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组富士康战略案例分析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1目录一、案例背景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问题诊断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备选方案考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方案决策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背景介绍(一)关于富士康富士康在台湾地区被称为鸿海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专业生产6C 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也是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
多年来致力于提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方位成本优势”给全球3C产业的领导品牌厂商,“全方位成本优势”包括全球最优化的速度、质量、工程服务、弹性、成本及客户附加值。
(二)关于OEMOEM生产,即代工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
企业经营管理优秀实践案例:企业战略转型案例分析之富士康

2012 年5月20日,富士康集团鸿富锦成都公司抛光车间在生产 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16人受伤,其中重伤3人。 2012年9月25 日,富士康太原工人发生群殴事件。 2012年10月17日,富士康证实公司在 烟台的工厂非法使用童工, 最小者年仅14岁。
8
转型四大趋势
•
•
• •
趋势一:中国内地工资将继续上涨。这不仅跟政府的“十 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相关,而且与中国经济发展到这 一阶段的必然升级相关。因此,郭台铭甚至喊出2013年 底工资会再增加一倍,超过台湾的薪资水平。 趋势二:随着国内中产阶层即将崛起,中国已经到了不应 该再拿工资作为劳务输出要素的阶段,而且现在的年轻人 不喜欢进工厂,所以应该让他们走管理、控制的职业道路, 工厂管理自动化水平要得到提升。 趋势三:机械手臂将代替人工,生产线更加自动化。鸿海 计划未来3年导入100万个机器人。 趋势四:“制造的鸿海”将走向“技术的鸿海”“商贸的 鸿海”。
富士康 ——代工之王OR血汗工厂
制作:魏剑锋 讲解:夏正环
主要内容 一、公司及核心人物简介 二、囚徒困境与战略转型
2013/10/16
(一)富士康今日之概貌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 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 高新科技企业。凭借扎根科技、专 业制造和前瞻决策, 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 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 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2008年富士康依 然保持强劲发展、逆势成长,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 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 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跃居 《财富》2009年全球企业500 强第109位。
富士康案例分析-精选文档

Company Logo
跳楼事件回放
Company Logo
目录
1
2 3
案例背景
主要问题
原因及分析
4
解决问题的方案及依据
Company Logo
主要问题
管理风格
强势
员工压力大
企业文化
极度强调执行力
业务构成
过分集中于制造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 提高的系统性风险
Company Logo
目录
1
2 3
Company Logo
由对比关系体现富士康处在经济人假设阶段的管理结论
Company Logo
(二)富士康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
1. 富士康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没有倡导以人为本 的智慧管理
富士康管理
生存
仅仅把管理者当 成简单的经济人 对待,即只求劳 动报酬,忽略了 对劳动者人格的 尊重
不适应要改 变
“独裁为公,长官第一”,有着非常严格的层级 制度,严格的层级制度 优缺点对比
优点区
权力关系清晰,有利于领导和指挥
责任明确,细化分工,操作标准化,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管理目标一致性强,便于对部 门与个人的考核
过分强调长官意志,决 策过于依赖长官个人的 能力 容易让集体中的个人产生 疏离感和巨大压力,造成 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微观管理欠缺,即决策者本人 没有足够时间用于细节观察
5. 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政策支持不足
设立对资本 权力的制衡机制
面对转型兼顾 利益的分 配
注重保护基层弱 势劳动者的利益, 缓解矛盾。
社会介入
企业应该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假 如企业不能做到对劳动者权力的保 障,政府就应该出面。
富士康案例分析(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者)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提纲1富士康案例背景1.1辉煌的历史1.2危机的到来2理论依据2.1管理者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分类2.2何谓有效管理者2.3何谓成功管理者2.4管理者在企业中的活动分类2.5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者的差异3富士康的案例分析3.1富士康管理者的传统管理方面的有效和缺失3.2富士康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和缺失3.3富士康管理者的日常沟通方面的有效和缺失3.4富士康管理者的社交活动方面的有效和缺失4案例启示5富士康管理问题的对策5.1改变目前单纯的出口导向型代工制造模式5.2借鉴佳能细胞式生产方式5.3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一、富士康案例背景简介:1.辉煌的历史叱咤风云的富士康科技集团自1988年在深圳投资建厂以来,在中国大陆的规模迅速扩大,曾经连续八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在2001年起一直稳居台湾最大民营制造商;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陆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2003年度跻身为中国工业企业三强;2005年跻身全球500强;2008年其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内地出口总额的3.9%,并连续7年雄居内地出口200强榜首。
目前富士康集团在全球拥有90万名员工,其中大陆雇员约82万人,在深圳有45万人。
其产品几乎网罗了全部高科技电子消费制品,像苹果公司的iPod, iPhone, SONY公司的PS3, 英特尔公司的晶片等。
其业务网络遍布全球各地的主流高科技产品市场,成为不可一世的代工业霸主。
2.危机的到来然而,从2010年开始,富士康集团传来了一系列负面新闻。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家号称“全球最大代工工厂”的企业连续发生了13起自杀事件,震惊全球。
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同时也激发了全社会对富士康企业的广泛研究及其管理的深度剖析。
为什么这13个生命会选择自杀?谁让富士康陷入了困境?富士康的管理体制到底合不合理?富士康的管理者出现了什么问题?富士康该怎么办?我们小组将从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和成功管理的角度,通过对富士康事件的分析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富士康集团战略分析与管理

2) 时代环境背景
富士康企业发展的的那个阶段,正是逐步迈 入信息化时代的时期,而富士康集团就是专 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通路”等 的高新科技产业,市场很广阔,也有很好的 发展前景,为富士康的发展提够了前提条件。
3)国际政治局势与国际关系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 断提高,企业开始有机会销往国际,占据国 际市场,但是廉价劳动力创造出的廉价产品 如今却备受挑战,因为其损害了他国本国企 业的利益,因此营销策略也需要改进和完善。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政治因素 技术因素
经济因素是指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 观经济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
建立初期大陆总体经济环境
1988年当郭台铭来大陆投资在深圳开办工厂 时,正值,1987-1988年一个经济扩张的阶 段,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 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 历史高点。
食宿情况
集团为员工提供为11元/天(早餐1.5元、 中餐4.5元、晚餐5元)
○2、早餐:面包、蛋糕、鸡蛋等主食任选二 种,炒饭、炒米粉、豆浆、稀饭等自助餐任选二种,
中餐:三菜,半荤二选一素,全荤三选一, 素菜、米饭、汤为自助
晚餐:三菜,半荤二选一素,全荤三选一一 水果那是不可能的,全是素菜、米饭、水为自助 (原则:同上)
1.核心竞争力
* 五大产品策略:速度、品质、工程服 务、效率、附加价值。
* 自创的垂直整合商业模式:电子化 零元件、模组机光电垂直整合服务
2.科技水平提高,销售渠道的改变
:第一是与麦德龙合作的万得城,担当在一线城市与 国美、苏宁对抗的重任;
二是进驻大型超市如大润发、家乐福,在超市中开 200多家“店中店”;
2004年 集团出口突破百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大3C代工厂
富士康案例分析(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者)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提纲1富士康案例背景1.1辉煌的历史1.2危机的到来2理论依据2.1管理者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分类2.2何谓有效管理者2.3何谓成功管理者2.4管理者在企业中的活动分类2.5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者的差异3富士康的案例分析3.1富士康管理者的传统管理方面的有效和缺失3.2富士康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和缺失3.3富士康管理者的日常沟通方面的有效和缺失3.4富士康管理者的社交活动方面的有效和缺失4案例启示5富士康管理问题的对策5.1改变目前单纯的出口导向型代工制造模式5.2借鉴佳能细胞式生产方式5.3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一、富士康案例背景简介:1.辉煌的历史叱咤风云的富士康科技集团自1988年在深圳投资建厂以来,在中国大陆的规模迅速扩大,曾经连续八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在2001年起一直稳居台湾最大民营制造商;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陆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2003年度跻身为中国工业企业三强;2005年跻身全球500强;2008年其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内地出口总额的3.9%,并连续7年雄居内地出口200强榜首。
目前富士康集团在全球拥有90万名员工,其中大陆雇员约82万人,在深圳有45万人。
其产品几乎网罗了全部高科技电子消费制品,像苹果公司的iPod, iPhone, SONY公司的PS3, 英特尔公司的晶片等。
其业务网络遍布全球各地的主流高科技产品市场,成为不可一世的代工业霸主。
2.危机的到来然而,从2010年开始,富士康集团传来了一系列负面新闻。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家号称“全球最大代工工厂”的企业连续发生了13起自杀事件,震惊全球。
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同时也激发了全社会对富士康企业的广泛研究及其管理的深度剖析。
为什么这13个生命会选择自杀?谁让富士康陷入了困境?富士康的管理体制到底合不合理?富士康的管理者出现了什么问题?富士康该怎么办?我们小组将从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和成功管理的角度,通过对富士康事件的分析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富士康内迁战略案例分析ppt

重庆:主要生产PC系列产品, 重庆:主要生产PC系列产品, PC系列产品
四 3 1
战略支撑
技术
2
质量
通路
1
技术
2
质量
精密工业,质量要精确、精确、再精确。 精密工业,质量要精确、精确、再精确。 如果三条生产线上的零件合格率都是80%, 如果三条生产线上的零件合格率都是80%, 80% 80%×80%×80%=51.2%, 80%×80%×80%=51.2%,那么其组成的 产品不良率就达50% 50%。 产品不良率就达50%。
环渤海地区
布局烟台、北京、廊坊、天津、秦皇岛、营口、沈阳等地,以无线通讯、消费电 子、电脑组件、精密机床、自动化设备、环境科技、纳米科技等作为骨干产业,为 区域经济发展输送科技与制造动能 。
太原、晋城、武汉、南宁、郑州、 太原、晋城、武汉、南宁、郑州、重庆 和成都等地,重点发展精密模具、 和成都等地,重点发展精密模具、镁铝 合金汽车零部件、光机电模组等产品 合金汽车零部件、
1
2
政策优惠
区位优势
消费市场
1
政策优惠
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 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大力承接产 业转移,在土地优惠、税收优惠、 业转移,在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免费代招工 等多方面服务和政策对东部企业很大的吸引力。 等多方面服务和政策对东部企业很大的吸引力。
2
区位优势
国家在发展战略上大力支持,重庆、成都等 国家在发展战略上大力支持,重庆、 地区位战略优势突出。 地区位战略优势突出。
谢谢大家
消费市场
西部市场空间广阔,消费潜力巨大。 西部市场空间广阔,消费潜力巨大。
三 3
战略布局
台湾
珠三角
(完整word版)富士康案例分析

通过阅读案例《富士康事件的前前后后》,我们从发人深省的“跳楼门”中看到——在IPHONE,IPAD风靡全球、热销大卖的背后,写满了中国代工企业的血泪和辛酸。
一、时代背景与代工角色的必然性近20年间,中国一跃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
由于人工成本低廉,招商引资条件优厚,欧美,日,韩及香港台湾纷纷将产业链的最末端 --- 加工,组装及制造环节转移至中国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
代工模式逐渐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富士康2008年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榜首;不能不承认,作为发展中国家雄起的最初时期,“中国制造”确实拉动了生产力,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和温饱问题,成为一条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近几年来,中国代工产业走入了瓶颈阶段,其利润日益微薄,或陷入越做越亏损的泥潭,企业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原因有二:其一,国内劳动力、能源等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了代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各国的自主品牌公司也因此将目光投向越南,缅甸,印度等国家以追求更低的生产成本。
其二,中国代工企业身处产业链末端,不是设计者创造者,缺乏核心知识产权;不是销售者,不接触消费者;仅是充当了毫无话语权的制造者,并且只是代工者。
授权企业掌握了完全的主导权,将代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挤压到极致。
富士康的悲剧就是苹果公司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要素整合能力最大限度攫取利益的结果。
中国的代工企业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不但自身垂死挣扎,还一并将以代工模式为主导的中国制造业也拖入了依赖和被动的局面中。
在这样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中,我们将由内及外的来分析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 --- 富士康的种种管理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富士康事件内因分析1.缺乏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深圳富士康有一个美好的企业愿景——鸿飞千里,富士则康,然而这一美好的愿景受到恶劣外部环境(客户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以至于他能够影响富士康的人事安排,竞争对手众多,行业发展前景堪忧)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得到重视,更别说朝着这一美好愿景去努力。
战略管理组富士康战略案例分析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管理学系2014级市场营销林天宇(14034032)陈晓琪(14034064)指导老师:武亮2016.10.30目录一、富士康集团背景介绍 (1)(一)富士康国际(富智康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鸿海精密集团三者关系 (1)(二)富士康现状 (1)1.1富士康之路 (1)1.11 有远见的创始人—郭台铭 (1)1.12 郭台铭的领导风格 (2)1.13 富士康起源与发展 (3)1.14 富士康的发展历程 (3)(一)进入PC领域 (3)(二)做最好的“追随者” (4)(三)创立FoxConn 品牌联手美国巨头 (4)(四)投资大陆深圳建厂 (4)(五)成为“代工之王” (4)二、富士康战略分析 (5)2.1 富士康战略思想 (5)2.11企业愿景 (5)2.12企业使命 (5)2.13企业价值观 (5)2.2富士康环境分析 (6)2.21 富士康国内环境分析 (6)2.22 富士康国外环境分析 (6)2.3富士康SWOT分析 (7)2.31优势分析 (7)2.32劣势分析 (7)2.33机会分析 (7)2.34威胁分析 (8)2.35 SO战略分析 (8)2.36 WO战略分析 (8)2.37 ST战略分析 (8)2.38 WT战略分析 (8)富士康SWOT分析表 (9)2.4 富士康的发展战略 (10)2.41战略选择原则 (10)2.42制定发展战略 (10)2.43自有品牌战略 (10)2.44深耕制造业 (11)2.45其他发展战略 (11)2.5 富士康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措施 (13)2.51主营业务的战略实施与控制 (13)2.52自有品牌的战略实施与控制 (15)2.53其它发展战略实施与控制 (16)2.6成本优先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 (18)2.61有效压低管销费用 (18)2.62降低成本的基础 (18)2.63自产零部件 (18)2.64不承担库存风险 (19)三、富士康转型升级战略 (20)3.1富士康转型升级自身条件分析 (20)3.11转型升级动力(原因) (20)3.12富士康所具备的技术条件 (20)3.13富士康追求线上转型的原因 (21)3.2 富士康的转型经历 (21)3.3经典转型失败案例分析: (23)3.31 第一次转型:四路门店+一个网站 (23)3.32 第二次转型:富连网的困境 (24)3.33富士康线上转型案例分析 (25)1.富士康线上转型的难点 (25)2.线上转型失败原因 (25)4. ................................................ 富士康线上转型失败的经验启示 275. ......................... 案例启示:网络环境对传统代工企业的挑战 28四、案例总结 (29)五、专有名词解释: (31)六、参考资料 (32)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企业战略管理富士康案例分析一、富士康集团背景介绍(一)富士康国际(富智康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鸿海精密集团三者关系鸿海精密集团是台湾上市公司(母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注册成立的高新科技企业(子公司),同时富士康科技也是电脑、通讯及消费电子行业内一个着名商标及品牌,大陆方面一般将其归类为最终控股股东鸿海精密及其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包括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多组公司)统称。
富士康集中化战略案例

富士康集中化战略案例
富士康集中化战略是指富士康科技集团通过整合分散的业务和资源,实现公司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下面是富士康集中化战略的一个案例:
在2016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实施一项集中化战略,将公司分散的业务进行整合和重组。
这项战略的背景是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公司之一,其业务范围广泛,包括电子制造、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领域。
然而,由于公司分散管理和运营,导致资源分散、效率低下和竞争力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富士康决定实施集中化战略。
具体措施包括:
1.整合资源:富士康将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厂和研发中心进行整合,以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
通过整合资源,富士康可以更好地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优化供应链:富士康将与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减少供应链中的环节和风险。
通过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富士康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3.加强研发能力:富士康将研发中心进行整合和重组,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创新能力。
通过提升研发能力,富士康可以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4.提高管理效率:富士康将推行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标准流程,减少重复工作和浪费,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集中化管理,富士康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质量,提升整体竞争力。
通过实施集中化战略,富士康科技集团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这项战略的成功案例为富士康在全球电子制造服务市场中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管理学案例分析富士康科学管理

管理学案例分析富士康科学管理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富士康科学管理概述 (5)2.1 富士康简介 (6)2.2 科学管理理念的发展历程 (7)2.3 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核心原则 (9)三、富士康科学管理实践 (10)3.1 供应链管理 (11)3.1.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12)3.1.2 库存管理与优化 (14)3.1.3 物流与配送管理 (15)3.2 生产制造管理 (16)3.2.1 工艺流程优化 (17)3.2.2 质量控制体系 (18)3.2.3 人力资源配置与培训 (19)3.3 研发与创新管理 (20)3.3.1 研发体系构建 (21)3.3.2 创新文化与激励机制 (23)3.3.3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 (24)四、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效果与影响 (25)4.1 经济效益提升 (26)4.2 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提高 (27)4.3 企业竞争力增强 (28)五、结论与展望 (29)5.1 研究结论总结 (30)5.2 对其他企业的启示与借鉴 (31)5.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32)一、内容概括本论文以富士康科学管理为案例,深入探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富士康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其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首先介绍了富士康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历程、市场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
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和研发创新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富士康科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富士康注重员工的选拔和培训,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在生产管理方面,富士康采用精益生产方式,通过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质量控制方面,富士康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管理学-富士康案例分析

优势与不足
•对争取大客户的订单较有优势 •压缩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导致人员离职率高 •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高度不一致
事件背后潜藏的问题
此次富士康的“坠楼”事件,折射出了富士康管 理模式下潜藏的深层问题:
一、企业缺乏人文关怀,压抑人性,严重忽视民主,上下沟通渠道不畅;
二、选拔机制缺乏公平,中层员工内外有别,底层员工与高层利益严重 背离;
1. 建立自有品牌,实现从代工生产到自力更 生的转变; 2. 自主创新,加大研发力度,注重新技术的 开发。
优势与不足
•获取大客户订单的 重要保证
•员工对企业及员 工之间的不信任 感加剧 •由拥有不满情绪 的员工披露企业 信息,易引起外 界误解 •过度的施行保密 措施,造成员工 心理高压
•实行信息封锁便于 对员工的管理
四、过度依赖大客户
• 任凭大客户干涉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 听从大客户对于企业内部人事的任免 • 遵循大客户的要求只以当地最低工资为标 准核算人工成本
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结构呈金字塔状,居于“塔尖” 的高管层制定好战略,中层负责高效地分配和监督任务的 实施与完成,底层员工则面临的是高度分解的、专业化的 、重复性很强的高强度劳动任务。
军事化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员工与上司及同事间都缺乏有效 的沟通
•强调共性,压抑个性,缺乏人文 关怀
•高效的执行力,利于决策的贯彻 •阶层分明,上令下行,易于指挥 •企业缺乏民主气氛,员工的想法 难以得到高层注意 •高压管束将加剧员工的心理负担, 并且极易引起反弹情绪
富士康事件带来的思考
Introduction
关于本小组
• • • • • • PPT演讲: PPT演示: PPT制作:王白羽 回答问题: 资料整理:唐娜 资料分析:陶婷婷
(完整word版)富士康案例分析

(完整word版)富⼠康案例分析通过阅读案例《富⼠康事件的前前后后》,我们从发⼈深省的“跳楼门”中看到——在IPHONE,IPAD风靡全球、热销⼤卖的背后,写满了中国代⼯企业的⾎泪和⾟酸。
⼀、时代背景与代⼯⾓⾊的必然性近20年间,中国⼀跃成为了全世界最⼤的制造⼯⼚。
由于⼈⼯成本低廉,招商引资条件优厚,欧美,⽇,韩及⾹港台湾纷纷将产业链的最末端 --- 加⼯,组装及制造环节转移⾄中国以谋求利润的最⼤化。
代⼯模式逐渐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富⼠康2008年出⼝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陆出⼝总额的3.9%,连续7年雄踞⼤陆出⼝200强榜⾸;不能不承认,作为发展中国家雄起的最初时期,“中国制造”确实拉动了⽣产⼒,解决了⼤量的就业和温饱问题,成为⼀条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近⼏年来,中国代⼯产业⾛⼊了瓶颈阶段,其利润⽇益微薄,或陷⼊越做越亏损的泥潭,企业的⽣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原因有⼆:其⼀,国内劳动⼒、能源等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了代⼯企业⽣产成本的增加;各国的⾃主品牌公司也因此将⽬光投向越南,缅甸,印度等国家以追求更低的⽣产成本。
其⼆,中国代⼯企业⾝处产业链末端,不是设计者创造者,缺乏核⼼知识产权;不是销售者,不接触消费者;仅是充当了毫⽆话语权的制造者,并且只是代⼯者。
授权企业掌握了完全的主导权,将代⼯企业的利润空间挤压到极致。
富⼠康的悲剧就是苹果公司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利⽤全球范围内的要素整合能⼒最⼤限度攫取利益的结果。
中国的代⼯企业陷⼊了巨⼤的危机中,不但⾃⾝垂死挣扎,还⼀并将以代⼯模式为主导的中国制造业也拖⼊了依赖和被动的局⾯中。
在这样⼀个不容乐观的现实中,我们将由内及外的来分析全球最⼤的电⼦产品代⼯企业 --- 富⼠康的种种管理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富⼠康事件内因分析1.缺乏以⼈为本的企业⽂化深圳富⼠康有⼀个美好的企业愿景——鸿飞千⾥,富⼠则康,然⽽这⼀美好的愿景受到恶劣外部环境(客户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以⾄于他能够影响富⼠康的⼈事安排,竞争对⼿众多,⾏业发展前景堪忧)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甚⾄可以说完全没有得到重视,更别说朝着这⼀美好愿景去努⼒。
管理作业——富士康案例分析

自杀—富士康不能承受之重——富士康科技集团制度分析首先要说这是一个残忍的讨论,他们都是那么年轻,真正是花儿般的生命……对不起,希望我们的讨论不会打扰他们的安宁。
在以前的一年多里,15例自杀事件使富士康一直在新闻媒体的风口浪尖之上,许多人将富士康戏称为“赴死扛”。
又是自杀,又是富士康,这样的评论背后带着对富士康的指责。
客观而言,简单把自杀归因富士康有点武断。
我们当然希望家属能够得到更多抚慰(包括经济上的),但理智与情感,必须分开。
富士康企业简介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线缆及组配、电脑机壳及准系统、电脑系统组装、无线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
富士康生产结构富士康所处的制造业的地位决定了对生产作业管理的重视,生产作业管理供应链环节的前提就是满足顾客未来需求预测,正是它的“三高一低”运营战略,即高交货速度、高品质、高柔韧性和低成本,实施人海战术24小时轮班、快速转换使之成为21世纪的代工霸业。
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富士康的规模经济特点显著,缺乏自己的品牌独立性,只能依靠大量的低成本,而这就需要大批的劳动工人来实现。
在生产线上最普通的一道工序是贴胶纸:在主板上贴18张胶纸,两分钟内完成。
每个工人每天要完成220块这样的主板,他们每天10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在这样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中度过的。
每个工人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这些工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只能拿到900元的底薪,如果他们想赚取更多的钱,就不得不选择多加班,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进行简单而又重复的劳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富士康员工如此形容他们的生活:“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
”富士康管理模式—泰勒式在工厂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
管理学案例——富士康

(二)富士康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 题
3. 代工模式亟待转型
劳动者承受成本压力 低工资
人与人之间没有 任何情感联系
富士康模式
工时长
劳动者失去了个人空间
工作高度紧张
(二)富士康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
4. 沟通渠道有限,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作用有限
• 层级制度容易造成沟通渠 道不畅;缺乏心理危机干 预系统的专业运作,使得 富士康员工的焦虑、压力 、孤独等情绪不能得到较 好的排遣。
(二)富士康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
5. 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政策支持ຫໍສະໝຸດ 足设立对资本 权力的制衡机制
面对转型兼顾 利益的分 配
注重保护基层弱 势劳动者的利益, 缓解矛盾。
社会介入
企业应该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假 如企业不能做到对劳动者权力的保 障,政府就应该出面。
6.工会未能发挥充分作用,劳工的维权意识和议价能力较弱
(二)富士康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 题
2.企业文化强势有余,人文关怀不足 个人不珍惜生命+社会背景 富士康事件杯具
企业层面 更多的人文关怀
个人心理原因 感到自身劳动的意义
相对比较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能够有人替他们说话办事,平衡劳动 关系 有人能够代表他的利益主张
个人尊严
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许。
跳楼事件回放
2010年1月23日 2010年3月11日 2010年3月17日 2010年3月29日 2010年4月6日 2010年4月7日
19岁的员工马向前在富士康华南培训处宿舍死亡 富士康龙华基地内的生活区,男子从5楼坠亡,20 岁
富士康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田玉从三楼宿舍跳 下,受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管理学系2014级市场营销64)指导老师:武亮2016.10.30目录一、富士康集团背景介绍 (1)(一)富士康国际(富智康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鸿海精密集团三者关系 (1)(二)富士康现状..............................................................1.1富士康之路............................................................1.11 有远见的创始人—郭台铭............................1.12 郭台铭的领导风格..................................1.13 富士康起源与发展..................................1.14 富士康的发展历程..................................(一)进入PC领域..................................(二)做最好的“追随者”...........................(三)创立FoxConn 品牌联手美国巨头...............(四)投资大陆深圳建厂............................(五)成为“代工之王”.............................二、富士康战略分析.............................................2.1 富士康战略思想............................................................2.11企业愿景 ..........................................2.12企业使命 ..........................................2.13企业价值观 ........................................2.2富士康环境分析 ............................................................2.21 富士康国内环境分析................................2.22 富士康国外环境分析................................2.3富士康SWOT分析 ...........................................................2.31优势分析 ..........................................2.32劣势分析 ..........................................2.33机会分析 ..........................................2.34威胁分析 ..........................................2.35 SO战略分析 .......................................2.36 WO战略分析 .......................................2.37 ST战略分析 .......................................2.38 WT战略分析 .......................................富士康SWOT分析表......................................2.4 富士康的发展战略..........................................................2.41战略选择原则 ......................................2.42制定发展战略 ......................................2.43自有品牌战略 ......................................2.44深耕制造业 ........................................2.45其他发展战略 ......................................2.5 富士康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措施............................................2.51主营业务的战略实施与控制..........................2.52自有品牌的战略实施与控制..........................2.53其它发展战略实施与控制 ............................2.6成本优先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 ..........................................2.61有效压低管销费用 ..................................2.62降低成本的基础 ....................................2.63自产零部件 ........................................2.64不承担库存风险 ....................................三、富士康转型升级战略.........................................3.1富士康转型升级自身条件分析 ................................................3.11转型升级动力(原因) ..............................3.12富士康所具备的技术条件 ............................3.13富士康追求线上转型的原因..........................3.2 富士康的转型经历..........................................................3.3经典转型失败案例分析: ....................................................3.31 第一次转型:四路门店+一个网站.....................3.32 第二次转型:富连网的困境..........................3.33富士康线上转型案例分析 ............................1.富士康线上转型的难点.............................2.线上转型失败原因.................................4. ............................................................. 富士康线上转型失败的经验启示5. .................................案例启示:网络环境对传统代工企业的挑战四、案例总结...................................................五、专有名词解释:.............................................六、参考资料...................................................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企业战略管理富士康案例分析一、富士康集团背景介绍(一)富士康国际(富智康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鸿海精密集团三者关系鸿海精密集团是台湾上市公司(母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注册成立的高新科技企业(子公司),同时富士康科技也是电脑、通讯及消费电子行业内一个着名商标及品牌,大陆方面一般将其归类为最终控股股东鸿海精密及其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包括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多组公司)统称。
富士康国际是香港上市公司(富智康集团),鸿海精密子公司。
注:本文所指代富士康等同于三者结合体,下文所指鸿海(简称)与富士康(简称)均为同一对象。
(二)富士康现状创立于1974年的鸿海精密集团,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拥有数十家子公司,现有员工120余万人。
产品从当初单一的电气连接器发展为广泛涉足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产业的多个领域,同全球最大旳各行电子制造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只要进入一行,就设立相关的事业处,并且很快成为其客户的最有竞争力,规模最大,合作最全的供应商,其竞争对手都纷纷视其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2005年富士康集团已经布局完成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通路、汽车电子、数位内容产业链条。
富士康集团作为代工领域规模最大与成长最快国际集团,集团旗下公司不仅在亚洲及欧洲证交所挂牌交易,更囊括当今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华地区最大出口商、富比士财富全球五百大企业,及全球代工服务领域龙头等头衔。
1.1富士康之路1.11 有远见的创始人—郭台铭有一位台湾的大学生,他叫郭台铭,毕业后很想创业,但一直举棋不定。
转眼间他己经娶妻生子,拥有稳定的职业、和谐的家庭,但创业的梦想仍然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
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岳父倾诉,岳父不赞成,跟他算了笔账:“以我几十年的经验看来,在你们年轻人中,有90%的人想过创业;在想过创业的人中,有90%的人只是想想而已;在付诸实践的创业者中,有90%的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努力不够,而是没有碰到好的项目;在碰到好项目的人中,有90%只是小有成就而己。
所以,要想成为大企业家,好比爬上金字塔的顶尖,难上加难呀。
这番话,着实让人头脑发昏,目瞪口呆。
岳父原本想让他知难而退,没想到他却兴奋地说:“谢谢您的点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不久,他便辞去工作,取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向父母借了点钱,果断地踏上了创业的征途。
他从电视机零件生产起家,挣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又投资建成模具厂。
那一年,台湾的房地产市场发烧,商人们纷纷转战地产界,而他坚持没有买房置地,而是一心经营自己的模具厂。
年以后,地价整整翻了一番,不少人劝他把模具厂卖了,进军房地产,他固执地拒绝了。
几年后,房地产市场逐步萎缩,而他的模具厂无论技术水平还是效益都突飞猛进,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