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摘要: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内外众说纷纭。本文认为,苏联解

体这一大事件不是由哪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其根源在于苏共执政模式的种种积弊引发的矛盾和危机,而戈尔巴乔夫所犯的急进主义错误加速了危机的爆发,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内因;外因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存在的70多年中,历经外国武装

干涉、经济封锁及世界大战的磨难,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成为

能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抗衡的经济、科技、军事强国,曾在国际舞台上

叱咤风云数十年,令帝国主义胆寒,令世界人民向往。然而,为什么它会在转瞬间

土崩瓦解呢?其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以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既有外部

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也有根本原因。

一、外部原因: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

苏联这一联邦大国的崩塌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暗中操作”是脱不了关系的。德国教授施奈德说:苏联解体是由于美国“插手”,“美国这个到处伸手的

国家就好像到百货商店里的大象一样,到处闯祸,弄得世界鸡犬不宁”。美国前

国务卿贝克认为:苏联演变是“遏制起了作用”。美国前总统布什则明确说:苏

联发生的事情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毫无疑问,二战后,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使苏联“和平演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

置了各种机构和设施,使用公开和秘密的、合法和非法的各种手段,处心积虑地

促使苏联演变。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著名的“超越遏制”战略,抓住苏联

改革之机,诱压兼施,促使其演变并达到了目的。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

也曾谈到“在我们苏联内部,在共产党人中间,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间,在科研人

员中间,有一些人在某种程度上被西方特别是美国人所利用。”“如果说他们与

苏联解体没有任何关系,那是历史性的误会。实际上,他们施加了很大的影响。

当戈尔巴乔夫执掌国家权力的时候,他的脑袋有点儿飘飘然起来。他开始认为,

一个使命降临大地,应该翻天覆地。所以美国人和西方就把赌注压在他身上,压

在他的个人野心和政治野心上。”由此可见,西方尤其是美国对瓦解苏联的巨大投入没有白费,它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苏联的解体。

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也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主要的不是由于外因而是内因。如果不是苏联内部出了问题,在这样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强大实力的大国,任何外部力量,想搞跨它是不可能的。不深入研究苏联共产党和社会内部的危机,以及造成这些危机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就不可能发现苏联解体的真相。

二、内部原因

(一)直接原因

从苏联国内来分析,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戈尔巴乔夫对联盟、对国家体制的破坏,对现行宪法制度的颠覆,看到了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斗争,并最终断送了社会主义。但这些只是表象,它们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二)根本原因

1. 苏共作为执政党,没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福利需要,削弱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人们说,布尔什维克党是靠“和平”、“土地”“面包”这三个口号,赢得群众的支持,取得革命的胜利而上台执政的。然而,作为执政党,苏共在它74年的执政生涯中,却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福利需要,甚至连“和平”、“土地”、“面包”这样的承诺都没能兑现,可以说这是它失去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共执政后,党担负起了国家发展的经济任务、政治任务和文化任务。但是,在党的战略思想中,却形成了重政治、轻经济,使经济战略服从和服务于政治战略的局面。这一切,使得人民的福祉销匿在了个人政治奢望的围栏下。

人们对物质状况恶化的不满,导致对苏共失望情绪的增强和对改革的不信任,社会上对改革者的支持减弱了。苏共党内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也充分利用了社会上对市场供应状况的不满,这一切加速了苏共的瓦解。

2. 苏共作为执政党,对待意识形态问题的态度及由此而来的思想文化政策,给苏联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恶果,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列宁逝世后,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苏共党内教条主义倾向日益严重。教条主义与个人崇拜相结合,使斯大林成了党的化身和真理的化身。

斯大林的理论成为一切思想的源泉,官方的思想成为一切文化领域的主宰。文化绝对服从和服务于政治,成为笼罩苏联的浓厚氛围。在斯大林个人崇拜时期,苏联不曾有过任何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甚至自然科学领域也是这样,更不用说政治科学领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僵化、封闭、保守的思想文化模式在苏联形成,其特征极为明显:

一是党和党的最高领导人成为各个学科的最高权威和真理的最后仲裁者。现任俄联邦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在反思苏共的历史时,就总结说“对真理的垄断”是导致苏共执政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把学术、思想观点的问题和政治问题混为一谈,无限地上纲上线,用“修正主义”、“思想上的暗箭”、“反苏”、“诬蔑”、“攻击党”、“不道德”等等的罪名,以大批判和大清洗的方式整肃思想文化界。1952年斯大林会见作家团体,在回答关于“现在应当写什么?”时说:“写真实!”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数百名作家被逮捕或者被杀害,其原因正是在于他们写真实。尽管有过赫鲁晓夫时期的短暂“解冻”,但是,“赫鲁晓夫给了社会一点自由,后来他自己拧紧了龙头”。勃列日涅夫时期,又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

三是执政党只听到自己的声音,凡是与官方意识形态不和谐的一切文化成果均被以各种“罪名”加以否定,遗传学、控制论、政治学、地缘政治学等被宣布为“资产阶级的伪科学”,以隔离、封闭的方式在“纯洁的社会主义”环境中培养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而且,伴随这一思想文化模式的是在意识形态和宗教、文化与艺术领域中,在历史研究或政治观点方面不断采取各式各样的惩罚行动。它给苏联社会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恶果。

3. 高度集权的苏共领导体制破坏了党与政权、党与社会的正常关系,削弱了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党执政的条件下,如何处理党政关系,这是实行党的领导的一个重大课题。苏共作为执政党走上历史舞台后,自列宁以来,各个时期的领导人都十分关注并反复强调党政关系的问题。早在1907年,列宁就提出了党政既有分工又有结合的原则,这一思想也一直贯穿于苏共党政领导的言论和党的文献中。但是,在实施党的领导时,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始终混为一谈,科学而有效的执政方式始终没有找到。“党不要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