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投影的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投影的基本知识
2.1 投影法
各种建筑物和机械都是根据工程图样施工、制造的。工程图样必须准确地表达它们的形状、大小、材料和技术要求
2.1.1 投影概念
光线(阳光活灯光)照射物体,在墙面或地面上就会产生影子,影子只能反映物体的外形轮廓,而能表达出物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影子现象。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地抽象总结,逐步形成了用投影来表示物体形状和大小地方法,即投影法。
投影法就是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平面投影,并在该平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如图2-1所示。图中光源S称为投影中心,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称为投射线,落影的平面H称为投影面,平面H上产生的图形称为投影。
投影线、被投射物体和投影面是形成投影的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称为投影三要素。制图标准规定空间几何元素用大写字母表示,其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投影和影子是有区别的,影子是漆黑一团的,只能反映物体的外形轮廓,而投影可以将组成物体的各个表面和各棱线进行完整清晰的表达。如图2-2所示:
2.1.2 投影法的分类
根据投射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不同,投影法可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
1.中心投影法
所有的投射线均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如图2-1所示。中心投影法主要用来画透视图。如图2.4(a)所示。
2.平行投影法
如果将投影中心移到无穷远处,从投影中心发射出的投影线可看作是相互平行的,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如图2-3所示。平行投影法主要用来画轴测图。如图2-4(b)所示。
在平行投影法中,根据投影射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又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两种。
(1)正投影法:相互平行的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称为正投影法。根据正投影法所画出的图形称为正投影图,简称正投影。如图2-3(a)所示。
(2)斜投影法:相互平行的投影线与投影面倾斜的投影法称为斜投影法。根据投影法所画出的图形称为斜投影图,简称斜投影。如图2-3(b)所示。
正投影法主要用来画物体的三视图。如图2-4(c)所示。由于正投影具有作图简便,度量准确的优点,应用相当广泛。本书在以后各章节中所讨论的投影如无特殊说明时均指正投影,并简称投影。
2.1.3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1.真实性(全等性):直线投影面平行时,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ab=AB。又称实长性。如图2-5(a)所示。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投影反映平面的实形(形状、大小均不变),又称实形性。如图2-5(b)所示。
2.积聚性: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积聚为一点,如图2-6(a)所示。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如图2-6(b)所示。
3.类似性: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为长度缩短的直线,如图2-7(a)所示。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为平面的类似形(形状类似,面积缩小)。且投影形状与原图形保持四个不变(边数不变、平行性不变、凸凹性不变、直曲性不变)。如图2-7(b)所示。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作图时,通常将人们的视线看作一组相互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射线,这样把物体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为正投影,又称为视图。
图2-8所示的三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在同一个投影面时投影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仅凭物体的一个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因此要完整准确的表达物体的形状通常需要三面正投影,又称三视图。
2.2.1 三视图的形成
1.三投影面体系的位置
通常采用如图2-9所示的三个两两相互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影面,构成三投影面体系。三个投影面分别为: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大写字母“V”标记。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大写字母“H”标记。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大写字母“W”标记。
三个投影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其中V面与H面的交线称OX轴,H面与W面的交线称为OY轴,V面与W面的交线称为OZ轴,三个投影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2.三视图的形成
如图2-10所示,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时,应注意使物体的主要表明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以便视图能更好地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
为画图方便,规定OX轴方向为物体的长度方向,表示左、右方位;OY轴方向为物体的宽度方向,表示前、后方位;OZ轴方向为物体的高度方向,表示上、下方位,即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后,左右为长,前后为宽,上下为高。
将物体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影,得到物体的三视图,将物体从前往后向正立投影面V 进行投影,得到的视图称主视图。
从上往下向水平投影面H进行投影,得到的视图称俯视图。
从左往右向侧立面W进行投影,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
在视图中,规定物体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绘制。
3.三投影面体系的展开
移去物体,将投影面展开,如图2-11所示。保持V面不动,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0,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0,空间的三投影面体系,展开后成为一个平面。这样就可以在一张图纸上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后,OY轴分别为两部分,其中随H面向下旋转的部分标为Y h,随W面向右旋转的部分标为Y W。
2.2.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投影面展开后三视图的配置位置为:主视图在OX轴的上方,在OZ轴的左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画三视图时,必须遵守上述位置关系。由于投影面无边界范围,所以投影面边框线一般不画,需画出投影轴,如图2-12所示。
每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主视图反映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宽度和高度。
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上得到的三视图之间具有如下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可用垂直于OX轴的连线将两个视图的长度对应;主、左视图高平齐,可用垂直于OX轴的连线将两个视图的高度对应。俯、左视图宽相等,可用过原点O的450斜线或以圆心的圆弧将两个视图的宽度对应。
“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是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如图2-13所示。作图时,无论是物体的整体和局部,还是组成物体的几何元素点、线、面,其三视图之间必须符合这个投影规律。视图间的投影轴可省略不画。
2.三视图与物体位置的对应关系
每一个视图可以反映物体的四个方位,如图2-14所示。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上、下方位。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前、后方位。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方位。
在六个方位中,俯、左视图反映的前、后位置最易出错,应特别注意。主、俯视图和左视图中以主视图为参照物,远离主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前面,靠近主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后面,即“远前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