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投影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投影的基本知识
2.1 投影法
各种建筑物和机械都是根据工程图样施工、制造的。

工程图样必须准确地表达它们的形状、大小、材料和技术要求
2.1.1 投影概念
光线(阳光活灯光)照射物体,在墙面或地面上就会产生影子,影子只能反映物体的外形轮廓,而能表达出物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影子现象。

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地抽象总结,逐步形成了用投影来表示物体形状和大小地方法,即投影法。

投影法就是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平面投影,并在该平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如图2-1所示。

图中光源S称为投影中心,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称为投射线,落影的平面H称为投影面,平面H上产生的图形称为投影。

投影线、被投射物体和投影面是形成投影的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称为投影三要素。

制图标准规定空间几何元素用大写字母表示,其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投影和影子是有区别的,影子是漆黑一团的,只能反映物体的外形轮廓,而投影可以将组成物体的各个表面和各棱线进行完整清晰的表达。

如图2-2所示:
2.1.2 投影法的分类
根据投射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不同,投影法可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

1.中心投影法
所有的投射线均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

如图2-1所示。

中心投影法主要用来画透视图。

如图2.4(a)所示。

2.平行投影法
如果将投影中心移到无穷远处,从投影中心发射出的投影线可看作是相互平行的,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如图2-3所示。

平行投影法主要用来画轴测图。

如图2-4(b)所示。

在平行投影法中,根据投影射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又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两种。

(1)正投影法:相互平行的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称为正投影法。

根据正投影法所画出的图形称为正投影图,简称正投影。

如图2-3(a)所示。

(2)斜投影法:相互平行的投影线与投影面倾斜的投影法称为斜投影法。

根据投影法所画出的图形称为斜投影图,简称斜投影。

如图2-3(b)所示。

正投影法主要用来画物体的三视图。

如图2-4(c)所示。

由于正投影具有作图简便,度量准确的优点,应用相当广泛。

本书在以后各章节中所讨论的投影如无特殊说明时均指正投影,并简称投影。

2.1.3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1.真实性(全等性):直线投影面平行时,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ab=AB。

又称实长性。

如图2-5(a)所示。

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投影反映平面的实形(形状、大小均不变),又称实形性。

如图2-5(b)所示。

2.积聚性: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积聚为一点,如图2-6(a)所示。

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

如图2-6(b)所示。

3.类似性: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为长度缩短的直线,如图2-7(a)所示。

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为平面的类似形(形状类似,面积缩小)。

且投影形状与原图形保持四个不变(边数不变、平行性不变、凸凹性不变、直曲性不变)。

如图2-7(b)所示。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作图时,通常将人们的视线看作一组相互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射线,这样把物体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为正投影,又称为视图。

图2-8所示的三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在同一个投影面时投影是完全相同的。

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仅凭物体的一个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

因此要完整准确的表达物体的形状通常需要三面正投影,又称三视图。

2.2.1 三视图的形成
1.三投影面体系的位置
通常采用如图2-9所示的三个两两相互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影面,构成三投影面体系。

三个投影面分别为: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大写字母“V”标记。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大写字母“H”标记。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大写字母“W”标记。

三个投影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其中V面与H面的交线称OX轴,H面与W面的交线称为OY轴,V面与W面的交线称为OZ轴,三个投影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2.三视图的形成
如图2-10所示,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时,应注意使物体的主要表明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以便视图能更好地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

为画图方便,规定OX轴方向为物体的长度方向,表示左、右方位;OY轴方向为物体的宽度方向,表示前、后方位;OZ轴方向为物体的高度方向,表示上、下方位,即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后,左右为长,前后为宽,上下为高。

将物体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影,得到物体的三视图,将物体从前往后向正立投影面V 进行投影,得到的视图称主视图。

从上往下向水平投影面H进行投影,得到的视图称俯视图。

从左往右向侧立面W进行投影,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

在视图中,规定物体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绘制。

3.三投影面体系的展开
移去物体,将投影面展开,如图2-11所示。

保持V面不动,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0,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0,空间的三投影面体系,展开后成为一个平面。

这样就可以在一张图纸上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展开后,OY轴分别为两部分,其中随H面向下旋转的部分标为Y h,随W面向右旋转的部分标为Y W。

2.2.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投影面展开后三视图的配置位置为:主视图在OX轴的上方,在OZ轴的左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画三视图时,必须遵守上述位置关系。

由于投影面无边界范围,所以投影面边框线一般不画,需画出投影轴,如图2-12所示。

每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主视图反映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宽度和高度。

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上得到的三视图之间具有如下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可用垂直于OX轴的连线将两个视图的长度对应;主、左视图高平齐,可用垂直于OX轴的连线将两个视图的高度对应。

俯、左视图宽相等,可用过原点O的450斜线或以圆心的圆弧将两个视图的宽度对应。

“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是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如图2-13所示。

作图时,无论是物体的整体和局部,还是组成物体的几何元素点、线、面,其三视图之间必须符合这个投影规律。

视图间的投影轴可省略不画。

2.三视图与物体位置的对应关系
每一个视图可以反映物体的四个方位,如图2-14所示。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上、下方位。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前、后方位。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方位。

在六个方位中,俯、左视图反映的前、后位置最易出错,应特别注意。

主、俯视图和左视图中以主视图为参照物,远离主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前面,靠近主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后面,即“远前近后”。

2.3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基础
点、直线和平面是构成物体的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研究和掌握它们的投影知识,可提高对物体视图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2.3.1 点的投影
点的投影仍然是点,通过空间点A的投射线与投影面H只有一个交点,即点的投影a。

同一投射线上的A1、A2等点在H面上的投影也是a。

由此可知,点的一个投影不能确定该点在空间的位置,如图2-15所示。

和用点的三面投影可以确定其空间位置。

1.点的三面投影
如图2-16(a)所示,将点A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过点A分别向H、V、W三个投影面作正投影,投影线分别与三个投影面相交,得点A的三个投影a、aˊ、a〞,分别称为A的水平(H面)投影、正面(V面)投影、和侧面(W面)投影。

空间点及点的投影均用小圆圈表示。

如图2-16(b)所示。

空间点用大写字母标记(如A、B);H面投影用相对应的小写字母标记(a、b);v 面投影用相对应的小写字母加一撇标记(aˊ、bˊ);W面投影用相对应的小写字母加两撇标记(a〞、b〞)。

2.点的坐标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空间位置取决于该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可以用坐标来表示,可将三投影面体系作为坐标系,三个投影面H、V、W作为3个坐标面,三条投影轴OX、OY、OZ作为坐标轴,三轴交点O作为坐标原点,如图2-16所示。

空间点A至W面的距离为x坐标,Aa〞=aa YH=aˊa Z=x;
空间点A至V面的距离为y坐标,Aaˊ=aa x=a〞a Z=x;
空间点A至H面的距离为z坐标,Aa=aˊa x=a〞a YW=x;
空间点A用坐标表示,可写成A(x、y、z),其三面投影与坐标间的关系为:
A点的水平投影a由x和y坐标确定,a(x、y、o);
A点的正面投影aˊ由x和z坐标确定,aˊ(x、o、z);
A点的侧面投影a〞由y和z坐标确定,a〞(o、y、z);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每一个投影只能反映出点的两个坐标,点的任意两个投影才能反映出点的三个坐标,可以确定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空间位置。

3.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由图2-16可知,Aa垂直于H面,Aaˊ垂直于V面,则平面Aaa x aˊ必垂直于H面和V面且垂直于交线OX轴,因此aa x垂直于OX轴,aˊa x也垂直于OX轴,即aa x⊥OX,aˊa x⊥OX,同理可得aˊa z、a〞a z同时垂直于OZ轴。

投影面展开后,得aˊax⊥OX,aˊa〞x⊥OX。

由此可得点得投影规律:
(1)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aaˊ⊥OX;
(2)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aˊa〞⊥OX;
(3)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该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a a x⊥a〞a z;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体现了“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投影规律。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已知带你的任意两面投影,可求点的第三面投影。

已知点的坐标,可求点的三面投影及点的立体图,反过来,已知点的两面(或三面)投影,可求点的坐标(点到投影面的距离)。

例2-1 如图2-17(a)所示,已知点A的两面投影a及aˊ,试求a〞。

分析:根据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可知,a〞必定在过aˊ所作的垂直于OZ轴的直线上,同时a〞至OZ轴的距离a〞a z等于a至OX轴的距离aa x。

作图:如图2-17(b)所示。

(1)过aˊ作OZ轴的垂线,并相交于a z。

(2)取a〞a z=aa x,即得所求a〞。

例2-1 已知点B的坐标为(20,15,18),试作其三面投影。

分析:根据点的坐标与投影的关系,可得点的三面投影。

作图:如图2-18所示。

(1)作相互垂直的投影轴(用细实线);
(2)分别在各投影轴上截取ob X=20,ob YH=ob YW=15,ob Z=18;
(3)由b X、b YH、b YW和b Z各点分别作所在投影轴的垂线,并分别交于b、bˊ、b〞三点,即得B点得三面投影。

4. 特殊点的位置
(1)点在某一投影面上,它的坐标必有一个为零;
(2)点在某一投影轴上,它的坐标必有两各为零;
(3)点在坐标原点上,它的坐标均为零。

如图2-19(a)所示,点A在H面上,Z A=0,点A的水平投影a与A重合,a落在OX轴上,a〞落在Y W轴上。

如图2-19(b)所示,X B=Z B=0,b落在OY H轴上, b〞落在OY W轴上, bˊ落在原点O上。

如图2-19(c)所示,点c在坐标原点O上,X C=Y C=Z C=0,C的三个投影点
C、Cˊ、C〞和C均落在坐标原点O上。

作图时,必须注意特殊位置点的投影标注。

5. 两点的相对位置
(1)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两点之间的左右、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

比较两点坐标值的大小,就可确定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①X坐标确定左右位置,X坐标值大者在左方;
②Y坐标确定前后位置,Y坐标值大者在前方;
③Z坐标确定上下位置,Z坐标值大者在上方;
如图2-20所示的A、B两点,由于X A>X B,Y A>Y B,Z A>Z B,则A点在B点的左、前、下方(或B点在A点的右、后、上方)。

(2)重影点。

当空间两点位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一条投射线上时,这两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必然重合,这两点称为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如图2-21所示。

重影点有两个坐标值相等,第三个坐标值不等,利用不相等的第三个坐标值可判别重影点的可见性。

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坐标值小者为不可见。

标注时,可见点注写在前,不可见点注写在后,并加小括号。

如图2-21所示,A、B两点为对H的重影点,此两点x A =x B,y A=y B,z A>z B,则A点在B点的正上方,所以A点对H面为可见,B点为不可见。

A、C两点为对W的重影点,此两点y A=y C,z A=z C,x A>x C,则A点在C点的正左方,所以A点对W面为可见,C点为不可见。

同样C、D两点为对V面的重影点,x C=x D,z C =z D,y C>y D,则C点在D点的正前方,所以C点对V面为可见,D点为不可见。

2.3.2 直线的投影
一般情况下,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

求作直线的投影时,只需作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三面投影,并将其同面投影相连,即得直线得三面投影。

直线得投影用粗实线绘制,如图2-22所示。

1.各种位置直线
直线在投影面体系中,根据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三类:
一般位置直线直线倾斜于三个投影面;
投影面平行线直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投影面垂直线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平行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后两类直线统称为特殊位置直线。

2.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1)一般位置直线
如图2-22,直线AB倾斜于三个投影面,为一般位置直线。

当直线与投影面倾斜时,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用直线与其投影的夹角表示。

直线对H、V、W面的倾角,分别用α、β、γ表示。

根据正投影的特性可知:ab=ABcosα,aˊbˊ=ABcosβ,a〞b〞=ABcosγ。

由此可得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是:三投影均倾斜于投影轴,即不反映直线的实长且小于实长,也不反映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实形。

(2)投影面平行线
投影面平行线分为三种:
①正平线平行于V面,倾斜于H和W面;
②水平线平行于H面,倾斜于V和W面;
③侧平线平行于W面,倾斜于V和H面;
表2-1列出了这三种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图及投影特性。

对表2-1中的正平线AB,由于AB∥V面,则V面投影到aˊbˊ反映投影的实长性。

AB=aˊbˊ,由于AB倾斜于H、W面,则V面投影到aˊbˊ倾斜于投影轴,其与投影轴
的夹角反映直线AB与H、W面倾角α、γ的实形,H面和W面的投影平行与相应的投影轴,即AB∥OX,a〞b〞∥OZ,且均小于实长。

水平线与侧平线有类似的投影特性。

由此可得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在直线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且倾斜于投影轴,其与投影轴的夹角反映直线与相应投影面的倾角实形,其余两面投影为长度缩短的直线,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正平线和水平线是常见的直线类型,应熟练掌握其两面和三面投影。

(3)投影面垂直面
投影面垂直面分为三种:
①正垂线垂直于V面,平行于H面和W面;
②铅垂线垂直于H面,平行于V面和W面;
③侧垂线垂直于W面,平行于V面和H面;
表2-2列出了这三种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图及投影特性。

对于表2-2中的正垂线,由于AB⊥V面,则V面投影到aˊbˊ积聚为一点aˊ(bˊ),又由于AB∥H ,AB∥W;则V面W面投影均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即ab⊥OX,a〞b〞⊥OZ(ab∥OY H, a〞b〞∥OY W),并反映直线实长。

ab= a〞b〞=AB。

铅垂线与侧垂线有类似的投影特性。

由此可得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在直线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聚积为一点,其余两面投影均反映直线的实长,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平行于同一条投影轴)。

根据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可求作各种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反过来,已知直线的两面或三面投影,可判别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3.直线上点的投影
(1)从属性:点在直线上,则点的投影在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

如图2-23所示,C点为直线AB上的点,则C点的三面投影到cˊ、c、c〞必定分别落在aˊbˊ、ab、a〞b〞上。

(2)定必性:直线上的点分割线段之比等于该点的投影分割线段的同面投影之比。

C 点在直线AB上的,它把AB分为AC、CB两段,则AC∶CB=aˊcˊ∶cˊbˊ=ac∶cb=a〞b〞∶c〞b〞。

例2-3如图2-24(a)所示。

试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AC=CB=2∶3,求分点C的投影。

分析:根据从属性,分点C的投影必在直线AB的同面投影上,又根据定必性,AC∶CB=aˊc ˊ∶cˊbˊ=ac∶cb=2∶3,可用比例作图法求解。

作图:如图2-24(b)所示。

(1)从H面投影入手,过a点作一辅助线(细实线),以任意长度为单位长度截取5等分。

(2)连5b,作2c∥5b,与ab相交于c。

(3)过c向上作OX的垂直线,与aˊbˊ相交于cˊ。

则ccˊ即为所求的分点c的投影。

例2-4 如图2-25(a)所示。

已知直线AB上取一及点M,直线CD及点N的两面投影,试判别M点是否在直线AB上,N点是否在直线CD上。

分析:根据两面投影可知直线AB为一般位置直线,mˊ在aˊbˊ,m在ab上,且mˊm⊥OX,可得M点在直线AB上。

而CD为特殊位置直线,cˊdˊ∥OZ,cd∥OY H,则直线CD为侧平线,尽管nˊ在cˊdˊ上,n在cd上,且nˊn⊥OX,也不能直接得到结论,需要通过作图才能进行判断。

作图: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可直接求得直线CD及N的侧平面投影进行判断,若n〞在c〞d〞上,则N在直线C D上,否则就不在直线CD上。

由图2-25(b)可知,点N不在直线CD上。

方法二:利用定必性作图。

如图2-25(c)所示。

(1)从H面投影入手(也可以从V面投影入手)。

过c(或d)作一辅助线(细实线),并使C D1=cˊdˊ,在CD1上自c点截取CN1=cˊnˊ。

(2)连dD1,过N1作N1n1∥D1d,与cd相交于n1,由图可知n1与已知的n不重合,则可判别点N不在直线CD上
结论:M点在直线AB上,N点不在直线CD上。

4.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两直线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有三种,平行、相交和交叉。

平行和相交两直线都在同一平面上,称为共面直线,而交叉两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称为异面直线。

下面分别讨论它们的投影特性。

(1)平行两直线
平行两直线的投影特性:空间相互平行的两直线,共同面投影必分别相互平行。

如图2-26所示。

反之,若两直线的各同面投影相互平行,则此两直线在空间必相互平行。

(2)相交两直线
相交两直线的投影特性:空间相交的两直线,其同面投影必分别相交,且交点的三面投影之间符合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如图2-27所示。

反之,若直线的各同面投影相交,且交点的投影符合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则此两直线在空间必相交。

(3)交叉两直线
空间两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称交叉两直线。

交叉两直线的投影特性:既不符合平行两直线的投影特性,也不符合相交两直线的投影特性。

如图2-28所示。

交叉两直线可表现为一个或两个同面投影相互平行,但第三个同面投影绝不可能相互平行,还可表现为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同面投影相交,但交点的投影必不符合点的投影规律,这些交点是两直线上的不同点在某个投影面上的重影。

如图2-28所示,水平投影的交点是Ⅰ、Ⅱ两点的重影,正面投影的交点是Ⅲ、Ⅳ两点的重影。

对交叉两直线上的重影点,要注意根据重影点可见性的判别方法判别其可见性。

如图2-28所示,在H面投影上,ab与cd的交点是AB直线上的Ⅰ点与CD直线上的Ⅱ点相对于H面的一对重影点,由于 Z1>Z2 ,则1可见,2不可见,同理,V面投影中a ˊbˊ与cˊdˊ的交点是AB直线上的Ⅲ点与CD直线上的Ⅳ点相对于V面的一对重影点,由于Y3>Y4,则3′可见,4′可见。

(4)垂直两直线
相交两直线和交叉两直线都有一种特殊情况,即相互垂直,分别称为垂直相交和垂直交叉(不作介绍)。

当相互垂直的两直线同时平行于某个投影面时,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必反映垂直关系,为直角。

当其均倾斜于某个投影面时,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则不反映直角。

如图2-29(a)所示,两直线AB和CD垂直相交,其中B C∥H面,由于B C⊥AB,则B C⊥平面A B ba,又因B C∥bc ,则b c⊥平面ABba,所以b c⊥ab。

由此可得,两直线相互垂直,当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某个投影面时,则两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直角,称为直角投影定理。

反之,若两直线在某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且其中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该投影面,则两直线在空间必相互垂直。

如图2-29(b)所示,bc⊥ab,而bˊcˊ⊥OX,可知BC为水平线,所以AB与CD在空间相互垂直。

根据两直线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可以判别两直线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对于两条一般位置直线,如果V、H两面投影符合平行或相交两直线的投影特性,则两直线有平行或相交的位置关系。

如果两直线中其一为侧平线,则需加W面投影或用其它投影特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2-5 如图2-30(a)所示,已知直线AB和CD的两面投影,判别其相对位置。

分析:由于直线AB和CD均为侧平线,虽然a b∥cd,aˊbˊ∥cˊdˊ,也不能直接进行判断。

其判断方法如下:
方法一:可作出两条直线的W面投影,如图2-30(b)所示。

由于a〞b〞不平行于c〞d〞,所以AB不平行于CD,此二直线为交叉直线。

方法二:若只根据V、H两面投影来判断,则需看AB、CD两直线的走向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如图2-30(b)所示,则两直线必不平行,为交叉直线。

若两直线的走向一致,则再看比值ab/cd与aˊbˊ/cˊdˊ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平行,若不相等则不平行。

方法三:作辅助线,在H面上,连ad,bc相交于1点,在V面上,连a′d′、b′c′相交于2′点,则12′不垂直于OX轴,则AB与CD既不平行,也不相交,为两交叉直线。

如图2-30(c)所示。

例2-6 如图2-31(a)所示,过点E作EF直线平行于AB直线,并于CD直线相交。

试作EF直线的两面投影。

分析:由图可知,AB为一般位置直线,CD为侧平线,所求直线E F∥AB,与CD相交于点M。

则eˊfˊ∥aˊbˊ,e f∥ab,且ef与cd相交于m,eˊfˊ与cˊdˊ相交于mˊ。

交点M既在直线CD上又在EF上,可利用定必性求得。

作图:如图2-31(b)所示。

(1)过eˊ作eˊfˊ∥aˊbˊ,并与cˊdˊ相交于mˊ。

(2)利用定必性在cd上求得m。

(3)过m作e f∥ab,且eˊe⊥OX,fˊf⊥OX。

则ef、eˊfˊ即为所求。

2.3.3平面的投影
1.平面的表示法
平面是无限的。

由初等几何可知,平面可由下列任一组几何元素确定: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两相交直线;两平行线;任意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圆或其它平面图形等)。

在投影上,可用上述任一组几何元素的投影来表示平面。

如图2-32所示。

上述表示平面的方法可以相互转换,最基本的方法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最常用的方法是任意平面图形。

2.各种位置平面
平面的投影一般为平面的类似性。

画平面多边形的投影时,一般应先求得平面各顶点的投影,然后将它们的同面投影依次连线多边形即得平面的投影,用粗实线绘制,如图2-33所示。

根据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可将平面分为三类:
(1)一般位置平面:倾斜于三个投影面。

(2)投影面垂直面: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3)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垂直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后两类平面统称为特殊位置平面。

3.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1)一般位置平面:倾斜于三个投影面,与H、V、W面的倾角分别用α、β、γ表示。

由于平面与三个投影面均倾斜,其投影反映类似性,为平面的类似形,如图2-33所示。

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三个投影均为小于实形的类似形,既不反映平面的实形,也不能反映平面对投影面的倾角实形。

(2)投影面垂直面
根据平面所垂直的投影面的不同,投影面垂直面可分为三种:
①正垂面:⊥V面,倾斜于H和W面。

②铅垂面:⊥H面,倾斜于V和W面。

③侧垂面:⊥W面,倾斜于V和H面。

表2-3为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图及投影特性。

以表中的正垂面为例,分析其投影特性。

平面P⊥V面,其V面投影具有积聚性,积聚为一条直线,且倾斜于OX、OZ轴,其与投影轴的夹角反映平面对H、W面的倾角α、γ的实形。

平面P倾斜于H和W面,其H面和W面投影为小于实形的类似形P和P〞。

铅垂面和侧垂面有相似的投影特性。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在平面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条倾斜于投影轴的直线,其与投影轴的夹角反映平面对其它两个投影面的倾角实形,其余两面投影均为小于实形的类似形。

(3)投影面平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