[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1)]《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3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把握用假设法解决问题,尤其通过图示“数形结合〞体验“假设法〞。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经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培育规律推理能力;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经受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握假设法并娴熟应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爱画画吗?老师在上课之前给你露一手。

介绍鸡兔的简笔画表示方法。

提出课题。

师: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在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提到了鸡兔同笼问题:出示:今有稚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稚兔各几何?生解释这道题目的意思。

师:上有35个头,你能知道什么?生:鸡兔共35只师:鸡兔共35只,94条腿,鸡兔各几只?让我们一下子精确的说出鸡兔的只数?生:太难了!师:没关系咱先猜猜。

师猜鸡可能20只,兔可能15只,还有别的可能吗?生猜师:假如我们继续猜下去,能猜出好多种可能,到底哪种状况对还需要计算。

假如运气好,猜几次就猜到了,假如运气不好,那要猜到什么时候?老师有个方法,一次就能找到正确答案,我们一起去探究!为了便与讨论我们换个小点的数字。

〔设计意图:情景图的的呈现,一方面,借助古代数学问题,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受推测体会推测方法的局限性,激发兴趣。

同时经受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

〕二、自主探究师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8个头,26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师:请同学们快速的在作业纸上写下你的推测,写好了就做端正。

看谁最快完成。

师:接下来请你根据你的推测用用表示鸡表示兔画一画。

画完后假如发觉猜得不对,就直接在你的图上用红色笔调整,指导找到正确答案,把答案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鸡兔同笼教学评课

鸡兔同笼教学评课

鸡兔同笼教学评课这是鸡兔同笼教学评课,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鸡兔同笼教学评课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谜语谜语一朵红花头上戴,红眼睛,白皮袍,一件花衣身上盖。

短尾巴,长耳朵。

天还没亮就起床,爱吃青菜和萝卜,唱得太阳升起来。

走起路来蹦蹦跳。

(打一动物)(打一动物)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当鸡和兔一起玩耍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数学问题么?(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一千五百年前,翻开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里面记载了这样一道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教师:我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问题,这些数据有些大,那我们就利用数学化繁为简的思想,把数据换小些。

出示例题1: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二、解决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性1.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预设:鸡和兔共8只,共有26条腿。

2. 从中你能挖掘出哪些隐藏信息?预设:每只鸡有2条腿,每只兔有4条腿。

3.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你是根据哪个条件猜测的?(鸡和兔一共是8只)4.怎样才能确定你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5.用什么办法可以将我们的猜测展现出来,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列表)(一)列表法(1)引导学生在学习卡上按顺序自主尝试。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2篇)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2篇)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本课的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代数法的优越性。

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老师用谈话的方式导入,使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名着中的数学问题上,感受古代数学文化。

新授课用的是讲授法,讲授了假设法的解题方法,使学生明白了:把1只鸡换成1只兔就会多2条腿,10里有5个2,所以多余10休腿就可以给5只鸡每只添上2条腿换成5只兔。

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此方法,效果很好。

接着学生又尝试假设都是兔,自己解决了问题。

建议:在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一种是假设都是鸡,一种假设都是兔。

相同点:都是把两种动物化成一种动物来研究,把繁琐的尝试过程化成了简便的算式。

接着教师又讲授了列方程的方法,这个内容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建议让学生自己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师可把讲解的重点放在如何解这个方程上,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解出答案后可让学生不尝试验证:4×5+2×3=26(只)。

到此建议教师作一个小结,比较假设法和列方程,来体现列方程的优越性。

使学生初步体会代数的方法特点是:数量关系明确,便于理解。

假设法需要进行调整、替换;列方程不用考虑怎样调整比较简捷。

练习的设计注意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总之,教师老态亲切、自然,讲授条理清晰,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2)评课稿:小学数学《鸡兔同笼》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要为大家评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鸡兔同笼》这个教学单元。

通过本次评课,我试图从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一、设计评价:在设计方面,针对《鸡兔同笼》这个教学内容,我认为教师有以下的设计亮点。

首先,教师通过引入“鸡兔同笼”的场景,将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易于理解。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增强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评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问题原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更早以前是属于课外奥数典型题,现新教材吧这一内容引入四年级的教材中,对学生尤其是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对老师的课堂把握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祝老师朴实而扎实的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层层深入,师生共同探讨的数学课。

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化繁为简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关注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化繁为简。

祝老师在这点上做得很好,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1500年前,此时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古书,出示课本中的古题,分析题意后说明数据较大,不便于进行探究,解决时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出示老子名言:天下难事作于易。

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开始做起的。

再把数据放小,出示例题。

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着手,先探究出解决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在后面的教学中祝老师教学画图法,化繁为易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加之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大大减少了题目难度,帮助了学生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整节课不仅带领学生找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假设法),也让学生明白了用“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策略。

二、这节课充分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呈现出猜测、列表、画图、假设、“砍脚法”等多种解题方法。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将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另外,老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这个体验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有不同的想法。

三、设计上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祝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测、列表、假设、画图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是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评课稿“鸡兔同笼”问题是最难处理好的教学内容,首先我佩服李老师的自信,能大胆的尝试这节课。

本节课中,李老师在课堂上着重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化繁为简的思想。

《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的数据比较大一些,为了便于学生进行研究,根据化繁为简的思想,李老师大胆的将原题中的数据直接修改为较小的数据(出示课件对比)。

直奔新课的教学,这样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和策略后,再应用于解决《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时,更来得简单容易。

2.列表枚举思想。

在数据较小的例题教学中,一些可能的答案学生很容易凭直觉得到,李老师老师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提供表格让学生验证到底答案是多少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用列举法来解决问题。

有的学生用顺序列举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依次列举,发现了“如果总脚数多了,就是兔子的只数猜多了,就要减少兔的只数而增加鸡的只数;反之,则应减少鸡的只数增加兔的只数。

”有的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从中间数鸡兔各4只开始猜,发现如果脚多了就多猜鸡,脚少就多猜兔。

甚至有的孩子看到脚的只数相差太远,会跳跃式的猜想。

孩子在不断的猜测、验证的过程中,能更加快捷地找到问题的准确答案。

这样的学习过程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又渗透了枚举思想,并不断地优化枚举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本节课中,当李老师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解题方法时,根据改编后题目数据较小的特点,引导孩子们可以用列举法、画图法或列算式的方法。

多数孩子知道,先画8个○,把这些○假设全部都是鸡,发现脚的数量变少了,再两根两根补画上少算的脚。

像这样借助形象的图形来解题,一目了然的知道了鸡兔各几只。

同时李老师在课堂中将图、列举法的表、及算式做了巧妙的沟通,运用了数形结合,对学生来说,不仅学得简单、有趣,而且又向学生渗透了用假设法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鸡兔同笼评课稿(共五则范文)

鸡兔同笼评课稿(共五则范文)

鸡兔同笼评课稿(共五则范文)第一篇:鸡兔同笼评课稿鸡兔同笼评课稿有幸听了郑老师上的《鸡兔同笼》的一课,本想认真听,好好做做笔记,吸取些经验。

可是听得入了迷,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在那儿算,鸡几只,兔几只,三轮车几辆,自行车几辆。

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忘记了做听课笔记。

我想想这就是一节好课。

现回想郑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亮点: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课初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牛顿是一个什么人?”“数学是用来干什么?”看似与本课无关的问题,可通过这问题他让学生明白分类越多,想法也就越多。

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

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在读完《孙子算经》原题,让学生说题目是什么意思?解决问题后,看着算式,说一说每一步什么意思。

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学完“8头、26足”后,回到《孙子算经》原题“35头、94足”这个问题,学生能快速想到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做到有始有终。

教师还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地运用中得到发展。

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

本节课郑老师有意识得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和方法;用“画图法”解决问题,渗透了数与形结合思想;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转化《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量的“转化”解决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无疑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把《孙子算经》中用“抬腿法”这种特殊而灵巧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郑老师用表演、编口令形式再现于课堂,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地传承和弘扬了经典的数学文化,较好地体现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品味。

三、解题策略的多样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郑老师组织学生先后运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等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方法: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化乱为序、化杂为纯四种解决问题策略。

鸡兔同笼评课

鸡兔同笼评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评课稿“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流传最广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很多的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

刘刚老师执教了《鸡兔同笼》这节课,我认为他执教得很成功,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价值。

刘老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文博园导入新课,出示研究问题“五千年文博园停车场停了小汽车和摩托车共32辆,共有108个轮子,摩托车和汽车各有多少辆?”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而“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上105页的做一做,又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特性。

二、由难到易,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由《孙子算经》中引出古典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而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让学生通熟易懂。

35个头,94只脚,数字太大,不利于学生探究,刘老师又把题目数字缩小为8个头,26只脚,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眼看学生还有难度,刘老师又改编了这道题,隐去脚数,只留头数。

引导学生猜想:你认为鸡和兔分别可能是多少只?用表格出示学生猜想的结果。

当学生对头数有了明确的分析之后,刘老师出示脚有26只,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列表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列举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三、让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列表法能够清晰地表示出问题的答案,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当数字比较大的时候,列举就比较麻烦。

这时我们就要用到代数的方法——假设法。

实际上刘老师在列表法中就已经渗透了假设法。

8只鸡,0只兔,16只脚;0只鸡,8只兔,32只脚。

他出示了小灰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结合图形来表示,这也不失为一种“借鸡生蛋”的好的教学方法。

可惜的是学生在列表的过程中未能深入地进行头数和脚数之间的调整过程,才会在面对“每只补上()只脚”时出现歧义,列出算式10÷4。

当然了,瑕不掩瑜,刘老师在后来的假设法教学中,带领学生条理清晰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课件
4-2=2(条) 龟的只数:32÷2=16(只) 鹤的只数:40-16=24(只)
答:龟有16只,鹤有24只。
(教材P101 T3)
2.一共有38人,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
各租了几条? 假设全租小船。
大船限乘6人 小船限乘4人
8×4=32(人)
人数差:38-32=6(人)
6-4=2(人)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 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数据太大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化繁为简
探究新知
1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 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分析
一只鸡 一个头,
一只鸡有 2 只脚,
一只兔也是一个头,
一只兔有 4 只脚。
共有8个头,说明鸡和兔共有 8 只。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几只? 如果有3只兔,5只鸡,一共有22只脚。不对!
如果有4只兔,4只 鸡,一共有24只脚。 也不对!
如果有5只兔,3 只鸡,一共有26 只脚。对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画一画。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1.列表法
大船:6÷2=3(条)
小船:8-3=5(条)
答:大船租了3条,小船租了5条。
(教材P101 T5)
3.篮球比赛中,3分线外投中一球记3分,3分线内投中 一球记2分。在一场比赛中张鹏投了15个球,进了9个, 没有罚球,总共得了21分。张鹏在这场比赛中投进了 几个3分球?
假设全是2分球。 9×2=18(分) 分数差:21-18=3(分)
假设全是自行车。
10×2=20(个)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一、教案设计与实施情况教案设计环节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

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是“鸡兔同笼”问题,通过该问题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充分利用课堂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

在实施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学生表现与课堂互动在本次课堂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针对鸡兔同笼问题,我引入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并与学生进行互动,给予他们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

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问题,让合理的解决方案得以产生。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进行了教师讲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下次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

其次,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表现较被动,对合作活动缺乏主动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我将在下次课堂中运用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最后,我还需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反馈,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如何提升。

四、教师自我提升与规划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教育是一项不断发展的事业。

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我计划参加相关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和分享,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我还会提升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学习并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五、总结通过本次鸡兔同笼问题的课堂教学,我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鸡兔同笼”内容集题型的趣味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一种非常有思维价值的题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中呈现了两种基本的解题策略:列表尝试法、假设法列算式;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策略;但算理抽象;小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听了赵寿喜老师的这节课;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节课充分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赵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依次呈现出猜测、列表、假设列式计算等多种解题方法..赵老师这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和成长体验..将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有不同的想法..2、设计上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因为对班级学生的不了解也不认识;赵老师不是直接说自己课堂上的要求;而是通过学生谈对一个“聪”字由“耳”“口”“心”组成的理解来导出参透课堂要求;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赵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测、列表、假设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是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由无序猜想到有序猜想;过渡到按顺序列表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发现列表法数字太大时不方便;就由观察表格;找到表格规律;同时通过图形的结合演示引导学生假设;过渡到假设的算术法..将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在练习的设计上合理;先练习就是变换了数字的鸡兔同笼问题;再从鸡兔同笼的原型中引申到生活实际中的鸡兔同笼变式;让学生体会学一道而通百道的道理;同时感受用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类似较复杂的大数目问题的简便;体现了数学思想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可见;如此的课堂设计;体现了赵老师的教学智慧和理念..3、教学难点突破得巧妙..假设法作为解决鸡兔同笼的一般方法;它不仅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重点中的难点..赵老师在设计本节课前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突破这一难点方面处理得非常好;从新课引入..让学生观察表格;通过表格规律的发现以及图形的结合演示引导学生假设;去理解假设法;也就是将列表法和假设法的有机结合..4、整节课;赵老师教态自然;沉稳老练;点拨到位;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想;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师生角色真正意义上的转换;构建了精彩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兔同笼”评课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主要是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这个题材,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一方面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知识,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课开始的时候,陈老师先以生动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该类数学问题热情,然后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鸡兔同笼”问题;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形象直观的动物来加深理解。

即首先出示古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然而让学生说明其意。

接下来出示今意: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紧接着陈老师说明这题数字太大,为了让大家便于计算,转换成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然后让学生探究新知,先指名板演,接着用“列表法——枚举法”师生共同猜测鸡、兔数量。

直至脚的总数与题中所述吻合,老师总结枚举法的弊端。

后再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没有说出画图的方法,老师提示了画图法。

如:先画8个圆圈代表8只鸡,每只鸡画2只脚,这样就有16只脚,缺了10只脚,再把其中的几只鸡每只添上2只脚就变成了
兔子,所以有5只兔子。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鸡兔同笼”问题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以激发学生展开讨论,应用猜测,列表,假设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断调整解题策略,找出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并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鸡兔同笼”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